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页
推荐阅读:熊学派的阿斯塔特、食飨之诗、重生八一渔猎西北、领主又红名了、亡灵之息、NBA:我虽然嘴臭,但我打架强、灾变卡皇、黄昏分界、圣杯战争?龙珠战争!、综漫:从尸魂界开始砍穿万界、
“秦太后!你——!”王泰急得脸色铁青。
秦嫣悠悠地重复了一边王泰的话,道:“少年英雄保家卫国,义不容辞。”
太尉鲁盛出列,恭敬鞠躬:“臣附议!”
第26章 少帝
鲁太尉是本朝武将功臣, 原本掌军事大权,年纪大了之后愈发斗JSG不过王家了,位高却无实权,在朝堂上能独善其身就不错了, 这些年也没见他站队哪个阵营, 所有人都默认他和秦天南一样,只对皇帝效忠。
两个太后互相较劲, 群臣不敢插嘴。
往日王家和晋王是阵营之间的针锋相对, 这一次,他们尚不清楚秦太后有没有偏向哪一边势力, 但她的父兄在西北,为西北军说话无可厚非, 朝臣也能理解她的情绪,故而谁都不敢说话。
王丞相非要给秦太后添堵, 秦太后初生牛犊不怕虎, 竟然当场说要把王家壮丁送去从军,大家难得见到王丞相急眼的场面,心里想法各异。
虽然党派归党派,朝堂上文官和武官矛盾已久,哪怕是同一阵营的, 互相也不是什么好朋友。
鲁太尉这个时候站出来支持秦太后,不管什么阵营的文官都捏了一把汗,鲁太尉这些年看似休养生息, 却还是武官群体的灵魂支柱, 他站出来后, 一众武官竟觉得幸灾乐祸, 齐齐拱手:“臣附议。”
王丞相躬身行礼, 开始卖惨:“陛下,二位太后,臣一家尽是文人雅士,上了战场就是死路一条啊!”
秦嫣冷哼一声:“王丞相,你既不愿让自家子侄从军,也不赞同向西北军增援粮草,你到底想怎样?外敌就在边塞虎视眈眈,难不成,王丞相是想让我们开门相迎,将大齐土地拱手相送?”
“秦太后,臣对大齐的忠心日月可鉴!”王丞相立即拱手鞠躬。
“既然如此,王丞相认为,如今陛下待薄了西北军,将来再起战事,还有谁入伍从军?还有谁沙场御敌?”秦嫣厉声反问。
“秦太后,您怕不是不知道?朝廷每年都征兵,每户人家至少要有一名十五岁以上的男丁入伍!男丁多的家庭,应有多人入伍,根本不会存在没人入伍的情况!”王丞相嘲讽道。
秦嫣啧啧摇头:“自愿和非自愿的入伍,效果会直接体现在战场上。王丞相这般言论,想必已经考虑清楚了,要让家中十五岁以上的所有男丁前往西北支援。”
“你——!”
王丞相一时气结。
皇帝却怔住了,王丞相不让自家小辈从军是意料之中,他彷徨地想,如果将来他有了孩子,他舍得让他冷着饿着么?
为人父母自然是舍不得的,他从小就被所有人捧在手心里,王太后更是把他呵护到极致,一来因为他是储君,二来,他们是母子。
然而,十二万西北军,他们也都是别人的儿子、丈夫、父亲,他们在边关苦苦支撑,守护的是大齐,也是他的皇位,如果他让这些人寒了心,将来还有谁愿意上战场?
秦太后说得对,自愿和非自愿的差别很大。
谁都知道打仗消耗国家资源,自西北开战起,每年往西北送去的军需就不少,再不结束恐怕连国库都要掏空,百姓也没有了耐性。
西北战场必须尽快做个了结。
虽然王家都不喜欢秦太后,王太后也叮嘱过他,要小心秦太后。
可是一场辩论下来,秦太后字字戳心,直击要害,他发现秦太后说得在理。
这些年,京城的王爷盯着皇位,一个个跟他离了心,儿时睿王跟他关系尚好,可八年前被谴去了西北。
身为皇族,睿王已经在西北待了八年,据闻这些年他基本全在军营里耗着,因着战事,甚至不能归京奔丧,睿王尚且如此,那其他的平民儿子呢?
他怎能连粮草都不给?
秦太后似乎也动了真格,要王家的男人上战场做表率,王丞相位高权重,有不少子侄在朝中谋了闲职,他们过惯了安逸日子,自然是不愿意去西北的。
粮草方面其实问题不大,年节时群臣总结,除了南方洪灾的几个城,其余城州均说有富余,在这种情况下,实在不宜缩减西北的粮草。
“王爱卿……你看这事……”皇帝下意识地望向王泰。
他几乎养成了条件反射,遇到大事第一反应就是询问王太后和王丞相的意思,这一次其实他觉得秦太后说得对,勉强地软下语气:“朕以为,平民百姓的子弟都能上战场,睿王天潢贵胄,也在西北待了八年,王家……”
“陛下!一码归一码,睿王自幼能文善武,上战场自是游刃有余。这事没得商量,让王家子弟从军简直荒唐!”王太后霸道地打断了皇帝的话语。
“王太后,睿王也不是天生就能文善武的。”秦嫣道。
皇帝一时沉默了。
秦嫣侧目,王太后控制欲太强,显然不想让小皇帝自己作主。
文臣们纷纷附议:“让文臣奔赴战场,无异于让武将吟诗作对,贻笑大方,让那戎狄笑话我大齐无人。”
鲁太尉老脸拉下来,反驳:“武将怎么不能吟诗作对?你当老夫不识字?”
武将也纷纷附和:“就是,你们什么意思?!你是骂我们没文化?”
朝堂上从党派之争,一下子变成了文武官之间的争吵。
大概上首坐的小皇帝看起来软弱可欺,两位太后是女子,说到底还是没有足够的震慑力,一时间众臣也不端着了,当着两宫太后和皇帝面前,一个个争得脸红耳赤。
--
秦嫣悠悠地重复了一边王泰的话,道:“少年英雄保家卫国,义不容辞。”
太尉鲁盛出列,恭敬鞠躬:“臣附议!”
第26章 少帝
鲁太尉是本朝武将功臣, 原本掌军事大权,年纪大了之后愈发斗JSG不过王家了,位高却无实权,在朝堂上能独善其身就不错了, 这些年也没见他站队哪个阵营, 所有人都默认他和秦天南一样,只对皇帝效忠。
两个太后互相较劲, 群臣不敢插嘴。
往日王家和晋王是阵营之间的针锋相对, 这一次,他们尚不清楚秦太后有没有偏向哪一边势力, 但她的父兄在西北,为西北军说话无可厚非, 朝臣也能理解她的情绪,故而谁都不敢说话。
王丞相非要给秦太后添堵, 秦太后初生牛犊不怕虎, 竟然当场说要把王家壮丁送去从军,大家难得见到王丞相急眼的场面,心里想法各异。
虽然党派归党派,朝堂上文官和武官矛盾已久,哪怕是同一阵营的, 互相也不是什么好朋友。
鲁太尉这个时候站出来支持秦太后,不管什么阵营的文官都捏了一把汗,鲁太尉这些年看似休养生息, 却还是武官群体的灵魂支柱, 他站出来后, 一众武官竟觉得幸灾乐祸, 齐齐拱手:“臣附议。”
王丞相躬身行礼, 开始卖惨:“陛下,二位太后,臣一家尽是文人雅士,上了战场就是死路一条啊!”
秦嫣冷哼一声:“王丞相,你既不愿让自家子侄从军,也不赞同向西北军增援粮草,你到底想怎样?外敌就在边塞虎视眈眈,难不成,王丞相是想让我们开门相迎,将大齐土地拱手相送?”
“秦太后,臣对大齐的忠心日月可鉴!”王丞相立即拱手鞠躬。
“既然如此,王丞相认为,如今陛下待薄了西北军,将来再起战事,还有谁入伍从军?还有谁沙场御敌?”秦嫣厉声反问。
“秦太后,您怕不是不知道?朝廷每年都征兵,每户人家至少要有一名十五岁以上的男丁入伍!男丁多的家庭,应有多人入伍,根本不会存在没人入伍的情况!”王丞相嘲讽道。
秦嫣啧啧摇头:“自愿和非自愿的入伍,效果会直接体现在战场上。王丞相这般言论,想必已经考虑清楚了,要让家中十五岁以上的所有男丁前往西北支援。”
“你——!”
王丞相一时气结。
皇帝却怔住了,王丞相不让自家小辈从军是意料之中,他彷徨地想,如果将来他有了孩子,他舍得让他冷着饿着么?
为人父母自然是舍不得的,他从小就被所有人捧在手心里,王太后更是把他呵护到极致,一来因为他是储君,二来,他们是母子。
然而,十二万西北军,他们也都是别人的儿子、丈夫、父亲,他们在边关苦苦支撑,守护的是大齐,也是他的皇位,如果他让这些人寒了心,将来还有谁愿意上战场?
秦太后说得对,自愿和非自愿的差别很大。
谁都知道打仗消耗国家资源,自西北开战起,每年往西北送去的军需就不少,再不结束恐怕连国库都要掏空,百姓也没有了耐性。
西北战场必须尽快做个了结。
虽然王家都不喜欢秦太后,王太后也叮嘱过他,要小心秦太后。
可是一场辩论下来,秦太后字字戳心,直击要害,他发现秦太后说得在理。
这些年,京城的王爷盯着皇位,一个个跟他离了心,儿时睿王跟他关系尚好,可八年前被谴去了西北。
身为皇族,睿王已经在西北待了八年,据闻这些年他基本全在军营里耗着,因着战事,甚至不能归京奔丧,睿王尚且如此,那其他的平民儿子呢?
他怎能连粮草都不给?
秦太后似乎也动了真格,要王家的男人上战场做表率,王丞相位高权重,有不少子侄在朝中谋了闲职,他们过惯了安逸日子,自然是不愿意去西北的。
粮草方面其实问题不大,年节时群臣总结,除了南方洪灾的几个城,其余城州均说有富余,在这种情况下,实在不宜缩减西北的粮草。
“王爱卿……你看这事……”皇帝下意识地望向王泰。
他几乎养成了条件反射,遇到大事第一反应就是询问王太后和王丞相的意思,这一次其实他觉得秦太后说得对,勉强地软下语气:“朕以为,平民百姓的子弟都能上战场,睿王天潢贵胄,也在西北待了八年,王家……”
“陛下!一码归一码,睿王自幼能文善武,上战场自是游刃有余。这事没得商量,让王家子弟从军简直荒唐!”王太后霸道地打断了皇帝的话语。
“王太后,睿王也不是天生就能文善武的。”秦嫣道。
皇帝一时沉默了。
秦嫣侧目,王太后控制欲太强,显然不想让小皇帝自己作主。
文臣们纷纷附议:“让文臣奔赴战场,无异于让武将吟诗作对,贻笑大方,让那戎狄笑话我大齐无人。”
鲁太尉老脸拉下来,反驳:“武将怎么不能吟诗作对?你当老夫不识字?”
武将也纷纷附和:“就是,你们什么意思?!你是骂我们没文化?”
朝堂上从党派之争,一下子变成了文武官之间的争吵。
大概上首坐的小皇帝看起来软弱可欺,两位太后是女子,说到底还是没有足够的震慑力,一时间众臣也不端着了,当着两宫太后和皇帝面前,一个个争得脸红耳赤。
--
本文网址:https://www.3haitang.com/book/122716/35813026.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3haitang.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