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5章 领职
推荐阅读:女扮男装死后,她开始演柔弱绿茶、i人医生,e人患者、重生,但是被撤回、一封来自X的信、信息素真香定律、和病弱老婆离婚后我后悔了、天灾:开局一座山,囤货?种田!、网恋对象是竹马死对头、在古代做个小县官、我在大夏窃神权、
共事数十年,让刘放对孙资的性情很了解。
一直以来,他才是行事激进那个,哪料到,现今孙资竟一改往日稳妥,提出了想以身入局的建议。
虽然说,刘放也知道,孙资做出这样的建议,并非是一时头脑发热。
而是以夏侯惠夙来被诸夏侯曹排斥,且即将要动世家豪族的奶酪、将得罪无数朝臣,若是他们二人在这个节骨眼上释放足够的善意,以后必然能与之相处融洽、结为利益同盟。
雪中送炭嘛,肯定要比锦上添更弥贵。
但让刘放不解的是,为夏侯惠一介莽夫,值得吗?
诚然,他们确实是老了,且此些年揽权太多、得罪了不少人,需要考虑退路的问题,只是天子曹叡正值壮年啊!
以天子曹叡善待老臣的秉性,他们二人不需要愁以老致仕时遭人清算啊~
何必要卷入新的是非中呢!
在他们如今的位置上,夏侯惠帮不了他们什么,也不需要夏侯惠帮什么,如此不是应该秉持“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原则,置身事外冷眼旁观吗?
再者,夏侯惠若当真被千夫所指了,对他们来说也是好事。
将群臣的攻讦给吸引过去了不是?
他们只需要低调行事,就能慢慢淡化朝臣对“专任”的怨忿,进而可谋得日后全身而退了。
如此,才是顺势而为的谋己之道啊!
何必参合其中,徒惹一身骚!
“孙公,此事恕我不能苟同。”
愕然过后,刘放摇了摇头,语气轻缓但却决绝,“你我受陛下恩宠多年,嫉恨之徒不知有几多,不可再多增事端了。孙公方才犹言你我皆老迈矣,当求谋退身之道,亦应为子孙计。毕竟,你我皆士人,此不可更改也!”
我就是在为子孙计啊.
孙资心中反驳了句,默然以对。
他也熟悉刘放的性格,说出那句“你我皆士人”,就意味着他心意不可劝改了。
是啊,为君主站台的谯沛子弟,怎么可能与士人有永恒的利益呢?
昔日的荀彧不冤吗?
随着司徒陈群的故去,早年权力能与诸夏侯曹分庭抗礼的颍川士人,而今在庙堂之上,还有多少权力?
出身不同,注定了不是一路人。
这是刘放的依据,也是孙资无法反驳的事实。
而刘放见他久久无语,便又缓和了语气劝说道,“我知孙公亦是为子孙计,乃有感先前丁谧封侯事之故。只是让子嗣摆脱仕途禁锢,并非夏侯稚权之力不可啊!孙公莫是忘了,至多岁中,太尉便自长安归京师了。”
借司马懿之力?
作为硕果仅存的辅政大臣、督领过荆襄与雍凉的他,身份比夏侯惠更敏感好不!
在诸夏侯曹式微之下,司马懿都功高盖主了。
天子曹叡岂能容你我与之有瓜葛!
“唉~”
孙资微不可闻的叹了口气,取了折中之道,“刘公,不若这样吧,我自寻夏侯稚权问计,而公待太尉归朝,如何?”
分散投资,倒也不错。
刘放沉吟片刻,最终缓缓颔首,“也好。”
中护军官署。
夏侯惠到任第三日。
这三天里,他与早就过来领职的司马陈骞、幕僚丁谧将所有中军低级武官的资料,皆一一细细过目了一遍。
看得双目干涩、心神累倦。
以竹简为载体的记事,太令人难受啦!
一卷竹简所录的内容不多不说,还都是蝇头小字,且每个低级武官的履历与功绩等都是一笔带过,每每还需调阅其他案牍或询问他人才弄得清楚。
也不知道当初的蒋济是如何熬过来的。
又或者说,蒋济先前对各级将佐的履历与功绩根本不理会,各人的升迁黜退,只看收到的缣帛多寡而定罢。
不过,苦劳是没有白费的。
至少摆在夏侯惠案台上的之上,密密麻麻记着十数个将佐的名字与所督,其中有四个人的名字以朱砂墨色圈了起来。
他们都是履历功绩与官职不符者。
圈红者,更有滥竽充数、无功居位之嫌。
若是夏侯惠想新官上任三把火,这些人就是杀鸡儆猴的首选了。
至少陈骞与丁谧就是这么认为的。
不然,三人废那么多功夫埋头案牍作甚?
“稚权,臧否调免等事,还需徐徐图之。”
顶着黑眼圈、在官署里熬了三日都没有归府的陈骞,并没有梳理完将佐资料的喜悦,而是眉目间带着一缕忧色,“光禄勋在职十年有余,甫一转迁,稚权便大刀阔斧作为,恐彼此日后难相见。自然,尸位素餐者亦不可留,以免有负陛下隆恩。依我看来,不若且先隐而不发,私下收集此些人不称职的根据,而后再表奏庙堂免之。如此,有据可循,光禄勋亦不会觉得稚权故意刁难了。”“陈司马所言极是。”
同样鬓角发丝凌乱、满脸油光的丁谧,不等夏侯惠开口,便出声附和道,“而今中领军职空悬,稚权之职在中军内无人可制,理应万事当慎,不可予他人诟病稚权专断之口实。再者.”说到这里,他还压低了声音,“光禄勋受陛下信重,不亚于稚权也。若稚权急于求成,与之有了龃龉,亦非陛下所愿也。”
“呵呵~”
刚将录名纸张折叠、收入袖囊的夏侯惠,正揉着鼻根解乏呢,听闻他们的劝说,不由失声而笑,戏谑道,“难不成,在二位心中,我乃甫一遇事便汲汲以求之人?”
嗐,净说大实话。
不是你,难道是我不成?
陈骞与丁谧心累,完全感受不到这种戏言的笑点。
也让夏侯惠有些面色讪讪。
“咳,咳。”
轻咳几声缓过尴尬,他颔首正色道,“二位但可宽心,我晓得利弊轻重。至少在我等没有熟悉事务之前,都不会动他们。”
“善。”
“如此最好。”
这次,陈骞与丁谧应和了。
“嗯,陈司马方才建议挺好。”
夏侯惠略略作思,随后看着陈骞说道,“我还兼领着中书侍郎,近来又有他事,恐难日后在官署中的时间不多;而彦靖无有官职、行事不便,从事中郎也尚未到职,收集此些人不称职依据之事,只能先有劳陈司马多担待了。”
陈骞微微一怔,旋即才郑重颔首,“好。”
因为夏侯惠的话语意味着,中护军官署的事务将由他来操持了。
虽然说事务的最终决定权还在夏侯惠手中,但这种放权的程度与信任,也绝非腹心之人可当之。
非腹心,而受腹心之信。
哪怕明知道此举有收买人心之嫌,但陈骞依旧有些感动。
尤其是前来任职之前,家中大人陈矫还是私下给他说了一些事情。
如先前他随驾前去淮南时,亲眼目睹士家变革的成果与天子曹叡的反应;还有陈骞转职为镇护将军司马时,曹叡私下透露给他的话语。
“天子将降大任于夏侯稚权,而你便是天子所选之佐,此事为父力辞过,然不可改也。你参与其中,于我家而言是福是祸,为父年迈,应是难以看到了。我儿素有计谋、善机变,是秉身奉公抑或竭诚效力,自择之罢。”
这是陈矫说罢的殷殷叮嘱。
自那夜之后,陈骞就感觉肩膀上一直沉甸甸的。
关系门户的祸福,让他对夏侯惠释放的善意,既是排斥又是欣喜,内心矛盾极了。
历经过讨伐辽东公孙渊的战事,让他是倾向于竭诚襄助的。尤其这本来就是天子曹叡的安排,他也算是忠君之事了。
但关键是!
他至今都不知道,天子想让夏侯惠作什么事啊!
连判断好歹的依据都没有,他怎么敢嘛~
偏偏,夏侯惠还不停的示好、不吝放权信任.
职责所在,他连拒绝的理由都没有。
但若不拒绝,时日若久,恐怕整个中护军官署的僚佐都将他视作夏侯惠的亲信腹心了。
这种感受真的很憋屈。
陈骞倏然有一种当即打道归府,寻家中大人参详的冲动。
“彦靖虽然在署内行事不便,但也可以趁着帮忙整理案牍之时,私下观察其他没有被录名的将佐,看他们是否有违纪之处。”
并不知道放权的举措让陈骞很憋屈的夏侯惠,此时已然将目光落在丁谧身上,“从事中郎之选,我已上疏表举,陛下应不会弗之。此人乃虞松虞叔茂,彦靖应是听过。他才智不缺,亦可信赖。待他到职后,彦靖若有不便之处,自与他商谈罢。”
“陈留虞叔茂?此人我听过,稚权放心。”
闻言,丁谧略微侧头想了片刻,便颔首应下。
随后还左顾右盼了一番,才压低了声音发问,“只是稚权,其他履历与功绩皆符合职责的将佐,还是莫要观察了吧?若事露了,对你风评不好。”
这种要不要现在就排除异己的问题,你们就不能避开我再商议吗?
对此,旁边的陈骞耷拉下了眼皮,心中又是一阵愤愤。
但耳朵却不由自主的悄然立了起来。
“彦靖莫多想。”
夏侯惠笑着摇了摇头,“行伍之中,有功者未必就是合适的将佐。我只是想在选拔将佐时,能者上庸者下,不问门第、不论过往,力争人尽其才。至于功高而庸碌者,表奏他转镇内州郡、不屈他功绩便是。”(本章完)
一直以来,他才是行事激进那个,哪料到,现今孙资竟一改往日稳妥,提出了想以身入局的建议。
虽然说,刘放也知道,孙资做出这样的建议,并非是一时头脑发热。
而是以夏侯惠夙来被诸夏侯曹排斥,且即将要动世家豪族的奶酪、将得罪无数朝臣,若是他们二人在这个节骨眼上释放足够的善意,以后必然能与之相处融洽、结为利益同盟。
雪中送炭嘛,肯定要比锦上添更弥贵。
但让刘放不解的是,为夏侯惠一介莽夫,值得吗?
诚然,他们确实是老了,且此些年揽权太多、得罪了不少人,需要考虑退路的问题,只是天子曹叡正值壮年啊!
以天子曹叡善待老臣的秉性,他们二人不需要愁以老致仕时遭人清算啊~
何必要卷入新的是非中呢!
在他们如今的位置上,夏侯惠帮不了他们什么,也不需要夏侯惠帮什么,如此不是应该秉持“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原则,置身事外冷眼旁观吗?
再者,夏侯惠若当真被千夫所指了,对他们来说也是好事。
将群臣的攻讦给吸引过去了不是?
他们只需要低调行事,就能慢慢淡化朝臣对“专任”的怨忿,进而可谋得日后全身而退了。
如此,才是顺势而为的谋己之道啊!
何必参合其中,徒惹一身骚!
“孙公,此事恕我不能苟同。”
愕然过后,刘放摇了摇头,语气轻缓但却决绝,“你我受陛下恩宠多年,嫉恨之徒不知有几多,不可再多增事端了。孙公方才犹言你我皆老迈矣,当求谋退身之道,亦应为子孙计。毕竟,你我皆士人,此不可更改也!”
我就是在为子孙计啊.
孙资心中反驳了句,默然以对。
他也熟悉刘放的性格,说出那句“你我皆士人”,就意味着他心意不可劝改了。
是啊,为君主站台的谯沛子弟,怎么可能与士人有永恒的利益呢?
昔日的荀彧不冤吗?
随着司徒陈群的故去,早年权力能与诸夏侯曹分庭抗礼的颍川士人,而今在庙堂之上,还有多少权力?
出身不同,注定了不是一路人。
这是刘放的依据,也是孙资无法反驳的事实。
而刘放见他久久无语,便又缓和了语气劝说道,“我知孙公亦是为子孙计,乃有感先前丁谧封侯事之故。只是让子嗣摆脱仕途禁锢,并非夏侯稚权之力不可啊!孙公莫是忘了,至多岁中,太尉便自长安归京师了。”
借司马懿之力?
作为硕果仅存的辅政大臣、督领过荆襄与雍凉的他,身份比夏侯惠更敏感好不!
在诸夏侯曹式微之下,司马懿都功高盖主了。
天子曹叡岂能容你我与之有瓜葛!
“唉~”
孙资微不可闻的叹了口气,取了折中之道,“刘公,不若这样吧,我自寻夏侯稚权问计,而公待太尉归朝,如何?”
分散投资,倒也不错。
刘放沉吟片刻,最终缓缓颔首,“也好。”
中护军官署。
夏侯惠到任第三日。
这三天里,他与早就过来领职的司马陈骞、幕僚丁谧将所有中军低级武官的资料,皆一一细细过目了一遍。
看得双目干涩、心神累倦。
以竹简为载体的记事,太令人难受啦!
一卷竹简所录的内容不多不说,还都是蝇头小字,且每个低级武官的履历与功绩等都是一笔带过,每每还需调阅其他案牍或询问他人才弄得清楚。
也不知道当初的蒋济是如何熬过来的。
又或者说,蒋济先前对各级将佐的履历与功绩根本不理会,各人的升迁黜退,只看收到的缣帛多寡而定罢。
不过,苦劳是没有白费的。
至少摆在夏侯惠案台上的之上,密密麻麻记着十数个将佐的名字与所督,其中有四个人的名字以朱砂墨色圈了起来。
他们都是履历功绩与官职不符者。
圈红者,更有滥竽充数、无功居位之嫌。
若是夏侯惠想新官上任三把火,这些人就是杀鸡儆猴的首选了。
至少陈骞与丁谧就是这么认为的。
不然,三人废那么多功夫埋头案牍作甚?
“稚权,臧否调免等事,还需徐徐图之。”
顶着黑眼圈、在官署里熬了三日都没有归府的陈骞,并没有梳理完将佐资料的喜悦,而是眉目间带着一缕忧色,“光禄勋在职十年有余,甫一转迁,稚权便大刀阔斧作为,恐彼此日后难相见。自然,尸位素餐者亦不可留,以免有负陛下隆恩。依我看来,不若且先隐而不发,私下收集此些人不称职的根据,而后再表奏庙堂免之。如此,有据可循,光禄勋亦不会觉得稚权故意刁难了。”“陈司马所言极是。”
同样鬓角发丝凌乱、满脸油光的丁谧,不等夏侯惠开口,便出声附和道,“而今中领军职空悬,稚权之职在中军内无人可制,理应万事当慎,不可予他人诟病稚权专断之口实。再者.”说到这里,他还压低了声音,“光禄勋受陛下信重,不亚于稚权也。若稚权急于求成,与之有了龃龉,亦非陛下所愿也。”
“呵呵~”
刚将录名纸张折叠、收入袖囊的夏侯惠,正揉着鼻根解乏呢,听闻他们的劝说,不由失声而笑,戏谑道,“难不成,在二位心中,我乃甫一遇事便汲汲以求之人?”
嗐,净说大实话。
不是你,难道是我不成?
陈骞与丁谧心累,完全感受不到这种戏言的笑点。
也让夏侯惠有些面色讪讪。
“咳,咳。”
轻咳几声缓过尴尬,他颔首正色道,“二位但可宽心,我晓得利弊轻重。至少在我等没有熟悉事务之前,都不会动他们。”
“善。”
“如此最好。”
这次,陈骞与丁谧应和了。
“嗯,陈司马方才建议挺好。”
夏侯惠略略作思,随后看着陈骞说道,“我还兼领着中书侍郎,近来又有他事,恐难日后在官署中的时间不多;而彦靖无有官职、行事不便,从事中郎也尚未到职,收集此些人不称职依据之事,只能先有劳陈司马多担待了。”
陈骞微微一怔,旋即才郑重颔首,“好。”
因为夏侯惠的话语意味着,中护军官署的事务将由他来操持了。
虽然说事务的最终决定权还在夏侯惠手中,但这种放权的程度与信任,也绝非腹心之人可当之。
非腹心,而受腹心之信。
哪怕明知道此举有收买人心之嫌,但陈骞依旧有些感动。
尤其是前来任职之前,家中大人陈矫还是私下给他说了一些事情。
如先前他随驾前去淮南时,亲眼目睹士家变革的成果与天子曹叡的反应;还有陈骞转职为镇护将军司马时,曹叡私下透露给他的话语。
“天子将降大任于夏侯稚权,而你便是天子所选之佐,此事为父力辞过,然不可改也。你参与其中,于我家而言是福是祸,为父年迈,应是难以看到了。我儿素有计谋、善机变,是秉身奉公抑或竭诚效力,自择之罢。”
这是陈矫说罢的殷殷叮嘱。
自那夜之后,陈骞就感觉肩膀上一直沉甸甸的。
关系门户的祸福,让他对夏侯惠释放的善意,既是排斥又是欣喜,内心矛盾极了。
历经过讨伐辽东公孙渊的战事,让他是倾向于竭诚襄助的。尤其这本来就是天子曹叡的安排,他也算是忠君之事了。
但关键是!
他至今都不知道,天子想让夏侯惠作什么事啊!
连判断好歹的依据都没有,他怎么敢嘛~
偏偏,夏侯惠还不停的示好、不吝放权信任.
职责所在,他连拒绝的理由都没有。
但若不拒绝,时日若久,恐怕整个中护军官署的僚佐都将他视作夏侯惠的亲信腹心了。
这种感受真的很憋屈。
陈骞倏然有一种当即打道归府,寻家中大人参详的冲动。
“彦靖虽然在署内行事不便,但也可以趁着帮忙整理案牍之时,私下观察其他没有被录名的将佐,看他们是否有违纪之处。”
并不知道放权的举措让陈骞很憋屈的夏侯惠,此时已然将目光落在丁谧身上,“从事中郎之选,我已上疏表举,陛下应不会弗之。此人乃虞松虞叔茂,彦靖应是听过。他才智不缺,亦可信赖。待他到职后,彦靖若有不便之处,自与他商谈罢。”
“陈留虞叔茂?此人我听过,稚权放心。”
闻言,丁谧略微侧头想了片刻,便颔首应下。
随后还左顾右盼了一番,才压低了声音发问,“只是稚权,其他履历与功绩皆符合职责的将佐,还是莫要观察了吧?若事露了,对你风评不好。”
这种要不要现在就排除异己的问题,你们就不能避开我再商议吗?
对此,旁边的陈骞耷拉下了眼皮,心中又是一阵愤愤。
但耳朵却不由自主的悄然立了起来。
“彦靖莫多想。”
夏侯惠笑着摇了摇头,“行伍之中,有功者未必就是合适的将佐。我只是想在选拔将佐时,能者上庸者下,不问门第、不论过往,力争人尽其才。至于功高而庸碌者,表奏他转镇内州郡、不屈他功绩便是。”(本章完)
本文网址:https://www.3haitang.com/book/164908/48595524.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3haitang.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