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章 太监杀人也不用刀 (第二更,求订阅
推荐阅读:熊学派的阿斯塔特、食飨之诗、重生八一渔猎西北、领主又红名了、亡灵之息、NBA:我虽然嘴臭,但我打架强、灾变卡皇、黄昏分界、圣杯战争?龙珠战争!、综漫:从尸魂界开始砍穿万界、
我不是阉党!
其实,除了卖身投靠魏忠贤的几位,包括顾秉谦在内的,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阉党,他们过去可能是站在东林党对面楚党、齐党等士大夫团体,他们不过只是借魏忠贤的势,去打击东林党而已。
但是在清议中,却把他们说成“阉党”,所谓“阉党”本身就是借助“阉”这个字来打击政敌,是为了告诉天下人——你看这人毫无廉耻之心,居然甘心充当阉宦的走狗。
毕竟,从古至今,阉人就没有好名声。
对此,丁绍轼当然很清楚。
“顾相当然不是阉党,现在虚与委蛇,不过是想借魏阉的手理清朝政而已!”
“这天下只有我借吗?”
顾秉谦摇头说道。
“眼下,魏阉借“王恭厂逆案”想对东林以及地方清议一网打尽,虽然天下士林必定深度其害,但可以肯定的是,此事之后,天下势必会为之一靖,士民寒声之时,朝廷理政也会顺手许多,非如此,不能挽时局……”
没有了党争的大明是什么模样?
丁绍轼是很好奇的,但更多的是期待,他之所以会欺待,这是因为为官几十年来他亲眼目睹了党争对大明朝政的毁灭性打击。
“几十年来的,朝廷党争不断,朝中当政即便是无意党争,也不得不卷入其中,又有几分精力做事?而朝中诸人,无不是党同伐异,以所谓“清议”裹胁朝政,以至于做事者不能做事,党争不在,至少……总能做上几年的事情,然后……”
顾秉谦长叹道。
“我成不了独相,能给天下再争五十年太平……”
争五十年太平!
五十年后呢?
顾秉谦没有说,五十年后的事情他问不到。
“那魏阉呢?”
丁绍轼问道。
“魏阉?”
顾秉谦冷笑道。
““逆案”之后,天下人对魏阉的恨意也必定会进一步加深,陛下依然会对魏阉宠信有加,依旧用以其为刀,陛下需要这样的人,等到……罪孽深重之时,陛下自然会顺应民意的。”
这是没有任何悬念的,即便是魏阉权势滔天又如何呢?不过只是一纸圣旨,几个中官,几名锦衣卫而已。即便是魏阉也只能束手就擒。
只不过谁都不知道,陛下会在什么时候顺应民意,不过,肯定是魏忠贤没有用处的时候,
飞鸟尽而良弓藏。
丁绍轼的心里冒出这么一句话来,当然,在世人的眼中,魏忠贤绝对不是什么“良弓”,他甚至都不是走狗,谁的走狗?皇帝的?不可能,皇爷没有那么聪明。
至少在外人看来,皇爷不怎么聪明。
到那时,没有任何人会去指责皇爷,只会称赞皇爷英明,当然了,那些内官们也不会怪皇爷,他们只会把所有的一切都归罪于魏忠贤太过跋扈。
而在这件事中,受益最多的是谁?
只有皇帝了。
想到这丁绍轼只觉得后背冒出了冷汗,当一个拥有绝对权力的人,和别人玩起心机、玩起手段的时候,那对是最要命的,甚至到死,都不知道怎么死的。
“那,那……”
丁绍轼压低声音说道。
“陛下这次,真的要用那把刀理清朝政了,可,刀子会杀人啊。那些人,虽说与你我政见不同,可,可就这么死了,未免也太可惜了,而且逆案势必会殃及家人,顾相要是不加以阻止,只怕……不知会殃及多少人啊!”
其实丁绍轼这次过来,就是为了劝顾秉谦出面,尽可能的缩小殃及的范围,毕竟,现在已经涉及到太多的人,再扩大下去,恐怕全天下的读书人都能涉及其中。
“放心吧,陛下那边有数,至于杀人……暂时不用担心这个,你还记得,早前冯铨上的那个折子吗?”
顾秉谦问道。
“冯铨?”
丁绍轼诧异道。
“那个折子?”
“就是建议朝廷以流民在北港屯田的那个折子。”
“屯田!”
想到冯铨是魏忠贤真正的走狗,那份奏折看似是为了这安置流民,可现在一联系,显然还有其背后的目的,肯定就是为了流放那些涉案的士人以及其家人了。
丁绍轼眉头一皱,说道。
“难道,他是要把他们全都流放到北港?”
“恐怕并不仅仅只是北港啊!”
顾秉谦随口说道。
“你没看,朝廷下的旨意里头,北港宣慰使,还全权办理西洋屯田事。”
“这?西洋屯田事?”
丁绍轼还没反应过来,这有什么大不了的,对于这个“西洋屯田事”,他倒也不陌生,毕竟内阁议事的时候,曾提到过这事。
这事似乎也没什么稀罕的,当时施奕文的奏折上不说是,北港在北港之外,直至西洋,尚有商站十余处,那些商站与澳门相仿,或是租,或是买土酋海边闲地所办,所以希望朝廷授给权力,主持当地的屯田。
“这没什么大不了的啊,让他主持那些商站的大权,这人啊,谁不想给自己多弄些权,屯田,也就是个名义而已……”
突然,丁绍轼傻了眼,惊讶道。
“这,这,这他们是想要把那些人送到远在数万里之外的西洋啊!”
现在,他总算是明白了,原来人家一早就算计好了啊。
杀人?
他们不杀,可是把人流放到几万里之外的西洋,别说是回来了,那怕就是去,那也是九死一生啊!
“可不就是如此!”
顾秉谦说道。
“所以,杀不杀人是无所谓的,有时候,杀人,不一定非要用刀啊!”
杀人又何必用刀呢?
文官杀人不用刀,他们用笔,而魏忠贤,他是太监不假,可是他身边有不少文官啊,他们也不会用刀的。
“那陛下……”
原本还想说陛下是不会同意的丁绍轼,突然不再说话了,现在他已经明白了陛下的意思。
对于陛下来说,他为什么纵容魏忠贤扩大,不就是想借机理清大明的朝局吗?从朝廷到地方,这一刀砍下去之后,大明朝真的能安定下来吗?
丁绍轼的心里没有答案,但可以肯定的是,不知会有多少人背井离乡,被流放到数万里之外的异域他乡……
其实,除了卖身投靠魏忠贤的几位,包括顾秉谦在内的,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阉党,他们过去可能是站在东林党对面楚党、齐党等士大夫团体,他们不过只是借魏忠贤的势,去打击东林党而已。
但是在清议中,却把他们说成“阉党”,所谓“阉党”本身就是借助“阉”这个字来打击政敌,是为了告诉天下人——你看这人毫无廉耻之心,居然甘心充当阉宦的走狗。
毕竟,从古至今,阉人就没有好名声。
对此,丁绍轼当然很清楚。
“顾相当然不是阉党,现在虚与委蛇,不过是想借魏阉的手理清朝政而已!”
“这天下只有我借吗?”
顾秉谦摇头说道。
“眼下,魏阉借“王恭厂逆案”想对东林以及地方清议一网打尽,虽然天下士林必定深度其害,但可以肯定的是,此事之后,天下势必会为之一靖,士民寒声之时,朝廷理政也会顺手许多,非如此,不能挽时局……”
没有了党争的大明是什么模样?
丁绍轼是很好奇的,但更多的是期待,他之所以会欺待,这是因为为官几十年来他亲眼目睹了党争对大明朝政的毁灭性打击。
“几十年来的,朝廷党争不断,朝中当政即便是无意党争,也不得不卷入其中,又有几分精力做事?而朝中诸人,无不是党同伐异,以所谓“清议”裹胁朝政,以至于做事者不能做事,党争不在,至少……总能做上几年的事情,然后……”
顾秉谦长叹道。
“我成不了独相,能给天下再争五十年太平……”
争五十年太平!
五十年后呢?
顾秉谦没有说,五十年后的事情他问不到。
“那魏阉呢?”
丁绍轼问道。
“魏阉?”
顾秉谦冷笑道。
““逆案”之后,天下人对魏阉的恨意也必定会进一步加深,陛下依然会对魏阉宠信有加,依旧用以其为刀,陛下需要这样的人,等到……罪孽深重之时,陛下自然会顺应民意的。”
这是没有任何悬念的,即便是魏阉权势滔天又如何呢?不过只是一纸圣旨,几个中官,几名锦衣卫而已。即便是魏阉也只能束手就擒。
只不过谁都不知道,陛下会在什么时候顺应民意,不过,肯定是魏忠贤没有用处的时候,
飞鸟尽而良弓藏。
丁绍轼的心里冒出这么一句话来,当然,在世人的眼中,魏忠贤绝对不是什么“良弓”,他甚至都不是走狗,谁的走狗?皇帝的?不可能,皇爷没有那么聪明。
至少在外人看来,皇爷不怎么聪明。
到那时,没有任何人会去指责皇爷,只会称赞皇爷英明,当然了,那些内官们也不会怪皇爷,他们只会把所有的一切都归罪于魏忠贤太过跋扈。
而在这件事中,受益最多的是谁?
只有皇帝了。
想到这丁绍轼只觉得后背冒出了冷汗,当一个拥有绝对权力的人,和别人玩起心机、玩起手段的时候,那对是最要命的,甚至到死,都不知道怎么死的。
“那,那……”
丁绍轼压低声音说道。
“陛下这次,真的要用那把刀理清朝政了,可,刀子会杀人啊。那些人,虽说与你我政见不同,可,可就这么死了,未免也太可惜了,而且逆案势必会殃及家人,顾相要是不加以阻止,只怕……不知会殃及多少人啊!”
其实丁绍轼这次过来,就是为了劝顾秉谦出面,尽可能的缩小殃及的范围,毕竟,现在已经涉及到太多的人,再扩大下去,恐怕全天下的读书人都能涉及其中。
“放心吧,陛下那边有数,至于杀人……暂时不用担心这个,你还记得,早前冯铨上的那个折子吗?”
顾秉谦问道。
“冯铨?”
丁绍轼诧异道。
“那个折子?”
“就是建议朝廷以流民在北港屯田的那个折子。”
“屯田!”
想到冯铨是魏忠贤真正的走狗,那份奏折看似是为了这安置流民,可现在一联系,显然还有其背后的目的,肯定就是为了流放那些涉案的士人以及其家人了。
丁绍轼眉头一皱,说道。
“难道,他是要把他们全都流放到北港?”
“恐怕并不仅仅只是北港啊!”
顾秉谦随口说道。
“你没看,朝廷下的旨意里头,北港宣慰使,还全权办理西洋屯田事。”
“这?西洋屯田事?”
丁绍轼还没反应过来,这有什么大不了的,对于这个“西洋屯田事”,他倒也不陌生,毕竟内阁议事的时候,曾提到过这事。
这事似乎也没什么稀罕的,当时施奕文的奏折上不说是,北港在北港之外,直至西洋,尚有商站十余处,那些商站与澳门相仿,或是租,或是买土酋海边闲地所办,所以希望朝廷授给权力,主持当地的屯田。
“这没什么大不了的啊,让他主持那些商站的大权,这人啊,谁不想给自己多弄些权,屯田,也就是个名义而已……”
突然,丁绍轼傻了眼,惊讶道。
“这,这,这他们是想要把那些人送到远在数万里之外的西洋啊!”
现在,他总算是明白了,原来人家一早就算计好了啊。
杀人?
他们不杀,可是把人流放到几万里之外的西洋,别说是回来了,那怕就是去,那也是九死一生啊!
“可不就是如此!”
顾秉谦说道。
“所以,杀不杀人是无所谓的,有时候,杀人,不一定非要用刀啊!”
杀人又何必用刀呢?
文官杀人不用刀,他们用笔,而魏忠贤,他是太监不假,可是他身边有不少文官啊,他们也不会用刀的。
“那陛下……”
原本还想说陛下是不会同意的丁绍轼,突然不再说话了,现在他已经明白了陛下的意思。
对于陛下来说,他为什么纵容魏忠贤扩大,不就是想借机理清大明的朝局吗?从朝廷到地方,这一刀砍下去之后,大明朝真的能安定下来吗?
丁绍轼的心里没有答案,但可以肯定的是,不知会有多少人背井离乡,被流放到数万里之外的异域他乡……
本文网址:https://www.3haitang.com/book/113310/33441541.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3haitang.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