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5章 超级麦穰垛
推荐阅读:全球废土:避难所无限升级、退下,让朕来、谁让他玩游戏王的!、死灵法师、火爆波长、裂天空骑、黄泉逆行、为什么它永无止境、黜龙、我也是异常生物、
听老人讲咕:被疯狗咬了的人,一百天不能见“麻穰”,否则伤者就会“疯”掉。
这事不知真假,反正大老潘准了蔡晓一百天的“工伤”假。
被“疯狗”咬伤可不是小事。
闻讯赶来的潘书记赶紧下令在场的拖拉机司机:“‘小个子刘’,快,去把你那辆拖拉机的车斗摘掉,麻利地送蔡晓上县医院!”
人群里有人质疑:“潘书记,被疯狗咬了得上‘卫生防疫站’吧?”
潘书记点点头:“嗯!说的是,这样,先上县医院清理缝合伤口,再上‘卫生防疫站’打‘狂犬疫苗’!”
顿了顿,潘书记又问:“于文龙呢?他老婆叫狗咬了,他跑哪去了?”
“大概撵疯狗去了!”人群里有人回答。
本名章俊沉的“菏泽章”气喘吁吁地向这儿跑着,老远就喊:“于队长没去打狗,他不在场里,今天一大早就上城联系水泥去了!”一俟站住,“菏泽章”又赶紧上气不接下气地汇报:“潘书记,小“曹军”的大儿也叫疯狗咬了。”
“什么?小森也叫狗咬了?”人称小“曹军”的老婆——薛白挤过来,仓皇地追问。
“哎——薛白别急!没事的,那个——小森在哪?一块儿拉上,都上城叫医生看看。嗯——薛白,正好,文龙不在家,你陪着伤号一块去吧!路上也好有个照应。”潘书记先安慰了薛白一句,紧跟着又给她安排了一项“紧迫”任务。
“小曹森捂着腚撵狗去了,喊也喊不住,往南下去了,这霎儿也不知道跑到哪里去了……”“菏泽章”双手拄膝,慢慢调匀着气息说。
“这小子,就是橡皮做的,狗咬了还乱跑!咱这唻,谁腿快,快去喊他回来,待大门口碰头……”大老潘继续发号施令。
“我去!”人群里一个人答应着“噔噔”地跑走了。
……
“突突突突……”“小个子刘”把拖拉机车头开过来了,众人七手八脚地把面色苍白的蔡晓搀上“50”拖拉机那高高的驾驶棚副座上,薛白也心焦火燎地爬上去,挨挨挤挤地坐到蔡晓身边揽着她。
大老潘又继续吩咐拖拉机手:“别急!先上大门口等等那小子,也看看还有没有再叫狗咬着的人了,一块儿去!”
“小个子刘”接下“任务”,看“乘客”坐稳了,就又“突突突突……”地开着拖拉机头走了……
……
等到上野地里采摘“紫地丁”的唤弟一伙女孩子闻讯赶到大门口的时候,“50”拖拉机车头早已经接上光着屁股的曹森,又“突突突突”地上城了。
一回来就扑了个空的唤弟,听说娘遭了狗咬已被送往医院就诊,不觉又急又怕。心神不定的她转来转去,到处找不到爹。最后,转了好几圈的她又无所适从地返回康庄农场的大门外,东望望,西瞅瞅,越寻思越害怕,忍不住伏在大铁门上嚎啕起来……
……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垄黄。”
在遭了“狗劫”的蔡晓躺在宿舍大炕上悠闲养伤的日子里,康庄农场的麦子迎来了建场以来从未有过的罕见的大丰收。
高密农业局直接下属的康庄农场今年种植了500亩小麦,共打了30多万斤粮食,亩产高达600多斤。
“亩产600多斤!”这在当时已经是不得了的了!想那时候,东酉家村的小麦亩产在附近村庄也算是高的了,就是风调雨顺的年头,亩产也过不了500斤。
知青入场那一年,农场的小麦,高一米多,穗大,颗粒饱满……
麦收期间,康庄农场的五台大型机器全部启动,夜以继日地“轰鸣”:一台收割机“唰唰唰”地割,两辆“50”拖拉机“突突突”地拉,两座脱粒机“嗖嗖嗖”地脱粒。职工们分班倒,全场上下,俱在日夜不停地拼命劳作……
农场共有四个水泥抹的大场院,一个就有2亩地那么大。
一尺多深的麦粒子厚厚地摊满了占地八、九亩的场院里,阳光一照,金灿灿的,格外喜人。
职工们缓行在几乎至膝的麦籽海里,艰难地翻晒着今年的劳动果实,一个个疲惫的黑脸上全是藏不住的笑意……
农场有四个巨大的仓库。
每个仓库都有20间宿舍那么长,宽约15米,高约7米,仓库大门可以轻易地进出又高又宽的“50”拖拉机。所以,30万斤的小麦不愁无处存放。
可脱过麦粒后的“麦穰”却叫农场的领导们犯起了愁:这铺天盖地的“麦穰”,“鼻子眼里”都是,把农场的大道小路都塞得满满登登的了,严重影响了员工出行。嗯!这可不是长久之法。总得清出路来,要清路的话,这么多的“麦穰”可往哪儿堆放呢?
紧锁眉头的大老潘倒背着手,在麦草上趟来趟去地犯着愁……耳边忽然听人喊“于队长——”,他顺着声音一扭头,就看见了在场院的麦海里,正用两腿辛苦“耕耘”着“麦田”的于文龙。
心思敏锐的大老潘眼前一亮,突然扬声高喊:“文龙——”
于文龙听到大领导的呼唤,忙艰难地从“籽粒海洋”中拔出大腿,施展“轻功”,赤脚踏着麦粒子,如同在沙地上行走似的,小心翼翼地来到大老潘面前。
“潘书记,有事?”
潘书记又一次难得地笑了:“来——来,文龙,你看看——这些“脚踩脚碾”遍场都是的‘麦穰’该怎么处理?”
文龙挠了挠头:“垛起来呗!”
大老潘就等这话呢!一听文龙入了彀,马上一拍手:“好!文龙,协从人员随你挑,用多少人你说了算,咱这500亩的‘麦穰’——你就给我垛8个大垛。必须垛好了,不准漏!”
“五百亩,垛八个,六八是四百八……哎呀!一个垛就得堆起60多亩的‘麦穰’啊!潘书记,俺从没见过这么大的垛,怕垛不好呀!”文龙喃喃着计算一下,不敢轻易接这个活儿。
大老潘“啪啪”拍拍文龙的宽肩,鼓励道:“别人垛不好,你能!这垛垛也和盖屋盖楼差不多的道理,前些天你们建筑队给伙房重建的那个大烟囱都快20米高了吧?我觉得那个活比垛垛难多了!”
憨憨的文龙就这样被大老潘强行“委以重任”了!
……
对农家来说,“麦草”的作用非常大。
俺们这边,那时候农村的房顶就要用“麦草根子”来培。
就连老农搭个看瓜棚、盖个园屋子,那麦草也是不可缺少的。
农闲时,老农们还会用“麦草”打苫子、掐蒲扇,扭小墩,编草帽等等。手巧的人甚至可以掐制各种造型的“楼台亭阁”等工艺品。像高密的栗家营子镇就有好些以麦草为主要原料的草编工艺品厂,噢——听说他们的产品都销到国外去了呢!
再说“麦穰”,高密农村几乎家家睡炕,把“麦穰”砸扁敲软,太阳下曝晒消毒后,均匀地厚厚地铺在炕席下,往上一躺,软软的,不糙起今天城里人睡的那个“席梦思”。
悠人想,“麦穰”大概是含有麦香味吧,反正牲口都爱吃。一到枯草的严冬,“麦穰”就是马牛羊骡驴等等的主食。
更何况还要用它铺垫鸡窝、狗窝、猪圈、羊圈等等的了。
还有一点儿不可不提,“麦穰”易燃,和苞谷皮儿一样儿,都是做饭引火的必需品。
当然,“麦穰”的用处还有很多,一时难以叙完,悠人就先按下,暂时不表了。
且再来看看“麦穰垛”。
“麦穰垛”这个词,对城里生长的孩子,悠人不敢轻易置喙。可要叫咱在乡下生活过的人听起来,应该不是很陌生吧?
反正俺高密这儿,“麦穰垛”一词应用普遍,几乎“家喻户晓”。
若是有人需要表达“自己不好欺负”这个意思时,就会牛气烘烘地说:“俺可不是王二麻子的‘麦穰垛’——谁想拽就能拽的!”
大家开玩笑要挟对方时也常说:“敢惹我,晚上就点你家的‘麦穰垛’!”
“麦穰垛”一词,其实早在大清朝,咱们的大才子——蒲松龄就在《聊斋志异.狼》里浓墨重彩地提到过 ,在文中它还是屠夫和狼的“主战场”呢!只不过,“麦穰垛”在文中是以“积薪”成“丘”的形式出现的。犹记原文如下:“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所以说,“麦穰垛”在我国应该是有悠久历史的。
堆积“麦穰垛”,也是很有讲究的,既要美观又要着雨不漏。
垛垛前需先要选好垛址,文龙绕场区转了一圈,最后挑选了西院牲口棚不远的一处地势略高的地方。之所以选地势高的地方,文龙是怕遇到梅雨天,地面积水将“麦穰垛”泡了。他大体计算了一下需堆垛“麦穰”的多少,在划定区域内,沿着院墙,用建筑房屋剩下来的碎砖在地上铺好了八个直径约10米的大垛“地基”。然后,将20人分成两组,每组配备一台“50”拖拉机。一组8人,负责将分散各处的“麦穰”转运回来;另一组12人负责垛垛……
开工了,“转运组”忙着装卸车,“垛垛组”成员一齐围上最南边的“垛基”,左一叉、又一叉地往上堆积“麦穰”。
文龙和四个组员分站在10米“垛基”的五个“重要”方位上,将组员挑上来的“麦穰”用叉扒拉开,扒拉时要注意使“麦穰”均匀分布。还需要将垛的中心部位踩实了,如果垛中心不实落,可就麻烦了,不但垛容易四下里散开,若是垛顶覆盖的塑料薄膜天长日久风化破了,下雨时的积水就有可能渗入,若是那样,可就糟大了!因为喜欢潮湿阴暗的霉菌会从大垛的中心向外一点儿一点儿地蚕食,不知不觉地,整个大垛就会被其“沤烂”毁掉。
等到大垛约有两人高时,就要用上拖拉机斗这个平台了。“小个子刘”先将“50”拖拉机开过来,大家七手八脚地放下三面的车挡板。垛上只余两个没有恐高症的组员和文龙一起站在垛上面“摊麦穰”。撤下的两人,跳到拖拉机斗上,再从地上上来俩,凑成四个。地上余下的三个人不停地往拖拉机斗上挑“麦穰”;站在拖拉机斗上的四个人再接着往垛上面挑;垛上的仨人四下里分摊,一面摊一面踩实。等垛到七米多高的时候,就停下来,在离这个垛北边一米半的下一个“垛基”上,再着手垛另一个大垛……
等这个新垛与它平齐时,就可以做拖拉机斗平台外的下一个转运“麦穰”的平台了……
这样,地上的人往拖拉机斗这个平台上挑;拖拉机斗上的人再往新垛平台上挑;新垛平台上的人再往第一个大垛上挑……
等第一个大垛垛到10米的时候,就再往北开一个新垛,按照前面的步骤将第二个大垛跺至与第一个垛齐平时,再回头继续往高里垛最初的第一个垛……
一个个的新垛开下去,从北往南看,就像用麦穰砌了八个圆柱形的阶梯……
就这样,垛垛人员按照这个思维模式,用了一周的时间,终于剁成了八个直径约10米,高约16米的巨大“麦穰垛”。“麦穰垛”整齐地排在西院里,垛腰里从下往上依次捆扎了三道等距的粗草绳子,垛顶用“麦糠”覆盖后再用塑料薄膜盖好。
康庄农场的“麦穰垛”“座屋一溜”闻名,不论远望还是近看,那都是相当壮观的……
这事不知真假,反正大老潘准了蔡晓一百天的“工伤”假。
被“疯狗”咬伤可不是小事。
闻讯赶来的潘书记赶紧下令在场的拖拉机司机:“‘小个子刘’,快,去把你那辆拖拉机的车斗摘掉,麻利地送蔡晓上县医院!”
人群里有人质疑:“潘书记,被疯狗咬了得上‘卫生防疫站’吧?”
潘书记点点头:“嗯!说的是,这样,先上县医院清理缝合伤口,再上‘卫生防疫站’打‘狂犬疫苗’!”
顿了顿,潘书记又问:“于文龙呢?他老婆叫狗咬了,他跑哪去了?”
“大概撵疯狗去了!”人群里有人回答。
本名章俊沉的“菏泽章”气喘吁吁地向这儿跑着,老远就喊:“于队长没去打狗,他不在场里,今天一大早就上城联系水泥去了!”一俟站住,“菏泽章”又赶紧上气不接下气地汇报:“潘书记,小“曹军”的大儿也叫疯狗咬了。”
“什么?小森也叫狗咬了?”人称小“曹军”的老婆——薛白挤过来,仓皇地追问。
“哎——薛白别急!没事的,那个——小森在哪?一块儿拉上,都上城叫医生看看。嗯——薛白,正好,文龙不在家,你陪着伤号一块去吧!路上也好有个照应。”潘书记先安慰了薛白一句,紧跟着又给她安排了一项“紧迫”任务。
“小曹森捂着腚撵狗去了,喊也喊不住,往南下去了,这霎儿也不知道跑到哪里去了……”“菏泽章”双手拄膝,慢慢调匀着气息说。
“这小子,就是橡皮做的,狗咬了还乱跑!咱这唻,谁腿快,快去喊他回来,待大门口碰头……”大老潘继续发号施令。
“我去!”人群里一个人答应着“噔噔”地跑走了。
……
“突突突突……”“小个子刘”把拖拉机车头开过来了,众人七手八脚地把面色苍白的蔡晓搀上“50”拖拉机那高高的驾驶棚副座上,薛白也心焦火燎地爬上去,挨挨挤挤地坐到蔡晓身边揽着她。
大老潘又继续吩咐拖拉机手:“别急!先上大门口等等那小子,也看看还有没有再叫狗咬着的人了,一块儿去!”
“小个子刘”接下“任务”,看“乘客”坐稳了,就又“突突突突……”地开着拖拉机头走了……
……
等到上野地里采摘“紫地丁”的唤弟一伙女孩子闻讯赶到大门口的时候,“50”拖拉机车头早已经接上光着屁股的曹森,又“突突突突”地上城了。
一回来就扑了个空的唤弟,听说娘遭了狗咬已被送往医院就诊,不觉又急又怕。心神不定的她转来转去,到处找不到爹。最后,转了好几圈的她又无所适从地返回康庄农场的大门外,东望望,西瞅瞅,越寻思越害怕,忍不住伏在大铁门上嚎啕起来……
……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垄黄。”
在遭了“狗劫”的蔡晓躺在宿舍大炕上悠闲养伤的日子里,康庄农场的麦子迎来了建场以来从未有过的罕见的大丰收。
高密农业局直接下属的康庄农场今年种植了500亩小麦,共打了30多万斤粮食,亩产高达600多斤。
“亩产600多斤!”这在当时已经是不得了的了!想那时候,东酉家村的小麦亩产在附近村庄也算是高的了,就是风调雨顺的年头,亩产也过不了500斤。
知青入场那一年,农场的小麦,高一米多,穗大,颗粒饱满……
麦收期间,康庄农场的五台大型机器全部启动,夜以继日地“轰鸣”:一台收割机“唰唰唰”地割,两辆“50”拖拉机“突突突”地拉,两座脱粒机“嗖嗖嗖”地脱粒。职工们分班倒,全场上下,俱在日夜不停地拼命劳作……
农场共有四个水泥抹的大场院,一个就有2亩地那么大。
一尺多深的麦粒子厚厚地摊满了占地八、九亩的场院里,阳光一照,金灿灿的,格外喜人。
职工们缓行在几乎至膝的麦籽海里,艰难地翻晒着今年的劳动果实,一个个疲惫的黑脸上全是藏不住的笑意……
农场有四个巨大的仓库。
每个仓库都有20间宿舍那么长,宽约15米,高约7米,仓库大门可以轻易地进出又高又宽的“50”拖拉机。所以,30万斤的小麦不愁无处存放。
可脱过麦粒后的“麦穰”却叫农场的领导们犯起了愁:这铺天盖地的“麦穰”,“鼻子眼里”都是,把农场的大道小路都塞得满满登登的了,严重影响了员工出行。嗯!这可不是长久之法。总得清出路来,要清路的话,这么多的“麦穰”可往哪儿堆放呢?
紧锁眉头的大老潘倒背着手,在麦草上趟来趟去地犯着愁……耳边忽然听人喊“于队长——”,他顺着声音一扭头,就看见了在场院的麦海里,正用两腿辛苦“耕耘”着“麦田”的于文龙。
心思敏锐的大老潘眼前一亮,突然扬声高喊:“文龙——”
于文龙听到大领导的呼唤,忙艰难地从“籽粒海洋”中拔出大腿,施展“轻功”,赤脚踏着麦粒子,如同在沙地上行走似的,小心翼翼地来到大老潘面前。
“潘书记,有事?”
潘书记又一次难得地笑了:“来——来,文龙,你看看——这些“脚踩脚碾”遍场都是的‘麦穰’该怎么处理?”
文龙挠了挠头:“垛起来呗!”
大老潘就等这话呢!一听文龙入了彀,马上一拍手:“好!文龙,协从人员随你挑,用多少人你说了算,咱这500亩的‘麦穰’——你就给我垛8个大垛。必须垛好了,不准漏!”
“五百亩,垛八个,六八是四百八……哎呀!一个垛就得堆起60多亩的‘麦穰’啊!潘书记,俺从没见过这么大的垛,怕垛不好呀!”文龙喃喃着计算一下,不敢轻易接这个活儿。
大老潘“啪啪”拍拍文龙的宽肩,鼓励道:“别人垛不好,你能!这垛垛也和盖屋盖楼差不多的道理,前些天你们建筑队给伙房重建的那个大烟囱都快20米高了吧?我觉得那个活比垛垛难多了!”
憨憨的文龙就这样被大老潘强行“委以重任”了!
……
对农家来说,“麦草”的作用非常大。
俺们这边,那时候农村的房顶就要用“麦草根子”来培。
就连老农搭个看瓜棚、盖个园屋子,那麦草也是不可缺少的。
农闲时,老农们还会用“麦草”打苫子、掐蒲扇,扭小墩,编草帽等等。手巧的人甚至可以掐制各种造型的“楼台亭阁”等工艺品。像高密的栗家营子镇就有好些以麦草为主要原料的草编工艺品厂,噢——听说他们的产品都销到国外去了呢!
再说“麦穰”,高密农村几乎家家睡炕,把“麦穰”砸扁敲软,太阳下曝晒消毒后,均匀地厚厚地铺在炕席下,往上一躺,软软的,不糙起今天城里人睡的那个“席梦思”。
悠人想,“麦穰”大概是含有麦香味吧,反正牲口都爱吃。一到枯草的严冬,“麦穰”就是马牛羊骡驴等等的主食。
更何况还要用它铺垫鸡窝、狗窝、猪圈、羊圈等等的了。
还有一点儿不可不提,“麦穰”易燃,和苞谷皮儿一样儿,都是做饭引火的必需品。
当然,“麦穰”的用处还有很多,一时难以叙完,悠人就先按下,暂时不表了。
且再来看看“麦穰垛”。
“麦穰垛”这个词,对城里生长的孩子,悠人不敢轻易置喙。可要叫咱在乡下生活过的人听起来,应该不是很陌生吧?
反正俺高密这儿,“麦穰垛”一词应用普遍,几乎“家喻户晓”。
若是有人需要表达“自己不好欺负”这个意思时,就会牛气烘烘地说:“俺可不是王二麻子的‘麦穰垛’——谁想拽就能拽的!”
大家开玩笑要挟对方时也常说:“敢惹我,晚上就点你家的‘麦穰垛’!”
“麦穰垛”一词,其实早在大清朝,咱们的大才子——蒲松龄就在《聊斋志异.狼》里浓墨重彩地提到过 ,在文中它还是屠夫和狼的“主战场”呢!只不过,“麦穰垛”在文中是以“积薪”成“丘”的形式出现的。犹记原文如下:“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所以说,“麦穰垛”在我国应该是有悠久历史的。
堆积“麦穰垛”,也是很有讲究的,既要美观又要着雨不漏。
垛垛前需先要选好垛址,文龙绕场区转了一圈,最后挑选了西院牲口棚不远的一处地势略高的地方。之所以选地势高的地方,文龙是怕遇到梅雨天,地面积水将“麦穰垛”泡了。他大体计算了一下需堆垛“麦穰”的多少,在划定区域内,沿着院墙,用建筑房屋剩下来的碎砖在地上铺好了八个直径约10米的大垛“地基”。然后,将20人分成两组,每组配备一台“50”拖拉机。一组8人,负责将分散各处的“麦穰”转运回来;另一组12人负责垛垛……
开工了,“转运组”忙着装卸车,“垛垛组”成员一齐围上最南边的“垛基”,左一叉、又一叉地往上堆积“麦穰”。
文龙和四个组员分站在10米“垛基”的五个“重要”方位上,将组员挑上来的“麦穰”用叉扒拉开,扒拉时要注意使“麦穰”均匀分布。还需要将垛的中心部位踩实了,如果垛中心不实落,可就麻烦了,不但垛容易四下里散开,若是垛顶覆盖的塑料薄膜天长日久风化破了,下雨时的积水就有可能渗入,若是那样,可就糟大了!因为喜欢潮湿阴暗的霉菌会从大垛的中心向外一点儿一点儿地蚕食,不知不觉地,整个大垛就会被其“沤烂”毁掉。
等到大垛约有两人高时,就要用上拖拉机斗这个平台了。“小个子刘”先将“50”拖拉机开过来,大家七手八脚地放下三面的车挡板。垛上只余两个没有恐高症的组员和文龙一起站在垛上面“摊麦穰”。撤下的两人,跳到拖拉机斗上,再从地上上来俩,凑成四个。地上余下的三个人不停地往拖拉机斗上挑“麦穰”;站在拖拉机斗上的四个人再接着往垛上面挑;垛上的仨人四下里分摊,一面摊一面踩实。等垛到七米多高的时候,就停下来,在离这个垛北边一米半的下一个“垛基”上,再着手垛另一个大垛……
等这个新垛与它平齐时,就可以做拖拉机斗平台外的下一个转运“麦穰”的平台了……
这样,地上的人往拖拉机斗这个平台上挑;拖拉机斗上的人再往新垛平台上挑;新垛平台上的人再往第一个大垛上挑……
等第一个大垛垛到10米的时候,就再往北开一个新垛,按照前面的步骤将第二个大垛跺至与第一个垛齐平时,再回头继续往高里垛最初的第一个垛……
一个个的新垛开下去,从北往南看,就像用麦穰砌了八个圆柱形的阶梯……
就这样,垛垛人员按照这个思维模式,用了一周的时间,终于剁成了八个直径约10米,高约16米的巨大“麦穰垛”。“麦穰垛”整齐地排在西院里,垛腰里从下往上依次捆扎了三道等距的粗草绳子,垛顶用“麦糠”覆盖后再用塑料薄膜盖好。
康庄农场的“麦穰垛”“座屋一溜”闻名,不论远望还是近看,那都是相当壮观的……
本文网址:https://www.3haitang.com/book/163677/46795356.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3haitang.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