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7章 齐头并进
推荐阅读:选手太老六,周姐呆妹气疯了、诡异纪元:每月一个专属天赋、蒲公英旅团的秘密庭院、爱发微博的我,成了职业通天代、从赛博朋克开始的跨位面科工、全民领主:我的爆率百分百、绝对命运游戏、我,DNF第一好心人、全民领主:我的天赋有亿点强、LOL:什么叫自爆型打野啊?、
别管皇帝和皇太孙是如何相处的,那些看起来只是比较次要的事情,现在更关键的还是商讨一些社稷大事。
也可以是如今皇帝和储君之间的关系无比融洽,除了极少数的野心家之外,文武百官心里都应该是比较安稳和塌实的。
历朝历代在皇位传承上的教训可不少,江山动荡不说,也少不了会有一些腥风血雨。
现如今这样的情况自然是非常理想了,哪怕一些人可能觉得这位储君不符合他们的心意,不算是明主的样子,但是这也是一个能够接受的选择。
朱允熥也不开玩笑,对老朱说道,“祖父,现在大运河必然是难一口气疏浚,只能是先有重点,各有各的优劣。”
老朱点头说道,“是这个理,只是你以后要当皇帝,就别想着这也好、那也好,你得有决断,这才好处置接下来的事情。”
在场的文武百官也都习以为常了,这位皇帝就算是说出再语出惊人的话都不算什么,习惯了这些就好。
朱允熥则说道,“祖父,我想着天津到北平那段也不算难,稍加疏浚自然也就行了。”
老朱就开口说道,“这事难,那段是短、淤塞也不厉害。只是北边人少,这个事情你自然也心里头有数。”
这也是实话了,哪怕经过了三十年的发展,北边的人口、经济等等情况虽然有了一定改善,不过依然改变不了整体还是比较凋敝的现实情况。
老朱就看着朱允熥,直接问道,“你说说,你是如何想的?南还是北,总要做个抉择。”
“南北一起开工。”朱允熥直接说道,“我觉得这不耽误事。”
看到老朱要瞪眼,朱允熥立刻说道,“现在无非担心役夫不够,担心征召太多人服徭役误了农事。我觉得这不要紧,江南这边人多,征调也就够了。”
大家看起来也都没有什么意见,实际情况就是江南这边还真的不需要担心人口不够,征调役夫、民工等等,这不会是太大的难题。
主要还是北边,人口稀疏,按照预期也是需要除了北边的役夫去服徭役之外,还要从南边支援不少人过去,这才是最理想的状态。
也别说什么千里迢迢的赶路等等,不只是大明会如此,以前的朝代实际上也都是一样,役夫走个几百里路去服徭役那也是常有的事情了。
运气好就是在附近的县城修城池、挖沟渠等等,运气不好或者朝廷需要,那真的就是要去一路跋涉数百里,这也是很多人对于徭役畏之如虎的原因。
死在外头也是时有发生的事情,这也是很多人会钱、疏通关系的原因。
朱允熥随即继续说道,“北平、天津那段,我觉得事情也不大,四叔和七叔手里的卫所现如今也没有多少战事要备,可以换成屯田卫所。”
老朱立刻蹬向朱允熥,而其他文武百官也都不敢作声了,这位皇太孙想的办法确实是不错的法子,只是明显有些坑啊。
老朱不太高兴的说道,“燕王三卫、齐王三卫,那都是精锐老卒,岂能让他们去做民夫该做的事情!”
这是自然,任何年代精锐的士兵都是无比宝贵的资产,更何况青州、北平那边也都是承担着不小的防御任务。
“所以才说换成屯田卫所,这就不碍事了。”朱允熥脸皮厚,看向常升说道,“开国公,你说现在能抽调出来几个屯田卫所吗?”
常升硬着头皮准备回答,老朱则看向傅友德,“颍国公,你觉得太孙这个主意如何?现如今能否抽调出来些屯田卫所?”
这下轮到傅友德紧张了,只是也不得不回答,“回陛下,臣以为太孙殿下思虑周全,臣附议。”
老朱饶有兴趣的看向傅友德,问道,“哦?那你说说,他是怎么个思虑周全了?”
傅友德更加没有办法,继续硬着头皮说道,“回陛下,臣以为近几年怕是难有太大的战事,再者就是一些将士老了,也该给他们寻个退路。”
老朱就不无调侃、讽刺的说道,“是觉得那些老卒再难上阵,就让他们去给朕挖河泥、修沟渠,让他们从军户改成屯田了?”
朱允熥忙不迭的开口,“没说改了户籍,再者就是想着这不是一边屯田,一边充实人口。一些老卒就在运河两边安置下来,北边也能多些人。”
老朱气的要骂人了,“安顿下来?那岂不是不再是军户?这怕是先挖沟渠,挖好了就让他们就地落户了!”
朱允熥还真就是这么个意思,他还真就是准备抽调出来一些老卒,暂时先负责做屯田卫所的事情,疏浚运河也可以去做。
但是事情完成之后就改成民籍,到时候就能在沿河两岸落地生根,这样也可以在天津、北平一带增加不少人口。
“这不是想着老卒们也老了,总不能一直给框在军中啊。”朱允熥就说道,“也不是全都给迁出来,至少一户得留个子嗣在军中服役。”
朱允熥自然也不会立刻就废黜军户制,要是立刻大刀阔斧的整改,不一定能够带来帮助,反而是要摧毁大明的国防事业。
所以先做一些小小的调整和实验,抽调出来一些老兵,给他们一些相对的自由,这也就差不多了。
老朱瞪着眼看向傅友德,问道,“你觉得太孙说的这些有没有理?”
遭受无妄之灾的傅友德低着头,随即咬牙说道,“回陛下,臣附议。”
老朱冷哼一声,随即看向蓝玉和常升,“你们两个一向没主意,是不是太孙说什么,你们两个就做什么?”
蓝玉和常升连忙跪下,蓝玉赶紧说道,“回陛下,臣以为太孙殿下思虑周全,臣方才附议。”
随即老朱看向徐辉祖,“你是老成持重的性子,你觉得太孙说的这些到底有没有理?”
徐辉祖仔细想了想,才开口,“陛下,臣以为太孙殿下之策有理。只是抽调老卒之事得慎重,若是抽调之时,怕是不少军户会有心思。”
这个道理大家实际上也都明白,哪怕是开国初年都有一些军户逃籍,到了现在自然也是会有更多的军户想要逃籍。老朱脸上还是没有任何表情,这也让小心观察的文武百官非常的忐忑,生怕下一个问到的就是自己。
原因也非常简单,皇帝陛下制定的卫所制、户籍制,太孙现在想要改一改了,皇帝这时候不高兴自然也就非常好理解。
朱允熥则是一副坦然的样子,似乎根本就不担心被老朱责骂,也不觉得自己的这些提议有什么不好的地方,心宽着呢。
老朱就开口了,“这五军都督府到底是太孙掌着,这也好。这事情真要是做,那也不能胡来,得报到朕跟前。”
朱允熥忍不住看了一眼老朱,自家祖父就是疑心病重,总是想要试探人。只是这一次试探的,也就是五军都督府的这些勋贵们了。
哪怕此前试探过很多次了,可是老朱依然觉得不够,有机会就试探试探,闲着也是闲着。
最重要的是必须要搞清楚这些勋贵到底有没有忠诚,要知道这些人现在能不能用,多些试探自然也就没什么可说的了。
其他人在这个时候好像也松了口气,虽然事情没有完全办成,只是皇帝好像也没打算在这些事情上多问,大家就不用继续心惊胆战、如履薄冰了。
朱文垚就忽然抓起一张奏章,捧起来就拽、就撕,老朱连忙帮着朱文垚打开奏章,乐呵呵的看着自家宝贝重孙淌着口水在玩闹。
老朱一边哄着孩子,一边看向郁新,“户部可能拿出足够银两?”
郁新赶紧回答说道,“回陛下,今年税收尚且足够,朝廷也无太大支出,若是疏浚运河的银钱还是能拿出。”
老朱满意点头,“不要想着只是今年、明年,大运河疏浚不是一两年的事,说不准得几年、十多年才能完工。钱袋子你给管好了,不要出了差错。”
对于这样长久性的工程自然需要慎重对待了,这也意味着朝廷会有一定的负担。但是这样的基础性工程建设,也是必须要做下去。
朱文垚有些不耐烦了,张开双手就要老朱抱的同时还不忘指向殿门外,他显然没有耐心继续留在文华殿。
老朱毫不耽误,抱起来朱文垚就说道,“允熥啊,这事情你和众爱卿商议好,如何去做你心里头得有主意。咱乐意也好、不乐意也罢,就那么回事。”
看到朱允熥要开口,老朱就说道,“那些事情咱也顾不上,都得是你当了皇帝来做。咱就带带文垚,教好这个小太子就成。”
说完老朱就起身,一边走一边乐呵呵的逗着朱文垚,“文垚,咱带你去抓鱼,去抓鱼好不好?”
奶声奶气笑着的朱文垚非常开心,他最喜欢有人用夹子音和他说话,最喜欢看到大人们夸张的表情,这么做总会逗得他发笑。
老朱就这么抱着朱文垚在一众大臣们的恭送中离开文华殿,疏浚大运河的事情基本上知道了些,虽然也有自己的意见,可是更多的还是不多管。
虽说觉得朱允熥的一些方案有些冒失,稍微有那么点胆子大了,但是也觉得挑不出来什么毛病,就这么做也没什么不好的地方。
既然孙儿靠的住、能够将这样的大事给处理好,老朱自然也就没什么可担心的,疏浚运河的事情有人来办。
看到老朱离开,朱允熥也开口了,“皇祖父的话你们也听到了,回头都好好想想该如何将事情给办好。”
一众大臣纷纷表示领命,至于有多少人会对这件事情特别在意,那也就没必要太多的去计较这样的一些事情了。
原因自然就是疏浚大运河的事情,对于在场的一些大臣来说根本就不是分内的事情,基本上也没有什么是他们有插手余地的地方。
做对了不一定有赏赐,做错了就不是超出自己能力就可以推脱,这样的情况下还是少说多听为好。
当然也不排除有人一心向上爬,或者是真的心怀天下,这时候就在努力的想要去做好这些事情了。
虽然有难度不假,可是做成了这样的事情,不只是得到政绩、官声,也有可能青史留名,这就是一个无比巨大的诱惑和动力了。
对于手底下的官员们心里在想些什么,朱允熥大致心里有数,不过基本上也不会特别的在意,只要踏踏实实的将事情给办好也就行了。
人无完人,谁还没有一点私心和想法呢?
这都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事情,朱允熥自己都有很多的私心和想法,自然也就不会要求所有人都如同圣人一般心怀天下。
在百官离开后,朱允熥看向道衍问道,“你觉得若是南北两地同时动工,朝廷人手、钱粮足够吗?”
道衍谨慎的回答说道,“从各地抽调役夫自然是可以,若是将一些老卒退回填充北地,想来人手也是该足够了。”
夏原吉这个时候就说道,“殿下,臣以为抽调老卒不只是抽调那么简单,钱粮俸禄,这些该给的还是要给。”
相比起役夫,老卒的开销成本显然是更高一些,毕竟不可能是立刻就让他们推出军户籍。
“这倒也是,这要是脱产了,开销是要大些。”朱允熥也皱眉认真思索说道,“只是这该做的还是要做,北地不能这么空着,人得从各地抽调才好。”
故土难离是一回事,各地迁民也是在进行,但是大家更愿意来南方,而不是去北方。也只有老兵拖家带口的,习惯了四处漂泊了。
朱允熥仔细想了想说道,“这也是没法子的事情,也不能让老兵们寒了心。要是重新落户,总得是要有些家资。”
大家自然也都明白这个道理,搬家等等从来也都不是什么小事情,更何况还是要拖家带口呢。
“这么一来,肯定也是要重新划归民田。”道衍就说道,“这样一来,北地开垦出来的粮田就要多些了。”
朱允熥笑了笑,“这么说来倒是挺好,北边确实得多开些田地出来才好。”(本章完)
也可以是如今皇帝和储君之间的关系无比融洽,除了极少数的野心家之外,文武百官心里都应该是比较安稳和塌实的。
历朝历代在皇位传承上的教训可不少,江山动荡不说,也少不了会有一些腥风血雨。
现如今这样的情况自然是非常理想了,哪怕一些人可能觉得这位储君不符合他们的心意,不算是明主的样子,但是这也是一个能够接受的选择。
朱允熥也不开玩笑,对老朱说道,“祖父,现在大运河必然是难一口气疏浚,只能是先有重点,各有各的优劣。”
老朱点头说道,“是这个理,只是你以后要当皇帝,就别想着这也好、那也好,你得有决断,这才好处置接下来的事情。”
在场的文武百官也都习以为常了,这位皇帝就算是说出再语出惊人的话都不算什么,习惯了这些就好。
朱允熥则说道,“祖父,我想着天津到北平那段也不算难,稍加疏浚自然也就行了。”
老朱就开口说道,“这事难,那段是短、淤塞也不厉害。只是北边人少,这个事情你自然也心里头有数。”
这也是实话了,哪怕经过了三十年的发展,北边的人口、经济等等情况虽然有了一定改善,不过依然改变不了整体还是比较凋敝的现实情况。
老朱就看着朱允熥,直接问道,“你说说,你是如何想的?南还是北,总要做个抉择。”
“南北一起开工。”朱允熥直接说道,“我觉得这不耽误事。”
看到老朱要瞪眼,朱允熥立刻说道,“现在无非担心役夫不够,担心征召太多人服徭役误了农事。我觉得这不要紧,江南这边人多,征调也就够了。”
大家看起来也都没有什么意见,实际情况就是江南这边还真的不需要担心人口不够,征调役夫、民工等等,这不会是太大的难题。
主要还是北边,人口稀疏,按照预期也是需要除了北边的役夫去服徭役之外,还要从南边支援不少人过去,这才是最理想的状态。
也别说什么千里迢迢的赶路等等,不只是大明会如此,以前的朝代实际上也都是一样,役夫走个几百里路去服徭役那也是常有的事情了。
运气好就是在附近的县城修城池、挖沟渠等等,运气不好或者朝廷需要,那真的就是要去一路跋涉数百里,这也是很多人对于徭役畏之如虎的原因。
死在外头也是时有发生的事情,这也是很多人会钱、疏通关系的原因。
朱允熥随即继续说道,“北平、天津那段,我觉得事情也不大,四叔和七叔手里的卫所现如今也没有多少战事要备,可以换成屯田卫所。”
老朱立刻蹬向朱允熥,而其他文武百官也都不敢作声了,这位皇太孙想的办法确实是不错的法子,只是明显有些坑啊。
老朱不太高兴的说道,“燕王三卫、齐王三卫,那都是精锐老卒,岂能让他们去做民夫该做的事情!”
这是自然,任何年代精锐的士兵都是无比宝贵的资产,更何况青州、北平那边也都是承担着不小的防御任务。
“所以才说换成屯田卫所,这就不碍事了。”朱允熥脸皮厚,看向常升说道,“开国公,你说现在能抽调出来几个屯田卫所吗?”
常升硬着头皮准备回答,老朱则看向傅友德,“颍国公,你觉得太孙这个主意如何?现如今能否抽调出来些屯田卫所?”
这下轮到傅友德紧张了,只是也不得不回答,“回陛下,臣以为太孙殿下思虑周全,臣附议。”
老朱饶有兴趣的看向傅友德,问道,“哦?那你说说,他是怎么个思虑周全了?”
傅友德更加没有办法,继续硬着头皮说道,“回陛下,臣以为近几年怕是难有太大的战事,再者就是一些将士老了,也该给他们寻个退路。”
老朱就不无调侃、讽刺的说道,“是觉得那些老卒再难上阵,就让他们去给朕挖河泥、修沟渠,让他们从军户改成屯田了?”
朱允熥忙不迭的开口,“没说改了户籍,再者就是想着这不是一边屯田,一边充实人口。一些老卒就在运河两边安置下来,北边也能多些人。”
老朱气的要骂人了,“安顿下来?那岂不是不再是军户?这怕是先挖沟渠,挖好了就让他们就地落户了!”
朱允熥还真就是这么个意思,他还真就是准备抽调出来一些老卒,暂时先负责做屯田卫所的事情,疏浚运河也可以去做。
但是事情完成之后就改成民籍,到时候就能在沿河两岸落地生根,这样也可以在天津、北平一带增加不少人口。
“这不是想着老卒们也老了,总不能一直给框在军中啊。”朱允熥就说道,“也不是全都给迁出来,至少一户得留个子嗣在军中服役。”
朱允熥自然也不会立刻就废黜军户制,要是立刻大刀阔斧的整改,不一定能够带来帮助,反而是要摧毁大明的国防事业。
所以先做一些小小的调整和实验,抽调出来一些老兵,给他们一些相对的自由,这也就差不多了。
老朱瞪着眼看向傅友德,问道,“你觉得太孙说的这些有没有理?”
遭受无妄之灾的傅友德低着头,随即咬牙说道,“回陛下,臣附议。”
老朱冷哼一声,随即看向蓝玉和常升,“你们两个一向没主意,是不是太孙说什么,你们两个就做什么?”
蓝玉和常升连忙跪下,蓝玉赶紧说道,“回陛下,臣以为太孙殿下思虑周全,臣方才附议。”
随即老朱看向徐辉祖,“你是老成持重的性子,你觉得太孙说的这些到底有没有理?”
徐辉祖仔细想了想,才开口,“陛下,臣以为太孙殿下之策有理。只是抽调老卒之事得慎重,若是抽调之时,怕是不少军户会有心思。”
这个道理大家实际上也都明白,哪怕是开国初年都有一些军户逃籍,到了现在自然也是会有更多的军户想要逃籍。老朱脸上还是没有任何表情,这也让小心观察的文武百官非常的忐忑,生怕下一个问到的就是自己。
原因也非常简单,皇帝陛下制定的卫所制、户籍制,太孙现在想要改一改了,皇帝这时候不高兴自然也就非常好理解。
朱允熥则是一副坦然的样子,似乎根本就不担心被老朱责骂,也不觉得自己的这些提议有什么不好的地方,心宽着呢。
老朱就开口了,“这五军都督府到底是太孙掌着,这也好。这事情真要是做,那也不能胡来,得报到朕跟前。”
朱允熥忍不住看了一眼老朱,自家祖父就是疑心病重,总是想要试探人。只是这一次试探的,也就是五军都督府的这些勋贵们了。
哪怕此前试探过很多次了,可是老朱依然觉得不够,有机会就试探试探,闲着也是闲着。
最重要的是必须要搞清楚这些勋贵到底有没有忠诚,要知道这些人现在能不能用,多些试探自然也就没什么可说的了。
其他人在这个时候好像也松了口气,虽然事情没有完全办成,只是皇帝好像也没打算在这些事情上多问,大家就不用继续心惊胆战、如履薄冰了。
朱文垚就忽然抓起一张奏章,捧起来就拽、就撕,老朱连忙帮着朱文垚打开奏章,乐呵呵的看着自家宝贝重孙淌着口水在玩闹。
老朱一边哄着孩子,一边看向郁新,“户部可能拿出足够银两?”
郁新赶紧回答说道,“回陛下,今年税收尚且足够,朝廷也无太大支出,若是疏浚运河的银钱还是能拿出。”
老朱满意点头,“不要想着只是今年、明年,大运河疏浚不是一两年的事,说不准得几年、十多年才能完工。钱袋子你给管好了,不要出了差错。”
对于这样长久性的工程自然需要慎重对待了,这也意味着朝廷会有一定的负担。但是这样的基础性工程建设,也是必须要做下去。
朱文垚有些不耐烦了,张开双手就要老朱抱的同时还不忘指向殿门外,他显然没有耐心继续留在文华殿。
老朱毫不耽误,抱起来朱文垚就说道,“允熥啊,这事情你和众爱卿商议好,如何去做你心里头得有主意。咱乐意也好、不乐意也罢,就那么回事。”
看到朱允熥要开口,老朱就说道,“那些事情咱也顾不上,都得是你当了皇帝来做。咱就带带文垚,教好这个小太子就成。”
说完老朱就起身,一边走一边乐呵呵的逗着朱文垚,“文垚,咱带你去抓鱼,去抓鱼好不好?”
奶声奶气笑着的朱文垚非常开心,他最喜欢有人用夹子音和他说话,最喜欢看到大人们夸张的表情,这么做总会逗得他发笑。
老朱就这么抱着朱文垚在一众大臣们的恭送中离开文华殿,疏浚大运河的事情基本上知道了些,虽然也有自己的意见,可是更多的还是不多管。
虽说觉得朱允熥的一些方案有些冒失,稍微有那么点胆子大了,但是也觉得挑不出来什么毛病,就这么做也没什么不好的地方。
既然孙儿靠的住、能够将这样的大事给处理好,老朱自然也就没什么可担心的,疏浚运河的事情有人来办。
看到老朱离开,朱允熥也开口了,“皇祖父的话你们也听到了,回头都好好想想该如何将事情给办好。”
一众大臣纷纷表示领命,至于有多少人会对这件事情特别在意,那也就没必要太多的去计较这样的一些事情了。
原因自然就是疏浚大运河的事情,对于在场的一些大臣来说根本就不是分内的事情,基本上也没有什么是他们有插手余地的地方。
做对了不一定有赏赐,做错了就不是超出自己能力就可以推脱,这样的情况下还是少说多听为好。
当然也不排除有人一心向上爬,或者是真的心怀天下,这时候就在努力的想要去做好这些事情了。
虽然有难度不假,可是做成了这样的事情,不只是得到政绩、官声,也有可能青史留名,这就是一个无比巨大的诱惑和动力了。
对于手底下的官员们心里在想些什么,朱允熥大致心里有数,不过基本上也不会特别的在意,只要踏踏实实的将事情给办好也就行了。
人无完人,谁还没有一点私心和想法呢?
这都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事情,朱允熥自己都有很多的私心和想法,自然也就不会要求所有人都如同圣人一般心怀天下。
在百官离开后,朱允熥看向道衍问道,“你觉得若是南北两地同时动工,朝廷人手、钱粮足够吗?”
道衍谨慎的回答说道,“从各地抽调役夫自然是可以,若是将一些老卒退回填充北地,想来人手也是该足够了。”
夏原吉这个时候就说道,“殿下,臣以为抽调老卒不只是抽调那么简单,钱粮俸禄,这些该给的还是要给。”
相比起役夫,老卒的开销成本显然是更高一些,毕竟不可能是立刻就让他们推出军户籍。
“这倒也是,这要是脱产了,开销是要大些。”朱允熥也皱眉认真思索说道,“只是这该做的还是要做,北地不能这么空着,人得从各地抽调才好。”
故土难离是一回事,各地迁民也是在进行,但是大家更愿意来南方,而不是去北方。也只有老兵拖家带口的,习惯了四处漂泊了。
朱允熥仔细想了想说道,“这也是没法子的事情,也不能让老兵们寒了心。要是重新落户,总得是要有些家资。”
大家自然也都明白这个道理,搬家等等从来也都不是什么小事情,更何况还是要拖家带口呢。
“这么一来,肯定也是要重新划归民田。”道衍就说道,“这样一来,北地开垦出来的粮田就要多些了。”
朱允熥笑了笑,“这么说来倒是挺好,北边确实得多开些田地出来才好。”(本章完)
本文网址:https://www.3haitang.com/book/164394/47896270.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3haitang.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