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书屋 > 都市小说 > 大秦帝国风云 > 2、君臣篝火论天下

2、君臣篝火论天下

推荐阅读:全球废土:避难所无限升级退下,让朕来谁让他玩游戏王的!死灵法师火爆波长裂天空骑黄泉逆行为什么它永无止境黜龙我也是异常生物

    夜幕降临,野外狩猎的队伍支起了连绵的帷幄和营帐。
    原野上燃烧着堆堆篝火,士卒们在尽情宴乐、陶醉在粗犷的舞蹈和欢歌中,悠长的箫声和激越的竖琴在伴奏。
    秦王侧身斜躺在帷幄之中,靠近巨大的烛台、就着明亮的烛火在读书-----他在屏气凝神,翻看《吕氏春秋》。
    李斯走进帐中,秦王起身:长史来了,坐下来!本王正要向先生讨教一二。
    李斯施礼:大王过谦,不知王上在读什么书?
    秦王展示简牍:嗯,吕公的《吕氏春秋》!吾正读到《察今》一章。
    李斯笑了:大王把它扔了吧,它早就不合时宜了!
    秦王诧异:为何?
    李斯:这《察今》一章,前半段是我写的,不信我背诵给大王听-----
    故治国无法则乱,守法而弗变则悖,悖乱不可以持国。世易时移,变法宜矣。譬之若良医,病万变,药亦万变。病变而药不变,向之寿民,今为殇子矣。故凡举事必循法以动,变法者因时而化。是故有天下七十一圣,其法皆不同;非务相反也,时势异也。故曰:良剑期乎断,不期乎镆铘;良马期乎千里,不期乎骥骜。夫成功名者,此先王之千里也。
    (所以说治理国家没有法令制度就会混乱,死守古老的法令制度而不改变就会行不通,混乱和不合时宜都不能治理好国家。社会不同了,时代改变了,改变法令制度是应该的。比如好的医生,病症千变万化,下药也要千变万化。病症变了而药不变,本来可以长寿的人,现在也变成短命鬼了。所以做事情一定要根据法令制度来进行,修订法令制度要随时代的变化而变化。因此,统治过天下的七十一位帝王,他们的法令制度都各不相同;不是一定要有所不同,而是时代形势不一样了。所以说:对于好剑人们只期望它能斩断东西,没有期望它是镆铘那样的名剑;对于好马人们只期望它能日行千里,没有期望它是骥骜那样的宝马。凡是成就功名的人,就是古代帝王追求的目标啊。)
    秦王:其中尽是明理啊!况是先生所写,哪些不合时宜了?
    李斯:其后面还有-----“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是吗?
    王上,现在如果还以“变法”为强国之策,就是无意中在“刻舟求剑”了!
    臣写下以上言论之时,吕公秉持朝纲,推行息兵养民之策。当时的许多律令,都在做出调整。大体上是------鼓励通商、奖励耕织、减轻刑罚、调整赋税、和交天下。
    对于天下局势的判断,那时候还处于一个谨慎、保守的阶段。可是现在,斗转星移,力量消长,我大秦国面临的局势,已经发生了巨大、深刻的变化,我们如今,正处于一个非常有利的战略机遇期!
    改变一些陈规陋律,是必须的。但更重要的是:应当秉承天道,锐意进取!
    王上,李斯斗胆敢问大王:何为君王所求者?
    秦王站起身来:走,去帐外说话!
    秦王和李斯出了帷幄,来到旷野之上。
    众多官兵,正分别围着一堆堆熊熊燃烧的篝火,“滋滋”烧烤着各种肉类,还不时在上面洒上或涂抹上各种佐料,伴着酒香,一股辛辣的味道在空气中飘散开来-----
    士卒们呼喊:“大王,一起来食用美味吧!---”
    秦王笑着摆摆手:大家好好享用,本王不饿。
    杨端和、桓齕、王贲、李信、蒙恬、蒙毅等人迎上前来:大王,您不饿也得尝尝,与民同乐嘛!
    众人簇拥着秦王来到一堆篝火旁边,烤架上正在烧烤一头被分割的鹿。
    秦王:却之不恭啊,行!我们君臣一起同乐,拿酒来!----
    “来啦!”,一名军兵怀抱酒坛,一溜儿小跑着转过来,给众人斟酒。
    -------------
    秦王端起一碗酒:蒙毅,把这碗酒先给你爹爹(蒙武)送去!
    蒙毅眼角渗出泪花,叩头接过来:谢王上-----
    君臣其乐融融、饕餮一番不表。
    秦王酒至微酣,面色红润起来。
    部众齐声鼓噪:请大王舞剑啊!------
    秦王甩落披风:好!把酒临风,且歌且舞。
    众将领、士卒扯开嗓子,齐声吟唱起《秦风---无衣》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伴着苍凉悲壮的歌声,秦王“蹡踉”一声抽出倚天青锋宝剑,就在那满天星斗下、旷野茅草中,舞动起来!
    秦王自幼得到名家的指点,又天资聪颖,自然剑艺非凡!只见他,身形跳跃飞腾、辗转腾挪似猿猱。力劈华山,雷霆震怒不可遏。剑光笼罩,但闻呼啸匿神踪。怒指青天如射月,锋坠大地老根盘。运如电闪光伴影,收若蛟龙入潭渊,长啸一声风雷驻,惟余天钻耀光芒!
    李斯带头欢呼,众人齐声称颂:吾王威武!吾王神勇!------
    以秦王的勇武,白日杀虎绝非难事,但当时被李斯阻止,此时方才尽兴,一展雄奇!
    ------------------
    众人散尽,秦王和李斯依旧围坐在篝火边。几个官兵抱着几捆木柴走过来,往火堆里添加燃料。
    李斯揖手:大王,您还没有给我回话-------
    秦王放声大笑:爱卿是要听虚的、还是实的?
    李斯:不论虚实,臣都想一听------
    秦王站立起来,仰望夜空,银河浩邈,数道流星划过天际。
    秦王:先生且听来!吾授命于天,秉承天道,继先王之志,领大秦千里山河。国之大事,
    在祀与戎。无祀无以正德,无戎无以护国。天佑大秦,吾当执道诚信、爱天敬地。无荒我土,无馁我民,无侵我野,此本王之志也!
    李斯鼓掌:好好好,不过这是虚的吧?-----
    秦王笑道:此乃文牍之言也!!!
    李斯:臣想倾听大王的心声--------
    秦王:好吧,就给爱卿来一段实的!
    秦王手指天空:天荒地老,物是人非。人生苦短,譬若流星。落花有意,流水无情。有生之年,吾想巡视秦川所有的土地和子民。外报冤仇,去惩罚可恶的赵国。品尽天下美食,享尽宫中美女,遍听丝弦鼓乐,看罢四方歌舞--------
    李斯叩头:此果为王上真言!臣今日一听,死而无憾。然微臣觉得,怎么此竟与俗夫所愿无异?
    秦王嬴政:咦----凡夫亦敢奢望若此?
    李斯:乾坤有秩,人间有序。观夫草芥小民,但求食果腹、但求衣御寒,心酸劳苦,养其父母、家室,自是难以企及。然人皆好美食、人皆好好衣、人皆好好色。虽力所不逮,心中尤自羡之也!
    居庙堂之士,衣则锦帽貂裘,珠玉加身。食则珍馐佳肴,美酒为伴。入则妻妾成群、仆役接踵。然犹思粗茶淡饭之闲适、麻衣步履之便捷、窈窕民女之姿容,反慕山野小民、居隐之士。
    何也?人生于天地间,皆有所欲,此群类所不能阻也!
    秦王:诚如先生之言!天道既如此,顺之则安。
    李斯:国者,四域之括也!民蓄其中,兵养于内。小民无忧,则君王有劳。小民有劳,则君王无忧。小民之福,在于无责。君王之忧,在于江山社稷啊!此似泾渭之分明,乾坤相殊异!
    秦王:本王之私,让先生见笑了------然,何为可称明君?
    李斯:王上可知------李斯何以阻止大王搏虎?
    秦王:欲成大事,须隐蔽其锋芒也!----李斯,你可知本王何以释虎?
    李斯:此为君王博爱且仁厚----
    秦王:非也!此为以雌柔而示人也!------我知汝意,顺水推舟而已。
    李斯顿时惊呆了!
    他一下子觉得站在面前的秦王嬴政,远非此前自己所认为的那样简单-----他胸怀大志,隐而不露。外表的莽撞、勇武之中,原来雪藏着缜密的心思。
    李斯试探着问:混沌初开,女娲匠人,极古之虚言也!炎黄争斗、继服蚩尤,初秉天下之权,亦不知几千年矣。尧舜禹三帝,虽史有所载,亦多漫灭其事。夏商周三代,人主持国,距今不过千八百之事。今大秦方终东周之祚,勃兴周原焉。王上且如何看昔者三代之事?
    此时,秦王见到隈状、王绾、蒙武等人在附近徘徊,就大声呼唤道:汝等过来,君臣一起说话。
    那三个人急忙赶到近前,君臣施礼已毕,一同围坐在篝火边。
    侍卫们搬来一方案几,摆好杯盘器皿。把那烧好的奶茶,给众人斟满。
    秦王:本王正与长史谈论三代之事,三位爱卿不妨畅言,点评其得失,茶话天下。
    隈状、王绾、蒙武:长史博学,臣等恭听,还是请长史评说吧-----
    秦王:哦------汝等但说无妨,长史最后点评何如?
    ------------
    隈状只得清清嗓子,先说道:上古之时,中土之地前交趾,后幽都,左东海,右流沙。华夏、东夷、苗蛮(南蛮)三族分立,我华夏一族,得天道而贤能辈出,文德武功、封建国家。至尧舜禹三帝之时,东夷归服,苗蛮退避,始称大国。王权禅让,有德者居之-------
    秦王挥挥手:但说无妨---------
    隈状:昔者,大禹初定皋陶之子伯益为继,却私心暗结,阴立子启,遂弃禅让而取家天下焉。何也?圣人亦有其私也!
    禅让之法,亦存积弊。其一,固一己之见,难以服众。其二,对于继任者,千般提携考验,共治其国,助其立威建信,私宠过矣。其三,若苦心挑选的继任者先殒,则无措矣。
    秦王高兴地说:甚善!
    隈状:启立夏国,名义上也还是伯益“禅让”的,可惜仅传一代,太康失国。后羿篡逆,挟仲康而实得其国。寒浞(zhuo)计杀后羿,杀相、追杀少康,亦为窃国乱臣。少康中兴,再传11帝,至履癸(夏桀是商汤对其蔑称)竟与妹喜饿死山中。
    微臣以为:夏之覆灭,非妹喜之祸。桀杀忠臣关龙逢,而商汤用伊尹。亲小人、远贤臣,闭目塞听,坐视商汤势力崛起,充耳不闻,致兵败鸣条山,470年江山易手他人。
    王绾:商汤得国,伊尹辅之。《汤诰》、《伊训》,奠基殷本。盘庚迁都,力排众议使国家中兴。武丁用傅说,则天下大治。历1王,享国500余年。殷商之时,民风厚朴、隆礼祭祀。器物精美,铜玉绝伦,其亡也悲。
    帝辛(商纣王)武力惊人,攻城略地,何其雄哉!奈何汤誓起兵,败于牧野,烈火鹿台,却是咎由自取。
    穷究其败亡之理,盖有四论:1、贪酒好淫,大兴楼台,酒池肉林而失志。、横征暴敛,酷刑暴民而丧德。)滥杀、囚禁劝谏之人,满朝贤能散尽。4)穷兵黩武,国力日颓,终为周武所乘。(商朝军队出征,国都朝歌空虚,周武王趁机奇袭得手!)
    秦王点头:帝辛其人,勇过熊罴。不行天道,自毁忠良,身死国灭,不过一匹夫耳!
    蒙武:王上,臣乃一介武夫,只会说些征战之事------
    秦王:民者,立国之本。兵者,国之柱石。就说军事吧-------周何以立?何以亡?
    蒙武:武王伐纣之前,以重器供奉纣王,实施战略欺骗。金玉结交商之佞臣,以塞纣王之听。以细作探知朝歌之军情,伺机而动。诱使商纣举兵南征后,不拘于时,冬月起兵,千里奔袭。诈称彗星现,商纣亡。或曰五星出东方利中国!
    彼时牧野之战,振臂一呼:凡反诛商纣者,皆免奴隶之身!,万众何不景从?
    姜尚辅国、《六韬》治国,遂百业繁盛、物阜民丰,周之初也勃焉。周之式微,在于封楚。楚国强盛,蔑视王庭,致有南征之事发生。周兵多来自北方,不习南方气候及水域,不善操战船,如此怎能不败?竟至周昭王淹溺于汉水,此为商君武乙遭雷击之后,又一奇闻!
    周厉王暴虐无德,终日沉溺于声色犬马,大小官吏贪渎横行,怨声载道,又禁锢国民。不思反腐抚民,遍地爪牙压制民谤。防民之口甚于防川,似此维稳之策,外观似乎稳固,其内已如浓汤鼎沸。小民入夜一呼,群起响应,江山竟倾覆矣!此为亘古之奇闻也。
    周穆王西征不利,也是输在以轻车步兵对抗西戎骑兵,绝无胜理!
    周幽王废申后,宠幸褒姒,本无关痛痒。却不该怒驳其(申后)父申侯劝谏,举兵讨之。迫使申侯勾连犬戎,激战骊山,一举攻破镐京,擒杀幽王于戏(陕西临潼)。
    申侯引狼入室,周之宗庙尽毁,无奈传书诸侯,邀请诸侯出兵辅国。昔日秦、卫、晋、郑四国,起兵勤王,驱逐犬戎,匡扶周室,立不世之功也!
    秦王鼓掌:好!蒙武虽武夫,文韬不逊于隈状、王绾也!
    --------------------
    当此时刻,在众人注目下,李斯喝了口热腾腾的奶茶,缓缓起身,熊熊的篝火映红了他的面庞。
    李斯:观夫一国之兴亡,筚路蓝缕、披荆斩棘,其兴也勃焉!兵戈四起、祸起萧墙,其亡也忽焉!得国艰难,守业尤甚。自夏立以来,享国之日不过数百年。何也?
    国家非一姓之国家,天下非一姓之天下也!顺乎天道者,天垂爱之,民心归之。逆乎天道者,天诛灭之,民心叛之!人主圣明,贤臣辅国则昌。人主狂躁或暗弱,奸佞当道则衰。后世之事,以商汤之德、周武之烈,也是难以掌控的,顺天而已!
    三皇五帝、我华夏一族,俱崛起于河水之源之滨!昔者炎黄一统华夏,正是诏告天下于渭水,举王师于秦川,乃成万世之功。
    自周平王迁都洛邑,诸侯并起,战乱不止已500年矣!华夏山河,赤地千里、生灵涂炭、流民怨哭于途,此我华夏痛彻心腑之浩劫也!此劫如不终止,西戎北狄早晚侵入中土,亡我华夏。
    能承天授命,消弭纷争,一统华夏者,岂非建立黄帝之下,亘古奇勋也哉!
    昔日匡扶周室者,秦、卫、晋、郑四国,今如何?卫国称臣、晋国三分、郑国为韩国所灭,仅余大秦一国也!
    以晋之强,足可灭六国,一统华夏。造化弄人,竟至崩解为赵魏韩三国。此天助大秦也!
    今秦承周统,名可号令天下。方是时,秦之西部、北部强邻,或瓦解、或纷争、或与盟,皆不足虑,自当发力关内,削平六国,成就千秋霸业!
    ----------
    隈状、王绾、蒙武闻听,俱瞠目结舌,惊恐不语。
    秦王颔首微笑:隈状、王绾、蒙武,长史所言有什么不妥吗?
    王绾:秦川千里,而六国万里。削平六国?谈何易事!
    蒙武:赵、魏、韩、楚、燕皆强国也,六国之中仅齐国稍逊。以我大秦兵甲之强,与诸国交战,亦互有胜负。企图攻灭六国,以数十万众,搏杀数百万众?以数百万民,敌数千万民?此武安君(白起)在世,亦不敢思谋之事也!
    隈状:灭六国之心既明,则六国定当合纵,秦国再去连横,也不会再找到一个盟友。长史竟然忘记了“五国攻秦”之事嘛?
    -------
    秦王闻听众人之言,勃然变色,怒起一掌拍将下去,“哗啦----咔嚓”一声,面前的木案,顿时被砸得破裂倾倒,汤水飞溅!
    秦王:商汤讨桀、武王伐纣,哪一个不是以弱胜强,以寡敌众?!若依汝等之言,莫说去平定关东六国,就是欲报函谷被破、祖陵被掘之国仇家恨,也不要去想了!!!-------
    隈状、王绾、蒙武跪伏谢罪,口中却依旧在坚称:王不可怒而兴师,国不可无义而战!
    秦王无奈地挥挥手:汝等且安歇去吧--------
    秦王指着隈状、王绾、蒙武离去的背影,对李斯说:先生且看,这些王国重臣,尚且如此。民心又如何可说服啊!此本王焦虑之事也!-----------
    李斯肃然站立,一语不发。(未完待续)

本文网址:https://www.3haitang.com/book/147860/41603780.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3haitang.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