第两百八十三章 印书!
推荐阅读:LOL:什么叫自爆型打野啊?、序列大明、综网:终焉的守望之无尽词缀、科技公司,我成国产之光!、玩家重载、那就让她们献上忠诚吧!、港综世界的警察、我也是异常生物、退下,让朕来、人在综墓,卸岭盗魁、
霍政拿起传道台案桌上的毛笔,对着众学生说道:“今天,大先生不仅要教你们地心引力法则,还要教你们一种新的数字。”
说完,霍政就在五十名学生和教书先生的注视下,用毛笔在墙壁大纸上写下一到十的阿拉伯数字。
每个阿拉伯数字下面,还写下一二三....壹贰叁大小小写数字。
“大家请看,上面的符号是大明以西之外的国家创立的数字,这个数字名叫阿拉伯数字,阿拉伯数字起源于东周时期。”
“元朝年间传入我大明,但我大明不曾使用这类数字,因为我大明拥有属于自己的数字,不屑使用蛮夷之数。”
“大家要知道的是,凡是被人创造出来的东西,都有它的用处,人有种族之分,可学识没有,好东西,就值得学,值得用。”
“我们写一个九十九,小写要写六笔,占三个字号,大写要写二十三笔,占三个字号,无论是前者还是后者,都不利于算术,太麻烦了。”
“而阿拉伯数字呢?只有两笔,且9这个数字结构简单,不需要一笔一画的写,若是算术之时使用阿拉伯数字,会极大提高算术效率。”
“当然,记录账本的时候,还是要用大写数字写,这既是国家法律,也是防止有人更改账本数字。”
霍政一边说着,一边用毛笔在墙壁大纸上写着,尽可能的将阿拉伯数字讲的清楚一些。
在讲的时候,台下学生也都用毛笔做笔记。
这个时代的学生可比后世学生自觉多了,对学识的渴望度也远超后世学生。
这个问题就是哲理问题。
东西得来不易,就会懂得珍惜,东西来的太简单,甚至让人觉得是理所应当,就会不珍惜。
接下来的时间里,霍政妙语连珠,嘴巴一刻不曾停下,学生也都听的入迷。
眨眼睛,半个时辰就过去了。
纵然过了和教书先生约定的半个时辰,霍政依然没有停下讲课。
教书先生也没有站出来打断,一是也听入迷了,二是不敢打断。
“三班怎么还没有下课。”
“可能是老王讲的太有劲,忘了时间。”
“去看看。”
“是威国公!”
“威国公怎么来授课了,真是天下奇闻啊,不行,我要把我学生叫来,让他们听听威国公的授课。”
“我也去!”
霍政这边的讲课,吸引来了其它书屋下课的教书先生,这些教书先生一看到霍政在书屋里授课,先是感到惊讶,后是把自己刚刚下课自由活动的学生拉了过来,贴在书屋外听课。
不到片刻时间,霍政所在的三班外面被围的人满为患。
好在围在外面的人都很安静,没有打扰到霍政授课,也没有打扰到书屋内的学生。
霍政也注意到外面的人,对此没有下令驱逐。
只要不吵,不喧哗,你可以随便听。
继续讲了一刻钟左右时间,霍政将毛笔返回案桌,“今天就讲到这里吧!”
话音落下,屋内屋外的学生都露出意犹未尽之色。
很快,霍政捧着自己编纂的书离开书屋,穿过人群,朝着西大门走去。
霍政虽然独自一人,孤单背影,可在学生眼中,这背影是多么的伟岸高大,一名教书画的先生,情不自禁的开始绘画,将霍政离去的背影画在画中。
谁也不知道的是,这幅画在百年后,成为大明乃至全世界最珍贵的画,画画的教书先生也靠着这一幅画,被追封天下第一画师。
霍政离开大学堂后,就去了一趟最近的书铺。
书铺东家昌江民是北平商会会员,曾在天海大酒楼见过霍政。
此时的他正坐在柜台后喝茶,当他看到一袭青衣木冠的霍政走进书铺,吓的差点把手里的茶杯打翻,连忙迈步跑到霍政面前,恭敬行礼道:“本书铺东家昌江民,见过会长!”
霍政上下打量昌江民,脑海勾起了一点印象。
大学堂购买的书籍,大多数是从他这里买的,为此发了一笔大财。
“你这里印刷吗?”霍政问道。
“有!”昌江民立马回道。
霍政将手里的书籍递向昌江民,后者接过书籍,试探性问道:“会长是要印书?”
“没错!”霍政点点头。
“会长需要印刷多少本?”
“两万本!”霍政神色淡然道。
昌江民猛然一惊,随即不禁狂喜。
两万本!
这能带来多少利润啊!
“需要多少钱,你列个账单,然后去兵器铺找账房管事刘奇,他会给你钱。”霍政神色淡然的望着狂喜的昌江民说道。
“是是,小人明白!”昌江民连连弯腰回道。
“你忙你的吧,我先走了。”
说罢,霍政就在昌江民的恭送下,离开了书铺,行走在大街上。
大街上的行人看到霍政,都不断向霍政行礼,这让霍政哭笑不得,点头回敬都点不过来了。
以后要少出门了,要不然头都要点断了。
.....
接下来的时日,霍政上午去大学堂授课,传授学识,每次去大学堂授课,霍政所处的书屋,都挤满了人。
霍政去大学堂也不仅仅教书授课,还完善了大学堂的教学制度。
如设立语文、数学、物理、化学、农业、政治、历史、书画、武功、马、剑、弓等专项课程。
为了提高教学质量,霍政教学生的同时,也让教书先生来听课,毕竟他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教不完那么多学生。
在霍政的努力下,大学堂老式教育逐渐转向现代化教育。
霍政上午待在大学堂,下午待在兵工厂和军营,检查兵工厂武器质量和处理第四集团军日常军务。
霍政每天忙了不亦乐乎。
霍政忙碌的同时,他名下的产业也都忙的不停。
海津船舶司十个船坞火力全开,生产不同型号的村级铁甲舰。
各地矿场也都没日没夜的采矿,科尔沁草原的煤矿和铁矿也都进入开采正轨,北科线铁路的两列矿用火车源源不断的将开采出来的黄铜、铁、媒运输到兵工厂。
说完,霍政就在五十名学生和教书先生的注视下,用毛笔在墙壁大纸上写下一到十的阿拉伯数字。
每个阿拉伯数字下面,还写下一二三....壹贰叁大小小写数字。
“大家请看,上面的符号是大明以西之外的国家创立的数字,这个数字名叫阿拉伯数字,阿拉伯数字起源于东周时期。”
“元朝年间传入我大明,但我大明不曾使用这类数字,因为我大明拥有属于自己的数字,不屑使用蛮夷之数。”
“大家要知道的是,凡是被人创造出来的东西,都有它的用处,人有种族之分,可学识没有,好东西,就值得学,值得用。”
“我们写一个九十九,小写要写六笔,占三个字号,大写要写二十三笔,占三个字号,无论是前者还是后者,都不利于算术,太麻烦了。”
“而阿拉伯数字呢?只有两笔,且9这个数字结构简单,不需要一笔一画的写,若是算术之时使用阿拉伯数字,会极大提高算术效率。”
“当然,记录账本的时候,还是要用大写数字写,这既是国家法律,也是防止有人更改账本数字。”
霍政一边说着,一边用毛笔在墙壁大纸上写着,尽可能的将阿拉伯数字讲的清楚一些。
在讲的时候,台下学生也都用毛笔做笔记。
这个时代的学生可比后世学生自觉多了,对学识的渴望度也远超后世学生。
这个问题就是哲理问题。
东西得来不易,就会懂得珍惜,东西来的太简单,甚至让人觉得是理所应当,就会不珍惜。
接下来的时间里,霍政妙语连珠,嘴巴一刻不曾停下,学生也都听的入迷。
眨眼睛,半个时辰就过去了。
纵然过了和教书先生约定的半个时辰,霍政依然没有停下讲课。
教书先生也没有站出来打断,一是也听入迷了,二是不敢打断。
“三班怎么还没有下课。”
“可能是老王讲的太有劲,忘了时间。”
“去看看。”
“是威国公!”
“威国公怎么来授课了,真是天下奇闻啊,不行,我要把我学生叫来,让他们听听威国公的授课。”
“我也去!”
霍政这边的讲课,吸引来了其它书屋下课的教书先生,这些教书先生一看到霍政在书屋里授课,先是感到惊讶,后是把自己刚刚下课自由活动的学生拉了过来,贴在书屋外听课。
不到片刻时间,霍政所在的三班外面被围的人满为患。
好在围在外面的人都很安静,没有打扰到霍政授课,也没有打扰到书屋内的学生。
霍政也注意到外面的人,对此没有下令驱逐。
只要不吵,不喧哗,你可以随便听。
继续讲了一刻钟左右时间,霍政将毛笔返回案桌,“今天就讲到这里吧!”
话音落下,屋内屋外的学生都露出意犹未尽之色。
很快,霍政捧着自己编纂的书离开书屋,穿过人群,朝着西大门走去。
霍政虽然独自一人,孤单背影,可在学生眼中,这背影是多么的伟岸高大,一名教书画的先生,情不自禁的开始绘画,将霍政离去的背影画在画中。
谁也不知道的是,这幅画在百年后,成为大明乃至全世界最珍贵的画,画画的教书先生也靠着这一幅画,被追封天下第一画师。
霍政离开大学堂后,就去了一趟最近的书铺。
书铺东家昌江民是北平商会会员,曾在天海大酒楼见过霍政。
此时的他正坐在柜台后喝茶,当他看到一袭青衣木冠的霍政走进书铺,吓的差点把手里的茶杯打翻,连忙迈步跑到霍政面前,恭敬行礼道:“本书铺东家昌江民,见过会长!”
霍政上下打量昌江民,脑海勾起了一点印象。
大学堂购买的书籍,大多数是从他这里买的,为此发了一笔大财。
“你这里印刷吗?”霍政问道。
“有!”昌江民立马回道。
霍政将手里的书籍递向昌江民,后者接过书籍,试探性问道:“会长是要印书?”
“没错!”霍政点点头。
“会长需要印刷多少本?”
“两万本!”霍政神色淡然道。
昌江民猛然一惊,随即不禁狂喜。
两万本!
这能带来多少利润啊!
“需要多少钱,你列个账单,然后去兵器铺找账房管事刘奇,他会给你钱。”霍政神色淡然的望着狂喜的昌江民说道。
“是是,小人明白!”昌江民连连弯腰回道。
“你忙你的吧,我先走了。”
说罢,霍政就在昌江民的恭送下,离开了书铺,行走在大街上。
大街上的行人看到霍政,都不断向霍政行礼,这让霍政哭笑不得,点头回敬都点不过来了。
以后要少出门了,要不然头都要点断了。
.....
接下来的时日,霍政上午去大学堂授课,传授学识,每次去大学堂授课,霍政所处的书屋,都挤满了人。
霍政去大学堂也不仅仅教书授课,还完善了大学堂的教学制度。
如设立语文、数学、物理、化学、农业、政治、历史、书画、武功、马、剑、弓等专项课程。
为了提高教学质量,霍政教学生的同时,也让教书先生来听课,毕竟他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教不完那么多学生。
在霍政的努力下,大学堂老式教育逐渐转向现代化教育。
霍政上午待在大学堂,下午待在兵工厂和军营,检查兵工厂武器质量和处理第四集团军日常军务。
霍政每天忙了不亦乐乎。
霍政忙碌的同时,他名下的产业也都忙的不停。
海津船舶司十个船坞火力全开,生产不同型号的村级铁甲舰。
各地矿场也都没日没夜的采矿,科尔沁草原的煤矿和铁矿也都进入开采正轨,北科线铁路的两列矿用火车源源不断的将开采出来的黄铜、铁、媒运输到兵工厂。
本文网址:https://www.3haitang.com/book/100159/27882205.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3haitang.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