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四章 冷箭
推荐阅读:苟道修仙,从种田开始、封神:从吞噬补天石开始、东京大律师:开局律所破产、我在三国骑砍无双、红龙有仙术、这个武圣血条太厚、洪荒:阐教大师兄,我是广成子、不死秦王,从吃下金蝉开始、我白锦一身正气、带着淘宝去修仙、
李三石的二叔,是盛国东境军中,一位能排得上号的高级将领。
也正因如此,他一个常年混迹街头的小地痞,竟然摇身一变,成了负责往河鼓道战场运粮的几十个压粮官之一。
可别看这压粮官官职小,油水可不少。
没有押运任务的日子,李三石几乎不回家,不是在临昌城里的金钩坊耍钱,就是跑到香风楼喝花酒。
李三石时常感慨,人家临昌冯氏不愧号称是东境财神爷,明王大管家,这生意做的,专挑男人的软肋下手。
而且有了银子之后,不管他在外面怎么花天酒地,家里那个黄脸婆都不管了,每次回家睡觉,都给他准备一大桌子好酒好菜,还给他洗脚。
这在从前,他可是连想都不敢想。
今天,又是李三石领着压粮队出发的日子,他早早就从香风楼旁边的一家客栈里出来,走到街边的馄饨摊里坐下,要了一碗热气腾腾的馄饨。
临昌花街,在盛国艳名远播,足有三里地长。
街上除了一座座规模宏大的青楼以及头牌姑娘们的独门小院外,其他建筑便都是酒楼、客栈,专门服务来此喝花酒的恩客们。
青楼中的花费太高,有时一些常客便会将相熟的姑娘领至客栈中过夜。对此,以香风楼为首的各大青楼也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去深究。
这花街中还有几处特别风景,就比如在街口的这个馄饨摊,每日凌晨卯时出摊,辰时收摊,与这里花天酒地的风景格格不入。但这个小摊,却偏偏在花街街口摆了有二十年之久。
不少客人第二天一早, 从青楼、客栈中出来, 都会晃晃悠悠地来买一碗馄饨, 美其名曰“回魂汤”,然后再晃悠着离开。
压粮官李三石,明显就是深谙此道。
这一大碗馄饨, 李三石连汤都喝得一干二净。
李三石一抹嘴,然后气势十足地往桌子上拍了一块银锭, 豪迈道:“不用找了!”
“哎呦, 谢谢李大人赏钱。”岁数也已经不小的小二, 谄笑着迎了过来。
“走了。”李三石潇洒地站起身,朝官粮大库的方向走去。
“李大人慢走。”
“嗯。”
李三石迈着四方步走到官粮大库, 一路上遇到的熟人,见到他无不点头哈腰地叫一声李大人,或是李爷。
此时, 他手下的压粮队已经全部聚集在大库外, 三三两两地拉家常, 一看到李三石过来, 立刻闭上了嘴巴,自发集结起来。
李三石的压粮队, 总共是一千五百人,一千民夫,五百士兵。
虽说是有五百士兵, 但大多是老弱病残,装样子充门面用的, 能跟着走到河鼓道就算胜利。
李三石没好气地看了眼自己的手下们,一句话没说, 就从侧门进了官粮大库。
一进去,李三石就被领到了一间小屋中, 里面坐着的,是官粮大库主管放粮的仓官。
和他一样,职位不高,油水不少。
刚一进门,在外面人模狗样的李三石,立刻就换了一副哈巴狗的模样,“张大人,我来了。”
张姓仓官这才慢悠悠地抬起头,“哦,是李老弟啊,坐,快坐。”
李三石拘谨地坐到仓官对面,同时眼神中还有一丝兴奋。
“你这次要押运的,有两万斤粮食,还有一批军帐、营房等辎重。”
李三石点了点头,下意识地搓着手,期待地看向仓官大人。
仓官笑了笑,右手伸进左臂衣袖,从里面抽出一卷银票来,用细线系着。
“老规矩。”
“明白。”
李三石将银票揣好,然后对着仓官行了个礼,“大人,那我去了?”
“去吧,早去早回,一路平安。”
李三石心想这一路上连山匪都没有,能有什么不平安的?
似乎是看出了李三石的心思,仓官又叫住了他, 开口道:“现在确实不太平,听说……”
正要出门的李三石又将身子凑了过去, “是又听到什么消息了?”
“上面的大人们也是刚刚得到的消息,听说小明王大人的护卫军, 在渠水县遭到了袭击,具体情况,还不清楚,但……不是很乐观”
李三石震惊地张大了嘴巴,一时间不知道该说什么。
“这事你听过了,就烂在肚子里,要是出去乱讲,就是你家叔叔也救不了你。”
冷汗顺着李三石的脑门往下淌,他使劲点了点头,“小人明白,这事我已经忘了。”
“去吧,路上小心。”
“是,大人。”
出了大仓,李三石还是有点没缓过来,他怎么也想不到小明王大人那雄壮的护卫军,竟然会被击败。
这时一个得力下属跑了过来,看到李三石心神不定的模样,一时间没敢开口询问。
李三石半天才回过神来,怒道:“看我干嘛?赶紧去装粮!”
下属连忙跑回去,招呼压粮队的人开始去粮场搬粮。
一架架马车在民夫们的操控下驶进粮场,再出来时已经是装满了一袋袋粮食。
说是两万斤,但实际装到马车上的,能有一万斤就算不错了。
包括李三石在内的这层层大小官吏,吃的分的,就是这不见了的一万斤。
压粮队伍排成一条长龙,浩浩荡荡地往北门行去。
一些好事的百姓都跑到街上看热闹,李三石突然看到人群中有自己的那位糟糠之妻,顿觉一阵心烦,把头扭了过去。
一个时辰后,压粮队伍终于出了城,骑在高头大马上的李三石,把之前仓官交给他的那一卷银票掏了出来,解开线。
这是四张银票,其中一张是归他的,剩下三张,则是归河鼓道那边的验粮官。
将银票揣回怀中,李三石觉得十分踏实,他已经想好了,再回临昌,他准备出次血,去香风楼花魁的院子住上一宿。
三日后,巴安山前。
马上的李三石昏昏欲睡,此时他只有一个想法,那就是尽快赶到河鼓道交差,然后回临昌,睡花魁。
忽然,他听到一阵刺耳的风声,下意识转头去看。
他看到了一个黑点,而且这个黑点越来越大。
是箭!
李三石浑身上下的每一个毛孔都在呼救,他想要躲,但身子却根本不听使唤。
眨眼之间,那箭就已经到了他的眼前。
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也正因如此,他一个常年混迹街头的小地痞,竟然摇身一变,成了负责往河鼓道战场运粮的几十个压粮官之一。
可别看这压粮官官职小,油水可不少。
没有押运任务的日子,李三石几乎不回家,不是在临昌城里的金钩坊耍钱,就是跑到香风楼喝花酒。
李三石时常感慨,人家临昌冯氏不愧号称是东境财神爷,明王大管家,这生意做的,专挑男人的软肋下手。
而且有了银子之后,不管他在外面怎么花天酒地,家里那个黄脸婆都不管了,每次回家睡觉,都给他准备一大桌子好酒好菜,还给他洗脚。
这在从前,他可是连想都不敢想。
今天,又是李三石领着压粮队出发的日子,他早早就从香风楼旁边的一家客栈里出来,走到街边的馄饨摊里坐下,要了一碗热气腾腾的馄饨。
临昌花街,在盛国艳名远播,足有三里地长。
街上除了一座座规模宏大的青楼以及头牌姑娘们的独门小院外,其他建筑便都是酒楼、客栈,专门服务来此喝花酒的恩客们。
青楼中的花费太高,有时一些常客便会将相熟的姑娘领至客栈中过夜。对此,以香风楼为首的各大青楼也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去深究。
这花街中还有几处特别风景,就比如在街口的这个馄饨摊,每日凌晨卯时出摊,辰时收摊,与这里花天酒地的风景格格不入。但这个小摊,却偏偏在花街街口摆了有二十年之久。
不少客人第二天一早, 从青楼、客栈中出来, 都会晃晃悠悠地来买一碗馄饨, 美其名曰“回魂汤”,然后再晃悠着离开。
压粮官李三石,明显就是深谙此道。
这一大碗馄饨, 李三石连汤都喝得一干二净。
李三石一抹嘴,然后气势十足地往桌子上拍了一块银锭, 豪迈道:“不用找了!”
“哎呦, 谢谢李大人赏钱。”岁数也已经不小的小二, 谄笑着迎了过来。
“走了。”李三石潇洒地站起身,朝官粮大库的方向走去。
“李大人慢走。”
“嗯。”
李三石迈着四方步走到官粮大库, 一路上遇到的熟人,见到他无不点头哈腰地叫一声李大人,或是李爷。
此时, 他手下的压粮队已经全部聚集在大库外, 三三两两地拉家常, 一看到李三石过来, 立刻闭上了嘴巴,自发集结起来。
李三石的压粮队, 总共是一千五百人,一千民夫,五百士兵。
虽说是有五百士兵, 但大多是老弱病残,装样子充门面用的, 能跟着走到河鼓道就算胜利。
李三石没好气地看了眼自己的手下们,一句话没说, 就从侧门进了官粮大库。
一进去,李三石就被领到了一间小屋中, 里面坐着的,是官粮大库主管放粮的仓官。
和他一样,职位不高,油水不少。
刚一进门,在外面人模狗样的李三石,立刻就换了一副哈巴狗的模样,“张大人,我来了。”
张姓仓官这才慢悠悠地抬起头,“哦,是李老弟啊,坐,快坐。”
李三石拘谨地坐到仓官对面,同时眼神中还有一丝兴奋。
“你这次要押运的,有两万斤粮食,还有一批军帐、营房等辎重。”
李三石点了点头,下意识地搓着手,期待地看向仓官大人。
仓官笑了笑,右手伸进左臂衣袖,从里面抽出一卷银票来,用细线系着。
“老规矩。”
“明白。”
李三石将银票揣好,然后对着仓官行了个礼,“大人,那我去了?”
“去吧,早去早回,一路平安。”
李三石心想这一路上连山匪都没有,能有什么不平安的?
似乎是看出了李三石的心思,仓官又叫住了他, 开口道:“现在确实不太平,听说……”
正要出门的李三石又将身子凑了过去, “是又听到什么消息了?”
“上面的大人们也是刚刚得到的消息,听说小明王大人的护卫军, 在渠水县遭到了袭击,具体情况,还不清楚,但……不是很乐观”
李三石震惊地张大了嘴巴,一时间不知道该说什么。
“这事你听过了,就烂在肚子里,要是出去乱讲,就是你家叔叔也救不了你。”
冷汗顺着李三石的脑门往下淌,他使劲点了点头,“小人明白,这事我已经忘了。”
“去吧,路上小心。”
“是,大人。”
出了大仓,李三石还是有点没缓过来,他怎么也想不到小明王大人那雄壮的护卫军,竟然会被击败。
这时一个得力下属跑了过来,看到李三石心神不定的模样,一时间没敢开口询问。
李三石半天才回过神来,怒道:“看我干嘛?赶紧去装粮!”
下属连忙跑回去,招呼压粮队的人开始去粮场搬粮。
一架架马车在民夫们的操控下驶进粮场,再出来时已经是装满了一袋袋粮食。
说是两万斤,但实际装到马车上的,能有一万斤就算不错了。
包括李三石在内的这层层大小官吏,吃的分的,就是这不见了的一万斤。
压粮队伍排成一条长龙,浩浩荡荡地往北门行去。
一些好事的百姓都跑到街上看热闹,李三石突然看到人群中有自己的那位糟糠之妻,顿觉一阵心烦,把头扭了过去。
一个时辰后,压粮队伍终于出了城,骑在高头大马上的李三石,把之前仓官交给他的那一卷银票掏了出来,解开线。
这是四张银票,其中一张是归他的,剩下三张,则是归河鼓道那边的验粮官。
将银票揣回怀中,李三石觉得十分踏实,他已经想好了,再回临昌,他准备出次血,去香风楼花魁的院子住上一宿。
三日后,巴安山前。
马上的李三石昏昏欲睡,此时他只有一个想法,那就是尽快赶到河鼓道交差,然后回临昌,睡花魁。
忽然,他听到一阵刺耳的风声,下意识转头去看。
他看到了一个黑点,而且这个黑点越来越大。
是箭!
李三石浑身上下的每一个毛孔都在呼救,他想要躲,但身子却根本不听使唤。
眨眼之间,那箭就已经到了他的眼前。
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本文网址:https://www.3haitang.com/book/114632/33850815.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3haitang.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