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国倾国助长平
推荐阅读:全球废土:避难所无限升级、退下,让朕来、谁让他玩游戏王的!、死灵法师、火爆波长、裂天空骑、黄泉逆行、为什么它永无止境、黜龙、我也是异常生物、
咸阳,秦国王宫。
秦昭王召集大臣议事。
秦昭王:白起自前线遣使求援,本王欲派兵相助,你们看由谁统领援军好呢?白起此行,我大秦精锐尽发,国中也是空虚啊。
秦相范睢:武安君摧城拔寨、无往不胜,这次竟然破天荒求援,看来此番麻烦不小!
司马错忧心地说:老臣察看战图,感觉上党局势危如累卵。之前,王龁击败廉颇建立奇功,并迫使敌军困守、不敢出战,战区大部分地区被我军控制,游刃有余。赵括接手赵国军队后,竟突然发力猛攻,王龁猝不及防,致使我军损失接近0万之众,赵国扳回一局。现在,敌军士气大振,赵括竟然三路合击,迂回包围白起军。看来,赵括是企图全歼武安君呀!
秦昭王察看战图,也不禁倒吸一口凉气:本王以为白起只是要求多派援军,怎知局势竟如此凶险!这个白起,都这个时候还死要面子,书信中含含糊糊,险些坏我大事!
白起统帅的,几乎是我国全部主力部队,尚且不敌赵括,这可如何是好?
司马错:赵括治军严厉,军令如山,士卒自然用命,我军经历新败,一时阵脚不稳,武安君看来也十分担心。这场决战,发展到今天,已经不是上党一城一地的得失,这关系秦赵两国的生死存亡,绝对不可轻慢!这是提前到来的秦赵决战啊!
秦相范睢:吾王可立即宣告国民,将能够作战的青年、长者全部集中,妇女也可以协助军务,举倾国之力与赵国一战。只是北面匈奴、北狄的威胁很大,也不得不防。
秦昭王:那就传令全国:全体国民赐爵一等,能够出征者立即到咸阳集合,十万火急!对于北方的匈奴,范睢你要修书问候,奉送一批不菲的财物并可言派遣公主通婚之事,暂时笼络,千万不要我们大军前脚走,人家后脚就抄家,那可就毫无办法了!
司马错:请吾王择将!
秦昭王:还选什么将?全国能打仗的都走了,连老百姓都出征了,反正是一锤子买卖,那我还在大殿上呆着干嘛?万一匈奴趁机打来,岂不当了俘虏?!本王自任统帅,率军出征!
众臣齐声称贺。
司马错:既然王意已决,老臣主张:赵括急于决战的原因,是其有后勤之忧。那么,我们不要直接去上党,干脆迂回到赵国军队后方,断其粮道,赵国军队自然会崩溃。
秦昭王:此计太高明了,就这么干!本王率军出征的消息连白起也不许告诉他,断敌粮道的计谋也不可泄露,不要让赵国知道我们的战略企图。
秦相范睢:大王啊,此行断敌粮道必两面受敌,危险是必须考虑的事情。
秦昭王:本王岂不知其难,但不这样做,白起就完蛋了,我们也就都完蛋了。狭路相逢,勇者胜,就看谁不怕死!打胜了,照常吃喝,打败了,就是人亡国灭!
好你个范睢,就是你鼓动赵国用赵括替换廉颇,现在可好,局面如此被动,你又该当何罪?
范睢跪倒:臣知罪,请吾王惩罚。
秦昭王:好啦,现在顾不上这些了。本王远征期间,你要负责处理好国事。尤其是要和匈奴搞好关系。另外,你还要派人出使燕国,劝说燕国协助我们进攻赵国北方,牵制敌人。这种时候,只要为争取胜利,什么办法都要使出来!
司马错:大王是否还考虑和谈途径呢?
秦昭王:自古至今,领土问题只靠谈判桌上磨嘴皮子,那就是没出息!浪费民脂民膏豢养军队却不敢打仗,那还不如饲养家畜合算。那种决策者,更是愚蠢得连犬彘都不如。
任何时候都可以选择退让,但你退一尺,人家就会进一丈,自己一天天衰落下去,人家占据了更多的地域、控制了更多的人口和资源,就会一天天成长起来,早晚是心腹大患。
对付这种祸患的唯一办法:就是要在其未成长起来的时候,坚决彻底地扑灭它!
不敢拼搏,一味祈求和平,坐视敌人日益壮大,那种行为与白痴无异,这都不是治国者所应该干的事。
你们一定要记住:只有刀口下的和平和武力下的安宁,永远也不会有和谈下的安宁和绥靖下的和平!
(70多年后的今天,面对越南对南沙岛礁的占领,日本抢占钓鱼岛、冲之鸟礁,南朝鲜霸占苏岩礁,印度对藏南的占领,菲律宾霸占我南沙、中沙群岛竟还从我国取得大量援助,重温这段话简直让人汗颜而无地自容)
范睢:可是库存的铠甲和兵器不足呀!臣已命工匠日夜赶工,奈何数量还是太少。需要短时间筹措那么多铜铁,难度不小!
司马错:大王可令没有兵器的就操起农具(金属),没有农具(金属)的,就削竹为矛。至于铠甲和盾牌,可以用木板和竹排捆扎起来代替。没有盔甲,可以伐取巨竹,割锯竹筒,取盔甲形制为宜。
秦昭王大喜:就依爱卿之言办理!
秦国迅速搜罗了150万人马,拿着各种五花八门的兵器,穿戴着稀奇古怪的“甲胄”,举国出征,但消息得到严密封锁,赵国竟然对此毫无知觉!
1个月后,秦军庞大的援军出现在上党赵国军队身后,将赵军的后援切断。秦昭王坐镇野王(河南沁阳),指挥战斗。被分隔两边的赵国军队猛攻秦军,企图打开一条通道,但敌人太多,无可奈何。实战证明:司马错情急之下制造的“盔甲”,在防护刀枪和弓箭方面比真正的甲胄也毫不逊色。
再说赵括率军猛击白起军,白起军不敌被迫不断向西撤退,眼看就要被逼退到沁水之边了。可是,察看敌方态势,沁水东、西岸沿线均有秦军严整的营寨,沁水之上还穿梭着秦军的战船,赵括顿觉后背发凉、感觉情况十分不妙。
原来,赵国汾城方面出动的军队被蒙骜军所阻击,没有完成赵括命其控制沁水沿岸、然后东渡夹击白起军的指令。而从晋阳南下的部队被秦将镳公、司马靳军阻击,也无法南下完成对白起军的合围。
现在,赵括军与沁水东岸已没有退路的白起军正面决死对敌。在山呼海啸般的喊杀声中,两军士卒拼死搏杀,刀光剑影、血肉横飞、箭雨如注,秦军的防线渐渐松动了。
背水一战的秦军同样陷入了绝境,白起起初意图诱骗赵国军队下山交战并企图以秦军野战优势击破之的战术,成了笑谈。现在的情况是,秦军无法招架赵国军队凌厉的攻势!
白起已经杀红了眼睛,他督令士兵:就是用成堆的尸体也要把战阵的缺口补上。赵括挥剑督战,赵国军队奋不顾身地迎刃而上。两军前出的骑兵打完了,虎贲士卒就搏杀在一起。重甲部队再接踵冲上去拼杀。再打完了,轻兵就混战在一起。真个是尸横遍野、悲风哀嚎!
这时,秦军大量后备军乘坐战船前来助战,这是秦王从野王临时征调当地民众组成的10万援军。白起并不信任这些秦国新取韩地的民众,反而十分担心他们临阵哗变。白起命令将这批人马留下5万充当“炮灰”,另外5万人被派到沁水西岸,去阻击赵国临汾部队。
白起新获得的新军,果然是战斗力羸弱,不消多少时候,就尽成赵国军队刀枪下的亡魂。秦军主力却随后掩杀上来,赵军力不能支,只得且战且退。
后方粮道被断,空仓岭大部分已经落入秦军之手,赵括想再退回长平,返回去夺回空仓岭固守,但稍一行动,白起军就死死地缠上来,赵国军队无法消灭追击的白起军,也摆脱不了他们。至于一些史书上胡说八道的:白起派出区区两只骑兵,一只1万多人、另一只仅有5千人马就截断了赵括军45万大军的后路,这纯属是不动脑筋、不懂征战的白痴之语。可惜,司马迁也愚蠢地相信了!
赵括明白了,战局已经逆转。现在与他指挥的赵国军队战斗的,不仅是白起军,而是整个秦国!
尽管如此,在经历浴血奋战、付出沉重代价后,赵括还是成功地引军退却回来并拿下了空仓岭。但是,继续驻防它已经失去了意义!这是因为丹河东岸的赵国营垒已经失守了,这是秦国新军干的。
知道没有援军了,赵括只得指挥放弃空仓岭(老马岭),企图引军涉渡丹水,东逃以摆脱秦军。
可是正值雨季,丹河水暴涨,水深流急无法涉渡。秦军在丹河下游砍伐树木、阻塞河道,致使丹河河面更加宽阔。秦军沿丹河东岸与赵军并行防御,水面上还往来着战船。丹水西岸的敌军也压迫上来,赵括只得引军沿河北上,企图在上游找到渡河地点或迂回过去。
白起不会再给他机会,丹水西岸的多路秦军蜂拥而上,将赵括军围困在丹河西岸的临时营垒之中。
赵括军随身携带的少量粮食早已吃光了,粮草接济不上。战马也都杀了,树皮、草根也剥光、挖完了。最后,赵括不得不忍痛下令以军中战死的士卒甚至残、病、弱、老者为食。
赵括曾派赵军中英勇果决之士甘英,以商议投降的名义面见白起,用暗藏在怀中的匕首刺杀白起,白起手臂受伤,刺杀未遂。
在被困了四十六日后,赵括选军中一酷肖自己之人,穿他的铠甲,用他的旗号引一军向晋城(今山西晋城)突袭,而自己引一军向长平突围。秦军射死酷肖赵括者,以为赵括已死。
秦军在长平围住赵括军约45万人(估计没有那么多),向赵军喊话,说赵括已死,劝赵军速降。
于是,赵括清点了尚能战斗的5万人马、领军诈降,在受降时,赵军突然向秦军发动袭击,两军再战,死伤无数,赵军终因力竭而败,赵括终于被俘,5万赵军精锐战死,秦军阵亡也高达10多万人。
残余的赵军约0多万人在副将赵汶的带领下,茫然无助地困守营寨、朝不保夕。
历史上以讹传讹的所谓“纸上谈兵”,对于赵括来说,纯粹是千古奇冤。赵国就是换上任何军事将领来指挥,也绝无可能在上党取胜!就是假设武安君白起是赵国将领,也做不到!
赵括指挥杀死了多少敌人?《白起列传》说了句公道话--秦军死者十有七八,白起战后也曾哀叹不已,并说过自己实际上并没有战胜赵括,只不过是(经历惨烈的大战)自己还活着,赵括却死了而已,以至于后来还派人寻觅赵括将军的尸身、意图厚葬之。(未完待续)
秦昭王召集大臣议事。
秦昭王:白起自前线遣使求援,本王欲派兵相助,你们看由谁统领援军好呢?白起此行,我大秦精锐尽发,国中也是空虚啊。
秦相范睢:武安君摧城拔寨、无往不胜,这次竟然破天荒求援,看来此番麻烦不小!
司马错忧心地说:老臣察看战图,感觉上党局势危如累卵。之前,王龁击败廉颇建立奇功,并迫使敌军困守、不敢出战,战区大部分地区被我军控制,游刃有余。赵括接手赵国军队后,竟突然发力猛攻,王龁猝不及防,致使我军损失接近0万之众,赵国扳回一局。现在,敌军士气大振,赵括竟然三路合击,迂回包围白起军。看来,赵括是企图全歼武安君呀!
秦昭王察看战图,也不禁倒吸一口凉气:本王以为白起只是要求多派援军,怎知局势竟如此凶险!这个白起,都这个时候还死要面子,书信中含含糊糊,险些坏我大事!
白起统帅的,几乎是我国全部主力部队,尚且不敌赵括,这可如何是好?
司马错:赵括治军严厉,军令如山,士卒自然用命,我军经历新败,一时阵脚不稳,武安君看来也十分担心。这场决战,发展到今天,已经不是上党一城一地的得失,这关系秦赵两国的生死存亡,绝对不可轻慢!这是提前到来的秦赵决战啊!
秦相范睢:吾王可立即宣告国民,将能够作战的青年、长者全部集中,妇女也可以协助军务,举倾国之力与赵国一战。只是北面匈奴、北狄的威胁很大,也不得不防。
秦昭王:那就传令全国:全体国民赐爵一等,能够出征者立即到咸阳集合,十万火急!对于北方的匈奴,范睢你要修书问候,奉送一批不菲的财物并可言派遣公主通婚之事,暂时笼络,千万不要我们大军前脚走,人家后脚就抄家,那可就毫无办法了!
司马错:请吾王择将!
秦昭王:还选什么将?全国能打仗的都走了,连老百姓都出征了,反正是一锤子买卖,那我还在大殿上呆着干嘛?万一匈奴趁机打来,岂不当了俘虏?!本王自任统帅,率军出征!
众臣齐声称贺。
司马错:既然王意已决,老臣主张:赵括急于决战的原因,是其有后勤之忧。那么,我们不要直接去上党,干脆迂回到赵国军队后方,断其粮道,赵国军队自然会崩溃。
秦昭王:此计太高明了,就这么干!本王率军出征的消息连白起也不许告诉他,断敌粮道的计谋也不可泄露,不要让赵国知道我们的战略企图。
秦相范睢:大王啊,此行断敌粮道必两面受敌,危险是必须考虑的事情。
秦昭王:本王岂不知其难,但不这样做,白起就完蛋了,我们也就都完蛋了。狭路相逢,勇者胜,就看谁不怕死!打胜了,照常吃喝,打败了,就是人亡国灭!
好你个范睢,就是你鼓动赵国用赵括替换廉颇,现在可好,局面如此被动,你又该当何罪?
范睢跪倒:臣知罪,请吾王惩罚。
秦昭王:好啦,现在顾不上这些了。本王远征期间,你要负责处理好国事。尤其是要和匈奴搞好关系。另外,你还要派人出使燕国,劝说燕国协助我们进攻赵国北方,牵制敌人。这种时候,只要为争取胜利,什么办法都要使出来!
司马错:大王是否还考虑和谈途径呢?
秦昭王:自古至今,领土问题只靠谈判桌上磨嘴皮子,那就是没出息!浪费民脂民膏豢养军队却不敢打仗,那还不如饲养家畜合算。那种决策者,更是愚蠢得连犬彘都不如。
任何时候都可以选择退让,但你退一尺,人家就会进一丈,自己一天天衰落下去,人家占据了更多的地域、控制了更多的人口和资源,就会一天天成长起来,早晚是心腹大患。
对付这种祸患的唯一办法:就是要在其未成长起来的时候,坚决彻底地扑灭它!
不敢拼搏,一味祈求和平,坐视敌人日益壮大,那种行为与白痴无异,这都不是治国者所应该干的事。
你们一定要记住:只有刀口下的和平和武力下的安宁,永远也不会有和谈下的安宁和绥靖下的和平!
(70多年后的今天,面对越南对南沙岛礁的占领,日本抢占钓鱼岛、冲之鸟礁,南朝鲜霸占苏岩礁,印度对藏南的占领,菲律宾霸占我南沙、中沙群岛竟还从我国取得大量援助,重温这段话简直让人汗颜而无地自容)
范睢:可是库存的铠甲和兵器不足呀!臣已命工匠日夜赶工,奈何数量还是太少。需要短时间筹措那么多铜铁,难度不小!
司马错:大王可令没有兵器的就操起农具(金属),没有农具(金属)的,就削竹为矛。至于铠甲和盾牌,可以用木板和竹排捆扎起来代替。没有盔甲,可以伐取巨竹,割锯竹筒,取盔甲形制为宜。
秦昭王大喜:就依爱卿之言办理!
秦国迅速搜罗了150万人马,拿着各种五花八门的兵器,穿戴着稀奇古怪的“甲胄”,举国出征,但消息得到严密封锁,赵国竟然对此毫无知觉!
1个月后,秦军庞大的援军出现在上党赵国军队身后,将赵军的后援切断。秦昭王坐镇野王(河南沁阳),指挥战斗。被分隔两边的赵国军队猛攻秦军,企图打开一条通道,但敌人太多,无可奈何。实战证明:司马错情急之下制造的“盔甲”,在防护刀枪和弓箭方面比真正的甲胄也毫不逊色。
再说赵括率军猛击白起军,白起军不敌被迫不断向西撤退,眼看就要被逼退到沁水之边了。可是,察看敌方态势,沁水东、西岸沿线均有秦军严整的营寨,沁水之上还穿梭着秦军的战船,赵括顿觉后背发凉、感觉情况十分不妙。
原来,赵国汾城方面出动的军队被蒙骜军所阻击,没有完成赵括命其控制沁水沿岸、然后东渡夹击白起军的指令。而从晋阳南下的部队被秦将镳公、司马靳军阻击,也无法南下完成对白起军的合围。
现在,赵括军与沁水东岸已没有退路的白起军正面决死对敌。在山呼海啸般的喊杀声中,两军士卒拼死搏杀,刀光剑影、血肉横飞、箭雨如注,秦军的防线渐渐松动了。
背水一战的秦军同样陷入了绝境,白起起初意图诱骗赵国军队下山交战并企图以秦军野战优势击破之的战术,成了笑谈。现在的情况是,秦军无法招架赵国军队凌厉的攻势!
白起已经杀红了眼睛,他督令士兵:就是用成堆的尸体也要把战阵的缺口补上。赵括挥剑督战,赵国军队奋不顾身地迎刃而上。两军前出的骑兵打完了,虎贲士卒就搏杀在一起。重甲部队再接踵冲上去拼杀。再打完了,轻兵就混战在一起。真个是尸横遍野、悲风哀嚎!
这时,秦军大量后备军乘坐战船前来助战,这是秦王从野王临时征调当地民众组成的10万援军。白起并不信任这些秦国新取韩地的民众,反而十分担心他们临阵哗变。白起命令将这批人马留下5万充当“炮灰”,另外5万人被派到沁水西岸,去阻击赵国临汾部队。
白起新获得的新军,果然是战斗力羸弱,不消多少时候,就尽成赵国军队刀枪下的亡魂。秦军主力却随后掩杀上来,赵军力不能支,只得且战且退。
后方粮道被断,空仓岭大部分已经落入秦军之手,赵括想再退回长平,返回去夺回空仓岭固守,但稍一行动,白起军就死死地缠上来,赵国军队无法消灭追击的白起军,也摆脱不了他们。至于一些史书上胡说八道的:白起派出区区两只骑兵,一只1万多人、另一只仅有5千人马就截断了赵括军45万大军的后路,这纯属是不动脑筋、不懂征战的白痴之语。可惜,司马迁也愚蠢地相信了!
赵括明白了,战局已经逆转。现在与他指挥的赵国军队战斗的,不仅是白起军,而是整个秦国!
尽管如此,在经历浴血奋战、付出沉重代价后,赵括还是成功地引军退却回来并拿下了空仓岭。但是,继续驻防它已经失去了意义!这是因为丹河东岸的赵国营垒已经失守了,这是秦国新军干的。
知道没有援军了,赵括只得指挥放弃空仓岭(老马岭),企图引军涉渡丹水,东逃以摆脱秦军。
可是正值雨季,丹河水暴涨,水深流急无法涉渡。秦军在丹河下游砍伐树木、阻塞河道,致使丹河河面更加宽阔。秦军沿丹河东岸与赵军并行防御,水面上还往来着战船。丹水西岸的敌军也压迫上来,赵括只得引军沿河北上,企图在上游找到渡河地点或迂回过去。
白起不会再给他机会,丹水西岸的多路秦军蜂拥而上,将赵括军围困在丹河西岸的临时营垒之中。
赵括军随身携带的少量粮食早已吃光了,粮草接济不上。战马也都杀了,树皮、草根也剥光、挖完了。最后,赵括不得不忍痛下令以军中战死的士卒甚至残、病、弱、老者为食。
赵括曾派赵军中英勇果决之士甘英,以商议投降的名义面见白起,用暗藏在怀中的匕首刺杀白起,白起手臂受伤,刺杀未遂。
在被困了四十六日后,赵括选军中一酷肖自己之人,穿他的铠甲,用他的旗号引一军向晋城(今山西晋城)突袭,而自己引一军向长平突围。秦军射死酷肖赵括者,以为赵括已死。
秦军在长平围住赵括军约45万人(估计没有那么多),向赵军喊话,说赵括已死,劝赵军速降。
于是,赵括清点了尚能战斗的5万人马、领军诈降,在受降时,赵军突然向秦军发动袭击,两军再战,死伤无数,赵军终因力竭而败,赵括终于被俘,5万赵军精锐战死,秦军阵亡也高达10多万人。
残余的赵军约0多万人在副将赵汶的带领下,茫然无助地困守营寨、朝不保夕。
历史上以讹传讹的所谓“纸上谈兵”,对于赵括来说,纯粹是千古奇冤。赵国就是换上任何军事将领来指挥,也绝无可能在上党取胜!就是假设武安君白起是赵国将领,也做不到!
赵括指挥杀死了多少敌人?《白起列传》说了句公道话--秦军死者十有七八,白起战后也曾哀叹不已,并说过自己实际上并没有战胜赵括,只不过是(经历惨烈的大战)自己还活着,赵括却死了而已,以至于后来还派人寻觅赵括将军的尸身、意图厚葬之。(未完待续)
本文网址:https://www.3haitang.com/book/147860/41603490.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3haitang.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