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书屋 > 其他小说 > 我父刘玄德 > 第344章 陆议改名

第344章 陆议改名

推荐阅读:长夜君主太平令长生,从养鸡杂役开始圣杯战争?龙珠战争!重生另嫁小叔,夫妻联手虐渣成为诺亚后,选择伽古拉说好电竞童子功,你谈恋爱夺冠?无敌从我看见BOSS血条开始全球降临:带着嫂嫂末世种田残血玩家

    “万胜!”
    “征南军万胜!”
    “将军万胜!”
    当刘封在徐盛的扈从之下,从北门进入吴县时,征南军掀起了狂呼的浪潮。
    如此一座坚城,仅仅不到十五天的功夫,就被轻而易举的拿下了。
    不但城池完好,而伤亡也十分的轻微。
    刘封入城之后,城内征南军的数量已经超过了一万两千人,彻底的反超了徐琨所部。
    高顺恭敬的单膝跪服于刘封驾前,上交了指挥权,与甘宁,许褚、徐盛等人一起接受刘封的亲自指挥。
    除了高顺、甘宁、许褚等自己将领外。
    吴县大姓中的朱桓、张允更是亲自带着部曲前来助战,顾雍虽然不擅领兵,却也一起跟了过来,用事实表明自己愿为刘封麾下效力的心声。
    刘封当即命令甘宁统六百铁甲士以一千五百军势,并朱桓、张允所部一起从正面直取徐琨所在的县衙。
    高顺统领五百铁甲士以及一千军势前去城东,负责拿下东门。
    董袭督赵凡、于兹、陆议所部,额外配属五百铁甲士,从城西绕道前往南城,拿下南门,迎贾逵军入城。
    顾雍则留在了身边,查遗补缺。
    各部得令迅速展开,一边欢呼着万胜,一边如同水银泻地一般,在吴县城中蔓延。
    孙策军虽然竭力抵抗,却难以为继,不论是在兵力,士气和实力上,都为征南军所碾压。
    如今,孙策军还能保持着有组织的抵抗而不是彻底崩溃,已经配得上之前江东第一强军的名号了。
    徐琨此时在县衙已经聚集起了三千余人,但局面实在是焦头烂额。
    虽然南门和东门还在孙策军的掌控之下,可问题是这两个城门其实也是死地,城外有征南军的营地封锁,根本就无路可逃。
    饶是徐逸、孙河、徐滂等将领也都是久经战阵,再危险的仗也都经历过,可从来没有像眼下这般无助和懊悔。
    徐琨脸色一片苍白,心里又绝望又怨恨。
    他知道眼下虽然诸军还在有组织的抵抗,可他们随时都有可能崩溃。
    因此,徐琨特别憎恨那几个始作俑者的叛徒。
    到了眼下,一些消息已经暴露了出来,徐琨已经得知打开城西水门的正是陆家子弟陆议,而朱桓眼下更是亲自带领数百部曲助战甘宁。
    “先把人接应回来!”
    徐琨硬生生重新镇定了下来,开始发号施令起来。
    突围是死路一条,这一点不仅徐琨很清楚,徐逸、孙河、徐滂、朱潮等人无一不知,无一不晓。
    眼下能走的路,无非只有一条,那就是把其他地方的孙策军尽量接应回县衙所在,依托建筑进行布防,然后请求投降,尽力谈一个可以接受的结局。
    对于徐琨的打算,其他诸将悄悄的松了口气,哪怕是孙策的死忠的徐逸和孙河,也明白徐琨的计划是眼下最好的选择了。
    徐逸、孙河并不怕死,也愿意为孙策效死,但他们却不想死的如此轻率,如此毫无价值。
    如果是两军决战,徐逸、孙河肯定愿意为孙策战斗到最后一口气,哪怕只是为孙策争得一分胜算都是好的。
    可眼下这个局面,两人也都知道再拖一下,也只是让孙策军将士枉自送命罢了,甚至可能还会引来徐琨、徐滂、朱潮等人的敌视,甚至内讧。
    几人分头行动,徐逸和孙河各带八百本部去接应城东、城南孙军撤退。
    朱潮则带着一千人去支援正面战场,帮助败军稳定战线。
    徐滂则带着剩余的部队固守县衙。
    幸亏徐琨决断及时,最后只损失了三分之一的兵力,就将所有军队撤回到了县衙附近,依托县衙,武库、粮库等要点组织起了一条脆弱的防线。
    “徐琨请降?”
    刘封军自各个城门入城,两万余人的大军已经将三四千徐琨残部团团包围。
    在刘封一边调整部署,准备新一波攻势,一边准备派出劝降使者的时候,徐琨居然主动派人乞降来了。
    “带他上来。”
    刘封本就打算派人劝降,结果徐琨主动来乞降,那使者肯定是要见一见的。况且总攻的部署还在调整,而且士卒也需要时间休息,补充水分,恢复体力。
    来乞降的人正是徐琨的亲军统领徐滂。
    他带来了徐琨的亲笔书信,被顾雍转交到了刘封的手里。
    徐滂交了书信之后,眼中冒火的紧盯着顾雍,恨不能将他一口吞了。
    倒是顾雍表现的云淡风轻,也丝毫没有要理会徐滂威胁的样子。
    刘封打开帛书,翻看了起来。
    看完之后,刘封觉得可以谈谈,徐琨在帛书中表现的相当理性,也没有提出什么过分的要求,这就给了双方谈判的基础。
    要是徐琨脑子不清醒,胡乱要价,那自然也等于是把路给走绝了。
    “第一点我同意了,第二点没得谈,本将军只接受无条件投降。”
    徐琨主要提出了两点要求,第一点要求是希望刘封能够保证不杀俘,古今中外,杀俘实在是一个绕不过去的坎儿,尤其是在东汉末年,除了刘备外,其他几乎家家都杀俘成性。
    曹操在官渡之战大胜后,就一口气坑杀了八万袁绍降兵,而袁绍也曾坑杀过公孙瓒的万余老卒。
    虽然刘备父子的名声相当好,从来没有屠戮百姓,坑杀战俘的事情发生,可徐琨还是相当担心这一点,想请刘封给一个明确的保证。
    这一点,刘封是能答应的,也愿意答应对方,而且刘封也不觉得这算是条件,出于仁德,这甚至应该是公认的底线才对。
    毕竟他本人可是真的下不了手屠杀俘虏的。
    可同第一个条件相比,第二个条件,刘封那就是相当不满意了,直接一口就回绝了。
    平心而论,徐琨只请求带着几个主要将官离开,的确不算过分。
    孙策那里也不会因为徐琨、徐逸、孙河等几个人的回归而变得更强多少。
    可问题是,局势可是刘封一片大好,能同意徐琨他们投降就已经是开恩了,他们哪里来的底气还想离开?
    面对刘封的决定,徐滂不敢正视前者,得到了答复之后,就返回县衙转告徐琨。
    徐琨叹气一声,他之前早就有所预料,只是希望能够尝试一下,万一刘封答应了呢。
    可现在看来,刘封也不可能放这个口子。
    “尔等可还有什么异议?”
    徐琨看了眼徐逸、朱潮和孙河三人。
    三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最终都摇了摇头。
    “好,既然没人反对了,那就降了吧。”
    徐琨最终做出了决定,如今吴县之中这大几千兵马里,最少也有千余人是他徐家的子弟。
    徐琨如今可算是明白当年项羽都已经逃到乌江边了,为什么不敢过江,面见三吴父老。
    他现在分外明白这里面的滋味。
    徐琨投降的消息立刻被送到了刘封的案头,随即,在徐琨军上下军官的指挥下,一队队的徐琨军士卒走了出来,将武器防具堆放在了征南军面前,然后前往征南军指定的位置关押。
    徐琨的主动投降,让刘封感到相当满意。
    对方此时手里仍然有四千余人,要是拼死反抗,依托县邑要点进行死守,征南军必然也会遭到重大的损失和伤亡。
    少说七八百的伤亡是必然的,战死者可能还得多上三四百人。
    如今徐琨一降,不但这些伤亡没有了,还保住了吴县县中的各种物资库存。
    吴县可是个大县,一直都是吴郡的治所所在,又是孙策的物资聚集点,囤积了孙策军从吴郡各地豪强士族手里盘剥压榨而来的诸多资源。
    光是粮食,就有百万石之多。
    这还是运送了大量粮食南下的结果。
    没有这些粮食,吴县四、五万百姓可就全部要靠刘封运粮过来救济了,加上运费和损耗,这可是相当一大笔的开销。
    除此以外,还有大量的军械物资,被服、绢帛、衣物、鞋子等等各色用具,还一口气俘获了上百艘各色船只。
    吴县一下,娄县又没有孙策军兵马驻守,绝大概率可以传檄而定。
    如此一来,整个吴郡几乎全部落入了征南军的手里,也算是彻底恢复成一体了。
    眼下也只有富春县或许还在孙策军的手里,可同时,征南军手里的吴郡也彻底连成了一片,再不会被分割成南北两块了。
    次日,刘封大宴全军。
    宴会中不但邀请了征南军所有的将官,也一并邀请了吴县大姓,甚至连徐琨等降将也一并邀请了。就连孙策军降兵也得到了一份不错的食物,每人还分到了半条咸鱼。
    这一下子就让孙策军降兵们安定了下来,这年头大部分人还是较为老实的,江东降兵都吃到咸鱼后,都觉得自己这条命是保住了。
    要是征南军想杀他们的话,哪里舍得给他们好饭吃?
    怕是连稻米都不会浪费,更别说这又咸又鲜,味道十足的咸鱼了。
    随即,刘封做出决定,将徐琨所部军官和士卒分离,士卒全部北返,被押送往江北九江刘备处安置,那里正好还在缺少青壮劳力。
    至于徐琨等将佐,包括南方即将送来的吴景等人,则暂时留在吴县安置。
    紧跟着,刘封也敲打了一下吴中大姓们。
    亲眼目睹他们眼中的百战精锐被征南军正面碾压,包括四大姓在内的吴中大姓们惶惶不能自安。
    之前觉得刘封是受天子诏令南下过江东的,这让江东士族豪强们产生了错觉,觉得刘封可能会比较“好欺负”,毕竟他上面有天子和朝廷压着,总不能和反贼孙策一样动不动就杀人全家吧?
    可残酷的事实教育了他们,刘封的好说话只对他欣赏认可的人好说话。
    江东士族豪强们更认识到,天子和朝廷还真管束不了刘封这位征南将军,甚至天子都要站队刘封。
    刘封有数万能征善战的大军,你吴中大姓有吗?
    刘封愿意不远千里的去迎奉天子,年年输送钱粮,你吴中大姓有吗?
    对于吴县四大姓,刘封并非一视同仁。
    他对于陆家无疑是最为亲近,对陆绩好言安抚,并赐酒肉,允其带回家中进奉给母亲,以嘉其孝。
    对于陆议,他是极其欣赏,甚至为其准备了一个举孝廉的名额。
    虽然刘封不是吴郡太守,也不是扬州牧,可他想要一个举孝廉的名额,谁敢不给?
    就凭许贡?
    许贡能不能保住性命都两说,更别说吴郡太守的官位了。
    对于刘封的厚爱,陆议铭感五内,愿为刘封效死,只是他也谦虚的表示才学不足,孝道不彰,配不上举孝廉的标准。
    对此,刘封表示陆议实在是个忠厚人,且虚怀若谷,忠谨谦退。
    故此,刘封试探性的询问陆议,想要给他改个名字,不知陆议是否愿意?
    陆议一听,顿时起身大礼参拜,表达了内心的感激愿意之情。
    刘封顿时大喜,随即言道:“卿生性谦逊,忠谨过人,不如改议字为逊字如何?”
    陆议当即表示同意,自此改名为了陆逊。
    中文实在是博大精深,历史上虽然没有明确记载陆逊为什么会改名为逊,也没有说改名的原因以及改逊字的原因。
    但有人猜测逊字乃是孙字加走底,可能是意指愿为孙家效奔走之劳,也意为效忠的意思。
    但同样是一个逊字,其实也可以解释为送走孙家的含义,最后陆逊过于庞大的功勋,加上直接下场站队太子,直接引爆了老年孙权那爆炸了的猜忌心,最终二宫之变,使得孙氏政权几乎再无安宁。
    一个字,多种解释,完全看角度以及解释人的立场。
    刘封对陆家的看重,使得陆家在吴郡之中的地位急升猛涨。
    虽然家中仅有两位不满十六岁的少年当家,但陆家却是门庭若市,仿佛一夜之间,就已经恢复到了昔日吴郡之首的境况。
    这一切,自然都是刘封所带来的,对于这一点,陆绩和陆逊这对叔侄也是非常清楚,并将这份恩情深藏于心底,愿以死相报。
    别看刘封对陆逊的待遇要远胜于陆绩,可在陆绩心中的感激之情,却是丝毫不比陆逊来的少。
    因为刘封在江东的一系列征战,几乎等同于在为陆绩复仇,而且还相当于将陆绩从地狱之中给拉了出来。
    在刘封来之前,陆绩甚至已经绝望了。
    他已经清楚的认识到,自己别说是复仇了,将来甚至可能还要在仇人麾下出仕,为仇人效力,甚至还要被仇人所忌惮一生。
    可刘封来了,这一切就全变了。
    陆绩仿佛鱼入大海,鸟上青天,再也不受孙家的忌惮和掌控了。
    刘封不但帮陆绩复了仇,更给了陆绩一个新生的机会。

本文网址:https://www.3haitang.com/book/163932/46918808.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3haitang.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