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书屋 > 其他小说 > 北宋穿越指南 > 0844【奇葩年号】

0844【奇葩年号】

推荐阅读:吞火天尊道君,从蓬莱筑基开始光明之路娘子,护驾!太一道果我有一枚命运魔骰从斩妖除魔开始长生不死食仙主趋吉避凶,从天师府开始修炼从悟性通天开始

    新的年号,在去年冬天定下。
    当时朱铭领兵在辽阳,收到开封送来的十多个备用年号。
    他全都不怎满意,于是自己整了一个。
    而且还是四字年号:复兴中华!
    朱国祥收到这个年号时,惊诧之余差点笑喷,于是跑去请教内阁与礼部。
    然后,朱国祥发现,似乎真的可以用。
    年号字数是不限的,两字、三字、四字都可以。
    朱铭提笔一圈,评价道:“缺了宗教。”
    柔远县的民族构成也极为复杂,是朝廷控制漠南蒙古的重要跳板。
    黄公度心里非常纳闷儿,他自负文采斐然、用典精妙、有理有据,实在想不通会输给一个边疆士子。
    一直看到第十八名的卷子,朱铭觉得有点新意。
    年号都是有寓意的,代表着朝廷的执政方针或美好愿景。
    其实很简单,李中的爷爷做了大宋番兵军官,在宋国对西夏进行贸易制裁时,他利用族人帮上级走私西夏青盐。渐渐的,跟好几任上官都关系很好,还给兄弟、儿子谋求军官职务。
    李中已不记得文章词句,简单复述自己的答卷内容。
    他爷爷的信息就有点离谱了,居然是宋朝招募的番兵军官。虽然没有写明白,但稍微懂行的都知道,肯定是大宋边境地区的异族。
    三字年号比较少见,例如王莽的“始建国”。
    傍晚,新科进士们聚餐,一个又一个进士,跑来给李中敬酒求交往。
    进士们被领着前往大殿,状元李中走在最前面,殿中官员也纷纷看来。
    “而今中国之内,有汉,有羌,有奚,有吐蕃,有契丹,有党项,有女真,有回鹘……各族共居中国,是否可以混为一大族?又该如何混一族裔?”
    “皇帝对此感到很疑惑,请各位考生详细议论之。”
    年号与殿试两相结合,还能想不明白吗?
    三日之后,阅卷大臣们把考试结果送来。
    很快,新科状元的详细资料,就出现在皇帝和大臣面前。
    刚开始也从炎黄血脉讲起,渐渐的着重论述民族问题。而且以陕西边境的吐蕃族举例,他认为这些吐蕃族的祖先,在唐代大部分都属于汉人。为什么几百年过去,后代竟然吐蕃化呢?
    接着又分析民族构成要素,即语言、文字、服饰、风俗、外貌。
    探花却名不见经传,叫做刘传先,开封府人。如果没有朱铭改变历史,或许他会死于靖康之难,所以才没有在史书中留下名号。
    朱铭扫视大殿内的考生,有的抓耳挠腮,有的奋笔疾书,还有的在偷偷观察皇帝。
    或许对现代人来说,“复兴中华”只是一个很常见的口号。
    大明建国之后,不允许军队将领经商,但李中的叔父可以啊。也不必借助军队的力量,老老实实跑丝绸之路,把货物卖到西夏的沙州就能赚钱。
    如果李中认认真真做事,估计一两年时间就能升为柔远县令。
    他从小在河湟长大,根本没有名师教导。大明开国之后,他被父亲送去兰州进修,总算能够正正经经学儒家经典。
    李中连忙趋步上前。
    上次全国性的兴大狱,杀头、流放、坐牢了许多官员。如今又收复大片国土,更是需要官员治理。
    ……
    ……
    “谢陛下!”李中作揖拜谢。
    朱铭懒得听他们诵读,直接拿到手里自己看。
    而“中华”源于魏晋时期,是“中国”与“华夏”的合称。
    新科进士的初授官职已经定下,朱铭临时改变任命,亲自说道:“状元李中,不必留在朝中观政,直接前往柔远(张北县)做主簿。”
    但此时此刻,这两個词首次组合起来,其意义明显是要“再造汉唐盛世,恢复宇内一统”。
    献俘大典还在准备当中,朱铭第一次作为皇帝主持殿试。
    最后得出的结论是,如果大明要混一各族,不能强行的一刀切,必须根据当地实情来求同存异。
    朱铭亲自阅读了三十份试卷,把第十八名挪到第一位,其他排名都没去改变。
    “拆卷吧,”朱铭指着钦定的状元卷说,“礼部把状元郎的行状(个人及家庭资料)送来。”
    每个考生进京之时,都要在礼部登记资料。
    他爹的信息还算正常,前宋的边军低级将领,收复河湟时被调去湟州。
    他们从东华门出去,簪花骑马游街。
    因此今年的进士名额很多,足足录取四百人。
    殿试题目也有来头,必为此时皇帝关注的问题。
    榜眼黄公度就坐在他身边,忍不住问道:“至诚兄,可否告知你殿试文章写的什么?”
    但连考两次举人失败,于是带着钱财去洋州求学——洋州书院如今名气很大。
    没办法,具有明显异族特征的士子,居然被钦点为新科状元,实在是有点儿过于离谱了。
    开封府尹亲自帮状元郎牵马,李中坐在马背上仿佛梦中。
    很简单,第一次和无数次的区别。
    四字年号却一大堆,例如:太初元将、建武中元、太平真君、天册万岁、太平兴国、大中祥符……等等。
    比如以放牧为生的吐蕃化汉人,如果想要重新汉化,不能强求他们改变婚姻习俗。因为那些看似不合礼仪、违反伦常的婚姻制度,是碍于恶劣的生活环境而产生,只有通过收继、异辈婚等方式,才能尽可能的延续部族生存。
    新科进士集体去换官服时,这个青年引来一众侧目。
    这张答卷的文笔相对朴实,而且典故也不多,能被皇帝看到实属不易。
    能参加殿试的士子都很聪明,他们拿到题目之后,第一反应就跟年号对上。
    李中的酒量极好,来者不拒。
    该考生还分析地理环境的影响,阐述即便是吐蕃族内部,风俗习惯也就极大差异。以农耕为主的吐蕃族,跟那些以放牧为生的吐蕃族,在服装、婚姻等习俗上就有巨大差异。
    一个北宋的边境番兵,正常而言属于炮灰。儿子居然做了低级将领,孙子竟然有钱读书科举,这太不符合常理了。
    李中,字至诚,陕西湟州人。
    前几名都写得文采斐然,而且论点鲜明、论据充分。内容都差不多,只不过侧重点不同,无非是族源血脉、武力征服、德治教化等等。
    一直发展衍化到宋代,“复兴”始终特指重振宗庙、社稷、国祚。
    他靠着物理、数学等科目拉分,终于在陕西考上举人。今年会试也排名靠后,勉强踩着尾巴才没落榜。
    传胪大典。
    以上这些,其实还不算什么。
    到了李中他爹的时候,被调去河湟担任低级将领,开始悄悄跟黄头回鹘做生意。
    五胡乱华之后,更是被赋予特殊意义。
    李中老老实实回答:“回禀陛下,家祖父是回鹘人,家祖母是吐蕃人,曾祖父是……是党项人。不过,家母是汉人,家祖母的祖上也可能是汉人。”
    内阁和礼部好一通研究,认为“复兴”的词源来自《左传》,不过当时还写做“兴复”。
    继而又讨论汉人吐蕃化的过程,武力征服是个最大的前提。当地汉人迫于强权,为了生存主动向吐蕃族靠拢,模仿吐蕃族的服饰和风俗。而且长期不接受教化,失去了汉人的语言和文字。
    这个在朱国祥看来非常儿戏的年号,朝中重臣居然无人反对,甚至觉得皇帝陛下拥有宏图大志。
    所有新科进士都得到初授官,拜谢皇帝排队退出。
    几位阅卷大臣,表情都有点诡异。
    朱铭喊道:“状元郎近前来。”
    就这破成绩,突然做了状元是什么鬼?
    “复兴中华”四个字,朱国祥已经听得耳朵起茧了,但文武百官却是第一次见到。
    今年的榜眼,是福建莆田人黄公度,历史上他在南宋考中了状元。
    街道两旁全是欢呼声,李中梦游般骑马走完全程。
    参拜皇帝之后,平身排队站立。
    朱铭仔细打量:“你祖上是哪族的?”
    今年的殿试题目,翻译成白话就是:“上古神州有诸夏,也有蛮夷戎狄。那时的中国,特指中原一丢丢。现在的中国,已经北抵大漠、南至沧海。那时的蛮夷戎狄,后代很多都变成中国人。他们居住的土地,也都已经成了中国。这是为什么呢?”
    一个眼眶稍显凹陷、鼻梁也很高的青年,被叫到最前面独占鳌头。
    大明复兴中华元年,西元1133年。
    至于西夏使者,得知大明使用这个年号,第一反应是感到恐慌不安。
    但殿试文章基本不外露,反正不存在落榜,只是重新排名而已。
    民族构成好复杂!
    朱铭并未继续探究,因为肯定有问题。
    因此想以“复兴”为年号,必须再加特定词汇,否则在国朝初立时反而有负面含义。
    暂时还没有民族复兴、产业复兴、文化复兴等词义。
    会试文章必须公布,以此展示科举的公平性,杜绝有垃圾文章被打高分。甚至印刷成册,让天下士子学习观摩。
    “中国之外,亦有汉唐故土未复。是否该收复故土,又该如何统治那里的各族?”
    这一桌的新科进士听完,基本确定了两件事:
    第一,这位状元的儒学造诣很差,辞章典故也不精通,放在南方估计中举都困难。
    第二,这位状元的殿试文章,某些内容获得了皇帝认可。
    (本章完)

本文网址:https://www.3haitang.com/book/163936/46921567.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3haitang.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