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8章 推诿
推荐阅读:女扮男装死后,她开始演柔弱绿茶、i人医生,e人患者、重生,但是被撤回、一封来自X的信、信息素真香定律、和病弱老婆离婚后我后悔了、天灾:开局一座山,囤货?种田!、网恋对象是竹马死对头、在古代做个小县官、我在大夏窃神权、
王朝的核心是都城、都城的核心是宫城、宫城的核心是大朝正殿。
动用三四万人在前朝北宫的基础上改建的太极殿,是有史以来最大的朝政正殿,与之一字并列的东堂、西堂分别作为天子曹叡日常处理朝政与起居之所。
但在这座庄严伟壮的正殿内举行的大朝会,往往决定不了一些敏感的事情。
就如关乎伐辽东战事的录功上表。
声音尖细高亢的侍宦都宣读完好长的时间了,天子曹叡也沉声发问“众卿以为如何”让百官共议好些时候了,正殿内仍旧没有一致的意见。
有时候人多了也不好。
不同的立场、迥异的心思、瞻前顾后的忌讳等等,让事情也变得复杂了起来。
何况今日天子曹叡的声音听不出喜怒,被冕旒贯玉遮住的眼神与脸色也无法让公卿百官们一窥心意趋向。
故而,随着时间的流逝,曹叡也困乏了。
直接点名数位老臣自去九龙殿计议,自身则是归去东堂署理庶务。
这也是惯例了。
大朝会就是个提出问题的流程,中(内)朝才是真正决策事情的地方。
被点名之人,分别有中书省的刘放与孙资、尚书台右仆射卫臻、侍中陈矫与卢毓、护军将军兼侍中蒋济以及太常和洽。
依着常理而言,这种录功的事情与太常无关,和洽是不用参与其中的。
但太尉司马懿如今仍兼雍凉都督在外,而太常、光禄勋、卫尉三卿自前朝以来就属太尉所部,所以他算是被抓壮丁了。
对此,他倒是无所谓。
觉得自己也就是走个过场而已。
但众人却是对他的意外参与满心欢喜,期待着他能当个“嘴替”。
因为他们都觉得夏侯惠表丁谧从征有功之事,属实是太可恶了!也太令他们为难了!
就是为难。
庙堂是否对丁谧录功与如何封赏,牵扯到了很多人的切身利益。
首当其冲的就是所有被浮华案禁锢仕途的人。
准确来说是这些人的父辈。
比如现今就参与计议的刘放、孙资与卫臻。
他们都圣眷正隆,在庙堂中举足轻重,几乎能参详所有军国大事,但他们的儿子也在禁锢之列。
所以对他们而言,今日讨论的结果就是一个契机。
丁谧若是能被解开禁锢了,那么意味着他们的儿子也可以——夏侯惠能做到的事情,以他们的权柄想依葫芦画瓢,不过举手之劳。
是啊~
私心稍微重了些的刘放与孙资,其实是挺欣喜夏侯惠搞这出的,只是不能将心思表露出来。
甚至还要避嫌,以免让人茶余饭后,非议他们是私心重于法度。
所以他们二人在进入九龙殿就坐后,就保持着缄默,等着其他人给出看法、看各人的反应之后,自己再斟酌得失利弊给与建议。
而素来守身甚正的卫臻,倒没有多少欣喜。
相反,他还觉得夏侯惠此举实在是太胡闹了。
促成浮华案的司徒董昭才刚刚病故没多久呢,夏侯惠就上表给被禁锢之人请功,是出于什么居心啊!
沉浸庙堂久矣的他,当然不会觉得夏侯惠是在故意给庙堂添乱。
而是在乎两种可能。
其一,是夏侯惠为自身考虑,以此来试探天子的心意。
天子曹叡想擢拔宗室与谯沛元勋子弟、如今诸夏侯曹内部不和,这两件事在有心人眼里已然是公开的秘密。
若是庙堂允了他所表,给丁谧录功授职了,那就等于在无声的宣告,讨灭辽东的夏侯惠圣眷无双、天子为表恩宠甚至不吝改变先前的旨意。
也就意味着,其他诸夏侯曹无法与他争锋了。
但早年被称为“庙堂莽夫”的夏侯惠,竟有这么深的城府吗?已然把因势利导玩到炉火纯青的地步了吗?
卫臻觉得不可能。
又或者说,早年与夏侯惠有过接触的他,知道夏侯惠为人鲁莽了些、性格刚直了些,但没有表露过谋己的权欲。
更不是那种持功而骄、没有分寸的人。
再者,诸夏侯曹的内部争权,夏侯惠的表现一直都很被动啊!
现今又怎么可能冒着触怒天子的风险,玩弄这种上不了台面的小伎俩呢?
如此一来,另一种可能就呼之欲出了——夏侯惠此举,或许是被天子曹叡私下授意的吧?
从先前将夏侯惠贬谪去辽西、实际上却是为了掩人耳目提前过去为伐辽东做筹谋之事推断,他们二人唱双簧的可能性是很大的。
若是当真如此,那就耐人寻味了。
天子曹叡想做什么呢?
让浮华案的影响随着司徒董昭病故而消散,也是天子在变相的笼络与施恩于如司马懿等老臣重臣。而诸老臣重臣受恩之后,需要为天子做些什么呢?
支持士家变革?
不再反驳天子门生被授予督察刺奸之责?
亦或者说,是天子想改变先帝曹丕时期制定的个别举措,所以需要诸老臣重臣的支持?
说不准,各个都有可能。甚至还有可能,是天子只是很单纯的想试探一下。
想看看司徒董昭过世后,是不是有人生出更改浮华案处理结果的心思了。
毕竟,近一两年来,天子与以往有了很大的不同。
已经从先前的从谏如流、兢兢业业、视老臣重臣犹如肺腑的明君之象,变成一位拒谏不听、奢靡荒淫、时而怠政以及喜怒难测的帝王了。
带着这种心思,素来敢言的卫臻也没有说话。
不仅仅是为了避险,更担心自己的贸然出声,而让事情的走向脱离了天子所期。
侍中陈矫与卢毓就从容得多了。
卢毓不必说,在殿内众人之中当属他的资历最浅,升迁为侍中不过两年的时间。
所以他将自己是坐客,觉得天子曹叡让他过来参与,是有意栽培他,让他趁此机会揣摩学习他人是如何处理这种棘手问题的。
没办法。
侍中与侍中之间,也是有区别的。
如从尚书令转任侍中的陈矫,那是在论资排辈候补三公有缺!
只是陈矫也没有说话。
缘由无他。
在辽东告捷之后,天子曹叡就私下给他解惑过,先前让他次子陈骞出任镇护部司马的缘由——为了协助夏侯惠日后主事士家变革
所以,他也能猜到天子曹叡让公卿们共议丁谧要不要录功的缘由。
无非是天子打算不日对庙堂有所举措,但又担心事情会脱离掌控,所以才对夏侯惠此举借题发挥,当作投石问路了。
同样隐隐有所察觉的人,是蒋济。
但与陈矫不同,他的依据却是猜到了自己不日将卸任中护军之职。
缘由,是司徒董昭病故之后,天子曹叡很是感伤,曾以言谓他,“董公舍朕而去,可计社稷事者愈寡,卿当勉励,力效之耳。”
让他效仿董昭,就是正式将他放入了候补三公之列。
如此明了的意思,蒋济自然能听得出来。
也就知道了自己将会与陈矫一样,卸任位卑权重的中护军,以侍中之职论资排辈了。
那时,他没少琢磨何人将接任中护军来的。
现今看来,天子乃意属夏侯惠啊!
试问,夏侯惠表丁谧功劳,不就是赢取了家中子侄被禁锢的重臣好感吗?
而天子在此时声称擢他为中护军,那些老臣们还会拿他年纪小、性格鲁莽等等缘由反驳吗?
所以说,现今天子曹叡哪里是让他们共议丁谧是否能录功啊!
分明是在给夏侯惠造势辅路啊!
因而,蒋济心中已然打定主意了,赞成庙堂给丁谧录功。
但他绝不做出头鸟。
他家中子侄又没有被禁锢,事成了对他也没有什么利好,若是私交甚好的太尉司马懿也在殿内,他或许还先表态。
但殿内之人,是本就与他不和的刘放孙资,他着什么急啊!
卖人情也是要讲究火候与时候的。
故而,当九龙殿内陷入了许久的沉默后,众人的目光都不约而同的落在了,无端被抓了壮丁的太常和洽身上。
自进入殿内便阖目养神的和洽,在这种诡异死寂的氛围中睁开眼。
旋即,疑惑蹙眉。
因为他倏然发现,在殿之人都不约而同的对他露出了笑容。
“和公,我与孙公皆有不肖子与丁谧同在浮华案中,需要避嫌。故而,陛下嘱咐之事,得劳和公多言之。”
这是刘放的话语。
笑容很灿烂,满脸沟壑纵横的皱纹朵朵次第绽放。
孙资没有说话,而是在刘放话落后,冲着他颔首拱手致意。
“我先前反驳伐辽东方略,以为战事难为,今实属无颜共议录功之事,又兼犬子同样牵扯其中,唯有期待阳士兄为陛下分忧了。”
卫臻一点都不客气,也少了几分虚伪。
陈矫没说话。
就对着和洽笑了笑、拱下了手后,直接就耷拉下眼皮养神去了。
卢毓则是将姿态放得很低,冲着众人拱手,笑容可掬,“诸公当前,在下不如多矣,愿拾遗补阙。”
最绝的还是蒋济。
他乐呵呵的冲着和洽发问,“不知和公有何见解?”
什么见解!?
我职乃太常,录功之事与我何干!
在众人各怀心思的推诿下,和洽直接气乐了。(本章完)
动用三四万人在前朝北宫的基础上改建的太极殿,是有史以来最大的朝政正殿,与之一字并列的东堂、西堂分别作为天子曹叡日常处理朝政与起居之所。
但在这座庄严伟壮的正殿内举行的大朝会,往往决定不了一些敏感的事情。
就如关乎伐辽东战事的录功上表。
声音尖细高亢的侍宦都宣读完好长的时间了,天子曹叡也沉声发问“众卿以为如何”让百官共议好些时候了,正殿内仍旧没有一致的意见。
有时候人多了也不好。
不同的立场、迥异的心思、瞻前顾后的忌讳等等,让事情也变得复杂了起来。
何况今日天子曹叡的声音听不出喜怒,被冕旒贯玉遮住的眼神与脸色也无法让公卿百官们一窥心意趋向。
故而,随着时间的流逝,曹叡也困乏了。
直接点名数位老臣自去九龙殿计议,自身则是归去东堂署理庶务。
这也是惯例了。
大朝会就是个提出问题的流程,中(内)朝才是真正决策事情的地方。
被点名之人,分别有中书省的刘放与孙资、尚书台右仆射卫臻、侍中陈矫与卢毓、护军将军兼侍中蒋济以及太常和洽。
依着常理而言,这种录功的事情与太常无关,和洽是不用参与其中的。
但太尉司马懿如今仍兼雍凉都督在外,而太常、光禄勋、卫尉三卿自前朝以来就属太尉所部,所以他算是被抓壮丁了。
对此,他倒是无所谓。
觉得自己也就是走个过场而已。
但众人却是对他的意外参与满心欢喜,期待着他能当个“嘴替”。
因为他们都觉得夏侯惠表丁谧从征有功之事,属实是太可恶了!也太令他们为难了!
就是为难。
庙堂是否对丁谧录功与如何封赏,牵扯到了很多人的切身利益。
首当其冲的就是所有被浮华案禁锢仕途的人。
准确来说是这些人的父辈。
比如现今就参与计议的刘放、孙资与卫臻。
他们都圣眷正隆,在庙堂中举足轻重,几乎能参详所有军国大事,但他们的儿子也在禁锢之列。
所以对他们而言,今日讨论的结果就是一个契机。
丁谧若是能被解开禁锢了,那么意味着他们的儿子也可以——夏侯惠能做到的事情,以他们的权柄想依葫芦画瓢,不过举手之劳。
是啊~
私心稍微重了些的刘放与孙资,其实是挺欣喜夏侯惠搞这出的,只是不能将心思表露出来。
甚至还要避嫌,以免让人茶余饭后,非议他们是私心重于法度。
所以他们二人在进入九龙殿就坐后,就保持着缄默,等着其他人给出看法、看各人的反应之后,自己再斟酌得失利弊给与建议。
而素来守身甚正的卫臻,倒没有多少欣喜。
相反,他还觉得夏侯惠此举实在是太胡闹了。
促成浮华案的司徒董昭才刚刚病故没多久呢,夏侯惠就上表给被禁锢之人请功,是出于什么居心啊!
沉浸庙堂久矣的他,当然不会觉得夏侯惠是在故意给庙堂添乱。
而是在乎两种可能。
其一,是夏侯惠为自身考虑,以此来试探天子的心意。
天子曹叡想擢拔宗室与谯沛元勋子弟、如今诸夏侯曹内部不和,这两件事在有心人眼里已然是公开的秘密。
若是庙堂允了他所表,给丁谧录功授职了,那就等于在无声的宣告,讨灭辽东的夏侯惠圣眷无双、天子为表恩宠甚至不吝改变先前的旨意。
也就意味着,其他诸夏侯曹无法与他争锋了。
但早年被称为“庙堂莽夫”的夏侯惠,竟有这么深的城府吗?已然把因势利导玩到炉火纯青的地步了吗?
卫臻觉得不可能。
又或者说,早年与夏侯惠有过接触的他,知道夏侯惠为人鲁莽了些、性格刚直了些,但没有表露过谋己的权欲。
更不是那种持功而骄、没有分寸的人。
再者,诸夏侯曹的内部争权,夏侯惠的表现一直都很被动啊!
现今又怎么可能冒着触怒天子的风险,玩弄这种上不了台面的小伎俩呢?
如此一来,另一种可能就呼之欲出了——夏侯惠此举,或许是被天子曹叡私下授意的吧?
从先前将夏侯惠贬谪去辽西、实际上却是为了掩人耳目提前过去为伐辽东做筹谋之事推断,他们二人唱双簧的可能性是很大的。
若是当真如此,那就耐人寻味了。
天子曹叡想做什么呢?
让浮华案的影响随着司徒董昭病故而消散,也是天子在变相的笼络与施恩于如司马懿等老臣重臣。而诸老臣重臣受恩之后,需要为天子做些什么呢?
支持士家变革?
不再反驳天子门生被授予督察刺奸之责?
亦或者说,是天子想改变先帝曹丕时期制定的个别举措,所以需要诸老臣重臣的支持?
说不准,各个都有可能。甚至还有可能,是天子只是很单纯的想试探一下。
想看看司徒董昭过世后,是不是有人生出更改浮华案处理结果的心思了。
毕竟,近一两年来,天子与以往有了很大的不同。
已经从先前的从谏如流、兢兢业业、视老臣重臣犹如肺腑的明君之象,变成一位拒谏不听、奢靡荒淫、时而怠政以及喜怒难测的帝王了。
带着这种心思,素来敢言的卫臻也没有说话。
不仅仅是为了避险,更担心自己的贸然出声,而让事情的走向脱离了天子所期。
侍中陈矫与卢毓就从容得多了。
卢毓不必说,在殿内众人之中当属他的资历最浅,升迁为侍中不过两年的时间。
所以他将自己是坐客,觉得天子曹叡让他过来参与,是有意栽培他,让他趁此机会揣摩学习他人是如何处理这种棘手问题的。
没办法。
侍中与侍中之间,也是有区别的。
如从尚书令转任侍中的陈矫,那是在论资排辈候补三公有缺!
只是陈矫也没有说话。
缘由无他。
在辽东告捷之后,天子曹叡就私下给他解惑过,先前让他次子陈骞出任镇护部司马的缘由——为了协助夏侯惠日后主事士家变革
所以,他也能猜到天子曹叡让公卿们共议丁谧要不要录功的缘由。
无非是天子打算不日对庙堂有所举措,但又担心事情会脱离掌控,所以才对夏侯惠此举借题发挥,当作投石问路了。
同样隐隐有所察觉的人,是蒋济。
但与陈矫不同,他的依据却是猜到了自己不日将卸任中护军之职。
缘由,是司徒董昭病故之后,天子曹叡很是感伤,曾以言谓他,“董公舍朕而去,可计社稷事者愈寡,卿当勉励,力效之耳。”
让他效仿董昭,就是正式将他放入了候补三公之列。
如此明了的意思,蒋济自然能听得出来。
也就知道了自己将会与陈矫一样,卸任位卑权重的中护军,以侍中之职论资排辈了。
那时,他没少琢磨何人将接任中护军来的。
现今看来,天子乃意属夏侯惠啊!
试问,夏侯惠表丁谧功劳,不就是赢取了家中子侄被禁锢的重臣好感吗?
而天子在此时声称擢他为中护军,那些老臣们还会拿他年纪小、性格鲁莽等等缘由反驳吗?
所以说,现今天子曹叡哪里是让他们共议丁谧是否能录功啊!
分明是在给夏侯惠造势辅路啊!
因而,蒋济心中已然打定主意了,赞成庙堂给丁谧录功。
但他绝不做出头鸟。
他家中子侄又没有被禁锢,事成了对他也没有什么利好,若是私交甚好的太尉司马懿也在殿内,他或许还先表态。
但殿内之人,是本就与他不和的刘放孙资,他着什么急啊!
卖人情也是要讲究火候与时候的。
故而,当九龙殿内陷入了许久的沉默后,众人的目光都不约而同的落在了,无端被抓了壮丁的太常和洽身上。
自进入殿内便阖目养神的和洽,在这种诡异死寂的氛围中睁开眼。
旋即,疑惑蹙眉。
因为他倏然发现,在殿之人都不约而同的对他露出了笑容。
“和公,我与孙公皆有不肖子与丁谧同在浮华案中,需要避嫌。故而,陛下嘱咐之事,得劳和公多言之。”
这是刘放的话语。
笑容很灿烂,满脸沟壑纵横的皱纹朵朵次第绽放。
孙资没有说话,而是在刘放话落后,冲着他颔首拱手致意。
“我先前反驳伐辽东方略,以为战事难为,今实属无颜共议录功之事,又兼犬子同样牵扯其中,唯有期待阳士兄为陛下分忧了。”
卫臻一点都不客气,也少了几分虚伪。
陈矫没说话。
就对着和洽笑了笑、拱下了手后,直接就耷拉下眼皮养神去了。
卢毓则是将姿态放得很低,冲着众人拱手,笑容可掬,“诸公当前,在下不如多矣,愿拾遗补阙。”
最绝的还是蒋济。
他乐呵呵的冲着和洽发问,“不知和公有何见解?”
什么见解!?
我职乃太常,录功之事与我何干!
在众人各怀心思的推诿下,和洽直接气乐了。(本章完)
本文网址:https://www.3haitang.com/book/164908/47293528.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3haitang.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