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一章:三不如建奴?
推荐阅读:女帝座下第一走狗、两界:别叫我邪魔!、我有一枚命运魔骰、饮食男女、大道之上、你们修仙,我种田、文豪:这孩子打小就聪明、北朝帝业、旧神之巅、万灵仙族:御兽长生、
洪承畴亲信幕僚李嵩在红瓦店迎到刘先生后,一路策马回了宁海城中,往澄海楼而来。
刘先生,名子政,祖籍河南,如今已是六十出头的年岁, 他三绺长须也已显得花白,但精神仍然很康旺,身子骨也依旧十分健朗,和他的年岁似不相称。
他远远的就看见蓟辽总督洪承畴,正带着一群幕僚和亲信将领立在澄海楼前相迎,赶紧下马, 抢步上前, 躬身作揖。
洪承畴也是赶快还揖,然后上前两步一把将他抓住, 说道:“可是把你给等来啦!”
他说罢便高兴得哈哈大笑起来。
刘子政略带歉意的说道:“我因偶感风寒,本不愿离京,但知洪督臣很快就要出关杀敌,这才勉力前来一趟。
我在这里也不多留,与督臣倾谈之后,即便回转京师,从此仍旧蛰居僧寮,专一闭户注书,不再问世间事。”
洪承畴也不强留,只是拉着他的手向澄海楼内走去,边走边道:“这些话且留待以后再说,请先到澄海楼上歇息。”
他拉着刘子政在亲将和幕僚们的簇拥中就进了澄海楼,却并没有急着上楼,就在一楼的厅中先给刘子政和诸人—一介绍,他们互道寒暄后便坐下叙起话来。
又过了一阵,幕僚代拟的奏疏已经缮清送进厅里来,洪承畴简单看过后,便即拜发了这封提前出兵的急奏。
他这才单独请刘子政到楼上去, 然后挥手斥退仆人,同他单独谈心。
洪承畴似乎有无数的话要与刘子政详细谈,可他也知道时间紧迫,便先将今早皇上传来了密旨,催促他尽快出关,如再有耽误,恐要获罪一事告知了刘子政。
刘子政稍作思索后,问他道:“督臣对此次出关援解锦州之围,可有何克敌致胜之方略?”
洪承畴淡然苦笑,说道:“今日局势,你我都很清楚。如今将骄兵惰,调用不灵,已是多年之积弊,学生虽身为蓟辽总督,更凭借圣上的威灵,又有尚方剑在手,也难使诸将皆能奋力作战。
从万历末年以来,直至今日, 出关的督师抚臣就没一个得了好下场的,学生此次奉命出关, 也只能尽心王事,却不敢有必胜之念。
除非能够容我在辽东宁远一带先站稳脚跟,使士气慢慢有所恢复,待军心振奋之时,方可有几分胜利的希望。
此次出兵援锦,实是学生一生成败之关键,纵然战死沙场,亦毫无怨言,所耿耿于怀者正是朝廷封疆安危耳。
锦州城下与建奴的这一战,前途若何,所系极重,学生一人的成败不足惜,朝廷大事如因此而崩坏,学生将以何面目见故国父老,更无面目再见皇上,所以心中十分沉重,特请来先生见教。”
刘子政接言说道:“洪督臣所见极是。我们暂不论关外局势如何,先从国朝全局着眼。如今朝廷对鞑虏、流寇两面作战,内外交困,局势已极其险恶。
不光是关外大局关乎国朝之存亡,就是关内寇情汹汹又何尝不是如此?
如今,国朝内外能战之兵马十余万众,尽数开往辽东,关内兵力已是十分空虚,万一虏骑得逞,不惟辽东无兵固守,连关内亦岌岌可危。
可惜朝堂诸公却又见不及此,只知一心催促出关,孤注一掷,妄想一战而挫建奴之势,全然不顾及京师根本重地如何防守!”
谷鉙
洪承畴也是叹息一声,说道:“皇上一向用心良苦,但又事事焦急,思前而不能顾后,愈是困难之时,愈发觉得束手无策,也愈是焦躁难耐。
今上坐在乾清宫里,并不尽知战场上的形势,只凭一些塘报上的只言片语,监军的密奏,再有锦衣卫的刺探所得,自认为对战场了若指掌,遥控战事于千里之外。
如我等在外督师之臣,动辄得咎,难措手足。现如今傅宗龙也已释放出狱,授任为陕西、三边总督,专一督剿闯贼。
他的这个差使也不好办,所以日子也不会比学生好到哪里去。”
刘子政神情感慨地苦笑一下,说道:“傅总督此番出京剿贼,我看他怕是难再有回京之日,这恐是他最后一次带兵出战,若无意外,将必败无疑。”
洪承畴面色惊疑不定的说道:“傅元宪到了西安之后,倘若能操练出一支精兵来,也许剿贼一事尚有可为。”
刘子政却好不思索的说道:“他亦有此心,但却做不到!他此刻就好比是一支箭,已搭在了弦上,而拉弦的手却是在当今皇上那里。
洪督试想,这箭已在弦,弓亦拉满,如何还有不放出的道理?
我恐怕他的部队才刚募集,尚未整练,就会匆匆东出潼关,以不练之师,对抗百战余英之贼寇,又岂能不败?”
“唉!”
洪承畴闻言摇了摇头,不觉叹了口气,问道:“依先生之见,学生此番出关,名义上虽有官军十三万人马,可除掉空额,汰去老弱,所余大概不足十万之众,能否与虏贼一战?”
刘子政略有思索后,说道:“我虽然离开辽东多年,但此间局势也有所耳闻。建奴如今正在得势之时,若单从兵力而言,其并未比我方占优,可论起将士用命,上下一心,确非我方所能相匹。
洪督虽统率八位总兵大将,拥兵十余万众,却是人各一心,难以形成合力,专心与建奴鏖战。
而虏酋四王子黄台吉却能身到前线,亲自指挥作战,对于两军情况,可谓了若指掌。可观之我方,从皇上到本兵,对于敌我双方情况,如同隔雾观花,总是十分朦胧。
战场之事,瞬息万变,虏酋四王子可以当机立断,或退或进,指挥灵活。而我方之庙算,却要取决于千里之外,做督师者名为督师,上受皇帝遥控,中间还有兵部掣肘,下亦受制于监军,不能见机而作,因利乘便。
此既指挥之不如建奴,已是十分明显。
再说建奴土地虽少,物产不丰,但其内无隐忧,无论旗丁、包衣或奴隶均直接隶属于八旗,就如同一个个大兵营,无事则耕作,有警则出战,不像我们大明,处处叛乱,战事频仍,百姓流离失所,各镇皆是军心涣散,谁肯真正为朝廷出力?
朝廷当下更是顾此而失彼,遍地贼寇,烽烟四起,这是国势之不如建奴也。
最后,我方虽然毕集举国之力,向关外运送粮草,现听说勉强可以支撑一年,但一年之后又该如何?一旦战事久拖不决,年内不得获胜,下一步可就困难了。
何况今多凭海路运粮,不惟路途遥远,更是风涛险恶,损失甚重,万一被建奴截取粮道,军心立失,虽十数万人马,亦不战自溃!
而建奴却是在他的境地作战,没有被切断粮道的危险,他不仅可以自己调运供给粮草,还可勒索、逼迫朝鲜从海道给他运粮。
单从粮草这一点来说,我方也大大不如建奴。”
刘先生,名子政,祖籍河南,如今已是六十出头的年岁, 他三绺长须也已显得花白,但精神仍然很康旺,身子骨也依旧十分健朗,和他的年岁似不相称。
他远远的就看见蓟辽总督洪承畴,正带着一群幕僚和亲信将领立在澄海楼前相迎,赶紧下马, 抢步上前, 躬身作揖。
洪承畴也是赶快还揖,然后上前两步一把将他抓住, 说道:“可是把你给等来啦!”
他说罢便高兴得哈哈大笑起来。
刘子政略带歉意的说道:“我因偶感风寒,本不愿离京,但知洪督臣很快就要出关杀敌,这才勉力前来一趟。
我在这里也不多留,与督臣倾谈之后,即便回转京师,从此仍旧蛰居僧寮,专一闭户注书,不再问世间事。”
洪承畴也不强留,只是拉着他的手向澄海楼内走去,边走边道:“这些话且留待以后再说,请先到澄海楼上歇息。”
他拉着刘子政在亲将和幕僚们的簇拥中就进了澄海楼,却并没有急着上楼,就在一楼的厅中先给刘子政和诸人—一介绍,他们互道寒暄后便坐下叙起话来。
又过了一阵,幕僚代拟的奏疏已经缮清送进厅里来,洪承畴简单看过后,便即拜发了这封提前出兵的急奏。
他这才单独请刘子政到楼上去, 然后挥手斥退仆人,同他单独谈心。
洪承畴似乎有无数的话要与刘子政详细谈,可他也知道时间紧迫,便先将今早皇上传来了密旨,催促他尽快出关,如再有耽误,恐要获罪一事告知了刘子政。
刘子政稍作思索后,问他道:“督臣对此次出关援解锦州之围,可有何克敌致胜之方略?”
洪承畴淡然苦笑,说道:“今日局势,你我都很清楚。如今将骄兵惰,调用不灵,已是多年之积弊,学生虽身为蓟辽总督,更凭借圣上的威灵,又有尚方剑在手,也难使诸将皆能奋力作战。
从万历末年以来,直至今日, 出关的督师抚臣就没一个得了好下场的,学生此次奉命出关, 也只能尽心王事,却不敢有必胜之念。
除非能够容我在辽东宁远一带先站稳脚跟,使士气慢慢有所恢复,待军心振奋之时,方可有几分胜利的希望。
此次出兵援锦,实是学生一生成败之关键,纵然战死沙场,亦毫无怨言,所耿耿于怀者正是朝廷封疆安危耳。
锦州城下与建奴的这一战,前途若何,所系极重,学生一人的成败不足惜,朝廷大事如因此而崩坏,学生将以何面目见故国父老,更无面目再见皇上,所以心中十分沉重,特请来先生见教。”
刘子政接言说道:“洪督臣所见极是。我们暂不论关外局势如何,先从国朝全局着眼。如今朝廷对鞑虏、流寇两面作战,内外交困,局势已极其险恶。
不光是关外大局关乎国朝之存亡,就是关内寇情汹汹又何尝不是如此?
如今,国朝内外能战之兵马十余万众,尽数开往辽东,关内兵力已是十分空虚,万一虏骑得逞,不惟辽东无兵固守,连关内亦岌岌可危。
可惜朝堂诸公却又见不及此,只知一心催促出关,孤注一掷,妄想一战而挫建奴之势,全然不顾及京师根本重地如何防守!”
谷鉙
洪承畴也是叹息一声,说道:“皇上一向用心良苦,但又事事焦急,思前而不能顾后,愈是困难之时,愈发觉得束手无策,也愈是焦躁难耐。
今上坐在乾清宫里,并不尽知战场上的形势,只凭一些塘报上的只言片语,监军的密奏,再有锦衣卫的刺探所得,自认为对战场了若指掌,遥控战事于千里之外。
如我等在外督师之臣,动辄得咎,难措手足。现如今傅宗龙也已释放出狱,授任为陕西、三边总督,专一督剿闯贼。
他的这个差使也不好办,所以日子也不会比学生好到哪里去。”
刘子政神情感慨地苦笑一下,说道:“傅总督此番出京剿贼,我看他怕是难再有回京之日,这恐是他最后一次带兵出战,若无意外,将必败无疑。”
洪承畴面色惊疑不定的说道:“傅元宪到了西安之后,倘若能操练出一支精兵来,也许剿贼一事尚有可为。”
刘子政却好不思索的说道:“他亦有此心,但却做不到!他此刻就好比是一支箭,已搭在了弦上,而拉弦的手却是在当今皇上那里。
洪督试想,这箭已在弦,弓亦拉满,如何还有不放出的道理?
我恐怕他的部队才刚募集,尚未整练,就会匆匆东出潼关,以不练之师,对抗百战余英之贼寇,又岂能不败?”
“唉!”
洪承畴闻言摇了摇头,不觉叹了口气,问道:“依先生之见,学生此番出关,名义上虽有官军十三万人马,可除掉空额,汰去老弱,所余大概不足十万之众,能否与虏贼一战?”
刘子政略有思索后,说道:“我虽然离开辽东多年,但此间局势也有所耳闻。建奴如今正在得势之时,若单从兵力而言,其并未比我方占优,可论起将士用命,上下一心,确非我方所能相匹。
洪督虽统率八位总兵大将,拥兵十余万众,却是人各一心,难以形成合力,专心与建奴鏖战。
而虏酋四王子黄台吉却能身到前线,亲自指挥作战,对于两军情况,可谓了若指掌。可观之我方,从皇上到本兵,对于敌我双方情况,如同隔雾观花,总是十分朦胧。
战场之事,瞬息万变,虏酋四王子可以当机立断,或退或进,指挥灵活。而我方之庙算,却要取决于千里之外,做督师者名为督师,上受皇帝遥控,中间还有兵部掣肘,下亦受制于监军,不能见机而作,因利乘便。
此既指挥之不如建奴,已是十分明显。
再说建奴土地虽少,物产不丰,但其内无隐忧,无论旗丁、包衣或奴隶均直接隶属于八旗,就如同一个个大兵营,无事则耕作,有警则出战,不像我们大明,处处叛乱,战事频仍,百姓流离失所,各镇皆是军心涣散,谁肯真正为朝廷出力?
朝廷当下更是顾此而失彼,遍地贼寇,烽烟四起,这是国势之不如建奴也。
最后,我方虽然毕集举国之力,向关外运送粮草,现听说勉强可以支撑一年,但一年之后又该如何?一旦战事久拖不决,年内不得获胜,下一步可就困难了。
何况今多凭海路运粮,不惟路途遥远,更是风涛险恶,损失甚重,万一被建奴截取粮道,军心立失,虽十数万人马,亦不战自溃!
而建奴却是在他的境地作战,没有被切断粮道的危险,他不仅可以自己调运供给粮草,还可勒索、逼迫朝鲜从海道给他运粮。
单从粮草这一点来说,我方也大大不如建奴。”
本文网址:https://www.3haitang.com/book/106468/34302618.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3haitang.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