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6章 危机
推荐阅读:我在大夏窃神权、我在妖魔世界拾取技能碎片、开局赠送天生神力、落崖三载后、我父刘玄德、综漫:从尸魂界开始砍穿万界、我在修仙界大器晚成、横推武道:从虎啸金钟罩开始、横推武道:从龙象镇狱开始、从魂动机开始姬械化斗罗、
“沙·贾汉的软弱给了葡萄牙等欧洲人机会,朕以为大明要想在印度立足可以尝试与沙·贾汉的儿子奥朗则布合作。只是朕听闻这位奥朗则布足智多谋、奸诈、残忍,并具有军事才能。如果他顺利夺取莫卧儿帝国的皇位,只怕很难掌控。所以朕想同时接触他的三位兄弟,所以朕需要四位十分精干的锦衣卫头目。”
朱显波跟朝廷百官上完历史课照例找来了锦衣卫最高长官王拓。
“皇上,宋庆峰和曾加常年在国外执行任务,应该可以胜任。另外樊以君与古三水也曾经多次前往莫卧儿帝国执行过任务,对当地的语言和风俗习惯都比较熟悉。”
“宋庆峰和曾加的办事能力朕比较放心,只是语言和那边交流有困难吗?樊以君与古三水两人的办事能力如何?”
“宋庆峰和曾加的语言天赋不错,去那边之后应该能很快适应。何况目前锦衣卫中通晓那边语言的并不多,请翻译是在所难免的。至于樊以君与古三水,微臣以为他们的办事能力不亚于方诚与陈辉。”
“既然如此,就他们四个吧。记得以礼部的名义前往莫卧儿帝国,携带几名锦衣卫随从,以大明使节的身份尽快结交几位王子。要努力分化莫卧儿帝国,以配合郑泰与方诚在南面的行动。”
“微臣这就去安排。”
“每人辖五名锦衣卫一道前往,出发之前朕要在这里召见他们几位。”
就在王拓忙于挑选锦衣卫前往印度执行离间任务时,朱显波的南亚政策在朝廷上下却受到了相当大的阻力。以王承恩、周青等为首的文官们纷纷上表,要求皇上和朝廷以民生为重,停息刀兵大力发展民生。
其中王承恩更是以副相和国丈的身份屡次到上书房进谏。
“皇上,如今我大明疆域前所未有之广阔,而蒙古和西伯利亚更是新近才归附。朝廷应坚定不移的实行移民戌边政策,将蒙古、新疆以及西伯利亚完全治理好再思进取不迟啊。”
“王爱卿,殊不知时不我待?还记得台湾是怎么丢的吗?还记得马六甲被葡萄牙人攻占时,大明朝廷的半年后才获知的尴尬吗?眼下欧洲列强航海兴盛。世界各处的联络也越发紧密,如我大明裹步不前,那早晚有一天会被他们从四面包围。到那时,大明想冲出包围圈就更加困难。
眼下欧洲列强在印度大陆搜刮财富,从非洲贩卖奴隶。如果大明不加以制止,他们的实力将会越来越强大。总有一天会反扑马六甲甚至攻我大明东南沿海。”
“制止?皇上自登基以来,素以仁义治国,偶有杀戮也是对顽抗的敌人和企图谋反的奸臣。印度与非洲离我大明有万里之遥,欧洲列强多逆天道,天自灭之。我大明又有何道理擅动刀兵阻止他们呢?耗费的是我朝廷银两,牺牲的可是我大明将士啊。若是莫卧儿帝国不领情,我大明岂不是空忙一场。
微臣还听闻皇上进军印度也是为了奴隶和粮食而去。皇上,锄强扶弱尚要量力而行,要是大明与欧洲列强沆瀣一气,一起迫害莫卧儿帝国和非洲百姓,那吾皇与大明的威名何存?岂不是让天下人唾骂朝廷和皇上吗?所以微臣恳请皇上停止进军印度的计划,将运算都用在治理蒙古和西伯利亚上来。”
“你先下去吧。朕自由主张!”朱显波知道文官迂腐,自己这些年来一直刻意在提拔比较开明的官员,并不断的向他们灌输水师和控制航海线的重要性。不曾想,自己如今要进度印度还是困难重重。
“皇上,老臣恳请皇上收回成命,方能保我大明千秋万载啊。一旦印度陷于僵局,开销将不可估量,势必为拖累我大明朝廷。到那时各地一旦有变,新疆、蒙古、西伯利亚激昂分崩离析啊。”
“危言耸听,给朕下去!”
“皇上,老臣死不足惜,还请皇上为大明的万里江山着想,为万万子民着想啊。印度不可去啊。”
“来人,送王大人回府!”朱显波想到王承恩会劝阻,没想到他今天会如此亢奋。从前那个小心谨慎的王侍郎,居然开口闭口以死相谏,好像自己一旦出兵印度,就是千古昏君似的,连忙叫人拉王承恩下去。
不料王承恩这年过五旬蛮劲十足,两个公公都拉不动他,朱显波只好示意王永胜叫侍卫将王承恩撵出宫外。王承恩被侍卫架着一路喋喋不休。把整个宫内的人闲人们都吸引过来看热闹。
朱显波一肚子闷气没消,第二日朝堂之上,王承恩、周青等人有上奏要求朝廷罢兵,修生养息。朱显波怒不可遏。
“王承恩、周青等人扰乱朝堂,罚俸半年。今后若有再妄言让朕停止印度出兵计划者,当堂罢官。朝官私下非议者以结党营私、欺君之罪论处!”
“皇上”王承恩还想继续劝谏,朱显波拔腿就往御书房走去。随着王永胜的一声退朝,朝堂之上炸开了锅。
“皇上这是怎么啦?”
“印度离我大明京师上万里,且素来与我大明无瓜葛。为何皇上执意如此啊?”
。。。。
一部分文官说着说着就要联名上书。王永胜连忙到上书房禀告。
“你去带上侍卫把这些人轰出去。传朕旨意,今后朝堂之上不得再议印度之事,朝官私下非议者定当严办”朱显波不明白这些榆木脑袋为什么这么不开窍。放着好好的日子不过,非要惹恼皇上。
不一会王永胜回来复命。
“你说这些书呆子怎么就那么顽固呢?”
“奴才以为是皇上惯的。”
“什么?倒成了朕的错了,新鲜,你说来听听?”
“皇上自登基以来广开言路,朝中百官都深有感触。许多官员都是皇上不拘一格提拔的,他们习惯了皇上的英明神武和平易近人。却渐渐淡忘了皇家的威严和君臣礼仪。”
“那依你之见,朕当如何?”
“严惩为首者,以立圣威。”
“胡说八道,王大人是政务院副相,朝中重臣,朕的岳丈。”
“老臣只知道君是君,臣是臣。纵使皇上有错,王大人等也不该闹完上书房接着闹朝堂。”
“纵使?那朕到底错了没有?”
“奴才不敢妄加评论。”
“今日朕恕你无罪,你大可畅所欲言。”
永胜显得十分为难。
“说!”朱显波有点不耐烦了。
“奴才以为皇上宏图大志,群臣该誓死拥护。只是前朝大元疆域比如今的大明还广阔的多,但百姓生活却不见好转。王朝统治也没有延续多久就分崩离析。”
“这么说来,你也反对朕出兵印度?”
“奴才不敢!”
“那你什么意思?”
“奴才以为皇上的圣明自然不是成吉思汗等草莽可以比拟的。但如今我大明疆域东西、南北距离跨越上万里。就算千里马日夜不停,往返京城也需一月有余。如若不适时的巩固朝廷在各边的统治,难免会有心怀不轨者从中作乱。”
“接着说。”朱显波觉得这王永胜还真不简单,不愧是皇上身边的人。说起话来不比王承恩差。
“王大人也许担心的正是这些吧。皇上可以边大张旗鼓啊的进行移民戌边政策,一边派戚宏亮都督等择机进入印度。朝中大臣若再有上书进谏者,皇上可先答应他们。正如皇上跟王大人所讲的一样,欧洲列强一定不会满足与印度的。只要他们胆敢动手,相信朝堂之上便不会再有人反对皇上对印度用兵。”
“你小子够阴险的啊,你是想让朕先派人去印度捣乱,挑起事端吧。”
“吾皇圣明!”
朱显波跟朝廷百官上完历史课照例找来了锦衣卫最高长官王拓。
“皇上,宋庆峰和曾加常年在国外执行任务,应该可以胜任。另外樊以君与古三水也曾经多次前往莫卧儿帝国执行过任务,对当地的语言和风俗习惯都比较熟悉。”
“宋庆峰和曾加的办事能力朕比较放心,只是语言和那边交流有困难吗?樊以君与古三水两人的办事能力如何?”
“宋庆峰和曾加的语言天赋不错,去那边之后应该能很快适应。何况目前锦衣卫中通晓那边语言的并不多,请翻译是在所难免的。至于樊以君与古三水,微臣以为他们的办事能力不亚于方诚与陈辉。”
“既然如此,就他们四个吧。记得以礼部的名义前往莫卧儿帝国,携带几名锦衣卫随从,以大明使节的身份尽快结交几位王子。要努力分化莫卧儿帝国,以配合郑泰与方诚在南面的行动。”
“微臣这就去安排。”
“每人辖五名锦衣卫一道前往,出发之前朕要在这里召见他们几位。”
就在王拓忙于挑选锦衣卫前往印度执行离间任务时,朱显波的南亚政策在朝廷上下却受到了相当大的阻力。以王承恩、周青等为首的文官们纷纷上表,要求皇上和朝廷以民生为重,停息刀兵大力发展民生。
其中王承恩更是以副相和国丈的身份屡次到上书房进谏。
“皇上,如今我大明疆域前所未有之广阔,而蒙古和西伯利亚更是新近才归附。朝廷应坚定不移的实行移民戌边政策,将蒙古、新疆以及西伯利亚完全治理好再思进取不迟啊。”
“王爱卿,殊不知时不我待?还记得台湾是怎么丢的吗?还记得马六甲被葡萄牙人攻占时,大明朝廷的半年后才获知的尴尬吗?眼下欧洲列强航海兴盛。世界各处的联络也越发紧密,如我大明裹步不前,那早晚有一天会被他们从四面包围。到那时,大明想冲出包围圈就更加困难。
眼下欧洲列强在印度大陆搜刮财富,从非洲贩卖奴隶。如果大明不加以制止,他们的实力将会越来越强大。总有一天会反扑马六甲甚至攻我大明东南沿海。”
“制止?皇上自登基以来,素以仁义治国,偶有杀戮也是对顽抗的敌人和企图谋反的奸臣。印度与非洲离我大明有万里之遥,欧洲列强多逆天道,天自灭之。我大明又有何道理擅动刀兵阻止他们呢?耗费的是我朝廷银两,牺牲的可是我大明将士啊。若是莫卧儿帝国不领情,我大明岂不是空忙一场。
微臣还听闻皇上进军印度也是为了奴隶和粮食而去。皇上,锄强扶弱尚要量力而行,要是大明与欧洲列强沆瀣一气,一起迫害莫卧儿帝国和非洲百姓,那吾皇与大明的威名何存?岂不是让天下人唾骂朝廷和皇上吗?所以微臣恳请皇上停止进军印度的计划,将运算都用在治理蒙古和西伯利亚上来。”
“你先下去吧。朕自由主张!”朱显波知道文官迂腐,自己这些年来一直刻意在提拔比较开明的官员,并不断的向他们灌输水师和控制航海线的重要性。不曾想,自己如今要进度印度还是困难重重。
“皇上,老臣恳请皇上收回成命,方能保我大明千秋万载啊。一旦印度陷于僵局,开销将不可估量,势必为拖累我大明朝廷。到那时各地一旦有变,新疆、蒙古、西伯利亚激昂分崩离析啊。”
“危言耸听,给朕下去!”
“皇上,老臣死不足惜,还请皇上为大明的万里江山着想,为万万子民着想啊。印度不可去啊。”
“来人,送王大人回府!”朱显波想到王承恩会劝阻,没想到他今天会如此亢奋。从前那个小心谨慎的王侍郎,居然开口闭口以死相谏,好像自己一旦出兵印度,就是千古昏君似的,连忙叫人拉王承恩下去。
不料王承恩这年过五旬蛮劲十足,两个公公都拉不动他,朱显波只好示意王永胜叫侍卫将王承恩撵出宫外。王承恩被侍卫架着一路喋喋不休。把整个宫内的人闲人们都吸引过来看热闹。
朱显波一肚子闷气没消,第二日朝堂之上,王承恩、周青等人有上奏要求朝廷罢兵,修生养息。朱显波怒不可遏。
“王承恩、周青等人扰乱朝堂,罚俸半年。今后若有再妄言让朕停止印度出兵计划者,当堂罢官。朝官私下非议者以结党营私、欺君之罪论处!”
“皇上”王承恩还想继续劝谏,朱显波拔腿就往御书房走去。随着王永胜的一声退朝,朝堂之上炸开了锅。
“皇上这是怎么啦?”
“印度离我大明京师上万里,且素来与我大明无瓜葛。为何皇上执意如此啊?”
。。。。
一部分文官说着说着就要联名上书。王永胜连忙到上书房禀告。
“你去带上侍卫把这些人轰出去。传朕旨意,今后朝堂之上不得再议印度之事,朝官私下非议者定当严办”朱显波不明白这些榆木脑袋为什么这么不开窍。放着好好的日子不过,非要惹恼皇上。
不一会王永胜回来复命。
“你说这些书呆子怎么就那么顽固呢?”
“奴才以为是皇上惯的。”
“什么?倒成了朕的错了,新鲜,你说来听听?”
“皇上自登基以来广开言路,朝中百官都深有感触。许多官员都是皇上不拘一格提拔的,他们习惯了皇上的英明神武和平易近人。却渐渐淡忘了皇家的威严和君臣礼仪。”
“那依你之见,朕当如何?”
“严惩为首者,以立圣威。”
“胡说八道,王大人是政务院副相,朝中重臣,朕的岳丈。”
“老臣只知道君是君,臣是臣。纵使皇上有错,王大人等也不该闹完上书房接着闹朝堂。”
“纵使?那朕到底错了没有?”
“奴才不敢妄加评论。”
“今日朕恕你无罪,你大可畅所欲言。”
永胜显得十分为难。
“说!”朱显波有点不耐烦了。
“奴才以为皇上宏图大志,群臣该誓死拥护。只是前朝大元疆域比如今的大明还广阔的多,但百姓生活却不见好转。王朝统治也没有延续多久就分崩离析。”
“这么说来,你也反对朕出兵印度?”
“奴才不敢!”
“那你什么意思?”
“奴才以为皇上的圣明自然不是成吉思汗等草莽可以比拟的。但如今我大明疆域东西、南北距离跨越上万里。就算千里马日夜不停,往返京城也需一月有余。如若不适时的巩固朝廷在各边的统治,难免会有心怀不轨者从中作乱。”
“接着说。”朱显波觉得这王永胜还真不简单,不愧是皇上身边的人。说起话来不比王承恩差。
“王大人也许担心的正是这些吧。皇上可以边大张旗鼓啊的进行移民戌边政策,一边派戚宏亮都督等择机进入印度。朝中大臣若再有上书进谏者,皇上可先答应他们。正如皇上跟王大人所讲的一样,欧洲列强一定不会满足与印度的。只要他们胆敢动手,相信朝堂之上便不会再有人反对皇上对印度用兵。”
“你小子够阴险的啊,你是想让朕先派人去印度捣乱,挑起事端吧。”
“吾皇圣明!”
本文网址:https://www.3haitang.com/book/144304/40154071.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3haitang.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