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1章 谁是首席宰相?杨玉环的助攻
推荐阅读:熊学派的阿斯塔特、食飨之诗、重生八一渔猎西北、领主又红名了、亡灵之息、NBA:我虽然嘴臭,但我打架强、灾变卡皇、黄昏分界、圣杯战争?龙珠战争!、综漫:从尸魂界开始砍穿万界、
第271章 谁是首席宰相?杨玉环的助攻
三日以后,天气消晴。
又过七日,积雪渐渐消融,晴空万里无云的时候。李隆基在重明阁下,为李瑄举行拜相的宴会。
在礼仪上,完成对李瑄宰相身份的肯定。
宴会之上,貌似歌舞升平。
那些不站队的朝臣,皆知晓一些消息,感受到山雨欲来风满楼。
宴会结束,李瑄在中书门下堂,起草常平新法和常平新军的章程。
他没有给李林甫,而是在李隆基到中书门下堂的时候,直接交给李隆基。
李隆基观看完毕后,下令门下省签字。
确立新法的执行权!
除了新法外,李瑄还起草一份提拔的名单,他依然没有让李林甫看。
李隆基只是看几眼,就让李瑄以吏部尚书对他们完成任免,提拔。
并要求李林甫和裴宽同时签字。
这份名单上,李瑄提拔颜真卿为吏部郎中,兼常平新法大使判官。
提拔刘单为工部郎中,兼殿中侍御史,天下迁民大使判官。
提拔岑参为谏议大夫,兼侍御史,天下迁民大使判官。
提拔李希言为善赞大夫,兼监察御史,慈幼堂使判官。
提拔吕諲为内给事,兼监察御史,纠婚使判官。
其余还有十几名僚属调回长安。
另外,李瑄把李林甫曾经贬出长安的官吏,都召回长安,任以雄职。
如杜琎、赵奉章等。
另外李瑄又提拔地方一批他觉得靠谱的人充实朝堂,为变革之用,如被贬至江宁七年的江宁丞的王昌龄。
李瑄知道,历史上的王昌龄本就是小小的县丞,结果还要被贬为龙标尉。
是李隆基要贬王昌龄吗?
肯定不是。
八成是王昌龄写诗讽刺了长安哪个权贵,让王昌龄本就是一个小官,却如浮萍一样漂流。
另外,提拔李颀、张镐、路嗣恭、颜杲卿、上官青等地方官吏、名士,调往长安。
如张镐这种白身,授予右拾遗,只要朝廷有缺,他可以授予任何官职。
有官职在身的,都会升迁。
如王昌龄,李瑄授予侍御史。
趁着他在御史台有影响力,将侍御史、殿中侍御史这种重职补齐。
他特例提拔杜甫为从八品下的吏部考功主事。
本来想提拔杜甫为左拾遗,但突然觉得杜甫不适合为这样的官职。
还是在他的吏部为官,帮助他进行常平新法。
“右相,签字吧!”
李隆基走后,李林甫望着李瑄拟订的任免、提拔名单,脸色铁青。
小贼欺人太甚!
如杜琎这样,食古不化,总是找机会弹劾他,所以他将杜琎赶到穷乡僻壤去当县令。
还赵奉章,也是对他不满已久的人物,他已经截留到一道赵奉章弹劾他的奏折。
最关键的是,李瑄竟然要提拔赵奉章为吏部侍郎,这是在分享李彭年的权力。
赵奉章是咸宁郡太守,进一步为侍郎,倒是合理的提拔。
有李瑄开口,李隆基哪怕不清楚赵奉章的事迹,得知他是咸宁郡太守,就必然会同意。
宰相上任提拔人,特别是李瑄要执行新法时提拔人,李隆基会全力支持。
更让李林甫感觉感到可气的是,李瑄竟然将一介白身的杜甫,提拔为考功主事。
制科考试才过去一个多月,这是在打他的脸啊!
刚向李隆基禀告“野无遗贤,万邦咸宁”,李瑄将在野的杜甫拉上来,针锋相对的意思太明显了。
“举贤任能,唯才是用。李相提拔这些人才,有没有经过考验?”
李林甫双手发抖,暗指李瑄要唯才是举,别胡乱提拔。
“右相不必操心。吏部提交名单,圣人已经同意,你当初也没提出异议,赶紧签字吧!”
李瑄催促李林甫道。
他相信他提拔的,都是人才。
他们之中很大一部分,保持对李林甫的攻击性。
他知道李林甫一定会千方百计,从鸡蛋里挑骨头。
许多大臣靠拢到李林甫这边,且权力较重。
李瑄需要一批能与李林甫分庭抗礼的帮手。
李林甫听到李瑄的话,更加憋屈。
他根本就没看到李瑄的任命书,等李隆基看完后,让他签字,当时他能直接拒绝吗?
当他看到内容的时候,已经晚了。
他现在总不能将李隆基追回来吧!
“右相,圣人有言,签上名字,全力支持李相变革!”
中书门下堂内,一旁的裴宽也在催促李林甫签字。
李林甫咬着牙,他看了看李瑄,又看了看裴宽。
最终选择咽下这口气,在委任状上,用执政事笔签上名字,又盖上中书门下印,确立对这批人任免和提拔。
李林甫也意识到,李瑄在玩弄权术,让他这个首席宰相异常憋屈。
等任命状上的一批官吏回到长安,就是李瑄势成的时候。
经此一事后,中书门下堂的属吏暗自传言:执政事笔非首席,诸葛亮剑真宰相!
这消息传到李林甫耳中,把李林甫肺都气炸了。
他还没开始挑李瑄常平新法的毛病,李瑄就开始向他发难。
而那些保守党的大臣,似乎并没有为李林甫分担。
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都是李瑄的准备和筹备的阶段,他必须有周密的计划,以确保万无一失。
这期间,最先从京畿一带,传回一些信息。
京兆和关内的大族,对常平新法的内容十分不满。
奉天县,一群豪强大族聚集在一起,商议对策。
“这李瑄的常平新法,简直是要断了我们的财路,他这样的人不得好死!”
一名族长不避讳,对李瑄破口大骂。
断人财路,如杀人父母。
更何况李瑄本就在豪强大族眼中“恶行累累”,是他们的眼中钉,肉中刺。
哪怕李瑄封王的时候,他们也在私下直呼李瑄的名字。
他们借百姓粮食,不是因为仁慈。
而是想获得更高的利益。
百姓还不起更好,他们可以趁机兼并农民的土地,再用计将他们收为农奴,消失在户口上。
“是啊,以往我们在青黄不接时放贷,那利润何等丰厚,每年怎么说也能得到百亩田产,如今被这常平新法搅和了。”
又一名族长拍着腿说道,对李瑄充满怨恨。
这個匹夫杀豪强就算了,但他们又没有犯法,光明正大的得到土地。
这个世界本就是大鱼吃小鱼。
贵族就应该尊贵!
李氏刚拿下江山的时候,哪有这种严苛的策令。
现在想卸磨杀驴吗?
“哼,那些贱民都跑去到朝廷的常平粮仓借粮,甚至还会放弃种我们的土地。我们该怎么办?”
“可不只是如此,李瑄说不定会用各种各样的阴谋诡计牵连我们。”
“不错!这常平新法让我们在奉天县威望大减,百姓也不会再信服我们。”
“我等需想想策略,不能让这常平新法继续推行下去。”
“可李瑄深得圣人信任,此事怕是不易啊。”
“那也不能坐以待毙,我们得联合起来,向官府施压,让官府向朝廷施压。”
“对,一定要让朝廷知道这常平新法是卑鄙的小道。”
……
奉天县的豪强大族,七嘴八舌地议论,无一例外,皆是反对常平新法在奉天县实施。
他们一起去见奉天令,请奉天令上奏圣人,收回成命。
奉天令、奉天丞、奉天尉等官吏,一个个焦头烂额。
他们一出门就被大族堵住,鉴于大族在地方的影响力,他们有时候在县衙不敢出来。
地方官吏对李瑄,也非常埋怨。
认为李瑄没事找事!
上奏让李瑄停止常平新法,奉天令没这个胆子。
他只能忍着,观察周围郡县时势。
与奉天县类似的地方还有很多,豪强大族们皆向地方官吏施压。
聪明的地方官吏,只能强顶着!
但一些地方官吏,或者有利益存在的地方官吏,向李隆基上奏。
祖宗之法不可变、贸然行法会有难以控制的事情发生、安居可以不需图变之类的的话,层出不穷。
在他们的挑唆下,两京一十四道,阡陌尽飞马,一道道奏折密集地飞往长安。
在此之前,李瑄也在酝酿对最大政敌李林甫的攻击。
长安,永阳坊。
还是深巷的小酒馆中,只是今日门开着,杜甫和一众文人士子,继续讨论着长安的事情。
常平新法所带来的影响,比想象中的还要大,十来天的争论,从未休止。
甚至还有文人士子,因争论的面红耳赤,在青楼上演真男人大战。让此次的争论,更填话题。
盛世图变,让保守的文人,反应过于激烈。
甚至比那些被侵犯到利益的官吏表现的还要夸张。
杜甫正在烦恼如何要到华清宫一带,与李相相见。
没有制科及第,已经成为杜甫的遗憾,即便他想成为刀笔吏,也怕李瑄不给他机会。
“杜二,有官差找你……”
就在这时,一名妇人带着两名吏部官吏来到小酒肆。
杜甫租住在这妇人家中,妇人也知道杜甫平时喜欢来离家不远的小酒肆饮酒。
“二位不知找我何事?”
杜甫得知官差来找他,十分好奇。
虽然他的亲戚有不少当官的,但都是一些小官。
而这两名妇人口中的“官差”,穿着青色的官袍,这是九品官的象征。
“杜甫,杜子美?可有身份证明?”
一名青袍官吏在确认杜甫的身份。
“正是在下!”
杜甫点头,将自己的户牒取出。
他以为这两个官吏只是检查他的身份,身正不怕影子斜,将“身份证”取出,任由他们检查。
“这是吏部的敕牒,七日内到吏部报到,领取鱼符、官袍……”
青袍官吏通过户牒,确认杜甫的身份无误后,将一张代表着任命官吏的敕牒递给杜甫。
杜甫心中错愕。
他出身官宦世家,自然知道敕牒代表着什么。
任命朝廷命官的时候,才有敕牒。
带着疑惑,杜甫接过敕牒,当他看到敕牒上的内容后,心神更震。
任杜闲子杜甫,为吏部考功司主事……
这就是任命他的敕牒。
而且还是有一定权力的从八品下吏部考功主事。
哪怕是进士,也会因这个位置抢破脑袋。
“杜子美有福气了,李相亲自提拔你,我们今后是一部同僚,要彼此照应呀!”
青袍官吏这才向杜甫拱手承礼。
这一次,李相一下提拔众多官吏,只有杜甫和张镐,是为白身。
而且杜甫刚从制科落第。
所以相当引人注意。
“多谢两位告知!”
杜甫和小酒肆的文人士子这才恍然大悟。
原来是李相推荐他为官!
只是杜甫感动加激动的同时,又深感惭愧。不论如何,他毕竟是落第了。
李相不仅没有遗忘他,又让杜甫成为吏部考功主事。
他何德何能?
雪天放晴,不足以形容杜甫此时的心情。
柳暗明的人生境遇,让杜甫想高歌呐喊,诗兴喷涌。
他遇到了今生的贵人。
他更希望,李相是他此生的伯乐。
他要全力以赴,帮助李相完成常平新法。
使百姓回归平静,安居乐业。
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
小酒肆与杜甫一同喝酒的文人士子,都赶忙恭喜杜甫。
杜甫一一回礼,他祝福在一起喝酒的文人士子,希望他们也能如愿以偿。
回到住所的杜甫,第一时间手写书信,将这个好消息,告诉远在洛阳的妻子杨娧,或许用不了多久,他们就能再一次重逢。
……
华清宫内宫。
这一日下朝以后,李隆基邀请李瑄游玩。
雪未全化,李隆基和李瑄一起骊山上的朝元阁祭拜。
朝阳阁位于骊山西绣岭的第三峰,在天宝二年大建,是一座道教宫观。
李瑄和高力士陪同李隆基,“虔诚”地为李隆基祈福。
祭拜完毕后,李隆基赐李瑄入华清宫温汤。
并且将一个新建还未使用过的汤池赐给李瑄,让李瑄随时可以温汤。
此汤处于月华门侧,虽然规格不大,大约是太子汤的三分之二,但代表着李隆基对李瑄看重。
李瑄是不喜欢温汤的,但李隆基赐汤,假装很开心的收下。
全当去泡了个澡。
一个时辰后,李瑄出汤,着好衣服后,长发被宫女擦拭干。
她们为李瑄梳理发型,因为李瑄的威名和英武,现又加宰相的威严,使宫女们在侍奉李瑄的时候心怒放。
不过李瑄认为她们没有长离梳得好,又无比温柔。
出殿以后,李瑄到飞霜殿的偏殿拜见李隆基。
“七郎说自己是第一次温汤,感觉何如?”
李隆基在偏殿笑问李瑄。
得知李瑄第一次温汤,李隆基想让李瑄长长见识。
冬日温汤是天底下最舒服的事情之一。
“回圣人,温汤的感觉,恍若仙境。臣见识浅薄!”
李瑄向李隆基回答道。
舒服是肯定的!
李瑄就怕太舒服了。
“哈哈……七郎为相,在华清宫处理政务,可多来温汤。温汤之前,向中官说一声准备便是!”
李隆基大笑一声,向李瑄说道。
“多谢圣人!”
李瑄点头拱手。
“常平新法何时可以实施?”
李隆基又问李瑄。
“朝廷有一些目光短浅之辈,但这无法阻碍新法的推进,待臣新提拔的判官到来,就可立刻展开新法。”
李瑄向李隆基回答道。新法不是一蹴而就。
一些不利的消息已从京畿传来,以后诸道也一定会有不满的情绪。
“好!我相信七郎可以尽快完成变革。”
李隆基对李瑄抱有很大期望,认为李瑄在短时间内就可完成变法。
有道是期望越高,失望越大。
李瑄明白这个道理,只是笑着保证。
这时,杨玉环步入偏殿。
她柔顺的长发,还带了一些湿润感,似乎是刚从海棠汤出浴。
如出水芙蓉一般,脸颊白里透红,双眸微微有些迷离。
“三郎,我听姐姐们说最近长安士人抱怨制科只录取官吏,不见白衣。”
杨玉环在李隆基旁坐下以后,轻声向李隆基说道,她说话的时候,妩媚的眼波瞟了李瑄一眼。
“这……右相坏我声望啊……”
李隆基拍了一下玉案。
杨玉环不提这件事也罢,她一提,李隆基就不得不向李瑄说这件事情。
野无遗贤,万邦咸宁。
当时李隆基是很爽快的,精神上有满足感。
但事后就发现不对劲了。
文人士子一定会大肆宣扬野无遗贤这件事情。
李林甫固然是罪魁祸首,但他也难辞其咎。
李隆基本想这件事情就这么过去,时间会淡忘一切。
但在李瑄的传话下,杨玉环有意无意将这件事情说出。
由杨玉环说出,李隆基也肯定不会发怒。
“右相年纪大了,总是行钻营之事,不顾大局。”
“不过臣有一建议,如果实施,天下人都会称赞圣人。”
李瑄明讽李林甫一句话后,拱手向李隆基说道。
“七郎快讲!”
李隆基立刻让李瑄说出计策。
“科举糊名……”
李瑄将精心策划的科举糊名制和其规则,告知李隆基。并向他说道:“科举由隋朝开创,我朝成型。开科取士,打破门阀的影响力,使天下英雄,入圣人瓮中。”
“任何对科举的完善,足以名垂青史。行这样公平之事,寒士出头,必誓死效忠圣人,也体现出圣君的英明与仁德。”
科举糊名,势在必行。
从曳白状元,到野无遗贤,短短几年,刷新士人文人的三观,是科举糊名的绝佳机会。
、
(本章完)
三日以后,天气消晴。
又过七日,积雪渐渐消融,晴空万里无云的时候。李隆基在重明阁下,为李瑄举行拜相的宴会。
在礼仪上,完成对李瑄宰相身份的肯定。
宴会之上,貌似歌舞升平。
那些不站队的朝臣,皆知晓一些消息,感受到山雨欲来风满楼。
宴会结束,李瑄在中书门下堂,起草常平新法和常平新军的章程。
他没有给李林甫,而是在李隆基到中书门下堂的时候,直接交给李隆基。
李隆基观看完毕后,下令门下省签字。
确立新法的执行权!
除了新法外,李瑄还起草一份提拔的名单,他依然没有让李林甫看。
李隆基只是看几眼,就让李瑄以吏部尚书对他们完成任免,提拔。
并要求李林甫和裴宽同时签字。
这份名单上,李瑄提拔颜真卿为吏部郎中,兼常平新法大使判官。
提拔刘单为工部郎中,兼殿中侍御史,天下迁民大使判官。
提拔岑参为谏议大夫,兼侍御史,天下迁民大使判官。
提拔李希言为善赞大夫,兼监察御史,慈幼堂使判官。
提拔吕諲为内给事,兼监察御史,纠婚使判官。
其余还有十几名僚属调回长安。
另外,李瑄把李林甫曾经贬出长安的官吏,都召回长安,任以雄职。
如杜琎、赵奉章等。
另外李瑄又提拔地方一批他觉得靠谱的人充实朝堂,为变革之用,如被贬至江宁七年的江宁丞的王昌龄。
李瑄知道,历史上的王昌龄本就是小小的县丞,结果还要被贬为龙标尉。
是李隆基要贬王昌龄吗?
肯定不是。
八成是王昌龄写诗讽刺了长安哪个权贵,让王昌龄本就是一个小官,却如浮萍一样漂流。
另外,提拔李颀、张镐、路嗣恭、颜杲卿、上官青等地方官吏、名士,调往长安。
如张镐这种白身,授予右拾遗,只要朝廷有缺,他可以授予任何官职。
有官职在身的,都会升迁。
如王昌龄,李瑄授予侍御史。
趁着他在御史台有影响力,将侍御史、殿中侍御史这种重职补齐。
他特例提拔杜甫为从八品下的吏部考功主事。
本来想提拔杜甫为左拾遗,但突然觉得杜甫不适合为这样的官职。
还是在他的吏部为官,帮助他进行常平新法。
“右相,签字吧!”
李隆基走后,李林甫望着李瑄拟订的任免、提拔名单,脸色铁青。
小贼欺人太甚!
如杜琎这样,食古不化,总是找机会弹劾他,所以他将杜琎赶到穷乡僻壤去当县令。
还赵奉章,也是对他不满已久的人物,他已经截留到一道赵奉章弹劾他的奏折。
最关键的是,李瑄竟然要提拔赵奉章为吏部侍郎,这是在分享李彭年的权力。
赵奉章是咸宁郡太守,进一步为侍郎,倒是合理的提拔。
有李瑄开口,李隆基哪怕不清楚赵奉章的事迹,得知他是咸宁郡太守,就必然会同意。
宰相上任提拔人,特别是李瑄要执行新法时提拔人,李隆基会全力支持。
更让李林甫感觉感到可气的是,李瑄竟然将一介白身的杜甫,提拔为考功主事。
制科考试才过去一个多月,这是在打他的脸啊!
刚向李隆基禀告“野无遗贤,万邦咸宁”,李瑄将在野的杜甫拉上来,针锋相对的意思太明显了。
“举贤任能,唯才是用。李相提拔这些人才,有没有经过考验?”
李林甫双手发抖,暗指李瑄要唯才是举,别胡乱提拔。
“右相不必操心。吏部提交名单,圣人已经同意,你当初也没提出异议,赶紧签字吧!”
李瑄催促李林甫道。
他相信他提拔的,都是人才。
他们之中很大一部分,保持对李林甫的攻击性。
他知道李林甫一定会千方百计,从鸡蛋里挑骨头。
许多大臣靠拢到李林甫这边,且权力较重。
李瑄需要一批能与李林甫分庭抗礼的帮手。
李林甫听到李瑄的话,更加憋屈。
他根本就没看到李瑄的任命书,等李隆基看完后,让他签字,当时他能直接拒绝吗?
当他看到内容的时候,已经晚了。
他现在总不能将李隆基追回来吧!
“右相,圣人有言,签上名字,全力支持李相变革!”
中书门下堂内,一旁的裴宽也在催促李林甫签字。
李林甫咬着牙,他看了看李瑄,又看了看裴宽。
最终选择咽下这口气,在委任状上,用执政事笔签上名字,又盖上中书门下印,确立对这批人任免和提拔。
李林甫也意识到,李瑄在玩弄权术,让他这个首席宰相异常憋屈。
等任命状上的一批官吏回到长安,就是李瑄势成的时候。
经此一事后,中书门下堂的属吏暗自传言:执政事笔非首席,诸葛亮剑真宰相!
这消息传到李林甫耳中,把李林甫肺都气炸了。
他还没开始挑李瑄常平新法的毛病,李瑄就开始向他发难。
而那些保守党的大臣,似乎并没有为李林甫分担。
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都是李瑄的准备和筹备的阶段,他必须有周密的计划,以确保万无一失。
这期间,最先从京畿一带,传回一些信息。
京兆和关内的大族,对常平新法的内容十分不满。
奉天县,一群豪强大族聚集在一起,商议对策。
“这李瑄的常平新法,简直是要断了我们的财路,他这样的人不得好死!”
一名族长不避讳,对李瑄破口大骂。
断人财路,如杀人父母。
更何况李瑄本就在豪强大族眼中“恶行累累”,是他们的眼中钉,肉中刺。
哪怕李瑄封王的时候,他们也在私下直呼李瑄的名字。
他们借百姓粮食,不是因为仁慈。
而是想获得更高的利益。
百姓还不起更好,他们可以趁机兼并农民的土地,再用计将他们收为农奴,消失在户口上。
“是啊,以往我们在青黄不接时放贷,那利润何等丰厚,每年怎么说也能得到百亩田产,如今被这常平新法搅和了。”
又一名族长拍着腿说道,对李瑄充满怨恨。
这個匹夫杀豪强就算了,但他们又没有犯法,光明正大的得到土地。
这个世界本就是大鱼吃小鱼。
贵族就应该尊贵!
李氏刚拿下江山的时候,哪有这种严苛的策令。
现在想卸磨杀驴吗?
“哼,那些贱民都跑去到朝廷的常平粮仓借粮,甚至还会放弃种我们的土地。我们该怎么办?”
“可不只是如此,李瑄说不定会用各种各样的阴谋诡计牵连我们。”
“不错!这常平新法让我们在奉天县威望大减,百姓也不会再信服我们。”
“我等需想想策略,不能让这常平新法继续推行下去。”
“可李瑄深得圣人信任,此事怕是不易啊。”
“那也不能坐以待毙,我们得联合起来,向官府施压,让官府向朝廷施压。”
“对,一定要让朝廷知道这常平新法是卑鄙的小道。”
……
奉天县的豪强大族,七嘴八舌地议论,无一例外,皆是反对常平新法在奉天县实施。
他们一起去见奉天令,请奉天令上奏圣人,收回成命。
奉天令、奉天丞、奉天尉等官吏,一个个焦头烂额。
他们一出门就被大族堵住,鉴于大族在地方的影响力,他们有时候在县衙不敢出来。
地方官吏对李瑄,也非常埋怨。
认为李瑄没事找事!
上奏让李瑄停止常平新法,奉天令没这个胆子。
他只能忍着,观察周围郡县时势。
与奉天县类似的地方还有很多,豪强大族们皆向地方官吏施压。
聪明的地方官吏,只能强顶着!
但一些地方官吏,或者有利益存在的地方官吏,向李隆基上奏。
祖宗之法不可变、贸然行法会有难以控制的事情发生、安居可以不需图变之类的的话,层出不穷。
在他们的挑唆下,两京一十四道,阡陌尽飞马,一道道奏折密集地飞往长安。
在此之前,李瑄也在酝酿对最大政敌李林甫的攻击。
长安,永阳坊。
还是深巷的小酒馆中,只是今日门开着,杜甫和一众文人士子,继续讨论着长安的事情。
常平新法所带来的影响,比想象中的还要大,十来天的争论,从未休止。
甚至还有文人士子,因争论的面红耳赤,在青楼上演真男人大战。让此次的争论,更填话题。
盛世图变,让保守的文人,反应过于激烈。
甚至比那些被侵犯到利益的官吏表现的还要夸张。
杜甫正在烦恼如何要到华清宫一带,与李相相见。
没有制科及第,已经成为杜甫的遗憾,即便他想成为刀笔吏,也怕李瑄不给他机会。
“杜二,有官差找你……”
就在这时,一名妇人带着两名吏部官吏来到小酒肆。
杜甫租住在这妇人家中,妇人也知道杜甫平时喜欢来离家不远的小酒肆饮酒。
“二位不知找我何事?”
杜甫得知官差来找他,十分好奇。
虽然他的亲戚有不少当官的,但都是一些小官。
而这两名妇人口中的“官差”,穿着青色的官袍,这是九品官的象征。
“杜甫,杜子美?可有身份证明?”
一名青袍官吏在确认杜甫的身份。
“正是在下!”
杜甫点头,将自己的户牒取出。
他以为这两个官吏只是检查他的身份,身正不怕影子斜,将“身份证”取出,任由他们检查。
“这是吏部的敕牒,七日内到吏部报到,领取鱼符、官袍……”
青袍官吏通过户牒,确认杜甫的身份无误后,将一张代表着任命官吏的敕牒递给杜甫。
杜甫心中错愕。
他出身官宦世家,自然知道敕牒代表着什么。
任命朝廷命官的时候,才有敕牒。
带着疑惑,杜甫接过敕牒,当他看到敕牒上的内容后,心神更震。
任杜闲子杜甫,为吏部考功司主事……
这就是任命他的敕牒。
而且还是有一定权力的从八品下吏部考功主事。
哪怕是进士,也会因这个位置抢破脑袋。
“杜子美有福气了,李相亲自提拔你,我们今后是一部同僚,要彼此照应呀!”
青袍官吏这才向杜甫拱手承礼。
这一次,李相一下提拔众多官吏,只有杜甫和张镐,是为白身。
而且杜甫刚从制科落第。
所以相当引人注意。
“多谢两位告知!”
杜甫和小酒肆的文人士子这才恍然大悟。
原来是李相推荐他为官!
只是杜甫感动加激动的同时,又深感惭愧。不论如何,他毕竟是落第了。
李相不仅没有遗忘他,又让杜甫成为吏部考功主事。
他何德何能?
雪天放晴,不足以形容杜甫此时的心情。
柳暗明的人生境遇,让杜甫想高歌呐喊,诗兴喷涌。
他遇到了今生的贵人。
他更希望,李相是他此生的伯乐。
他要全力以赴,帮助李相完成常平新法。
使百姓回归平静,安居乐业。
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
小酒肆与杜甫一同喝酒的文人士子,都赶忙恭喜杜甫。
杜甫一一回礼,他祝福在一起喝酒的文人士子,希望他们也能如愿以偿。
回到住所的杜甫,第一时间手写书信,将这个好消息,告诉远在洛阳的妻子杨娧,或许用不了多久,他们就能再一次重逢。
……
华清宫内宫。
这一日下朝以后,李隆基邀请李瑄游玩。
雪未全化,李隆基和李瑄一起骊山上的朝元阁祭拜。
朝阳阁位于骊山西绣岭的第三峰,在天宝二年大建,是一座道教宫观。
李瑄和高力士陪同李隆基,“虔诚”地为李隆基祈福。
祭拜完毕后,李隆基赐李瑄入华清宫温汤。
并且将一个新建还未使用过的汤池赐给李瑄,让李瑄随时可以温汤。
此汤处于月华门侧,虽然规格不大,大约是太子汤的三分之二,但代表着李隆基对李瑄看重。
李瑄是不喜欢温汤的,但李隆基赐汤,假装很开心的收下。
全当去泡了个澡。
一个时辰后,李瑄出汤,着好衣服后,长发被宫女擦拭干。
她们为李瑄梳理发型,因为李瑄的威名和英武,现又加宰相的威严,使宫女们在侍奉李瑄的时候心怒放。
不过李瑄认为她们没有长离梳得好,又无比温柔。
出殿以后,李瑄到飞霜殿的偏殿拜见李隆基。
“七郎说自己是第一次温汤,感觉何如?”
李隆基在偏殿笑问李瑄。
得知李瑄第一次温汤,李隆基想让李瑄长长见识。
冬日温汤是天底下最舒服的事情之一。
“回圣人,温汤的感觉,恍若仙境。臣见识浅薄!”
李瑄向李隆基回答道。
舒服是肯定的!
李瑄就怕太舒服了。
“哈哈……七郎为相,在华清宫处理政务,可多来温汤。温汤之前,向中官说一声准备便是!”
李隆基大笑一声,向李瑄说道。
“多谢圣人!”
李瑄点头拱手。
“常平新法何时可以实施?”
李隆基又问李瑄。
“朝廷有一些目光短浅之辈,但这无法阻碍新法的推进,待臣新提拔的判官到来,就可立刻展开新法。”
李瑄向李隆基回答道。新法不是一蹴而就。
一些不利的消息已从京畿传来,以后诸道也一定会有不满的情绪。
“好!我相信七郎可以尽快完成变革。”
李隆基对李瑄抱有很大期望,认为李瑄在短时间内就可完成变法。
有道是期望越高,失望越大。
李瑄明白这个道理,只是笑着保证。
这时,杨玉环步入偏殿。
她柔顺的长发,还带了一些湿润感,似乎是刚从海棠汤出浴。
如出水芙蓉一般,脸颊白里透红,双眸微微有些迷离。
“三郎,我听姐姐们说最近长安士人抱怨制科只录取官吏,不见白衣。”
杨玉环在李隆基旁坐下以后,轻声向李隆基说道,她说话的时候,妩媚的眼波瞟了李瑄一眼。
“这……右相坏我声望啊……”
李隆基拍了一下玉案。
杨玉环不提这件事也罢,她一提,李隆基就不得不向李瑄说这件事情。
野无遗贤,万邦咸宁。
当时李隆基是很爽快的,精神上有满足感。
但事后就发现不对劲了。
文人士子一定会大肆宣扬野无遗贤这件事情。
李林甫固然是罪魁祸首,但他也难辞其咎。
李隆基本想这件事情就这么过去,时间会淡忘一切。
但在李瑄的传话下,杨玉环有意无意将这件事情说出。
由杨玉环说出,李隆基也肯定不会发怒。
“右相年纪大了,总是行钻营之事,不顾大局。”
“不过臣有一建议,如果实施,天下人都会称赞圣人。”
李瑄明讽李林甫一句话后,拱手向李隆基说道。
“七郎快讲!”
李隆基立刻让李瑄说出计策。
“科举糊名……”
李瑄将精心策划的科举糊名制和其规则,告知李隆基。并向他说道:“科举由隋朝开创,我朝成型。开科取士,打破门阀的影响力,使天下英雄,入圣人瓮中。”
“任何对科举的完善,足以名垂青史。行这样公平之事,寒士出头,必誓死效忠圣人,也体现出圣君的英明与仁德。”
科举糊名,势在必行。
从曳白状元,到野无遗贤,短短几年,刷新士人文人的三观,是科举糊名的绝佳机会。
、
(本章完)
本文网址:https://www.3haitang.com/book/163798/46850054.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3haitang.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