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书屋 > 历史小说 > 大汉芳华 > 第142章 弹劾变诵德……好一出双簧!

第142章 弹劾变诵德……好一出双簧!

推荐阅读:吞火天尊道君,从蓬莱筑基开始光明之路娘子,护驾!太一道果我有一枚命运魔骰从斩妖除魔开始长生不死食仙主趋吉避凶,从天师府开始修炼从悟性通天开始

    刚刚还中气十足,可此时的李适已经紧张到极点,说话语调也变得沙哑起来。
    “陛下……没召见过臣,是臣……自己揣测出来的!”
    这句话一出口,注定他的生命开始倒计时。
    “可是……陛下,臣所陈述之事句句属实,绝无诬陷太子之意。”
    “那蜀山豪客独孤宏, 擅自闯官劫粮,打着行侠之名与官府为敌,可殿下不但不追究他的罪责,还把他收入麾下做了卫队使,此举绝然不妥!”
    “臣所书收留罪民即为此事。”
    刘据不停地摇头苦笑,“李适,你既然从军,可曾亲眼看到本宫在何时何地,何种情由下收留独孤宏?”
    李适道, “臣身在大军之中,未曾随殿下到汉中,所得俱是听闻。”
    刘据转向刘彻问道,“父皇,儿臣可以说吗?”
    刘彻点头,“事无不可对人言,讲吧!”
    刘据转身道,“李适,本宫不知你听何人所说。但事实是,汉中太守贾常浔与当地粮商勾结,以低于市价两倍的价格强行从乡民手中收粮,再由粮商以高于市价十倍之价收入官仓,若无独孤宏出现,强力阻止官商不法行为,汉中郡恐早已生出民变。”
    “李适,本宫来问你, 这样的人有罪吗?”
    李适却坚持道,“官员有罪自然有刺史监督其行止, 小民百姓无权插手。”
    “刺史?!”刘据摇头笑道,“你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刘彻道,“宣任安,田仁,杜延年!”
    刘据听到这三个人的名字,不由得愣了一下,尤其是杜延年,他只听武帝说召任安和田仁回京,并没有提到过杜延年。
    功夫不大,三人顺次上殿,见过礼后刘彻问道,“任安,你来说说,汉中太守贾常浔恶行不法,你为何视而不见?”
    任安道,“陛下,臣与田大人初到汉中,那贾太守根本不许臣等插手郡务,每日派人在刺史府前巡视, 若不是太子殿下驾到,为臣等强推出一条大路,臣等怕是要老死在汉中了。”
    田仁也道,“陛下,任大人所言句句属实。”
    刘彻目光落到杜延年身上,“杜延年,你这县令做了几个月,风评颇佳,看来太子识人还是有独到之处的。你是如何平抑盐价的,说给各位中枢大员们听听。”
    杜延年道,“陛下,臣……擅自做主,推行官盐之时,放开了私盐。”
    他话音一落,引来一片哗然。
    尤其是桑弘羊,脸色变得极为难看。
    要知道,他力主推行盐铁官营,主要手段之一就是打击私盐,私盐一禁,官盐便成了无可替代的唯一选择。
    “杜延年,你擅自开放私盐,盐税如何保证?”
    杜延年显然识得桑弘羊,微微一躬道,“下官钦佩先生大才,时时以为榜样。”
    他以“先生”两字称呼桑弘羊,便是放低身段,以学生之姿请教了,这让桑弘羊无比受用,点点头说道,“后生可畏!你如何做到,老臣洗耳恭听。”
    杜延年道,“殿下曾对下官讲过中庸与平衡之道,令下官深有所悟。”
    “朝廷推行官盐,是必须之举措,可彻底杜绝盐商坑民害民之举。但只留一途,便失去盐价之平衡,致使官营之下,盐价越发高涨,百姓无盐可用。”
    “下官开放部分私盐,条件是所有贩私盐者必须在官署登记,与官盐同级缴纳赋税。”
    “几月试行下来,盐价大幅降低,盐税非但没有减少,反而增加了四成。”
    他这番言论,又引来一片赞叹声。
    任安道,“陛下,殿下在巴蜀一带也推行官私并举之策,臣一路走来,发现无论官盐还是私盐,都可自由流通,百姓无不欢喜,感念殿下之恩德。”
    这些过往,刘据都曾和刘彻讲过,如今得到旁证,刘彻越发欢喜,罕见地露出一丝笑容,“太子这几年潜心苦学,的确长进不少,知因地制宜,善随势变通,十分难得。”
    刘据忙躬身道,“都是父皇教诲得当,儿臣只不过跟随父皇脚步而已。”
    刘彻点点头,大感欣慰。
    田仁道,“殿下处事,张驰有度,对民示以宽仁,对墨吏豪强加以铁血杀伐,真正做到惩恶扬善,所到之处百姓莫不欢呼相随,臣等甚为感动!”
    任安道,“殿下在犍为郡破夜郎王残杀幼童案,解救无数人命于苦难之中,当地乡民为殿下建生祠,日日叩拜,试问历朝历代,可有如此储君乎?”
    两人你一言,我一语,把太子刘据西南之行所做过的事复述了一遍,朝堂上的文武官员们听得目瞪口呆。
    刘彻虽然已经听刘据讲过,可由旁人再次道来,仍然心情激荡,两眼放光。
    此时最尴尬的莫过于跪在地上的江充和李适。
    很明显,太子周围飘荡的都是赞美和赞叹,在这种气氛下,他们两人反而成了不合时宜的另类。
    而皇帝也毫不客气地忽略了他们的存在。
    任安和田仁近乎完美的“双簧”表演结束,武帝刘彻两眼精光闪闪,“几位卿家随同太子奔波劳顿,甚是辛苦,此次进京,就不要再回去了。”
    任安和田仁面露喜色,躬身谢恩。杜延年却皱起眉头,“陛下,下官来时便有乡民传言可能有来无回,很多人避往外县,如若……”
    “此事容易!”武帝道,“将五陂县并入故道县,交由你岳丈管理,民可安矣!”
    杜延年微微一愣,俯首道,“谢陛下思虑周全!”
    直到这时,刘彻似乎刚刚发现下面还跪着两个人,奇道,“你们两个怎么还在这里?”
    江充和李适同时一愣,心说您也没让我们走啊?李适想起自己的事还没个定论,如果参奏的事全部被推翻,那么他的小命可就保不住了。
    “陛下,殿下所做种种,与民于国有利,臣不该妄言。可是平定昆明时杀降数万之事却是属实,请陛下明查!”
    刘据刚要辩解,刘彻摆手道,“此事朕会查明原委。宣郭昌,李陵,赵营平!”
    面对叛军时,李陵并不在若水之南,杀不杀降的事与他无关,可刘彻仍然把他叫上殿来。
    不等刘彻问话,赵营平躬身拜倒,“陛下,异族游民无可教化,降与不降都不可留,必除之!”
    刘彻皱眉道,“你这是何意?”

本文网址:https://www.3haitang.com/book/120366/35083848.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3haitang.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