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一零章 回归
推荐阅读:长夜君主、太平令、长生,从养鸡杂役开始、圣杯战争?龙珠战争!、重生另嫁小叔,夫妻联手虐渣、成为诺亚后,选择伽古拉、说好电竞童子功,你谈恋爱夺冠?、无敌从我看见BOSS血条开始、全球降临:带着嫂嫂末世种田、残血玩家、
王言称帝之后,大部分都按照原本既定的路线稳步前进。
之前拿下南方地区,大明的一些皇子、大臣什么的,王言除了少部分有水平的官员,基本上都被王言贬为了平民,就生活在大明老家,南京城。
同时王言还非常大方的表示,三代以后,可从军,亦可做官。至于什么大明残余的反动派,那些不死心的什么宗亲,积蓄力量等他王某人死的一票人,王言只是处理了一批先蹦出来找死的。剩下的那些王言没动,实在没有必要,只要那些人老老实实的不整事儿,王言也不会收拾他们。
有关南方的土地改革、税赋改革、倒儒文化运动,总体来说进展是要比北方顺利的。毕竟士绅地主什么的,基本山都被农民军折腾一遍了,而且之前南方的不少人还支持北方的反对派,也付出了不小的力量,现在剩下的这些根本不值一提。
江浙一带的海商家族什么的,王言没登基的时候就都他妈给抄了,这些人完完全全的没有好东西,想治罪有的是借口。就是他没有借口硬抄,他们能咋的?
尽管他这么疯狂的打击大商家,可能会对商业环境有一定的影响。但王言是绝对不会让之前的那些商人继续逍遥在他的华夏帝国,因为本身这些商人的思想就不对劲,留着没有用,还是建设国家的用处更大。
他需要的是,在他意志统领之下的商人,谁不听话就办谁。尽管资本是野兽,凡是做大到一定程度的商人毕竟会不由自主的去谋求政治地位,妄想操控国家,更改律法。但王言的手下这种人肯定是不会有的,至于后来之君的手下……
那不是他应该担忧的,实在不行,他给留下一些毛选、资本论、宣言什么的,留个燎原的火种,真有资本失控的那一天,就他妈革了它……
在基本扫清了绝大多数士绅地主豪商,能收上税来之后,王言放开了市场,在国家调控的基础上允许自由买卖,开海禁,允许远洋贸易。甚至粮食、盐糖铁、丝绸茶叶等等的行业,王言都开放了。但同样的,王言也成立了后来的类似国企、央企的由相关部门直接经营的国有公司,皇家公司什么的。
为了通商往来,王言直接废了原本的那些钱庄,成立了一个皇家银行,具体执行就是参照后来的银行。吸纳存款、放农业贷、商业贷什么的。同时他也没有禁止商人合资成立银行,但同样的,必须在他的皇家银行监管之下。有人想钱想疯了就干活去吧,没别的路走……
当然说是开海禁,就是他手下的玄武海卫不再抢劫了而已……
王言也是不得不停手,之前因为他抢的太狠,现在国内的船不出去,国外的船也不往这边晃悠了。甚至之前王言的舰队还跟西方那边的碰了一下子,直接给崩没了……所以既然人家不来,他就得走出去了。
他甚至开放已经营了许久的倭岛、台岛、吕宋、占城、莫卧儿等南洋地方的港口,供他手下的海商补给,当然不是无偿的,虽然是自己家的,但该收的钱还是得收。
同时天津、威海、江浙、福州、广东、琼州等沿海地区,都在纷纷动工,已有港口的扩充,没有港口的新建。至于广东原本被当地人跟葡、英两国勾搭,被侵占的奥门、港岛,王言早就给抓了,一帮洋鬼子正在干活呢。
要说之前他抢的,也就是这两家了,被他揍了一顿之后,自家人被抓了一个屁都不敢放。王言估摸着是正憋着劲发展科技造炮、造战舰要回来干他呢。也就是现在他手下人手不够,一时有些鞭长莫及,要不早干他们老家去了……
他的铁甲战舰现在都是疯狂的下水,自从统一了北方起去,手里可用的人口资源更多,工匠什么的也更多,加上他已经发展多年的工业基础,生产能力拉满。甚至最近蒸汽机动力的战舰,都已经有了一些眉目,估计再过个五七八年的就能造出初代大模型,十五年以内估计就能下水远洋了。
这十多年的时间过去,蒸汽小火车在王言称帝的第二年,也就是华夏二年的夏天,历经近二十年时间的发展,正式的研制完成。这二十年当然不是纯研究蒸汽小火车,很多蒸汽机的应用已经开发出来了,轻重工业等等在辽东早就用上了。还有战舰动力的研究等等分润了精力,如今终于是落地了。
既然小火车都出来了,那么必然是要动工建铁路的。以后由铁路运输,替代漕运,效率更高,物资周转更灵活。
原本的漕帮早就让王言废止了,那是他妈纯纯的黑社会,他的手下不需要这么种势力存在。甚至因为漕帮的问题,王言在整个华夏地盘内,开始了一场扫黑运动。在地方上作威作福的,什么哪个官的亲戚这那的,凡是破坏地方安定的,全都抓了起来。
关于的修建铁路,王言想的是弄一条从外兴安岭、东西伯利亚,经辽东、京城、开封、武昌、长沙、等地一直修到最南方的广东,一条沿海地区主要港口城市,两条铁路贯穿整个南北方。还要有一条从京城直达西域,贯通东西的铁路。这三条就正经得修个十年八年的了,剩下的那些就是以京城为中心,不断的扩散。
而修建铁路,势必大炼钢铁,广募工人,提供的工作岗位在当今这么一个技术相对落后的时代,那真真是海了去了。王言不是强征,他给开工资,如此拉动内需,扩大市场,绝对是一本万利。等铁路建成通车,大大促进南北方的交流发展,那好处是毋庸置疑的。
铁矿这么个东西,在王言的铁甲战舰之下,还缺那玩意儿嘛?而且他都干到吕宋了,再往南边走两步不就是新大陆嘛,还是世界铁矿资源排在前列的。实在不行,他也可以北上干沙俄,那边铁矿储量也够用。正好现在边境偶有冲突,没事儿就干,不如就直接干把大的。
事实上要不是人不够用,王言扩张的步伐都不带停的。
整个华夏的人口已经统计出来了,共计一亿三千七百余万。其中男人、孩子占多数,女人、老人占少数。而整体来说,南方人比北方人更多。想想也能理解,北方都造反去了,这十多年死老人了。
相比起来,南北方的耕地面积是北方更多,但水资源则是南方更多,南方的人地矛盾要更为突出,人口密度要更大一些。这样的情况当然是不行的,毕竟王言打下来那么大片的土地,都没有人呢,让南方继续这么突出下去绝对是资源的极大浪费。所以王言直接强令,南方百姓迁居北上。虽然故土难离,但王言给的地,免的税足够抵掉那点儿忧思。
事实上要不是技术条件不成熟,王言都想把后来的南水北调工程上马……
南方人口北上,对应的,西方偏僻地区,粮食产量低的地区人口东迁,这是王言之前就惦记的。毕竟他的地盘太大了,真的不差那些地。甚至王言已经安排人手,专司退耕还林事宜。
对于人口增长,王言是相当看重的。还是疯狂的执行之前的生育计划,只要生出来,给地,给钱。同样的,孩子上学全部都是义务教育,一分不用花,关键还管饭。
在统一了南方之后,又收获了一大批的老夫子,虽然相对于需要受教育的人来说仍然远远不够,但相比之前已经好了太多。等到这第一批的孩子长成,到时候全面普及教育是一点儿问题都没有的。
至于他推行教育所付出的资源,那叫个事儿?手里没有了,撑不住了,抢就完了……再说他整体的产能一日更比一日强,国内外的耕地面积更是不断的扩大,良种也在不断优中选优的培育,产量绝对是一年强过一年。再算上草原上的牛羊,家养的猪、鸡、鸭等等,也在不断的增长,问题不是很大。以现有的资源来说,养活一亿四千万人口轻轻松松。
还有关键的一个宗教问题,之前王言清土地的时候就已经拿捏了一下佛教,同时遣散了大批量的没有度牒的和尚。至于道教,王言基本上没怎么动,人家问题小不少。他成立了宗教管理署,同原本一样,想出家做和尚,或者做道士什么的,必须得通过官方获得度牒。而且佛道两家,每年都是有指标的。
王言基本上不怎么理政事,他的内阁虽然难免政权夺利,但整体的大方向是没毛病的。除了日常的龙游后宫,他基本上就干两件事儿,一个是指导一帮子大匠搞研发,另一个就是学习中医。其他的一些事,暗卫都会侦察到,也不怕谁忽悠他俩,帝国还是在他的绝对掌控之中。
华夏十年,人口统计一亿六千八百余万。粮价已经降到了一个非常低的程度,主要城市常平仓囤积的粮食,加起来够两亿人吃两年。同时为了消耗多余的粮食,酿酒产业高度发达,喂猪、鸡、鸭等等基本上都是拿粮食配以草料调制而出的。十年时间,尽管王言做不到让所有人顿顿吃肉,但隔一段时间吃顿肉是完全没有问题的。
之前说的三条铁路,除了东西向的那一条,两条贯通南北的铁路已经建成通车。拉货、客运等等,往来南北,非常繁忙。
值得一提的是,华夏七年的时候,发了一场大水。尽管王言一直在干疏河道、通水利的工作,但这种大灾难王言确实是没有办法。毕竟就是到了四百年之后,大洪水还拿捏不了呢。
而经过这十年,王言手下的军队已经达到了两百万,警卫司的警察已经达到了五十万人。第一批跟着王言打天下的老兵,基本上都下来了。
莫卧儿帝国的大哥,是被扶上去的傀儡,可以说已经事实上那下了整个莫卧儿帝国。同时南洋、倭岛、吕宋等等,基本上都是类似的模式。主要还是人口的问题,不得不如此,若不然他直接占了自己经营多好。
当初辽东的第一批孩子已经长成投入到各行各业了,有的做了匠户,有的从了军,有的从了政,有的做了夫子,有的当了警察。
从事其他行业的倒还好说,从政的是王言最关心的,毕竟对于之前的那些文官他已经忍了好久了。这帮孩子刚工作,都是在最底层,这是最重要的。王言规定,中枢大员,必须有基层经验。
要说家里关系硬,安排个铁饭碗当然可以,这种走关系行方便的事儿王言是管不过来的。不过这类人,干到死也到不了高位。要是真有这样的能上去,那就得从上杀到下了。
经过这几年的工作,第一批的孩子已经有牛比的干到镇级了,为了给这些孩子腾地方,王言开始了整风运动。他手里证据齐全,都是贪污罪,正经的抓了一批大个的。如此既扩充了财政,又让下边的人有了上升空间。剩下的王言没动,得慢慢来,养肥了杀。
以现在华夏帝国的情况来说,‘治隆唐宋,远迈汉唐’是对王言的侮辱。
华夏二十年,人口统计两亿一千三百余万。因为本身王言鼓励生育的原因,只要生下来,除了大病基本上就不会担心养不活。华夏立国之初,出生的那么多孩子都已经长大结婚生子了,基本上就是没命的生。
王言自己则是在生了第二十个儿子后,就不在要孩子了,这辈子一共二十个儿子,二十六个女儿。
生太多没什么意思了,而且之前的老大、老二那几个小子也都三十多岁,他孙子都好快结婚生孩子了。
至于他这些儿女什么的,除了少数的几个混吃等死的,多数还是都挺有追求的。老大、老二、老三什么的,都在外边带兵干仗呢。女儿除了二丫头等少数的几人从了军,多数都是从政的。他的儿女,现在最高的都混到知府了。要知道,他是没给什么帮住的,都是从村长干上来的。当然了,就凭是他王言的儿女这一点,工作上就顺利太多了,很容易干出成绩……
华夏四十年,人口统计三亿七千二百余万。现在基本上达到了想吃肉,就能吃的程度。主食也从原来的粗粮,变为了细粮。
因为人口多了,扩张战争再一次打响。兵三两路,一路走海,一路走西域,一路向北打沙俄。
这些年,随着地盘的增大,随着驻军、海外移民等,东西方交流日益增多,混血儿的新生数量逐年递增。对此,王言把人划分三等,一等是华夏原有的人及其子孙后代,二等是父亲是一等公民的后代,三等则是其他,包括女人嫁与外族所生后代,以及外族人等。一等和二等民,享受的福利待遇不同,三等民那还说啥了。
铁路、水泥路、水利工程等基础建设,还在不停的建,村一级的路现在基本都修完了。
蒸汽机发展到现在,已经在往发动机的方向上发展。动力也不再是依靠煤炭,而是正在研究石油。
电,也已经弄出来了。电灯的应用,在顺天府这个最富有的地方已经推广开来。
新大陆已经干到了后来的南北美,王言的无敌舰队驰骋在大洋上,得谁揍谁。
也是这一年,王言七十八岁,他的女人们基本上也差不多是这么个岁数。丁白缨比王言还要大上六岁,五年前就已经走了。妙玄去年没的,现在妙彤也差不多了。其他的那些女人,陆陆续续的也基本上差不多了。事实上能活到现在都挺不错的了,王言的儿女也已经开始有人走了。
华夏八十年,人口统计八亿九千四百余万。王言实现了当初他人口五亿的目标,并且远远超出。随着交通方式的不断进步,储藏方式的不断进步,平民家的餐桌上已经越来越丰富多彩,鸡鸭鱼肉,稻米精粮,瓜果蔬菜等等,到现在,算是彻底的改变了华夏人的饮食结构。
现在的军队数量是八百万,相邻的欧洲早拿下了,并且那里不出大问题的话,基本上不会再有什么变动。因为王言已经弄出了无线电,信息的传递速度大大提高,相应的对地方的掌控也更家的强力。
以现在华夏的地图来看,说王言一声球长一点儿问题都没有。
这八十年,王言最关注的无疑是中医的发展建设,同时他学习了这么久,中医术的水平也是达到了lv5。
他心心念念的秘药改良一事,经过近五代人的时间,也终于是把名贵的药都找到了便宜的药进行替代,同时药效还要远远超出他本来想的那般微乎其微的预期。因为药材供应的关系,没有办法大量的供给小娃娃们喝,但等以后药材的产量上来,大规模的普及推广是没什么问题的,只是王言看不到就是了。
他已经感觉到了,自己的生机正在慢慢流逝,身体一天不如一天,又回复到了之前一代宗师暮年那般。只不过不同的是,由于这次他出头那会儿是冷兵器战斗,只是普通的刀伤而已,身体倒是没有太多的病根,远比上一次舒服。
他已经把权力放下去了,交给了他最出息的五十多岁的四世孙,是王钧仁的后代。
华夏八十一年,大年三十,夜。
没有跟一帮子他都认不过来的后代热闹,已经一百一十九岁的王言独自一人坐在他的龙椅上,看着大殿外飘落的瑞雪,以及不时升空炸响的烟花。他的眼神深邃,似是透过重重宫墙看到了外面的万家灯火……
不知过了多久,王言悠悠的一声叹息……
蓝光闪过……
之前拿下南方地区,大明的一些皇子、大臣什么的,王言除了少部分有水平的官员,基本上都被王言贬为了平民,就生活在大明老家,南京城。
同时王言还非常大方的表示,三代以后,可从军,亦可做官。至于什么大明残余的反动派,那些不死心的什么宗亲,积蓄力量等他王某人死的一票人,王言只是处理了一批先蹦出来找死的。剩下的那些王言没动,实在没有必要,只要那些人老老实实的不整事儿,王言也不会收拾他们。
有关南方的土地改革、税赋改革、倒儒文化运动,总体来说进展是要比北方顺利的。毕竟士绅地主什么的,基本山都被农民军折腾一遍了,而且之前南方的不少人还支持北方的反对派,也付出了不小的力量,现在剩下的这些根本不值一提。
江浙一带的海商家族什么的,王言没登基的时候就都他妈给抄了,这些人完完全全的没有好东西,想治罪有的是借口。就是他没有借口硬抄,他们能咋的?
尽管他这么疯狂的打击大商家,可能会对商业环境有一定的影响。但王言是绝对不会让之前的那些商人继续逍遥在他的华夏帝国,因为本身这些商人的思想就不对劲,留着没有用,还是建设国家的用处更大。
他需要的是,在他意志统领之下的商人,谁不听话就办谁。尽管资本是野兽,凡是做大到一定程度的商人毕竟会不由自主的去谋求政治地位,妄想操控国家,更改律法。但王言的手下这种人肯定是不会有的,至于后来之君的手下……
那不是他应该担忧的,实在不行,他给留下一些毛选、资本论、宣言什么的,留个燎原的火种,真有资本失控的那一天,就他妈革了它……
在基本扫清了绝大多数士绅地主豪商,能收上税来之后,王言放开了市场,在国家调控的基础上允许自由买卖,开海禁,允许远洋贸易。甚至粮食、盐糖铁、丝绸茶叶等等的行业,王言都开放了。但同样的,王言也成立了后来的类似国企、央企的由相关部门直接经营的国有公司,皇家公司什么的。
为了通商往来,王言直接废了原本的那些钱庄,成立了一个皇家银行,具体执行就是参照后来的银行。吸纳存款、放农业贷、商业贷什么的。同时他也没有禁止商人合资成立银行,但同样的,必须在他的皇家银行监管之下。有人想钱想疯了就干活去吧,没别的路走……
当然说是开海禁,就是他手下的玄武海卫不再抢劫了而已……
王言也是不得不停手,之前因为他抢的太狠,现在国内的船不出去,国外的船也不往这边晃悠了。甚至之前王言的舰队还跟西方那边的碰了一下子,直接给崩没了……所以既然人家不来,他就得走出去了。
他甚至开放已经营了许久的倭岛、台岛、吕宋、占城、莫卧儿等南洋地方的港口,供他手下的海商补给,当然不是无偿的,虽然是自己家的,但该收的钱还是得收。
同时天津、威海、江浙、福州、广东、琼州等沿海地区,都在纷纷动工,已有港口的扩充,没有港口的新建。至于广东原本被当地人跟葡、英两国勾搭,被侵占的奥门、港岛,王言早就给抓了,一帮洋鬼子正在干活呢。
要说之前他抢的,也就是这两家了,被他揍了一顿之后,自家人被抓了一个屁都不敢放。王言估摸着是正憋着劲发展科技造炮、造战舰要回来干他呢。也就是现在他手下人手不够,一时有些鞭长莫及,要不早干他们老家去了……
他的铁甲战舰现在都是疯狂的下水,自从统一了北方起去,手里可用的人口资源更多,工匠什么的也更多,加上他已经发展多年的工业基础,生产能力拉满。甚至最近蒸汽机动力的战舰,都已经有了一些眉目,估计再过个五七八年的就能造出初代大模型,十五年以内估计就能下水远洋了。
这十多年的时间过去,蒸汽小火车在王言称帝的第二年,也就是华夏二年的夏天,历经近二十年时间的发展,正式的研制完成。这二十年当然不是纯研究蒸汽小火车,很多蒸汽机的应用已经开发出来了,轻重工业等等在辽东早就用上了。还有战舰动力的研究等等分润了精力,如今终于是落地了。
既然小火车都出来了,那么必然是要动工建铁路的。以后由铁路运输,替代漕运,效率更高,物资周转更灵活。
原本的漕帮早就让王言废止了,那是他妈纯纯的黑社会,他的手下不需要这么种势力存在。甚至因为漕帮的问题,王言在整个华夏地盘内,开始了一场扫黑运动。在地方上作威作福的,什么哪个官的亲戚这那的,凡是破坏地方安定的,全都抓了起来。
关于的修建铁路,王言想的是弄一条从外兴安岭、东西伯利亚,经辽东、京城、开封、武昌、长沙、等地一直修到最南方的广东,一条沿海地区主要港口城市,两条铁路贯穿整个南北方。还要有一条从京城直达西域,贯通东西的铁路。这三条就正经得修个十年八年的了,剩下的那些就是以京城为中心,不断的扩散。
而修建铁路,势必大炼钢铁,广募工人,提供的工作岗位在当今这么一个技术相对落后的时代,那真真是海了去了。王言不是强征,他给开工资,如此拉动内需,扩大市场,绝对是一本万利。等铁路建成通车,大大促进南北方的交流发展,那好处是毋庸置疑的。
铁矿这么个东西,在王言的铁甲战舰之下,还缺那玩意儿嘛?而且他都干到吕宋了,再往南边走两步不就是新大陆嘛,还是世界铁矿资源排在前列的。实在不行,他也可以北上干沙俄,那边铁矿储量也够用。正好现在边境偶有冲突,没事儿就干,不如就直接干把大的。
事实上要不是人不够用,王言扩张的步伐都不带停的。
整个华夏的人口已经统计出来了,共计一亿三千七百余万。其中男人、孩子占多数,女人、老人占少数。而整体来说,南方人比北方人更多。想想也能理解,北方都造反去了,这十多年死老人了。
相比起来,南北方的耕地面积是北方更多,但水资源则是南方更多,南方的人地矛盾要更为突出,人口密度要更大一些。这样的情况当然是不行的,毕竟王言打下来那么大片的土地,都没有人呢,让南方继续这么突出下去绝对是资源的极大浪费。所以王言直接强令,南方百姓迁居北上。虽然故土难离,但王言给的地,免的税足够抵掉那点儿忧思。
事实上要不是技术条件不成熟,王言都想把后来的南水北调工程上马……
南方人口北上,对应的,西方偏僻地区,粮食产量低的地区人口东迁,这是王言之前就惦记的。毕竟他的地盘太大了,真的不差那些地。甚至王言已经安排人手,专司退耕还林事宜。
对于人口增长,王言是相当看重的。还是疯狂的执行之前的生育计划,只要生出来,给地,给钱。同样的,孩子上学全部都是义务教育,一分不用花,关键还管饭。
在统一了南方之后,又收获了一大批的老夫子,虽然相对于需要受教育的人来说仍然远远不够,但相比之前已经好了太多。等到这第一批的孩子长成,到时候全面普及教育是一点儿问题都没有的。
至于他推行教育所付出的资源,那叫个事儿?手里没有了,撑不住了,抢就完了……再说他整体的产能一日更比一日强,国内外的耕地面积更是不断的扩大,良种也在不断优中选优的培育,产量绝对是一年强过一年。再算上草原上的牛羊,家养的猪、鸡、鸭等等,也在不断的增长,问题不是很大。以现有的资源来说,养活一亿四千万人口轻轻松松。
还有关键的一个宗教问题,之前王言清土地的时候就已经拿捏了一下佛教,同时遣散了大批量的没有度牒的和尚。至于道教,王言基本上没怎么动,人家问题小不少。他成立了宗教管理署,同原本一样,想出家做和尚,或者做道士什么的,必须得通过官方获得度牒。而且佛道两家,每年都是有指标的。
王言基本上不怎么理政事,他的内阁虽然难免政权夺利,但整体的大方向是没毛病的。除了日常的龙游后宫,他基本上就干两件事儿,一个是指导一帮子大匠搞研发,另一个就是学习中医。其他的一些事,暗卫都会侦察到,也不怕谁忽悠他俩,帝国还是在他的绝对掌控之中。
华夏十年,人口统计一亿六千八百余万。粮价已经降到了一个非常低的程度,主要城市常平仓囤积的粮食,加起来够两亿人吃两年。同时为了消耗多余的粮食,酿酒产业高度发达,喂猪、鸡、鸭等等基本上都是拿粮食配以草料调制而出的。十年时间,尽管王言做不到让所有人顿顿吃肉,但隔一段时间吃顿肉是完全没有问题的。
之前说的三条铁路,除了东西向的那一条,两条贯通南北的铁路已经建成通车。拉货、客运等等,往来南北,非常繁忙。
值得一提的是,华夏七年的时候,发了一场大水。尽管王言一直在干疏河道、通水利的工作,但这种大灾难王言确实是没有办法。毕竟就是到了四百年之后,大洪水还拿捏不了呢。
而经过这十年,王言手下的军队已经达到了两百万,警卫司的警察已经达到了五十万人。第一批跟着王言打天下的老兵,基本上都下来了。
莫卧儿帝国的大哥,是被扶上去的傀儡,可以说已经事实上那下了整个莫卧儿帝国。同时南洋、倭岛、吕宋等等,基本上都是类似的模式。主要还是人口的问题,不得不如此,若不然他直接占了自己经营多好。
当初辽东的第一批孩子已经长成投入到各行各业了,有的做了匠户,有的从了军,有的从了政,有的做了夫子,有的当了警察。
从事其他行业的倒还好说,从政的是王言最关心的,毕竟对于之前的那些文官他已经忍了好久了。这帮孩子刚工作,都是在最底层,这是最重要的。王言规定,中枢大员,必须有基层经验。
要说家里关系硬,安排个铁饭碗当然可以,这种走关系行方便的事儿王言是管不过来的。不过这类人,干到死也到不了高位。要是真有这样的能上去,那就得从上杀到下了。
经过这几年的工作,第一批的孩子已经有牛比的干到镇级了,为了给这些孩子腾地方,王言开始了整风运动。他手里证据齐全,都是贪污罪,正经的抓了一批大个的。如此既扩充了财政,又让下边的人有了上升空间。剩下的王言没动,得慢慢来,养肥了杀。
以现在华夏帝国的情况来说,‘治隆唐宋,远迈汉唐’是对王言的侮辱。
华夏二十年,人口统计两亿一千三百余万。因为本身王言鼓励生育的原因,只要生下来,除了大病基本上就不会担心养不活。华夏立国之初,出生的那么多孩子都已经长大结婚生子了,基本上就是没命的生。
王言自己则是在生了第二十个儿子后,就不在要孩子了,这辈子一共二十个儿子,二十六个女儿。
生太多没什么意思了,而且之前的老大、老二那几个小子也都三十多岁,他孙子都好快结婚生孩子了。
至于他这些儿女什么的,除了少数的几个混吃等死的,多数还是都挺有追求的。老大、老二、老三什么的,都在外边带兵干仗呢。女儿除了二丫头等少数的几人从了军,多数都是从政的。他的儿女,现在最高的都混到知府了。要知道,他是没给什么帮住的,都是从村长干上来的。当然了,就凭是他王言的儿女这一点,工作上就顺利太多了,很容易干出成绩……
华夏四十年,人口统计三亿七千二百余万。现在基本上达到了想吃肉,就能吃的程度。主食也从原来的粗粮,变为了细粮。
因为人口多了,扩张战争再一次打响。兵三两路,一路走海,一路走西域,一路向北打沙俄。
这些年,随着地盘的增大,随着驻军、海外移民等,东西方交流日益增多,混血儿的新生数量逐年递增。对此,王言把人划分三等,一等是华夏原有的人及其子孙后代,二等是父亲是一等公民的后代,三等则是其他,包括女人嫁与外族所生后代,以及外族人等。一等和二等民,享受的福利待遇不同,三等民那还说啥了。
铁路、水泥路、水利工程等基础建设,还在不停的建,村一级的路现在基本都修完了。
蒸汽机发展到现在,已经在往发动机的方向上发展。动力也不再是依靠煤炭,而是正在研究石油。
电,也已经弄出来了。电灯的应用,在顺天府这个最富有的地方已经推广开来。
新大陆已经干到了后来的南北美,王言的无敌舰队驰骋在大洋上,得谁揍谁。
也是这一年,王言七十八岁,他的女人们基本上也差不多是这么个岁数。丁白缨比王言还要大上六岁,五年前就已经走了。妙玄去年没的,现在妙彤也差不多了。其他的那些女人,陆陆续续的也基本上差不多了。事实上能活到现在都挺不错的了,王言的儿女也已经开始有人走了。
华夏八十年,人口统计八亿九千四百余万。王言实现了当初他人口五亿的目标,并且远远超出。随着交通方式的不断进步,储藏方式的不断进步,平民家的餐桌上已经越来越丰富多彩,鸡鸭鱼肉,稻米精粮,瓜果蔬菜等等,到现在,算是彻底的改变了华夏人的饮食结构。
现在的军队数量是八百万,相邻的欧洲早拿下了,并且那里不出大问题的话,基本上不会再有什么变动。因为王言已经弄出了无线电,信息的传递速度大大提高,相应的对地方的掌控也更家的强力。
以现在华夏的地图来看,说王言一声球长一点儿问题都没有。
这八十年,王言最关注的无疑是中医的发展建设,同时他学习了这么久,中医术的水平也是达到了lv5。
他心心念念的秘药改良一事,经过近五代人的时间,也终于是把名贵的药都找到了便宜的药进行替代,同时药效还要远远超出他本来想的那般微乎其微的预期。因为药材供应的关系,没有办法大量的供给小娃娃们喝,但等以后药材的产量上来,大规模的普及推广是没什么问题的,只是王言看不到就是了。
他已经感觉到了,自己的生机正在慢慢流逝,身体一天不如一天,又回复到了之前一代宗师暮年那般。只不过不同的是,由于这次他出头那会儿是冷兵器战斗,只是普通的刀伤而已,身体倒是没有太多的病根,远比上一次舒服。
他已经把权力放下去了,交给了他最出息的五十多岁的四世孙,是王钧仁的后代。
华夏八十一年,大年三十,夜。
没有跟一帮子他都认不过来的后代热闹,已经一百一十九岁的王言独自一人坐在他的龙椅上,看着大殿外飘落的瑞雪,以及不时升空炸响的烟花。他的眼神深邃,似是透过重重宫墙看到了外面的万家灯火……
不知过了多久,王言悠悠的一声叹息……
蓝光闪过……
本文网址:https://www.3haitang.com/book/100580/31364550.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3haitang.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