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5、汴梁的争论
推荐阅读:熊学派的阿斯塔特、食飨之诗、重生八一渔猎西北、领主又红名了、亡灵之息、NBA:我虽然嘴臭,但我打架强、灾变卡皇、黄昏分界、圣杯战争?龙珠战争!、综漫:从尸魂界开始砍穿万界、
又快要到过年了,今年大宋北部边境的百姓,可是能够过一个好年。
因为以往打草谷的契丹人都不见了,因为他们都被天祚帝征召走去对付咄咄逼人的金国了,哪有功夫来打草谷,剩下的都是老弱妇孺,这样的契丹人, 大宋官兵可不怕。
又过了一年,苏骁揉了揉脑门,这日子过的还真快,只是金国那边还真是够磨蹭的,早点来和大宋签订盟约,自己也好早日出兵不是嘛。
从东京汴梁传来的消息, 朝廷上终于有人注意到了辽金之间的战斗,已经不再是私下的谈资, 毕竟是两个国家的征战,而且其中一个还与大宋相邻,不能够再继续忽视。
朝廷上已经开始出现两种声音,一种是联合金国一起攻击辽国,另一种是坐山观虎斗,反正也没有打到大宋。
因为两派是势均力敌,所以赵佶也没有做任何偏向,只是乐呵呵的看朝廷大臣相互争执,这才是平衡之术。
苏骁虽然很希望支持宋金联合攻辽,但是苏骁也不会出头,因为朝廷上的那两派都不是什么好鸟,这种争执也只是为了增加自己的政治资本,而不是为了大宋好。
更何况真正历史上,宋金联合的结局可不是多美好,甚至是有了靖康之耻的事情发生,苏骁只能够做一个渣男,不主动, 不拒绝。
不过朝廷上也只是争吵一下, 并没有任何实际行动付出, 也许是那些官员每天上朝实在是闲着无聊没事做,就找个事情来做一次辩论大赛,至于结果,除非是有什么切实利益,否则是不会有任何结果的。
倒是赵佶,给苏骁送来一封信,询问苏骁支持哪一方,问苏骁如果对上辽国大军,有没有胜利的信心。
苏骁立刻回信,自己听赵佶的,至于辽国大军,河北东路的大军已经严阵以待,只要辽国大军敢来,保证一个都别想走,就算是把燕云十六州抢回来,都是没有任何问题。
苏骁的回信让赵佶内心火热,什么是忠臣, 这就是忠臣, 那和朝堂上的那些人一样,就知道吵, 拿出实际方案的一个都没有,看看人家苏骁,什么方案都不说,只说听自己的,这就是格局,这样的忠臣,是不是再找个机会,升个官什么的。
而且苏骁说的燕云十六州,也是让赵佶心动不已,要知道燕云十六州一直是赵家人的一个执念,甚至是在小金库里可是有专门征讨燕云十六州的专款。
只是以前大宋兵将孱弱,根本不是辽国对手,连岁贡都要时不时的增加,何谈收复燕云十六州的事情。
而且朝廷上的争论,赵佶内心是支持和金国结盟,攻击辽国,这样就能够趁机收回燕云十六州。
现在苏骁更是有这样的表态,赵佶心动的意向已经超过五成,如果能够在自己做皇帝的任内收回燕云十六州,那史书上岂不是能够浓墨重彩的写上一笔,自己也是可以留名万载。
只不过赵佶目前也只是心动,并没有下定主意,因为出兵征战,可是要钱的,赵佶有点犹豫,如果花钱多了,自己岂不是要降低生活质量,这可怎么办呢?
而且和金国结盟,岂不是自降身份,金国只是山野蛮人,生活在穷山恶水之间,哪有资格跟泱泱华夏联盟。
所以赵佶依旧没有能够拿定主意,只能够继续看着大臣们争吵,当个乐子看,除非是有什么重大变故发生。
回信之后,发现赵佶迟迟没有动静,苏骁就知道,赵佶又选择躺下了,所以就不能够对赵佶抱有幻想。
亏了自己还暗戳戳的写上燕云十六州,本以为能够激起赵家人一点血性,结果一个个都是没有卵蛋的玩意。
“教习,给杜壆、卞祥传信,派出精锐去燕云十六州,偷袭那些小部落,多抢一些牛羊回来,不过动手要做到斩草除根,不要留下什么后患。”
苏骁对李助说道,虽然现在还没有开始全面战争,但是可以先搞一些小动作,也算是练兵了,还能够发点战争财。
“是,大帅,属下这就去发信。”
李助一愣,没有明白苏骁怎么突然想着对付契丹人,但是既然是苏骁下的命令,那就要严格执行。
“大帅,要对辽国动手了吗?”
朱武问道,朱武觉得自己加入苏骁麾下,还没有立下任何功劳,想要急着立功。
“还不到时候,现在只是小规模的摩擦,就好像当初契丹人打草谷一样,等东京汴梁那边下定决心之后,才是真正动手的时候。”
苏骁说道,你能打草谷,我就能够灭族,大家各凭本事。
两天后,杜壆和卞祥就接到了苏骁的命令,两个人都是欣喜不已,练兵这么长时间,总算是能够动动手了。
两个人都叫了自己的亲信,组织了一支骑兵队伍,在辽阔地点,骑兵依旧是最佳选择,然后从沧州北部和雄州北部进入到了辽国地界。
那些部落里男丁被征走的部落可就倒霉了,才不到半个月,就有两个部落彻底消失在草原上,留下的只是大火燃烧过的焦黑痕迹,和被野兽啃食剩下的骨头。
不过如今辽国人心惶惶,谁都没有注意到这里的情况,而且这些部落都已经有了向西迁徙的想法,这些部落的消失,只会被人认为是迁徙走了。
只是这种事情不会掩盖太久,终究是会被人发现的,但是苏骁一点都不怕,如今的辽国只是纸老虎,恐怕已经经受不起两面作战,最多是派使者去东京汴梁抗议一番,那又能怎样,自己只需要口头上请个罪就行了。
再说苏骁也不打算请罪,因为苏骁已经让时迁把探子都散出去,如果有辽国的使者来大宋,不管走不走河北东路,只要发现,就会派出精骑前往处理,尽量拖延时间,拖延到朝廷准备对辽国动手,到时候就算是告自己的状,那也不会有人说什么,没有人会在准备战争之前,对前线将领动手的。
因为以往打草谷的契丹人都不见了,因为他们都被天祚帝征召走去对付咄咄逼人的金国了,哪有功夫来打草谷,剩下的都是老弱妇孺,这样的契丹人, 大宋官兵可不怕。
又过了一年,苏骁揉了揉脑门,这日子过的还真快,只是金国那边还真是够磨蹭的,早点来和大宋签订盟约,自己也好早日出兵不是嘛。
从东京汴梁传来的消息, 朝廷上终于有人注意到了辽金之间的战斗,已经不再是私下的谈资, 毕竟是两个国家的征战,而且其中一个还与大宋相邻,不能够再继续忽视。
朝廷上已经开始出现两种声音,一种是联合金国一起攻击辽国,另一种是坐山观虎斗,反正也没有打到大宋。
因为两派是势均力敌,所以赵佶也没有做任何偏向,只是乐呵呵的看朝廷大臣相互争执,这才是平衡之术。
苏骁虽然很希望支持宋金联合攻辽,但是苏骁也不会出头,因为朝廷上的那两派都不是什么好鸟,这种争执也只是为了增加自己的政治资本,而不是为了大宋好。
更何况真正历史上,宋金联合的结局可不是多美好,甚至是有了靖康之耻的事情发生,苏骁只能够做一个渣男,不主动, 不拒绝。
不过朝廷上也只是争吵一下, 并没有任何实际行动付出, 也许是那些官员每天上朝实在是闲着无聊没事做,就找个事情来做一次辩论大赛,至于结果,除非是有什么切实利益,否则是不会有任何结果的。
倒是赵佶,给苏骁送来一封信,询问苏骁支持哪一方,问苏骁如果对上辽国大军,有没有胜利的信心。
苏骁立刻回信,自己听赵佶的,至于辽国大军,河北东路的大军已经严阵以待,只要辽国大军敢来,保证一个都别想走,就算是把燕云十六州抢回来,都是没有任何问题。
苏骁的回信让赵佶内心火热,什么是忠臣, 这就是忠臣, 那和朝堂上的那些人一样,就知道吵, 拿出实际方案的一个都没有,看看人家苏骁,什么方案都不说,只说听自己的,这就是格局,这样的忠臣,是不是再找个机会,升个官什么的。
而且苏骁说的燕云十六州,也是让赵佶心动不已,要知道燕云十六州一直是赵家人的一个执念,甚至是在小金库里可是有专门征讨燕云十六州的专款。
只是以前大宋兵将孱弱,根本不是辽国对手,连岁贡都要时不时的增加,何谈收复燕云十六州的事情。
而且朝廷上的争论,赵佶内心是支持和金国结盟,攻击辽国,这样就能够趁机收回燕云十六州。
现在苏骁更是有这样的表态,赵佶心动的意向已经超过五成,如果能够在自己做皇帝的任内收回燕云十六州,那史书上岂不是能够浓墨重彩的写上一笔,自己也是可以留名万载。
只不过赵佶目前也只是心动,并没有下定主意,因为出兵征战,可是要钱的,赵佶有点犹豫,如果花钱多了,自己岂不是要降低生活质量,这可怎么办呢?
而且和金国结盟,岂不是自降身份,金国只是山野蛮人,生活在穷山恶水之间,哪有资格跟泱泱华夏联盟。
所以赵佶依旧没有能够拿定主意,只能够继续看着大臣们争吵,当个乐子看,除非是有什么重大变故发生。
回信之后,发现赵佶迟迟没有动静,苏骁就知道,赵佶又选择躺下了,所以就不能够对赵佶抱有幻想。
亏了自己还暗戳戳的写上燕云十六州,本以为能够激起赵家人一点血性,结果一个个都是没有卵蛋的玩意。
“教习,给杜壆、卞祥传信,派出精锐去燕云十六州,偷袭那些小部落,多抢一些牛羊回来,不过动手要做到斩草除根,不要留下什么后患。”
苏骁对李助说道,虽然现在还没有开始全面战争,但是可以先搞一些小动作,也算是练兵了,还能够发点战争财。
“是,大帅,属下这就去发信。”
李助一愣,没有明白苏骁怎么突然想着对付契丹人,但是既然是苏骁下的命令,那就要严格执行。
“大帅,要对辽国动手了吗?”
朱武问道,朱武觉得自己加入苏骁麾下,还没有立下任何功劳,想要急着立功。
“还不到时候,现在只是小规模的摩擦,就好像当初契丹人打草谷一样,等东京汴梁那边下定决心之后,才是真正动手的时候。”
苏骁说道,你能打草谷,我就能够灭族,大家各凭本事。
两天后,杜壆和卞祥就接到了苏骁的命令,两个人都是欣喜不已,练兵这么长时间,总算是能够动动手了。
两个人都叫了自己的亲信,组织了一支骑兵队伍,在辽阔地点,骑兵依旧是最佳选择,然后从沧州北部和雄州北部进入到了辽国地界。
那些部落里男丁被征走的部落可就倒霉了,才不到半个月,就有两个部落彻底消失在草原上,留下的只是大火燃烧过的焦黑痕迹,和被野兽啃食剩下的骨头。
不过如今辽国人心惶惶,谁都没有注意到这里的情况,而且这些部落都已经有了向西迁徙的想法,这些部落的消失,只会被人认为是迁徙走了。
只是这种事情不会掩盖太久,终究是会被人发现的,但是苏骁一点都不怕,如今的辽国只是纸老虎,恐怕已经经受不起两面作战,最多是派使者去东京汴梁抗议一番,那又能怎样,自己只需要口头上请个罪就行了。
再说苏骁也不打算请罪,因为苏骁已经让时迁把探子都散出去,如果有辽国的使者来大宋,不管走不走河北东路,只要发现,就会派出精骑前往处理,尽量拖延时间,拖延到朝廷准备对辽国动手,到时候就算是告自己的状,那也不会有人说什么,没有人会在准备战争之前,对前线将领动手的。
本文网址:https://www.3haitang.com/book/114514/35007038.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3haitang.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