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37
推荐阅读:熊学派的阿斯塔特、食飨之诗、重生八一渔猎西北、领主又红名了、亡灵之息、NBA:我虽然嘴臭,但我打架强、灾变卡皇、黄昏分界、圣杯战争?龙珠战争!、综漫:从尸魂界开始砍穿万界、
的事情于是痛痛快快答应了,道:“成啊!等着返校都给带回来,但是你们得确定要啊,别我带回来之后你们又反悔了。”
同学们忙道:“不会不会,这怎么会。”这便订好了。
结果出乎意料的,睡了一宿觉的工夫消息传得跟飞毛腿似的,他们寝室一男生跟同班女孩处对象,夜里猫被窝发短信把这事儿讲了,那女孩又告诉了同寝室的人,寝室同学之后和另一个寝室的朋友同时起夜上厕所碰见了,蹲着闲聊又说起这事儿……第二天上午的课程结束,全班同学团团围上来,七嘴八舌的询问人参的事儿,最后散场的时候有小一半人都当场掏钱,希望张容能顺带给她们也捎上一支参。
张容就这么傻呆呆的捧着钱在教室里坐了半晌,猛然间头顶灯泡一亮,犹如一道智慧的天光劈开了他的脑门。
“你就这么着,完了就想到卖人参了?”张杨道。
“没错,多好的机会啊,咱拿批发价进货,我再适当涨价卖出去,里外里多赚多少钱呐!”张容对他的宏图伟业充满了信心,激动地说:“爸!多好的商机啊!我已经在我们学校论坛和贴吧里发帖了,还有我们班同学口口相传,正经有不少人想预订!让我爸帮我找个养参的或者批发参的,给我进货,钱先帮我垫上,以后还你们。再找我大爷让他的物流帮着给送学校去,我又省了一笔运输费。”
韩耀乐道:“我儿子脑子挺冲啊,行,长大了该学会自个儿挣钱自个儿花了,趁着输得起的年纪锻炼锻炼,对以后好。弄去吧,爸爸帮你。”
张容握拳在空中虚击:“耶!”
于是新学期一开学,张容的东北人参在校园里掀起一波热潮。张容同学非常诡异的继承了他爹韩耀的生意头脑,从班级推广到系里,再从社团逐渐渗透到各个学院和校部门,一学期由夏入冬,转瞬即是放寒假过春节,冲着“新春回家送好礼”的普遍思想又火爆的销售了一大批货,甚至一些老师也问他买参,他们系的老头儿某天下了课,端个茶缸颤巍巍的走到他面前,朝他伸出五根手指头,意思给我来无份儿,还扒耳朵小声嘱咐:“要大个儿的,不大不给钱。”
人参的热乎劲儿在整个大学持续了近一年,直到北京奥运会即将开幕才逐渐沉寂,让张容赚得满钵满盆――当然这些钱最终没全让他花了。
那之前的五月份,他们一伙人在食堂吃饭看电视,就是那天他们看到四川大地震的报道,当时三食堂两层楼全没了动静,也没人吃得下饭了。当天晚上他们在寝室里居然还感觉到余震的震感,有不少同学光着膀子和脚丫子撒腿就跑去了灯光操场,张容也被拉扯着弄出了宿舍楼,所有人都木讷惊恐的睁着眼睛,生怕下一秒会是突如其来的天崩地裂。
微弱的大地颤抖却让人们产生了如此强烈的恐惧心悸,学校立刻组织给灾区捐款捐物资,张容头顶太阳站在路口捐款箱前,捏着钱包翻了又翻,最后拿出一半收入塞进箱口。
余下的钱,他毫不吝啬的买了方便面、矿泉水、压缩饼干和急救箱,以及一把备用逃生锤。后来临放假前,灾难平息,创伤犹在,灾区清理重建,张容和寝室同学也再没察觉有震感,一帮大小伙子看着角落堆放的“救生物资”都觉得有点儿傻,有点儿娘,有点儿庆幸,五味杂陈,于是临放假前稀哩呼噜吃了个精光,然后各回各家,各找各妈。
张容用最后的一笔钱给韩耀买了个电动刮胡刀和一件羊毛大衣,给张杨买了二斤好茶和一套茶具,给自己换了新电脑,还给寝室配备了电吹风电热水壶电饭锅等一系列大功率违禁电器。哗啦啦撒个精光,一年生意于是白做了,经济上的收益一分没攒下,不过精神上的收获弥足珍贵,这是张容的第一桶金,也是他的一次社会实践。
当然张容看到的和实践的社会还不是真正的社会,真实的社会远比这复杂多变,而且最近越发残酷变形,它的基石压在百姓肩背之上,越是发展,国民越感到压迫沉重。
这一整年,用张杨的话讲就是:“倒霉催的,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他说的不是自己,是社会和国家。
地震过后人们心脏的颤抖还未停止,次贷危机卷起的金融海啸紧随其后卷向了中国。家具业不能幸免的受到影响,从那开始整个家具业几乎没有利润。就像韩耀有一天去公司,听员工在厕所里说的:“房子都卖不出去了,家具还卖个屁啊。”
不可计数的小公司被这一波大浪拍死了,大公司硬挺着,市场萧条,通货膨胀成本上涨,为了尽量介绍亏损,只好缩减产量,裁减员工。七灾八难一股脑的涌向企业,韩耀的金冠建材也不例外。
张杨以前一直认为只要他们的家具厂时刻保持比别人新一截,比别人早往前迈一步,永远都不会亏,现在他可算明白自己想得何其简单――你创造的东西再好,前提也得有人愿意掏腰包,掏得起腰包去买才成。
张杨掐着越来越毛的人民币,有时候躺在沙发上就生气,气美国,后来气入世,再后来气改革开放,气着气着心里有矛盾了,到底登高怕跌重好,还是让中国永远维持在像他的少年时代那样,穷得叮当响,从来没富裕过所以也没啥可失去的好。
后来他把这个想法跟韩耀说了,韩耀只跟他讲了一句话,“你照着朝鲜比量比量,我给你扔过去,你永远穷着吧,我看你是不是还觉得没啥可失去的。”
张杨立马消停了。
韩耀是不愁的――愁也解决不了问题,只能挺着,挺到云开雾散那天。用张母的话讲,“好活也是一天,赖活也是一天”,省城有个韩耀认识的企业家,愁得一夜睡醒脑瓜瓢秃了一个圆,剩下的几根儿头发全白了,完了还不能死,再愁也还得活着,何苦呢这是。
而且他不愁也不光是因为心大,他和张杨有别家没有的保底营生,之前韩耀从来没想到他一直心心念念要搞的保底生意,最后歪了巧了的竟在这个地方――蔬菜大棚。
菜价一年比一年贵了,人不管遇见啥危机啥海啸,手里哪怕仅有一个钢g,他也是用来换吃的。甭管到什么时候,粮食永远卖得出去。
现在人们还不至于穷成那德行,所以水果可以少吃或不吃,蔬菜还是要吃的。所以他们家的蔬菜大棚一年收入的钱不减反增,足够他们家开销绰绰有余,张杨父母家每年卖粮食的钱够他们二老花费,有田有地的到啥时候都不愁,也不用多惦记,这也更显出如今农村比城里好了,最起码日子好过。
张杨并不太担心自家父母,他在意的倒是四条街大院住着的人。
韩父虽说是老干部,退休金再够花吧,毕竟年纪大了,张杨每个月去收房租都得问问老爷子,家里缺什么,生活方不方便,权当是替韩耀问的,韩耀这个人心善,但是从前的事情在心里一旦搁楞上就永远摘不掉了。这毕竟是他亲爹亲妈,平时没个事儿也就算了,老人的身体是说变就变,说走就走的,万一有个好歹,韩耀没来得及,再后悔也终究晚了。韩耀不愿意见他们,但这男人心里又明白张杨是总能见着他们的,张杨一直知道,有他在,就如同给韩耀心底垫了一层保障。
今年菜价贵,老头老太太一人拄着根拐棍,外出也不便,张杨惦记到这儿了,心想左右自家的蔬菜总要搁车拉过来,所以每个月都往四条街送一些,全是不费牙口,存放得住的土豆大白菜萝卜之类,拉过去就说他们家吃不完,这房东住户的相互浑和浑和也挺好。
八月初的一天,张杨趁着收房租照例给拉去一麻袋土豆,进屋时堆在堂屋门边儿,韩母在厨房做饭,韩父颤微微地给张杨递钱,指着麻袋,口齿不清的问了一句:“这是……什么……玩意儿?”
“土豆,给你们家拿了一些个,吃着吧。”张杨随口道,进屋四处看了看,见一切都挺好的,没什么需要修缮添置的,便转身准备出门儿回家去了。
韩父见他要走,一步一步挪到门边想送送他,推门时看了眼门边的麻袋,忽然点了点张杨的肩膀,指着麻袋问:“这是……啥?”
“……”张杨微怔,“啊?”
“啥啊这都是……”韩父弓起腰背,俯身费力地去解袋口。
张杨疑惑的看着韩父,低头看了眼土豆袋子,心说不是刚告诉过么?再抬头看韩父瞅着袋子里的土豆恍然大悟的表情,他忽然意识到了什么。
这是极不好的预兆。
这个老人像是要糊涂了。
================================
作者有话要说:抱歉这两天没更新也没在文案上请假,外公进医院,我实在顾不上别的,用手机在最后一章评论里请假,大家可能没看见,下午趁回家给我妈取东西的时间才上文案请了假,今天晚上我和二姨回家休息,这三天到现在才算真正摸着电脑。向这几天等更的读者道歉,对不起。【鞠躬
这两天在医院,看着我姥爷又是小肠,又是肾结石,疼得浑身冷汗满床打滚,医生说是因为老人平时吃饱了饭就躺着,不运动,逮着哪儿躺哪儿还凉着了,所以得了这些病。生病太痛苦了,非自身或家人生病时不能体会这种痛苦。
望大家勤运动,多锻炼,身体健康倍儿棒,身体是本钱,靠平时点滴保养爱护,有好身体是自己也是全家人的福气。祝所有读者身体健康,幸福平安。
92第九十一章
2008年是多舛的一年,少有的能让国民高兴的一件事就是奥运会。08年的北京奥运会盛况空前,所有中国人都坚信他们的奥运是最好的一届,临开幕式越近人们越骄傲,中国能申办成功,象征着中国国力和国际地位的强盛,代表着国家的富强得到了认可。
开幕式当晚,省城的大小街道一水儿空荡荡,大人孩子有一个算一个全回家守着电视机,报纸报道含含糊糊吊足了公众的胃口,现在人们等着开幕的一刻揭秘呐。宏大的表演和新颖的烟火倒计时,以及发福的李宁飞空奔跑点燃圣火,一场开幕式接连不断的看点吸引人们的眼球,所有人的心脏都揪着啊!都激动的不行!也无比自豪!这一晚沉浸在盛大的仪式中期待接下来的比赛,千家万户,小家大国的烦恼都暂时被摒除遗忘在脑海之外。
张杨一家三口也在看电视,但是他们家的烦恼例外。
各国运动员入场,电视里的鸟巢现场礼乐齐鸣,人声鼎沸,从音响往外一扩成片成堆闹哄哄的。张容放暑假正好能赶上在家看奥运会,他在学校不看电视不看报,对奥运的具体情况不怎么了解,在他眼里啥都是悬念,正搬了个小矮凳到跟前等着看中国队谁打旗呢。
张杨和韩耀陷在沙发里,有一搭没一搭的看电视,张杨总在想怎么跟韩耀讲他爸妈的事情,说是必须得说的,但是要区分怎么个说法,虽然老人发展到这一天是自然规律,是必然,但他想最大程度照顾到韩耀的情绪。张杨木木呆呆的坐着想事,也没察觉到身边韩耀其实也心不在焉,烟灰快烧到烟屁股了也没注意。
韩耀把腿往茶几上一架,看了眼儿子,低声说:“九月十四号中秋节,乖宝今年也不能在家过了。”
张杨说:“让他去学校跟同学一起过,他乐意,跟我说南方的月饼好吃,里头包的火腿蛋黄……等他毕业了,应该能回北方工作,离家近一些,逢年过节的走动方便,不然一家聚不到一块儿去,想也看不到,还过得什么意思。”
韩耀对张杨笑了笑,没说话,将烟头捻进烟灰缸,俩人盯着前方沉默,然后几乎同时开了口。
张杨顿了顿,忽然道:“哥们儿,你会四条街看看吧,你爸你妈已经太老了。”
韩耀又抽出一支烟夹在指缝间,忽然道:“我想过几天领咱们儿子,去四条街走一趟让他们看看孙子得了,我爸有点儿……糊涂了。”
张杨怔楞的看韩耀,韩耀无可奈何的颔了颔首,叹道:“早我就回去过。能不回去么,就在我眼皮底下,你说我……这么些年怎么可能不去。唉……”
张杨垂眼扯起嘴角笑了,“应该回去看看的。咋不告诉我呐?什么时候去的?”
张杨说完,马上隐约记起了刚搬家那年春节,韩耀因为他爸妈的事情低沉了有一段日子,后来不知道跟谁在哪儿喝了顿酒,回家睡一觉就好了。当时他还奇了怪的,只是没多想,现在他猛地回过头一寻思,心下有些明白了。
韩耀道:“不就腊月里快过年了回去瞅一眼,送点儿年货,平时有啥可去的。”
张杨问:“留在那儿跟你爸妈吃饭了没有?”
韩耀哧道:“有什么可吃的。”
张杨说:“那你那次跟谁喝的酒啊?”
韩耀疑惑:“哪次?”
张杨:“就刚搬家过年那次,回家鞋也不脱往床上一倒,差点吐我一脸那次。”
韩耀想起来了,自嘲道:“跟我自个儿喝的,在城南桥洞。”
八月底的一天,张容被张杨大早上从阁楼的小床上搞起来拎进洗手间,拾掇的利索整齐交给韩耀领下楼塞进车里。
张容是知道今天要去干嘛的,但是他没想到这么早就得出发,在副驾驶座上里倒歪斜,呵气连天的跟爹抱怨:“吃饭再去啊……这饿着呢……”
“到你爷爷奶奶家有你吃的,崽子,我告诉你,去了不管东西好吃赖吃,老人对你什么态度,你都给我懂事点儿。”韩耀发动车子,反手拍了张容的脸颊一下,道:“次么糊抠干净了!你看看你什么样儿啊这是!”
张容撇了撇嘴,慢悠悠对着车镜揉眼角。
其实他不太乐意爸爸去,他自己也不想去。
小时候不明白事理的年纪,他闲着也会思考关于“为什么他有两个爸爸,为什么一个爸爸家在祈盘,祈盘有爷爷奶奶,另一个爸爸家不知道在哪,也没有爷爷奶奶”之类的问题,不过也就是想想,回过头也就忘了,习惯成自然,有就是有了,没有就没有呗。后来渐渐长大,很多事情不用别人告诉,他也想得明白,也能够理解,最重要的还是习惯了他的生活中的一切和他的家庭,没什么所谓。不过对于韩耀的父母,张容即使从来没听他们当着他的面提起,但背着他合计的很多事情,他一走一过也扫到耳朵里不少,隐约能猜想到,那两个人对韩耀不好,他们之间关系差,所以韩耀不回去,也不提起他们。
这种思想在张容的脑子里自发的潜移默化,他就不太喜欢这对没见过面的爷爷奶奶,还把他们想象成了跟祈盘屯家的祖父母完全相反的形象,总之非常差劲。
现在他是大人了,所以这次为什么回去看望,张杨对他交代的很清楚――因为他们老了,爷爷已经有点儿记不得事情了,趁着人还没病没灾的,让他们见一见孙子,晚年过得高兴一些,有盼头一些。
张容明白人一到□十岁就等于一只脚踏进了鬼门关的道理,跟老人不能计较太多,毕竟他们已经离那啥不远,今天睡下去,明天能不能起来都不一定,再计较有什么意义呢?所以纵然不愿意去装笑脸,他还是问韩耀:“爸,空手去啊?到早市买点儿东西呗,这不属于串门子么。”
韩耀道:“不买,他们什么都不缺,人去了就够给他们面子了。”
张容耸肩,意思是你随意,我随便,起身单手按着他爹的头,探身去拿另一侧车门边上衣兜里韩耀的手机玩儿。
清晨的马路宽敞清净,整条道开过去没有几辆车,非常顺畅,张容一大关冒险岛还没来得及打完,很快就到了四条街大院门前。
看到熟悉的一切,张容和揽着他肩膀的韩耀都心情好了不少。搬了几个地方,对这个大院的感情最深,因为在这儿过得日子是这么些年以来最美好的。张容也喜欢这里,他在这儿长大的嘛,西墙破砖头上有几个洞他都知道,他爸顺着墙头把他往邻居家一扔,他就能跟月英婶子家的闺女玩儿一整天,吃大块的甜发糕。
街道上还是那些老街坊邻居,只是一些小的如今长大了,一些曾经亲近的,已经逐渐老去。韩耀看着墙壁上爬满的爬山虎藤蔓,往隔壁张婶家望了眼,她家大院静谧一片,张婶的老褂子和张叔的破布鞋挂在晾衣绳上,跟搬走那天一样,好像什么都未曾变过,可想他们两口子还都好好的。
韩耀想跟他们打招呼,聊上几句,但是不行,当初搬走时说的是买新房了,他现在这么回来看租户,也说不清楚啊,正是怕遇上熟识的街坊碍于解释才赶早来的,坐一会儿还得赶早走人,韩耀只隔着张婶家的绿色窗帘看了看。
张容问:“咱们等会儿在这呆够了,去月英婶儿家呗?”
他喜欢月英婶儿,个大老娘们儿粗粗咧咧的,但是张容就喜欢她,拿她当半个妈。张杨以前还告诉他,他吃过月英的奶,这么多年没见到了,张容往家门口一站就想起小时候,想去看看以前对他好的那些人。
韩耀本来要说不行,而后想了想,遂道:“这么着,儿子,他们不知道这儿住的人是爸爸的父母,没法说……咱们吧,出来之后去街口市场逛逛,完后开车回来就说路过,挨家串串门子,行不?”
张容一听乐了,道:“行啊,我明白,不瞎说话就得了嘛。”
韩耀拍拍儿子的头,领他去推开铁门。
韩耀提前打过电话的缘故,大黑铁门没上锁,一推就开了,俩人走进院子立刻闻到了鸡蛋的香味儿。
堂屋门边坐着个老头,拄着拐棍,脖子上挂着宽边的厚花镜,一看见韩耀和张容,咧嘴笑了起来,露出磨平的牙齿,慢慢起身,跟他们俩招手,边往屋里走。
韩耀拍了张容后背一把,道:“你爷,去吧,懂点儿礼貌,跟他打招呼。”
张容嗯了声,快步跟上去。韩耀随在后面走,走到厨房敞开的窗户边,伸头进去看了一会儿,掀开锅盖闻了闻,道:“这鸡蛋糕放点儿葱花啊。”
屋里案板前系着围裙,岣嵝弓背搅拌勾芡汁子的老太太看了他一眼,走过来以手指点着锅,不高兴的拉长了声调:“不能先放葱!得后放!你进去吧!气儿堵着放不出了!”
韩耀没跟她犟,退后一步,转身时知会了声:“你孙子来了。”
“看见了!”韩母转身去碗架子前拿出一盒嫩豆腐,费力地撕包装皮,不看韩耀了。
韩耀迈进堂屋的门槛子,迎面就是张容痛苦等救援的扭曲表情,韩父正颤巍巍的,费力的从玻璃相框里往外掏相片,边指着上面,慢吞吞的,口齿不清的说:“这是你……大爷……这是……你大娘,姐姐……”
老头说话极慢,带着乡音,因为牙齿磨平而吐字不清晰。
他祖籍是山东人,闯关东时一大家子到了东北,他的兄弟几人和旁支家族则各自分散到了不同的地方,这些都是刚才张容听老头儿讲的。
张容趁机跑到韩耀身边儿,抓狂的低声道:“爸!受不了了!他光问我叫什么就问了三遍,问我读书读几年级也问了好几遍!他都因为知道我是大学生而高兴的拍了三次桌子了!每次都跟刚知道这件事似的!”
韩耀安慰道:“忍着,他糊涂了。”
“他哪里糊涂了!”张容简直要哭了,“眼前的事情记不住,陈年烂芝麻的全记着!逼着非得让我听他说啊!什么闯关东下大雪挖地窨子砌炕啊!年轻的时候在大连学手艺织袜子啊!尼玛这都什么跟什么啊!”
韩耀把儿子推到墙边,让他去看巴掌大的红金鱼,走过去点了点老头的肩,道:“吃饭了。”
“……啊?……啊。”韩父慢慢回过身,韩母端着鸡蛋糕和豆腐脑往桌上一顿,张容被动静吓了一跳,赶紧回身,对老太太道:“奶奶好。”
结果话音儿还没等落地,韩母转身又进厨房了。
张容讪讪的闭了嘴,过会儿韩母端着装油条的大盆出来,飞快盛了碗豆腐脑,满到快要冒出来才放到桌沿边,对张容说:“来,吃吧。”
然后韩母兀自坐下,拿了碗筷开始吃饭,也不招呼韩耀和韩父,也不给他们盛豆腐脑。
韩父拿着照片走到桌边,坐进扶手椅里,烫了两杯啤酒,干枯苍老的手轻飘儿的捏着酒杯,颤颤巍巍端起来,晃得频率如此剧烈,居然一滴都没撒出去,可能颤的年头多了,习惯了。
他端起一杯放在韩耀面前,又端一杯自己啜了一口,将照片按在桌面上,缓慢地说:“你大爷一家……走了……你爸是比你大爷先走……但是你爸没照片。以前有一张,毕业照片儿,上头有你爸……那……特意留的,让你奶放哪了?不知道。后来没了,找不着了……”
韩母没听韩父说的什么,问张容:“叫啥名?”
“……韩容。”张容噎了口油条,忙道。
“多大了?”
“二十。”
韩耀喝了口酒,喉结滚动,片刻后道:“这么多年了,丢了就丢了吧。”
韩父在喉头呼呼的沉吟了两声,仍在喃喃道:“可惜……丢了……”
接下来吃饭的过程中,韩父无比缓慢地跟张容讲述了他当年背着一袋面粉坐在火车头里,结果两辆火车对着撞在一起,他奇迹的没被撞死,当张容提起兴趣,想问他当时那么惊险,后来怎么了的时候,韩父饭吃到一半,已经攥着筷子靠在扶手椅里睡着了。
韩母没去叫醒韩父,吃完了饭收拾完碗筷,往水槽子里一堆,紧接着马上扯着张容的手腕,往院子一角的小煤棚子走。张容回头紧着跟韩耀招手,示意他快快快跟上!你儿子被拖出去了!
韩耀随在后面,使眼神告诉他没事儿,别咋呼。
韩母掏出一串钥匙打开煤棚子的木门,在里头摸摸索索老半晌,张容站在外头就听里面oo直响,蹑步走上前看了眼,隐约看见韩母手里拿着户口本,存折,还有乱七八糟一堆不知道什么票子,正往一个布袋里塞。
然后韩母走出来,手里攥着厚厚一卷红色钞票,强硬的塞进张容手掌心里,捏着他的手用力让他握紧,嘴唇嗫嚅了一下,像是在想张容叫什么名字来着。
她道:“孩儿,拿着。”对韩耀警告,“你别花,给他的,你不能动。”
韩耀笑了,对张容道:“说话。”
张容说:“谢谢奶奶。”
韩母对韩耀紧着摆手,意思是要让他走,韩耀于是扭头进屋去了。她接着又拿出一张毛边的旧纸片子,张容没见过,像是……钱?
她塞给张容,道:“拿着,留着,这好!你可留着留住了!藏起来!”
“?”张容疑惑不解的揣进口袋,“……谢谢奶奶。”
日头要大升上来了,万一出去的时候给人看见了不好,韩耀于是起身说准备回去了。韩父还对着半碗豆腐花在睡,韩母在厨房刷碗,甩了下抹布就算送他们出去了。
韩耀拎起外套,领着张容走到黑铁门外,对着日头缓慢地舒了口气,问:“乖宝,她刚才给你什么?”
“哦,一千块钱,还有你看看……”张容拿出那张钱递过去。
“一千块钱,嘿,够稀罕你的,舍得拿出一千……”韩耀接过那张钱一搭眼,继而笑了,使劲儿乎撸儿子的头,“这都给你了,真够稀罕你的。”
张容撇嘴,“我没看出她稀罕我,谢谢。”
韩耀点了点儿子的脸颊,缓声道:“你不懂,她就那样。我小时候有一回偷摸看了眼她藏东西内大箱子,当时给我揍得呢,韩熠……你大爷也因为偷看挨过揍,这票子原来都是她藏起来的,亲儿子她都不给,今儿给你了。”
张容捏过那张钱甩了甩,说:“哦,这是啥,限量版冥币么?”
“嘶!”韩耀扇了他后脑勺一掌,道:“什么冥币,这五二年的人民币,十元大白边儿!”
张容:“!!!”
张容顿时惊呆了!这就是传说中的十元大白边儿?能买十几万的十元大白边儿?!
张容飞一般的拖鞋把钱藏进了鞋垫底下――这是张杨教他的。
父子俩掩上铁门走到道边,打开车门时铁门又开了,韩母走出来朝韩耀招了招手。
韩耀正矮身往车里坐,没瞅见她,老太太不高兴的上前两步,“哎,哎!儿子!”
韩耀愣了,看向韩母。
“给你!落屋里了!”韩母把手机往韩耀车里一扔,转身走回门边,锁门时从门缝往他们那边看了眼,挥了挥手,然后门缝合紧。
韩耀握着方向盘启动车子,张容伸手按车载广播,余光瞥见韩耀的表情,顿时慌了,怔怔的问:“爸,你咋了?”
韩耀以手掌抹了把眼睛,将脸别向窗外,朝张容竖起一根手指。
“你奶……这么些年……”
良久,他狠狠的吸了下鼻子,对张容道:“第一次,喊我儿子。”
张容看着父亲,很想说句话,却不知道该说什么,言语滚动在唇舌间复而吞落,许久,直至车子驶出了很远。
=================================
作者有话要说:感谢天之静的地雷~!~(rq)/~!谢谢!
大家看明白了么?写的不是很好,有些线索也拉的很长,所以……
那张被张杨翻出来的韩耀的照片,就是韩耀偷户口时从藏户口的地方找到然后拿回来的,其实那是韩母和韩父特意收起来的。韩母藏重要的东西藏得比张杨还凶残,这在很早之前的文中就提到过,比如户口身份证存折钱都藏得很严实,照片跟这些东西在一起,说明它对老太太而言很重要。他们藏照片的时候,韩熠还没有变坏离家,所以他们其实也不是因为没了大儿子才想起二儿子的。
虽然是后知后觉的想念,虽然很可悲,但还是希望这篇文即将尾声之际能给每个人都有好结果。
那样一个年代里,多一个孩子是巨大的负担,所以自私平庸的人会做出这许多无视亲情的残忍行为,有一些到老了,想想从前,何尝不后悔,甚至无需到老就已经后悔了。这些都是真实的事情,现实中曾经有过现象,所以其实真正跟韩耀有同样遭遇的人大有人在。很多人最终也跟家里老死不相往来了,不过在这里,韩耀是个善良的狗熊,他的家人的确有很多缺点,人性的可恨之处,狗熊怨恨却也不愿意苛待老人,所以最后让大家都好好的生活吧~
93第九十二章
领张容去给老人看一看真是做对了件事。
从张容第一次去四条街看望韩耀的父母之后,老爷子糊涂的愈发快了,神情一日比一日呆滞。每次张容放寒暑假赶上节日和过年,韩耀都会领他去四条街一趟,开始老头儿虽然总是记不得孙子叫什么名字,但看到张容还是会高兴,会笑着迎他;后来渐渐地不知道从哪次起,韩父看到张容时已经不记得他是谁了,甚至不记得韩耀,不记得玻璃相框中间裱的照片上都是些什么人。
加之韩母的精神病也让生活自理变得艰难――说实在的,其实这病多半是因为年轻时日子苦,她心胸又狭窄,爱记仇,生隔夜气,往后韩熠又不是个东西,总往家里惹事儿,把韩母连气带吓的,所以总也不见好。
后来韩熠走了,再没回来过,不知道现在在什么地方,活着还是死了,他的老婆和闺女从那年他骗走了父母的房子和积蓄潜逃之后也再没有和韩家联系过。刚开始,韩母为了她的大儿子,这块“心头肉”急得天天犯病,她怎么可能不明白事实到底怎么回事儿,但她愣是不愿意信,她就认定了韩熠让人骗了,被人绑架了,谁说
同学们忙道:“不会不会,这怎么会。”这便订好了。
结果出乎意料的,睡了一宿觉的工夫消息传得跟飞毛腿似的,他们寝室一男生跟同班女孩处对象,夜里猫被窝发短信把这事儿讲了,那女孩又告诉了同寝室的人,寝室同学之后和另一个寝室的朋友同时起夜上厕所碰见了,蹲着闲聊又说起这事儿……第二天上午的课程结束,全班同学团团围上来,七嘴八舌的询问人参的事儿,最后散场的时候有小一半人都当场掏钱,希望张容能顺带给她们也捎上一支参。
张容就这么傻呆呆的捧着钱在教室里坐了半晌,猛然间头顶灯泡一亮,犹如一道智慧的天光劈开了他的脑门。
“你就这么着,完了就想到卖人参了?”张杨道。
“没错,多好的机会啊,咱拿批发价进货,我再适当涨价卖出去,里外里多赚多少钱呐!”张容对他的宏图伟业充满了信心,激动地说:“爸!多好的商机啊!我已经在我们学校论坛和贴吧里发帖了,还有我们班同学口口相传,正经有不少人想预订!让我爸帮我找个养参的或者批发参的,给我进货,钱先帮我垫上,以后还你们。再找我大爷让他的物流帮着给送学校去,我又省了一笔运输费。”
韩耀乐道:“我儿子脑子挺冲啊,行,长大了该学会自个儿挣钱自个儿花了,趁着输得起的年纪锻炼锻炼,对以后好。弄去吧,爸爸帮你。”
张容握拳在空中虚击:“耶!”
于是新学期一开学,张容的东北人参在校园里掀起一波热潮。张容同学非常诡异的继承了他爹韩耀的生意头脑,从班级推广到系里,再从社团逐渐渗透到各个学院和校部门,一学期由夏入冬,转瞬即是放寒假过春节,冲着“新春回家送好礼”的普遍思想又火爆的销售了一大批货,甚至一些老师也问他买参,他们系的老头儿某天下了课,端个茶缸颤巍巍的走到他面前,朝他伸出五根手指头,意思给我来无份儿,还扒耳朵小声嘱咐:“要大个儿的,不大不给钱。”
人参的热乎劲儿在整个大学持续了近一年,直到北京奥运会即将开幕才逐渐沉寂,让张容赚得满钵满盆――当然这些钱最终没全让他花了。
那之前的五月份,他们一伙人在食堂吃饭看电视,就是那天他们看到四川大地震的报道,当时三食堂两层楼全没了动静,也没人吃得下饭了。当天晚上他们在寝室里居然还感觉到余震的震感,有不少同学光着膀子和脚丫子撒腿就跑去了灯光操场,张容也被拉扯着弄出了宿舍楼,所有人都木讷惊恐的睁着眼睛,生怕下一秒会是突如其来的天崩地裂。
微弱的大地颤抖却让人们产生了如此强烈的恐惧心悸,学校立刻组织给灾区捐款捐物资,张容头顶太阳站在路口捐款箱前,捏着钱包翻了又翻,最后拿出一半收入塞进箱口。
余下的钱,他毫不吝啬的买了方便面、矿泉水、压缩饼干和急救箱,以及一把备用逃生锤。后来临放假前,灾难平息,创伤犹在,灾区清理重建,张容和寝室同学也再没察觉有震感,一帮大小伙子看着角落堆放的“救生物资”都觉得有点儿傻,有点儿娘,有点儿庆幸,五味杂陈,于是临放假前稀哩呼噜吃了个精光,然后各回各家,各找各妈。
张容用最后的一笔钱给韩耀买了个电动刮胡刀和一件羊毛大衣,给张杨买了二斤好茶和一套茶具,给自己换了新电脑,还给寝室配备了电吹风电热水壶电饭锅等一系列大功率违禁电器。哗啦啦撒个精光,一年生意于是白做了,经济上的收益一分没攒下,不过精神上的收获弥足珍贵,这是张容的第一桶金,也是他的一次社会实践。
当然张容看到的和实践的社会还不是真正的社会,真实的社会远比这复杂多变,而且最近越发残酷变形,它的基石压在百姓肩背之上,越是发展,国民越感到压迫沉重。
这一整年,用张杨的话讲就是:“倒霉催的,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他说的不是自己,是社会和国家。
地震过后人们心脏的颤抖还未停止,次贷危机卷起的金融海啸紧随其后卷向了中国。家具业不能幸免的受到影响,从那开始整个家具业几乎没有利润。就像韩耀有一天去公司,听员工在厕所里说的:“房子都卖不出去了,家具还卖个屁啊。”
不可计数的小公司被这一波大浪拍死了,大公司硬挺着,市场萧条,通货膨胀成本上涨,为了尽量介绍亏损,只好缩减产量,裁减员工。七灾八难一股脑的涌向企业,韩耀的金冠建材也不例外。
张杨以前一直认为只要他们的家具厂时刻保持比别人新一截,比别人早往前迈一步,永远都不会亏,现在他可算明白自己想得何其简单――你创造的东西再好,前提也得有人愿意掏腰包,掏得起腰包去买才成。
张杨掐着越来越毛的人民币,有时候躺在沙发上就生气,气美国,后来气入世,再后来气改革开放,气着气着心里有矛盾了,到底登高怕跌重好,还是让中国永远维持在像他的少年时代那样,穷得叮当响,从来没富裕过所以也没啥可失去的好。
后来他把这个想法跟韩耀说了,韩耀只跟他讲了一句话,“你照着朝鲜比量比量,我给你扔过去,你永远穷着吧,我看你是不是还觉得没啥可失去的。”
张杨立马消停了。
韩耀是不愁的――愁也解决不了问题,只能挺着,挺到云开雾散那天。用张母的话讲,“好活也是一天,赖活也是一天”,省城有个韩耀认识的企业家,愁得一夜睡醒脑瓜瓢秃了一个圆,剩下的几根儿头发全白了,完了还不能死,再愁也还得活着,何苦呢这是。
而且他不愁也不光是因为心大,他和张杨有别家没有的保底营生,之前韩耀从来没想到他一直心心念念要搞的保底生意,最后歪了巧了的竟在这个地方――蔬菜大棚。
菜价一年比一年贵了,人不管遇见啥危机啥海啸,手里哪怕仅有一个钢g,他也是用来换吃的。甭管到什么时候,粮食永远卖得出去。
现在人们还不至于穷成那德行,所以水果可以少吃或不吃,蔬菜还是要吃的。所以他们家的蔬菜大棚一年收入的钱不减反增,足够他们家开销绰绰有余,张杨父母家每年卖粮食的钱够他们二老花费,有田有地的到啥时候都不愁,也不用多惦记,这也更显出如今农村比城里好了,最起码日子好过。
张杨并不太担心自家父母,他在意的倒是四条街大院住着的人。
韩父虽说是老干部,退休金再够花吧,毕竟年纪大了,张杨每个月去收房租都得问问老爷子,家里缺什么,生活方不方便,权当是替韩耀问的,韩耀这个人心善,但是从前的事情在心里一旦搁楞上就永远摘不掉了。这毕竟是他亲爹亲妈,平时没个事儿也就算了,老人的身体是说变就变,说走就走的,万一有个好歹,韩耀没来得及,再后悔也终究晚了。韩耀不愿意见他们,但这男人心里又明白张杨是总能见着他们的,张杨一直知道,有他在,就如同给韩耀心底垫了一层保障。
今年菜价贵,老头老太太一人拄着根拐棍,外出也不便,张杨惦记到这儿了,心想左右自家的蔬菜总要搁车拉过来,所以每个月都往四条街送一些,全是不费牙口,存放得住的土豆大白菜萝卜之类,拉过去就说他们家吃不完,这房东住户的相互浑和浑和也挺好。
八月初的一天,张杨趁着收房租照例给拉去一麻袋土豆,进屋时堆在堂屋门边儿,韩母在厨房做饭,韩父颤微微地给张杨递钱,指着麻袋,口齿不清的问了一句:“这是……什么……玩意儿?”
“土豆,给你们家拿了一些个,吃着吧。”张杨随口道,进屋四处看了看,见一切都挺好的,没什么需要修缮添置的,便转身准备出门儿回家去了。
韩父见他要走,一步一步挪到门边想送送他,推门时看了眼门边的麻袋,忽然点了点张杨的肩膀,指着麻袋问:“这是……啥?”
“……”张杨微怔,“啊?”
“啥啊这都是……”韩父弓起腰背,俯身费力地去解袋口。
张杨疑惑的看着韩父,低头看了眼土豆袋子,心说不是刚告诉过么?再抬头看韩父瞅着袋子里的土豆恍然大悟的表情,他忽然意识到了什么。
这是极不好的预兆。
这个老人像是要糊涂了。
================================
作者有话要说:抱歉这两天没更新也没在文案上请假,外公进医院,我实在顾不上别的,用手机在最后一章评论里请假,大家可能没看见,下午趁回家给我妈取东西的时间才上文案请了假,今天晚上我和二姨回家休息,这三天到现在才算真正摸着电脑。向这几天等更的读者道歉,对不起。【鞠躬
这两天在医院,看着我姥爷又是小肠,又是肾结石,疼得浑身冷汗满床打滚,医生说是因为老人平时吃饱了饭就躺着,不运动,逮着哪儿躺哪儿还凉着了,所以得了这些病。生病太痛苦了,非自身或家人生病时不能体会这种痛苦。
望大家勤运动,多锻炼,身体健康倍儿棒,身体是本钱,靠平时点滴保养爱护,有好身体是自己也是全家人的福气。祝所有读者身体健康,幸福平安。
92第九十一章
2008年是多舛的一年,少有的能让国民高兴的一件事就是奥运会。08年的北京奥运会盛况空前,所有中国人都坚信他们的奥运是最好的一届,临开幕式越近人们越骄傲,中国能申办成功,象征着中国国力和国际地位的强盛,代表着国家的富强得到了认可。
开幕式当晚,省城的大小街道一水儿空荡荡,大人孩子有一个算一个全回家守着电视机,报纸报道含含糊糊吊足了公众的胃口,现在人们等着开幕的一刻揭秘呐。宏大的表演和新颖的烟火倒计时,以及发福的李宁飞空奔跑点燃圣火,一场开幕式接连不断的看点吸引人们的眼球,所有人的心脏都揪着啊!都激动的不行!也无比自豪!这一晚沉浸在盛大的仪式中期待接下来的比赛,千家万户,小家大国的烦恼都暂时被摒除遗忘在脑海之外。
张杨一家三口也在看电视,但是他们家的烦恼例外。
各国运动员入场,电视里的鸟巢现场礼乐齐鸣,人声鼎沸,从音响往外一扩成片成堆闹哄哄的。张容放暑假正好能赶上在家看奥运会,他在学校不看电视不看报,对奥运的具体情况不怎么了解,在他眼里啥都是悬念,正搬了个小矮凳到跟前等着看中国队谁打旗呢。
张杨和韩耀陷在沙发里,有一搭没一搭的看电视,张杨总在想怎么跟韩耀讲他爸妈的事情,说是必须得说的,但是要区分怎么个说法,虽然老人发展到这一天是自然规律,是必然,但他想最大程度照顾到韩耀的情绪。张杨木木呆呆的坐着想事,也没察觉到身边韩耀其实也心不在焉,烟灰快烧到烟屁股了也没注意。
韩耀把腿往茶几上一架,看了眼儿子,低声说:“九月十四号中秋节,乖宝今年也不能在家过了。”
张杨说:“让他去学校跟同学一起过,他乐意,跟我说南方的月饼好吃,里头包的火腿蛋黄……等他毕业了,应该能回北方工作,离家近一些,逢年过节的走动方便,不然一家聚不到一块儿去,想也看不到,还过得什么意思。”
韩耀对张杨笑了笑,没说话,将烟头捻进烟灰缸,俩人盯着前方沉默,然后几乎同时开了口。
张杨顿了顿,忽然道:“哥们儿,你会四条街看看吧,你爸你妈已经太老了。”
韩耀又抽出一支烟夹在指缝间,忽然道:“我想过几天领咱们儿子,去四条街走一趟让他们看看孙子得了,我爸有点儿……糊涂了。”
张杨怔楞的看韩耀,韩耀无可奈何的颔了颔首,叹道:“早我就回去过。能不回去么,就在我眼皮底下,你说我……这么些年怎么可能不去。唉……”
张杨垂眼扯起嘴角笑了,“应该回去看看的。咋不告诉我呐?什么时候去的?”
张杨说完,马上隐约记起了刚搬家那年春节,韩耀因为他爸妈的事情低沉了有一段日子,后来不知道跟谁在哪儿喝了顿酒,回家睡一觉就好了。当时他还奇了怪的,只是没多想,现在他猛地回过头一寻思,心下有些明白了。
韩耀道:“不就腊月里快过年了回去瞅一眼,送点儿年货,平时有啥可去的。”
张杨问:“留在那儿跟你爸妈吃饭了没有?”
韩耀哧道:“有什么可吃的。”
张杨说:“那你那次跟谁喝的酒啊?”
韩耀疑惑:“哪次?”
张杨:“就刚搬家过年那次,回家鞋也不脱往床上一倒,差点吐我一脸那次。”
韩耀想起来了,自嘲道:“跟我自个儿喝的,在城南桥洞。”
八月底的一天,张容被张杨大早上从阁楼的小床上搞起来拎进洗手间,拾掇的利索整齐交给韩耀领下楼塞进车里。
张容是知道今天要去干嘛的,但是他没想到这么早就得出发,在副驾驶座上里倒歪斜,呵气连天的跟爹抱怨:“吃饭再去啊……这饿着呢……”
“到你爷爷奶奶家有你吃的,崽子,我告诉你,去了不管东西好吃赖吃,老人对你什么态度,你都给我懂事点儿。”韩耀发动车子,反手拍了张容的脸颊一下,道:“次么糊抠干净了!你看看你什么样儿啊这是!”
张容撇了撇嘴,慢悠悠对着车镜揉眼角。
其实他不太乐意爸爸去,他自己也不想去。
小时候不明白事理的年纪,他闲着也会思考关于“为什么他有两个爸爸,为什么一个爸爸家在祈盘,祈盘有爷爷奶奶,另一个爸爸家不知道在哪,也没有爷爷奶奶”之类的问题,不过也就是想想,回过头也就忘了,习惯成自然,有就是有了,没有就没有呗。后来渐渐长大,很多事情不用别人告诉,他也想得明白,也能够理解,最重要的还是习惯了他的生活中的一切和他的家庭,没什么所谓。不过对于韩耀的父母,张容即使从来没听他们当着他的面提起,但背着他合计的很多事情,他一走一过也扫到耳朵里不少,隐约能猜想到,那两个人对韩耀不好,他们之间关系差,所以韩耀不回去,也不提起他们。
这种思想在张容的脑子里自发的潜移默化,他就不太喜欢这对没见过面的爷爷奶奶,还把他们想象成了跟祈盘屯家的祖父母完全相反的形象,总之非常差劲。
现在他是大人了,所以这次为什么回去看望,张杨对他交代的很清楚――因为他们老了,爷爷已经有点儿记不得事情了,趁着人还没病没灾的,让他们见一见孙子,晚年过得高兴一些,有盼头一些。
张容明白人一到□十岁就等于一只脚踏进了鬼门关的道理,跟老人不能计较太多,毕竟他们已经离那啥不远,今天睡下去,明天能不能起来都不一定,再计较有什么意义呢?所以纵然不愿意去装笑脸,他还是问韩耀:“爸,空手去啊?到早市买点儿东西呗,这不属于串门子么。”
韩耀道:“不买,他们什么都不缺,人去了就够给他们面子了。”
张容耸肩,意思是你随意,我随便,起身单手按着他爹的头,探身去拿另一侧车门边上衣兜里韩耀的手机玩儿。
清晨的马路宽敞清净,整条道开过去没有几辆车,非常顺畅,张容一大关冒险岛还没来得及打完,很快就到了四条街大院门前。
看到熟悉的一切,张容和揽着他肩膀的韩耀都心情好了不少。搬了几个地方,对这个大院的感情最深,因为在这儿过得日子是这么些年以来最美好的。张容也喜欢这里,他在这儿长大的嘛,西墙破砖头上有几个洞他都知道,他爸顺着墙头把他往邻居家一扔,他就能跟月英婶子家的闺女玩儿一整天,吃大块的甜发糕。
街道上还是那些老街坊邻居,只是一些小的如今长大了,一些曾经亲近的,已经逐渐老去。韩耀看着墙壁上爬满的爬山虎藤蔓,往隔壁张婶家望了眼,她家大院静谧一片,张婶的老褂子和张叔的破布鞋挂在晾衣绳上,跟搬走那天一样,好像什么都未曾变过,可想他们两口子还都好好的。
韩耀想跟他们打招呼,聊上几句,但是不行,当初搬走时说的是买新房了,他现在这么回来看租户,也说不清楚啊,正是怕遇上熟识的街坊碍于解释才赶早来的,坐一会儿还得赶早走人,韩耀只隔着张婶家的绿色窗帘看了看。
张容问:“咱们等会儿在这呆够了,去月英婶儿家呗?”
他喜欢月英婶儿,个大老娘们儿粗粗咧咧的,但是张容就喜欢她,拿她当半个妈。张杨以前还告诉他,他吃过月英的奶,这么多年没见到了,张容往家门口一站就想起小时候,想去看看以前对他好的那些人。
韩耀本来要说不行,而后想了想,遂道:“这么着,儿子,他们不知道这儿住的人是爸爸的父母,没法说……咱们吧,出来之后去街口市场逛逛,完后开车回来就说路过,挨家串串门子,行不?”
张容一听乐了,道:“行啊,我明白,不瞎说话就得了嘛。”
韩耀拍拍儿子的头,领他去推开铁门。
韩耀提前打过电话的缘故,大黑铁门没上锁,一推就开了,俩人走进院子立刻闻到了鸡蛋的香味儿。
堂屋门边坐着个老头,拄着拐棍,脖子上挂着宽边的厚花镜,一看见韩耀和张容,咧嘴笑了起来,露出磨平的牙齿,慢慢起身,跟他们俩招手,边往屋里走。
韩耀拍了张容后背一把,道:“你爷,去吧,懂点儿礼貌,跟他打招呼。”
张容嗯了声,快步跟上去。韩耀随在后面走,走到厨房敞开的窗户边,伸头进去看了一会儿,掀开锅盖闻了闻,道:“这鸡蛋糕放点儿葱花啊。”
屋里案板前系着围裙,岣嵝弓背搅拌勾芡汁子的老太太看了他一眼,走过来以手指点着锅,不高兴的拉长了声调:“不能先放葱!得后放!你进去吧!气儿堵着放不出了!”
韩耀没跟她犟,退后一步,转身时知会了声:“你孙子来了。”
“看见了!”韩母转身去碗架子前拿出一盒嫩豆腐,费力地撕包装皮,不看韩耀了。
韩耀迈进堂屋的门槛子,迎面就是张容痛苦等救援的扭曲表情,韩父正颤巍巍的,费力的从玻璃相框里往外掏相片,边指着上面,慢吞吞的,口齿不清的说:“这是你……大爷……这是……你大娘,姐姐……”
老头说话极慢,带着乡音,因为牙齿磨平而吐字不清晰。
他祖籍是山东人,闯关东时一大家子到了东北,他的兄弟几人和旁支家族则各自分散到了不同的地方,这些都是刚才张容听老头儿讲的。
张容趁机跑到韩耀身边儿,抓狂的低声道:“爸!受不了了!他光问我叫什么就问了三遍,问我读书读几年级也问了好几遍!他都因为知道我是大学生而高兴的拍了三次桌子了!每次都跟刚知道这件事似的!”
韩耀安慰道:“忍着,他糊涂了。”
“他哪里糊涂了!”张容简直要哭了,“眼前的事情记不住,陈年烂芝麻的全记着!逼着非得让我听他说啊!什么闯关东下大雪挖地窨子砌炕啊!年轻的时候在大连学手艺织袜子啊!尼玛这都什么跟什么啊!”
韩耀把儿子推到墙边,让他去看巴掌大的红金鱼,走过去点了点老头的肩,道:“吃饭了。”
“……啊?……啊。”韩父慢慢回过身,韩母端着鸡蛋糕和豆腐脑往桌上一顿,张容被动静吓了一跳,赶紧回身,对老太太道:“奶奶好。”
结果话音儿还没等落地,韩母转身又进厨房了。
张容讪讪的闭了嘴,过会儿韩母端着装油条的大盆出来,飞快盛了碗豆腐脑,满到快要冒出来才放到桌沿边,对张容说:“来,吃吧。”
然后韩母兀自坐下,拿了碗筷开始吃饭,也不招呼韩耀和韩父,也不给他们盛豆腐脑。
韩父拿着照片走到桌边,坐进扶手椅里,烫了两杯啤酒,干枯苍老的手轻飘儿的捏着酒杯,颤颤巍巍端起来,晃得频率如此剧烈,居然一滴都没撒出去,可能颤的年头多了,习惯了。
他端起一杯放在韩耀面前,又端一杯自己啜了一口,将照片按在桌面上,缓慢地说:“你大爷一家……走了……你爸是比你大爷先走……但是你爸没照片。以前有一张,毕业照片儿,上头有你爸……那……特意留的,让你奶放哪了?不知道。后来没了,找不着了……”
韩母没听韩父说的什么,问张容:“叫啥名?”
“……韩容。”张容噎了口油条,忙道。
“多大了?”
“二十。”
韩耀喝了口酒,喉结滚动,片刻后道:“这么多年了,丢了就丢了吧。”
韩父在喉头呼呼的沉吟了两声,仍在喃喃道:“可惜……丢了……”
接下来吃饭的过程中,韩父无比缓慢地跟张容讲述了他当年背着一袋面粉坐在火车头里,结果两辆火车对着撞在一起,他奇迹的没被撞死,当张容提起兴趣,想问他当时那么惊险,后来怎么了的时候,韩父饭吃到一半,已经攥着筷子靠在扶手椅里睡着了。
韩母没去叫醒韩父,吃完了饭收拾完碗筷,往水槽子里一堆,紧接着马上扯着张容的手腕,往院子一角的小煤棚子走。张容回头紧着跟韩耀招手,示意他快快快跟上!你儿子被拖出去了!
韩耀随在后面,使眼神告诉他没事儿,别咋呼。
韩母掏出一串钥匙打开煤棚子的木门,在里头摸摸索索老半晌,张容站在外头就听里面oo直响,蹑步走上前看了眼,隐约看见韩母手里拿着户口本,存折,还有乱七八糟一堆不知道什么票子,正往一个布袋里塞。
然后韩母走出来,手里攥着厚厚一卷红色钞票,强硬的塞进张容手掌心里,捏着他的手用力让他握紧,嘴唇嗫嚅了一下,像是在想张容叫什么名字来着。
她道:“孩儿,拿着。”对韩耀警告,“你别花,给他的,你不能动。”
韩耀笑了,对张容道:“说话。”
张容说:“谢谢奶奶。”
韩母对韩耀紧着摆手,意思是要让他走,韩耀于是扭头进屋去了。她接着又拿出一张毛边的旧纸片子,张容没见过,像是……钱?
她塞给张容,道:“拿着,留着,这好!你可留着留住了!藏起来!”
“?”张容疑惑不解的揣进口袋,“……谢谢奶奶。”
日头要大升上来了,万一出去的时候给人看见了不好,韩耀于是起身说准备回去了。韩父还对着半碗豆腐花在睡,韩母在厨房刷碗,甩了下抹布就算送他们出去了。
韩耀拎起外套,领着张容走到黑铁门外,对着日头缓慢地舒了口气,问:“乖宝,她刚才给你什么?”
“哦,一千块钱,还有你看看……”张容拿出那张钱递过去。
“一千块钱,嘿,够稀罕你的,舍得拿出一千……”韩耀接过那张钱一搭眼,继而笑了,使劲儿乎撸儿子的头,“这都给你了,真够稀罕你的。”
张容撇嘴,“我没看出她稀罕我,谢谢。”
韩耀点了点儿子的脸颊,缓声道:“你不懂,她就那样。我小时候有一回偷摸看了眼她藏东西内大箱子,当时给我揍得呢,韩熠……你大爷也因为偷看挨过揍,这票子原来都是她藏起来的,亲儿子她都不给,今儿给你了。”
张容捏过那张钱甩了甩,说:“哦,这是啥,限量版冥币么?”
“嘶!”韩耀扇了他后脑勺一掌,道:“什么冥币,这五二年的人民币,十元大白边儿!”
张容:“!!!”
张容顿时惊呆了!这就是传说中的十元大白边儿?能买十几万的十元大白边儿?!
张容飞一般的拖鞋把钱藏进了鞋垫底下――这是张杨教他的。
父子俩掩上铁门走到道边,打开车门时铁门又开了,韩母走出来朝韩耀招了招手。
韩耀正矮身往车里坐,没瞅见她,老太太不高兴的上前两步,“哎,哎!儿子!”
韩耀愣了,看向韩母。
“给你!落屋里了!”韩母把手机往韩耀车里一扔,转身走回门边,锁门时从门缝往他们那边看了眼,挥了挥手,然后门缝合紧。
韩耀握着方向盘启动车子,张容伸手按车载广播,余光瞥见韩耀的表情,顿时慌了,怔怔的问:“爸,你咋了?”
韩耀以手掌抹了把眼睛,将脸别向窗外,朝张容竖起一根手指。
“你奶……这么些年……”
良久,他狠狠的吸了下鼻子,对张容道:“第一次,喊我儿子。”
张容看着父亲,很想说句话,却不知道该说什么,言语滚动在唇舌间复而吞落,许久,直至车子驶出了很远。
=================================
作者有话要说:感谢天之静的地雷~!~(rq)/~!谢谢!
大家看明白了么?写的不是很好,有些线索也拉的很长,所以……
那张被张杨翻出来的韩耀的照片,就是韩耀偷户口时从藏户口的地方找到然后拿回来的,其实那是韩母和韩父特意收起来的。韩母藏重要的东西藏得比张杨还凶残,这在很早之前的文中就提到过,比如户口身份证存折钱都藏得很严实,照片跟这些东西在一起,说明它对老太太而言很重要。他们藏照片的时候,韩熠还没有变坏离家,所以他们其实也不是因为没了大儿子才想起二儿子的。
虽然是后知后觉的想念,虽然很可悲,但还是希望这篇文即将尾声之际能给每个人都有好结果。
那样一个年代里,多一个孩子是巨大的负担,所以自私平庸的人会做出这许多无视亲情的残忍行为,有一些到老了,想想从前,何尝不后悔,甚至无需到老就已经后悔了。这些都是真实的事情,现实中曾经有过现象,所以其实真正跟韩耀有同样遭遇的人大有人在。很多人最终也跟家里老死不相往来了,不过在这里,韩耀是个善良的狗熊,他的家人的确有很多缺点,人性的可恨之处,狗熊怨恨却也不愿意苛待老人,所以最后让大家都好好的生活吧~
93第九十二章
领张容去给老人看一看真是做对了件事。
从张容第一次去四条街看望韩耀的父母之后,老爷子糊涂的愈发快了,神情一日比一日呆滞。每次张容放寒暑假赶上节日和过年,韩耀都会领他去四条街一趟,开始老头儿虽然总是记不得孙子叫什么名字,但看到张容还是会高兴,会笑着迎他;后来渐渐地不知道从哪次起,韩父看到张容时已经不记得他是谁了,甚至不记得韩耀,不记得玻璃相框中间裱的照片上都是些什么人。
加之韩母的精神病也让生活自理变得艰难――说实在的,其实这病多半是因为年轻时日子苦,她心胸又狭窄,爱记仇,生隔夜气,往后韩熠又不是个东西,总往家里惹事儿,把韩母连气带吓的,所以总也不见好。
后来韩熠走了,再没回来过,不知道现在在什么地方,活着还是死了,他的老婆和闺女从那年他骗走了父母的房子和积蓄潜逃之后也再没有和韩家联系过。刚开始,韩母为了她的大儿子,这块“心头肉”急得天天犯病,她怎么可能不明白事实到底怎么回事儿,但她愣是不愿意信,她就认定了韩熠让人骗了,被人绑架了,谁说
本文网址:https://www.3haitang.com/book/118270/34680038.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3haitang.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