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6章 货币价值论
推荐阅读:卷飞全家后我躺平了、熊学派的阿斯塔特、娘娘驾到:华妃重生、全球降临:带着嫂嫂末世种田、兽世娇宠:病弱美人多子多福、诡异入侵,我反杀不过分吧?、名门第一儿媳、领主又红名了、穿成年代文被炮灰的锦鲤原女主、魂殿第一玩家、
第196章 货币价值论
不管徐弘基从哪个方面打听,王体乾这狗杀才都是一口咬死,南直隶不能铸银币。
另外,他还明说,他带来的三百多锦衣卫,就是严查南直隶铸钱之事的。
同时,还将皇帝对于铸造钱币新的政策贴榜张了出去。
主要是任何钱币都不许私铸,以及举报奖励办法。
带着深深的失望,徐弘基回到了自己的魏国公府。
“怎么样?能成吗?”
方才进府门,安远侯柳祚昌就迫不及待的迎了上来,问道。
“唉。”
闻言,徐弘基叹息一声,道。
“不行,那个王体乾的太监嘴甚是牢靠,我说了一上午,嘴都说干了,他还是不肯松口。”
引着柳祚昌来到书房,徐弘基命人上茶后,两人攀谈了起来。
“而且,也不知道这小皇帝是从哪儿找来的个太监,居然不贪财,送银子都不收。”
“连银子都不收?”
闻言,柳祚昌很是吃惊。
“这年头居然还有不贪银子的太监?可真是一桩奇闻。”
说着,柳祚昌在椅子上坐下,拿起茶杯问道。
“如今的问题是,接下来该如何做。”
“该如何,当然是按照定下的计划来了。”
闻言,徐弘基冷笑一声道。
“那些人赚银子,不带着我们,扰的南直隶这五十年来银价下跌,物价横飞,百姓民不聊生。”
“当今天子有意铸币,稳定物价,我们当然是要支持了。”
“支持。”
闻言,柳祚昌的脸上露出一抹为难之色。
“可是这一成的本征,外带南直隶的三成加征,四成的火耗着实让人肉疼埃”
“你再疼,能有那些人疼吗?”
闻言,徐弘基摆了摆手指道。
“你知道我徐家为何能一门两国公吗?”
“为何?”
闻言,柳祚昌眉毛一挑。
徐家为啥能一门两国公?还不是你们会放水。
老大魏国公徐辉祖袭了徐达的魏国公爵位,帮着建文干。
老二徐增寿私底下玩了一出心在汉营心在曹,各种给朱棣放水。
当年在应天的朱棣三个儿子,朱高煦能带着他那个大胖子老哥朱高炽一路跑回顺天,敢说不是那马是偷的,不是伱们徐家送的。
“因为我们忠诚。”
看到柳祚昌的眼神,徐弘基就知道这个从小光屁股玩到大的玩伴想的什么。
伸手锤了对方一下,徐弘基才接着道。
“老祖宗给我们留下的祖训,无论是发生什么,一定要对皇帝忠诚,这样才能保住家势不衰。”
“无论皇上要做什么,支持就行了。”
“可是,这可都是白花花的银子埃”
听到徐弘基的话,柳祚昌忍不住道。
“四成的火耗,十万两白银只能换到六万枚银币埃”
“可你拿到市面上能当十二万两白银花。”
听到这厮的话,徐弘基忍不住翻出一个大白眼,然后道。
“而且,你还记得那天宣诏时,说的那句六月之后,应天府内禁止金银交易吗?”
“当然记得了。”
闻言,柳祚昌点了点头,恍然的道。
“你是想?”
“不错,我打算为皇上在应天府推行银币点上一把火。”
眼睛眯的跟只偷了狐狸的鸡一般,徐弘基接着道。
“不使用银币交易之家的三成家产埃”
“可是,你就不怕那些人在朝堂上弹劾?”
“怕什么?我拿三成,剩下的七成那是皇上的。”
闻言,徐弘基摆了摆手道。
“我能给皇上送去银子,而他们呢?除了奏章还能给皇上送去什么?”
“有道理。”
闻言,柳祚昌点了点头,眼神闪烁,不知在想什么。
“而且啊,你知道我为何联络那么多的官员,支持皇上推行银币吗?”
“为何?”
“一个自然是当日我们与那些个知府老爷们一起议事时说的一般,表现我们南直隶的恭顺之心了。”
将茶杯放在桌上,徐弘基站起来道。
“南直隶历年都有欠税,皇上方才登基,就缺了那么多,直接说我们南直隶不恭顺,这才有了那些个人被派到南直隶查税。”
“虽说那些人这几个月一直在吃喝玩乐,但我们却不得不防备一二,防止这些人回京后,在皇上耳边聒噪,那到时候我们可都得吃挂落,这支持皇上的银币新政,就是表现我们的恭顺了。”
“这点,我们都是知道的。”
听到徐弘基的话,柳祚昌点了点头。
“二个呢?”
“二个嘛,就是我们一起捞上一笔了。”
对柳祚昌露出一个奸诈的笑容,徐弘基接着道。
“不止我们看那些人不顺眼,那些个官老爷们对他们也很是心烦。”
“而朝廷如今每个月给南直隶的银币数量都是有限的,若是我们这些南京勋贵与各地官府一起,将这些银币都给吃下,等到必须要用银币交易时。。。”
“他们若是不遵陛下圣旨,那他们的家产,我们就能与皇上三七给分了。”
“他们若是想要遵陛下的圣旨,但却换不到足够的银币,就只能来找我们。”
“到时候,我们收的火耗,可就不是三成了。”
“高!实在是高1
听着徐弘基的话,柳祚昌忍不住伸出大拇指道。
夸完之后,柳祚昌又举一反三的道。
“而且啊,只要抄了他们的家,这与西夷人的生意,我们也就能插上一手了。”
“对,就是这个理1
“来,以茶代酒,干一个1
随着两声茶杯碰撞声,一场py交易落下帷幕。
对于南直隶的py交易,朱由校当然是不知道的。
他只知道,这南直隶闹鬼。
“南直隶这么缺少货币吗?”
待到堂中众人都看完了那封联名奏本,朱由校抬头看向户部侍郎袁世振问道。
“袁爱卿,你久在两淮,对应天府之事想来也是有所耳闻的,将两淮与应天诸地的情况,说来与朕的听听。”
“回皇上,两淮当地百姓,多靠运河拉纤、盐户产盐、捕鱼过活,粮食出产多靠江西之粮沿运河北上。”
听到皇帝问自己,袁世振当即就挺起了胸膛。
君前奏对,这是要注意仪态的。
“去岁秋际,杨嗣昌杨转运使上书言两淮粮荒之事,是因为漕粮北上,河道被占,江西粮食难以北上,本地粮商想要囤积居奇,遣人散布谣言,致使百姓抢购粮食,这才有了两淮粮荒之事。”
闻言,朱由校眼皮子跳了跳动,没有多做表示。
袁世振这是抽着空为两淮官员说好话。
“依臣在两淮所见,当地白银颇多,百姓的收入也比京城要多。然当地物价高悬,百姓的日子却并不富裕。”
“通货膨胀。”
闻言,朱由校手指在桌面上敲动,心里暗暗道。 不知道皇帝在想什么,袁世振接着道。
“当地百姓喜用铜钱,不喜用银。故此,南直隶境内,铜钱贵,而银贱,一两白银可换得铜钱一贯,七百七十文。”
“朕明白了。”
袁世振方才说到这里,朱由校就挥手打断了他接下来的话。
“前番,朕教给了你们货币的作用,今天,朕再教你们另外一句话。”
说着,朱由校低下头,在桌面上翻了起来。
看着皇帝的动作,在场众人面面相觑,不知道皇帝是要干什么。
“这本我朝大学士丘濬所撰的《大学衍义补》,诸位看过没有?”
翻了一会儿后,朱由校手中拿着一本书,展示堂中众人,问道。
“臣等读过。”
“臣未读过。”
见到皇帝拿出来的书,堂中众人有的说读过,有的说没有。
见状,朱由校也不意外。
这玩意儿,很多内容写的很是深奥,满大明能读懂的人没几个。
而上一个估摸着读懂的人,估摸着是万历,因为万历亲自给这本书做序。
这本书的内容,主要是总论制刑之义、定律令之制、制刑狱之具、明流赎之意、详听断之法、议当原之辟、顺天时之命、谨详谳之议、伸冤抑之情、慎眚灾之赦、明复仇之义、简典狱之官、存钦恤之心、戒滥纵之失。
主题思想是天讨至公、应经合义、人法兼重、慎刑恤狱。
对于这些,朱由校并不是很看重,他的执政思想只有一个:以民为本,以法为基。
他看重的,是文中的几句话。
“丘学士有言,世间所物,虽生于天地,然必资以人力,而后能成其用;其体有大小精细,其功力有深浅,其价有多少;直而至于千钱,其体非大而精,必非一日之功所能成。”
“丘学士是个饱读诗书之人,写出的这语句,也是让人很难看懂。”
“这句话的意思是,世间所有的东西,虽然是天地所生,但是必须有劳动才能够被人使用。”
拿着书念出了一段丘濬的话后,朱由校将书放下,看向堂中的众人道。
“这句话说的虽然很有道理,但还不够精髓。”
“朕对这句话,进行了一个总结。”
“叫做,劳动,创造价值。”
“劳动创造价值?”
听到皇帝的话,堂中的众人相互看了看。
这话,貌似有很大的哲理在其中。
看着堂中不知道说什么话的众人,朱由校出声道。
“袁侍郎,朕问你,一亩田地,每年能产出多少粮食呢?”
“上田两石,下田一石。”
听到皇帝的问话,袁世振老老实实的回答道。
“如果农夫不去耕作,这亩地是否会产出粮食呢?”
“不会。”
闻言,袁世振连忙摇了摇头。
“无人耕作,田中自是不会产粮。”
“那么这亩田地所生产出的粮食,就是这个农夫的劳动所的,他也就生产出了价值。”
点了点头,朱由校接着道。
“同样,农夫种田、渔夫捕鱼、壮丁搬物、官员办公,这都产生了价值。”
“那么这个价值,用什么来衡量呢?”
说到这里,朱由校又拿起了的书,接着念出了丘濬的一句话。
“日中为市,使民交易,以通有无,以物易物,物不皆有,故有钱币之造焉;必物与币两相当值,而无轻重悬绝之偏,然后可以久行而无弊。”
“丘学士的这句话是说,世界上的集市是为了方便百姓交易,以物易物的话,物不是一定会有的。所以就有了货币,当货币和物品的价值相当,没有轻重上的偏差时,就可以长久执行而没有弊端了。”
“朕同样对这句话做出了一个总结。”
“叫做,货币,只是劳动价值的体现,是用来衡量劳动价值的物品。”
听着皇帝的话,众人又相互看了看。
这皇帝说话,一套一套的,这句话的哲学貌似更深。
“朕现举一个例子。”
看到众人有所悟后,朱由校打算举个栗子,再来说明一下大明现在面对的“通货膨胀”问题。
“这个村子,每年产生的价值是多少呢?”
“是一千石粮。”
听到皇帝的问题,毕自严老老实实的回答道。
“如今,有一个村子,有一个市常”
“市场中一百两银子。”
“村子里有一个人,他有五十亩地,每亩地能产粮两石。”
“他每年能创造的价值是多少呢?”
“是一百石粮食。”
听到皇帝的例子,毕自严若有所思的到。
“若是市场上的这一百两银子都用来买他的粮食,那么他就创造了一百两的价值。”
“不错。”
点了点头,朱由校看向毕自严问道。
“若朕往市场上再投入一百两银子呢?”
“那他创造的价值就变成了二百两。”
闻言,毕自严瞬间双目睁大,高声道。
“臣明白了,臣明白了。”
说着,毕自严激动的道。
“货币作为衡量劳动价值的物品,不能多也不能少。”
“我也悟了。”
就在这个时候,袁世振也发出一声感叹。
“我算是明白,为何南直隶的物价为何会那么高涨了。”
说着,袁世振就忍不住与毕自严交流了起来。
“原来是市场上的货币太多了。”
看着不顾场合就议论起来的几人,朱由校满意的点了点头。
儒家,可是一点儿都不腐。
劳动价值论,在广义上讲,最早是由英国经济学家配第提出。
但实质上,配第这会儿还没出生呢。
而大明的大学时丘濬,早在百余年前,就提出了劳动价值论。
在这里,不得不感叹一句,儒家在吸收了诸子百家的理论后,这生命力确实强。
明朝提出价值论和重实践的心学。
单就这两样要是推广开来,足够再引导这个国家走过两百年的时光了。
儒家在历史上最后一次大放光芒是什么时候呢?
嗯,是清末。
不过,是在倭国。
正德年间,以武功获封新建伯的王阳明,上承陆九章、湛若水,将心学发扬光大。
在其死后几十年间,一本他所写的《传习论》传入倭国。
其死后的四百年后,王阳明在倭国的徒子徒孙们干出了一件大事儿,收了很多的门徒,如伊藤博文、木户孝允、高杉晋作等人,将心学再次发扬广大。
他强调实践的想法,也指导了一件小事儿,叫做倒幕运动。
再后面的事情,叫做明治维新。
(本章完)
不管徐弘基从哪个方面打听,王体乾这狗杀才都是一口咬死,南直隶不能铸银币。
另外,他还明说,他带来的三百多锦衣卫,就是严查南直隶铸钱之事的。
同时,还将皇帝对于铸造钱币新的政策贴榜张了出去。
主要是任何钱币都不许私铸,以及举报奖励办法。
带着深深的失望,徐弘基回到了自己的魏国公府。
“怎么样?能成吗?”
方才进府门,安远侯柳祚昌就迫不及待的迎了上来,问道。
“唉。”
闻言,徐弘基叹息一声,道。
“不行,那个王体乾的太监嘴甚是牢靠,我说了一上午,嘴都说干了,他还是不肯松口。”
引着柳祚昌来到书房,徐弘基命人上茶后,两人攀谈了起来。
“而且,也不知道这小皇帝是从哪儿找来的个太监,居然不贪财,送银子都不收。”
“连银子都不收?”
闻言,柳祚昌很是吃惊。
“这年头居然还有不贪银子的太监?可真是一桩奇闻。”
说着,柳祚昌在椅子上坐下,拿起茶杯问道。
“如今的问题是,接下来该如何做。”
“该如何,当然是按照定下的计划来了。”
闻言,徐弘基冷笑一声道。
“那些人赚银子,不带着我们,扰的南直隶这五十年来银价下跌,物价横飞,百姓民不聊生。”
“当今天子有意铸币,稳定物价,我们当然是要支持了。”
“支持。”
闻言,柳祚昌的脸上露出一抹为难之色。
“可是这一成的本征,外带南直隶的三成加征,四成的火耗着实让人肉疼埃”
“你再疼,能有那些人疼吗?”
闻言,徐弘基摆了摆手指道。
“你知道我徐家为何能一门两国公吗?”
“为何?”
闻言,柳祚昌眉毛一挑。
徐家为啥能一门两国公?还不是你们会放水。
老大魏国公徐辉祖袭了徐达的魏国公爵位,帮着建文干。
老二徐增寿私底下玩了一出心在汉营心在曹,各种给朱棣放水。
当年在应天的朱棣三个儿子,朱高煦能带着他那个大胖子老哥朱高炽一路跑回顺天,敢说不是那马是偷的,不是伱们徐家送的。
“因为我们忠诚。”
看到柳祚昌的眼神,徐弘基就知道这个从小光屁股玩到大的玩伴想的什么。
伸手锤了对方一下,徐弘基才接着道。
“老祖宗给我们留下的祖训,无论是发生什么,一定要对皇帝忠诚,这样才能保住家势不衰。”
“无论皇上要做什么,支持就行了。”
“可是,这可都是白花花的银子埃”
听到徐弘基的话,柳祚昌忍不住道。
“四成的火耗,十万两白银只能换到六万枚银币埃”
“可你拿到市面上能当十二万两白银花。”
听到这厮的话,徐弘基忍不住翻出一个大白眼,然后道。
“而且,你还记得那天宣诏时,说的那句六月之后,应天府内禁止金银交易吗?”
“当然记得了。”
闻言,柳祚昌点了点头,恍然的道。
“你是想?”
“不错,我打算为皇上在应天府推行银币点上一把火。”
眼睛眯的跟只偷了狐狸的鸡一般,徐弘基接着道。
“不使用银币交易之家的三成家产埃”
“可是,你就不怕那些人在朝堂上弹劾?”
“怕什么?我拿三成,剩下的七成那是皇上的。”
闻言,徐弘基摆了摆手道。
“我能给皇上送去银子,而他们呢?除了奏章还能给皇上送去什么?”
“有道理。”
闻言,柳祚昌点了点头,眼神闪烁,不知在想什么。
“而且啊,你知道我为何联络那么多的官员,支持皇上推行银币吗?”
“为何?”
“一个自然是当日我们与那些个知府老爷们一起议事时说的一般,表现我们南直隶的恭顺之心了。”
将茶杯放在桌上,徐弘基站起来道。
“南直隶历年都有欠税,皇上方才登基,就缺了那么多,直接说我们南直隶不恭顺,这才有了那些个人被派到南直隶查税。”
“虽说那些人这几个月一直在吃喝玩乐,但我们却不得不防备一二,防止这些人回京后,在皇上耳边聒噪,那到时候我们可都得吃挂落,这支持皇上的银币新政,就是表现我们的恭顺了。”
“这点,我们都是知道的。”
听到徐弘基的话,柳祚昌点了点头。
“二个呢?”
“二个嘛,就是我们一起捞上一笔了。”
对柳祚昌露出一个奸诈的笑容,徐弘基接着道。
“不止我们看那些人不顺眼,那些个官老爷们对他们也很是心烦。”
“而朝廷如今每个月给南直隶的银币数量都是有限的,若是我们这些南京勋贵与各地官府一起,将这些银币都给吃下,等到必须要用银币交易时。。。”
“他们若是不遵陛下圣旨,那他们的家产,我们就能与皇上三七给分了。”
“他们若是想要遵陛下的圣旨,但却换不到足够的银币,就只能来找我们。”
“到时候,我们收的火耗,可就不是三成了。”
“高!实在是高1
听着徐弘基的话,柳祚昌忍不住伸出大拇指道。
夸完之后,柳祚昌又举一反三的道。
“而且啊,只要抄了他们的家,这与西夷人的生意,我们也就能插上一手了。”
“对,就是这个理1
“来,以茶代酒,干一个1
随着两声茶杯碰撞声,一场py交易落下帷幕。
对于南直隶的py交易,朱由校当然是不知道的。
他只知道,这南直隶闹鬼。
“南直隶这么缺少货币吗?”
待到堂中众人都看完了那封联名奏本,朱由校抬头看向户部侍郎袁世振问道。
“袁爱卿,你久在两淮,对应天府之事想来也是有所耳闻的,将两淮与应天诸地的情况,说来与朕的听听。”
“回皇上,两淮当地百姓,多靠运河拉纤、盐户产盐、捕鱼过活,粮食出产多靠江西之粮沿运河北上。”
听到皇帝问自己,袁世振当即就挺起了胸膛。
君前奏对,这是要注意仪态的。
“去岁秋际,杨嗣昌杨转运使上书言两淮粮荒之事,是因为漕粮北上,河道被占,江西粮食难以北上,本地粮商想要囤积居奇,遣人散布谣言,致使百姓抢购粮食,这才有了两淮粮荒之事。”
闻言,朱由校眼皮子跳了跳动,没有多做表示。
袁世振这是抽着空为两淮官员说好话。
“依臣在两淮所见,当地白银颇多,百姓的收入也比京城要多。然当地物价高悬,百姓的日子却并不富裕。”
“通货膨胀。”
闻言,朱由校手指在桌面上敲动,心里暗暗道。 不知道皇帝在想什么,袁世振接着道。
“当地百姓喜用铜钱,不喜用银。故此,南直隶境内,铜钱贵,而银贱,一两白银可换得铜钱一贯,七百七十文。”
“朕明白了。”
袁世振方才说到这里,朱由校就挥手打断了他接下来的话。
“前番,朕教给了你们货币的作用,今天,朕再教你们另外一句话。”
说着,朱由校低下头,在桌面上翻了起来。
看着皇帝的动作,在场众人面面相觑,不知道皇帝是要干什么。
“这本我朝大学士丘濬所撰的《大学衍义补》,诸位看过没有?”
翻了一会儿后,朱由校手中拿着一本书,展示堂中众人,问道。
“臣等读过。”
“臣未读过。”
见到皇帝拿出来的书,堂中众人有的说读过,有的说没有。
见状,朱由校也不意外。
这玩意儿,很多内容写的很是深奥,满大明能读懂的人没几个。
而上一个估摸着读懂的人,估摸着是万历,因为万历亲自给这本书做序。
这本书的内容,主要是总论制刑之义、定律令之制、制刑狱之具、明流赎之意、详听断之法、议当原之辟、顺天时之命、谨详谳之议、伸冤抑之情、慎眚灾之赦、明复仇之义、简典狱之官、存钦恤之心、戒滥纵之失。
主题思想是天讨至公、应经合义、人法兼重、慎刑恤狱。
对于这些,朱由校并不是很看重,他的执政思想只有一个:以民为本,以法为基。
他看重的,是文中的几句话。
“丘学士有言,世间所物,虽生于天地,然必资以人力,而后能成其用;其体有大小精细,其功力有深浅,其价有多少;直而至于千钱,其体非大而精,必非一日之功所能成。”
“丘学士是个饱读诗书之人,写出的这语句,也是让人很难看懂。”
“这句话的意思是,世间所有的东西,虽然是天地所生,但是必须有劳动才能够被人使用。”
拿着书念出了一段丘濬的话后,朱由校将书放下,看向堂中的众人道。
“这句话说的虽然很有道理,但还不够精髓。”
“朕对这句话,进行了一个总结。”
“叫做,劳动,创造价值。”
“劳动创造价值?”
听到皇帝的话,堂中的众人相互看了看。
这话,貌似有很大的哲理在其中。
看着堂中不知道说什么话的众人,朱由校出声道。
“袁侍郎,朕问你,一亩田地,每年能产出多少粮食呢?”
“上田两石,下田一石。”
听到皇帝的问话,袁世振老老实实的回答道。
“如果农夫不去耕作,这亩地是否会产出粮食呢?”
“不会。”
闻言,袁世振连忙摇了摇头。
“无人耕作,田中自是不会产粮。”
“那么这亩田地所生产出的粮食,就是这个农夫的劳动所的,他也就生产出了价值。”
点了点头,朱由校接着道。
“同样,农夫种田、渔夫捕鱼、壮丁搬物、官员办公,这都产生了价值。”
“那么这个价值,用什么来衡量呢?”
说到这里,朱由校又拿起了的书,接着念出了丘濬的一句话。
“日中为市,使民交易,以通有无,以物易物,物不皆有,故有钱币之造焉;必物与币两相当值,而无轻重悬绝之偏,然后可以久行而无弊。”
“丘学士的这句话是说,世界上的集市是为了方便百姓交易,以物易物的话,物不是一定会有的。所以就有了货币,当货币和物品的价值相当,没有轻重上的偏差时,就可以长久执行而没有弊端了。”
“朕同样对这句话做出了一个总结。”
“叫做,货币,只是劳动价值的体现,是用来衡量劳动价值的物品。”
听着皇帝的话,众人又相互看了看。
这皇帝说话,一套一套的,这句话的哲学貌似更深。
“朕现举一个例子。”
看到众人有所悟后,朱由校打算举个栗子,再来说明一下大明现在面对的“通货膨胀”问题。
“这个村子,每年产生的价值是多少呢?”
“是一千石粮。”
听到皇帝的问题,毕自严老老实实的回答道。
“如今,有一个村子,有一个市常”
“市场中一百两银子。”
“村子里有一个人,他有五十亩地,每亩地能产粮两石。”
“他每年能创造的价值是多少呢?”
“是一百石粮食。”
听到皇帝的例子,毕自严若有所思的到。
“若是市场上的这一百两银子都用来买他的粮食,那么他就创造了一百两的价值。”
“不错。”
点了点头,朱由校看向毕自严问道。
“若朕往市场上再投入一百两银子呢?”
“那他创造的价值就变成了二百两。”
闻言,毕自严瞬间双目睁大,高声道。
“臣明白了,臣明白了。”
说着,毕自严激动的道。
“货币作为衡量劳动价值的物品,不能多也不能少。”
“我也悟了。”
就在这个时候,袁世振也发出一声感叹。
“我算是明白,为何南直隶的物价为何会那么高涨了。”
说着,袁世振就忍不住与毕自严交流了起来。
“原来是市场上的货币太多了。”
看着不顾场合就议论起来的几人,朱由校满意的点了点头。
儒家,可是一点儿都不腐。
劳动价值论,在广义上讲,最早是由英国经济学家配第提出。
但实质上,配第这会儿还没出生呢。
而大明的大学时丘濬,早在百余年前,就提出了劳动价值论。
在这里,不得不感叹一句,儒家在吸收了诸子百家的理论后,这生命力确实强。
明朝提出价值论和重实践的心学。
单就这两样要是推广开来,足够再引导这个国家走过两百年的时光了。
儒家在历史上最后一次大放光芒是什么时候呢?
嗯,是清末。
不过,是在倭国。
正德年间,以武功获封新建伯的王阳明,上承陆九章、湛若水,将心学发扬光大。
在其死后几十年间,一本他所写的《传习论》传入倭国。
其死后的四百年后,王阳明在倭国的徒子徒孙们干出了一件大事儿,收了很多的门徒,如伊藤博文、木户孝允、高杉晋作等人,将心学再次发扬广大。
他强调实践的想法,也指导了一件小事儿,叫做倒幕运动。
再后面的事情,叫做明治维新。
(本章完)
本文网址:https://www.3haitang.com/book/156621/44621539.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3haitang.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