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章 “围城”(求订阅)
推荐阅读:LOL:什么叫自爆型打野啊?、序列大明、综网:终焉的守望之无尽词缀、科技公司,我成国产之光!、玩家重载、那就让她们献上忠诚吧!、港综世界的警察、我也是异常生物、退下,让朕来、人在综墓,卸岭盗魁、
刘昌敏似乎是回来取东西的,拿了东西就准备离开。
他路过于东办公桌的时候,瞥了一眼于东桌上的报纸,有些好奇地问道:“你最近好像挺关注转基因方面的新闻,是有新的科幻小说要出来了么?”
“是有点想法,不过还不太成熟。”
刘昌敏笑了笑,“我也不问你了,等你小说出来,我就知道了。”
等刘昌敏走后,于东找出了几份最近关注的报纸,上面无一例外地都报道了转基因相关的新闻。
之所以关注转基因,是因为于东最近构思的一部科幻小说就跟它有关。
或者说,恰恰是之前偶然看到以前关于转基因植物的报道,于东才有了这个想法。
在于东初步构思的新小说里,故事是从一场战争开始的。
二十二世纪上半叶,因为能源紧张以及其他一些复杂的原因,美国发生了内战,并且波及到了很多国家。
这场混战持续了三年半的时间,战争的各方在能源加速缩减,气候变暖,海平面上升的时候,决定休战。
因为再不休战的话,这些问题会变得越来越严重。
但是此时美国政权已经瓦解,整个国家由几个寡头公司所掌控。
这几个寡头公司不仅仅掌控了美国,而且还瓜分了欧洲以及东南亚等国。
为了应对能源问题,各个公司用尽全力研究解决办法。
第一个找到解决方案的是一家生物公司,他们通过基因技术培育出更适应环境的作物,并且发明了一种提取生物能源的装置。
因为海平面的上升,人类的生存空间迅速缩减,化石能源稀缺,电能也很难供应,所以他们只能依赖这种提取生物能源的装置。
只不过基因技术的滥用,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比如植物病毒肆掠,生物公司不得不持续改进基因技术来对抗病毒的侵袭。
而此时的中国,已经放弃了沿海城市,在内陆修建了一道高高的围墙,用来防止海水淹没的同时,也防止其他地方的基因技术入侵。
因为政府的集中管制,灾变所造成的影响在“围城”中被降至了最低。虽然没有“优质”的转基因作物,但是因为统一调配,集中管控,所以民众的日子还算过得去。
但是几个跨国贸易公司为了将基因食物卖给“围城”,开始使用各种手段。
主要手段有两个,第一个是派遣间谍进入“围城”使用基因武器,意图使“围城”内的作物受到感染。第二个是,联系“围城”内的某些反围城人士里应外合制造舆论,意图从思想上瓦解围城,从而正大光明地让基因谷物进入围城之中,赚取钱财。
另外,围城政府作为保存最完整的政权,手里还掌握了不少之前存下的化石能源。
跨国公司想要瓦解围城,其实也是觊觎他们掌握的这些能源。
以上这些就是于东新书中大背景,至于具体的故事情节,于东还在构思之中。再大的故事背景,也需要一个一个人物和情节来展现。
故事会分成两个大部分,第一部分的背景是东南亚那些跨国公司掌握的“农田”,在阶级分化严重的后时代,跨国公司对“农田”的掌控有着不同以往的方式。
第一部分其实是为了第二部分的攻城做铺垫,把整个世界观展开之后,再开始讲述围绕着围城展开的暗流涌动的争斗。
想要展开这样一个特别的世界,是需要大量篇幅来营造的,所以于东为这篇小说准备了大量的人物和组织,也会根据这些不同的人物和组织展开故事情节。
同时这部小说里面必然会涉及到大量的生物科技内容,所以在风格上有些像生物朋克。
至于是不是反乌托邦,于东自己觉得不是,因为这篇小说里面不会批评所有的现实制度。
于东又掏出了自己笔记本。
这个本子是他专门用来记录灵感的,上面已经记录了不少东西,包括小说的一些设定以及大概框架。
现在他要把设定和框架融合到一起去,然后再往框架里面填充内容。
等到内容填充得差不多了,再检查一下所有情节是否能够形成一条完整的逻辑链以及精彩的故事线。
确定之后,就可以开始动笔写作了。
于东创作科幻小说的时候,跟创作纯文学作品是完全不同的。
创作纯文学作品的时候,于东全凭感觉,写到哪是哪儿,更多的时候,他的意识是处于一种悬置的状态。文字就在这种悬置状态中,自然而然地就出来了。
但是创作科幻小说的时候,于东会考虑每个细节,包括人物的表现,逻辑的梳理,情节的衔接,尽量把这些东西做得更加完美。
可能这也跟刘衡在创作剧本时的状态是一样的,于东在致力于建造一个一个完整的画面,以便更好地呈现给读者们。
就在于东埋头梳理小说情节的时候,忽然听到头顶传来“吱呀、吱呀”的声音。
紧跟着,一阵风从头顶吹了过来。
这阵风沿着于东的脖子蹿进了衣服里,此时于东才发现自己后背跟衣服竟然已经被汗水粘在了一起,经风这么一吹,像是被人从头浇了一盆凉水。
“今天天气这么热,你穿了件长袖,也不嫌热?”
一道熟悉的声音传来,于东转头看向门口的方向,只见《扬子晚报》记者部副主任邵天军笑盈盈地站在门口。
“邵主任,你怎么来了?”于东起身迎了过去。
邵天军呵呵笑道:“我再不来你不得热死,这为公家省钱也不能做到这地步啊。”
于东拽了拽身上汗湿的衣服,“我也没想到天气变化这么快,之前天还阴着,这会儿太阳就这么大了。”
“五六月份这鬼天气就是这样。”邵天军说着朝于东的桌子那边望了一眼,“你刚才在干什么呢,注意力那么集中,出了一身汗也不自知。”
“写点东西。”于东笑了笑没有细说,又跑去拿水壶要给邵天军倒水,“我给你泡杯茶。”
邵天军却一把拉住了他,“茶我在吴校长办公室喝过了,你就别忙活了。”
听他这么说,于东也就没再客气,又问他:“你这次来找吴校长有事?”
“是啊,吴校长给了我个任务,让我来采访你。”邵天军笑眯眯地说道。
他路过于东办公桌的时候,瞥了一眼于东桌上的报纸,有些好奇地问道:“你最近好像挺关注转基因方面的新闻,是有新的科幻小说要出来了么?”
“是有点想法,不过还不太成熟。”
刘昌敏笑了笑,“我也不问你了,等你小说出来,我就知道了。”
等刘昌敏走后,于东找出了几份最近关注的报纸,上面无一例外地都报道了转基因相关的新闻。
之所以关注转基因,是因为于东最近构思的一部科幻小说就跟它有关。
或者说,恰恰是之前偶然看到以前关于转基因植物的报道,于东才有了这个想法。
在于东初步构思的新小说里,故事是从一场战争开始的。
二十二世纪上半叶,因为能源紧张以及其他一些复杂的原因,美国发生了内战,并且波及到了很多国家。
这场混战持续了三年半的时间,战争的各方在能源加速缩减,气候变暖,海平面上升的时候,决定休战。
因为再不休战的话,这些问题会变得越来越严重。
但是此时美国政权已经瓦解,整个国家由几个寡头公司所掌控。
这几个寡头公司不仅仅掌控了美国,而且还瓜分了欧洲以及东南亚等国。
为了应对能源问题,各个公司用尽全力研究解决办法。
第一个找到解决方案的是一家生物公司,他们通过基因技术培育出更适应环境的作物,并且发明了一种提取生物能源的装置。
因为海平面的上升,人类的生存空间迅速缩减,化石能源稀缺,电能也很难供应,所以他们只能依赖这种提取生物能源的装置。
只不过基因技术的滥用,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比如植物病毒肆掠,生物公司不得不持续改进基因技术来对抗病毒的侵袭。
而此时的中国,已经放弃了沿海城市,在内陆修建了一道高高的围墙,用来防止海水淹没的同时,也防止其他地方的基因技术入侵。
因为政府的集中管制,灾变所造成的影响在“围城”中被降至了最低。虽然没有“优质”的转基因作物,但是因为统一调配,集中管控,所以民众的日子还算过得去。
但是几个跨国贸易公司为了将基因食物卖给“围城”,开始使用各种手段。
主要手段有两个,第一个是派遣间谍进入“围城”使用基因武器,意图使“围城”内的作物受到感染。第二个是,联系“围城”内的某些反围城人士里应外合制造舆论,意图从思想上瓦解围城,从而正大光明地让基因谷物进入围城之中,赚取钱财。
另外,围城政府作为保存最完整的政权,手里还掌握了不少之前存下的化石能源。
跨国公司想要瓦解围城,其实也是觊觎他们掌握的这些能源。
以上这些就是于东新书中大背景,至于具体的故事情节,于东还在构思之中。再大的故事背景,也需要一个一个人物和情节来展现。
故事会分成两个大部分,第一部分的背景是东南亚那些跨国公司掌握的“农田”,在阶级分化严重的后时代,跨国公司对“农田”的掌控有着不同以往的方式。
第一部分其实是为了第二部分的攻城做铺垫,把整个世界观展开之后,再开始讲述围绕着围城展开的暗流涌动的争斗。
想要展开这样一个特别的世界,是需要大量篇幅来营造的,所以于东为这篇小说准备了大量的人物和组织,也会根据这些不同的人物和组织展开故事情节。
同时这部小说里面必然会涉及到大量的生物科技内容,所以在风格上有些像生物朋克。
至于是不是反乌托邦,于东自己觉得不是,因为这篇小说里面不会批评所有的现实制度。
于东又掏出了自己笔记本。
这个本子是他专门用来记录灵感的,上面已经记录了不少东西,包括小说的一些设定以及大概框架。
现在他要把设定和框架融合到一起去,然后再往框架里面填充内容。
等到内容填充得差不多了,再检查一下所有情节是否能够形成一条完整的逻辑链以及精彩的故事线。
确定之后,就可以开始动笔写作了。
于东创作科幻小说的时候,跟创作纯文学作品是完全不同的。
创作纯文学作品的时候,于东全凭感觉,写到哪是哪儿,更多的时候,他的意识是处于一种悬置的状态。文字就在这种悬置状态中,自然而然地就出来了。
但是创作科幻小说的时候,于东会考虑每个细节,包括人物的表现,逻辑的梳理,情节的衔接,尽量把这些东西做得更加完美。
可能这也跟刘衡在创作剧本时的状态是一样的,于东在致力于建造一个一个完整的画面,以便更好地呈现给读者们。
就在于东埋头梳理小说情节的时候,忽然听到头顶传来“吱呀、吱呀”的声音。
紧跟着,一阵风从头顶吹了过来。
这阵风沿着于东的脖子蹿进了衣服里,此时于东才发现自己后背跟衣服竟然已经被汗水粘在了一起,经风这么一吹,像是被人从头浇了一盆凉水。
“今天天气这么热,你穿了件长袖,也不嫌热?”
一道熟悉的声音传来,于东转头看向门口的方向,只见《扬子晚报》记者部副主任邵天军笑盈盈地站在门口。
“邵主任,你怎么来了?”于东起身迎了过去。
邵天军呵呵笑道:“我再不来你不得热死,这为公家省钱也不能做到这地步啊。”
于东拽了拽身上汗湿的衣服,“我也没想到天气变化这么快,之前天还阴着,这会儿太阳就这么大了。”
“五六月份这鬼天气就是这样。”邵天军说着朝于东的桌子那边望了一眼,“你刚才在干什么呢,注意力那么集中,出了一身汗也不自知。”
“写点东西。”于东笑了笑没有细说,又跑去拿水壶要给邵天军倒水,“我给你泡杯茶。”
邵天军却一把拉住了他,“茶我在吴校长办公室喝过了,你就别忙活了。”
听他这么说,于东也就没再客气,又问他:“你这次来找吴校长有事?”
“是啊,吴校长给了我个任务,让我来采访你。”邵天军笑眯眯地说道。
本文网址:https://www.3haitang.com/book/100860/32391175.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3haitang.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