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4

推荐阅读:星际最强大脑怪猎:猎人的笔记吞噬进化:我重生成了北极狼我曝光前世惊炸全网全球废土:避难所无限升级名门第一儿媳从机械猎人开始天灾降临:我靠捡破烂当大佬我也是异常生物收到未来短信,我赚百亿很合理吧

    第071章木、火、土、金、水
    天开于子,地辟于丑,人生于寅。
    自混沌鸿蒙,开天辟地,人立其中,天、地、人三才立,万物成。
    清者上浮为天,浊者下降为地,圣人立于天地之间,仰观天文,俯察地理,调节阴阳,和谐万物。
    天道重子,地道重丑,人道重寅。
    故以寅月为岁首,立春为岁首元旦,这便是干支阳历之法。
    木,始于寅立春,旺于卯春分至极,接地气于辰清明。
    圣人立法,以木为人,人生于寅,重寅月,立春为元旦,人气旺于卯春分,及至清明,人气入土,是为辰月,人气入土,乃人气衰而入墓之象,世人哀之,故以人气入土,设辰月清明节扫墓祭奠之。
    木气入土,犹人入墓,折柳喻木,寒食禁火,辰月清明也。
    火,始于巳立夏,旺于午夏至至极,接地气于未小暑,太阳虽炙热至极,然炙烤大地,与大地产生反应,产生暑气效果,需要时日,当在未月小暑,日接地气,暑气形成,天地同热。
    土,旺于四季,四季之末月:辰、未、戌、丑,皆为土。
    人虽贵为三才之一,然终为土所造,生于地,立于地,制于地,归于地。人一生皆离不开土。
    辰、未、戌、丑皆为地球地气与太阳阳气,产生剧烈反应的四个土月。
    金,始于申立秋,旺于酉秋分至极,接地气于戌寒露,秋高气爽,天凉接地气,凝为露水,是为戌月(寒露)。
    水,始于亥立冬,旺于子冬至至极,接地气于丑小寒,天寒地冻,天寒接地气,地始冻,是为丑月小寒。
    五行属性的基础,运用生克制化的关系,来说明和解释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和变化。
    像阴阳一样,五行之间存在着相生相克的规律。
    相生相克是任何事物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
    没有相生,就没有任何事物的发生发展,没有相克,就没有事物发生发展中的协调和平衡。
    相生保证了事物发展的原动力和可能性,相克保证了事物发展的控制力和协调性。事物之间这种生中有克,克中有生,相辅相成,互相为用的关系,推动和维持事物的不断生长、变化和发展。
    《类经图翼》曰:“盖造化之机,不可无生,亦不可无制。无生则发育无由,无制则亢而为害。生克循环,运行不息,而天地之道,斯无穷已。”
    运用五行的各种特性,以木火土金水为中心,凡自然界中的各种现象、特征、形态、功能、表现等诸方面和五行中某一行的特性相类似,就把它归纳于哪一行中,分成五类。
    在五行属性的基础上分门别类作系统归纳,将各种纷繁复杂的现象理出五行规律,从而可以说明各类之间的联系及变化关系。
    五行又是指木、火、土、金、水五类机制。
    它是用来阐释事物之间相互关系的抽象概念,具有广泛的涵义,并非仅指五种具体物质本身。五行学说是以五种机制的功能属性来归纳事物或现象的属性,并以五者之间的相互滋生、相互制约来论述和推演事物或现象之间的相互关系及运动变化规律。
    五脏中心属火,肺属金,肝属木,脾属土,肾属水。
    凡具有生长、升发、条达舒畅等作用或性质的事物,均归属于木;
    具有温热、升腾作用或性质的机制,均归属于火。
    具有承载、生化、受纳作用的机制,均归属于土。
    具有清洁、肃降、收敛作用的机制,均归属于金。
    具有寒凉、滋润、向下运行的机制,均归属于水。
    五行学说用五行之间的生、克关系来阐释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认为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静止的,而是在不断的相生、相克的运动中维持协调平衡的。
    自古以来,先贤把五行理论巧妙地运用于医学领域,以五行辩证的生克关系来认识、解释生理现象,尽力适应内部自然规律以养生,努力掌握人体运行机制以防病、治病,取得了无比丰富的经验和成果。
    五行是五种动态平衡的运动方式,而非实在的某种特定的元素,这个概念错了后面就全是错误中的错误。
    早在春秋时期便提出了属性论五行相胜(克)相生的思想,以木、火、土、金、水为序,是循环数了,且已把胜(克)、生的次序固定下来,形成了事物之间矛盾、统一的模式,体现了事物内部的结构关系以及整体把握的思想。
    因为就在这个时期,《内经》把五行学说应用于医学,这对研究和整理古代人民积累的大量临床经验,形成中医特有的理论体系,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五帝》篇中记载:“……天有五行,水火金木土,分时化育,以成万物。其神谓之五帝。”
    “五行”一词,最早出处在《尚书》的《甘誓》与《洪范》中,在《甘誓》中是指“有扈氏威侮五行,怠弃三正,天用剿绝其命。”
    《洪范》中则指出“鲧陻洪水,汩陈其五行;帝乃震怒,不畀洪范九畴……鲧则殛死,禹乃嗣兴,天乃锡禹洪范九畴,彝伦攸叙……。
    它提出了为人们所用的以水为首的五材排列次序,以及五材的性质和作用,但是它没有触及“五行”之间的内在联系。
    五行学说的形成可能有多条思路背景。
    其一,五帝尧舜时期羲和就开始了术数五行实践,由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童子问易》已有考证;其二是源于商代后期以来方位观念的术数化,甲骨文中有很多关于“四方”、“四土”的记载,东、西、南、北、中央的五方观念在商代后期已经形成。
    这种方位观念的术数化约在春秋战国之际完成,如《墨子·贵义》有时序和方位,如《礼记·曲礼上》“行,前朱鸟(雀)而后玄武,左青龙而右白虎,招摇在上”,《史记·天官书》有对四季天象方位的观测做记录。
    其三,是来源于西周后期以来逐渐兴起的“五材学说”,五行最初源于五材,五材则导源于六府。
    ......
    未完待续
    第072章预告五行、阴阳

本文网址:https://www.3haitang.com/book/101387/33554177.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3haitang.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