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说不出的感觉
推荐阅读:LOL:什么叫自爆型打野啊?、序列大明、综网:终焉的守望之无尽词缀、科技公司,我成国产之光!、玩家重载、那就让她们献上忠诚吧!、港综世界的警察、我也是异常生物、退下,让朕来、人在综墓,卸岭盗魁、
傅松示意他坐下,说:“改革开放前的5070年代,在严格的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土地资源的利用长期处于粗放、无序的状态,这一阶段国内土地资源资产管理体制缺失,很多人认为土地资源是可以无偿使用、占用的,如此一来就形成了一种土地资源无价值的扭曲观念。”
“在讲《土地管理法》的前世今生时,我曾提到这么一个概念,土地资源资产化。当时我没有展开来讲,因为如果展开讲,将会是一篇很大的文章。土地资源资产化其实跟土地有偿使用制度是一脉相承的,为什么这么说呢?这就得从土地资源资产的概念和内涵来分析……。”
“所谓的崽卖爷田不心疼,不是你的东西,你当然不会珍惜。土地使用权有偿出让制度,主要就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让使用者珍惜土地,避免浪费。这么回答你满意吗?”
提问的学生有些不好意思道:“傅老师,我明白了。”
又一位老师站起来,问:“傅老师,今年年初,沐城被确定为全国住房制度改革试点城市,而《土地管理法》于6月份颁布,你认为二者之间有没有什么联系?”
傅松喝了口茶,说:“你这个问题有点大,我还真不太好说。”
那位老师笑着道:“讲座开始前你说过就是随便聊聊,这个问题也一样呗。”
傅松笑道:“那就随便聊两句。我在社科院查资料时看过几组数据,这些数据都是公开过的,你们可以去报纸上查。第一组数据很有意思,说的是50年代中期,国内房租约占职工家庭收入的15%,到1981年全国平均房租只占职工家庭收入的1.39%,按当时的月平均工资来算,月租金也就几包烟钱。”
没理会下面的嗡嗡声,傅松继续道:“第二组数据,1978年,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居住面积仅3.6平方米,缺房户达869万,占城市总户数的47.5%。”
“第三组数据,是关于咱们沐城的。去年,也就是1985年,沐城市市区住宅总面积404万平方米,其中公管房375万平方米,占91.3%,人均住房使用面积达到10平方米,在全国是高水平的。”
三组数据刚说出来,小礼堂里就响起了一片议论声,学生们还好些,房子对于他们来说还有些遥远,但老师们,特别是有家有口或者即将结婚的老师们,对房子最为上心,“全国缺房户达869万,占城市总户数的近一半”这句话把他们给吓着了。
等议论声稍微小了些,傅松才继续说:“建国以来,城镇居民的住房主要由所在单位解决,各级政府和单位统一按照国家的基本建设投资计划进行住房建设,住房建设资金的来源90%主要靠政府拨款,少量靠单位自筹。住房建好后,单位以低租金分配给职工居住,住房成为一种福利。”
“但这种“公家包、福利制、低租金、实物分配”的福利住房制度,发展到今天已经远远满足不了人民群众对住房的需求了。各安其居而乐其业,甘其食而美其服。安居乐业,从古至今一直是普通老百姓向往的生活状态。老百姓真的不愿买房吗?不,老百姓做梦都想要一套完全属于自己的房子!”
傅松的话算是说到了老师们的心坎里了,成家立业,结婚生子,是千百年来中国人的古训,而房子则是成家立业的标志,是安居乐业的支点。房子于中国人来说,从来就有着不同寻常的意义。
在座的老师中,一大半都住在学校提供的宿舍或职工房中,没有属于自己的房子,他们真的是想房子都想疯了。
“说了这么多,我是想告诉大家,住房制度改革不会停顿,更不会回头,相反会加快速度。《土地管理法》的颁布,为住房制度改革提供了一定的法理依据,打破了传统的房地一体的格局……。”
“当然,住房制度改革在未来将面临很多问题和难点。比如,房地产收益分配机制,土地使用权出让的收入归国家所有还是归地方政府所有,如果要分配,分配比例多少合适?这涉及到了我国的财税制度,是个很大的课题,有兴趣的老师可以深入研究一下。”
“再比如,金融在房地产发展中的作用,是否可以借鉴西方国家,运用金融杠杆,起到投资和中介的作用,实现住房建设的良性循环?再比如,是否有必要成立专业的房地产企业,减轻普通企业的建房负担?”
一个学生举手问道:“傅老师,你支持住房制度改革吗?”
傅松说:“当然支持,为什么不支持?不过需要声明的是,住房制度改革必须以广大普通老百姓的利益为上,如果改革罔顾了老百姓的利益,甚至让老百姓背上了沉重的负担,这种改革,我是坚决反对的!”
今天的讲座超了将近一个小时,结束时已经快十点了。
傅松收拾好东西走出小礼堂,看到梁希站在路灯下,正笑吟吟地看着自己。
傅松笑着问:“你刚才进去听了?”
梁希点点头说:“今天第一次听你讲课,感觉挺特别的。”
傅松纳闷道:“有啥特别的?”
梁希看了他一眼道:“你在讲台上很精神,有一种说不出来的感觉。”
傅松脸上笑开了花儿,这还是他第一次听梁希夸自己,这是好兆头啊,嗯,看来自己制定的攻略还是有效的,不能骄傲,要再接再厉,争取早日把铁棒磨成针。
“对了,我是不是得赶紧买房子啊?”
傅松哈哈大笑:“你还真信?”
梁希说:“信,为什么不信?我觉得你说的很有道理。俗话说物以稀为贵,人多了地少了,地价自然就涨上去了,房子建在地上,地价涨了,房价自然也跟着涨。”
“你倒是一点就通。”
“我又不是傻子。哎,我刚才是认真的,我打算在沐城买房子。”
傅松伸手摸摸她的脑门:“你没发烧吧?好端端地买什么房子?”
“别闹!”,梁希一巴掌把他的手打开,“买房子当然是住了,以后总不能一直住教师宿舍吧。”
“在讲《土地管理法》的前世今生时,我曾提到这么一个概念,土地资源资产化。当时我没有展开来讲,因为如果展开讲,将会是一篇很大的文章。土地资源资产化其实跟土地有偿使用制度是一脉相承的,为什么这么说呢?这就得从土地资源资产的概念和内涵来分析……。”
“所谓的崽卖爷田不心疼,不是你的东西,你当然不会珍惜。土地使用权有偿出让制度,主要就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让使用者珍惜土地,避免浪费。这么回答你满意吗?”
提问的学生有些不好意思道:“傅老师,我明白了。”
又一位老师站起来,问:“傅老师,今年年初,沐城被确定为全国住房制度改革试点城市,而《土地管理法》于6月份颁布,你认为二者之间有没有什么联系?”
傅松喝了口茶,说:“你这个问题有点大,我还真不太好说。”
那位老师笑着道:“讲座开始前你说过就是随便聊聊,这个问题也一样呗。”
傅松笑道:“那就随便聊两句。我在社科院查资料时看过几组数据,这些数据都是公开过的,你们可以去报纸上查。第一组数据很有意思,说的是50年代中期,国内房租约占职工家庭收入的15%,到1981年全国平均房租只占职工家庭收入的1.39%,按当时的月平均工资来算,月租金也就几包烟钱。”
没理会下面的嗡嗡声,傅松继续道:“第二组数据,1978年,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居住面积仅3.6平方米,缺房户达869万,占城市总户数的47.5%。”
“第三组数据,是关于咱们沐城的。去年,也就是1985年,沐城市市区住宅总面积404万平方米,其中公管房375万平方米,占91.3%,人均住房使用面积达到10平方米,在全国是高水平的。”
三组数据刚说出来,小礼堂里就响起了一片议论声,学生们还好些,房子对于他们来说还有些遥远,但老师们,特别是有家有口或者即将结婚的老师们,对房子最为上心,“全国缺房户达869万,占城市总户数的近一半”这句话把他们给吓着了。
等议论声稍微小了些,傅松才继续说:“建国以来,城镇居民的住房主要由所在单位解决,各级政府和单位统一按照国家的基本建设投资计划进行住房建设,住房建设资金的来源90%主要靠政府拨款,少量靠单位自筹。住房建好后,单位以低租金分配给职工居住,住房成为一种福利。”
“但这种“公家包、福利制、低租金、实物分配”的福利住房制度,发展到今天已经远远满足不了人民群众对住房的需求了。各安其居而乐其业,甘其食而美其服。安居乐业,从古至今一直是普通老百姓向往的生活状态。老百姓真的不愿买房吗?不,老百姓做梦都想要一套完全属于自己的房子!”
傅松的话算是说到了老师们的心坎里了,成家立业,结婚生子,是千百年来中国人的古训,而房子则是成家立业的标志,是安居乐业的支点。房子于中国人来说,从来就有着不同寻常的意义。
在座的老师中,一大半都住在学校提供的宿舍或职工房中,没有属于自己的房子,他们真的是想房子都想疯了。
“说了这么多,我是想告诉大家,住房制度改革不会停顿,更不会回头,相反会加快速度。《土地管理法》的颁布,为住房制度改革提供了一定的法理依据,打破了传统的房地一体的格局……。”
“当然,住房制度改革在未来将面临很多问题和难点。比如,房地产收益分配机制,土地使用权出让的收入归国家所有还是归地方政府所有,如果要分配,分配比例多少合适?这涉及到了我国的财税制度,是个很大的课题,有兴趣的老师可以深入研究一下。”
“再比如,金融在房地产发展中的作用,是否可以借鉴西方国家,运用金融杠杆,起到投资和中介的作用,实现住房建设的良性循环?再比如,是否有必要成立专业的房地产企业,减轻普通企业的建房负担?”
一个学生举手问道:“傅老师,你支持住房制度改革吗?”
傅松说:“当然支持,为什么不支持?不过需要声明的是,住房制度改革必须以广大普通老百姓的利益为上,如果改革罔顾了老百姓的利益,甚至让老百姓背上了沉重的负担,这种改革,我是坚决反对的!”
今天的讲座超了将近一个小时,结束时已经快十点了。
傅松收拾好东西走出小礼堂,看到梁希站在路灯下,正笑吟吟地看着自己。
傅松笑着问:“你刚才进去听了?”
梁希点点头说:“今天第一次听你讲课,感觉挺特别的。”
傅松纳闷道:“有啥特别的?”
梁希看了他一眼道:“你在讲台上很精神,有一种说不出来的感觉。”
傅松脸上笑开了花儿,这还是他第一次听梁希夸自己,这是好兆头啊,嗯,看来自己制定的攻略还是有效的,不能骄傲,要再接再厉,争取早日把铁棒磨成针。
“对了,我是不是得赶紧买房子啊?”
傅松哈哈大笑:“你还真信?”
梁希说:“信,为什么不信?我觉得你说的很有道理。俗话说物以稀为贵,人多了地少了,地价自然就涨上去了,房子建在地上,地价涨了,房价自然也跟着涨。”
“你倒是一点就通。”
“我又不是傻子。哎,我刚才是认真的,我打算在沐城买房子。”
傅松伸手摸摸她的脑门:“你没发烧吧?好端端地买什么房子?”
“别闹!”,梁希一巴掌把他的手打开,“买房子当然是住了,以后总不能一直住教师宿舍吧。”
本文网址:https://www.3haitang.com/book/104339/29621052.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3haitang.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