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章:三悲
推荐阅读:狂兽战神、大王请住手、活人深处、致异世界、炮火弧线、落崖三载后、巫师的人生模拟器、大不列颠之影、连理枝【二战军官】、傀儡帝王?开局召唤三千玄甲军、
十天之后,也就是七月十日,斩蛟龙的中卷在外放映,宫里这一次没有随同演出,说是等着最后一卷一起表演。毕竟赵祯也不可能一直看戏不是,上一次就已经被台谏批评了。
相比较于上卷整体气氛欢快,中卷大不相同,压抑了许多。
承接上回,王家家主向何生抛出橄榄枝,愿意帮助何生,何生因此成为了乡邻左右艳羡的人物,每日上门的远亲近邻数不胜数。
而后何生偶然得知两峰山下的深涧依旧不时传来船只倾覆的消息,便主动前往探寻,无意间得知此地竟然盘桓着一伙强人,蛟龙之说不过是他们糊弄百姓的话语罢了。
何生藏在一侧,听得强人们言语,才知道这些人是为王家办事,专门在此打劫过往客旅,借此方便王家强买货物。
王家的光辉形象出现了一些破绽,但是何生仍旧不敢确定,一些根深蒂固的东西没有这么容易崩溃。何生为此深入调查,发现前些年发大水,原来是上游水塘被人挖开了,王家因此主持祭祀龙王,收受大量捐献。
类似之事,不可胜数。光鲜亮丽的王家,竟然藏着如此之多的污垢。
“蛟龙不在水里,分明就在这光天化日,朗朗乾坤之下!”借何生之口,揭开王家才是隐藏着的真正蛟龙,戏剧至此也明朗开来。
随后,何生坚持退去与王家的婚事,暗中收集王家的奸邪之事。有乡人侦知此事,欲讨好王家,便举报此事,更在乡里散布谣言,说何生与强人勾结,要乡人勿得与何生言语。
何生察觉此事,准备带老父远走他乡,却不料夜间那些为王家驱使的强人摸上门来,准备斩草除根。
老父自知年老体弱,会拖累何生,交给何生一块金锁,说是当年一落魄士人唤吴道,盘缠耗尽来这乞食,自己好心留他住了半月。后来听说这士人得举孝廉,近年又调往来此,要何生去求他,或许可扳倒王家。
何生含泪离去,老父却为强人所杀,至死也未曾供出何生去向。接下来,王家诬陷何生与强人勾结,因分赃不均,强人恼怒,是以杀了他老父。不仅将何生名声搞臭,更请出县令发布海捕文书,擒拿何生。
何生一路隐姓埋名,来到州府,多方打听下,找到了那位吴道,他如今贵为州刺史,声名赫赫。何生在吴道出巡的时候,拦路喊冤,得以上告冤情。
吴道得知是救命恩人之后,开始表现地文质彬彬,却不料吴道知道事涉王家后,顿时换了副面容,一劝不成,直接将何生给赶了出去。
“蛟龙不在水里,分明就在这光天化日,朗朗乾坤之下!”何生重复着这句话,但是现在,很明显,说得不仅仅是王家,同样在讽刺那忘恩负义的吴道。
结尾,是何生一个人孤零零地站在台上,流下两行清泪,中卷到此结束。
整个中卷,就是喜剧开头,悲剧结尾。
发现原本的地方首善竟然是个贪财养奸的豪强,这是一悲!
自己暗中搜寻罪证,却害得老父被杀,自己被诬陷,不得不远走他乡,这是二悲!
而仅存的一丝希望破灭,问天无路,跪地无门,天下之大,竟然无有容身之地,这是三悲!
赵昕似乎将何生的一切生路都给堵死了,以何家权势,便是州刺史都看他几分薄面,何生不过是一个有几分学识的人,又能够改变什么呢?
赵昕自信,这中卷演出之后,一定能够搅动偌大的风波来。
见刘易自外间回来,赵昕放下手上的书,道:“外面的演出结束了?”
刘易一脸的兴奋,他从来没有见到百姓如此激动过,简直像是癫狂了一样,“是呀!殿下,底下人哭声一片呢!大骂王家阴险恶毒,还有那吴道忘恩负义,不知廉耻!”
赵昕微微点了点头,一副云淡风轻的样子,好像此事与他无关。这点心性修养还是有的,真要激动,等刘易离去之后再激动也不迟。
“刻印店刊刻地如何了?”
在赵昕预想之中,最后一卷的戏剧在七月末上演,但是文字版的故事,可以提前几天发行,眼下问的便是此事。
“殿下放心,而今昼夜赶工,已是印了千卷,只是这价格,不知定为多少为宜?”
“依前例便是!”所谓前例,即按照字数,纸张,油墨及人工费用等来定价。这个时代基本上都是如此,一些刻印店还会在书籍背后将书籍的刻印成本给标注出来。
“诺!”刘易告退不提。
以戏剧之火爆,新书发行自然平静不了。至于赵昕要不要借着这股热度涨一涨价格,那是不可能的。如果赵昕真的这么做了,其实并没有多少好处,还败坏自家人品。
对于赵昕而言,赚钱永远都是次一位的,整个帝国未来都是他的,相比较于此事,其他都靠边站。
政.治永远都凌驾于经济之上,就像是他写这部戏剧,也是为了挫一挫那些大户的骄横罢了。
次日,吕公著前来授课,闲暇之时,也与赵昕说起了这场戏剧。
吕公著指出,吴道毕竟是文人,如果让那州刺史吴道答应何生的请求,一举荡平王家。这样赵昕就能够收获许多年轻士子的支持,赵昕现在将吴道的形象描写地如此恶劣,外间不少人颇有非议。
吕公著的话应该还是算比较含蓄,只怕现在外面士子议论声音已经特别大了,说赵昕瞎写。
北宋重文轻武,大力提倡科举,科举出身那就是好人,大善人,是天上的文星下凡,整个朝堂上,主要权力都被科举出身的人垄断,怎么能够将士人的形象描写地如此地恶劣呢?
赵昕听完了吕公著的说法,问道:“敢问吕师,汉时可有科举?”
吕公著眉头微皱,还是回答道:“科举起自隋唐,自本朝大盛,汉时为察举,亦有征辟恩荫。”
赵昕浅笑道:“东汉之时,察举者谁,征辟者谁?”
吕公著皱眉不言。
相比较于上卷整体气氛欢快,中卷大不相同,压抑了许多。
承接上回,王家家主向何生抛出橄榄枝,愿意帮助何生,何生因此成为了乡邻左右艳羡的人物,每日上门的远亲近邻数不胜数。
而后何生偶然得知两峰山下的深涧依旧不时传来船只倾覆的消息,便主动前往探寻,无意间得知此地竟然盘桓着一伙强人,蛟龙之说不过是他们糊弄百姓的话语罢了。
何生藏在一侧,听得强人们言语,才知道这些人是为王家办事,专门在此打劫过往客旅,借此方便王家强买货物。
王家的光辉形象出现了一些破绽,但是何生仍旧不敢确定,一些根深蒂固的东西没有这么容易崩溃。何生为此深入调查,发现前些年发大水,原来是上游水塘被人挖开了,王家因此主持祭祀龙王,收受大量捐献。
类似之事,不可胜数。光鲜亮丽的王家,竟然藏着如此之多的污垢。
“蛟龙不在水里,分明就在这光天化日,朗朗乾坤之下!”借何生之口,揭开王家才是隐藏着的真正蛟龙,戏剧至此也明朗开来。
随后,何生坚持退去与王家的婚事,暗中收集王家的奸邪之事。有乡人侦知此事,欲讨好王家,便举报此事,更在乡里散布谣言,说何生与强人勾结,要乡人勿得与何生言语。
何生察觉此事,准备带老父远走他乡,却不料夜间那些为王家驱使的强人摸上门来,准备斩草除根。
老父自知年老体弱,会拖累何生,交给何生一块金锁,说是当年一落魄士人唤吴道,盘缠耗尽来这乞食,自己好心留他住了半月。后来听说这士人得举孝廉,近年又调往来此,要何生去求他,或许可扳倒王家。
何生含泪离去,老父却为强人所杀,至死也未曾供出何生去向。接下来,王家诬陷何生与强人勾结,因分赃不均,强人恼怒,是以杀了他老父。不仅将何生名声搞臭,更请出县令发布海捕文书,擒拿何生。
何生一路隐姓埋名,来到州府,多方打听下,找到了那位吴道,他如今贵为州刺史,声名赫赫。何生在吴道出巡的时候,拦路喊冤,得以上告冤情。
吴道得知是救命恩人之后,开始表现地文质彬彬,却不料吴道知道事涉王家后,顿时换了副面容,一劝不成,直接将何生给赶了出去。
“蛟龙不在水里,分明就在这光天化日,朗朗乾坤之下!”何生重复着这句话,但是现在,很明显,说得不仅仅是王家,同样在讽刺那忘恩负义的吴道。
结尾,是何生一个人孤零零地站在台上,流下两行清泪,中卷到此结束。
整个中卷,就是喜剧开头,悲剧结尾。
发现原本的地方首善竟然是个贪财养奸的豪强,这是一悲!
自己暗中搜寻罪证,却害得老父被杀,自己被诬陷,不得不远走他乡,这是二悲!
而仅存的一丝希望破灭,问天无路,跪地无门,天下之大,竟然无有容身之地,这是三悲!
赵昕似乎将何生的一切生路都给堵死了,以何家权势,便是州刺史都看他几分薄面,何生不过是一个有几分学识的人,又能够改变什么呢?
赵昕自信,这中卷演出之后,一定能够搅动偌大的风波来。
见刘易自外间回来,赵昕放下手上的书,道:“外面的演出结束了?”
刘易一脸的兴奋,他从来没有见到百姓如此激动过,简直像是癫狂了一样,“是呀!殿下,底下人哭声一片呢!大骂王家阴险恶毒,还有那吴道忘恩负义,不知廉耻!”
赵昕微微点了点头,一副云淡风轻的样子,好像此事与他无关。这点心性修养还是有的,真要激动,等刘易离去之后再激动也不迟。
“刻印店刊刻地如何了?”
在赵昕预想之中,最后一卷的戏剧在七月末上演,但是文字版的故事,可以提前几天发行,眼下问的便是此事。
“殿下放心,而今昼夜赶工,已是印了千卷,只是这价格,不知定为多少为宜?”
“依前例便是!”所谓前例,即按照字数,纸张,油墨及人工费用等来定价。这个时代基本上都是如此,一些刻印店还会在书籍背后将书籍的刻印成本给标注出来。
“诺!”刘易告退不提。
以戏剧之火爆,新书发行自然平静不了。至于赵昕要不要借着这股热度涨一涨价格,那是不可能的。如果赵昕真的这么做了,其实并没有多少好处,还败坏自家人品。
对于赵昕而言,赚钱永远都是次一位的,整个帝国未来都是他的,相比较于此事,其他都靠边站。
政.治永远都凌驾于经济之上,就像是他写这部戏剧,也是为了挫一挫那些大户的骄横罢了。
次日,吕公著前来授课,闲暇之时,也与赵昕说起了这场戏剧。
吕公著指出,吴道毕竟是文人,如果让那州刺史吴道答应何生的请求,一举荡平王家。这样赵昕就能够收获许多年轻士子的支持,赵昕现在将吴道的形象描写地如此恶劣,外间不少人颇有非议。
吕公著的话应该还是算比较含蓄,只怕现在外面士子议论声音已经特别大了,说赵昕瞎写。
北宋重文轻武,大力提倡科举,科举出身那就是好人,大善人,是天上的文星下凡,整个朝堂上,主要权力都被科举出身的人垄断,怎么能够将士人的形象描写地如此地恶劣呢?
赵昕听完了吕公著的说法,问道:“敢问吕师,汉时可有科举?”
吕公著眉头微皱,还是回答道:“科举起自隋唐,自本朝大盛,汉时为察举,亦有征辟恩荫。”
赵昕浅笑道:“东汉之时,察举者谁,征辟者谁?”
吕公著皱眉不言。
本文网址:https://www.3haitang.com/book/106288/31382963.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3haitang.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