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四章 这是提醒也是鞭策
推荐阅读:洪荒:悟性逆天,我为截教第一仙、深渊入侵?身为魔修的我笑了、战锤:向虚空领主致敬!、好好好,我抢功劳是吧?、不死秦王,从吃下金蝉开始、横推武道:从降妖伏魔开始、皇帝替身:我的体质每天增加一点、艾尔登法环,但是带着风灵月影、领主:序列主宰、金丹是恒星,你管这叫修仙?、
作品细看之下,是不是会发现很多精妙之处呢。
其实我个人一直觉得好的作品的确是需要时间去雕刻和琢磨的。
那么这里我还是继续借大宋提刑官说明我的看法吧。
我觉得它是第一部古装纪实悬疑剧,是法医鼻祖宋慈视角下的破案“刑侦”剧,更是一部寸寸断肠的严肃历史悲剧。
让所有奔着硬核验尸、匡扶正义的爽剧套路的观众,最后看得背脊发凉,却也耐人寻味。
从检验法规的具体实施,注意事项, 到现场的检验顺序,技术处理,尸体保存,变化程度,初检复检等都做了系统的论述。
并且在那个时候就已经初步运用了昆虫学、化学、光学等原理,时至今日, 仍被现代法医学家视为专业方面的经典。
而《大宋提刑官》利用这一点,将现代刑侦剧中的科学手段平移到了古代, 这就构成了某种细致的冲突感。
除了悬疑部分的抽丝剥茧, 《大宋提刑官》最令我印象深刻的,其实还是一个字: 人。
首先是不同案件牵扯出来的群像刻画。
那么这里我觉得大宋提刑官总结起来就是真实的力量,深刻的反思。
此剧对我而言,无论是我对她的喜爱、记忆还是她对我影响力,都可以在我的观剧史中排到前十,仅次于老版四大名著。与之可以并列的,有如下几部:大宅门、汉武大帝等。
当年看完剧集后,我发现这三个姑娘都不是宋慈的老婆、正妻另有其人的时候,忍不住露出了神秘地微笑:“啧,出大问题。”
啊不对,是“美工老师用心险恶啊!”
在海报里能摘出这么多女性角色,是因为剧中的宋慈的确遇上了好几起情感纠葛。以至于出现第n起疑似情杀的案件时,观众们都不免疑惑——
“怎么?我看的是《大宋捉奸官》吗?”
剧中还有大爷与年轻男人的纠葛,反映彼时的勾栏文化。
好在剧情里一集又一集的硬核验尸还在提醒着观众,正在播放的是《名侦探宋慈》《大宋提刑官》。
《大宋提刑官》根据宋慈的《洗冤集录》改编,讲述了宋慈入仕后解决疑案难案的故事。
剧集一开篇,就是所有观众都忘不了的场景——身着一身白衣的宋慈站在棺前,举着父亲留下的验尸记录, 坚定地说出了贯穿全文的主旨句“人命大如天”。
《大宋》的首播是05年。那会儿我才初二,但已经读了不少古今文学名著,知晓了一些古今兴废之事,对于古装剧更是尤为喜爱。惜哉如三国演义一样高质量的历史剧实在太少。当05年上半年大宋的预告片播出时,浓郁的古风使我非常期待,现在还记得预告片有这么几句“他一生破案无数,在xx中寻找蛛丝马迹,为您上演xx的千古奇冤大宋提刑官,震撼升堂,精彩,真精彩。”的话,自然是使我的期待值又多了几分。
应该说,成片没有让我失望,打动我的首选是主创者的态度。本剧除了宋氏父子,其余人物均为虚构,情节也多为再创作,所以从本质上来说, 这实际是一部戏说剧。可让人极为惊喜的是, 这部剧从演员的遴选和表演, 到画面场景的布置, 色调韵味的把握,服装道具的真实,人物语言的古风,配乐朗诵的深沉苍凉,乃至到思想的深度,反思的力度,方方面面都显示出几乎超越历史正剧的创新性、严肃性和主创境界的不俗。遑论与一概胡编乱造的戏说剧相比,与很多打着历史正剧旗号却贻笑大方的烂剧如新三国、张居正、康熙王朝也同样有着天壤之别,甚至直逼三国演义、汉武大帝、贞观之治、大明王朝1566、雍正王朝这样的优秀剧目。此剧让我认识了阚卫平这位功力深厚的导演,后来与六小龄童合作的《吴承恩与西游记》也是他执导。
言归正传,说说我对《大宋》的看法。
《大宋》对受众的吸引是显而易见的,一方面,中国人自古就有着强烈的“好古”心态,上到王公贵族,下到平民百姓,引车卖浆者之流,几乎无人不喜谈春秋战国、楚汉相争、三国争霸、隋唐风云这些经常的历史题材的,反映到古代,就是华夏古代历史题材的小说层出不穷,汗牛充栋,有句话评价是“堪与正史分签并架”;而到了生活节奏加快、快餐文化盛行的现代社会,这种好古心态并没有发生太大的改变,但表现形式却有了新的面貌——历史剧的兴盛。
另一方面,作为电视剧来说,首要的目的是赚钱,想赚钱就得赢得广告支持,提高收视率,那么牢牢把观众吸引在电视剧前,自然就是电视剧的首要任务,而悬疑推理题材无疑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尤其是在这种题材素来四平八稳的频道播出,就更为引人注目。这两方面一结合,加上影响力,大宋想不火都不可能。
大宋以一种类似于西游记那样连珠式的讲述结构,把一个个案子串联起来,并逐步达到高潮,每个单元里又有许多实力派知名演员客串,既好看又会有所惊喜。手法上,古韵浓郁又颇具悬疑感的配乐和时不时的回放镜头,使观众很自然地能够进入剧中的世界,和宋提刑一起查案缉凶。这样的体验自然是颇为过瘾的。我想这些,是大宋吸引大多数观众的原因所在。
但对我而言,大宋更加吸引我的,还有两点,这两点可以概括为两个字:真实。
一是主演们的演技,首选自然是何冰。和很多看过大量90年代何冰演的小人物戏的朋友不同,我正式接触他就是从大宋开始,所以看完大宋再看他那些油滑的小人物,真不像一个人演的,扎实的演技令我感到震惊。剧本对宋慈的设定,是一个技术上高超娴熟、出神入化,道德上几乎毫无瑕疵、公私分明、精忠报国,性格上不通(其实是不屑于通)人情世故、对儿女情长和官场冷暖都颇为木讷的一个清官、好官、有为之官。何冰把这些层面展现得很是完善,他的长相自然够不上帅气,但这平平凡凡的长相反而有利于人们更加关注他的演技和电视剧的情节,尤其是那双小眼,充满了思索、精明和正义,非常入戏,加之他本人抑扬顿挫的台词训练,都让展现在我们面前的宋提刑浑身是戏,令人难以不融入其中(这几点第二部的王庆祥做得反而不如何冰,眼神和气质一直觉得不入戏,声音配的也不好,一听就是配音,很假)。
说了宋慈自然不能不说他最大的对手刁光斗(昨天看到有朋友说这名字隐喻*****,恍然大悟),相信所以人和我一样,在看大宋之前根本没有想到一直仅仅以小品著称的郭达能有如此扎实精深的演技,演出了一个可谓史上最有魅力的贪官,其阴险毒辣、贪婪腐败自不必说,但那份对人情世故的洞察和游刃有余又不能不令人叹为观止。如果说何冰的宋慈是浑身是戏,那郭达的刁光斗简直每个毛发都透出浓浓的戏味。
看这二位的对戏真是莫大的享受,令人味之不尽。除了二位主演,英姑的纯真善良正义,赵捕头的朴实厚道勇武,薛庭松的城府和忧虑,薛玉贞的贤惠和睿智,曹纲、冯御史、吴淼水、史文俊等一批朝廷大小官员也展现得是千人千面,令人目不暇接,大呼过瘾。成熟的看电视剧的表现之一是关注演员演技的老练、自然、多层次,从这个方面说,大宋提刑官、大宅门等剧都是当之无愧的好剧。
第二真实的,是剧中表现出的令我惊讶而又钦佩的价值观和几乎无处不在的悲剧氛围。正如片尾曲所说,千古悠悠,有多少,冤魂嗟叹。是了,就说在多少个治世多少个乱世中,有多少数不清理不完的冤案冤魂哪。
这涉及到我们深层次制度的原因,简单来说,在这种愈来愈强化不暴露在阳光下为民众所知,而是处于暗箱操作的状态,那这种统治愈来愈衰落,不是偶然是必然。
两宋的悲剧,只是漫漫数千年的一例。如果仅看大宋的部分,很容易把他误和包公、施公、济公故事一样,看成是民众期待清官或能人的yy故事而已。但看到后面,尤其是最后一案和最后一集宋慈在父亲墓前的心声表白时:“时至今日孩儿才明白,单靠我等审案缉凶,洗冤除暴是无济于事的。”才明白《大宋》所反对的恰恰是那种“明君清官能廓清天下”的迂腐无用的传统价值观,从而引导观众向古老的人性、文化、制度层面去思考。
从这个角度来说,大宋虽然拍的是古代社会,但却丝毫没有平庸历史剧散发出的对“盛世”“明君”的吹捧朽味,而是表现出主创对于古代社会人性、文化、制度的深刻反思,体现出难能可贵的冷静判断与体察,从而显现出一种富有力度的现代性的思索精神。也正是因为这种对必然性的清醒和深刻的认识,让大宋几乎自始至终充盈着一股悲剧感,让全剧多了不少的清爽与气韵。
那股冷峻的悲剧色彩,恰如薛庭松离开之时,暮色之中,江南的隐隐山色,潺潺流水,弯曲的小桥,伫立的行人,林木间奔驰的骏马,水面上远去的归客,令画面和全剧充盈着如水墨画一般的苍凉、伤悲而又格外高雅的色彩;那股贯穿天地的气韵,恰如宋慈在父墓前跪拜之后,在肃穆的群山之中、在纷飞的白练之间昂首阔步,走向报国为民的坎坷人生时的胸襟,那挺拔的人物,坚定的步伐,大手笔的景色,直让我想起丹心千古的文天祥:“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让我想起大江东去的苏东坡:“我善养吾浩然之气,不依形而立,不恃力而行,不待生而存,不随死而忘者矣。故在天为星辰,在地为河岳,幽则为鬼神,而明则复为人。”让我想起傲岸不屈的顾炎武:“天地存肝胆,江山阅鬓华。”
这独特的色彩,这浩然的气韵,让剧中的情节和人物栩栩然与传统的诗词和文化接上了轨,将宋慈置身在了和文天祥、苏东坡、顾炎武一样的英魂之中,大浪淘沙而真金始现,使该剧的境界和胸怀提升了不止一个层次。以至于那独一无二的2005年夏天,看着新搬的空荡荡的家,看着西天如纱如锦的层云,我总会有一种置身天地之间,遨游宇宙之内的恢弘之感。我想,这正是优秀的历史剧目带给人精神上的感染与熏陶吧。
第三真实的,是剧中的道具、布景、建筑,和历史的贴合度确实很高,充满了浓郁的宋风,比那些拍唐朝却用秦汉宫殿的垃圾剧高到不知道哪里去了。我认为我看过的宋代剧有三步最符合宋代的风貌:老版赵匡胤、央视水浒传、大宋提刑官(其中2部都是虚构作品啊,足以让我们的正剧制作者汗颜)。全剧手法亦以写实为主,如展昭元芳一般神一样的存在,根本没有,让观众感受到一种脚踏实地的破案与古装戏乐趣。大宋雄辩地证明了:真实的魅力是无与伦比的。
于是,宋慈便走上了他的提点刑狱之路:
“太平县冤案”、“李府连环案”、“毛竹坞无头案”、“城南井尸案”、“遗扇嫁祸案”……
案追案,案套案。
随便再举个例子:在太平县曹墨屈打成招冤案中,死者本为失足落水溺亡,县令吴淼水昏庸无能。
为了冲业绩赶指标,给被告人曹墨安了个杀人抛尸罪草草结案。
大宋当然也有缺点。最大的一点是拖沓,有的案子明明2、3集就可以讲完,却一定要扯倒5、6集,比如那个孩子把妈妈的心摔了的故事,前前后后完完整整地讲了三遍,实在是啰嗦得很,有的对话也大可以精简精简,否则让人有时候有点“懒婆娘裹脚布又臭又长”的感觉,用电脑看时时不时得快进。再有就是一些情节上的不合理和科学上的具体问题,确实还需要再打磨。然而金无足赤,瑕不掩瑜,不管是在10年前还是放现在,《大宋》都可以称得上是一部良心之作,足以代表古装戏说剧乃至历史剧的最高水准。有这样的作品,是观众之福,也划出了一条新的标线,给后来的创作者包括我,是以提醒和鞭策。
其实我个人一直觉得好的作品的确是需要时间去雕刻和琢磨的。
那么这里我还是继续借大宋提刑官说明我的看法吧。
我觉得它是第一部古装纪实悬疑剧,是法医鼻祖宋慈视角下的破案“刑侦”剧,更是一部寸寸断肠的严肃历史悲剧。
让所有奔着硬核验尸、匡扶正义的爽剧套路的观众,最后看得背脊发凉,却也耐人寻味。
从检验法规的具体实施,注意事项, 到现场的检验顺序,技术处理,尸体保存,变化程度,初检复检等都做了系统的论述。
并且在那个时候就已经初步运用了昆虫学、化学、光学等原理,时至今日, 仍被现代法医学家视为专业方面的经典。
而《大宋提刑官》利用这一点,将现代刑侦剧中的科学手段平移到了古代, 这就构成了某种细致的冲突感。
除了悬疑部分的抽丝剥茧, 《大宋提刑官》最令我印象深刻的,其实还是一个字: 人。
首先是不同案件牵扯出来的群像刻画。
那么这里我觉得大宋提刑官总结起来就是真实的力量,深刻的反思。
此剧对我而言,无论是我对她的喜爱、记忆还是她对我影响力,都可以在我的观剧史中排到前十,仅次于老版四大名著。与之可以并列的,有如下几部:大宅门、汉武大帝等。
当年看完剧集后,我发现这三个姑娘都不是宋慈的老婆、正妻另有其人的时候,忍不住露出了神秘地微笑:“啧,出大问题。”
啊不对,是“美工老师用心险恶啊!”
在海报里能摘出这么多女性角色,是因为剧中的宋慈的确遇上了好几起情感纠葛。以至于出现第n起疑似情杀的案件时,观众们都不免疑惑——
“怎么?我看的是《大宋捉奸官》吗?”
剧中还有大爷与年轻男人的纠葛,反映彼时的勾栏文化。
好在剧情里一集又一集的硬核验尸还在提醒着观众,正在播放的是《名侦探宋慈》《大宋提刑官》。
《大宋提刑官》根据宋慈的《洗冤集录》改编,讲述了宋慈入仕后解决疑案难案的故事。
剧集一开篇,就是所有观众都忘不了的场景——身着一身白衣的宋慈站在棺前,举着父亲留下的验尸记录, 坚定地说出了贯穿全文的主旨句“人命大如天”。
《大宋》的首播是05年。那会儿我才初二,但已经读了不少古今文学名著,知晓了一些古今兴废之事,对于古装剧更是尤为喜爱。惜哉如三国演义一样高质量的历史剧实在太少。当05年上半年大宋的预告片播出时,浓郁的古风使我非常期待,现在还记得预告片有这么几句“他一生破案无数,在xx中寻找蛛丝马迹,为您上演xx的千古奇冤大宋提刑官,震撼升堂,精彩,真精彩。”的话,自然是使我的期待值又多了几分。
应该说,成片没有让我失望,打动我的首选是主创者的态度。本剧除了宋氏父子,其余人物均为虚构,情节也多为再创作,所以从本质上来说, 这实际是一部戏说剧。可让人极为惊喜的是, 这部剧从演员的遴选和表演, 到画面场景的布置, 色调韵味的把握,服装道具的真实,人物语言的古风,配乐朗诵的深沉苍凉,乃至到思想的深度,反思的力度,方方面面都显示出几乎超越历史正剧的创新性、严肃性和主创境界的不俗。遑论与一概胡编乱造的戏说剧相比,与很多打着历史正剧旗号却贻笑大方的烂剧如新三国、张居正、康熙王朝也同样有着天壤之别,甚至直逼三国演义、汉武大帝、贞观之治、大明王朝1566、雍正王朝这样的优秀剧目。此剧让我认识了阚卫平这位功力深厚的导演,后来与六小龄童合作的《吴承恩与西游记》也是他执导。
言归正传,说说我对《大宋》的看法。
《大宋》对受众的吸引是显而易见的,一方面,中国人自古就有着强烈的“好古”心态,上到王公贵族,下到平民百姓,引车卖浆者之流,几乎无人不喜谈春秋战国、楚汉相争、三国争霸、隋唐风云这些经常的历史题材的,反映到古代,就是华夏古代历史题材的小说层出不穷,汗牛充栋,有句话评价是“堪与正史分签并架”;而到了生活节奏加快、快餐文化盛行的现代社会,这种好古心态并没有发生太大的改变,但表现形式却有了新的面貌——历史剧的兴盛。
另一方面,作为电视剧来说,首要的目的是赚钱,想赚钱就得赢得广告支持,提高收视率,那么牢牢把观众吸引在电视剧前,自然就是电视剧的首要任务,而悬疑推理题材无疑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尤其是在这种题材素来四平八稳的频道播出,就更为引人注目。这两方面一结合,加上影响力,大宋想不火都不可能。
大宋以一种类似于西游记那样连珠式的讲述结构,把一个个案子串联起来,并逐步达到高潮,每个单元里又有许多实力派知名演员客串,既好看又会有所惊喜。手法上,古韵浓郁又颇具悬疑感的配乐和时不时的回放镜头,使观众很自然地能够进入剧中的世界,和宋提刑一起查案缉凶。这样的体验自然是颇为过瘾的。我想这些,是大宋吸引大多数观众的原因所在。
但对我而言,大宋更加吸引我的,还有两点,这两点可以概括为两个字:真实。
一是主演们的演技,首选自然是何冰。和很多看过大量90年代何冰演的小人物戏的朋友不同,我正式接触他就是从大宋开始,所以看完大宋再看他那些油滑的小人物,真不像一个人演的,扎实的演技令我感到震惊。剧本对宋慈的设定,是一个技术上高超娴熟、出神入化,道德上几乎毫无瑕疵、公私分明、精忠报国,性格上不通(其实是不屑于通)人情世故、对儿女情长和官场冷暖都颇为木讷的一个清官、好官、有为之官。何冰把这些层面展现得很是完善,他的长相自然够不上帅气,但这平平凡凡的长相反而有利于人们更加关注他的演技和电视剧的情节,尤其是那双小眼,充满了思索、精明和正义,非常入戏,加之他本人抑扬顿挫的台词训练,都让展现在我们面前的宋提刑浑身是戏,令人难以不融入其中(这几点第二部的王庆祥做得反而不如何冰,眼神和气质一直觉得不入戏,声音配的也不好,一听就是配音,很假)。
说了宋慈自然不能不说他最大的对手刁光斗(昨天看到有朋友说这名字隐喻*****,恍然大悟),相信所以人和我一样,在看大宋之前根本没有想到一直仅仅以小品著称的郭达能有如此扎实精深的演技,演出了一个可谓史上最有魅力的贪官,其阴险毒辣、贪婪腐败自不必说,但那份对人情世故的洞察和游刃有余又不能不令人叹为观止。如果说何冰的宋慈是浑身是戏,那郭达的刁光斗简直每个毛发都透出浓浓的戏味。
看这二位的对戏真是莫大的享受,令人味之不尽。除了二位主演,英姑的纯真善良正义,赵捕头的朴实厚道勇武,薛庭松的城府和忧虑,薛玉贞的贤惠和睿智,曹纲、冯御史、吴淼水、史文俊等一批朝廷大小官员也展现得是千人千面,令人目不暇接,大呼过瘾。成熟的看电视剧的表现之一是关注演员演技的老练、自然、多层次,从这个方面说,大宋提刑官、大宅门等剧都是当之无愧的好剧。
第二真实的,是剧中表现出的令我惊讶而又钦佩的价值观和几乎无处不在的悲剧氛围。正如片尾曲所说,千古悠悠,有多少,冤魂嗟叹。是了,就说在多少个治世多少个乱世中,有多少数不清理不完的冤案冤魂哪。
这涉及到我们深层次制度的原因,简单来说,在这种愈来愈强化不暴露在阳光下为民众所知,而是处于暗箱操作的状态,那这种统治愈来愈衰落,不是偶然是必然。
两宋的悲剧,只是漫漫数千年的一例。如果仅看大宋的部分,很容易把他误和包公、施公、济公故事一样,看成是民众期待清官或能人的yy故事而已。但看到后面,尤其是最后一案和最后一集宋慈在父亲墓前的心声表白时:“时至今日孩儿才明白,单靠我等审案缉凶,洗冤除暴是无济于事的。”才明白《大宋》所反对的恰恰是那种“明君清官能廓清天下”的迂腐无用的传统价值观,从而引导观众向古老的人性、文化、制度层面去思考。
从这个角度来说,大宋虽然拍的是古代社会,但却丝毫没有平庸历史剧散发出的对“盛世”“明君”的吹捧朽味,而是表现出主创对于古代社会人性、文化、制度的深刻反思,体现出难能可贵的冷静判断与体察,从而显现出一种富有力度的现代性的思索精神。也正是因为这种对必然性的清醒和深刻的认识,让大宋几乎自始至终充盈着一股悲剧感,让全剧多了不少的清爽与气韵。
那股冷峻的悲剧色彩,恰如薛庭松离开之时,暮色之中,江南的隐隐山色,潺潺流水,弯曲的小桥,伫立的行人,林木间奔驰的骏马,水面上远去的归客,令画面和全剧充盈着如水墨画一般的苍凉、伤悲而又格外高雅的色彩;那股贯穿天地的气韵,恰如宋慈在父墓前跪拜之后,在肃穆的群山之中、在纷飞的白练之间昂首阔步,走向报国为民的坎坷人生时的胸襟,那挺拔的人物,坚定的步伐,大手笔的景色,直让我想起丹心千古的文天祥:“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让我想起大江东去的苏东坡:“我善养吾浩然之气,不依形而立,不恃力而行,不待生而存,不随死而忘者矣。故在天为星辰,在地为河岳,幽则为鬼神,而明则复为人。”让我想起傲岸不屈的顾炎武:“天地存肝胆,江山阅鬓华。”
这独特的色彩,这浩然的气韵,让剧中的情节和人物栩栩然与传统的诗词和文化接上了轨,将宋慈置身在了和文天祥、苏东坡、顾炎武一样的英魂之中,大浪淘沙而真金始现,使该剧的境界和胸怀提升了不止一个层次。以至于那独一无二的2005年夏天,看着新搬的空荡荡的家,看着西天如纱如锦的层云,我总会有一种置身天地之间,遨游宇宙之内的恢弘之感。我想,这正是优秀的历史剧目带给人精神上的感染与熏陶吧。
第三真实的,是剧中的道具、布景、建筑,和历史的贴合度确实很高,充满了浓郁的宋风,比那些拍唐朝却用秦汉宫殿的垃圾剧高到不知道哪里去了。我认为我看过的宋代剧有三步最符合宋代的风貌:老版赵匡胤、央视水浒传、大宋提刑官(其中2部都是虚构作品啊,足以让我们的正剧制作者汗颜)。全剧手法亦以写实为主,如展昭元芳一般神一样的存在,根本没有,让观众感受到一种脚踏实地的破案与古装戏乐趣。大宋雄辩地证明了:真实的魅力是无与伦比的。
于是,宋慈便走上了他的提点刑狱之路:
“太平县冤案”、“李府连环案”、“毛竹坞无头案”、“城南井尸案”、“遗扇嫁祸案”……
案追案,案套案。
随便再举个例子:在太平县曹墨屈打成招冤案中,死者本为失足落水溺亡,县令吴淼水昏庸无能。
为了冲业绩赶指标,给被告人曹墨安了个杀人抛尸罪草草结案。
大宋当然也有缺点。最大的一点是拖沓,有的案子明明2、3集就可以讲完,却一定要扯倒5、6集,比如那个孩子把妈妈的心摔了的故事,前前后后完完整整地讲了三遍,实在是啰嗦得很,有的对话也大可以精简精简,否则让人有时候有点“懒婆娘裹脚布又臭又长”的感觉,用电脑看时时不时得快进。再有就是一些情节上的不合理和科学上的具体问题,确实还需要再打磨。然而金无足赤,瑕不掩瑜,不管是在10年前还是放现在,《大宋》都可以称得上是一部良心之作,足以代表古装戏说剧乃至历史剧的最高水准。有这样的作品,是观众之福,也划出了一条新的标线,给后来的创作者包括我,是以提醒和鞭策。
本文网址:https://www.3haitang.com/book/121513/35332890.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3haitang.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