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七十三章 国号
推荐阅读:LOL:什么叫自爆型打野啊?、序列大明、综网:终焉的守望之无尽词缀、科技公司,我成国产之光!、玩家重载、那就让她们献上忠诚吧!、港综世界的警察、我也是异常生物、退下,让朕来、人在综墓,卸岭盗魁、
江县。
原本城中粮草转运,民壮征调等军事行动络绎不绝。随着战争结束,这些军事行动的频率直线下滑,取而代之的是人民正常的生活。
因为前线接连胜利。
导致城中百姓,士气高涨。
尤其是国子监、孙子监这两个衙门。热血沸腾的学子们,在课后经常聚在一起,高谈阔论。
城西。金善楼。
这是一座中高档的酒楼,消费偏高。但作为“燕国”的都城,江县城中生活着大量的有钱人。
这座酒楼的生意不说火爆,但也是很好。
时值中午。金善楼内聚集着大量的客人。二楼一个雅间内。国子监的学生孙东来、李云长、金元和三人正在一起吃饭。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的存在。
国子监并非单纯的学校。
三人都是来自南海府的同乡,家境富裕,日常抱团取暖。
不过身为学生,家里给他们的钱也不是很多,只够日常开支。金善楼这种地方,他们也并不常来。
酒桌上的酒菜,吃了大半,气氛正是热烈。
孙东来忽然举起了手中的陶瓷酒杯,说道:“为将军殄灭高句丽贺。”
“贺。”
李云长、金元和都是脸色微红,口中吞吐着酒气,一起举起了酒杯,大声回应道。
却是吴年殄灭了高句丽的消息传来,三人这才破费来这金善楼吃饭。
“我有小道消息。传闻将军殄灭高句丽之后,就要着手称王立国了。一旦建国,科举就势在必行。我们这些第一届的国子监学生,近水楼台先得月。没准能高中皇榜,光宗耀祖。”
孙东来放下了酒杯,拿起筷子夹起一颗花生米放入口中,神色兴奋道。
“那是当然。没有哪个国主是不开科取士的。要是不开取士。那将军在各地开办府学、县学、国子监、孙子监做什么?我们也不是因为这个,才来国子监上学的吗?”
李云长也是神色振奋,重重点头道。
在楚国。国子监的身份相当于秀才,可以直接参加举人的选拔,乡试。
“中皇榜后呢?将军殄灭高句丽,建立朝廷。需要大量的朝廷官员,还有地方府、县的官员。前途似锦啊。”
金元和醉眼迷离,高兴道。
君王开国,大伙一起鸡犬升天啊。
来吧。
“说起当官。其实我们也只剩下了喝汤。真正搏了头筹的是刘长史、汪功曹、李司马这些人。辅汉将军府,改制为朝廷。他们或是要入阁,或是成为高官。我没有妒忌他们。他们的功劳都很大,尤其是刘长史。劳苦功高。”
“当年汉高祖开国,立下丞相萧何功第一。刘长史相当于将军的萧何。但我妒忌其他官员。比如说户房房主公孙桑,与我们年纪差不多。等将军开国,便是原地飞升,跃居为户部尚书了。其余官员、校尉、守备万户,有很多人或是身居高位,或是爵封侯、公。”
“哎。我们终究是没有赶上好时候啊。”
孙东来又觉得生不逢时,叹了一口气道。
“关于这个。我却是不妒忌。这些人是抛弃了身家性命,跟随将军起兵的。我们现在看到将军成功了。也看到他们风光了。但路上到底死了多少人呢?现在的风光,是元老功臣们应该得到的。”
李云长微微摇头,说起这些元老功臣,语气非常尊敬。
“说的是。”金元和点了点头,赞同道。
“是我失言了。”孙东来仔细一想也是,不由双手抱拳,对好兄弟承认自己说错了。
兄弟们喝了很多的酒,也聊了很多。比如元老功臣的功劳问题。对于其他人的功劳,他们有分歧。
但对于刘知行的功劳,他们没有任何分歧。
开国元勋,刘知行是首冠。
等吃完饭后,李云长才想起了一个问题,问道:“你们觉得。将军会以什么字为国号?”
“这!!!!”这个问题难住了孙东来、金元和,二人不由得面面相觑了起来。
“应该是【燕】吧。高句丽、蒙元都称呼我们燕国。”孙东来想了一下后,有点不太确定道。
“嗯。大概是燕。”金元和也紧跟着点头说道。
辽东乃是幽燕,国号理所当然也是燕啊。
“那么都城呢?”李云长又问道。
这问题没毛病。
既然有国号,那就会有都城。
但是都城在哪里,却有两个选择。
高句丽京城,江县。
“应该会选择高句丽京城吧。相比于应庆府来说,高句丽京城所在的地方是平原,肥沃、富饶的地方。再说了。京城中,有原本高句丽的宫殿、衙门。选择在高句丽京城开国,岂不是简单很多?”
孙东来不假思索的回答道。
“说的对。高句丽京城可以说是万事俱备,只欠将军入住。都城一定是高句丽京城。”
金元和附和道。
“既然都城设置在京城,那么国子监肯定也要搬迁啊。那我们不也要去高句丽生活了吗?不知道习不习惯,会不会水土不服。”
李云长伸手捏了捏下巴,有点担心道。
“不不不。高句丽的水土,与辽东相近。我们不会出现水土不服的情况。但是高句丽确实是异国他乡,不知道他们的美人怎么样。是不是充满了异域风情?
孙东来也捏起了下巴,眼神中满是憧憬。
“色鬼。”
李云长、金元和笑骂了一声老友。然后他们一起站起,由金元和付了饭钱,一起离开了金善楼。
国号、都城。
开国功臣等等。
这不仅是三个国子监学生关注的事情。
也是朝野上下,都在关注的事情。
但对于大部分的人来说,这些事情只是谈资。而对于刘知行这样的大人物来说,他都有影响力。
戒备森严的辅汉将军府。
一间房间内。
刘知行脸色严肃的坐在主位上,下方是公孙桑、汪由校。
“本来我应该去一趟高句丽京城,与将军面谈的。但我身为留后长史,实在脱不开身。所以我派遣你们前往高句丽京城。向将军转达我的意思。”
刘知行的脸色很严肃,沉声说道。
原本城中粮草转运,民壮征调等军事行动络绎不绝。随着战争结束,这些军事行动的频率直线下滑,取而代之的是人民正常的生活。
因为前线接连胜利。
导致城中百姓,士气高涨。
尤其是国子监、孙子监这两个衙门。热血沸腾的学子们,在课后经常聚在一起,高谈阔论。
城西。金善楼。
这是一座中高档的酒楼,消费偏高。但作为“燕国”的都城,江县城中生活着大量的有钱人。
这座酒楼的生意不说火爆,但也是很好。
时值中午。金善楼内聚集着大量的客人。二楼一个雅间内。国子监的学生孙东来、李云长、金元和三人正在一起吃饭。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的存在。
国子监并非单纯的学校。
三人都是来自南海府的同乡,家境富裕,日常抱团取暖。
不过身为学生,家里给他们的钱也不是很多,只够日常开支。金善楼这种地方,他们也并不常来。
酒桌上的酒菜,吃了大半,气氛正是热烈。
孙东来忽然举起了手中的陶瓷酒杯,说道:“为将军殄灭高句丽贺。”
“贺。”
李云长、金元和都是脸色微红,口中吞吐着酒气,一起举起了酒杯,大声回应道。
却是吴年殄灭了高句丽的消息传来,三人这才破费来这金善楼吃饭。
“我有小道消息。传闻将军殄灭高句丽之后,就要着手称王立国了。一旦建国,科举就势在必行。我们这些第一届的国子监学生,近水楼台先得月。没准能高中皇榜,光宗耀祖。”
孙东来放下了酒杯,拿起筷子夹起一颗花生米放入口中,神色兴奋道。
“那是当然。没有哪个国主是不开科取士的。要是不开取士。那将军在各地开办府学、县学、国子监、孙子监做什么?我们也不是因为这个,才来国子监上学的吗?”
李云长也是神色振奋,重重点头道。
在楚国。国子监的身份相当于秀才,可以直接参加举人的选拔,乡试。
“中皇榜后呢?将军殄灭高句丽,建立朝廷。需要大量的朝廷官员,还有地方府、县的官员。前途似锦啊。”
金元和醉眼迷离,高兴道。
君王开国,大伙一起鸡犬升天啊。
来吧。
“说起当官。其实我们也只剩下了喝汤。真正搏了头筹的是刘长史、汪功曹、李司马这些人。辅汉将军府,改制为朝廷。他们或是要入阁,或是成为高官。我没有妒忌他们。他们的功劳都很大,尤其是刘长史。劳苦功高。”
“当年汉高祖开国,立下丞相萧何功第一。刘长史相当于将军的萧何。但我妒忌其他官员。比如说户房房主公孙桑,与我们年纪差不多。等将军开国,便是原地飞升,跃居为户部尚书了。其余官员、校尉、守备万户,有很多人或是身居高位,或是爵封侯、公。”
“哎。我们终究是没有赶上好时候啊。”
孙东来又觉得生不逢时,叹了一口气道。
“关于这个。我却是不妒忌。这些人是抛弃了身家性命,跟随将军起兵的。我们现在看到将军成功了。也看到他们风光了。但路上到底死了多少人呢?现在的风光,是元老功臣们应该得到的。”
李云长微微摇头,说起这些元老功臣,语气非常尊敬。
“说的是。”金元和点了点头,赞同道。
“是我失言了。”孙东来仔细一想也是,不由双手抱拳,对好兄弟承认自己说错了。
兄弟们喝了很多的酒,也聊了很多。比如元老功臣的功劳问题。对于其他人的功劳,他们有分歧。
但对于刘知行的功劳,他们没有任何分歧。
开国元勋,刘知行是首冠。
等吃完饭后,李云长才想起了一个问题,问道:“你们觉得。将军会以什么字为国号?”
“这!!!!”这个问题难住了孙东来、金元和,二人不由得面面相觑了起来。
“应该是【燕】吧。高句丽、蒙元都称呼我们燕国。”孙东来想了一下后,有点不太确定道。
“嗯。大概是燕。”金元和也紧跟着点头说道。
辽东乃是幽燕,国号理所当然也是燕啊。
“那么都城呢?”李云长又问道。
这问题没毛病。
既然有国号,那就会有都城。
但是都城在哪里,却有两个选择。
高句丽京城,江县。
“应该会选择高句丽京城吧。相比于应庆府来说,高句丽京城所在的地方是平原,肥沃、富饶的地方。再说了。京城中,有原本高句丽的宫殿、衙门。选择在高句丽京城开国,岂不是简单很多?”
孙东来不假思索的回答道。
“说的对。高句丽京城可以说是万事俱备,只欠将军入住。都城一定是高句丽京城。”
金元和附和道。
“既然都城设置在京城,那么国子监肯定也要搬迁啊。那我们不也要去高句丽生活了吗?不知道习不习惯,会不会水土不服。”
李云长伸手捏了捏下巴,有点担心道。
“不不不。高句丽的水土,与辽东相近。我们不会出现水土不服的情况。但是高句丽确实是异国他乡,不知道他们的美人怎么样。是不是充满了异域风情?
孙东来也捏起了下巴,眼神中满是憧憬。
“色鬼。”
李云长、金元和笑骂了一声老友。然后他们一起站起,由金元和付了饭钱,一起离开了金善楼。
国号、都城。
开国功臣等等。
这不仅是三个国子监学生关注的事情。
也是朝野上下,都在关注的事情。
但对于大部分的人来说,这些事情只是谈资。而对于刘知行这样的大人物来说,他都有影响力。
戒备森严的辅汉将军府。
一间房间内。
刘知行脸色严肃的坐在主位上,下方是公孙桑、汪由校。
“本来我应该去一趟高句丽京城,与将军面谈的。但我身为留后长史,实在脱不开身。所以我派遣你们前往高句丽京城。向将军转达我的意思。”
刘知行的脸色很严肃,沉声说道。
本文网址:https://www.3haitang.com/book/143553/39923567.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3haitang.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