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3章 军制改革,御驾亲征
推荐阅读:夜空不在树篱外、馐玉(古言1v1)、警花与少爷、在哨向abo里做剑修(np)、【星际abo】洛希极限(H)、【西幻】魔法红玫瑰、魔君与魔后的婚后生活、七零年代炮灰吃瓜日常、地狱诱宠:闪婚老公是冥王、我把明月画心头、
叶护太子再次求见,得到李瑄的批准。
现李瑄正在政事堂与宰相们商议军政要事。
关于整肃道、佛风气之事,已完成的七七八八。
在这期间,朝廷禁止再造新的寺庙、道观,禁止铸造佛像、道像。
李瑄一视同仁,连国教道教都一并打击。
由于道教是国教,大唐上下的“伪道士”非常多,“女冠”就是其中的一种。
他们白白拿着朝廷的衣赐,贪图享乐。
早已忘了“道经”。
而且佛教、道教劝导平民百姓柔弱,非常不符合李瑄的开拓精神。
这个时代,是李瑄开启的大争之世,百姓要自强自立,能在李瑄一声令下,远涉千万里。
而非求佛问道。
所以除了长安、洛阳的的几个官方道观以外。地方上数以千计的道观已停止衣赐。
按照人头分田地,和僧人一般,自食其力。
以前武则天包庇僧侣,李隆基包庇道士,使僧侣、道士行恶霸之事,土地兼并。
上行下效,催生的风气足以摧毁国家的根基。
是以,经过肃清道、佛以后,国家得以释放“无籍之农”五十六万余户。
共人口二百八十八万余人,分布在天下郡县。
勒令还俗、自愿还俗的道士、僧人超过十一万三千人。
是开元初年打击僧人还俗的十倍。
国家新登记的耕地有三千二百万亩。
朝廷将再次增添一笔庞大税收。
同时,大唐也做了一些人员调动。
趁着更改官制未得开始,李瑄下令范阳太守李泌于今年六月结束任期,任兵部侍郎。
兵部侍郎有两名,除张兴外,原本的岑参被任命为安西大都护,所以空缺下来。
侍郎,才是进而拜宰相的基石。
在范阳的三四年来,李泌内整政务,重安庶民,招抚胡部,使范阳一扫安禄山叛乱带来的颓势,趋于稳定。
在征伐渤海国、黑水靺鞨、室韦的时候,以李泌为首的河北诸地,对粮草辎重的运送起到关键的作用。
李泌除了是个道士,让许多大臣颇有微词,但其他方面,没有什么令人诟病的。
一个纯粹的道士,不食荤腥、不近女色。
历史上的李泌被强迫娶妻生子,处境和鸠摩罗什差不多。
为官之时,李泌更不可能贪污受贿。
在政绩上,没有人能说三道四。
更何况人们都明白李泌在天宝四载的时候就跟随李瑄,为李瑄出谋画策。是李瑄“拨乱反正”的功臣。
李泌离任后,李瑄将范阳长史关播提拔,任新的范阳太守,继续李泌在范阳的政策。
“现在文官九品十八阶,即将颁布。朕认为武将不适合套于文官体系之中。军事为政治的延伸,古往今来,武将霍乱国家,比比皆是。出将入相虽然好听,但带来的祸患,需要天下苍生去承受。我等一定要最大程度去杜绝将来武将干政,也更能体现武将的身份,使大唐将士更为纯粹。”
“兵部的改革只是第一步,天策府的建立为第二步。由兵部进行招兵、训练新兵、发军饷、抚恤等事宜。天策府执行征伐、后勤、兵甲等策令。使军队为国家发展和百姓安定保驾护航。”
“最后一步,则废除武官品级,废除勋。一律采用军衔制,以军衔标榜身份。而军队的构成则更简洁。”
“十人一伍,设伍长;五伍设一队,另有队长、副队长、号手、执旗手等;五队设一营,以营长为首;四营设一团,由团长为首。三到五个团,组成一军,由军长为首。一个都督府由若干军长组成,此为武将官职。”
“除官,还有衔。”
“从低到高,依次分为新兵、列兵、上等兵、下士、中士、上士、少尉、中尉、上尉、少校、中校、大校、少将军、中将军、上将军、大将军、元帅。有如吐蕃告身一般的装饰佩戴肩上,一目了然。”
“如少尉享正九品官吏待遇……少校享正七品官吏待遇……大校享正五品官吏待遇;少将军享从三品官吏待遇;中将军享从二品官吏待遇;上将军享正二品官吏待遇;大将军享从一品官吏待遇;元帅享正一品官吏待遇……”
已经是乾元四载,李瑄徐徐地向宰相们说起军制改革的最后一步。
早在天宝年间,李瑄任陇右节度使的时候,就有颁布军衔的念想。
吐蕃凭借告身制度,使普通武士一眼就知道吐蕃将领的地位,在军队散乱、分击的时候,听命于告身最高者。
而军衔制度,是吐蕃告身制度的最终升级版。
它明确上下级关系,拥有增强将士责任心和荣誉感、在关键时刻促进指挥和管理的好处。
现在变革一步步完成,除贱为良趋于安稳,时机已然成熟。
明确军制,使士卒心中接受军衔制度,文武分家。
李瑄也没有完全堵住“军功入相”之路。
兵部尚书,是军功入相的机会。
“启奏至尊,新改军制,第一次入衔的将领等级,犹为关键。”
众人看完军衔制度的方案,一阵思索讨论后,尚书左仆射裴遵庆将自己的想法说出。
九品十八阶,重整官制的时候,李瑄就禁止为都督、副都督、都督府长史、将军、郎将、衙将等高低将领划定品级。
那时候,宰相们就知道至尊心中有其他想法。
事实上,武将也很着急。
九品十八阶已经人尽皆知,就差实行。
但九部尚书成为从一品大员,锦衣卫指挥使也成了一品大员。
连侍郎都大跨越变成正二品。
若都督只是正三品,将被文官死死压制。
对以前来说,正三品是绝对的高官厚禄。
但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武将若与文官差距过大,心中难免有其他想法。
“朕已有考虑,都督最少授予上将军衔,如南霁云、王难得、段秀实、李朱师、李光弼、郭子仪、李嗣业、车神塞、来瑱九将,授予大将军衔。副都督授予中将军、少将军衔。”
“另,兵部侍郎、兵部尚书等兵部官吏额外授衔,为大将军衔。”
李瑄明白裴遵庆的顾虑。
事实上,在李瑄心中的都督府的都督为少将军、中将军即可。
但考虑到是“从龙之功”,又经过“除贱为良”洗礼。
第一代军衔整体高于今后,为合理之中。
而且有的都督年事已高,如李瑄在陇右时期的老部下张守瑜在今年二月的时候,以身体老迈,向李瑄乞骸骨,准备回洛阳颐养天年。
张守瑜已经六十五岁,戎马一生,不复当年。
但李瑄还是决定让张守瑜干到明年春天,正好到都督府轮换、确定升迁至天策府的时候退休。
而明年,也是天策府正式运转的时候。
“至尊英明,臣等将全力支持至尊更改军制。”
宰相们见至尊对都督们的品秩进行提拔,也将心放下。
总体而言,对都督们升官,享受更好的待遇。
诸军中的普通将士,也会明确等级的提升。
在座的都是深谋远虑的大臣,都看出军衔制度对军队带来的好处。
“启奏至尊,叶护太子已在政事堂外候着。”
就在这时,韦应物向李瑄禀告道。
“诸卿细细研究军制改革,不要散去。朕会见叶护太子后,或有事与诸卿商议。”
李瑄起身向李岘、裴遵庆等吩咐一声,到政事堂的御书房中。
让韦应物将叶护太子带到御书房。
“拜见天可汗,感谢天可汗在百忙之中召见臣。”
叶护太子一入殿就向李瑄俯首拜见。
“免礼,叶护又因何事而来?”
李瑄向叶护太子询问道。
在长安势单力薄的叶护太子,已被他吃得死死的。
“移地健不尊天可汗之令,倒行逆施,臣恳请天可汗能出兵讨伐移地健。”叶护太子没有起身,向李瑄说明来此的目的。
“叶护,兵家大事,岂能轻言?每一发兵,代表有百姓失去家人,代表国家资费亿计。再说,那移地健也算是有合法性,大唐怎能无缘无故去攻击呢?”
李瑄见叶护太子还不死心,脸色一板。
“臣不在乎大可汗之位。若大唐将士用命惩治移地健,臣支持天可汗在草原建立都护府,用以弥补大唐的损失。臣只希望能将被困于单于城的妻儿接至长安。”
叶护太子不再抱任何幻想,声泪俱下地说道。
经过冒充回纥商人的锦衣卫一说,他认为自己的妻儿在单于城水深火热。
他现在一无所有,只望能利用自己的身份,借大唐的势力为自己报仇雪恨。
锦衣卫分析的对,毕竟移地健忤逆过天可汗,天可汗怎会一点也不在意?
“朕用什么名义呢?”
李瑄心动又犹豫不决的样子。
“天可汗可否定所谓的遗诏,以臣的名义,讨伐移地健,一定会得到一些部落响应。待攻破单于城,臣便卸甲于长安。”
叶护太子向李瑄回答道。
锦衣卫向叶护太子说出如何“利诱”大唐。
有四位都督一同向天可汗请命征伐草原,天可汗心中一定动摇。
叶护太子实在未想到会走到如今这一步。
他诞生于草原,一度成为大可汗,却主张天可汗吞并草原。
新的大都护府设立,草原或将沦为汉家。
或许这也没什么不好。
毕竟匈奴、鲜卑,早已与汉人融为一体。
回纥族的落幕,也将永恒。
“也罢!”
“朕本不愿意在变革之际,用兵征战。但想到叶护的不易,更有诸都督不断上奏。今就同意叶护的请求,挥师单于城,将倒行逆施的移地健押往长安问罪。”
李瑄一拍桌子,艰难地下出此决定。
“臣谢天可汗。”
“天军神威所至,莫敢不从。”
叶护太子再次向李瑄叩首,神色激动。
他认为是自己的锲而不舍,感动天可汗。才使天可汗出兵草原。
他祈祷自己的妻儿能在天军到达单于城时,安然无恙。
又与叶护太子寒暄几句,李瑄使他退下。
李瑄向叶护太子承诺会尽可能地保护住他的妻儿。
并准备在明年春天出兵。
“诸卿,方才叶护太子再请朕征伐移地健,待灭亡单于城,叶护太子愿自降为臣,配合大唐于大草原建立都护府。”
李瑄又回到政事堂,向五位宰相说道。
“回至尊,于大唐最有利的方式,就是接受移地健的朝拜贡品,使回纥如期朝拜,大唐可源源不断获得马匹和财政。现已有八个都护府,在吸收中原的粮绢财政,若在大草原建立都护府,恐不易控制。”
裴遵庆向李瑄劝谏道。
大唐国力节节攀升,现回纥不敢轻易招惹,没必要兴师动众去讨伐他们。
东北三个都护府尚才建立,雪域都护府和云南都护府要投入人口。
裴遵庆不是担心征伐不利,而是担心不易控制草原,伤到大唐的元气。
“左仆射的想法朕能理解。然这就是设立都护府的好处。由都护府管理草原诸部,代替原本的回纥王庭,征收赋税。也许起初会亏损,但步入正轨后,大唐必然可以在草原盈利。发展工商,草原对大唐来说是最重要的宝地之一。诸卿请相信朕,中原与草原合二为一的时候,才是真正的华夏帝国,我族历史的巅峰,将是我大唐王朝开创……”
李瑄也不好去跟宰相们解释,只得晓之以理,动之以情。
他知道,如李岘、刘晏、颜真卿,一定是支持他灭回纥的。
草原对中原的危害,有目共睹。
裴遵庆和杨绾也不是不愿意覆灭回纥,而是认为回纥暂且有利于大唐。可等大唐改革完成,稳如泰山后,再分离肢解回纥联盟。
李瑄的眼界看透未来一千多年。
第一,大唐想控制史无前例的疆域,凭农耕文明是异想天开。
哪怕他征服到地中海。
他死亡之日,就是帝国崩塌之时。
唯有工商改革,带来先进的技术,道路。才能维持幅员辽阔的疆域。
作为距离中原最近的北方,则是重中之重。
除了牧场外,在贝加尔湖以北,被称为苦寒之地的地方,有着天下大部分有色金属、能源。
在西伯利亚平原上,有几乎取之不尽的木材。
李瑄有生之年,一定会用界碑圈下西伯利亚,将其留给后代子孙。
而达成此夙愿,最要紧的就是用十到二十年的时间,对匈奴故地完成掌控,使诸胡部落归心大唐。
“回纥年年输马于大唐,边疆只是几个都督府,就能与回纥一战之力。若可以秋风扫落叶般,诛灭回纥,不动大唐根本,对内改革依旧。也不失为好策略。”
首席宰相李岘来打圆场。
他已经见识过至尊的深谋远虑。
稍稍一想,他就觉得此时是借助叶护太子谋取回纥的最佳时机。
回纥一亡。
大唐周边再无大国,可全心去发展“工商”。
时至今日,李岘对工商产生浓厚的兴趣。
他也见识到工商的好处。
“回至尊,移地健不尊天可汗之令,以及磨延啜死前的遗书,表明回纥对大唐的敌视之心。此方天地,只能拥有天朝上国。”
颜真卿与李岘一个想法。
“臣附议。至尊平定安禄山叛乱之时,磨延啜在郁督军山召集诸部欲趁人之危。幸至尊以计谋退之。现大唐气象万千,仓库丰实,将士思战。可以借叶护太子的由头,剿灭回纥。将版图囊括至北海,使草原成为大唐的牧场。”
刘晏也赞成道。
他口中的北海就是“贝加尔湖”,大唐许多文人称贝加尔湖为北海。
“虽不是最佳时机,但机不容失。”
政事堂一向少数服从多数。首席宰相也没有一票否决的权力。
杨绾见三位宰相明确支持出兵,他不再倔强。
“老臣全力支持至尊。”
裴遵庆只能同意此时出兵。
“古代难征匈奴,是因为胡人逐水草而居,茫茫草原,居无定所,可以随时变换王庭,是已难伐。”
“现回纥在草原上建筑单于城、富贵城,为回纥的王庭,大唐可以直扑其都城,一举定乾坤。”
“为不伤国力,我们要如狂风般迅猛,将不服王化的胡人扫灭。是已,朕决定率领一部分神策禁军、天策禁军、飞龙禁军、龙武军,御驾亲征!”
“太原都督府、范阳都督府,进攻回纥最东部,扫灭不臣。灵武都督府,召附属诸部,进攻回纥中部。”
“武威都督府、敦煌都督府,从河西走廊北上,至白亭海,与朕的禁军汇合,在郁督军山的单于城与回纥主力决战。”
“于明年春天二月,昭告天下,开始北灭回纥。”
李瑄将自己的计划告诉宰相们。
游牧胡人往往只及中原人口的百分之一。之所以能与中原为敌,正在于游牧生活没有固定的居住地点,又从事射猎,人人习武,力量强的时候进兵抄掠,弱则窜伏山林。
纵横千里的草原、荒漠,想寻找一个部落太难,中原的军队虽然多,也奈何不得。
如果筑城居住,一旦失利,必遭围歼。
就看回纥会不会放弃苦心营造的单于城。
此战李瑄共动用五个边疆都督府,七万骑兵,另会调遣三万边塞胡骑配合。
加上他计划的四万禁军骑兵,一共出兵十四万骑。
对付回纥这种游牧民族,骑兵才是最上策。
(本章完)
现李瑄正在政事堂与宰相们商议军政要事。
关于整肃道、佛风气之事,已完成的七七八八。
在这期间,朝廷禁止再造新的寺庙、道观,禁止铸造佛像、道像。
李瑄一视同仁,连国教道教都一并打击。
由于道教是国教,大唐上下的“伪道士”非常多,“女冠”就是其中的一种。
他们白白拿着朝廷的衣赐,贪图享乐。
早已忘了“道经”。
而且佛教、道教劝导平民百姓柔弱,非常不符合李瑄的开拓精神。
这个时代,是李瑄开启的大争之世,百姓要自强自立,能在李瑄一声令下,远涉千万里。
而非求佛问道。
所以除了长安、洛阳的的几个官方道观以外。地方上数以千计的道观已停止衣赐。
按照人头分田地,和僧人一般,自食其力。
以前武则天包庇僧侣,李隆基包庇道士,使僧侣、道士行恶霸之事,土地兼并。
上行下效,催生的风气足以摧毁国家的根基。
是以,经过肃清道、佛以后,国家得以释放“无籍之农”五十六万余户。
共人口二百八十八万余人,分布在天下郡县。
勒令还俗、自愿还俗的道士、僧人超过十一万三千人。
是开元初年打击僧人还俗的十倍。
国家新登记的耕地有三千二百万亩。
朝廷将再次增添一笔庞大税收。
同时,大唐也做了一些人员调动。
趁着更改官制未得开始,李瑄下令范阳太守李泌于今年六月结束任期,任兵部侍郎。
兵部侍郎有两名,除张兴外,原本的岑参被任命为安西大都护,所以空缺下来。
侍郎,才是进而拜宰相的基石。
在范阳的三四年来,李泌内整政务,重安庶民,招抚胡部,使范阳一扫安禄山叛乱带来的颓势,趋于稳定。
在征伐渤海国、黑水靺鞨、室韦的时候,以李泌为首的河北诸地,对粮草辎重的运送起到关键的作用。
李泌除了是个道士,让许多大臣颇有微词,但其他方面,没有什么令人诟病的。
一个纯粹的道士,不食荤腥、不近女色。
历史上的李泌被强迫娶妻生子,处境和鸠摩罗什差不多。
为官之时,李泌更不可能贪污受贿。
在政绩上,没有人能说三道四。
更何况人们都明白李泌在天宝四载的时候就跟随李瑄,为李瑄出谋画策。是李瑄“拨乱反正”的功臣。
李泌离任后,李瑄将范阳长史关播提拔,任新的范阳太守,继续李泌在范阳的政策。
“现在文官九品十八阶,即将颁布。朕认为武将不适合套于文官体系之中。军事为政治的延伸,古往今来,武将霍乱国家,比比皆是。出将入相虽然好听,但带来的祸患,需要天下苍生去承受。我等一定要最大程度去杜绝将来武将干政,也更能体现武将的身份,使大唐将士更为纯粹。”
“兵部的改革只是第一步,天策府的建立为第二步。由兵部进行招兵、训练新兵、发军饷、抚恤等事宜。天策府执行征伐、后勤、兵甲等策令。使军队为国家发展和百姓安定保驾护航。”
“最后一步,则废除武官品级,废除勋。一律采用军衔制,以军衔标榜身份。而军队的构成则更简洁。”
“十人一伍,设伍长;五伍设一队,另有队长、副队长、号手、执旗手等;五队设一营,以营长为首;四营设一团,由团长为首。三到五个团,组成一军,由军长为首。一个都督府由若干军长组成,此为武将官职。”
“除官,还有衔。”
“从低到高,依次分为新兵、列兵、上等兵、下士、中士、上士、少尉、中尉、上尉、少校、中校、大校、少将军、中将军、上将军、大将军、元帅。有如吐蕃告身一般的装饰佩戴肩上,一目了然。”
“如少尉享正九品官吏待遇……少校享正七品官吏待遇……大校享正五品官吏待遇;少将军享从三品官吏待遇;中将军享从二品官吏待遇;上将军享正二品官吏待遇;大将军享从一品官吏待遇;元帅享正一品官吏待遇……”
已经是乾元四载,李瑄徐徐地向宰相们说起军制改革的最后一步。
早在天宝年间,李瑄任陇右节度使的时候,就有颁布军衔的念想。
吐蕃凭借告身制度,使普通武士一眼就知道吐蕃将领的地位,在军队散乱、分击的时候,听命于告身最高者。
而军衔制度,是吐蕃告身制度的最终升级版。
它明确上下级关系,拥有增强将士责任心和荣誉感、在关键时刻促进指挥和管理的好处。
现在变革一步步完成,除贱为良趋于安稳,时机已然成熟。
明确军制,使士卒心中接受军衔制度,文武分家。
李瑄也没有完全堵住“军功入相”之路。
兵部尚书,是军功入相的机会。
“启奏至尊,新改军制,第一次入衔的将领等级,犹为关键。”
众人看完军衔制度的方案,一阵思索讨论后,尚书左仆射裴遵庆将自己的想法说出。
九品十八阶,重整官制的时候,李瑄就禁止为都督、副都督、都督府长史、将军、郎将、衙将等高低将领划定品级。
那时候,宰相们就知道至尊心中有其他想法。
事实上,武将也很着急。
九品十八阶已经人尽皆知,就差实行。
但九部尚书成为从一品大员,锦衣卫指挥使也成了一品大员。
连侍郎都大跨越变成正二品。
若都督只是正三品,将被文官死死压制。
对以前来说,正三品是绝对的高官厚禄。
但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武将若与文官差距过大,心中难免有其他想法。
“朕已有考虑,都督最少授予上将军衔,如南霁云、王难得、段秀实、李朱师、李光弼、郭子仪、李嗣业、车神塞、来瑱九将,授予大将军衔。副都督授予中将军、少将军衔。”
“另,兵部侍郎、兵部尚书等兵部官吏额外授衔,为大将军衔。”
李瑄明白裴遵庆的顾虑。
事实上,在李瑄心中的都督府的都督为少将军、中将军即可。
但考虑到是“从龙之功”,又经过“除贱为良”洗礼。
第一代军衔整体高于今后,为合理之中。
而且有的都督年事已高,如李瑄在陇右时期的老部下张守瑜在今年二月的时候,以身体老迈,向李瑄乞骸骨,准备回洛阳颐养天年。
张守瑜已经六十五岁,戎马一生,不复当年。
但李瑄还是决定让张守瑜干到明年春天,正好到都督府轮换、确定升迁至天策府的时候退休。
而明年,也是天策府正式运转的时候。
“至尊英明,臣等将全力支持至尊更改军制。”
宰相们见至尊对都督们的品秩进行提拔,也将心放下。
总体而言,对都督们升官,享受更好的待遇。
诸军中的普通将士,也会明确等级的提升。
在座的都是深谋远虑的大臣,都看出军衔制度对军队带来的好处。
“启奏至尊,叶护太子已在政事堂外候着。”
就在这时,韦应物向李瑄禀告道。
“诸卿细细研究军制改革,不要散去。朕会见叶护太子后,或有事与诸卿商议。”
李瑄起身向李岘、裴遵庆等吩咐一声,到政事堂的御书房中。
让韦应物将叶护太子带到御书房。
“拜见天可汗,感谢天可汗在百忙之中召见臣。”
叶护太子一入殿就向李瑄俯首拜见。
“免礼,叶护又因何事而来?”
李瑄向叶护太子询问道。
在长安势单力薄的叶护太子,已被他吃得死死的。
“移地健不尊天可汗之令,倒行逆施,臣恳请天可汗能出兵讨伐移地健。”叶护太子没有起身,向李瑄说明来此的目的。
“叶护,兵家大事,岂能轻言?每一发兵,代表有百姓失去家人,代表国家资费亿计。再说,那移地健也算是有合法性,大唐怎能无缘无故去攻击呢?”
李瑄见叶护太子还不死心,脸色一板。
“臣不在乎大可汗之位。若大唐将士用命惩治移地健,臣支持天可汗在草原建立都护府,用以弥补大唐的损失。臣只希望能将被困于单于城的妻儿接至长安。”
叶护太子不再抱任何幻想,声泪俱下地说道。
经过冒充回纥商人的锦衣卫一说,他认为自己的妻儿在单于城水深火热。
他现在一无所有,只望能利用自己的身份,借大唐的势力为自己报仇雪恨。
锦衣卫分析的对,毕竟移地健忤逆过天可汗,天可汗怎会一点也不在意?
“朕用什么名义呢?”
李瑄心动又犹豫不决的样子。
“天可汗可否定所谓的遗诏,以臣的名义,讨伐移地健,一定会得到一些部落响应。待攻破单于城,臣便卸甲于长安。”
叶护太子向李瑄回答道。
锦衣卫向叶护太子说出如何“利诱”大唐。
有四位都督一同向天可汗请命征伐草原,天可汗心中一定动摇。
叶护太子实在未想到会走到如今这一步。
他诞生于草原,一度成为大可汗,却主张天可汗吞并草原。
新的大都护府设立,草原或将沦为汉家。
或许这也没什么不好。
毕竟匈奴、鲜卑,早已与汉人融为一体。
回纥族的落幕,也将永恒。
“也罢!”
“朕本不愿意在变革之际,用兵征战。但想到叶护的不易,更有诸都督不断上奏。今就同意叶护的请求,挥师单于城,将倒行逆施的移地健押往长安问罪。”
李瑄一拍桌子,艰难地下出此决定。
“臣谢天可汗。”
“天军神威所至,莫敢不从。”
叶护太子再次向李瑄叩首,神色激动。
他认为是自己的锲而不舍,感动天可汗。才使天可汗出兵草原。
他祈祷自己的妻儿能在天军到达单于城时,安然无恙。
又与叶护太子寒暄几句,李瑄使他退下。
李瑄向叶护太子承诺会尽可能地保护住他的妻儿。
并准备在明年春天出兵。
“诸卿,方才叶护太子再请朕征伐移地健,待灭亡单于城,叶护太子愿自降为臣,配合大唐于大草原建立都护府。”
李瑄又回到政事堂,向五位宰相说道。
“回至尊,于大唐最有利的方式,就是接受移地健的朝拜贡品,使回纥如期朝拜,大唐可源源不断获得马匹和财政。现已有八个都护府,在吸收中原的粮绢财政,若在大草原建立都护府,恐不易控制。”
裴遵庆向李瑄劝谏道。
大唐国力节节攀升,现回纥不敢轻易招惹,没必要兴师动众去讨伐他们。
东北三个都护府尚才建立,雪域都护府和云南都护府要投入人口。
裴遵庆不是担心征伐不利,而是担心不易控制草原,伤到大唐的元气。
“左仆射的想法朕能理解。然这就是设立都护府的好处。由都护府管理草原诸部,代替原本的回纥王庭,征收赋税。也许起初会亏损,但步入正轨后,大唐必然可以在草原盈利。发展工商,草原对大唐来说是最重要的宝地之一。诸卿请相信朕,中原与草原合二为一的时候,才是真正的华夏帝国,我族历史的巅峰,将是我大唐王朝开创……”
李瑄也不好去跟宰相们解释,只得晓之以理,动之以情。
他知道,如李岘、刘晏、颜真卿,一定是支持他灭回纥的。
草原对中原的危害,有目共睹。
裴遵庆和杨绾也不是不愿意覆灭回纥,而是认为回纥暂且有利于大唐。可等大唐改革完成,稳如泰山后,再分离肢解回纥联盟。
李瑄的眼界看透未来一千多年。
第一,大唐想控制史无前例的疆域,凭农耕文明是异想天开。
哪怕他征服到地中海。
他死亡之日,就是帝国崩塌之时。
唯有工商改革,带来先进的技术,道路。才能维持幅员辽阔的疆域。
作为距离中原最近的北方,则是重中之重。
除了牧场外,在贝加尔湖以北,被称为苦寒之地的地方,有着天下大部分有色金属、能源。
在西伯利亚平原上,有几乎取之不尽的木材。
李瑄有生之年,一定会用界碑圈下西伯利亚,将其留给后代子孙。
而达成此夙愿,最要紧的就是用十到二十年的时间,对匈奴故地完成掌控,使诸胡部落归心大唐。
“回纥年年输马于大唐,边疆只是几个都督府,就能与回纥一战之力。若可以秋风扫落叶般,诛灭回纥,不动大唐根本,对内改革依旧。也不失为好策略。”
首席宰相李岘来打圆场。
他已经见识过至尊的深谋远虑。
稍稍一想,他就觉得此时是借助叶护太子谋取回纥的最佳时机。
回纥一亡。
大唐周边再无大国,可全心去发展“工商”。
时至今日,李岘对工商产生浓厚的兴趣。
他也见识到工商的好处。
“回至尊,移地健不尊天可汗之令,以及磨延啜死前的遗书,表明回纥对大唐的敌视之心。此方天地,只能拥有天朝上国。”
颜真卿与李岘一个想法。
“臣附议。至尊平定安禄山叛乱之时,磨延啜在郁督军山召集诸部欲趁人之危。幸至尊以计谋退之。现大唐气象万千,仓库丰实,将士思战。可以借叶护太子的由头,剿灭回纥。将版图囊括至北海,使草原成为大唐的牧场。”
刘晏也赞成道。
他口中的北海就是“贝加尔湖”,大唐许多文人称贝加尔湖为北海。
“虽不是最佳时机,但机不容失。”
政事堂一向少数服从多数。首席宰相也没有一票否决的权力。
杨绾见三位宰相明确支持出兵,他不再倔强。
“老臣全力支持至尊。”
裴遵庆只能同意此时出兵。
“古代难征匈奴,是因为胡人逐水草而居,茫茫草原,居无定所,可以随时变换王庭,是已难伐。”
“现回纥在草原上建筑单于城、富贵城,为回纥的王庭,大唐可以直扑其都城,一举定乾坤。”
“为不伤国力,我们要如狂风般迅猛,将不服王化的胡人扫灭。是已,朕决定率领一部分神策禁军、天策禁军、飞龙禁军、龙武军,御驾亲征!”
“太原都督府、范阳都督府,进攻回纥最东部,扫灭不臣。灵武都督府,召附属诸部,进攻回纥中部。”
“武威都督府、敦煌都督府,从河西走廊北上,至白亭海,与朕的禁军汇合,在郁督军山的单于城与回纥主力决战。”
“于明年春天二月,昭告天下,开始北灭回纥。”
李瑄将自己的计划告诉宰相们。
游牧胡人往往只及中原人口的百分之一。之所以能与中原为敌,正在于游牧生活没有固定的居住地点,又从事射猎,人人习武,力量强的时候进兵抄掠,弱则窜伏山林。
纵横千里的草原、荒漠,想寻找一个部落太难,中原的军队虽然多,也奈何不得。
如果筑城居住,一旦失利,必遭围歼。
就看回纥会不会放弃苦心营造的单于城。
此战李瑄共动用五个边疆都督府,七万骑兵,另会调遣三万边塞胡骑配合。
加上他计划的四万禁军骑兵,一共出兵十四万骑。
对付回纥这种游牧民族,骑兵才是最上策。
(本章完)
本文网址:https://www.3haitang.com/book/163798/48825790.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3haitang.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