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八章 经典火耗
推荐阅读:熊学派的阿斯塔特、食飨之诗、重生八一渔猎西北、领主又红名了、亡灵之息、NBA:我虽然嘴臭,但我打架强、灾变卡皇、黄昏分界、圣杯战争?龙珠战争!、综漫:从尸魂界开始砍穿万界、
山西的情况要比陕西好的多,虽然有一些地方也是灾区,但都是小范围和小规模的,官府就能应付的过来。
朱由校虽然是自京师一路行来,倒也没有见到荒地百里,千里无人烟、流民四起的情况。
他逛了大半圈,并没有碰到电视剧中的那种情况,那种官吏当街欺压凌辱百姓的事并没有发生。
表面上来看,太原城内也是一片欣欣向荣,倒真的如那些文臣说的差不多,安居乐业。
府衙的外围广场,官府在这里搭建了一个简陋的草棚台子,有十几名文人打扮的中年男子坐在下面,一手算盘一手执笔的紧张的工作中。
还有两个身着官服的官员,则坐在他们后面,正品着小酒吃着小菜谈笑风声,时不时的还发出哈哈大笑声。
广场的四周,持刀立棒的衙役和兵丁围成了一圈,老百姓根本不敢直视,走过他们身边时都是低头快走。
“后面的,把你们要上缴的米麦粮食这些都准备好了,马上就轮到你们缴纳赋税了,要是敢少了斤两,非把你们皮扒了不可,都把眼睛放亮点。”
在拥挤的人群前面,一个拿着铜锣的连敲三下,等嘈杂的人群安静下来后,提着嗓子大声喊道。
虽然朱由校站的老远,但依然听的清清楚楚,他没有多做停留,立刻朝前面走去,马祥麟和许显纯二人先行一步上去为皇帝开路。
“他娘的,挤什么挤啊,家里的粮食多到吃不完了还是怎么的,这么急着给他们送过去。”
一名中年农汉还欲要大骂,结果还没等开口,就见两个凶神恶煞的大汉正在看着他,可是把他吓的不轻,迅速将头转过了另一边去。
等朱由校好不容易挤到第一排时,刚好看见了让他震惊不已的一幕。
只见一个堆满了麦子的箩筐摆在地上,一个官员朝着这箩筐抬腿就是一脚,堆积在上面的麦子瞬间洒落了一地。
旁边一名站立的农民紧紧的抓着衣角,双手微微颤抖着,看着洒落在地上的麦子恨的咬牙切齿,连泪花都看的见了。
收脚的官员却是一脸满意的表情,甚至还当着众人的面,轻轻的点了两下头。
拿着扫把的衙役极为熟练的上前将掉落在地上麦子全部收起,然后将麦子全部放进了太原官府的官用箩筐当中。
被踢过的箩筐则由另外几名衙役抬到一边去称重,半晌过后,负责量重的一个文人说道:
“少麦五斤四两,予以加补!”
听到此话,那名农夫差点没晕过去,他立刻上前说道:
“各位老爷,刚才你们也看见了,我这刚刚可是满满一箩筐的麦子啊,都堆成小山了,草民在家中也称过的,将火耗这些都去了,比我要交的粮税,还要多出几斤的呢!”
谁知这官员根本不听他的解释,袖袍一甩便说道:
“少了就是少了,难道本老爷会当着这么多人的面胡说不成?”
“小子,本老爷劝你,不要在这里横生事端,故意找茬,不然本老爷的杀威棒可认不得人!”
这名农夫听此威胁之语不敢在造次,只得点头哈腰赔笑,并保证明日一定将粮税补齐,然后一脸苦色的离开了。
随后又一名壮汉走上前来,站在这官员的面前将自己的个人信息以及家庭情况一一道出。
官员在桌上拿起一本鱼鳞册左右翻阅了起来,看了一会指着鱼鳞册说道:
“秦英是吧,你家共有五口人,田地五十亩,其中有二十亩租借的官田,十亩良田,各项赋税和辽响加起来,应缴粮一百一十石,你可带足了一百一十石粮啊?”
这名壮汉眼神坚定的看着这名官员说道:
“没有,今年我爹病的很严重,弟妹年纪太小又下不了田,我家只有我和我娘下田,因此只种满了四十一亩半田,今天过来是特意和大老爷说一说,我家的赋税能否予以减免!”
啪的一声,官员将鱼鳞册重重的率在了旁边桌子上,显然这壮汉的话让他极为不高兴。
“你家的地种没种满是你的事,与本老爷无关,本老爷只负责收税粮,你要是今日没带足税粮,本老爷也不罚罪于你,能交多少交多少,剩下的秋收以后在交吧!”
“那我家没种的那八亩半田怎么算?春耕的时候我爹就已经进城找了你们,那些田不租了,当时你们可是说了,不会算在今年田税当中的,怎么现在又算了?”
“这些事与本老爷无关,你们租没租本老爷不想多问,你得去找负责此事的官员,本老爷都是按照朝廷的律法和鱼鳞册来办事,该交多少就得交多少,少一斤一两都是大罪。”
这壮汉闻言紧紧的攥住拳头,满脸的怒气,随即说道:
“租借的官田早就已经退还了,为什么还要算我家的租子?”
这官员预感不好,迅速唤来了好几民衙役,将面前的这个壮汉给围了起来。
“若敢造乱生事,本老爷今日就将你依法办处了!”
然后又吩咐了两个衙役去这壮汉的后面检验他的税粮,可谁知他竟是空手而来。
“竟然敢来消遣本老爷,故意来生事找茬是吧,来人,给我抓起来!”
两个衙役迅速冲了上去,可只是一个呼吸间,壮汉就将二人全部放倒在地上。
这混吃等死、好吃懒做的衙役,怎么可能干的过常年劳作锻炼的年轻小伙,更不用说这两个衙役还上了一定的年纪,已经是中年人了。
这官员见此连退几步,拉起旁边两个兵丁挡在身前大喊道:
“大胆,居然敢殴打官府的差役,你想干什么,莫非造反不成?”
这壮汉也懊悔了起来,这怎么一时没忍住就动手了,出门之前,爹娘再三嘱咐不可冲动,这下事情可闹大了。
而朱由校将这一幕全程都看在了眼里,自始至终,他也未发一言。
类似于两件事,在如今的大明朝完全是常态,而且在朱由校看来,刚刚这名当官的已经很良心了,至少还按规章制度办事,换作其他人,就不是这么好说话了。
朱由校虽然是自京师一路行来,倒也没有见到荒地百里,千里无人烟、流民四起的情况。
他逛了大半圈,并没有碰到电视剧中的那种情况,那种官吏当街欺压凌辱百姓的事并没有发生。
表面上来看,太原城内也是一片欣欣向荣,倒真的如那些文臣说的差不多,安居乐业。
府衙的外围广场,官府在这里搭建了一个简陋的草棚台子,有十几名文人打扮的中年男子坐在下面,一手算盘一手执笔的紧张的工作中。
还有两个身着官服的官员,则坐在他们后面,正品着小酒吃着小菜谈笑风声,时不时的还发出哈哈大笑声。
广场的四周,持刀立棒的衙役和兵丁围成了一圈,老百姓根本不敢直视,走过他们身边时都是低头快走。
“后面的,把你们要上缴的米麦粮食这些都准备好了,马上就轮到你们缴纳赋税了,要是敢少了斤两,非把你们皮扒了不可,都把眼睛放亮点。”
在拥挤的人群前面,一个拿着铜锣的连敲三下,等嘈杂的人群安静下来后,提着嗓子大声喊道。
虽然朱由校站的老远,但依然听的清清楚楚,他没有多做停留,立刻朝前面走去,马祥麟和许显纯二人先行一步上去为皇帝开路。
“他娘的,挤什么挤啊,家里的粮食多到吃不完了还是怎么的,这么急着给他们送过去。”
一名中年农汉还欲要大骂,结果还没等开口,就见两个凶神恶煞的大汉正在看着他,可是把他吓的不轻,迅速将头转过了另一边去。
等朱由校好不容易挤到第一排时,刚好看见了让他震惊不已的一幕。
只见一个堆满了麦子的箩筐摆在地上,一个官员朝着这箩筐抬腿就是一脚,堆积在上面的麦子瞬间洒落了一地。
旁边一名站立的农民紧紧的抓着衣角,双手微微颤抖着,看着洒落在地上的麦子恨的咬牙切齿,连泪花都看的见了。
收脚的官员却是一脸满意的表情,甚至还当着众人的面,轻轻的点了两下头。
拿着扫把的衙役极为熟练的上前将掉落在地上麦子全部收起,然后将麦子全部放进了太原官府的官用箩筐当中。
被踢过的箩筐则由另外几名衙役抬到一边去称重,半晌过后,负责量重的一个文人说道:
“少麦五斤四两,予以加补!”
听到此话,那名农夫差点没晕过去,他立刻上前说道:
“各位老爷,刚才你们也看见了,我这刚刚可是满满一箩筐的麦子啊,都堆成小山了,草民在家中也称过的,将火耗这些都去了,比我要交的粮税,还要多出几斤的呢!”
谁知这官员根本不听他的解释,袖袍一甩便说道:
“少了就是少了,难道本老爷会当着这么多人的面胡说不成?”
“小子,本老爷劝你,不要在这里横生事端,故意找茬,不然本老爷的杀威棒可认不得人!”
这名农夫听此威胁之语不敢在造次,只得点头哈腰赔笑,并保证明日一定将粮税补齐,然后一脸苦色的离开了。
随后又一名壮汉走上前来,站在这官员的面前将自己的个人信息以及家庭情况一一道出。
官员在桌上拿起一本鱼鳞册左右翻阅了起来,看了一会指着鱼鳞册说道:
“秦英是吧,你家共有五口人,田地五十亩,其中有二十亩租借的官田,十亩良田,各项赋税和辽响加起来,应缴粮一百一十石,你可带足了一百一十石粮啊?”
这名壮汉眼神坚定的看着这名官员说道:
“没有,今年我爹病的很严重,弟妹年纪太小又下不了田,我家只有我和我娘下田,因此只种满了四十一亩半田,今天过来是特意和大老爷说一说,我家的赋税能否予以减免!”
啪的一声,官员将鱼鳞册重重的率在了旁边桌子上,显然这壮汉的话让他极为不高兴。
“你家的地种没种满是你的事,与本老爷无关,本老爷只负责收税粮,你要是今日没带足税粮,本老爷也不罚罪于你,能交多少交多少,剩下的秋收以后在交吧!”
“那我家没种的那八亩半田怎么算?春耕的时候我爹就已经进城找了你们,那些田不租了,当时你们可是说了,不会算在今年田税当中的,怎么现在又算了?”
“这些事与本老爷无关,你们租没租本老爷不想多问,你得去找负责此事的官员,本老爷都是按照朝廷的律法和鱼鳞册来办事,该交多少就得交多少,少一斤一两都是大罪。”
这壮汉闻言紧紧的攥住拳头,满脸的怒气,随即说道:
“租借的官田早就已经退还了,为什么还要算我家的租子?”
这官员预感不好,迅速唤来了好几民衙役,将面前的这个壮汉给围了起来。
“若敢造乱生事,本老爷今日就将你依法办处了!”
然后又吩咐了两个衙役去这壮汉的后面检验他的税粮,可谁知他竟是空手而来。
“竟然敢来消遣本老爷,故意来生事找茬是吧,来人,给我抓起来!”
两个衙役迅速冲了上去,可只是一个呼吸间,壮汉就将二人全部放倒在地上。
这混吃等死、好吃懒做的衙役,怎么可能干的过常年劳作锻炼的年轻小伙,更不用说这两个衙役还上了一定的年纪,已经是中年人了。
这官员见此连退几步,拉起旁边两个兵丁挡在身前大喊道:
“大胆,居然敢殴打官府的差役,你想干什么,莫非造反不成?”
这壮汉也懊悔了起来,这怎么一时没忍住就动手了,出门之前,爹娘再三嘱咐不可冲动,这下事情可闹大了。
而朱由校将这一幕全程都看在了眼里,自始至终,他也未发一言。
类似于两件事,在如今的大明朝完全是常态,而且在朱由校看来,刚刚这名当官的已经很良心了,至少还按规章制度办事,换作其他人,就不是这么好说话了。
本文网址:https://www.3haitang.com/book/104312/29905410.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3haitang.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