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暑去寒来学真知
推荐阅读:LOL:什么叫自爆型打野啊?、序列大明、综网:终焉的守望之无尽词缀、科技公司,我成国产之光!、玩家重载、那就让她们献上忠诚吧!、港综世界的警察、我也是异常生物、退下,让朕来、人在综墓,卸岭盗魁、
夏天,原野繁花似锦,池塘荷花盛开,蝉鸣悠悠。
荀子与诸弟子在大树下纳凉。
韩非问道:老师,追名逐利是不是违背君子的品格呢?
荀子大笑:君子也不是不食人间烟火的神仙,合乎道义的名利为什么不能去争取呢?所以,关键是取得什么样的名利?达到目的方法是否合乎道义?所谓美名可追,义利可取,当仁不让也!
贫而无怨难,富而无骄易。苍天既然是公正不偏的,那为什麽会有贫富的悬殊、贵贱的等级、健康与疾病的差异呢?又为什麽不能通过个人的努力去争取转变呢?
人不应当刻意去拒绝声名利禄,重要的是不被身外之物纠缠、不被虚名权欲所拖累,能努力去保持赤子的心境,而洒脱、质朴地活着。生且快乐,死亦当歌。
但是,对名利的追逐也是没有尽头的一场磨难,会使人丧失自然的快乐和天性。
苍茫浩瀚的天宇,广阔无垠的大地,人生短暂就像白驹过隙,所以孟子说:不干我所不愿干的事,不要我所不愿意要的东西,如此而已。
人生是对自然的自我体验,是为了延续前人的生命,开启和关爱后人的生命而存在。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每一个生命应当都是可贵、可敬的。
人生会有挫折、苦难甚至中道夭折,但我们依然要感谢苍天对于生命的赐予,忍受磨难并心怀感恩,让平凡甚至短暂的生命富有意义起来。
人,生于自然,终究会归于自然。名利如浮云飘荡,其真正的意义又在哪里呢?
秋风萧瑟,菊花怒放,大雁南归。
荀子带领诸弟子汲水浇灌菊园,头顶上的桂树桂花满枝,香飘四溢。
朋左看着被秋风吹落的树叶和飘零的花瓣,有感触地叹息:草木有荣枯,人有衰老和死亡,这都是不能改变的。天行健,君子当自强不息,但是自己的命运却不容易掌握啊!
荀子讲道:所谓顺天应命,这是没有办法阻拦的事情,所以人生就是悲苦。
君子奋斗过了,或成功或不成功,或近在咫尺而不可得,这里面有主观和客观的条件,不能仅仅看做是天命。
奋斗而获得成功的人,客观的偶然性是存在的,但是绝大多数成功,是属于懂得顺势应时,耐心等待并善于抓住机会的人。
学习的目的是什么?不是为了学习而学习知识,是为了运用知识而学习。
腹有诗书气自华。当你具备了满腹的经纶,可以成就大事的时候,还需要有伯乐来识别举荐。如果没有伯乐,你也应当努力去创造机会,展露自己的才华,也就是主动去寻找伯乐。
这样,获得成功的几率自然会大大增加。
所以,最后的成功,大多是属于有充分准备的人,这就是“天行健”的道理!
---------
朋左后来成为齐国重臣、最高做到宰相。
楚人和氏得玉璞楚山中,奉而献之厉王。厉王使玉人相之,玉人曰:“石也。”王以和为诳,而刖其左足。及厉王薨,武王即位。和又奉其璞而献之武王。武王使玉人相之,又曰:“石也。”王又以和为诳,而刖其右足。武王薨,文王继位,和乃抱其璞而哭于楚山之下,三日三夜,泣尽而继之以血。王闻之,使人问其故,曰:“天下刖者多矣,子奚哭之悲也?”和曰:“吾非悲刖也,悲夫宝玉而题之以石,贞士而名之以诳,此吾所以悲也。”王乃使玉人理其璞而得宝焉,遂命曰:和氏之璧。
(卞和荆山(今南漳县境)人。春秋时楚民。相传他在荆山得一璞玉,两次献给楚王,都被认为是石头,以欺君之罪被砍去双脚。楚文王即位后,他怀抱璞玉坐在荆山下痛哭。文王令工匠剖雕璞玉,果是宝玉,遂称此玉为“和氏之璧”。)
卞和被楚王砍掉了双脚,就是因为他没有早一天去证明此玉非石也,如是,岂不悲哉?!
冬天,白雪皑皑,青松挺立,腊梅凌寒飘香。
寒风刺骨,大雪飘零。
李斯纠集浮丘伯、韩非等同窗,就在家中设下家宴款待老师荀子,荀子带着书童如约而至,师徒欢聚一堂,笑逐颜开。
楚湘殷勤地招呼荀子就座,自己下厨同一班妇人忙碌着,跑前跑后上菜、斟酒。
荀子突然发现自己跟前没有酒杯。
“李斯,你怎么搞得?为师拿什么喝酒呢?”
众人故作惊讶地说:咦?师傅不是说酒色伤身吗,所以徒弟就没给您准备---
荀子佯装怒道:好啊,你们合伙戏弄为师不是?
李斯慢条斯理地说:师傅想喝酒,可以!-----一会儿给师傅拿酒樽上来!不过,师傅得给我们讲讲您对酒色的看法-----
荀子狡黠地说:讲倒是可以,得先喝酒才好讲嘛!
师徒们相视大笑。
于是,筵席开始,众人轮番敬酒,满室美酒飘香。
荀子酒至微酣:昔日在齐,吾尝三为祭酒(稷下学宫学政兼祭孔主持),现在居楚,也是如此。怎能不喝酒呢?岁数不饶人,少饮而已。
传说杜康造酒,是受飞扬的谷糠在树洞里遇雨水发酵的启发。
夏朝时期,农业开始发展,粮食有了剩余,加剧了酒的酿造和消费量增加。尤其是贵族饮酒的风气日盛。夏禹为了国计民生,为了节约粮食,备战备荒,防止皇室权贵沉湎于酒,荒废朝政,以至亡国。于是,夏禹在中国历史上笫一个提出禁酒。为了禁酒,夏禹甚至将身边最好的酿酒师仪狄都不予容忍,“古者仪狄作酒醪,禹尝之而美,遂疏仪狄。”
酒可解疲,解忧,亦可象我们这样欢饮助兴。但是,酒喝多了就会使人迷乱。夏桀酒池肉林、荒淫无度,“为酒池糟堤,纵靡之乐,一鼓而牛饮者三千人”,商纣又是如此,有鉴于此,周武王一上台就竭力推行禁酒政策,颁布了长达67字的禁酒诰文-《尚书?酒诰》,这就是中国历史上笫一个禁酒令。诰文中告诫诸侯百官及民众:酒只能用于祭祀……不听则收捕之,罪重者杀之。
现在,秦律也规定“百姓居田舍者,毋取醢(沽)酉(酒),田墙夫、部佐谨禁御之,有不从令者有罪。”
所以,尽管是在楚国,酒这东西少喝为好,不喝更好。酒能乱性,所以有人说酒色不分家,这就更需要引起警觉了。
而男女之美谓之色,食色者性也。乾坤相合、捉坎填离,人之所欲,为圣王所不能禁。人皆好好色、人皆好好音,盖人生之快意也。(荀子本人就有妻妾五人)
妹喜、妲己、褒姒、直至西子,不过是因为美貌得到帝王的宠爱,却背负上魅惑君王的千载骂名,美色成了一种罪恶,这实在是冤屈的事情。
李斯:师傅尝言人性本恶,由是观之,美色确实是祸患呀?!----
楚湘正同几名美妇端菜上来,闻听此言,狠狠瞪了李斯一眼,李斯不言语了。
荀子笑道:今日不讲了,大家接着喝酒!(未完待续)
荀子与诸弟子在大树下纳凉。
韩非问道:老师,追名逐利是不是违背君子的品格呢?
荀子大笑:君子也不是不食人间烟火的神仙,合乎道义的名利为什么不能去争取呢?所以,关键是取得什么样的名利?达到目的方法是否合乎道义?所谓美名可追,义利可取,当仁不让也!
贫而无怨难,富而无骄易。苍天既然是公正不偏的,那为什麽会有贫富的悬殊、贵贱的等级、健康与疾病的差异呢?又为什麽不能通过个人的努力去争取转变呢?
人不应当刻意去拒绝声名利禄,重要的是不被身外之物纠缠、不被虚名权欲所拖累,能努力去保持赤子的心境,而洒脱、质朴地活着。生且快乐,死亦当歌。
但是,对名利的追逐也是没有尽头的一场磨难,会使人丧失自然的快乐和天性。
苍茫浩瀚的天宇,广阔无垠的大地,人生短暂就像白驹过隙,所以孟子说:不干我所不愿干的事,不要我所不愿意要的东西,如此而已。
人生是对自然的自我体验,是为了延续前人的生命,开启和关爱后人的生命而存在。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每一个生命应当都是可贵、可敬的。
人生会有挫折、苦难甚至中道夭折,但我们依然要感谢苍天对于生命的赐予,忍受磨难并心怀感恩,让平凡甚至短暂的生命富有意义起来。
人,生于自然,终究会归于自然。名利如浮云飘荡,其真正的意义又在哪里呢?
秋风萧瑟,菊花怒放,大雁南归。
荀子带领诸弟子汲水浇灌菊园,头顶上的桂树桂花满枝,香飘四溢。
朋左看着被秋风吹落的树叶和飘零的花瓣,有感触地叹息:草木有荣枯,人有衰老和死亡,这都是不能改变的。天行健,君子当自强不息,但是自己的命运却不容易掌握啊!
荀子讲道:所谓顺天应命,这是没有办法阻拦的事情,所以人生就是悲苦。
君子奋斗过了,或成功或不成功,或近在咫尺而不可得,这里面有主观和客观的条件,不能仅仅看做是天命。
奋斗而获得成功的人,客观的偶然性是存在的,但是绝大多数成功,是属于懂得顺势应时,耐心等待并善于抓住机会的人。
学习的目的是什么?不是为了学习而学习知识,是为了运用知识而学习。
腹有诗书气自华。当你具备了满腹的经纶,可以成就大事的时候,还需要有伯乐来识别举荐。如果没有伯乐,你也应当努力去创造机会,展露自己的才华,也就是主动去寻找伯乐。
这样,获得成功的几率自然会大大增加。
所以,最后的成功,大多是属于有充分准备的人,这就是“天行健”的道理!
---------
朋左后来成为齐国重臣、最高做到宰相。
楚人和氏得玉璞楚山中,奉而献之厉王。厉王使玉人相之,玉人曰:“石也。”王以和为诳,而刖其左足。及厉王薨,武王即位。和又奉其璞而献之武王。武王使玉人相之,又曰:“石也。”王又以和为诳,而刖其右足。武王薨,文王继位,和乃抱其璞而哭于楚山之下,三日三夜,泣尽而继之以血。王闻之,使人问其故,曰:“天下刖者多矣,子奚哭之悲也?”和曰:“吾非悲刖也,悲夫宝玉而题之以石,贞士而名之以诳,此吾所以悲也。”王乃使玉人理其璞而得宝焉,遂命曰:和氏之璧。
(卞和荆山(今南漳县境)人。春秋时楚民。相传他在荆山得一璞玉,两次献给楚王,都被认为是石头,以欺君之罪被砍去双脚。楚文王即位后,他怀抱璞玉坐在荆山下痛哭。文王令工匠剖雕璞玉,果是宝玉,遂称此玉为“和氏之璧”。)
卞和被楚王砍掉了双脚,就是因为他没有早一天去证明此玉非石也,如是,岂不悲哉?!
冬天,白雪皑皑,青松挺立,腊梅凌寒飘香。
寒风刺骨,大雪飘零。
李斯纠集浮丘伯、韩非等同窗,就在家中设下家宴款待老师荀子,荀子带着书童如约而至,师徒欢聚一堂,笑逐颜开。
楚湘殷勤地招呼荀子就座,自己下厨同一班妇人忙碌着,跑前跑后上菜、斟酒。
荀子突然发现自己跟前没有酒杯。
“李斯,你怎么搞得?为师拿什么喝酒呢?”
众人故作惊讶地说:咦?师傅不是说酒色伤身吗,所以徒弟就没给您准备---
荀子佯装怒道:好啊,你们合伙戏弄为师不是?
李斯慢条斯理地说:师傅想喝酒,可以!-----一会儿给师傅拿酒樽上来!不过,师傅得给我们讲讲您对酒色的看法-----
荀子狡黠地说:讲倒是可以,得先喝酒才好讲嘛!
师徒们相视大笑。
于是,筵席开始,众人轮番敬酒,满室美酒飘香。
荀子酒至微酣:昔日在齐,吾尝三为祭酒(稷下学宫学政兼祭孔主持),现在居楚,也是如此。怎能不喝酒呢?岁数不饶人,少饮而已。
传说杜康造酒,是受飞扬的谷糠在树洞里遇雨水发酵的启发。
夏朝时期,农业开始发展,粮食有了剩余,加剧了酒的酿造和消费量增加。尤其是贵族饮酒的风气日盛。夏禹为了国计民生,为了节约粮食,备战备荒,防止皇室权贵沉湎于酒,荒废朝政,以至亡国。于是,夏禹在中国历史上笫一个提出禁酒。为了禁酒,夏禹甚至将身边最好的酿酒师仪狄都不予容忍,“古者仪狄作酒醪,禹尝之而美,遂疏仪狄。”
酒可解疲,解忧,亦可象我们这样欢饮助兴。但是,酒喝多了就会使人迷乱。夏桀酒池肉林、荒淫无度,“为酒池糟堤,纵靡之乐,一鼓而牛饮者三千人”,商纣又是如此,有鉴于此,周武王一上台就竭力推行禁酒政策,颁布了长达67字的禁酒诰文-《尚书?酒诰》,这就是中国历史上笫一个禁酒令。诰文中告诫诸侯百官及民众:酒只能用于祭祀……不听则收捕之,罪重者杀之。
现在,秦律也规定“百姓居田舍者,毋取醢(沽)酉(酒),田墙夫、部佐谨禁御之,有不从令者有罪。”
所以,尽管是在楚国,酒这东西少喝为好,不喝更好。酒能乱性,所以有人说酒色不分家,这就更需要引起警觉了。
而男女之美谓之色,食色者性也。乾坤相合、捉坎填离,人之所欲,为圣王所不能禁。人皆好好色、人皆好好音,盖人生之快意也。(荀子本人就有妻妾五人)
妹喜、妲己、褒姒、直至西子,不过是因为美貌得到帝王的宠爱,却背负上魅惑君王的千载骂名,美色成了一种罪恶,这实在是冤屈的事情。
李斯:师傅尝言人性本恶,由是观之,美色确实是祸患呀?!----
楚湘正同几名美妇端菜上来,闻听此言,狠狠瞪了李斯一眼,李斯不言语了。
荀子笑道:今日不讲了,大家接着喝酒!(未完待续)
本文网址:https://www.3haitang.com/book/147860/41603594.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3haitang.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