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同人)盘点千古风流人物 第155节
推荐阅读:LOL:什么叫自爆型打野啊?、序列大明、综网:终焉的守望之无尽词缀、科技公司,我成国产之光!、玩家重载、那就让她们献上忠诚吧!、港综世界的警察、我也是异常生物、退下,让朕来、人在综墓,卸岭盗魁、
板荡之时,他愿意做那诚臣啊。
不光是杜甫,李白、杜牧、狄仁杰等等大唐文人都重重叹息,无比怀念那位雄才大略的君主。恨不得生在贞观年间,取代那宰相萧璃。
第99章 后续加第七位皇帝
【由于李世民知人善任,初唐将星如云,名士如雨,好像没有能力平庸的废物。
连李世民的老婆都是出了名的贤后,把后宫管得井井有条。
但是,没过多久,贞观十年,长孙皇后去世,终年三十六岁。李世民选择陕西九峻山为他和长孙皇后的长眠之地。
至于她的死因,人们普遍认为她是气疾而死。气疾类似于哮喘,放在今天都是很棘手的难题,更不用说在古代了,需要好好调养才行。
她十三岁的时候就嫁给十七岁的李世民了,非常早婚早育,再加上操劳过度,可能导致病情加重。】
唐太宗位面,李世民正为天幕夸他的功绩,有些不好意思,心中暗道:“做得还不够多,还不够好,还需继续努力。"
谁知道紧接着,就听见了噩耗。贞观十年,那也没剩多久了!他难以接受,连忙看向长孙皇后:“太医,快叫太医来!”
李世民心思细腻,如今又急又怕,竟生生落下泪来。
长孙皇后的笑容也僵在脸上,大唐才刚刚安定,小儿子李治还小,她居然就要撒手人寰了吗?
长孙皇后连忙抚着他的肩膀,安抚道:“生死有命,能陪陛下到这里,已经死而无憾了。”李世民闻言,将她搂在怀里,眼泪唰唰地流,哭到哽咽。
明明要死的是长孙皇后,应该是李世民安抚长孙皇后才对。结果现在,角色互换。
太医马不停蹄地来了,李世民忙问:“皇后不一直在服用调理身体的方剂吗?你们的方子怎么这么没用?"
太医诊脉,叹息道:“方剂并非没有。皇后娘娘气机升降出入反常、应降不降,肝气抑郁。皇后不仅要服用方剂,平日也应该少思少虑,静心调养,万万不可动怒来刺激肺腑。这气疾半个都是心病!"
长孙皇后闻言眨了眨眼睛,垂下眼眸。她不是第一次听太医这么说,只是条件不允许她休息。
她是个多思多虑、心思敏感的人,她既关注李世民的前朝,也掌管六宫事务,事情多得不得了。除此之外,还要愁孩子们的学业和婚姻。
久而久之,“檐边嫩柳学身轻”,已经如同病弱西施。
就像熬夜一样,都知道熬夜不好,但忍不住啊。
要是以往,她还
是会对这些医嘱,有些左耳朵进右耳朵出,现在被剧透了死讯,态度转变不少。
长孙皇后面色和善地送走太医,然后扭头看向李世民:“陛下,听见太医说的话了吗,这下臣妾可要堂而皇之躲懒了。"
李世民闻言,眼睛都哭红了,将她抱在怀里,仿佛握住易碎的珍宝,久久没有松开。他附在她耳边,小声说:“我们以后合葬,死亡也没有办法将我们分离。”
大庭广众之下,他们动作亲密,有些与礼不合,但宴会上的文武百官都没有出声阻止,而是体贴地该吃吃该喝喝。
连魏征这个大喷子都选择在这时候放陛下一马。
这些文武百官中,有几位将领非常特殊,因为他们是少数民族。他们长得剑眉星目,气宇轩昂。
从前,很多小国被灭国之后,国王和贵族们往往只有一条出路——去参加大唐中央歌舞团。
但李世民喜欢抽卡,对蛮夷也是这样。只要他觉得这些蛮夷能用,就会抛下成见,让他们领兵去打仗。久而久之,真给他抽到了几个ssr。
比如契芯何力和阿史那社尔。他们骑术高超,骁勇善战,是非常亮眼的将星。
他们也非常尊重和爱戴李世民,认为他是伟大的君主。能有多少君主不憎恨蛮夷,且能让许以重任?
他们喊天可汗的时候是真心诚意的。
别人都很有眼力见,直接低下了头。可这两个突厥人直愣愣地望着夫妻俩的模样,思绪随风飘远。
长孙皇后会死,天可汗也是凡人之躯……也会死。到了天可汗驾崩的那一天,他们……两人不约而同地反手握住了腰间的镶金匕首。
还没等李世民整理好心情,又听见了另一个噩耗【贞观二十三年,李世民去世,终年五十三岁。】
【至于他的死因,有人说他死于陈年旧疾,有人说他磕丹药暴毙,总之众说纷纭。】【他要死的时候,把长孙无忌和褚遂良叫进寝殿托孤,立下遗诏之后便撒手人寰。太子以及长孙无忌等人悲痛欲绝地为他办丧事。消息传到宫外,大唐百姓失声痛哭。特别的是,那些少数民族也痛哭流涕。
《资治通鉴》记载:四夷之人入仕于朝及来朝贡者数百人,闻丧皆恸哭,剪发、面、割耳,流血
洒地。
儒家讲究身体
发肤,受之父母,不能轻易损坏。但突厥等少数民族自然不讲究这些。
他们的丧葬仪式很特殊,可汗死后,亲信以及妃子往往殉葬。其他人骑着马,绕着尸体走马,同时刺面割体。
让唐高宗非常惊讶的是,契芯何力和阿史那社尔居然主动提出要殉葬。
契芯何力曾经击败吐谷浑、消灭高句丽。他智谋高超,曾经说服李世民骗彩礼,坑了蛮夷首领。阿史那社尔曾经平定高昌。这人是《长歌行》的男主原型。在初唐,不灭个国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名将。
在很多人眼里,这两位战功赫赫,堪比国公,不享受荣华富贵,反而去寻死,简直脑子被驴踢了。
唐太宗这个天可汗又不是真可汗!
唐高宗觉得,这两位ssr名将要是去死,太可惜了。而且这对父亲的名声不好。秦穆公死后,大臣百里奚、蹇叔、由余殉葬,被骂了很多年。
他于是拒绝二人:"父皇知道你们突厥的习俗,已经猜到了你们两个人的想法,他不允许你们殉葬。但是我可以将你们两个的模样做成雕像,陪葬进陵墓。你们死后,也可以葬在昭陵附近。"
这两位将军才放弃殉葬的想法,转而将一腔悲愤之情发泄到了北边,又灭掉了好几个国。】
天幕下,大唐的文武百官早已低声啜泣,更有人失声痛哭,心中一种不真实感。唐太宗于他们而言是开国君主,也是伟大领袖,这样的人怎么会死呢?
房玄龄擦着眼泪:"陛下五十三岁就驾崩,简直天妒英才。恨不能分寿命给陛下!"文武百官也纷纷附和,很多人都真心实意。
唐太宗安慰他们:“别说这些晦气的,要你们的寿命做什么?人终归有一死,如果不死,还不成山野精怪了?"
他转而看向契芯何力和阿史那社尔,心情有些许复杂。没有想到这两位突厥人未来会提出给他殉葬。
真是傻孩子呀。
唐太宗李世民:"你们身在大唐,也为大唐效力,那就是大唐人,身体发肤,
受之父母,以后千万不要有这种想法了。"
文武百官向来对唐太宗任用番将颇有微词。
唐朝朝廷家世歧视特别重,老牌世家看不起新世家,大世家看不起小世家。而这些异族人就是
鄙视链中的最低端。
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可是事实证明,契芯何力和阿史那社尔比很多汉族官员都要忠心得多。
百官们转念一想,在前线时,契芯何力受了伤,李世民亲口为其吮……吸战伤,也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
陛下的人格魅力真大!
与此同时,他们对这两个异族将领的观感也好了不少。忠诚是比金子还要珍贵的东西。契芯何力:"那陛下,我们死后能陪葬进昭陵吗?愿世世代代为陛下守灵。"阿史那社尔看了一眼长孙皇后,然后拱手附和:“微臣也想陪葬进昭陵。”他不是来拆散这个家的,他是来加入这个家的。
长孙皇后应该不会介意的吧?
这些年,李世民也在思考身后事,俗话说,事死如事生,他也不想离开这些爱卿。他正想下诏令鼓励文武百官以后陪葬。
契莎何力和阿史那社尔的提议直中下怀。
唐太宗李世民点头:“自然可以。”
其他官员们:"!!!!"
昭陵可是皇陵啊!这可是官员死后最高的荣耀!
一时间,长孙无忌,褚遂良,李靖,尉迟恭,秦琼等人纷纷请求陪葬。场面仿佛成了售楼大会,大家都挥舞着钞票想买房。
李世民见大家如此踊跃,心情好转不少,一个接着一个地答应下来。看来死并不可怕,他的死后生活会非常愉悦。这时,魏征矜持地表达了些许意愿。李世民瞬间有些头痛,糟糕,愿地府没有魏征。
【唐朝制度规定,如果你觉得你蒙冤了,那你可以去昭陵哭泣。】
天幕放了一段唐太宗的纪录片,唐代无数人在他昭陵附近痛哭流涕。皇陵不是谁都能进去的,他们只能遥遥供奉。
杜甫、杜牧……数不胜数。
他们怀念的是李世民,也是那个辉煌的时代。
陆游望着天幕,灵感爆发,万般惆怅化为诗:“积愤有时歌易水,孤忠无路哭昭陵。”
【历史学家柏杨曾经说:"自从盘古开天辟地,李世民大帝是中国帝王中最初一个被中国人真心称颂崇拜的人物,固由于他的勋业,也由于他本身的美德。他治理国家的一言一行,成为以后所有帝王的规范。"】
【人非完人,他身上也有过失,比如被很多人抨击的玄武门之变,但“功大导致过不显”。唐太宗之前,君主以尧舜为榜样。唐太宗之后,君主以李世民为榜样。】
【与此同时,他还擅长书法,擅长诗词。从他的诗词中,我们能看到他的细腻情思,便不难理解他为什么容易哭了。】
【今天的视频就到这里结束了,大家再见。】
紧接着,天幕消散,天音消失。隋炀帝位面。
李建成咬牙切齿,双目赤红,无能狂怒:“呵呵,耶耶,你听听她说的什么话?好一个功大而过不显,好一个功大而过不显啊!"
他以为玄武门之变能将自己这位好弟弟钉在耻辱柱上,结果他的文治武功震烁古今。这种骇人听闻的事情都不算什么了。
他的命就不是命了吗?
李渊张开嘴想安慰他,却又不知道该说些什么。他思考了很久,转而看向李世民:"世民,你有济世安民之心,你且去吧。"
儿子们的矛盾不可调和。无论如何,他也不想看到他们走向手足残杀。既然如此,那就让李世民自立门户吧。
十八岁的李世民听出他隐含的意思,不免有些酸涩,抿唇说道:“孩儿不想离开。”李渊:"这笼子怎能关住你这只雄鹰?大丈夫当有吞吐宇宙之志,气吞八荒之心!"李世民见没有转圜的余地,于是答应下来。李世民最终带着房玄龄等幕僚离开了。
李渊望着他的背影,轻声叹息。事实上,他能预料到李世民称霸之路会有多顺利。如今天幕都说了,他是盖世君主,想必天下豪杰都会来投。
他让李世民自立门户,是为了切割他跟李建成的关系,给李建成搏一条活路。他自己就安安心心当个太上皇吧。李渊心里憋屈地想,这开国皇帝,是他主动不当,而不是被人忽视!总不会被人嘲笑了吧?
李建成有些不满,他还想让李渊痛打不孝子呢,结果李渊轻飘飘地放了走了李世民。
"耶耶,你怎么让他走了?他可是未来杀害你儿子,抢皇位的凶手!"
李渊骂道:“你不是看完天幕了吗,你好意思说那是你打下来的皇位吗?我让世民离开,是为了让你看清自己。
我知道你不服气,你手下也有兵,不服气
就带兵出去打,打下多少都算你的。别去想你弟弟的东西。"
李建成又气又怒,还有种无能为力的痛苦。他跟李世民明明一母同胞,却犹如萤火与皓月争辉。既生他李建成,为何要生李世民?
房玄龄得知这个结果之后,心里放松不少,他跟其他幕僚早就对李渊和李建成颇有微词,如果留在李家,又是一团烂账。
李渊这样做不像是逐出家门,反倒像是解开了李世民身上关于宗法的束缚。不给父亲和大哥打工,而是为自己谋划,玄武门之变的可能性大大降低。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
房玄龄看着擦拭巨弓的李世民,心情如释重负,他的主公自由了。
不光是杜甫,李白、杜牧、狄仁杰等等大唐文人都重重叹息,无比怀念那位雄才大略的君主。恨不得生在贞观年间,取代那宰相萧璃。
第99章 后续加第七位皇帝
【由于李世民知人善任,初唐将星如云,名士如雨,好像没有能力平庸的废物。
连李世民的老婆都是出了名的贤后,把后宫管得井井有条。
但是,没过多久,贞观十年,长孙皇后去世,终年三十六岁。李世民选择陕西九峻山为他和长孙皇后的长眠之地。
至于她的死因,人们普遍认为她是气疾而死。气疾类似于哮喘,放在今天都是很棘手的难题,更不用说在古代了,需要好好调养才行。
她十三岁的时候就嫁给十七岁的李世民了,非常早婚早育,再加上操劳过度,可能导致病情加重。】
唐太宗位面,李世民正为天幕夸他的功绩,有些不好意思,心中暗道:“做得还不够多,还不够好,还需继续努力。"
谁知道紧接着,就听见了噩耗。贞观十年,那也没剩多久了!他难以接受,连忙看向长孙皇后:“太医,快叫太医来!”
李世民心思细腻,如今又急又怕,竟生生落下泪来。
长孙皇后的笑容也僵在脸上,大唐才刚刚安定,小儿子李治还小,她居然就要撒手人寰了吗?
长孙皇后连忙抚着他的肩膀,安抚道:“生死有命,能陪陛下到这里,已经死而无憾了。”李世民闻言,将她搂在怀里,眼泪唰唰地流,哭到哽咽。
明明要死的是长孙皇后,应该是李世民安抚长孙皇后才对。结果现在,角色互换。
太医马不停蹄地来了,李世民忙问:“皇后不一直在服用调理身体的方剂吗?你们的方子怎么这么没用?"
太医诊脉,叹息道:“方剂并非没有。皇后娘娘气机升降出入反常、应降不降,肝气抑郁。皇后不仅要服用方剂,平日也应该少思少虑,静心调养,万万不可动怒来刺激肺腑。这气疾半个都是心病!"
长孙皇后闻言眨了眨眼睛,垂下眼眸。她不是第一次听太医这么说,只是条件不允许她休息。
她是个多思多虑、心思敏感的人,她既关注李世民的前朝,也掌管六宫事务,事情多得不得了。除此之外,还要愁孩子们的学业和婚姻。
久而久之,“檐边嫩柳学身轻”,已经如同病弱西施。
就像熬夜一样,都知道熬夜不好,但忍不住啊。
要是以往,她还
是会对这些医嘱,有些左耳朵进右耳朵出,现在被剧透了死讯,态度转变不少。
长孙皇后面色和善地送走太医,然后扭头看向李世民:“陛下,听见太医说的话了吗,这下臣妾可要堂而皇之躲懒了。"
李世民闻言,眼睛都哭红了,将她抱在怀里,仿佛握住易碎的珍宝,久久没有松开。他附在她耳边,小声说:“我们以后合葬,死亡也没有办法将我们分离。”
大庭广众之下,他们动作亲密,有些与礼不合,但宴会上的文武百官都没有出声阻止,而是体贴地该吃吃该喝喝。
连魏征这个大喷子都选择在这时候放陛下一马。
这些文武百官中,有几位将领非常特殊,因为他们是少数民族。他们长得剑眉星目,气宇轩昂。
从前,很多小国被灭国之后,国王和贵族们往往只有一条出路——去参加大唐中央歌舞团。
但李世民喜欢抽卡,对蛮夷也是这样。只要他觉得这些蛮夷能用,就会抛下成见,让他们领兵去打仗。久而久之,真给他抽到了几个ssr。
比如契芯何力和阿史那社尔。他们骑术高超,骁勇善战,是非常亮眼的将星。
他们也非常尊重和爱戴李世民,认为他是伟大的君主。能有多少君主不憎恨蛮夷,且能让许以重任?
他们喊天可汗的时候是真心诚意的。
别人都很有眼力见,直接低下了头。可这两个突厥人直愣愣地望着夫妻俩的模样,思绪随风飘远。
长孙皇后会死,天可汗也是凡人之躯……也会死。到了天可汗驾崩的那一天,他们……两人不约而同地反手握住了腰间的镶金匕首。
还没等李世民整理好心情,又听见了另一个噩耗【贞观二十三年,李世民去世,终年五十三岁。】
【至于他的死因,有人说他死于陈年旧疾,有人说他磕丹药暴毙,总之众说纷纭。】【他要死的时候,把长孙无忌和褚遂良叫进寝殿托孤,立下遗诏之后便撒手人寰。太子以及长孙无忌等人悲痛欲绝地为他办丧事。消息传到宫外,大唐百姓失声痛哭。特别的是,那些少数民族也痛哭流涕。
《资治通鉴》记载:四夷之人入仕于朝及来朝贡者数百人,闻丧皆恸哭,剪发、面、割耳,流血
洒地。
儒家讲究身体
发肤,受之父母,不能轻易损坏。但突厥等少数民族自然不讲究这些。
他们的丧葬仪式很特殊,可汗死后,亲信以及妃子往往殉葬。其他人骑着马,绕着尸体走马,同时刺面割体。
让唐高宗非常惊讶的是,契芯何力和阿史那社尔居然主动提出要殉葬。
契芯何力曾经击败吐谷浑、消灭高句丽。他智谋高超,曾经说服李世民骗彩礼,坑了蛮夷首领。阿史那社尔曾经平定高昌。这人是《长歌行》的男主原型。在初唐,不灭个国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名将。
在很多人眼里,这两位战功赫赫,堪比国公,不享受荣华富贵,反而去寻死,简直脑子被驴踢了。
唐太宗这个天可汗又不是真可汗!
唐高宗觉得,这两位ssr名将要是去死,太可惜了。而且这对父亲的名声不好。秦穆公死后,大臣百里奚、蹇叔、由余殉葬,被骂了很多年。
他于是拒绝二人:"父皇知道你们突厥的习俗,已经猜到了你们两个人的想法,他不允许你们殉葬。但是我可以将你们两个的模样做成雕像,陪葬进陵墓。你们死后,也可以葬在昭陵附近。"
这两位将军才放弃殉葬的想法,转而将一腔悲愤之情发泄到了北边,又灭掉了好几个国。】
天幕下,大唐的文武百官早已低声啜泣,更有人失声痛哭,心中一种不真实感。唐太宗于他们而言是开国君主,也是伟大领袖,这样的人怎么会死呢?
房玄龄擦着眼泪:"陛下五十三岁就驾崩,简直天妒英才。恨不能分寿命给陛下!"文武百官也纷纷附和,很多人都真心实意。
唐太宗安慰他们:“别说这些晦气的,要你们的寿命做什么?人终归有一死,如果不死,还不成山野精怪了?"
他转而看向契芯何力和阿史那社尔,心情有些许复杂。没有想到这两位突厥人未来会提出给他殉葬。
真是傻孩子呀。
唐太宗李世民:"你们身在大唐,也为大唐效力,那就是大唐人,身体发肤,
受之父母,以后千万不要有这种想法了。"
文武百官向来对唐太宗任用番将颇有微词。
唐朝朝廷家世歧视特别重,老牌世家看不起新世家,大世家看不起小世家。而这些异族人就是
鄙视链中的最低端。
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可是事实证明,契芯何力和阿史那社尔比很多汉族官员都要忠心得多。
百官们转念一想,在前线时,契芯何力受了伤,李世民亲口为其吮……吸战伤,也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
陛下的人格魅力真大!
与此同时,他们对这两个异族将领的观感也好了不少。忠诚是比金子还要珍贵的东西。契芯何力:"那陛下,我们死后能陪葬进昭陵吗?愿世世代代为陛下守灵。"阿史那社尔看了一眼长孙皇后,然后拱手附和:“微臣也想陪葬进昭陵。”他不是来拆散这个家的,他是来加入这个家的。
长孙皇后应该不会介意的吧?
这些年,李世民也在思考身后事,俗话说,事死如事生,他也不想离开这些爱卿。他正想下诏令鼓励文武百官以后陪葬。
契莎何力和阿史那社尔的提议直中下怀。
唐太宗李世民点头:“自然可以。”
其他官员们:"!!!!"
昭陵可是皇陵啊!这可是官员死后最高的荣耀!
一时间,长孙无忌,褚遂良,李靖,尉迟恭,秦琼等人纷纷请求陪葬。场面仿佛成了售楼大会,大家都挥舞着钞票想买房。
李世民见大家如此踊跃,心情好转不少,一个接着一个地答应下来。看来死并不可怕,他的死后生活会非常愉悦。这时,魏征矜持地表达了些许意愿。李世民瞬间有些头痛,糟糕,愿地府没有魏征。
【唐朝制度规定,如果你觉得你蒙冤了,那你可以去昭陵哭泣。】
天幕放了一段唐太宗的纪录片,唐代无数人在他昭陵附近痛哭流涕。皇陵不是谁都能进去的,他们只能遥遥供奉。
杜甫、杜牧……数不胜数。
他们怀念的是李世民,也是那个辉煌的时代。
陆游望着天幕,灵感爆发,万般惆怅化为诗:“积愤有时歌易水,孤忠无路哭昭陵。”
【历史学家柏杨曾经说:"自从盘古开天辟地,李世民大帝是中国帝王中最初一个被中国人真心称颂崇拜的人物,固由于他的勋业,也由于他本身的美德。他治理国家的一言一行,成为以后所有帝王的规范。"】
【人非完人,他身上也有过失,比如被很多人抨击的玄武门之变,但“功大导致过不显”。唐太宗之前,君主以尧舜为榜样。唐太宗之后,君主以李世民为榜样。】
【与此同时,他还擅长书法,擅长诗词。从他的诗词中,我们能看到他的细腻情思,便不难理解他为什么容易哭了。】
【今天的视频就到这里结束了,大家再见。】
紧接着,天幕消散,天音消失。隋炀帝位面。
李建成咬牙切齿,双目赤红,无能狂怒:“呵呵,耶耶,你听听她说的什么话?好一个功大而过不显,好一个功大而过不显啊!"
他以为玄武门之变能将自己这位好弟弟钉在耻辱柱上,结果他的文治武功震烁古今。这种骇人听闻的事情都不算什么了。
他的命就不是命了吗?
李渊张开嘴想安慰他,却又不知道该说些什么。他思考了很久,转而看向李世民:"世民,你有济世安民之心,你且去吧。"
儿子们的矛盾不可调和。无论如何,他也不想看到他们走向手足残杀。既然如此,那就让李世民自立门户吧。
十八岁的李世民听出他隐含的意思,不免有些酸涩,抿唇说道:“孩儿不想离开。”李渊:"这笼子怎能关住你这只雄鹰?大丈夫当有吞吐宇宙之志,气吞八荒之心!"李世民见没有转圜的余地,于是答应下来。李世民最终带着房玄龄等幕僚离开了。
李渊望着他的背影,轻声叹息。事实上,他能预料到李世民称霸之路会有多顺利。如今天幕都说了,他是盖世君主,想必天下豪杰都会来投。
他让李世民自立门户,是为了切割他跟李建成的关系,给李建成搏一条活路。他自己就安安心心当个太上皇吧。李渊心里憋屈地想,这开国皇帝,是他主动不当,而不是被人忽视!总不会被人嘲笑了吧?
李建成有些不满,他还想让李渊痛打不孝子呢,结果李渊轻飘飘地放了走了李世民。
"耶耶,你怎么让他走了?他可是未来杀害你儿子,抢皇位的凶手!"
李渊骂道:“你不是看完天幕了吗,你好意思说那是你打下来的皇位吗?我让世民离开,是为了让你看清自己。
我知道你不服气,你手下也有兵,不服气
就带兵出去打,打下多少都算你的。别去想你弟弟的东西。"
李建成又气又怒,还有种无能为力的痛苦。他跟李世民明明一母同胞,却犹如萤火与皓月争辉。既生他李建成,为何要生李世民?
房玄龄得知这个结果之后,心里放松不少,他跟其他幕僚早就对李渊和李建成颇有微词,如果留在李家,又是一团烂账。
李渊这样做不像是逐出家门,反倒像是解开了李世民身上关于宗法的束缚。不给父亲和大哥打工,而是为自己谋划,玄武门之变的可能性大大降低。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
房玄龄看着擦拭巨弓的李世民,心情如释重负,他的主公自由了。
本文网址:https://www.3haitang.com/book/136223/37936192.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3haitang.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