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章 华歆张纮的选择
推荐阅读:我在大夏窃神权、我在妖魔世界拾取技能碎片、开局赠送天生神力、落崖三载后、我父刘玄德、综漫:从尸魂界开始砍穿万界、我在修仙界大器晚成、横推武道:从虎啸金钟罩开始、横推武道:从龙象镇狱开始、从魂动机开始姬械化斗罗、
“子扬先生大名,吾可是久仰多时,今日一见,果然风采逼人啊。”
对于淮南刘晔、刘子扬这个人,陆信还真是不陌生。
这个人好谋善断,人称佐世之才。
对于人心的揣摩,这人绝对炉火纯青。而且此人颇具胆识,少年时代便敢于手刃家中作恶的奴才。
“明公何已知我?”刘晔见陆信这话并非虚言,不由好奇的问道。
“公佐世之才也。吾岂有不知之理?自是吾颇为好奇,许子将诬我乃乱汉之贼,如今更是勾连刘使君,公然挥兵讨伐,想要致我与死地。不知子扬为何又要投奔与我?”
陆信可是知道刘晔这个人,历史上可是曹操手下的谋士,孙策开拓江东时,数次招揽他,都被他婉拒,可见这个人是个有主见,而善于择主而事之人。
“许子将声名播于四海,确实颇有识人之明,然此人非干大事之人,不足以论大事。”
刘晔对于许劭,之前也是颇为敬重,故许劭避祸九江时,他特意登门拜访,二人有过一番长谈。
由于刘晔出身汉室皇室后裔,虽然如今家道没落,但毕竟家世摆在那里,许劭那有色眼睛,自是没敢轻视刘晔。
而刘晔有善于揣摩人心,加上刘晔也确实胸有韬略,能力出众,二人一番交谈,在刘晔的恭维下,许劭随后便给刘晔做了一个佐世之才的评价。
虽然许劭对刘晔的评介颇高,但刘晔却对许劭的评价并不高,在他看来这个人夸夸其谈,凭借自己的名声,以自己喜好、身份贵贱,来凭借一个人的能力,这本来就属于又失偏颇。
故刘晔这次在陆信发出招贤令之后,他便从成德老家赶到了寿春,在寿春走访观察了多日,他见寿春虽然刚经历战乱。
但城中百姓安居乐业,秩序井然,官兵军纪严明,进出城门的百姓,没有一人受到官兵的责难,这样的情况,在当下绝对是很难得一见的。
刘晔作为一个聪明人,心中自然有自己的一杆秤,在意识到陆信的不简单后,他随即去拜访了徐晃,通过徐晃的引荐,进而来到了陆信面前。
“明公用兵如神,一战下九江郡。招贤纳士,不拘一格录用人才,足见明公心胸之开阔,吾料刘繇绝非明公的对手,今后这扬州六郡,定将尽归明公麾下。”
“吾虽不才,不能雪中送炭,然锦上添花,还是能够办到的。”
刘晔这一番话,绝非奉承之意,恰恰是他此刻内心的写照。
如今这大汉大厦将倾,扬州虽然看似偏僻,然却民丰物足,在刘晔看来,只要有一雄主坐镇,进可问鼎中原,退可偏安一隅,实乃成就一番大业宝地。
而陆信年纪轻轻,却是久经沙场,可见此人具备名将潜质。
从陆信先取寿春,刘晔更是看出陆信的战略目光,寿春作为淮河中游最大的城池,他不单单是一座繁荣的城池,还具备重要的战略作用。
拿下寿春,控制九江全郡,就意味着陆信掌握了扬州地利优势,从寿春往南,一马平川,无论是丹阳还是庐江都将暴露在陆信的兵锋之下。
也只有长江以南的吴郡、会稽亦或者江东的豫章,尚有长江作为屏障。
“哈哈,子扬先生请上座。”陆信对于刘晔的回答,显然是满意的,当下执其手请他左在自己的左手上首。
“敢问子扬先生,你认为我军下一步该怎么办?”陆信虽然心中已经有了计划,但还是想考验一下刘晔,当然也印证一下是不是自己与他是否想到一块了。
“以明公目前的态势,吾以为当直取合淝,再挥兵攻打历阳,拿下历阳,明公当上表朝廷,请授扬州牧,如此则名正言顺,控制扬州六郡,徐图大事。”
刘晔确实胸有韬略,所献之策,可谓与陆信不谋而合。
若不是看中扬州牧一职,陆信岂会自己不领九江郡太守,而委任徐晃担任?
“子扬所需甚善。”陆信欣然一笑,起身郑重的一拜,道:“不知子扬先生,可愿意担任吾帐下议曹从事一职。”
“承蒙明公恩爱,敢不效犬马之劳。”刘晔连忙起身,拱手作揖回礼道:“主公在上,请受卑职一拜。”
“子扬快快请起,今后就是一家人,无需如此多礼。”陆信欣然的上前扶起刘晔。
自从刘晔投奔陆信的消息在九江各郡县传开之后,九江郡治下各县原本观望的士人集团,纷纷投到陆信帐下。
这个时代的读书人,尤其是有能力的读书人,还真的是全部掌握在了世家大族之中。
平民之中要想诞生有学识,有能力的人,则是少之又少。
之所以会这样,还是因为他们缺乏接受教育的门路,要知道这个时代因为纸张的问题,文化传播困难,书简实际上都掌握在那些大家族之中。
刘晔在淮南一地,绝对是响当当的名士,可以说是标杆式的人物,加上许劭评介他是佐世之才后,他的名声更是大噪。
之前扬州牧刘繇也招揽过刘晔,但刘晔却以家母身体抱恙,需要赡养老母为由而婉拒了刘繇。
但这次刘晔却主动投奔到了陆信帐下,这在明眼人眼中,自是很明显的信号,那就是刘晔看好陆信,而不看好刘繇。
而这个时候,出征阴陵的赵云、张郃在安顿阴陵后,也随军撤回了寿春。
至于阴陵城,则由九江郡守徐晃分拨部下驻防。
这次阴陵县令之所以这么快投降,跟两个人分不开关系。
一个是平原高唐人氏华歆,华子鱼。华歆本是朝中尚书郎,何进、十常侍之乱时,他发现局势不定,遂携带家人躲避到了九江郡。
在得知九江太守刘邈战死,寿春沦陷的消息后,面对赵云、张郃率领兵马围城而来时,华歆便主动劝说了阴陵县令许恪,以及九江长史周鹄选择了开门投降,以保全城中百姓。
华歆与县令许恪本是同乡,许恪向来敬重华歆才学,对于华歆之言,可谓言听计从。
而九江长史周鹄,则主要是另外一个说服的。
这人便是广陵人氏张纮,张子纲。
张纮少年时代便拜在朝中博士韩宗门下学习《易经》《尚书》,后来又跟外黄经学大师濮阳闿学习《韩诗》、《礼记》和《左氏春秋》。
因为学业有成,他的名声传至京师,当时的大将军何进,都先后数次礼聘他入朝为官,但张纮皆以学识不足为由而拒绝了。
此番他游历九江郡,恰遇赵云围城,心知陆信兵锋正盛的张纮,遂主动劝说曾经与他有过同窗之谊的周鹄,主动打开城门归降。
鉴于张纮、华歆二人的功劳,赵云、张郃二人皆深知陆信对于读书人的敬重礼遇,故把二人请到了寿春。
“今日得见二位贤士,实是吾之大幸也。”陆信先一步接到赵云送来的消息,得知张纮、华歆随军来到了寿春时,早早便来到了城门口迎候。
面对陆信的大礼相待,华歆表现得很客气,淡淡的态度,保持着一定的距离感。
张纮则是态度和善,显然对于陆信他的感官并不坏。
“安风候客气了,吾不过乡野闲人,当不得明公如此厚爱。”一身华服,头戴高冠的华歆,身形修长,面白无须,看起来颇为倨傲冷淡。
说起来华歆第一次见陆信,按理来说不该如此冷淡,但实际上华歆早在两年前,就从颍川荀攸口中,得知陆信之名。
当时陆信出征汝南黄巾,路过颍川时,荀氏一族的荀彧便拜访过陆信,当时的荀彧在见过陆信之后,曾对陆信有过评介。
荀彧当时的评介是:陆信此人无视礼法,争勇好斗,乃当时勇将也。
勇将说白了就是莽夫嘛,荀彧可是当世的王佐之才,既然他评价陆信只是勇将,那么也就断了大多数的对他的好感。
华歆这个人向来心怀大志,立志辅佐明主成就一番伟业,所以对于陆信这样莽夫,自然不会存有效力的念头。
事实上陆信这个时候,表现出来的能力和实力,也确实是一个敢打敢拼的形象,至少跟华歆眼中的明主,还是有不小差距的。
“哈哈,子鱼先生过谦了。”
陆信倒也没有介意华歆的冷淡,礼贤下士嘛,就是要一个姿态,至于人家接不接受,他自是管不了。
“子纲先生,这一路吾手下的将士,没有怠慢先生吧?”陆信见张纮态度谦和,自是与之攀谈了起来。
“子龙将军治军有方,照顾的十分周到,吾很满意。”张纮实话实说道,说实在这一路赵云、张郃表现出来的热情,以及不凡的气度,他还是很佩服的。
他不同于华歆,对陆信有偏见,其次张纮是广陵人,出于乡结情节,他自是更希望留在徐扬一带为官效力。
事实上这就是张纮和华歆二人对陆信态度不一的根本原因。
华歆是平原国高唐人,属于地地道道的北方人,所以他自是更希望效忠北方的势力。
华歆在寿春住了一个晚上,便向陆信提出了告辞,陆信虽然极力挽留,但华歆却不为所动。
陆信也明白强扭的瓜不甜,最后结了一个善缘,给华歆安排了一辆骡车,送了他五十金,作为北上盘缠。
华歆毕竟是入朝当过尚书郎,又是当今名士,陆信这般礼遇他,也是为自己赚取名声,毕竟一个仁义善施的好名声传出去,虽说会浪费一些钱财,但也会赢得一个好名声。
历史上刘备不就是有个仁义名声嘛,以至于他落魄走到哪里,诸侯们都对他礼遇有之。
【作者题外话】:第一更求银票!!!
对于淮南刘晔、刘子扬这个人,陆信还真是不陌生。
这个人好谋善断,人称佐世之才。
对于人心的揣摩,这人绝对炉火纯青。而且此人颇具胆识,少年时代便敢于手刃家中作恶的奴才。
“明公何已知我?”刘晔见陆信这话并非虚言,不由好奇的问道。
“公佐世之才也。吾岂有不知之理?自是吾颇为好奇,许子将诬我乃乱汉之贼,如今更是勾连刘使君,公然挥兵讨伐,想要致我与死地。不知子扬为何又要投奔与我?”
陆信可是知道刘晔这个人,历史上可是曹操手下的谋士,孙策开拓江东时,数次招揽他,都被他婉拒,可见这个人是个有主见,而善于择主而事之人。
“许子将声名播于四海,确实颇有识人之明,然此人非干大事之人,不足以论大事。”
刘晔对于许劭,之前也是颇为敬重,故许劭避祸九江时,他特意登门拜访,二人有过一番长谈。
由于刘晔出身汉室皇室后裔,虽然如今家道没落,但毕竟家世摆在那里,许劭那有色眼睛,自是没敢轻视刘晔。
而刘晔有善于揣摩人心,加上刘晔也确实胸有韬略,能力出众,二人一番交谈,在刘晔的恭维下,许劭随后便给刘晔做了一个佐世之才的评价。
虽然许劭对刘晔的评介颇高,但刘晔却对许劭的评价并不高,在他看来这个人夸夸其谈,凭借自己的名声,以自己喜好、身份贵贱,来凭借一个人的能力,这本来就属于又失偏颇。
故刘晔这次在陆信发出招贤令之后,他便从成德老家赶到了寿春,在寿春走访观察了多日,他见寿春虽然刚经历战乱。
但城中百姓安居乐业,秩序井然,官兵军纪严明,进出城门的百姓,没有一人受到官兵的责难,这样的情况,在当下绝对是很难得一见的。
刘晔作为一个聪明人,心中自然有自己的一杆秤,在意识到陆信的不简单后,他随即去拜访了徐晃,通过徐晃的引荐,进而来到了陆信面前。
“明公用兵如神,一战下九江郡。招贤纳士,不拘一格录用人才,足见明公心胸之开阔,吾料刘繇绝非明公的对手,今后这扬州六郡,定将尽归明公麾下。”
“吾虽不才,不能雪中送炭,然锦上添花,还是能够办到的。”
刘晔这一番话,绝非奉承之意,恰恰是他此刻内心的写照。
如今这大汉大厦将倾,扬州虽然看似偏僻,然却民丰物足,在刘晔看来,只要有一雄主坐镇,进可问鼎中原,退可偏安一隅,实乃成就一番大业宝地。
而陆信年纪轻轻,却是久经沙场,可见此人具备名将潜质。
从陆信先取寿春,刘晔更是看出陆信的战略目光,寿春作为淮河中游最大的城池,他不单单是一座繁荣的城池,还具备重要的战略作用。
拿下寿春,控制九江全郡,就意味着陆信掌握了扬州地利优势,从寿春往南,一马平川,无论是丹阳还是庐江都将暴露在陆信的兵锋之下。
也只有长江以南的吴郡、会稽亦或者江东的豫章,尚有长江作为屏障。
“哈哈,子扬先生请上座。”陆信对于刘晔的回答,显然是满意的,当下执其手请他左在自己的左手上首。
“敢问子扬先生,你认为我军下一步该怎么办?”陆信虽然心中已经有了计划,但还是想考验一下刘晔,当然也印证一下是不是自己与他是否想到一块了。
“以明公目前的态势,吾以为当直取合淝,再挥兵攻打历阳,拿下历阳,明公当上表朝廷,请授扬州牧,如此则名正言顺,控制扬州六郡,徐图大事。”
刘晔确实胸有韬略,所献之策,可谓与陆信不谋而合。
若不是看中扬州牧一职,陆信岂会自己不领九江郡太守,而委任徐晃担任?
“子扬所需甚善。”陆信欣然一笑,起身郑重的一拜,道:“不知子扬先生,可愿意担任吾帐下议曹从事一职。”
“承蒙明公恩爱,敢不效犬马之劳。”刘晔连忙起身,拱手作揖回礼道:“主公在上,请受卑职一拜。”
“子扬快快请起,今后就是一家人,无需如此多礼。”陆信欣然的上前扶起刘晔。
自从刘晔投奔陆信的消息在九江各郡县传开之后,九江郡治下各县原本观望的士人集团,纷纷投到陆信帐下。
这个时代的读书人,尤其是有能力的读书人,还真的是全部掌握在了世家大族之中。
平民之中要想诞生有学识,有能力的人,则是少之又少。
之所以会这样,还是因为他们缺乏接受教育的门路,要知道这个时代因为纸张的问题,文化传播困难,书简实际上都掌握在那些大家族之中。
刘晔在淮南一地,绝对是响当当的名士,可以说是标杆式的人物,加上许劭评介他是佐世之才后,他的名声更是大噪。
之前扬州牧刘繇也招揽过刘晔,但刘晔却以家母身体抱恙,需要赡养老母为由而婉拒了刘繇。
但这次刘晔却主动投奔到了陆信帐下,这在明眼人眼中,自是很明显的信号,那就是刘晔看好陆信,而不看好刘繇。
而这个时候,出征阴陵的赵云、张郃在安顿阴陵后,也随军撤回了寿春。
至于阴陵城,则由九江郡守徐晃分拨部下驻防。
这次阴陵县令之所以这么快投降,跟两个人分不开关系。
一个是平原高唐人氏华歆,华子鱼。华歆本是朝中尚书郎,何进、十常侍之乱时,他发现局势不定,遂携带家人躲避到了九江郡。
在得知九江太守刘邈战死,寿春沦陷的消息后,面对赵云、张郃率领兵马围城而来时,华歆便主动劝说了阴陵县令许恪,以及九江长史周鹄选择了开门投降,以保全城中百姓。
华歆与县令许恪本是同乡,许恪向来敬重华歆才学,对于华歆之言,可谓言听计从。
而九江长史周鹄,则主要是另外一个说服的。
这人便是广陵人氏张纮,张子纲。
张纮少年时代便拜在朝中博士韩宗门下学习《易经》《尚书》,后来又跟外黄经学大师濮阳闿学习《韩诗》、《礼记》和《左氏春秋》。
因为学业有成,他的名声传至京师,当时的大将军何进,都先后数次礼聘他入朝为官,但张纮皆以学识不足为由而拒绝了。
此番他游历九江郡,恰遇赵云围城,心知陆信兵锋正盛的张纮,遂主动劝说曾经与他有过同窗之谊的周鹄,主动打开城门归降。
鉴于张纮、华歆二人的功劳,赵云、张郃二人皆深知陆信对于读书人的敬重礼遇,故把二人请到了寿春。
“今日得见二位贤士,实是吾之大幸也。”陆信先一步接到赵云送来的消息,得知张纮、华歆随军来到了寿春时,早早便来到了城门口迎候。
面对陆信的大礼相待,华歆表现得很客气,淡淡的态度,保持着一定的距离感。
张纮则是态度和善,显然对于陆信他的感官并不坏。
“安风候客气了,吾不过乡野闲人,当不得明公如此厚爱。”一身华服,头戴高冠的华歆,身形修长,面白无须,看起来颇为倨傲冷淡。
说起来华歆第一次见陆信,按理来说不该如此冷淡,但实际上华歆早在两年前,就从颍川荀攸口中,得知陆信之名。
当时陆信出征汝南黄巾,路过颍川时,荀氏一族的荀彧便拜访过陆信,当时的荀彧在见过陆信之后,曾对陆信有过评介。
荀彧当时的评介是:陆信此人无视礼法,争勇好斗,乃当时勇将也。
勇将说白了就是莽夫嘛,荀彧可是当世的王佐之才,既然他评价陆信只是勇将,那么也就断了大多数的对他的好感。
华歆这个人向来心怀大志,立志辅佐明主成就一番伟业,所以对于陆信这样莽夫,自然不会存有效力的念头。
事实上陆信这个时候,表现出来的能力和实力,也确实是一个敢打敢拼的形象,至少跟华歆眼中的明主,还是有不小差距的。
“哈哈,子鱼先生过谦了。”
陆信倒也没有介意华歆的冷淡,礼贤下士嘛,就是要一个姿态,至于人家接不接受,他自是管不了。
“子纲先生,这一路吾手下的将士,没有怠慢先生吧?”陆信见张纮态度谦和,自是与之攀谈了起来。
“子龙将军治军有方,照顾的十分周到,吾很满意。”张纮实话实说道,说实在这一路赵云、张郃表现出来的热情,以及不凡的气度,他还是很佩服的。
他不同于华歆,对陆信有偏见,其次张纮是广陵人,出于乡结情节,他自是更希望留在徐扬一带为官效力。
事实上这就是张纮和华歆二人对陆信态度不一的根本原因。
华歆是平原国高唐人,属于地地道道的北方人,所以他自是更希望效忠北方的势力。
华歆在寿春住了一个晚上,便向陆信提出了告辞,陆信虽然极力挽留,但华歆却不为所动。
陆信也明白强扭的瓜不甜,最后结了一个善缘,给华歆安排了一辆骡车,送了他五十金,作为北上盘缠。
华歆毕竟是入朝当过尚书郎,又是当今名士,陆信这般礼遇他,也是为自己赚取名声,毕竟一个仁义善施的好名声传出去,虽说会浪费一些钱财,但也会赢得一个好名声。
历史上刘备不就是有个仁义名声嘛,以至于他落魄走到哪里,诸侯们都对他礼遇有之。
【作者题外话】:第一更求银票!!!
本文网址:https://www.3haitang.com/book/107494/30910159.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3haitang.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