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9章 人才之缺
推荐阅读:长夜君主、太平令、长生,从养鸡杂役开始、圣杯战争?龙珠战争!、重生另嫁小叔,夫妻联手虐渣、成为诺亚后,选择伽古拉、说好电竞童子功,你谈恋爱夺冠?、无敌从我看见BOSS血条开始、全球降临:带着嫂嫂末世种田、残血玩家、
第359章 人才之缺
豪华酒店的会客室,大领导三人正粗略翻看着王皓提前准备好的资料。
作为国内影视行业民营企业的龙头老大,星河集团一直都很关心行业的现状和未来的发展,因此也投入了不少资金和精力在行业现状的分析调查上面。
所以真要论对于国内影视行业的了解,大领导他们所知道的情况,不一定有王皓所知道的真实。
毕竟那些机关单位在向上汇报数据的时候,还会粉饰一下太平,让数据好看一点,然而星河集团这边的调研人员,可就没有这个义务了。
至于国内影视院校的教学活动和实际影视生产过程的需求脱节问题,这种事情王皓当初在京影读书的时候,其实就已经隐约意识到了。
只不过那会儿他在校内学习的时候,对于这种脱节的程度究竟有多大?还没有一个清晰的判断。
直到后来他毕业,开始全方位参与到国内的影视项目制作中,开始走在国内创作的最前沿,他的公司也成为了国内民营影视企业的第一名,他才知道这种脱节究竟是有多么严重?
问题主要出现在两个方面。
一个是国内高端影视人才的培养方法已经落伍,另一个是国内基层影视工种的培养教育空白。
先说前一个,在现如今的影视院校里,就王皓所接触过的影视院校,对于导演这种影视产业核心人才的培养,还是过往的那老一套。
在学校里负责教学的那些老师现如今还没意识到,在这样一个媒介剧变的时期,导演已经不在仅仅只是艺术人才。
按照王皓的想法,导演专业的学生,甚至应该再给他们颁发一个管理学学位。
是的,随着国内影视行业的发展,影视技术的提升,媒介环境的变化,导演也已经进化成了一种复合型的,跨行业的多元化职业。
不仅仅是导演,很多职业随着社会的发展,其实都是这样,“复合型人才”、“复合型专业”,也都成为了现如今的新名词。
现如今,想要成为一个影视行业的高端人才,可不仅仅只有艺术鉴赏能力ok就行了。
星河集团自家内部也有年轻导演人才储备计划,按照他们的培养模式,从影视院校毕业才仅仅只是刚开始。
之后那些年轻导演不仅将要在剧组的各个岗位轮岗,还得学习项目管理,金融造价等各种知识。
那些被培训的年轻导演甚至是戏称自己未来要做的并非是导演,而是项目经理。
这话倒也没错,未来但凡只要是大一些的影视项目,对于导演制片人的要求就越来越高了。
而这种高需求的人才,光靠各大影视院校可培养不出来。
毕竟那些影视院校的老师,说白了也是被市场淘汰的失败者。
没听说过哪个年轻的成功导演到影视院校去教书的,那些教书的老师要是真有导演好电影的实力,以现如今以及未来影视行业的热度以及赚钱程度,他们又怎么会安心窝在学校里。
说白了,那些影视院校的教师,大多也没有电影公司或者后期制作公司的实际从业经验,注定只能照本宣科地教导一些理论上的东西。
在这个影视行业日新月异的时代,电影技术、制作手法、流程模式等内容的更新换代非常快。
传统影视院校,特别是那些二本、三本和职高、高职学校,教学内容与水平都显然难以适应快速变化的形势。
很多院校老师的知识结构,甚至基本还停留在书本理论上,教学内容的新鲜度和前沿性距离上岗实操还差得很远。
大领导们看着有关这部分的内容报告,都忍不住皱起了眉头。
这些内容可不是他们在工作汇报上能够看见的,那些影视行业的院校怎么可能说自己的教育方式有问题。
而那些管理部门,又怎么会在意大学校园的教育质量是否能保证学生们出来找个好工作。
一切都只要过得去就行了,解决问题,又哪有捂盖子来得方便。
只不过对于王皓这种想干实事,想推动华夏影视文化产业发展的人来说,这种问题就亟待解决了。
因为人才的培养从来都不是一朝一夕的,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星河集团虽然也在培养自己的人才,但相比于规模迅速扩大的华夏影视市场,那也只是杯水车薪。
据他所知,就光是他们公司如今正在培养的那几个年轻导演,就已经有影视公司开始饥不择食,私下里偷偷接触他们,想要挖墙角了。
“关于高端人才培养的问题,我个人的建议还是得由上面来推动影视教育行业的产教结合。
2000年以前,我们国内影视圈的主流模式还是国营电影制片厂制度。
以我最熟悉的京影学院为例,其内部就有青年电影制片厂,每年也有不少影视项目的拍摄制作任务可供学生学习练手,一些老师也能获得实践经验。
可如今随着制片厂模式的消退,影视教育与市场已经逐渐脱离,所以认为未来影视教育机构应当务实的和影视生产端对接。
这方面我们星河集团其实也在与上京电影学院进行合作,尝试着探索出一条‘政产学研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模式。
目前初步的方案是‘2+2’计划,在校生前两年主要完成公共基础理论、专业理论及专业训练课程,后两年则直接进入星河影业的创作项目顶岗实习,并且在实习阶段我们公司也有专业人员来对他们进行培训和教学。
去年我们和京影合作培训的第一批优秀学生,已经开始正式进入星河影业的各大剧组实习,实践他们在课堂上学到的东西了。
对此那些学生们也很是满意,因为这种模式对于他们来说,意味着有了一条良好的就业绿色通道。”
“可是这种合作模式,只怕不适合全面推广吧?”
韩三坪这时提出了一个问题。
“毕竟教学这种事情,还是得慎重考虑一下,学校也得为学生负责不是。”
“也不一定要马上全面推广,”王皓说道:“可以先推进人才实习基地的试点工作嘛。”
“像是国内,除了我们星河集团以外,韩董你们的华影集团,魔都的魔影集团,以及各个地方上现存的一些电影制片厂,以及一些电视台。
既然担心出问题,可以先从国企开始嘛。而且像是国内的三大影视院校,本身也有着不小的号召力和人脉,优秀校友也是不少,这些也能让院校教育获得足量的项目资源和实践资源,为人才培养提供有力支持。
并且合作的影视公司也不会吃亏,可以在未来影视圈高速发展之前就提前锁定优质人才资源,达到双赢的目的。”
王皓这话倒是让喇局长和韩三坪点了点头,确实,如今社会上校企合作的例子其实并不少见,影视院校这么做也并没有什么可指责的。
“当然,仅仅只是高端人才的培养还不够,在影视行业的基础工种教育方面,我们也是一片空白。
现代商业电影,早就已经不是一个人的艺术了。
像是我们星河集团一直在推动的影视工业化,就需要各种资源、各个岗位的配合。
然而在实际生产拍摄过程中,我们就会发现,国内影视行业的很多基础工种,比如化妆、服装、道具、灯光等工作人员的从业素质,长期以来都饱受诟病,并且一直都没有得到很好的改善。
这一点不仅仅是我们公司,很多与我们合作的大导演也都有所反应和抱怨。
而且看我们公司好制片网的幕后人员登记等级也能看出来,几乎80%的幕后人员都是c级和d级,更多考核没通过的我们都还没登记。
就这还是我们集团过去数年里,持续进行职业技能培训的结果。
这些影视行业的蓝领阶层,不需要、也没有太高的学历,大部分都是半路出家,没有经过专业培训,甚至很多基础岗位可以说就是农民工。”
“国内没有相应的影视职业院校吗?”喇局长这时好奇地问了一句。
王皓摇摇头,“没有。”
“目前国内针对影视行业基础工种的教育,完全是空白的。
这么说吧,过去计划经济时代,各个电影厂下面有化妆车间、道具车间、灯光车间、摄影车间,相关人才都是电影厂自己进行培训。
自从这些国营电影厂没有了,基础工种的培训也就断层了。
可以说如今国内的影视行业,还在享受着过往国营电影厂的遗泽,那些还活跃在影视行业的基础工种大师,几乎都是从当初各大国营电影厂出来的老人。
至于现如今行业内年轻基础工作者的培养模式,大多也都变成了师傅在片场带徒弟。
这种模式的培养,就不说学徒和老师之间的人身依附关系了,光是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都无法保证啊。
虽然也有走这个路子,从底层干到部门长的,但是这样的人毕竟还是凤毛麟角,大多数的幕后技术工作者,还是缺乏上升空间和渠道,只能混日子。
至于影视院校,虽然京影、央戏等院校也会开设摄影、调色等课程,但那不过是学生的选修课程,而非一个专业。
学生毕业了,更多的还是以导演、制片人为目标,也不可能从事这类看起来比较低端的职业。
现如今我们星河集团的解决方案,就是和京影合作开设短期培训班,为那些与我们签约的幕后工作者提供学习培训机会。
像是灯光师、录音助理这些岗位,跟国家规定的教育体系没有太多关联,不需要很多系统知识,只需把专业范畴内的东西弄明白了就可以上岗,培训周期可以短很多,也不必以拿到一张学士学位证书为准。
但这种方式,也只是一种应急手段。
我们影视行业真正需要的,还是一个科学的、成体系的行业基层人员培养流程。
这么说吧,那些需要参加培训班的基础工作从业者,大多数也并没有一个好的学习心态。
他们之中很多人都是过去十年里,因为影视行业扩张而半路出家进入这一行的。
这些人有的可能满足于现状,有的可能只是把现在的工作当作跳板,有的则认为最好的学习就是在剧组里面混,混脸熟、混人缘、混人脉,很少有人真的想要通过学习和努力提升职业技能来在行业内部取得一席之地。
如此整个影视行业,又如何能在没有厚重根基的情况下,达成健康发展的目的呢?”
王皓这一番后当真是情深意切,其中也夹杂了他这么多年来对于整个影视行业的思考,可以说是干货满满,对于大领导来说都颇有启发。
而说了这么多,铺垫了这么久,王皓也总算是将话题转移到了他最终的方向。
“高端人才的稀缺,以及基础工种技术人员的匮乏,其实从根本上还是反映了我们华夏电影工业化的不成熟。
这点我们可以参照好莱坞,美国的电影行业经过了上百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非常成熟的工业化流程和商业操作模式。
那边的电影工业从业人员,就都具有很高的素质和职业性。
这种职业性能够帮他们更好的提升电影质量,而高质量的电影又能产生高收益,自然就让他们更重视行业技术工人的培养,如此就形成了一种正向循环。
光是从这一点上来说,我们国内和好莱坞就还是有着非常明显的差距。”
韩三坪听到这里,忍不住说了一句:
“关于华夏电影工业化和人才培养面临的困难,主要还是和我们行业现阶段的发展太过迅速有关,这也不是一蹴即就的事情。”
“可未来行业发展只会更加迅速,市场可不会等你。
现如今电影行业才刚刚兴起,就已经是乱象丛生,各种投机和浮躁的做法大行其道。
我只怕还不等我们形成像好莱坞那样良好的行业生态环境,很多事情就已经积重难返了!”
王皓这话声音有些大,韩三坪脸上顿时就露出了不满之色。
然而大领导多聪明,已经看出他们这是在一唱一和,于是摆了摆手,说道:
“你小子也别说这些有的没的了,直接说最终方案吧。”
“我的建议就是进一步开放内地电影市场,引进国外的电影人才作为援助。”
(本章完)
豪华酒店的会客室,大领导三人正粗略翻看着王皓提前准备好的资料。
作为国内影视行业民营企业的龙头老大,星河集团一直都很关心行业的现状和未来的发展,因此也投入了不少资金和精力在行业现状的分析调查上面。
所以真要论对于国内影视行业的了解,大领导他们所知道的情况,不一定有王皓所知道的真实。
毕竟那些机关单位在向上汇报数据的时候,还会粉饰一下太平,让数据好看一点,然而星河集团这边的调研人员,可就没有这个义务了。
至于国内影视院校的教学活动和实际影视生产过程的需求脱节问题,这种事情王皓当初在京影读书的时候,其实就已经隐约意识到了。
只不过那会儿他在校内学习的时候,对于这种脱节的程度究竟有多大?还没有一个清晰的判断。
直到后来他毕业,开始全方位参与到国内的影视项目制作中,开始走在国内创作的最前沿,他的公司也成为了国内民营影视企业的第一名,他才知道这种脱节究竟是有多么严重?
问题主要出现在两个方面。
一个是国内高端影视人才的培养方法已经落伍,另一个是国内基层影视工种的培养教育空白。
先说前一个,在现如今的影视院校里,就王皓所接触过的影视院校,对于导演这种影视产业核心人才的培养,还是过往的那老一套。
在学校里负责教学的那些老师现如今还没意识到,在这样一个媒介剧变的时期,导演已经不在仅仅只是艺术人才。
按照王皓的想法,导演专业的学生,甚至应该再给他们颁发一个管理学学位。
是的,随着国内影视行业的发展,影视技术的提升,媒介环境的变化,导演也已经进化成了一种复合型的,跨行业的多元化职业。
不仅仅是导演,很多职业随着社会的发展,其实都是这样,“复合型人才”、“复合型专业”,也都成为了现如今的新名词。
现如今,想要成为一个影视行业的高端人才,可不仅仅只有艺术鉴赏能力ok就行了。
星河集团自家内部也有年轻导演人才储备计划,按照他们的培养模式,从影视院校毕业才仅仅只是刚开始。
之后那些年轻导演不仅将要在剧组的各个岗位轮岗,还得学习项目管理,金融造价等各种知识。
那些被培训的年轻导演甚至是戏称自己未来要做的并非是导演,而是项目经理。
这话倒也没错,未来但凡只要是大一些的影视项目,对于导演制片人的要求就越来越高了。
而这种高需求的人才,光靠各大影视院校可培养不出来。
毕竟那些影视院校的老师,说白了也是被市场淘汰的失败者。
没听说过哪个年轻的成功导演到影视院校去教书的,那些教书的老师要是真有导演好电影的实力,以现如今以及未来影视行业的热度以及赚钱程度,他们又怎么会安心窝在学校里。
说白了,那些影视院校的教师,大多也没有电影公司或者后期制作公司的实际从业经验,注定只能照本宣科地教导一些理论上的东西。
在这个影视行业日新月异的时代,电影技术、制作手法、流程模式等内容的更新换代非常快。
传统影视院校,特别是那些二本、三本和职高、高职学校,教学内容与水平都显然难以适应快速变化的形势。
很多院校老师的知识结构,甚至基本还停留在书本理论上,教学内容的新鲜度和前沿性距离上岗实操还差得很远。
大领导们看着有关这部分的内容报告,都忍不住皱起了眉头。
这些内容可不是他们在工作汇报上能够看见的,那些影视行业的院校怎么可能说自己的教育方式有问题。
而那些管理部门,又怎么会在意大学校园的教育质量是否能保证学生们出来找个好工作。
一切都只要过得去就行了,解决问题,又哪有捂盖子来得方便。
只不过对于王皓这种想干实事,想推动华夏影视文化产业发展的人来说,这种问题就亟待解决了。
因为人才的培养从来都不是一朝一夕的,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星河集团虽然也在培养自己的人才,但相比于规模迅速扩大的华夏影视市场,那也只是杯水车薪。
据他所知,就光是他们公司如今正在培养的那几个年轻导演,就已经有影视公司开始饥不择食,私下里偷偷接触他们,想要挖墙角了。
“关于高端人才培养的问题,我个人的建议还是得由上面来推动影视教育行业的产教结合。
2000年以前,我们国内影视圈的主流模式还是国营电影制片厂制度。
以我最熟悉的京影学院为例,其内部就有青年电影制片厂,每年也有不少影视项目的拍摄制作任务可供学生学习练手,一些老师也能获得实践经验。
可如今随着制片厂模式的消退,影视教育与市场已经逐渐脱离,所以认为未来影视教育机构应当务实的和影视生产端对接。
这方面我们星河集团其实也在与上京电影学院进行合作,尝试着探索出一条‘政产学研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模式。
目前初步的方案是‘2+2’计划,在校生前两年主要完成公共基础理论、专业理论及专业训练课程,后两年则直接进入星河影业的创作项目顶岗实习,并且在实习阶段我们公司也有专业人员来对他们进行培训和教学。
去年我们和京影合作培训的第一批优秀学生,已经开始正式进入星河影业的各大剧组实习,实践他们在课堂上学到的东西了。
对此那些学生们也很是满意,因为这种模式对于他们来说,意味着有了一条良好的就业绿色通道。”
“可是这种合作模式,只怕不适合全面推广吧?”
韩三坪这时提出了一个问题。
“毕竟教学这种事情,还是得慎重考虑一下,学校也得为学生负责不是。”
“也不一定要马上全面推广,”王皓说道:“可以先推进人才实习基地的试点工作嘛。”
“像是国内,除了我们星河集团以外,韩董你们的华影集团,魔都的魔影集团,以及各个地方上现存的一些电影制片厂,以及一些电视台。
既然担心出问题,可以先从国企开始嘛。而且像是国内的三大影视院校,本身也有着不小的号召力和人脉,优秀校友也是不少,这些也能让院校教育获得足量的项目资源和实践资源,为人才培养提供有力支持。
并且合作的影视公司也不会吃亏,可以在未来影视圈高速发展之前就提前锁定优质人才资源,达到双赢的目的。”
王皓这话倒是让喇局长和韩三坪点了点头,确实,如今社会上校企合作的例子其实并不少见,影视院校这么做也并没有什么可指责的。
“当然,仅仅只是高端人才的培养还不够,在影视行业的基础工种教育方面,我们也是一片空白。
现代商业电影,早就已经不是一个人的艺术了。
像是我们星河集团一直在推动的影视工业化,就需要各种资源、各个岗位的配合。
然而在实际生产拍摄过程中,我们就会发现,国内影视行业的很多基础工种,比如化妆、服装、道具、灯光等工作人员的从业素质,长期以来都饱受诟病,并且一直都没有得到很好的改善。
这一点不仅仅是我们公司,很多与我们合作的大导演也都有所反应和抱怨。
而且看我们公司好制片网的幕后人员登记等级也能看出来,几乎80%的幕后人员都是c级和d级,更多考核没通过的我们都还没登记。
就这还是我们集团过去数年里,持续进行职业技能培训的结果。
这些影视行业的蓝领阶层,不需要、也没有太高的学历,大部分都是半路出家,没有经过专业培训,甚至很多基础岗位可以说就是农民工。”
“国内没有相应的影视职业院校吗?”喇局长这时好奇地问了一句。
王皓摇摇头,“没有。”
“目前国内针对影视行业基础工种的教育,完全是空白的。
这么说吧,过去计划经济时代,各个电影厂下面有化妆车间、道具车间、灯光车间、摄影车间,相关人才都是电影厂自己进行培训。
自从这些国营电影厂没有了,基础工种的培训也就断层了。
可以说如今国内的影视行业,还在享受着过往国营电影厂的遗泽,那些还活跃在影视行业的基础工种大师,几乎都是从当初各大国营电影厂出来的老人。
至于现如今行业内年轻基础工作者的培养模式,大多也都变成了师傅在片场带徒弟。
这种模式的培养,就不说学徒和老师之间的人身依附关系了,光是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都无法保证啊。
虽然也有走这个路子,从底层干到部门长的,但是这样的人毕竟还是凤毛麟角,大多数的幕后技术工作者,还是缺乏上升空间和渠道,只能混日子。
至于影视院校,虽然京影、央戏等院校也会开设摄影、调色等课程,但那不过是学生的选修课程,而非一个专业。
学生毕业了,更多的还是以导演、制片人为目标,也不可能从事这类看起来比较低端的职业。
现如今我们星河集团的解决方案,就是和京影合作开设短期培训班,为那些与我们签约的幕后工作者提供学习培训机会。
像是灯光师、录音助理这些岗位,跟国家规定的教育体系没有太多关联,不需要很多系统知识,只需把专业范畴内的东西弄明白了就可以上岗,培训周期可以短很多,也不必以拿到一张学士学位证书为准。
但这种方式,也只是一种应急手段。
我们影视行业真正需要的,还是一个科学的、成体系的行业基层人员培养流程。
这么说吧,那些需要参加培训班的基础工作从业者,大多数也并没有一个好的学习心态。
他们之中很多人都是过去十年里,因为影视行业扩张而半路出家进入这一行的。
这些人有的可能满足于现状,有的可能只是把现在的工作当作跳板,有的则认为最好的学习就是在剧组里面混,混脸熟、混人缘、混人脉,很少有人真的想要通过学习和努力提升职业技能来在行业内部取得一席之地。
如此整个影视行业,又如何能在没有厚重根基的情况下,达成健康发展的目的呢?”
王皓这一番后当真是情深意切,其中也夹杂了他这么多年来对于整个影视行业的思考,可以说是干货满满,对于大领导来说都颇有启发。
而说了这么多,铺垫了这么久,王皓也总算是将话题转移到了他最终的方向。
“高端人才的稀缺,以及基础工种技术人员的匮乏,其实从根本上还是反映了我们华夏电影工业化的不成熟。
这点我们可以参照好莱坞,美国的电影行业经过了上百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非常成熟的工业化流程和商业操作模式。
那边的电影工业从业人员,就都具有很高的素质和职业性。
这种职业性能够帮他们更好的提升电影质量,而高质量的电影又能产生高收益,自然就让他们更重视行业技术工人的培养,如此就形成了一种正向循环。
光是从这一点上来说,我们国内和好莱坞就还是有着非常明显的差距。”
韩三坪听到这里,忍不住说了一句:
“关于华夏电影工业化和人才培养面临的困难,主要还是和我们行业现阶段的发展太过迅速有关,这也不是一蹴即就的事情。”
“可未来行业发展只会更加迅速,市场可不会等你。
现如今电影行业才刚刚兴起,就已经是乱象丛生,各种投机和浮躁的做法大行其道。
我只怕还不等我们形成像好莱坞那样良好的行业生态环境,很多事情就已经积重难返了!”
王皓这话声音有些大,韩三坪脸上顿时就露出了不满之色。
然而大领导多聪明,已经看出他们这是在一唱一和,于是摆了摆手,说道:
“你小子也别说这些有的没的了,直接说最终方案吧。”
“我的建议就是进一步开放内地电影市场,引进国外的电影人才作为援助。”
(本章完)
本文网址:https://www.3haitang.com/book/166255/47693143.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3haitang.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