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章 卡列萨利亚
推荐阅读:星际最强大脑、怪猎:猎人的笔记、吞噬进化:我重生成了北极狼、我曝光前世惊炸全网、全球废土:避难所无限升级、名门第一儿媳、从机械猎人开始、天灾降临:我靠捡破烂当大佬、我也是异常生物、收到未来短信,我赚百亿很合理吧、
近在咫尺的亚乌扎河上,一支舟桥部队正在河面上架设可以帮助坦克渡河的浮桥,这是一项颇大的工程,因为他们必须在六个小时的时间内,在这一处河段架设好四座同样的桥梁,在傍晚的时候,近卫坦克第八军将会从这里通过,开赴前线。
对于这支舟桥部队来说,大的工程量只是他们面临的一个麻烦,而且还不是最大的问题所在,真正的大问题,是德军对河面的持续炮击。
移动电台很快便联系上了第20集团军的指挥部电台,就在通讯兵发出第一道确认指令的时候,河面上响起了惊天动地的爆炸声,尽管离着爆炸点足有数百米远,可维克托依旧能够感受到地面的剧烈震颤,就像是一场大地震正在飞速袭来一般。
河面上炸起的巨大水花,冲上了数十米的高空,那翻天的白浪就像是火山喷发一般的壮观,离着爆炸点百十米外的一道即将合拢的浮桥,被爆炸催起的巨浪整个冲垮,浮桥上的十几名工程兵纷纷落水。
维克托远远看着浮桥的方向,他看到一名落水的苏军工程兵挣扎着爬上河岸,愤怒的将什么东西砸在泥泞里,禁不住微微蹙起了眉头。
如果不出意外的话,刚才爆炸的那么炮弹,应该是由德军的k5型列车炮发射出来的,根据情报部门提供的情报显示,德军一列名为“利奥波德”的列车炮,最近正在维亚济马一带活动,这种实际口径为283毫米,炮身长21.5米,约合76倍径的超级火炮,对任何人来说都是一种致命的威胁,苏军手中掌握的任何地面武器,在它的面前都不值一提。也正是因为如此,空军第一集团军早就接到了任务,一定要找到这列铁轨炮并不计代价的摧毁它。
但德国人很警惕,而且很善于隐藏,至少直到今天为止,苏军的航空兵也没有能够将这列铁轨炮找出来,更不要说摧毁它了。
最要命的是,这种列车炮射程非常远,超过了六十公里的射程,如果给炮弹加装了助推器的话,甚至能超过八十公里,所以说,尽管是亚乌扎河河弯地域频频遭遇炮击,可这列该死的铁轨炮说不定远在斯摩棱斯克呢。
而在维克托看来,既然德军的列车炮能够准确的袭击这里,且炮弹落点距离舟桥部队搭设的浮桥不过百十米,那就说明炮兵得到了准确的地标,这也进一步说明了德军在这一代设有情报站点。对内情报部门没有能够将这个情报站点揪出来,属于严重的失职。
通讯兵联系了几个需要巡检的单位,没有发现任何问题,很快,车队重新开动起来,继续向作为目标的卡尔马诺沃方向移动,幸运的是,虽然有一座即将合拢的浮桥被摧垮了,但剩余的三座浮桥却还运转良好,否则的话,维克托还得在大河东岸等着。
车队碾着浮桥,渡过了亚乌扎河,这条水势较缓的大河,现在实际上就是苏德两军争夺的焦点,尽管苏军现在控制了这条大河,将德军的沿河防线向西击退了将近四十公里,但苏军的阵线并不稳固,随时都有可能被德军打个反突击。
而且,作为反复争夺的焦点地区,德军向苏军阵地后方的渗透也非常严重,为了迟滞苏军的进攻,为苏军的后勤增加压力,德军这段时间每到入夜,都会安排飞机向苏军阵线的后方投送伞兵。这些伞兵部队都是以排、班的规模出现,其作战目的并不是消灭苏军的有生力量,也不是夺取某个战略要点,而是搞一些类似毁路、炸桥这样的破坏活动。
为了肃清德军对己方阵线的渗透,内务人民委员部在战线后方的交通要道、公路枢纽以及桥梁设施附近,设置了大量的检查哨,这种模式还是维克托最早在西方面军中推行的,对肃清敌后的破坏分子非常有效。
过了河,就算是真正进入了战区,坑坑洼洼、积满了雨水的公路变的更加难行,而且道路两侧的荒田里,时不时就能看到一两辆被炸毁的坦克——就在一周前,苏军的坦克第46军与德军的第1坦克师在该地域发生激战,结果是苏军迫使德军的坦克第1师向拉西纳方向撤退。
根据情报的显示,目前莫德尔的手中只有不足三百辆坦克了,大规模的坦克消耗战是他打不起的,而苏军的装甲部队在该方向上遭遇的损失,大部分都来自于德军的防空炮。
车队继续前行,约莫半个小时后,就在距离一个名为卡列萨利亚的村庄不足五公里的地方,车队遭遇到了袭击。
说是袭击其实不太恰当,准确的说法应该是一场遭遇战,行进中的车队,遇到了一伙正与德军部队作战的内务部队士兵,按照他们的说法,是他们设置的检查哨遭到了那些德国人的袭击。
发动袭击的德军士兵只有十几个人,应该是渗透到苏军战线后方的行动队,他们在维克托的警卫队加入战斗后,很快便向西方向逃走了,最终潜入了树林。
离着公路差不多有三十多米的荒地里,维克托的军靴踩在深可没足的泥泞中,每走出一步,都需要费很大的力气,而且,陷入泥里的军靴每次拔出来,都会发一种令人感觉很恶心的“咕叽”声。
他走到一个仰躺在泥污中的德军士兵旁边,低头看着对方满是泥污的那张脸。
这名胸前中弹的德军并不是士兵,而是一名一级下士,如果不出意外的话,他应该是刚才那支德军行动队的指挥员。
此时,这名下士还没有咽气,他仰躺在泥水里,紧紧系着纽扣的脖颈一下一下的抽动着,两只淡蓝色的眼睛飞快的眨动,这是肺部受伤,呼吸困难的迹象。
维克托将身上的军大衣外套脱下来,交给跟在他身边的瓦连卡,随即蹲下身子,替这名生命正飞速流逝的下士解开前襟的扣子,让他呼吸起来能够顺畅一些。
果然,解开两枚前襟的扣子之后,下士似乎是舒服了很多,脖子抽动的频率也降低了,他放慢了眨眼的速度,两只眼睛茫然的看着天空,干裂的两片嘴唇一下一下的开合着,像是在祈祷。
维克托看了看他紧紧护在胸前的那只手,伸手握住他的手腕,将他攥着的手翻过来,试图搞清楚他手里攥着的是什么东西。
下士木然的眼球转动一下,渐渐放大的瞳孔看向维克托的脸,同时,被维克托抓住的手腕虚弱的往回挣着,显然是想要摆脱他的控制。
一名守卫在旁边,防止维克托被德军狙击手干死的苏军士兵凑过来,他蹲下身子,用力将下士的手按住,将他紧紧攥住的手指一根根掰开,把他握在手心里的东西生生抠了出来,交到维克托的手里。
看着手中已经皱巴的不成样子的照片,维克托很失望,他看了一眼下士死死盯着自己的瞳孔,又面无表情的将照片塞回到他的手里,随即,便去摘他身侧的行军包,如果不出意外的话,这包里应该有点有价值的东西。
这会下士倒是没有挣扎,他有节奏的一下一下眨巴着逐渐晦暗的眼睛,嗓子里发出类似于叹气的低鸣。
行军包有一角被压在了下士的肋下,维克托使劲扯了扯,顿时,一股殷红的鲜血如同水龙一般涌出来,将那个行军包连同维克托的半只手都染红了。
他有些费力的将包抽出来,又将手上的血污在下士的身上蹭了蹭,这才将包打开,查看里面的东西。
令维克托失望的是,包里并没有什么文件之类的东西,只要一些测绘的工具和一张地图,另外,还有半包香烟、一个精致的银质打火机和一枚完好的铁十字勋章。
将香烟和打火机丢给刚才帮忙的那位苏军士兵,维克托将勋章揣进自己的口袋里,等到再去看下士的时候,他盯着天空的瞳孔已经放大了,整个人失去了最后一点生机。
那只紧紧攥在胸前的手也已经松开,皱巴巴的相片滑落出来,挂在他脖颈下的衣领处,随着一阵风吹过来,照片打了个滚,落在他耳侧的泥泞里。积存的雨水就像是某种有吞噬能力的生命体一样,一点点将照片上那个女人以及女人身边的两个孩子遮掩住。
维克托站起身,看了一眼对面那位欢喜的摆弄着打火机的士兵,微微一笑,转身朝公路的方向走去。
重生到这个世界几年了,如今的维克托早已经见惯了生死,说真的,他现在甚至已经远没有当初刚刚来时那般的怕死了,这说明在某种程度上,他连自己的生死都看淡了。
在脚下这片广袤的国土上,实在是掩埋了太多的尸体,每一具尸体的背后,或许都有一个家庭,都有一个以尸体主人为支柱的家庭,每一具尸体的身后,都肯定有一个或几个感人的故事,单独拿出来的时候,都会听者潸然泪下。
但当这些尸体堆叠在一起的时候,也不过就是一个阵亡数字罢了,没有谁会为这个数字感觉鼻酸的——人性的残忍或许就在于此?
对于这支舟桥部队来说,大的工程量只是他们面临的一个麻烦,而且还不是最大的问题所在,真正的大问题,是德军对河面的持续炮击。
移动电台很快便联系上了第20集团军的指挥部电台,就在通讯兵发出第一道确认指令的时候,河面上响起了惊天动地的爆炸声,尽管离着爆炸点足有数百米远,可维克托依旧能够感受到地面的剧烈震颤,就像是一场大地震正在飞速袭来一般。
河面上炸起的巨大水花,冲上了数十米的高空,那翻天的白浪就像是火山喷发一般的壮观,离着爆炸点百十米外的一道即将合拢的浮桥,被爆炸催起的巨浪整个冲垮,浮桥上的十几名工程兵纷纷落水。
维克托远远看着浮桥的方向,他看到一名落水的苏军工程兵挣扎着爬上河岸,愤怒的将什么东西砸在泥泞里,禁不住微微蹙起了眉头。
如果不出意外的话,刚才爆炸的那么炮弹,应该是由德军的k5型列车炮发射出来的,根据情报部门提供的情报显示,德军一列名为“利奥波德”的列车炮,最近正在维亚济马一带活动,这种实际口径为283毫米,炮身长21.5米,约合76倍径的超级火炮,对任何人来说都是一种致命的威胁,苏军手中掌握的任何地面武器,在它的面前都不值一提。也正是因为如此,空军第一集团军早就接到了任务,一定要找到这列铁轨炮并不计代价的摧毁它。
但德国人很警惕,而且很善于隐藏,至少直到今天为止,苏军的航空兵也没有能够将这列铁轨炮找出来,更不要说摧毁它了。
最要命的是,这种列车炮射程非常远,超过了六十公里的射程,如果给炮弹加装了助推器的话,甚至能超过八十公里,所以说,尽管是亚乌扎河河弯地域频频遭遇炮击,可这列该死的铁轨炮说不定远在斯摩棱斯克呢。
而在维克托看来,既然德军的列车炮能够准确的袭击这里,且炮弹落点距离舟桥部队搭设的浮桥不过百十米,那就说明炮兵得到了准确的地标,这也进一步说明了德军在这一代设有情报站点。对内情报部门没有能够将这个情报站点揪出来,属于严重的失职。
通讯兵联系了几个需要巡检的单位,没有发现任何问题,很快,车队重新开动起来,继续向作为目标的卡尔马诺沃方向移动,幸运的是,虽然有一座即将合拢的浮桥被摧垮了,但剩余的三座浮桥却还运转良好,否则的话,维克托还得在大河东岸等着。
车队碾着浮桥,渡过了亚乌扎河,这条水势较缓的大河,现在实际上就是苏德两军争夺的焦点,尽管苏军现在控制了这条大河,将德军的沿河防线向西击退了将近四十公里,但苏军的阵线并不稳固,随时都有可能被德军打个反突击。
而且,作为反复争夺的焦点地区,德军向苏军阵地后方的渗透也非常严重,为了迟滞苏军的进攻,为苏军的后勤增加压力,德军这段时间每到入夜,都会安排飞机向苏军阵线的后方投送伞兵。这些伞兵部队都是以排、班的规模出现,其作战目的并不是消灭苏军的有生力量,也不是夺取某个战略要点,而是搞一些类似毁路、炸桥这样的破坏活动。
为了肃清德军对己方阵线的渗透,内务人民委员部在战线后方的交通要道、公路枢纽以及桥梁设施附近,设置了大量的检查哨,这种模式还是维克托最早在西方面军中推行的,对肃清敌后的破坏分子非常有效。
过了河,就算是真正进入了战区,坑坑洼洼、积满了雨水的公路变的更加难行,而且道路两侧的荒田里,时不时就能看到一两辆被炸毁的坦克——就在一周前,苏军的坦克第46军与德军的第1坦克师在该地域发生激战,结果是苏军迫使德军的坦克第1师向拉西纳方向撤退。
根据情报的显示,目前莫德尔的手中只有不足三百辆坦克了,大规模的坦克消耗战是他打不起的,而苏军的装甲部队在该方向上遭遇的损失,大部分都来自于德军的防空炮。
车队继续前行,约莫半个小时后,就在距离一个名为卡列萨利亚的村庄不足五公里的地方,车队遭遇到了袭击。
说是袭击其实不太恰当,准确的说法应该是一场遭遇战,行进中的车队,遇到了一伙正与德军部队作战的内务部队士兵,按照他们的说法,是他们设置的检查哨遭到了那些德国人的袭击。
发动袭击的德军士兵只有十几个人,应该是渗透到苏军战线后方的行动队,他们在维克托的警卫队加入战斗后,很快便向西方向逃走了,最终潜入了树林。
离着公路差不多有三十多米的荒地里,维克托的军靴踩在深可没足的泥泞中,每走出一步,都需要费很大的力气,而且,陷入泥里的军靴每次拔出来,都会发一种令人感觉很恶心的“咕叽”声。
他走到一个仰躺在泥污中的德军士兵旁边,低头看着对方满是泥污的那张脸。
这名胸前中弹的德军并不是士兵,而是一名一级下士,如果不出意外的话,他应该是刚才那支德军行动队的指挥员。
此时,这名下士还没有咽气,他仰躺在泥水里,紧紧系着纽扣的脖颈一下一下的抽动着,两只淡蓝色的眼睛飞快的眨动,这是肺部受伤,呼吸困难的迹象。
维克托将身上的军大衣外套脱下来,交给跟在他身边的瓦连卡,随即蹲下身子,替这名生命正飞速流逝的下士解开前襟的扣子,让他呼吸起来能够顺畅一些。
果然,解开两枚前襟的扣子之后,下士似乎是舒服了很多,脖子抽动的频率也降低了,他放慢了眨眼的速度,两只眼睛茫然的看着天空,干裂的两片嘴唇一下一下的开合着,像是在祈祷。
维克托看了看他紧紧护在胸前的那只手,伸手握住他的手腕,将他攥着的手翻过来,试图搞清楚他手里攥着的是什么东西。
下士木然的眼球转动一下,渐渐放大的瞳孔看向维克托的脸,同时,被维克托抓住的手腕虚弱的往回挣着,显然是想要摆脱他的控制。
一名守卫在旁边,防止维克托被德军狙击手干死的苏军士兵凑过来,他蹲下身子,用力将下士的手按住,将他紧紧攥住的手指一根根掰开,把他握在手心里的东西生生抠了出来,交到维克托的手里。
看着手中已经皱巴的不成样子的照片,维克托很失望,他看了一眼下士死死盯着自己的瞳孔,又面无表情的将照片塞回到他的手里,随即,便去摘他身侧的行军包,如果不出意外的话,这包里应该有点有价值的东西。
这会下士倒是没有挣扎,他有节奏的一下一下眨巴着逐渐晦暗的眼睛,嗓子里发出类似于叹气的低鸣。
行军包有一角被压在了下士的肋下,维克托使劲扯了扯,顿时,一股殷红的鲜血如同水龙一般涌出来,将那个行军包连同维克托的半只手都染红了。
他有些费力的将包抽出来,又将手上的血污在下士的身上蹭了蹭,这才将包打开,查看里面的东西。
令维克托失望的是,包里并没有什么文件之类的东西,只要一些测绘的工具和一张地图,另外,还有半包香烟、一个精致的银质打火机和一枚完好的铁十字勋章。
将香烟和打火机丢给刚才帮忙的那位苏军士兵,维克托将勋章揣进自己的口袋里,等到再去看下士的时候,他盯着天空的瞳孔已经放大了,整个人失去了最后一点生机。
那只紧紧攥在胸前的手也已经松开,皱巴巴的相片滑落出来,挂在他脖颈下的衣领处,随着一阵风吹过来,照片打了个滚,落在他耳侧的泥泞里。积存的雨水就像是某种有吞噬能力的生命体一样,一点点将照片上那个女人以及女人身边的两个孩子遮掩住。
维克托站起身,看了一眼对面那位欢喜的摆弄着打火机的士兵,微微一笑,转身朝公路的方向走去。
重生到这个世界几年了,如今的维克托早已经见惯了生死,说真的,他现在甚至已经远没有当初刚刚来时那般的怕死了,这说明在某种程度上,他连自己的生死都看淡了。
在脚下这片广袤的国土上,实在是掩埋了太多的尸体,每一具尸体的背后,或许都有一个家庭,都有一个以尸体主人为支柱的家庭,每一具尸体的身后,都肯定有一个或几个感人的故事,单独拿出来的时候,都会听者潸然泪下。
但当这些尸体堆叠在一起的时候,也不过就是一个阵亡数字罢了,没有谁会为这个数字感觉鼻酸的——人性的残忍或许就在于此?
本文网址:https://www.3haitang.com/book/102416/28758335.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3haitang.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