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5章:正式宣战
推荐阅读:狂兽战神、大王请住手、活人深处、致异世界、炮火弧线、落崖三载后、巫师的人生模拟器、大不列颠之影、连理枝【二战军官】、傀儡帝王?开局召唤三千玄甲军、
定下决策后,赵昕即令人快马加鞭往南方送去,军情如火,晚个几日,谁也不知道交趾兵锋会推进到何等地步。
事实上,在这几日,李德政就已经连下地哩、麻令、布政三州(具体位置有争议,大致为现今越南的广平省及广治省辖地),前锋已达佛誓城。
占城国王派来的使者与李德政派来的使者,几乎是前后脚到来。一个指责说李德政蓄意挑起战争,狼子野心,请求宋朝出兵助占城;一个则说占城不缴纳贡税,交趾代讨不臣,若无交趾为大宋讨逆,南海各国必不奉大宋。
朝廷的意见,特别是那些文官的看法,主要还是维系地区稳定,不希望两国战争扩大化,导致大宋牵涉其中,最好大宋派遣一个使节过去进行调停即可。眼下占城弱而交趾强,所以为了保持和平,占城割让一些领土,多出一些贡税也是可以的。
总而言之,许多人倾向于绥靖政策。但是,这件事情他们的话不管用。远在汴京城的官老爷们不知道两广百姓积极参战的想法,眼下交趾占城相争,正是出兵的大好时机,朝廷的命令可压不住这些人封侯进爵的念头。
赵昕选择重启军功爵制的时候,就是将之视为一柄锋利的双刃剑,非要见血,那还是见敌人的血吧!
绥靖是不可能绥靖的,赵昕可还当着广南节度使一职位呢,即便是没有这一职位,赵昕也是两广地区事实上的统治者。
赵昕反对占城退让,要求交趾无条件退军。不仅要他们撤回到年前状态,而且要求他们撤回至1044年之前的状态,因为那年交趾大胜后领土扩张许多,直接打破了地区平衡。
人家战场上一刀一枪打下来的土地,你要交趾撤军,开什么玩笑,百官大为惊讶,态度如此强硬,战争必然爆发。赵昕则是不在乎这些,左右不过是一个战争借口罢了。最想挑起战争的就是赵昕,又怎会在乎局势变得更为险恶。
两国使者,一个兴高采烈地回返,一个则是面容铁青地回去。回去的路上,也有变故,占城使者竟然为“山贼”所袭扰,上百人最后只剩下不到十人。
赵昕反正没有安排人干这事,也不知道哪个势力玩这龌龊事,但是这个变故他乐见其成,反正脏盆子扣在交趾头上就行了。
外交上转圜的余地已经锁死,所有人都明白战争即将打响,无非是时间早晚问题罢了。
但是让文官们操心的事情是,在对交趾作战这事上面,他们似乎没有多少话语权。首先,战争都要打响了,战斗部署是怎样的?由哪些军队负责进攻,是南方州军,还是要北方抽调禁军?至于后勤等一系列问题,更是连讨论的风声都没有听见。
你说宰相被分割军事权没有讨论权力也就罢了,可是枢密院呢?兵部呢?怎么一点消息都没有,这像是战争即将开始前的态势吗?两个村子约架都要商量哪些人上阵呢。
王尧臣高若讷等枢密使每每想要在朝会上议论此事,赵昕都是轻飘飘一句,“交趾知我大宋国富兵强,必不敢轻举妄动”,以此来搪塞他们。
而赵祯在这件事上面,也是不予处置,漠视放任,不管不顾。当然也就是全权交与赵昕,最后统一赏罚。颇识上意的独相庞籍在这件事上面,更是老神自在,不置一语。
几个枢密使,还翻得了天不成。王尧臣等人朝议这条路走不通,就故意在参与宴会或是其他场合放出相关消息,指责赵昕妄自托大,不知兵事,说着大宋必折辱于交趾,日后李德政又是一元昊之类的话。
这些年赵昕不管做什么都有人来说,这点不痛不痒的说法,即便是听到了,也不过是轻蔑一笑而已,认真,不会真的有人认真吧。居上位者,挨骂太正常不过。
赵昕不想要层层叠叠的文官系统负责此事,数十年累积的冗官,九龙治水,效率低下到令人发指。本来也没有指望其他州军,更不曾想过借用中央禁军,只两广州军即可,甚至连两广州军都不必上阵,船厂内的新贵们都摩拳擦掌,准备上阵杀敌呢。
赵昕就是要以少胜多,推行精兵简政,养百万禁军,数百万厢军,可用的有多少,不过是养着省得他们生乱。
财政虚耗也就罢了,你还可以解释说稳定第一,可是这个政策已经出现弊端了,河北王则之乱闹得最大,西北军队中也有大大小小的军变。这些年不曾外战,一旦与辽夏开战,问题必然爆发。
一汉当五胡,听过没有。玩什么人海战术,汉唐盛世,哪一个名将和你玩人海战术。以少胜多,就食当地,给朝廷排忧解难,这种才是名将,否则就是中庸水平而已,以多打少,谁不会呢。
就这样,时间来到了四月,其实这个时间并不适合出兵,毕竟东南亚那一带气候湿热,大军出征,一年半载是常有的事情,再过几个月要是军队没有攻下升龙城,正午的太阳能够把人晒死。
但是这个时间点是水稻播种的季节,早稻没有播种完,中稻刚刚开始,选择对方农忙的时候出征,将直接影响对方今年的收成,即便是此战无果,明年交趾估计也要饿死上万人。
直白的阳谋,就是告诉你,我要破坏你今年的种植。你拿我有什么办法,这和游牧民族选择在秋天粮食收获的季节来打秋风是一样的。你知道他秋天会来,但是草原这么大,你知道他到哪个州县来吗?
具体出兵理由如下:李德政在得到宋朝方面终战退兵要求后,不仅不回军,反而悍然围攻占城首都佛誓城,实在是挑衅大宋天威。
直接理由是这个,但是宣战文书上可是将李朝骂得狗血淋头,说开国之君李公蕴就是篡位之臣,其后李德政大杀兄弟,几次破坏地区稳定与和平,是十恶不赦之人。
内容差不多就这些,反正也没有人会在乎这个。
事实上,在这几日,李德政就已经连下地哩、麻令、布政三州(具体位置有争议,大致为现今越南的广平省及广治省辖地),前锋已达佛誓城。
占城国王派来的使者与李德政派来的使者,几乎是前后脚到来。一个指责说李德政蓄意挑起战争,狼子野心,请求宋朝出兵助占城;一个则说占城不缴纳贡税,交趾代讨不臣,若无交趾为大宋讨逆,南海各国必不奉大宋。
朝廷的意见,特别是那些文官的看法,主要还是维系地区稳定,不希望两国战争扩大化,导致大宋牵涉其中,最好大宋派遣一个使节过去进行调停即可。眼下占城弱而交趾强,所以为了保持和平,占城割让一些领土,多出一些贡税也是可以的。
总而言之,许多人倾向于绥靖政策。但是,这件事情他们的话不管用。远在汴京城的官老爷们不知道两广百姓积极参战的想法,眼下交趾占城相争,正是出兵的大好时机,朝廷的命令可压不住这些人封侯进爵的念头。
赵昕选择重启军功爵制的时候,就是将之视为一柄锋利的双刃剑,非要见血,那还是见敌人的血吧!
绥靖是不可能绥靖的,赵昕可还当着广南节度使一职位呢,即便是没有这一职位,赵昕也是两广地区事实上的统治者。
赵昕反对占城退让,要求交趾无条件退军。不仅要他们撤回到年前状态,而且要求他们撤回至1044年之前的状态,因为那年交趾大胜后领土扩张许多,直接打破了地区平衡。
人家战场上一刀一枪打下来的土地,你要交趾撤军,开什么玩笑,百官大为惊讶,态度如此强硬,战争必然爆发。赵昕则是不在乎这些,左右不过是一个战争借口罢了。最想挑起战争的就是赵昕,又怎会在乎局势变得更为险恶。
两国使者,一个兴高采烈地回返,一个则是面容铁青地回去。回去的路上,也有变故,占城使者竟然为“山贼”所袭扰,上百人最后只剩下不到十人。
赵昕反正没有安排人干这事,也不知道哪个势力玩这龌龊事,但是这个变故他乐见其成,反正脏盆子扣在交趾头上就行了。
外交上转圜的余地已经锁死,所有人都明白战争即将打响,无非是时间早晚问题罢了。
但是让文官们操心的事情是,在对交趾作战这事上面,他们似乎没有多少话语权。首先,战争都要打响了,战斗部署是怎样的?由哪些军队负责进攻,是南方州军,还是要北方抽调禁军?至于后勤等一系列问题,更是连讨论的风声都没有听见。
你说宰相被分割军事权没有讨论权力也就罢了,可是枢密院呢?兵部呢?怎么一点消息都没有,这像是战争即将开始前的态势吗?两个村子约架都要商量哪些人上阵呢。
王尧臣高若讷等枢密使每每想要在朝会上议论此事,赵昕都是轻飘飘一句,“交趾知我大宋国富兵强,必不敢轻举妄动”,以此来搪塞他们。
而赵祯在这件事上面,也是不予处置,漠视放任,不管不顾。当然也就是全权交与赵昕,最后统一赏罚。颇识上意的独相庞籍在这件事上面,更是老神自在,不置一语。
几个枢密使,还翻得了天不成。王尧臣等人朝议这条路走不通,就故意在参与宴会或是其他场合放出相关消息,指责赵昕妄自托大,不知兵事,说着大宋必折辱于交趾,日后李德政又是一元昊之类的话。
这些年赵昕不管做什么都有人来说,这点不痛不痒的说法,即便是听到了,也不过是轻蔑一笑而已,认真,不会真的有人认真吧。居上位者,挨骂太正常不过。
赵昕不想要层层叠叠的文官系统负责此事,数十年累积的冗官,九龙治水,效率低下到令人发指。本来也没有指望其他州军,更不曾想过借用中央禁军,只两广州军即可,甚至连两广州军都不必上阵,船厂内的新贵们都摩拳擦掌,准备上阵杀敌呢。
赵昕就是要以少胜多,推行精兵简政,养百万禁军,数百万厢军,可用的有多少,不过是养着省得他们生乱。
财政虚耗也就罢了,你还可以解释说稳定第一,可是这个政策已经出现弊端了,河北王则之乱闹得最大,西北军队中也有大大小小的军变。这些年不曾外战,一旦与辽夏开战,问题必然爆发。
一汉当五胡,听过没有。玩什么人海战术,汉唐盛世,哪一个名将和你玩人海战术。以少胜多,就食当地,给朝廷排忧解难,这种才是名将,否则就是中庸水平而已,以多打少,谁不会呢。
就这样,时间来到了四月,其实这个时间并不适合出兵,毕竟东南亚那一带气候湿热,大军出征,一年半载是常有的事情,再过几个月要是军队没有攻下升龙城,正午的太阳能够把人晒死。
但是这个时间点是水稻播种的季节,早稻没有播种完,中稻刚刚开始,选择对方农忙的时候出征,将直接影响对方今年的收成,即便是此战无果,明年交趾估计也要饿死上万人。
直白的阳谋,就是告诉你,我要破坏你今年的种植。你拿我有什么办法,这和游牧民族选择在秋天粮食收获的季节来打秋风是一样的。你知道他秋天会来,但是草原这么大,你知道他到哪个州县来吗?
具体出兵理由如下:李德政在得到宋朝方面终战退兵要求后,不仅不回军,反而悍然围攻占城首都佛誓城,实在是挑衅大宋天威。
直接理由是这个,但是宣战文书上可是将李朝骂得狗血淋头,说开国之君李公蕴就是篡位之臣,其后李德政大杀兄弟,几次破坏地区稳定与和平,是十恶不赦之人。
内容差不多就这些,反正也没有人会在乎这个。
本文网址:https://www.3haitang.com/book/106288/33027020.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3haitang.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