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章:范仲淹的落幕
推荐阅读:巫师的人生模拟器、大不列颠之影、连理枝【二战军官】、傀儡帝王?开局召唤三千玄甲军、醉金盏、在下欧阳锋、小富则安、重生了谁还当明星、盗墓:我,陈玉楼,一心修仙、从斩妖除魔开始长生不死、
水洛城事件之后,韩琦蛰伏了一段时间,好几次的报纸上赵昕都没有看见他出来发表对国事的见解,对于一个宰辅大臣而言,这是颇为罕见的。
水洛城事件虽然有争议,但整体上看韩范二人都是公心秉政,范仲淹与韩琦吵得这么厉害,从另一个角度上来说,也算是一定程度上打消了赵祯对二人结党的猜忌。
但是到了六月,情况又发生了改变,因为一句谣言。
谣言起于何人难以考察,但是后世传着传着传到了夏竦身上,人们需要一个奸邪出来,夏竦就很适合这个位置。
在去年四月夏竦当上枢密使不久,欧阳修等“四谏”就此事发起猛烈抨击。
抄一段下来给你们看看,“……竦挟诈任数,奸邪倾险,与吕夷简不相能。夷简畏其为人,不肯引为同列,既退,乃存之以释宿憾。陛下孜孜政事,首用怀诈不忠之臣,何以求治?”
最后赵祯迫不得已将夏竦回到地方。总而言之,夏竦看不惯欧阳修这群人是一定的。
有人说石介去年四月写的《庆历圣德颂》,就是专门针对此事的,其实不然,再怎么说,三月份去位的吕夷简要比夏竦重要地多。
好了,故事背景交代完毕,接下来正式讲述这个谣言,是的,这个故事本身就是谣言,不见于正史,只不过信众颇多。
反正夏竦就是奸臣,正史里面都说“竦材术过人,急于进取,喜交结,任数术,倾侧反覆,世以为奸邪”,多泼两盆脏水又如何。
说法是,石介与富弼相善,曾有书奏上报富弼,其中有勉励富弼以伊尹、周公为典范,辅佐明君成就功业的文字。夏竦让擅长模仿富弼书法的女仆将“伊、周”改成“伊、霍”,并伪造富弼作废除赵祯的诏书,散布谣言传到赵祯耳中。
谣言说夏竦传谣言,要富弼废黜宋仁宗。各位看官何等表情且先不管,在下先笑为敬。
富弼在两年前因为出使辽国而被赵祯看重,擢为枢密副使,升的太快,资历不太够,在目前的七位宰辅里面名列倒数。
且不说富弼有没有这个能力,且不说夏竦是不是蠢材,且不说赵祯是不是眼瞎,我觉得相信这个故事并加以传播的人就颇为离谱。
这种明明就是骗骗乡村老妇的谣言,在政堂上,但凡哪个官员正耳听一句,或是加以反驳,那人就输了。
就好比我和造火箭的人说火箭燃料该用蜂窝煤,烧得快一样,那造火箭的人正眼看我一眼,他就输了。
石介,富弼,夏竦,赵祯,编撰谣言的人掌握一些要素之后,胡编乱造。至于相信谣言的人,从来都是圈外人。
好比外网键盘侠天天意淫天朝几大长老之间内斗,即将发生政变一样,他们连几大长老的排序都搞不明白,还政变,笑死个人。
算了,不说笑话了,还是说正经一些,再一次来尽可能还原历史。同理,以下为个人合理猜测,并不代表历史真实。
六月的时候,应该是出现类似范仲淹图谋不轨的谣言,但是范仲淹并没有将之放在心上。
改革改得好好的,干嘛吃饱了撑的去图谋不轨,又不是说赵祯病重,王位继承人出现争议,那样自己说不定要争一争国本什么的。
但是赵祯的态度,却是让范仲淹极其寒心,这等官场小吏都能够看清的谣言,赵祯竟然没有第一时间出来解释,宽慰他们这个宰辅大臣,背后的意思,不言而喻。
正好西夏与辽朝的战事开始,于是范仲淹请求外放到西北守边。赵祯顺势答应,罢去范仲淹参知政事的职位,不过保留着军职,依旧大权在握。
但是从中央到地方,距离权力中心越远,哪怕是你的官职越大,也不见得是提拔。
范仲淹在临行之前去看了一眼吕夷简,吕夷简告诉他说:“因为一些谣言而离去,日后有更多的谣言,便是想要辩解也没有机会了。”
言下之意,范仲淹主动离开权力中枢,日后想要回来就没有这么简单了。像北宋名相赵普,寇准,离开权力中心之后,不都是想方设法地回来吗?范仲淹的表现,根本不像是一个政治家该有的表现。
范仲淹说了什么没有保留下来,但是接下来的事情,也确实如吕夷简预料的那样,毕竟他经历得更多。
范仲淹有着极高的道德洁癖,或许他更适合当一位谏官,或者治理一方,就改革的领导者而言,他是不合适的。
面对这样的挫折便放弃,远不及几十年之后的王安石,人家那“天变不足畏,人言不足恤,祖宗不足法”三句,即便是而今读来,也是振聋发聩。
最后还有一点,“自古变法者,未有不流血牺牲者”,范仲淹的改革整体上看是重新划分蛋糕,而不是做大蛋糕。
商鞅变法能够成功,建立在向东战胜当时的强国魏国,夺得河西之地。虽说手段有些不光明,商鞅彼时为主将,约魏国主将魏公子卬在阵前对饮,结果出伏兵俘虏公子卬。通过对魏战争,商鞅带给士兵以军功,证明改革的成效,开始了深入改革。
包括几十年后的王安石变法,也是分为两次,第一次小打小闹,在王韶拓边河湟之后,才开始二次深入改革。
后世很多人其实不明白出现在新闻里面的深入改革,改革进入深水区是什么意思。一句话概括:流过血了。
改革要流血,要不流自己的,要不流别人的。
北魏孝文帝改革,改到最后六镇起义,自己儿子都出来背叛他。雍正火耗归公,官绅一体纳粮,多少骂他的,多少次皇族内部想要颠覆他。
就问一句,历朝历代,哪一次改革没有流血,相信所谓光荣革命是不流血革命的,都是憨憨,查理一世要带你下去陪他。
教科书涉及改革的不好内容,能够删掉的都删掉了,保留一些好的存在,对于培养改革的拥护者是足够了。但是对于培养一个健全的人,培养改革的核心,显然是不够的。当然,后者也不是教科书能够培养出来的。
范仲淹的改革,轻飘飘的,装点门面。像是土地问题,徭役问题,军队问题,这些北宋烂在根子的东西,要不就不说,要不就说了不做,当然其实也确实推行不下去。
就推动历史发展而言,范仲淹其实配不上当世尧舜这个称呼,你们要喷就喷吧,希望拿事实说话。
水洛城事件虽然有争议,但整体上看韩范二人都是公心秉政,范仲淹与韩琦吵得这么厉害,从另一个角度上来说,也算是一定程度上打消了赵祯对二人结党的猜忌。
但是到了六月,情况又发生了改变,因为一句谣言。
谣言起于何人难以考察,但是后世传着传着传到了夏竦身上,人们需要一个奸邪出来,夏竦就很适合这个位置。
在去年四月夏竦当上枢密使不久,欧阳修等“四谏”就此事发起猛烈抨击。
抄一段下来给你们看看,“……竦挟诈任数,奸邪倾险,与吕夷简不相能。夷简畏其为人,不肯引为同列,既退,乃存之以释宿憾。陛下孜孜政事,首用怀诈不忠之臣,何以求治?”
最后赵祯迫不得已将夏竦回到地方。总而言之,夏竦看不惯欧阳修这群人是一定的。
有人说石介去年四月写的《庆历圣德颂》,就是专门针对此事的,其实不然,再怎么说,三月份去位的吕夷简要比夏竦重要地多。
好了,故事背景交代完毕,接下来正式讲述这个谣言,是的,这个故事本身就是谣言,不见于正史,只不过信众颇多。
反正夏竦就是奸臣,正史里面都说“竦材术过人,急于进取,喜交结,任数术,倾侧反覆,世以为奸邪”,多泼两盆脏水又如何。
说法是,石介与富弼相善,曾有书奏上报富弼,其中有勉励富弼以伊尹、周公为典范,辅佐明君成就功业的文字。夏竦让擅长模仿富弼书法的女仆将“伊、周”改成“伊、霍”,并伪造富弼作废除赵祯的诏书,散布谣言传到赵祯耳中。
谣言说夏竦传谣言,要富弼废黜宋仁宗。各位看官何等表情且先不管,在下先笑为敬。
富弼在两年前因为出使辽国而被赵祯看重,擢为枢密副使,升的太快,资历不太够,在目前的七位宰辅里面名列倒数。
且不说富弼有没有这个能力,且不说夏竦是不是蠢材,且不说赵祯是不是眼瞎,我觉得相信这个故事并加以传播的人就颇为离谱。
这种明明就是骗骗乡村老妇的谣言,在政堂上,但凡哪个官员正耳听一句,或是加以反驳,那人就输了。
就好比我和造火箭的人说火箭燃料该用蜂窝煤,烧得快一样,那造火箭的人正眼看我一眼,他就输了。
石介,富弼,夏竦,赵祯,编撰谣言的人掌握一些要素之后,胡编乱造。至于相信谣言的人,从来都是圈外人。
好比外网键盘侠天天意淫天朝几大长老之间内斗,即将发生政变一样,他们连几大长老的排序都搞不明白,还政变,笑死个人。
算了,不说笑话了,还是说正经一些,再一次来尽可能还原历史。同理,以下为个人合理猜测,并不代表历史真实。
六月的时候,应该是出现类似范仲淹图谋不轨的谣言,但是范仲淹并没有将之放在心上。
改革改得好好的,干嘛吃饱了撑的去图谋不轨,又不是说赵祯病重,王位继承人出现争议,那样自己说不定要争一争国本什么的。
但是赵祯的态度,却是让范仲淹极其寒心,这等官场小吏都能够看清的谣言,赵祯竟然没有第一时间出来解释,宽慰他们这个宰辅大臣,背后的意思,不言而喻。
正好西夏与辽朝的战事开始,于是范仲淹请求外放到西北守边。赵祯顺势答应,罢去范仲淹参知政事的职位,不过保留着军职,依旧大权在握。
但是从中央到地方,距离权力中心越远,哪怕是你的官职越大,也不见得是提拔。
范仲淹在临行之前去看了一眼吕夷简,吕夷简告诉他说:“因为一些谣言而离去,日后有更多的谣言,便是想要辩解也没有机会了。”
言下之意,范仲淹主动离开权力中枢,日后想要回来就没有这么简单了。像北宋名相赵普,寇准,离开权力中心之后,不都是想方设法地回来吗?范仲淹的表现,根本不像是一个政治家该有的表现。
范仲淹说了什么没有保留下来,但是接下来的事情,也确实如吕夷简预料的那样,毕竟他经历得更多。
范仲淹有着极高的道德洁癖,或许他更适合当一位谏官,或者治理一方,就改革的领导者而言,他是不合适的。
面对这样的挫折便放弃,远不及几十年之后的王安石,人家那“天变不足畏,人言不足恤,祖宗不足法”三句,即便是而今读来,也是振聋发聩。
最后还有一点,“自古变法者,未有不流血牺牲者”,范仲淹的改革整体上看是重新划分蛋糕,而不是做大蛋糕。
商鞅变法能够成功,建立在向东战胜当时的强国魏国,夺得河西之地。虽说手段有些不光明,商鞅彼时为主将,约魏国主将魏公子卬在阵前对饮,结果出伏兵俘虏公子卬。通过对魏战争,商鞅带给士兵以军功,证明改革的成效,开始了深入改革。
包括几十年后的王安石变法,也是分为两次,第一次小打小闹,在王韶拓边河湟之后,才开始二次深入改革。
后世很多人其实不明白出现在新闻里面的深入改革,改革进入深水区是什么意思。一句话概括:流过血了。
改革要流血,要不流自己的,要不流别人的。
北魏孝文帝改革,改到最后六镇起义,自己儿子都出来背叛他。雍正火耗归公,官绅一体纳粮,多少骂他的,多少次皇族内部想要颠覆他。
就问一句,历朝历代,哪一次改革没有流血,相信所谓光荣革命是不流血革命的,都是憨憨,查理一世要带你下去陪他。
教科书涉及改革的不好内容,能够删掉的都删掉了,保留一些好的存在,对于培养改革的拥护者是足够了。但是对于培养一个健全的人,培养改革的核心,显然是不够的。当然,后者也不是教科书能够培养出来的。
范仲淹的改革,轻飘飘的,装点门面。像是土地问题,徭役问题,军队问题,这些北宋烂在根子的东西,要不就不说,要不就说了不做,当然其实也确实推行不下去。
就推动历史发展而言,范仲淹其实配不上当世尧舜这个称呼,你们要喷就喷吧,希望拿事实说话。
本文网址:https://www.3haitang.com/book/106288/30539076.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3haitang.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