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3章 知识垄断
推荐阅读:女扮男装死后,她开始演柔弱绿茶、i人医生,e人患者、重生,但是被撤回、一封来自X的信、信息素真香定律、和病弱老婆离婚后我后悔了、天灾:开局一座山,囤货?种田!、网恋对象是竹马死对头、在古代做个小县官、我在大夏窃神权、
第823章 知识垄断
中产本身就是美国为扩大消费硬生生创造出来的概念,对抗风险的能力非常低,甚至不如整天被中产嘲笑的农民。
经济危机爆发,农产品卖不出去,农场主至少饿不死。
中产不掌握生产资料,手停口停,漂亮的大房子和汽车都是贷款买的,经济危机一来只能卖孩子。
这真不是开玩笑,美国已经有所谓“中产”,希望有人有偿领养自己的孩子了。
嘿,有偿领养!
要不还得说是文化人,连卖孩子都能说得这么文明。
约瑟夫之所以要把工厂搬到墨西哥去,也和中产有关。
多尔戈鲁科夫和福特一样都是造汽车的,老亨利为了把汽车卖给工人,直接将工人的工资从日薪2.5美元增加到5美元,多尔戈鲁科夫为了保持竞争力,也要向福特看齐。
经济危机爆发,多尔戈鲁科夫和福特同时降薪裁员,这就引发了产业工人联合会的不满。
产业工人联合会成立于1886年,简称劳联,是美国按产业原则建立的工会组织,汽车行业的劳联就叫汽车工人联合会。
和俄罗斯的工会不同,美国的劳联是财政独立运行的营利组织,目的并不单纯是为工人的利益服务,工人加入劳联是要缴费的。
多尔戈鲁科夫裁员降薪,肯定会影响到劳联的收入,所以劳联负责人沃克就威胁约瑟夫,如果多尔戈鲁科夫裁员降薪,劳联就将发动工人罢工。
罢工是劳联对抗资本的法宝,多数情况下,资本会为了利益满足劳联的要求。
但也有玩崩的,比如1926年英国矿工大罢工就玩崩了,最终是以工人的妥协结束。
沃克罢工的理由是,多尔戈鲁科夫的股价虽然受到了一定影响,但是并没有到必须裁员降薪的程度,所以多尔戈鲁科夫不仅不应该裁员降薪,反而应该承担应有的社会责任,将更多利润分配给工人。
约瑟夫很生气,对沃克的理由不屑一顾。
资本投资是要赚钱的,又不是做慈善,劳联如果不接受裁员降薪,约瑟夫就要把工厂搬到墨西哥。
作为美国汽车行业的支柱之一,甚至没有之一,多尔戈鲁科夫要搬家的消息传出后,马上就引发全社会的关注。
“这只不过是资本的伎俩,只要俄罗斯人没有昏了头,多尔戈鲁科夫是绝对不会把工厂搬迁到墨西哥去的!”
沃克在接受《纽约时报》采访时斩钉截铁,这可不是普通的搬家。
普通人要搬家就是叫辆车的事,多尔戈鲁科夫要是把工厂搬到墨西哥,再想把汽车卖到美国,就不是现在的待遇了。
“约瑟夫先生已经加入美国国籍,不再是俄罗斯人了——”
《时报》的新手记者汉密尔顿一脸兴奋,这可是个大新闻。
经济危机爆发后,企业破产这一类的新闻,读者们已经没有兴趣了,作为一个合格的新闻人,没有爆点也要制造爆点。
让美国人最难以接受的是,如果全世界都和之前的历次经济危机一样,受到美国的影响,大家一起倒霉也就罢了。
美国这边都已经水深火热了,俄罗斯却热火朝天,这充分证明,俄罗斯就是美国经济危机的幕后黑手。
基于多尔戈鲁科夫和俄罗斯那位无冕沙皇的关系。
所以俄罗斯人都该死!
这个推导过程别管合理不合理,就说爽不爽吧。
“他一个俄罗斯人,怎么可能真正为美国利益服务呢?”
沃克非我族类其心必异。
沃克说得对,但是《时报》编辑尼古拉斯却毙掉了汉密尔顿的稿件。
“为什么?”
汉密尔顿在提交稿件的时候还梦想着大红包呢。
这么有爆点的稿件只要见报,《时报》肯定会加印,沃克即便不升官,大红包必不可少。
“你想死我不拦着,不要连累我——”
尼古拉斯意味深长。
企业和劳联的关系很复杂,并不是彻底对立,很多时候完全是一伙的。
会哭的孩子才有奶吃,劳联不闹,资本是不会主动给工人涨工资的。
多尔戈鲁科夫不闹着要搬家,美国政府在制定政策时,就会忽视多尔戈鲁科夫的利益。
就算胡佛是傻瓜,商业部长安德鲁·梅陇可不傻,人家是美国铝业大王,梅隆家族在美国是和洛克菲勒、多尔戈鲁科夫齐名的大财团。
那么既然美国政坛都是聪明人,为什么还会有经济危机?
唉,这你就不懂了。
美国铝业公司的股票不仅没有受到经济危机的影响,反而跟多尔戈鲁科夫家族的股票一样逆势上涨,越来越值钱。
这就是股市杀贫济富的真谛。
胡佛和梅陇所谓的“闭门开会”,开的是特么庆功会。
汉密尔顿是新手,不了解经济危机的本质,所以精心炮制的稿件,在尼古拉斯看来就是废纸。
炒作多尔戈鲁科夫跟俄罗斯的关系确实有爆点。
可这个稿件真的见报,多尔戈鲁科夫会不会被炸死先不说,汉密尔顿和尼古拉斯一定会被炸死。《纽约时报》不好说,因为就连汉密尔顿这个编辑,也不清楚多尔戈鲁科夫家族有没有《纽约时报》的股份。
别说汉密尔顿。
连美国政府都搞不清楚这个问题。
多尔戈鲁科夫家族所在的特拉华州,本身就是美国离岸公司的大本营之一。
回到工位上的汉密尔顿义愤填膺,满腹委屈无人可以倾诉。
这个世界上还有真正的“公平、正义”吗?
乔治如果在这里,就可以回答汉密尔顿:有。
公平和正义,得看怎么解释。
工人努力工作,获得自己应得的收入,这就是公平正义。
重点是“应得”。
嫌老板给的工资低,不给他干不就完了嘛,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还想工作清闲还想收入高,你谁爹啊。
想获得更多收入,那就努力提升自己,让自己变得更值钱,老板自然会给你涨工资的,不涨你就跳槽,合情合理。
俄罗斯工人不罢工的原因是,企业利润分配的很合理,干多少活拿多少钱,谁都无话可说。
乔治自己就是俄罗斯最大的资本,尤里耶夫家族深度参与俄罗斯各行各业,能赚多少钱乔治再清楚不过,谁都别想蒙乔治。
当然你要是把自己七大姑八大姨都塞进公司,只拿钱不干事,甚至扯后腿只顾往自家搂钱,那最终破产倒闭也别怪大环境。
所以知道为什么有钱人都心狠了吧。
因为不狠就会被吃绝户。
乔治也狠。
所以在俄罗斯政府机构,只有税务部门才会雇佣希伯来人。
都知道收税有多招人恨。
所以资本要骂俄罗斯苛刻的营商环境,就骂生孩子没那啥的希伯来人,跟尤里耶夫大公绝对没有任何关系。
经济危机爆发后,俄罗斯一枝独秀,原本对俄罗斯爱答不理的希伯来财团,终于被迫向俄罗斯低头,希望俄罗斯开更多放投资领域。
此前希伯来财团想在俄罗斯投资,除了购买俄罗斯政府发行的国债,基本没什么投资渠道。
人希伯来财团也不稀罕俄罗斯,跟俄罗斯相比,还是英、法、德、美这些所谓自由市场更容易赚钱。
先来俄罗斯试水的,还是大名鼎鼎的罗斯柴尔德。
罗斯柴尔德很有诚意,提出的条件是,帮助俄罗斯政府开发西伯利亚。
说白了就是让罗斯柴尔德去西伯利亚购买土地。
古契科夫虽然颇为心动,还是没有被罗斯柴尔德的衣炮弹打傻,主动来找乔治。
“你想怎么卖?”
乔治不冷不热,拿罗斯柴尔德的钱,不觉得烫手么。
“那当然是越贵越好!”
古契科夫磨刀霍霍。
“我给你讲个故事,从来有一个村庄,搬来一户希伯来人——”
乔治希望古契科夫明白,有些口子不能开。
罗斯柴尔德想进入俄罗斯市场,拿出的条件肯定很有诚意。
可一旦让罗斯柴尔德进入俄罗斯市场,就等于是打开了潘多拉魔盒。
乔治感觉古契科夫玩不过罗斯柴尔德。
就算古契科夫能压制罗斯柴尔德,等乔治他们这代人走了,万一上来个去美国留过学的不肖子孙怎么办?
乔治做不到千秋万代,只能尽可能消除隐患。
所以千万别说什么相信后人智慧,后人的智慧不会比前人高多少,每一代人都有每一代人的责任。
乔治的责任就是尽可能拓展俄罗斯的生存空间。
也可以说这是每一代俄罗斯人应有的责任。
“这就是想加入俄罗斯国籍,必须加入东正教的原因?”
古契科夫满脸震惊,原来不能开口子是个意思。
后世很多人尽皆知的“公理”,放在这个时代就是所谓“屠龙秘籍”,这就是知识垄断的威力。
在俄罗斯,如果有人反对这个政策,一句话就可以把它堵死:不喜欢你就走啊,俄罗斯边境又没墙,喜欢哪儿去哪儿。
任何国家都不是完美的,一定有不完美的地方,既要大国尊严,又要自由皿煮,只有杀猪盘才能满足。
(本章完)
中产本身就是美国为扩大消费硬生生创造出来的概念,对抗风险的能力非常低,甚至不如整天被中产嘲笑的农民。
经济危机爆发,农产品卖不出去,农场主至少饿不死。
中产不掌握生产资料,手停口停,漂亮的大房子和汽车都是贷款买的,经济危机一来只能卖孩子。
这真不是开玩笑,美国已经有所谓“中产”,希望有人有偿领养自己的孩子了。
嘿,有偿领养!
要不还得说是文化人,连卖孩子都能说得这么文明。
约瑟夫之所以要把工厂搬到墨西哥去,也和中产有关。
多尔戈鲁科夫和福特一样都是造汽车的,老亨利为了把汽车卖给工人,直接将工人的工资从日薪2.5美元增加到5美元,多尔戈鲁科夫为了保持竞争力,也要向福特看齐。
经济危机爆发,多尔戈鲁科夫和福特同时降薪裁员,这就引发了产业工人联合会的不满。
产业工人联合会成立于1886年,简称劳联,是美国按产业原则建立的工会组织,汽车行业的劳联就叫汽车工人联合会。
和俄罗斯的工会不同,美国的劳联是财政独立运行的营利组织,目的并不单纯是为工人的利益服务,工人加入劳联是要缴费的。
多尔戈鲁科夫裁员降薪,肯定会影响到劳联的收入,所以劳联负责人沃克就威胁约瑟夫,如果多尔戈鲁科夫裁员降薪,劳联就将发动工人罢工。
罢工是劳联对抗资本的法宝,多数情况下,资本会为了利益满足劳联的要求。
但也有玩崩的,比如1926年英国矿工大罢工就玩崩了,最终是以工人的妥协结束。
沃克罢工的理由是,多尔戈鲁科夫的股价虽然受到了一定影响,但是并没有到必须裁员降薪的程度,所以多尔戈鲁科夫不仅不应该裁员降薪,反而应该承担应有的社会责任,将更多利润分配给工人。
约瑟夫很生气,对沃克的理由不屑一顾。
资本投资是要赚钱的,又不是做慈善,劳联如果不接受裁员降薪,约瑟夫就要把工厂搬到墨西哥。
作为美国汽车行业的支柱之一,甚至没有之一,多尔戈鲁科夫要搬家的消息传出后,马上就引发全社会的关注。
“这只不过是资本的伎俩,只要俄罗斯人没有昏了头,多尔戈鲁科夫是绝对不会把工厂搬迁到墨西哥去的!”
沃克在接受《纽约时报》采访时斩钉截铁,这可不是普通的搬家。
普通人要搬家就是叫辆车的事,多尔戈鲁科夫要是把工厂搬到墨西哥,再想把汽车卖到美国,就不是现在的待遇了。
“约瑟夫先生已经加入美国国籍,不再是俄罗斯人了——”
《时报》的新手记者汉密尔顿一脸兴奋,这可是个大新闻。
经济危机爆发后,企业破产这一类的新闻,读者们已经没有兴趣了,作为一个合格的新闻人,没有爆点也要制造爆点。
让美国人最难以接受的是,如果全世界都和之前的历次经济危机一样,受到美国的影响,大家一起倒霉也就罢了。
美国这边都已经水深火热了,俄罗斯却热火朝天,这充分证明,俄罗斯就是美国经济危机的幕后黑手。
基于多尔戈鲁科夫和俄罗斯那位无冕沙皇的关系。
所以俄罗斯人都该死!
这个推导过程别管合理不合理,就说爽不爽吧。
“他一个俄罗斯人,怎么可能真正为美国利益服务呢?”
沃克非我族类其心必异。
沃克说得对,但是《时报》编辑尼古拉斯却毙掉了汉密尔顿的稿件。
“为什么?”
汉密尔顿在提交稿件的时候还梦想着大红包呢。
这么有爆点的稿件只要见报,《时报》肯定会加印,沃克即便不升官,大红包必不可少。
“你想死我不拦着,不要连累我——”
尼古拉斯意味深长。
企业和劳联的关系很复杂,并不是彻底对立,很多时候完全是一伙的。
会哭的孩子才有奶吃,劳联不闹,资本是不会主动给工人涨工资的。
多尔戈鲁科夫不闹着要搬家,美国政府在制定政策时,就会忽视多尔戈鲁科夫的利益。
就算胡佛是傻瓜,商业部长安德鲁·梅陇可不傻,人家是美国铝业大王,梅隆家族在美国是和洛克菲勒、多尔戈鲁科夫齐名的大财团。
那么既然美国政坛都是聪明人,为什么还会有经济危机?
唉,这你就不懂了。
美国铝业公司的股票不仅没有受到经济危机的影响,反而跟多尔戈鲁科夫家族的股票一样逆势上涨,越来越值钱。
这就是股市杀贫济富的真谛。
胡佛和梅陇所谓的“闭门开会”,开的是特么庆功会。
汉密尔顿是新手,不了解经济危机的本质,所以精心炮制的稿件,在尼古拉斯看来就是废纸。
炒作多尔戈鲁科夫跟俄罗斯的关系确实有爆点。
可这个稿件真的见报,多尔戈鲁科夫会不会被炸死先不说,汉密尔顿和尼古拉斯一定会被炸死。《纽约时报》不好说,因为就连汉密尔顿这个编辑,也不清楚多尔戈鲁科夫家族有没有《纽约时报》的股份。
别说汉密尔顿。
连美国政府都搞不清楚这个问题。
多尔戈鲁科夫家族所在的特拉华州,本身就是美国离岸公司的大本营之一。
回到工位上的汉密尔顿义愤填膺,满腹委屈无人可以倾诉。
这个世界上还有真正的“公平、正义”吗?
乔治如果在这里,就可以回答汉密尔顿:有。
公平和正义,得看怎么解释。
工人努力工作,获得自己应得的收入,这就是公平正义。
重点是“应得”。
嫌老板给的工资低,不给他干不就完了嘛,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还想工作清闲还想收入高,你谁爹啊。
想获得更多收入,那就努力提升自己,让自己变得更值钱,老板自然会给你涨工资的,不涨你就跳槽,合情合理。
俄罗斯工人不罢工的原因是,企业利润分配的很合理,干多少活拿多少钱,谁都无话可说。
乔治自己就是俄罗斯最大的资本,尤里耶夫家族深度参与俄罗斯各行各业,能赚多少钱乔治再清楚不过,谁都别想蒙乔治。
当然你要是把自己七大姑八大姨都塞进公司,只拿钱不干事,甚至扯后腿只顾往自家搂钱,那最终破产倒闭也别怪大环境。
所以知道为什么有钱人都心狠了吧。
因为不狠就会被吃绝户。
乔治也狠。
所以在俄罗斯政府机构,只有税务部门才会雇佣希伯来人。
都知道收税有多招人恨。
所以资本要骂俄罗斯苛刻的营商环境,就骂生孩子没那啥的希伯来人,跟尤里耶夫大公绝对没有任何关系。
经济危机爆发后,俄罗斯一枝独秀,原本对俄罗斯爱答不理的希伯来财团,终于被迫向俄罗斯低头,希望俄罗斯开更多放投资领域。
此前希伯来财团想在俄罗斯投资,除了购买俄罗斯政府发行的国债,基本没什么投资渠道。
人希伯来财团也不稀罕俄罗斯,跟俄罗斯相比,还是英、法、德、美这些所谓自由市场更容易赚钱。
先来俄罗斯试水的,还是大名鼎鼎的罗斯柴尔德。
罗斯柴尔德很有诚意,提出的条件是,帮助俄罗斯政府开发西伯利亚。
说白了就是让罗斯柴尔德去西伯利亚购买土地。
古契科夫虽然颇为心动,还是没有被罗斯柴尔德的衣炮弹打傻,主动来找乔治。
“你想怎么卖?”
乔治不冷不热,拿罗斯柴尔德的钱,不觉得烫手么。
“那当然是越贵越好!”
古契科夫磨刀霍霍。
“我给你讲个故事,从来有一个村庄,搬来一户希伯来人——”
乔治希望古契科夫明白,有些口子不能开。
罗斯柴尔德想进入俄罗斯市场,拿出的条件肯定很有诚意。
可一旦让罗斯柴尔德进入俄罗斯市场,就等于是打开了潘多拉魔盒。
乔治感觉古契科夫玩不过罗斯柴尔德。
就算古契科夫能压制罗斯柴尔德,等乔治他们这代人走了,万一上来个去美国留过学的不肖子孙怎么办?
乔治做不到千秋万代,只能尽可能消除隐患。
所以千万别说什么相信后人智慧,后人的智慧不会比前人高多少,每一代人都有每一代人的责任。
乔治的责任就是尽可能拓展俄罗斯的生存空间。
也可以说这是每一代俄罗斯人应有的责任。
“这就是想加入俄罗斯国籍,必须加入东正教的原因?”
古契科夫满脸震惊,原来不能开口子是个意思。
后世很多人尽皆知的“公理”,放在这个时代就是所谓“屠龙秘籍”,这就是知识垄断的威力。
在俄罗斯,如果有人反对这个政策,一句话就可以把它堵死:不喜欢你就走啊,俄罗斯边境又没墙,喜欢哪儿去哪儿。
任何国家都不是完美的,一定有不完美的地方,既要大国尊严,又要自由皿煮,只有杀猪盘才能满足。
(本章完)
本文网址:https://www.3haitang.com/book/164766/48767337.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3haitang.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