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 市长 局长
推荐阅读:星际最强大脑、怪猎:猎人的笔记、吞噬进化:我重生成了北极狼、我曝光前世惊炸全网、全球废土:避难所无限升级、名门第一儿媳、从机械猎人开始、天灾降临:我靠捡破烂当大佬、我也是异常生物、收到未来短信,我赚百亿很合理吧、
第68章 市长 局长
朱允熥还算聪明,知道虽然现在将蒋瓛送到了他的跟前,但是不代表锦衣卫现在就归他调配指挥了,现在也只是在熟悉、了解这些机构,只是在尝试着慢慢的去接手而已。
好在他也不需要太着急,说到底就是朱允熥还年轻,老朱的身体还算硬朗。
老朱将朱允熥叫到了武英殿,乖巧站立在一边的朱允熥在安静听着老朱和文武大臣商讨国政。
在早朝的时候会有很多的奏报、商讨,可是更多的时候,是老朱召见大臣,在武英殿做出一些决断,有些政策在早朝上更多的是通气、宣布。
这一次老朱就是在和大臣们商讨迁三十万百姓去云南,大臣们也没什么意见。
这些移民的政策从大明开国后就在持续不断,当年战事不断导致有些地方人烟稀少,肯定就要迁徙一些百姓了。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元末战乱之后,历经二十余年,老朱统一了天下。
但是此时的江山已是遍地疮痍,布满了战争的创伤,山东、河南、河北一带多是无人之地。为了恢复农业生产、发展经济,为了使人口均衡、天下太平,巩固明王朝的统治,
明洪武年间,老朱采取了移民政策,按“四口之家留一、六口之家留二、八口之家留三”的比例迁移。
除了这些之外,也会向一些边疆地区迁移百姓,漠南这样的塞外之地不用说了,肯定要增加一些汉人比例。
现在在云南那边也应该这样,汉人的人口比例小了,就容易造成一些土司坐大,就容易出现一些叛乱。汉人的比例多一些,也更加容易宣扬教化、实质性的控制疆域。
朱允熥一直都沉默寡言,只听不说,表情也看不出来任何的端倪。
以至于一些小心观察的臣子都猜不出来这位皇孙到底想些什么,不知道他是不是支持迁民。
“于心不忍?”在文武离开后,老朱问道,“好多人都是迁民,让好多人背井离乡。这一路也有一些百姓生病、挨饿,以至于没了。”
朱允熥笑着说道,“没什么于心不忍,有些地方人太少了也不行,他们不愿意主动迁移,只能朝廷来做。再者说了,朝廷给他们免税,也不全是将一家人拆散,能有什么不好的?”
听到朱允熥这么说,老朱也只能说道,“是这个理,咱也不想百姓背井离乡。只是不做不行啊,要不然好些地方都荒芜着,那也可惜。”
随即老朱看着朱允熥,严肃说道,“你以后要记得休养生息,咱施政严苛,你到时候要宽仁一点,给百姓缓口气。”
“知道,肯定不会连年征战、刮地三尺。”朱允熥就说道,“就是我也想过一些事,以后我可能是要比祖父宽仁一点,可是就怕宽仁的也有限。”
老朱打量着朱允熥,沉默片刻才说道,“估计也是,你性子就没那么宽仁。”
想着这些,老朱摇了摇头,“咱过两年再严苛一点,到时候才能显得伱宽仁。”
真要是这么一对比,好像是能体现出来一些差距。不见的就是朱允熥多么宽仁,主要是老朱在前面留下来了无比严苛的基础,朱允熥稍微做点事情就显得宽仁了。
朱允熥也不着急,说道,“我觉得不急,五年、十年都行。再说了,总不能所有事情都让祖父做了,要不然也显得我没能耐。”
老朱笑了笑没有接话,随即问道,“你二叔他们几个急了?”
“真的急了,都跑我那去探口风了。”朱允熥就笑着打趣说道,“要我说就让他们回去,用不着他们观礼,祖父册立的就是名正言顺。”
老朱摇了摇头,说道,“得看着他们给你磕个头,咱才能安心。你和你爹一样,对自家人太好了。咱是放心你,咱不放心他们。”
朱允熥一下子不知道该说些什么才好,可能这就是‘双标’。在老朱面前,朱允熥确实表现出来了对自家人的关爱,可是好像也没毫无底线的偏袒。
但是在老朱的眼里,现在他的孙子和他的好大儿一样,都是可以委曲求全的,都是可以为了照顾自家人委屈自己的性子。
这样老朱自然开心,可是也心疼啊,明明是‘大宗’、是‘家主’,可是偏偏为了照顾自家人要委屈自己,这实在是懂事的让人心疼。
老朱随即提醒,说道,“勋贵那边你看着点,身上有爵位的就算了。没爵位的、没承袭的,你先看看有没有可用之才。找几个,先把五城兵马司安插好你的人。”
朱允熥表情古怪的问道,“祖父,五城兵马司要安排我的人手?”
老朱瞪眼,说道,“就按咱说的办!咱是皇帝,不怕你手里的人掌控着应天府。但是你要防着其他人,应天府的大小事你都要知道。”
五城兵马司,也就是中、东、西、南、北五城兵马指挥司。负责京师巡捕盗贼,疏理街道沟渠及囚犯、火禁等事的衙门。
虽然指挥使只是正六品,但是位卑权重。
老朱继续提醒,说道,“在文官那头再仔细的看看,你要是能找出来一个应天府府尹,那也是好事情。”
府尹,主要职责是掌管京畿地区的行政事务,这也就是京城才有的,这是正三品的官职,和其他地方的正四品的知府有巨大区别。
朱允熥不知道该说些什么才好,京城的日常治安等交给他了。京城的一些行政管理,也在朝他放权。
老朱一旦选定了接班人,肯定会毫无保留的培养,也根本就不存在什么猜忌、压制。他最怕的从来都不是储君手里的权柄太重,他担心的是自己选的储君掌控不了大权。
朱允熥就有些担心的说道,“我这些年一直在宫里,也不认识多少人,手里没人可用。”
“没人可用?”老朱语重心长的说道,“没人可用,那就去找一些良才。咱当年打天下的时候,好多也都是布衣、土匪,活下来了就是良将。微末之时没几个读书人看得上咱,等到咱有了声势,读书人就来投奔了。”
老朱继续说道,“现在能有直接用的,那就用,咱想法子给你安插好人手。没人可用也不要紧,找一些可造之材,你给他出政绩、给他上位的机会。这人呐,也不是一下就会当皇帝、当储君,当官也是一样,不是一来就能当尚书、侍郎。”
话都说到了这个份上,朱允熥也不矫情,“那我仔细找找,看看能不能找到几个可造之材。”
老朱点头,忽然说道,“用人之道该抓大放小、不拘小节,更要德才兼备、唯才是举。用人不疑这些也是老生常谈咱就不说了,你也要论功行赏、要知人善任。再一个记好了,这天底下不缺想要当官的。用着不趁手、不如意,杀了也好、罢官也罢,别觉得离了那人朝堂就乱了。”
朱允熥微微点头表示理解,他从来都不否认有些人似乎就是带着使命一般的出生,那些能够在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没有一个不是惊才绝艳之辈。
可是他也知道天下英才何其多,有些人不是缺少能力,而是缺少机会。
“先把锦衣卫和五城兵马司的事情做好,京中都有你的耳目,做事也方便。”老朱叹了口气,说道,“你自小长在宫里,一直都是锦衣玉食不知民间疾苦。等到册立之后,时常出宫去看看,知道民生不易才能知道爱惜百姓。”
摸了摸朱允熥的脑袋,老朱疼惜的说道,“咱身子好,你还能玩闹两年。咱身子要是不好了,你一辈子就在宫里了。”
朱允熥笑的非常灿烂,说道,“我也玩了这么些年,不苦。”
老朱更加心疼自家这个懂事的孙儿,没娘的孩子就是再锦衣玉食,那又能好到哪去?要不是吃了苦,能有这么心思深沉?
趁着自己现在身子还算扎实,多护着点吧!
(本章完)
朱允熥还算聪明,知道虽然现在将蒋瓛送到了他的跟前,但是不代表锦衣卫现在就归他调配指挥了,现在也只是在熟悉、了解这些机构,只是在尝试着慢慢的去接手而已。
好在他也不需要太着急,说到底就是朱允熥还年轻,老朱的身体还算硬朗。
老朱将朱允熥叫到了武英殿,乖巧站立在一边的朱允熥在安静听着老朱和文武大臣商讨国政。
在早朝的时候会有很多的奏报、商讨,可是更多的时候,是老朱召见大臣,在武英殿做出一些决断,有些政策在早朝上更多的是通气、宣布。
这一次老朱就是在和大臣们商讨迁三十万百姓去云南,大臣们也没什么意见。
这些移民的政策从大明开国后就在持续不断,当年战事不断导致有些地方人烟稀少,肯定就要迁徙一些百姓了。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元末战乱之后,历经二十余年,老朱统一了天下。
但是此时的江山已是遍地疮痍,布满了战争的创伤,山东、河南、河北一带多是无人之地。为了恢复农业生产、发展经济,为了使人口均衡、天下太平,巩固明王朝的统治,
明洪武年间,老朱采取了移民政策,按“四口之家留一、六口之家留二、八口之家留三”的比例迁移。
除了这些之外,也会向一些边疆地区迁移百姓,漠南这样的塞外之地不用说了,肯定要增加一些汉人比例。
现在在云南那边也应该这样,汉人的人口比例小了,就容易造成一些土司坐大,就容易出现一些叛乱。汉人的比例多一些,也更加容易宣扬教化、实质性的控制疆域。
朱允熥一直都沉默寡言,只听不说,表情也看不出来任何的端倪。
以至于一些小心观察的臣子都猜不出来这位皇孙到底想些什么,不知道他是不是支持迁民。
“于心不忍?”在文武离开后,老朱问道,“好多人都是迁民,让好多人背井离乡。这一路也有一些百姓生病、挨饿,以至于没了。”
朱允熥笑着说道,“没什么于心不忍,有些地方人太少了也不行,他们不愿意主动迁移,只能朝廷来做。再者说了,朝廷给他们免税,也不全是将一家人拆散,能有什么不好的?”
听到朱允熥这么说,老朱也只能说道,“是这个理,咱也不想百姓背井离乡。只是不做不行啊,要不然好些地方都荒芜着,那也可惜。”
随即老朱看着朱允熥,严肃说道,“你以后要记得休养生息,咱施政严苛,你到时候要宽仁一点,给百姓缓口气。”
“知道,肯定不会连年征战、刮地三尺。”朱允熥就说道,“就是我也想过一些事,以后我可能是要比祖父宽仁一点,可是就怕宽仁的也有限。”
老朱打量着朱允熥,沉默片刻才说道,“估计也是,你性子就没那么宽仁。”
想着这些,老朱摇了摇头,“咱过两年再严苛一点,到时候才能显得伱宽仁。”
真要是这么一对比,好像是能体现出来一些差距。不见的就是朱允熥多么宽仁,主要是老朱在前面留下来了无比严苛的基础,朱允熥稍微做点事情就显得宽仁了。
朱允熥也不着急,说道,“我觉得不急,五年、十年都行。再说了,总不能所有事情都让祖父做了,要不然也显得我没能耐。”
老朱笑了笑没有接话,随即问道,“你二叔他们几个急了?”
“真的急了,都跑我那去探口风了。”朱允熥就笑着打趣说道,“要我说就让他们回去,用不着他们观礼,祖父册立的就是名正言顺。”
老朱摇了摇头,说道,“得看着他们给你磕个头,咱才能安心。你和你爹一样,对自家人太好了。咱是放心你,咱不放心他们。”
朱允熥一下子不知道该说些什么才好,可能这就是‘双标’。在老朱面前,朱允熥确实表现出来了对自家人的关爱,可是好像也没毫无底线的偏袒。
但是在老朱的眼里,现在他的孙子和他的好大儿一样,都是可以委曲求全的,都是可以为了照顾自家人委屈自己的性子。
这样老朱自然开心,可是也心疼啊,明明是‘大宗’、是‘家主’,可是偏偏为了照顾自家人要委屈自己,这实在是懂事的让人心疼。
老朱随即提醒,说道,“勋贵那边你看着点,身上有爵位的就算了。没爵位的、没承袭的,你先看看有没有可用之才。找几个,先把五城兵马司安插好你的人。”
朱允熥表情古怪的问道,“祖父,五城兵马司要安排我的人手?”
老朱瞪眼,说道,“就按咱说的办!咱是皇帝,不怕你手里的人掌控着应天府。但是你要防着其他人,应天府的大小事你都要知道。”
五城兵马司,也就是中、东、西、南、北五城兵马指挥司。负责京师巡捕盗贼,疏理街道沟渠及囚犯、火禁等事的衙门。
虽然指挥使只是正六品,但是位卑权重。
老朱继续提醒,说道,“在文官那头再仔细的看看,你要是能找出来一个应天府府尹,那也是好事情。”
府尹,主要职责是掌管京畿地区的行政事务,这也就是京城才有的,这是正三品的官职,和其他地方的正四品的知府有巨大区别。
朱允熥不知道该说些什么才好,京城的日常治安等交给他了。京城的一些行政管理,也在朝他放权。
老朱一旦选定了接班人,肯定会毫无保留的培养,也根本就不存在什么猜忌、压制。他最怕的从来都不是储君手里的权柄太重,他担心的是自己选的储君掌控不了大权。
朱允熥就有些担心的说道,“我这些年一直在宫里,也不认识多少人,手里没人可用。”
“没人可用?”老朱语重心长的说道,“没人可用,那就去找一些良才。咱当年打天下的时候,好多也都是布衣、土匪,活下来了就是良将。微末之时没几个读书人看得上咱,等到咱有了声势,读书人就来投奔了。”
老朱继续说道,“现在能有直接用的,那就用,咱想法子给你安插好人手。没人可用也不要紧,找一些可造之材,你给他出政绩、给他上位的机会。这人呐,也不是一下就会当皇帝、当储君,当官也是一样,不是一来就能当尚书、侍郎。”
话都说到了这个份上,朱允熥也不矫情,“那我仔细找找,看看能不能找到几个可造之材。”
老朱点头,忽然说道,“用人之道该抓大放小、不拘小节,更要德才兼备、唯才是举。用人不疑这些也是老生常谈咱就不说了,你也要论功行赏、要知人善任。再一个记好了,这天底下不缺想要当官的。用着不趁手、不如意,杀了也好、罢官也罢,别觉得离了那人朝堂就乱了。”
朱允熥微微点头表示理解,他从来都不否认有些人似乎就是带着使命一般的出生,那些能够在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没有一个不是惊才绝艳之辈。
可是他也知道天下英才何其多,有些人不是缺少能力,而是缺少机会。
“先把锦衣卫和五城兵马司的事情做好,京中都有你的耳目,做事也方便。”老朱叹了口气,说道,“你自小长在宫里,一直都是锦衣玉食不知民间疾苦。等到册立之后,时常出宫去看看,知道民生不易才能知道爱惜百姓。”
摸了摸朱允熥的脑袋,老朱疼惜的说道,“咱身子好,你还能玩闹两年。咱身子要是不好了,你一辈子就在宫里了。”
朱允熥笑的非常灿烂,说道,“我也玩了这么些年,不苦。”
老朱更加心疼自家这个懂事的孙儿,没娘的孩子就是再锦衣玉食,那又能好到哪去?要不是吃了苦,能有这么心思深沉?
趁着自己现在身子还算扎实,多护着点吧!
(本章完)
本文网址:https://www.3haitang.com/book/164394/47127564.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3haitang.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