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3章 大唐的地图,李林甫入道
推荐阅读:熊学派的阿斯塔特、食飨之诗、重生八一渔猎西北、领主又红名了、亡灵之息、NBA:我虽然嘴臭,但我打架强、灾变卡皇、黄昏分界、圣杯战争?龙珠战争!、综漫:从尸魂界开始砍穿万界、
李隆基很小的时候,就听说过曾祖父李世民的故事。
那神文圣武和贞观故事,耳濡目染,令李隆基心驰神往。
李隆基登基以后,姚崇、宋璟、张说等文武大臣,提的最多的就是上古的尧舜和太宗皇帝。
尧舜是文人的精神净土,但太过遥远。而太宗皇帝距离李隆基很近。
垂衣治天下,端拱车书同的煌煌文治。
指麾八荒定,怀柔万国夷的赫赫武功。
这些身后事,谁能忍住?
谁又不想如李世民一样受人称赞呢?
克绍箕裘,李隆基认为在此次大战,尽拥黄河后,他可以比肩曾祖父。
开元盛世,不单单是时代的顶峰,还有一种盛唐气象。
杜甫、李白、王维、孟浩然、王之涣、张九龄、高适、王昌龄、岑参、贺知章、吴道子、张旭、颜真卿、怀素、陆羽、张若虚、韩翃、张说、崔颢、常建、韦应物等等。
与其说文学巨匠为李隆基增加声望;倒不如说李隆基鼓励诗体改革,为诗人创造这样的环境。
没有开元天宝这些诗人点缀,唐诗注定不会完美。
观看李瑄上表的奏书,李隆基如痴如醉,连案前摆放的珍馐,他都一动未动。
天色黑暗,月华如练,曲江星辰满天,与万千花树所映衬。
高力士掌灯到深夜,李隆基才放下奏折,打了一个哈欠。
“我为皇帝以后,从无今日之兴。力士,你觉得历史上哪次战斗,能比肩大非川之战?”
李隆基将手放在案上,向一边守候的高力士询问。
“七郎歼敌三十多万,皆为战兵,还擒获吐蕃赞普,古代也只有长平、昆阳、淝水可以比拟。”
高力士纵然等了数个时辰,依然心平气和。
“边军斩俘三十三万,却只阵亡一万多人,而附属大唐的诸胡部不过死伤数千人罢了。看看七郎得到的战利品,即便给死伤的勇士抚恤,给立功的士兵重赏,我们还能余下许多。国家的财富非但没有下降,反而更丰盛了。我也觉得只有长平、昆阳、淝水这种决定命运的战争可以比拟。七郎真可谓国家的肱骨!”
李隆基给予李瑄最高的评价。
李瑄上报的战利品数量,让李隆基第一次看到战争带来的丰盛。
从金银珠宝,到马牛羊等牲畜,再到兵器、盔甲、粮食、铜铁、皮毛、绢麻。
还有许多人口资源。
李隆基以后不用再担心囊中拮据。
他有无尽的财宝可以挥霍。
“圣人英明!”
高力士微微颔首。
“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这是七郎的笔迹,话语甚妙。一百多年来,大唐与吐蕃战斗不止。陇右百姓没有生计,皆因吐蕃狼子野心。力士认为吐蕃会不会以番邦的礼节朝拜?”
李隆基又向高力士问道。
雪域高原是苦寒之地,唐人难以适应,如果吐蕃臣服,自降称号,年年献上大量的马牛羊,便可以放他们一马。
太宗皇帝,可没有令松赞干布臣服。
“只怕吐蕃会请命让尺带珠丹回去!”
高力士向李隆基回答道。
“我怎么可能放虎归山呢?尺带珠丹必须留在长安,新任赞普如果有儿子,还要派质子前来。否则就由七郎和吐蕃打交道吧!”
李隆基对吐蕃的态度很强硬,不仅要超过回纥的牛羊马、金银等贡品,还要让吐蕃再派人质前来,且岁岁以大论带头来朝。
通过大量的朝贡,削弱雪域高原的力量。
吐蕃已经失去最精华青海和九曲,又先后失去吐谷浑、党项、通颊、苏毗、白兰羌。
这些部落曾经真刀真枪为吐蕃卖命。
而现在吐蕃南面的属国、西域的属国;最多在远处摇旗呐喊,不能指望他们冲锋陷阵。
李隆基认为吐蕃已经无法威胁到大唐。
“天威如是,相信吐蕃会做出明智的决定。”
高力士应和道。
现在李隆基和高力士,都持有固有印象,认为吐蕃王国和突厥汗国差异不大。
雪域高原是比大漠草原更恶劣的环境,即便大唐入雪域高原,将吐蕃打败,也得不偿失。
最好的办法就是令其臣服大唐,让赞普受封,每年为大唐上贡丰厚的资源。
“大非川之战的奏书,史官记录,删减一部分后,可以给天下文人观看,让各国使节知晓此事。”
李隆基起身说道。
还有两份奏折,等回兴庆宫他再观看。
“一年之内,必是百国来朝。”
高力士笃定道。
与吐蕃接壤的国家有南诏、天竺,还有被吐蕃控制极深的大勃律。
尺带珠丹的落幕,必能影响西域诸多国家。
尺带珠丹又与黑衣大食多有通信,哪怕大食正在战乱,也会出使稳住大唐。
大唐、大食、吐蕃,三足鼎立。
大唐干掉吐蕃,把目光瞄准西域,此为天下的认知。
黑衣大食占领了大唐高宗时期册封的昭武九姓和岭西诸国。
之前李隆基自然不会有想法。
但李瑄曾经说过,大唐应该饮马雷翥海(今咸海),圣人当成为天下共主。
如今李瑄以秋风扫落叶之势,打败吐蕃。
最重要的是,国力不退反增。
怎么会不勾起李隆基的欲望呢?
说到底,曾经葱岭以西是大唐的羁縻州,现却被大食占据。
之前曹国国主请求大唐出兵,被李隆基拒绝,现李隆基却有心经略西域。
高仙芝在去年年底,被李隆基任命为新任安西四镇节度使。
虽然高仙芝打了一个漂亮仗,但李隆基潜意识认为,李瑄拖住吐蕃的主力兵马,才使高仙芝轻而易举克小勃律。
必要的时候,高仙芝可以调到岭南、河朔为节度使。
具体事宜,李隆基还要等李瑄回到后再商议。
出紫云楼,李隆基发现杨玉环在曲江的亭内等他,心中泛起一股温柔。
人生至此,只可惜不能成为天上的神仙。
开元后期,李隆基迷恋道教,就是为了得到那虚无缥缈的希望。
所以每当出现仙人和蛟龙的山水,李隆基都会第一时间派人去探查,哪怕只是空欢喜一场。
“玉环,让你久等了……”
李隆基快步上前说道。
“三郎国事为重!就是不知七郎带来的是好消息,还是坏消息?”
杨玉环盈盈一礼后,试着问道。她想知道李瑄的事情。
“自然是好消息,还是青海的战事,现已彻底结束,七郎深慰我心。”
李隆基笑道。
因观看奏折,他废寝忘食。
旷古大胜、开疆扩土、擒拿赞普、纳黄河源。
他执政以来的欢快,都在这一天发生。
“紫薇帝星璀璨,才有七郎这样的辅弼。七郎可不止是名将呀!”
杨玉环指着天上的紫薇帝星,向李隆基回答道。
看杨玉环如花笑靥,李隆基下意识向夜空望去。
在心理作用下,他觉得今夜的紫薇帝星格外明亮。
因为这个时辰的北极星,本就是最亮的。
“七郎是宰相的才华,只是不知他愿不愿意入朝为官。”
李隆基没有着急回兴庆宫,而是拉杨玉环坐在紫云楼前的台上,观看倒映着星辰的曲江,闻夜里幽香的花树。
李隆基其实也有些矛盾,他还想将李瑄调到西域,任安西四镇节度大使、西域经略大使,把大食人驱逐出雷翥海以西。
但他又觉得李瑄连年征战,沙漠、雪原、草原、大海、高山、雪域高原,战争太过频繁了。担心李瑄和霍去病一样英年早逝,将气运都用在前半生。
现在李瑄还年轻,回长安呆两年也好。
“三郎只要召唤,以七郎的忠贞,哪会不应呢。还得看三郎!”
杨玉环向李隆基暗示道,她也想李瑄回长安,时不时看李瑄一眼,她就心满意足了。
“苏毗、白兰羌、吐谷浑、通颊、党项,这些都是大部落。哪怕吐蕃愿为藩属,也必有异心;回纥这么老实,也是因为七郎坐镇河西。短时间内,七郎还是离不开河陇啊!”
李隆基又微微摇头。他知道李瑄对河陇的重要性,现陇右兼并众多,正是百废待兴的时候。
“三郎令七郎将兵权交给副使,使副使节度军事。然后让七郎回长安。七郎哪怕顶着一个名头,就足以摄服诸部。就像三郎的威德能远播天下一样。”
杨玉环聪慧善辩,帮助李瑄的时候,还不忘夸赞李隆基。
“玉环说的不错,如此确实可行。”
李隆基点了点头,当初李林甫也兼任过河陇节度。
但李林甫没什么威名,吓唬不住吐蕃。
让李瑄当名义上的主帅,诸部、吐蕃、回纥有不臣之心的时候就得思考一下,李瑄会不会突然到达军中,接管军权。
“需看吐蕃的态度,如果吐蕃不服。七郎还得在河陇呆两年!”
李隆基目前无法调遣李瑄,他急切见到尺带珠丹,都没有第一时间让李瑄带着尺带珠丹回来。
就是想等李瑄将后事处理完毕。
“一切决议都在三郎。”
杨玉环适可而止,没有多说。
接下来,他们一起欣赏曲江夜晚的美景。
只是李隆基在观看曲江夜色和花树,而杨玉环仰望明月与星空。
半个时辰后,李隆基和杨玉环起驾从曲江的夹道,直接回兴庆宫。
……
次日为休朝日,李隆基一大早继续观看李瑄送来的其他奏折。
关于奏功的奏折,没什么好谈论的。
大战完毕,必奏将士功勋,此亘古不变。
在李隆基的思维中,盛世是开疆拓土的时代。
重赏将士,才能使将士卖命。
等明日朝会,他会让宰相和兵部拟订提拔。对于将士的赏赐,也会向敲定。
李瑄将运送二百多车金银珠宝回长安,朝廷付出一些绢钱赏赐将士,还能余下大半。
倒是英雄勋章的获得者,李隆基多看几眼。
这些将领中,他基本都熟识,哪怕是哥舒翰这种新秀将领,他也在上次的贺表上见到过。
王难得斩杀尺带珠丹儿子的时候,李隆基召见。
李瑄曾为南霁云写下“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使李隆基记住南霁云,上一次九曲之战,南霁云斩吐蕃元帅,被封为大将军。
按照规定,这些将领都要到兴庆殿前,接受圣人颁布的英雄勋章。
同时,李隆基会立刻让名匠打造勇士勋章和跳荡勋章,送到河陇。
最后是李瑄提出的青海发展计划。
李瑄将新开拓的区域,除苏毗国外,分为青海、积石、柏海三郡。
其中青海郡最大,堪称大唐第一郡,管理的胡人数量众多。
青海郡的精华在青海的周围,水草丰富的牧场,肥沃的土地,能养活众多人。
李隆基记得曾经杨广在青海一带设立四个郡。
但那些郡都昙花一现。
青海是一个整体,或许以李瑄的布置,对青海地区的发展更有利。
积石郡和柏海郡的设立也没问题,直接设郡,确立版图。比羁縻州更为妥善。
赤水军功成身退,需调回河西,震慑回纥,随时出兵西域。
大斗军北上休屠泽,敲打一下回纥。
陇右诸军战线向高原移动,新治所为伏俟城,也符合李隆基的心意,边军就该如此,为他镇守边地。
李瑄新建神策、绥戎、定戎三军,坐镇两道和黄河源头,李隆基没觉得什么不对。
因为李瑄将军队的调防介绍得明明白白,一个陇右军,要震慑吐蕃、白兰羌、吐谷浑、通颊、党项、苏毗,兵力难免不够。
神策军一万五千人,马匹一万。绥戎军七千人,马匹两千。定戎军五千人,马匹一千。
一共增加两万七千人。
这么多胡人部落,可以轻易供养这支军队。
陇右现有神策、临洮、河源、白水、安人、振威、威戎、莫门、临蕃、积石、武宁、宁边、威胜、金天、绥戎、定戎等大中小十六军,绥和、合川、平夷三守捉。
三军建成后,陇右的兵马依旧有十一万余。
这一日,李隆基又捧着《大非川破吐蕃、擒赞普书》看一遍,爱不释手。
……
翌日早朝,李隆基正式宣告大非川之战的胜利。
“啪啪……”
文武大臣不管出于什么心理,击笏不绝。
直到李隆基抬手,方才停止。
紧接着,李隆基令人将地图拿到兴庆殿上,文武大臣们一起观看。
根据李瑄送到长安的羊皮卷,黄河的具体位置,也被在地图上标出。
包括这一次大非川之战将大唐疆域推至哪里。
这些疆域内的部落,都有标注。
大臣们观看地图,能清晰感受到李瑄开疆扩土的程度,一个个在朝堂上发出惊叹,窃窃私语。
“李大夫真英伟也,一战拓地千里。”
“是啊!这大山大河,尽入我大唐囊中,卫霍也做不到这样的事情啊!”
“黄河的源头原来是这里,李大夫在柏海擒尺带珠丹,已深入雪域。据说李大夫又是在大雪纷飞中作战,那等场景,何其壮观……”
“神勇无双!现李大夫年轻,今后必还有功勋,百年之后,在太公尚父庙,成为主祭都不为过。”
“李大夫眼光独到,他占领的地方,正好扼制巴颜喀拉山口,香日德高地,还有柏海居中,随时支援两地。”
“有此一战,吐蕃必不敢再挑衅我大唐……”
……
李瑄的老朋友李林甫只是看着地图,一语不发。
这功勋卓著,让李林甫这个文臣看了都羡慕。
更羡慕李适之那个老匹夫有李瑄这样的儿子。
三年前的信誓旦旦,现在面对李瑄,有些失去自信。他不知道用什么方法,才能将李瑄扳倒。
他仿佛几年前就坐在偃月堂苦思冥想,而今年偃月堂的花树再次绽放。
这几年光阴岁月,他明明是宰相,也做出几件大事,却感觉自己一直活在李瑄的阴影里。
李瑄总是能料到他做什么一样,剥夺他的吏部尚书和数十使职。
使他把持朝政的梦,成为泡影!
这一张地图出现后,李林甫生出一种有心无力。
而李瑄的入相之势,再明显不过。
哪怕是酒楼茶肆的白身文人,都觉得时机一成熟,李瑄有青年拜相的机会。
自十二月杜有邻案以后,李林甫每日都要到嘉猷观中焚香祷告。
以前他只是因圣人信奉道家,他才跟风在家中兴建道观。
现在他在嘉猷观内,心中却有种如潭水一样的安静。
“诸卿,此功当推崇否?”
李隆基笑看文武大臣议论半天,才开口说道。
“启奏陛下,此为大唐开国以来最大的功勋,当制定文书,昭告天下,与民同乐!”
左相裴宽出班说道。
这段时间,裴宽非常轻松。一是李林甫不掌三司,失去攻击政敌的犬牙。二是李林甫变得安分,不再有之前那种不可一世。
以前李林甫还是第三宰相的时候,就干出“一鹰挟二兔”,现在回归成一个正常首席宰相的样子。
裴宽的话,让文武大臣附和。
没有人敢说不同的意见。
李隆基令裴宽观看战报,修改为文书,传至郡县。
关于立郡,改军之事,也得到右相和左相的同意。
现在李林甫不敢去否定李瑄的建议。
李瑄有理有据,所获财宝全部上缴国库,李林甫难道还能说李瑄造反吗?
按照李瑄建议,举荐刘晏为青海郡太守,杨绾为积石郡太守,高适柏海郡太守。
这些边地僚属,深知军事,能统御胡人。
随意调一个大臣到这三郡,不一定能担任。
李瑄这么安排,有他的意思。
因为他准备谋划离开河陇,他的僚属要有归宿。
不单单是太守,连别驾、长史,李瑄都推荐他的僚属。
河西判官为颜真卿,陇右判官为刘单,让他们主持幕府。
等回长安,李瑄再去提拔他们。
除了这三郡的长官,还有关于神策三军的任命。
南霁云正式任神策军使,李晟和张万福任神策军副使。
段秀实任绥戎军使,曲环任定戎军使。副使为立功的郎将提拔。
李瑄将张兴举荐为临洮军副使,兼陌刀军主将。
宁寇军使战死,李瑄举荐一名叫赵盛的副使,为宁寇军主将。
李瑄又连续提拔数名副将,包括河东、朔方的将领,李瑄都有提拔。
至于其他的位置,暂时还不好提拔,一个萝卜一个坑。
李瑄只能等他走的时候,进行一次大调整。
除勋章外,李隆基以两京府库的绢钱赏赐河西、陇右、河东、朔方的兵卒。
战利品运回长安九成,剩下一成奖励有功的士兵,由李瑄分配。
最后就是关于对李瑄的封赏。
那神文圣武和贞观故事,耳濡目染,令李隆基心驰神往。
李隆基登基以后,姚崇、宋璟、张说等文武大臣,提的最多的就是上古的尧舜和太宗皇帝。
尧舜是文人的精神净土,但太过遥远。而太宗皇帝距离李隆基很近。
垂衣治天下,端拱车书同的煌煌文治。
指麾八荒定,怀柔万国夷的赫赫武功。
这些身后事,谁能忍住?
谁又不想如李世民一样受人称赞呢?
克绍箕裘,李隆基认为在此次大战,尽拥黄河后,他可以比肩曾祖父。
开元盛世,不单单是时代的顶峰,还有一种盛唐气象。
杜甫、李白、王维、孟浩然、王之涣、张九龄、高适、王昌龄、岑参、贺知章、吴道子、张旭、颜真卿、怀素、陆羽、张若虚、韩翃、张说、崔颢、常建、韦应物等等。
与其说文学巨匠为李隆基增加声望;倒不如说李隆基鼓励诗体改革,为诗人创造这样的环境。
没有开元天宝这些诗人点缀,唐诗注定不会完美。
观看李瑄上表的奏书,李隆基如痴如醉,连案前摆放的珍馐,他都一动未动。
天色黑暗,月华如练,曲江星辰满天,与万千花树所映衬。
高力士掌灯到深夜,李隆基才放下奏折,打了一个哈欠。
“我为皇帝以后,从无今日之兴。力士,你觉得历史上哪次战斗,能比肩大非川之战?”
李隆基将手放在案上,向一边守候的高力士询问。
“七郎歼敌三十多万,皆为战兵,还擒获吐蕃赞普,古代也只有长平、昆阳、淝水可以比拟。”
高力士纵然等了数个时辰,依然心平气和。
“边军斩俘三十三万,却只阵亡一万多人,而附属大唐的诸胡部不过死伤数千人罢了。看看七郎得到的战利品,即便给死伤的勇士抚恤,给立功的士兵重赏,我们还能余下许多。国家的财富非但没有下降,反而更丰盛了。我也觉得只有长平、昆阳、淝水这种决定命运的战争可以比拟。七郎真可谓国家的肱骨!”
李隆基给予李瑄最高的评价。
李瑄上报的战利品数量,让李隆基第一次看到战争带来的丰盛。
从金银珠宝,到马牛羊等牲畜,再到兵器、盔甲、粮食、铜铁、皮毛、绢麻。
还有许多人口资源。
李隆基以后不用再担心囊中拮据。
他有无尽的财宝可以挥霍。
“圣人英明!”
高力士微微颔首。
“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这是七郎的笔迹,话语甚妙。一百多年来,大唐与吐蕃战斗不止。陇右百姓没有生计,皆因吐蕃狼子野心。力士认为吐蕃会不会以番邦的礼节朝拜?”
李隆基又向高力士问道。
雪域高原是苦寒之地,唐人难以适应,如果吐蕃臣服,自降称号,年年献上大量的马牛羊,便可以放他们一马。
太宗皇帝,可没有令松赞干布臣服。
“只怕吐蕃会请命让尺带珠丹回去!”
高力士向李隆基回答道。
“我怎么可能放虎归山呢?尺带珠丹必须留在长安,新任赞普如果有儿子,还要派质子前来。否则就由七郎和吐蕃打交道吧!”
李隆基对吐蕃的态度很强硬,不仅要超过回纥的牛羊马、金银等贡品,还要让吐蕃再派人质前来,且岁岁以大论带头来朝。
通过大量的朝贡,削弱雪域高原的力量。
吐蕃已经失去最精华青海和九曲,又先后失去吐谷浑、党项、通颊、苏毗、白兰羌。
这些部落曾经真刀真枪为吐蕃卖命。
而现在吐蕃南面的属国、西域的属国;最多在远处摇旗呐喊,不能指望他们冲锋陷阵。
李隆基认为吐蕃已经无法威胁到大唐。
“天威如是,相信吐蕃会做出明智的决定。”
高力士应和道。
现在李隆基和高力士,都持有固有印象,认为吐蕃王国和突厥汗国差异不大。
雪域高原是比大漠草原更恶劣的环境,即便大唐入雪域高原,将吐蕃打败,也得不偿失。
最好的办法就是令其臣服大唐,让赞普受封,每年为大唐上贡丰厚的资源。
“大非川之战的奏书,史官记录,删减一部分后,可以给天下文人观看,让各国使节知晓此事。”
李隆基起身说道。
还有两份奏折,等回兴庆宫他再观看。
“一年之内,必是百国来朝。”
高力士笃定道。
与吐蕃接壤的国家有南诏、天竺,还有被吐蕃控制极深的大勃律。
尺带珠丹的落幕,必能影响西域诸多国家。
尺带珠丹又与黑衣大食多有通信,哪怕大食正在战乱,也会出使稳住大唐。
大唐、大食、吐蕃,三足鼎立。
大唐干掉吐蕃,把目光瞄准西域,此为天下的认知。
黑衣大食占领了大唐高宗时期册封的昭武九姓和岭西诸国。
之前李隆基自然不会有想法。
但李瑄曾经说过,大唐应该饮马雷翥海(今咸海),圣人当成为天下共主。
如今李瑄以秋风扫落叶之势,打败吐蕃。
最重要的是,国力不退反增。
怎么会不勾起李隆基的欲望呢?
说到底,曾经葱岭以西是大唐的羁縻州,现却被大食占据。
之前曹国国主请求大唐出兵,被李隆基拒绝,现李隆基却有心经略西域。
高仙芝在去年年底,被李隆基任命为新任安西四镇节度使。
虽然高仙芝打了一个漂亮仗,但李隆基潜意识认为,李瑄拖住吐蕃的主力兵马,才使高仙芝轻而易举克小勃律。
必要的时候,高仙芝可以调到岭南、河朔为节度使。
具体事宜,李隆基还要等李瑄回到后再商议。
出紫云楼,李隆基发现杨玉环在曲江的亭内等他,心中泛起一股温柔。
人生至此,只可惜不能成为天上的神仙。
开元后期,李隆基迷恋道教,就是为了得到那虚无缥缈的希望。
所以每当出现仙人和蛟龙的山水,李隆基都会第一时间派人去探查,哪怕只是空欢喜一场。
“玉环,让你久等了……”
李隆基快步上前说道。
“三郎国事为重!就是不知七郎带来的是好消息,还是坏消息?”
杨玉环盈盈一礼后,试着问道。她想知道李瑄的事情。
“自然是好消息,还是青海的战事,现已彻底结束,七郎深慰我心。”
李隆基笑道。
因观看奏折,他废寝忘食。
旷古大胜、开疆扩土、擒拿赞普、纳黄河源。
他执政以来的欢快,都在这一天发生。
“紫薇帝星璀璨,才有七郎这样的辅弼。七郎可不止是名将呀!”
杨玉环指着天上的紫薇帝星,向李隆基回答道。
看杨玉环如花笑靥,李隆基下意识向夜空望去。
在心理作用下,他觉得今夜的紫薇帝星格外明亮。
因为这个时辰的北极星,本就是最亮的。
“七郎是宰相的才华,只是不知他愿不愿意入朝为官。”
李隆基没有着急回兴庆宫,而是拉杨玉环坐在紫云楼前的台上,观看倒映着星辰的曲江,闻夜里幽香的花树。
李隆基其实也有些矛盾,他还想将李瑄调到西域,任安西四镇节度大使、西域经略大使,把大食人驱逐出雷翥海以西。
但他又觉得李瑄连年征战,沙漠、雪原、草原、大海、高山、雪域高原,战争太过频繁了。担心李瑄和霍去病一样英年早逝,将气运都用在前半生。
现在李瑄还年轻,回长安呆两年也好。
“三郎只要召唤,以七郎的忠贞,哪会不应呢。还得看三郎!”
杨玉环向李隆基暗示道,她也想李瑄回长安,时不时看李瑄一眼,她就心满意足了。
“苏毗、白兰羌、吐谷浑、通颊、党项,这些都是大部落。哪怕吐蕃愿为藩属,也必有异心;回纥这么老实,也是因为七郎坐镇河西。短时间内,七郎还是离不开河陇啊!”
李隆基又微微摇头。他知道李瑄对河陇的重要性,现陇右兼并众多,正是百废待兴的时候。
“三郎令七郎将兵权交给副使,使副使节度军事。然后让七郎回长安。七郎哪怕顶着一个名头,就足以摄服诸部。就像三郎的威德能远播天下一样。”
杨玉环聪慧善辩,帮助李瑄的时候,还不忘夸赞李隆基。
“玉环说的不错,如此确实可行。”
李隆基点了点头,当初李林甫也兼任过河陇节度。
但李林甫没什么威名,吓唬不住吐蕃。
让李瑄当名义上的主帅,诸部、吐蕃、回纥有不臣之心的时候就得思考一下,李瑄会不会突然到达军中,接管军权。
“需看吐蕃的态度,如果吐蕃不服。七郎还得在河陇呆两年!”
李隆基目前无法调遣李瑄,他急切见到尺带珠丹,都没有第一时间让李瑄带着尺带珠丹回来。
就是想等李瑄将后事处理完毕。
“一切决议都在三郎。”
杨玉环适可而止,没有多说。
接下来,他们一起欣赏曲江夜晚的美景。
只是李隆基在观看曲江夜色和花树,而杨玉环仰望明月与星空。
半个时辰后,李隆基和杨玉环起驾从曲江的夹道,直接回兴庆宫。
……
次日为休朝日,李隆基一大早继续观看李瑄送来的其他奏折。
关于奏功的奏折,没什么好谈论的。
大战完毕,必奏将士功勋,此亘古不变。
在李隆基的思维中,盛世是开疆拓土的时代。
重赏将士,才能使将士卖命。
等明日朝会,他会让宰相和兵部拟订提拔。对于将士的赏赐,也会向敲定。
李瑄将运送二百多车金银珠宝回长安,朝廷付出一些绢钱赏赐将士,还能余下大半。
倒是英雄勋章的获得者,李隆基多看几眼。
这些将领中,他基本都熟识,哪怕是哥舒翰这种新秀将领,他也在上次的贺表上见到过。
王难得斩杀尺带珠丹儿子的时候,李隆基召见。
李瑄曾为南霁云写下“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使李隆基记住南霁云,上一次九曲之战,南霁云斩吐蕃元帅,被封为大将军。
按照规定,这些将领都要到兴庆殿前,接受圣人颁布的英雄勋章。
同时,李隆基会立刻让名匠打造勇士勋章和跳荡勋章,送到河陇。
最后是李瑄提出的青海发展计划。
李瑄将新开拓的区域,除苏毗国外,分为青海、积石、柏海三郡。
其中青海郡最大,堪称大唐第一郡,管理的胡人数量众多。
青海郡的精华在青海的周围,水草丰富的牧场,肥沃的土地,能养活众多人。
李隆基记得曾经杨广在青海一带设立四个郡。
但那些郡都昙花一现。
青海是一个整体,或许以李瑄的布置,对青海地区的发展更有利。
积石郡和柏海郡的设立也没问题,直接设郡,确立版图。比羁縻州更为妥善。
赤水军功成身退,需调回河西,震慑回纥,随时出兵西域。
大斗军北上休屠泽,敲打一下回纥。
陇右诸军战线向高原移动,新治所为伏俟城,也符合李隆基的心意,边军就该如此,为他镇守边地。
李瑄新建神策、绥戎、定戎三军,坐镇两道和黄河源头,李隆基没觉得什么不对。
因为李瑄将军队的调防介绍得明明白白,一个陇右军,要震慑吐蕃、白兰羌、吐谷浑、通颊、党项、苏毗,兵力难免不够。
神策军一万五千人,马匹一万。绥戎军七千人,马匹两千。定戎军五千人,马匹一千。
一共增加两万七千人。
这么多胡人部落,可以轻易供养这支军队。
陇右现有神策、临洮、河源、白水、安人、振威、威戎、莫门、临蕃、积石、武宁、宁边、威胜、金天、绥戎、定戎等大中小十六军,绥和、合川、平夷三守捉。
三军建成后,陇右的兵马依旧有十一万余。
这一日,李隆基又捧着《大非川破吐蕃、擒赞普书》看一遍,爱不释手。
……
翌日早朝,李隆基正式宣告大非川之战的胜利。
“啪啪……”
文武大臣不管出于什么心理,击笏不绝。
直到李隆基抬手,方才停止。
紧接着,李隆基令人将地图拿到兴庆殿上,文武大臣们一起观看。
根据李瑄送到长安的羊皮卷,黄河的具体位置,也被在地图上标出。
包括这一次大非川之战将大唐疆域推至哪里。
这些疆域内的部落,都有标注。
大臣们观看地图,能清晰感受到李瑄开疆扩土的程度,一个个在朝堂上发出惊叹,窃窃私语。
“李大夫真英伟也,一战拓地千里。”
“是啊!这大山大河,尽入我大唐囊中,卫霍也做不到这样的事情啊!”
“黄河的源头原来是这里,李大夫在柏海擒尺带珠丹,已深入雪域。据说李大夫又是在大雪纷飞中作战,那等场景,何其壮观……”
“神勇无双!现李大夫年轻,今后必还有功勋,百年之后,在太公尚父庙,成为主祭都不为过。”
“李大夫眼光独到,他占领的地方,正好扼制巴颜喀拉山口,香日德高地,还有柏海居中,随时支援两地。”
“有此一战,吐蕃必不敢再挑衅我大唐……”
……
李瑄的老朋友李林甫只是看着地图,一语不发。
这功勋卓著,让李林甫这个文臣看了都羡慕。
更羡慕李适之那个老匹夫有李瑄这样的儿子。
三年前的信誓旦旦,现在面对李瑄,有些失去自信。他不知道用什么方法,才能将李瑄扳倒。
他仿佛几年前就坐在偃月堂苦思冥想,而今年偃月堂的花树再次绽放。
这几年光阴岁月,他明明是宰相,也做出几件大事,却感觉自己一直活在李瑄的阴影里。
李瑄总是能料到他做什么一样,剥夺他的吏部尚书和数十使职。
使他把持朝政的梦,成为泡影!
这一张地图出现后,李林甫生出一种有心无力。
而李瑄的入相之势,再明显不过。
哪怕是酒楼茶肆的白身文人,都觉得时机一成熟,李瑄有青年拜相的机会。
自十二月杜有邻案以后,李林甫每日都要到嘉猷观中焚香祷告。
以前他只是因圣人信奉道家,他才跟风在家中兴建道观。
现在他在嘉猷观内,心中却有种如潭水一样的安静。
“诸卿,此功当推崇否?”
李隆基笑看文武大臣议论半天,才开口说道。
“启奏陛下,此为大唐开国以来最大的功勋,当制定文书,昭告天下,与民同乐!”
左相裴宽出班说道。
这段时间,裴宽非常轻松。一是李林甫不掌三司,失去攻击政敌的犬牙。二是李林甫变得安分,不再有之前那种不可一世。
以前李林甫还是第三宰相的时候,就干出“一鹰挟二兔”,现在回归成一个正常首席宰相的样子。
裴宽的话,让文武大臣附和。
没有人敢说不同的意见。
李隆基令裴宽观看战报,修改为文书,传至郡县。
关于立郡,改军之事,也得到右相和左相的同意。
现在李林甫不敢去否定李瑄的建议。
李瑄有理有据,所获财宝全部上缴国库,李林甫难道还能说李瑄造反吗?
按照李瑄建议,举荐刘晏为青海郡太守,杨绾为积石郡太守,高适柏海郡太守。
这些边地僚属,深知军事,能统御胡人。
随意调一个大臣到这三郡,不一定能担任。
李瑄这么安排,有他的意思。
因为他准备谋划离开河陇,他的僚属要有归宿。
不单单是太守,连别驾、长史,李瑄都推荐他的僚属。
河西判官为颜真卿,陇右判官为刘单,让他们主持幕府。
等回长安,李瑄再去提拔他们。
除了这三郡的长官,还有关于神策三军的任命。
南霁云正式任神策军使,李晟和张万福任神策军副使。
段秀实任绥戎军使,曲环任定戎军使。副使为立功的郎将提拔。
李瑄将张兴举荐为临洮军副使,兼陌刀军主将。
宁寇军使战死,李瑄举荐一名叫赵盛的副使,为宁寇军主将。
李瑄又连续提拔数名副将,包括河东、朔方的将领,李瑄都有提拔。
至于其他的位置,暂时还不好提拔,一个萝卜一个坑。
李瑄只能等他走的时候,进行一次大调整。
除勋章外,李隆基以两京府库的绢钱赏赐河西、陇右、河东、朔方的兵卒。
战利品运回长安九成,剩下一成奖励有功的士兵,由李瑄分配。
最后就是关于对李瑄的封赏。
本文网址:https://www.3haitang.com/book/163798/46849977.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3haitang.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