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1章 无奈
推荐阅读:吞火天尊、道君,从蓬莱筑基开始、光明之路、娘子,护驾!、太一道果、我有一枚命运魔骰、从斩妖除魔开始长生不死、食仙主、趋吉避凶,从天师府开始、修炼从悟性通天开始、
德妃和淑妃是肃宗做皇子的时候进的王府,庄妃是几个妃子里最迟进的宫,在她之前的,就是贤妃和敬妃了。
承乾宫的贤妃是谢纤柔,正是镇国公府的嫡出小姐。镇国公府从来不站队,永远只忠于在位的帝王。
所以,肃宗也是登基之后,才选了镇国公府的谢纤柔进宫。等谢纤柔有了身孕,马上封了贤妃。为的,就是拉拢谢家,让镇国公府永生永世忠心于他。
当然,肃宗这么做,还有一层目的。虽然镇国公府放出来的话,板上钉钉十分坚定,只忠于皇上,不站任何一个皇子的队伍。可是,肃宗也十分清楚,镇国公之所以不站队,很可能,只是因为利益不够诱人。
若想永远掐掉镇国公站队皇子的可能性,就是给他们府里一个希望。让他们觉得,谢纤柔也会有一个皇子,而这个皇子,才是谢家的希望所在。
其实,这是肃宗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镇国公虽然是前朝的定北侯,最终又背叛了贺家皇朝,投靠了周家太祖。可是谢家却十分会站队,一旦做出了选择,轻易不会更改。因为,历经两朝的谢家心里最清楚,只有忠臣孤臣,才能久远。
当年他们祖上之所以背叛贺家,就是审时度势,知道贺家的气数已尽。而今他们投靠了周家,自然要摆出一副跟以前截然不同的面目来,要努力做个忠臣,做个只忠于皇帝的孤臣。
只可惜,他们遇上了肃宗这么一个多疑的皇帝。
肃宗才不管他们谢家的路线,是打算做忠臣,还是做孤臣,他要的,只是牢牢把握住镇国公府的命脉。
所以,谢家的嫡女不得不进宫,不得不做妃嫔。谢纤柔进宫之后,不得不在六宫粉黛里面争宠。而肃宗时不时的恩宠,就是谢纤柔头上的阳光,帮她挡去部分黑手,却又招惹来更大的黑暗。
把谢纤柔置于这样的处境,肃宗还要适当的对镇国公府表示恩宠,封个贤妃,再让谢纤柔生儿育女,一直把谢家的人,半吊在空中。免得镇国公府空出手脚,别有打算。
谢纤柔进宫当年,就怀了身孕,生了四公主之后,却再无动静。直到五六年后,才又生了一个九皇子。
谢纤柔母子三人,就成了肃宗手中最好的人质,镇国公府若是有所异动,这三个人的性命前程,全在肃宗手中。
而且,有了贤妃,真要给镇国公府找个罪名,也不是什么难事。所以,肃宗对贤妃和镇国公府虽有忌惮,却很满意眼下的处境。
只是,贤妃和镇国公府的心情,又有谁能理解呢。
贤妃本是镇国公府的嫡女,自幼就是父母的掌上明珠。无论嫁给那家勋贵子弟,就凭镇国公府的背景,这一辈子绝对不会吃什么苦头。
可现在掉到了吃人不眨眼的后宫,边上的妃嫔全都虎目眈眈,不管谢纤柔愿不愿意斗,她都得斗下去,步步为营。
否则,时不时来个小陷阱,再时不时来个罗网,别说连累镇国公府,就连她自己的两个孩子,都不见得保得住。
所以,贤妃不愿意斗,不愿意进宫,可事与愿违,什么都没得选,只能进宫,只能永远地争斗下去。只有这样,肃宗才会放心,只有肃宗放心了,镇国公府的日子,才会稍微好过一些。
贤妃是无奈进宫,斗与不斗根本就没得选择。可另外一位前后脚进宫的敬妃李挽,却是立场鲜明地进了后宫。
李挽的父亲李信是都察院左都御史,在肃宗登基后不久,就进了内阁。一朝天子一朝臣,太宗一朝的几个内阁大学士,在肃宗登基之后,也都请辞致仕了。
肃宗压了几次请辞的折子,最终皆大欢喜地放了他们告老还乡,启用了自己的人进内阁。
只是,内阁关系重大,能进内阁的,最年轻的,都差不多四十多岁了。而熬到这个年岁的臣子,多半都有自己的想法。而肃宗登基的时候,不过二十七八岁,怎么可能牢牢掌握这么一帮老头子呢。
太宗一朝的内阁虽然散去了,可新进内阁的大学士,一个是前任内阁首辅王叔平的弟子,一个是前任次辅孙友亮的弟子李信。
而现任的首辅霍君实,既是帝师又是大儒,一个尊师重教的名头压下来,肃宗根本就奈何不得,动弹不得。
还有一个吏部尚书汤怀瑾,白发巍巍,一旦事情不利于他的时候,汤怀瑾就开始装聋作哑,不是听不见了,就是卧病在床了。一旦事情明朗,这老头子比十七十八岁的少年人还迅猛。肃宗到现在,也抓不住汤怀瑾的把柄,只能忍气吞声。
内阁五人里面,只有次辅胡士亮,是东宫旧臣出身,只听肃宗的。可胡士亮一个人,也是独木难支,十分为难。肃宗有什么想做的事情,即使胡士亮全力支持,内阁里那几个老头子一票拟,最后也会泡汤。
为了平衡内阁势力,肃宗好容易拉拢了李信,收了他的女儿李挽进宫。为了敬妃李挽,李信不得不站到了肃宗一边。内阁里面,勉强算是有了两个肃宗的人。政令也比以前,更为顺利了一些。
李挽比贤妃谢纤柔迟一年进宫,进宫之后先是生了个五公主,隔了两年,再生了一个八皇子,坐稳了四妃之一的宝座。
如果说,德妃和淑妃是肃宗的钱袋子,那么贤妃和敬妃,就是肃宗挟制文武百官的利器。镇国公府是武将之首,肃宗有了贤妃,就控制了镇国公府谢家。而敬妃,虽然只是内阁大学士之女,却很巧妙的平衡了朝中文官的明争暗斗。
所以,怎么看,肃宗的这四个妃子,谁的出身都不简单,对肃宗的帝王宝座,也都贡献不小。而这一点,恰恰是邓皇后最缺少的。邓家除去是邓太后的娘家,肃宗皇帝的外家,别的,几乎一无所有。
而这四位妃子,谁膝下都有儿女,而这些皇子的年龄,跟太子之间,相差不大。这样一来,太子的位置,怎么可能做的安稳。
承乾宫的贤妃是谢纤柔,正是镇国公府的嫡出小姐。镇国公府从来不站队,永远只忠于在位的帝王。
所以,肃宗也是登基之后,才选了镇国公府的谢纤柔进宫。等谢纤柔有了身孕,马上封了贤妃。为的,就是拉拢谢家,让镇国公府永生永世忠心于他。
当然,肃宗这么做,还有一层目的。虽然镇国公府放出来的话,板上钉钉十分坚定,只忠于皇上,不站任何一个皇子的队伍。可是,肃宗也十分清楚,镇国公之所以不站队,很可能,只是因为利益不够诱人。
若想永远掐掉镇国公站队皇子的可能性,就是给他们府里一个希望。让他们觉得,谢纤柔也会有一个皇子,而这个皇子,才是谢家的希望所在。
其实,这是肃宗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镇国公虽然是前朝的定北侯,最终又背叛了贺家皇朝,投靠了周家太祖。可是谢家却十分会站队,一旦做出了选择,轻易不会更改。因为,历经两朝的谢家心里最清楚,只有忠臣孤臣,才能久远。
当年他们祖上之所以背叛贺家,就是审时度势,知道贺家的气数已尽。而今他们投靠了周家,自然要摆出一副跟以前截然不同的面目来,要努力做个忠臣,做个只忠于皇帝的孤臣。
只可惜,他们遇上了肃宗这么一个多疑的皇帝。
肃宗才不管他们谢家的路线,是打算做忠臣,还是做孤臣,他要的,只是牢牢把握住镇国公府的命脉。
所以,谢家的嫡女不得不进宫,不得不做妃嫔。谢纤柔进宫之后,不得不在六宫粉黛里面争宠。而肃宗时不时的恩宠,就是谢纤柔头上的阳光,帮她挡去部分黑手,却又招惹来更大的黑暗。
把谢纤柔置于这样的处境,肃宗还要适当的对镇国公府表示恩宠,封个贤妃,再让谢纤柔生儿育女,一直把谢家的人,半吊在空中。免得镇国公府空出手脚,别有打算。
谢纤柔进宫当年,就怀了身孕,生了四公主之后,却再无动静。直到五六年后,才又生了一个九皇子。
谢纤柔母子三人,就成了肃宗手中最好的人质,镇国公府若是有所异动,这三个人的性命前程,全在肃宗手中。
而且,有了贤妃,真要给镇国公府找个罪名,也不是什么难事。所以,肃宗对贤妃和镇国公府虽有忌惮,却很满意眼下的处境。
只是,贤妃和镇国公府的心情,又有谁能理解呢。
贤妃本是镇国公府的嫡女,自幼就是父母的掌上明珠。无论嫁给那家勋贵子弟,就凭镇国公府的背景,这一辈子绝对不会吃什么苦头。
可现在掉到了吃人不眨眼的后宫,边上的妃嫔全都虎目眈眈,不管谢纤柔愿不愿意斗,她都得斗下去,步步为营。
否则,时不时来个小陷阱,再时不时来个罗网,别说连累镇国公府,就连她自己的两个孩子,都不见得保得住。
所以,贤妃不愿意斗,不愿意进宫,可事与愿违,什么都没得选,只能进宫,只能永远地争斗下去。只有这样,肃宗才会放心,只有肃宗放心了,镇国公府的日子,才会稍微好过一些。
贤妃是无奈进宫,斗与不斗根本就没得选择。可另外一位前后脚进宫的敬妃李挽,却是立场鲜明地进了后宫。
李挽的父亲李信是都察院左都御史,在肃宗登基后不久,就进了内阁。一朝天子一朝臣,太宗一朝的几个内阁大学士,在肃宗登基之后,也都请辞致仕了。
肃宗压了几次请辞的折子,最终皆大欢喜地放了他们告老还乡,启用了自己的人进内阁。
只是,内阁关系重大,能进内阁的,最年轻的,都差不多四十多岁了。而熬到这个年岁的臣子,多半都有自己的想法。而肃宗登基的时候,不过二十七八岁,怎么可能牢牢掌握这么一帮老头子呢。
太宗一朝的内阁虽然散去了,可新进内阁的大学士,一个是前任内阁首辅王叔平的弟子,一个是前任次辅孙友亮的弟子李信。
而现任的首辅霍君实,既是帝师又是大儒,一个尊师重教的名头压下来,肃宗根本就奈何不得,动弹不得。
还有一个吏部尚书汤怀瑾,白发巍巍,一旦事情不利于他的时候,汤怀瑾就开始装聋作哑,不是听不见了,就是卧病在床了。一旦事情明朗,这老头子比十七十八岁的少年人还迅猛。肃宗到现在,也抓不住汤怀瑾的把柄,只能忍气吞声。
内阁五人里面,只有次辅胡士亮,是东宫旧臣出身,只听肃宗的。可胡士亮一个人,也是独木难支,十分为难。肃宗有什么想做的事情,即使胡士亮全力支持,内阁里那几个老头子一票拟,最后也会泡汤。
为了平衡内阁势力,肃宗好容易拉拢了李信,收了他的女儿李挽进宫。为了敬妃李挽,李信不得不站到了肃宗一边。内阁里面,勉强算是有了两个肃宗的人。政令也比以前,更为顺利了一些。
李挽比贤妃谢纤柔迟一年进宫,进宫之后先是生了个五公主,隔了两年,再生了一个八皇子,坐稳了四妃之一的宝座。
如果说,德妃和淑妃是肃宗的钱袋子,那么贤妃和敬妃,就是肃宗挟制文武百官的利器。镇国公府是武将之首,肃宗有了贤妃,就控制了镇国公府谢家。而敬妃,虽然只是内阁大学士之女,却很巧妙的平衡了朝中文官的明争暗斗。
所以,怎么看,肃宗的这四个妃子,谁的出身都不简单,对肃宗的帝王宝座,也都贡献不小。而这一点,恰恰是邓皇后最缺少的。邓家除去是邓太后的娘家,肃宗皇帝的外家,别的,几乎一无所有。
而这四位妃子,谁膝下都有儿女,而这些皇子的年龄,跟太子之间,相差不大。这样一来,太子的位置,怎么可能做的安稳。
本文网址:https://www.3haitang.com/book/111929/32705189.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3haitang.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