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书屋 > 其他小说 > 崇祯太子 > 第240章 兵至江西

第240章 兵至江西

推荐阅读:大秦:从战场捡属性开始变强长生我在前世命格成圣我怎么还活着?仙子别怕,我是瞎子异度荒尘封神:从吞噬补天石开始我满级天师,你让我进规则怪谈?故障乌托邦读心剑灵后,我带满门冤种杀疯了修炼天资差?我选简单模式

    第240章 兵至江西
    有关江西诸多战斗的记录之中充满了“尽杀其半”、“杀死贼众无算”之类的形容。
    其战事到底残酷到何种地步自然不问可知。
    更关键的是,在江西的整个战斗过程之中,不但有诸多朝廷官员舍身忘死,更有宗室亲王与世家大族挺身而出。
    死在豫章永宁王、死在抚州的罗川王、死在赣州的杨廷麟、万元吉、死在南城的邓思铭、被俘身死的揭重熙、王养正、夏万亨、刘光浩。
    以他们为代表的一个个宗室、官员、世家、百姓用自己的努力为大明争得了宝贵的喘息之机,更用满腔热血证明了江西对国家的忠诚。
    只是大明的问题却非兵卒是否敢战、官员是否忠诚这些表征。
    在内部矛盾无法被压制或是解决的情况下,无论取得怎样的胜利终还是会因严重的内斗而功亏一篑。
    对此,朱慈烺自是心知肚明,亦想好了解决这些问题的中长期办法。
    可这些法子都需不少时日才能见效,于当下而言,他也只能想些暂时缓解的法子,或者干脆就用大义名分和强大军势强行压制了。
    就比如江浙与广东,广西与广.两广与珠江三角洲。
    江浙与广东的矛盾先前已然提过,更偏向于地主阶级的江浙看不上更偏向于商人的广东,而两家之间又因海贸诸事生了龃龉。
    如此一来,代表两地利益的官员们自然也就不对付了。
    对于这种情况,朱慈烺的办法倒也简单,无外乎以利诱之,以势压之,将大部分稳下来后,余者也便翻不起什么风浪了。
    江浙和广东的矛盾本质上还是利益之争,虽因两地承担了较多赋税而使得矛盾牵扯颇大,但若抛开旁的来看,想找到解决问题却也不甚太难。
    可两广与珠江三角洲的问题就有些难办了。
    利益、族群、观念、世仇,这一桩桩一件件最终以山民和汉人的形式表现了出来,进而使两广这个大后方也出现了诸多不安定因素。
    在朱慈烺原本计划之中,收拾掉靖江逆王逆王之后他便会召集山越各部搞一个类似恳谈会的东西,然后尽可能解决山民们所提出的问题,以表达自己的诚意,收拢各部人心。
    可是天不遂人愿,突如其来急报却打乱了他的节奏。
    万元吉的军报是十多天前发出的,依其所报,江西明军因为保宁王投敌而遭清军突袭,其后永宁王所部败退吉安,罗川王所部则不知去向。
    现下万元吉虽有四千多新募之兵,可前方情势不明,他却也不敢贸然出击,否则但有不测,漫说赣州不保,便连广东、福建也会暴露于清军兵锋之下。
    如此情形,朱慈烺自是顾不得再与山越各部搞什么恳谈会,向顾元镜、瞿式耜一番安顿之后他便领着胡茂祯和宿卫踏上了北上之路。
    原本,他是想将水师一并带上的,毕竟在他的印象中,广东与江西之间似有水路相连,若能将这大杀器带到江西战场,漫说一两股降军,便是清军大举来攻他却也有保住半壁江西的自信。
    可谁曾想,一番了解之后他才发现,广东确有水路通至江西,江西也确有水路通至广东,可能够从广州通到赣州的水路却是没有的。
    如此一来,徐仁爵便是再不甘心也只能留在广东,眼巴巴看着太子殿下领兵迎敌了。
    最终,在一干臣子的坚决反对之下,朱慈烺乘船北出韶关,待到河面渐窄不利船行之时于南雄附近改走陆路,如救火队员一般的太子殿下也便即将进入江西境内了。
    “殿下,据向导虽说,再有一二十里便是大庾了,依末将所想,我军莫不如在此县驻上一日,待兵卒们回好精神再往赣州。”
    “走前不是说了么?行军打仗非本宫所擅,军略之事皆由你定,本宫只管帮你协调各方关系,旁的绝不插手。”
    胡茂祯算是个猛将,于作战方面可称擅长,但他这个人最值得让人称道的却非军事,而是知进退。
    在原本的历史上,不管金声桓、李成栋、王德仁这些投了清军的,亦或孙可望这些投了明军的他们皆对自己的待遇有着极不符合实际情况的期望。
    待到现实与期望出现较大差距之后,他们又都果断选择了背叛,可这胡茂祯却与他们并不一样。
    他对所处环境有着极其清醒的认知,在为鞑子立下汗马功劳之后,其人不但未曾奢望得到怎样的封赏,更还屡次以年老体病为由奏请致仕。
    当然,这里面自然也有胡茂祯所立之功远不及李成栋等人的关系,可若非对当时局面有着清醒的认知,他一个手握重兵的降将又怎会不生奢望?
    所以,朱慈烺虽然已说过多次,但他每逢决策皆要报予殿下知晓,做足了一副乖宝宝的样子。
    “殿下说笑了,您要是不擅军略,神州大地哪里还有人敢自称知兵?末将还想从您这里再学些本事,好为大明再立新功,万望殿下莫要自珍啊。”
    不得不说胡茂祯这番马屁拍得果真让人舒坦,哪怕朱慈烺非常清楚自己能将多铎赶回江北不过是占了先知先觉和水师之利,却也不由在听完之后回忆起这几个月间的辉煌战绩了。
    常人皆言,上官为何偏爱溜须拍马之辈。
    可若易地而处,细细思量却又能从其中看到些不一样的东西。
    单纯些说,这溜须拍马能带给上官的最直接好处便是情绪价值,可又有哪个上官是单单为了这点情绪价值重用逢迎之人的呢?
    抛开情绪价值不谈,溜须拍马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就是一种臣服的表现,若将这种表现翻译成易懂的话语,大抵也就是那么一句:有事您说话。
    但凡做事便会遇到阻力,遇到阻力便得用人去突破阻力,若是一任上官身边连个能在前面遇山开路遇水架桥的人都没有,那他还能办成什么事?
    当然,不是说所有溜须拍马之人都能做到这一点,也不是说不爱溜须拍马的人就不能为上官排忧解难。
    可是从溜须拍马上进行甄别却是成本最低的,效率最高的。
    这便是上官们普遍都爱重用那么一两个溜须拍之徒的缘由了。
    不过这里面却又牵扯到了另一个问题。
    如若常年处在这样的环境之中,那么不管多么英明神武的人必定都会在一声声或真情或假意的赞叹之中迷失自我。这便又是常年居于高位的人为何会在执政后期变得刚愎自用,昏招频出的缘由了。
    话到这里许有人会说,见到溜须拍马的便直接砍了,哪里还会有这么多麻烦?
    可向着强者臣服乃是群居动物的本能,砍了一个还会有第二个、第三个,旁人只会觉得那人不知是在什么地方得罪了主君,却不会有人觉得主君厌恶溜须拍马。
    若再具体一点,将视线放到这胡茂祯身上。
    朱慈烺能将他直接砍了吗?
    肯定是不能的。
    不但不能,甚至于他若是沉下脸来告诉胡茂祯以后少拍马屁,那么胡茂祯的第一反应必定是反思自己拍马屁的方式是不是不合适,继而回忆这段时间自己的行至是不是惹得殿下动怒。
    在这样的情况下,胡茂祯若是能想到自己行至中的不妥便还罢了,可若是想不到的话.
    朱慈烺大抵便得小心自己的脑袋了。
    当然,现在的朱慈烺大抵还是会对这般吹捧觉得肉麻,他虽在面上维持着礼貌的微笑,但在心里却还是一再告诫:自己并不是什么军事天才。
    又笑了几句,胡茂祯便去安排有关扎营的诸般事宜了,待他再次回返之后却已过了近半个时辰。
    “怎了这么长时间?是不是前面出了什么麻烦?”
    才见胡茂祯的身影,朱慈烺便关切的问了一句。
    此地虽距赣州还有近二百里,但万元吉的求援信毕竟已发出了好一阵子,更何况江南之战的影响已然扩散开来,他却也不敢笃定现在的赣州就还在明军手上。
    “回殿下,倒也没什么事,就是路卡稍有损坏,收拾的时候了些时间罢了。”
    听到胡茂祯的回禀,朱慈烺只是将路卡二字暗暗几下却也未再多说什么便继续催马前行。
    约莫三两盏茶的功夫,一座颇为草率的木寨出现在了他的视野之中,而当朱慈烺抵近木寨之后,早早侯在那里的十余个差役打扮的人便一起拜在地上大声喊道:“小的拜见各位将军。”
    按着胡茂祯所想,这等小吏扬扬马鞭也就算是回了礼,其后他自会与太子殿下继续赶路。
    可谁曾想,他这里才将手抬了一下,那边却见太子殿下改了方向直接往那般小吏身前而去。
    “你们是哪里的人?”
    待见那年轻军将往自己这里靠来,那班子小吏自是吓了一个哆嗦。
    需知匪过如梳、兵过如篦、官过如剃,这兵虽居在中间,可于此等乱世之中,大军一过说不得便连根都会给刨了,他们这等小吏又怎不怕成了那杀良冒功里的良呢?
    “回禀将军,小的是大庾人,”说着,那年岁稍长些的差役跪行至朱慈烺马前,哆哆嗦嗦地捧起一个拳头大的小包便直往其面前递来:“将军劳苦功高,小的无有所长仅有些特产敬上。”
    大抵是银子吧。
    从那小包的形状上,朱慈烺轻易便判断出了这特产到底是什么,随即一连串思量便陆续出现在了他的脑海之中。
    胥吏畏兵,可百姓同样也畏惧胥吏,否则凭朝廷发下的那么点银两,凭几个差役又怎能拿出这样的“特产”?
    当然在这畏惧之中肯定蕴含着浓浓的鄙视,朱慈烺甚至敢断定,在大军路过之后,这几个差役必会骂上几句丘八之类的话。
    可当胥吏出现在百姓面前,兵卒出现在胥吏面前时,各人却又不得不做出此等情状。
    真是个扭曲的社会啊。
    心念转动大抵不了一半个呼吸,可就这么一阵功夫,胡茂祯却已杀气腾腾地冲到前面,抬手之间便已将马鞭往那差役身上抽去。
    “大胆!”
    啪!
    “殿下恕罪!末将该死!末将该死!”
    撇了眼手背上那拇指长短的红印,又看了看已然在地上不住磕头的胡茂祯,朱慈烺虽觉一阵生疼,可还是强装无事淡淡地说了一句:“本宫又不是泥捏的,起来吧。”
    “殿下,末将伤了龙体,罪该万死啊!”
    “让伱起来就起来,你不说,我不说,谁还能知道此事?”
    “殿”
    “休再啰嗦。”
    待见胡茂祯双眼微红,朱慈烺却只是摆了摆手示意其莫再多言。
    老实讲,他是知道一些规矩的,只是他现在的心思全都落在将要和那班差役进行的对话之上,又如何能将那些还未刻到骨子里的东西和胡茂祯现在的反应连在一起?
    只是
    “殿殿下!?您.您是太子殿下?!”
    正当朱慈烺还在与胡茂祯纠缠之时,一阵略带哽咽的话语声又从他身前传了过来,待他再转头看去,却见那还捧着小包的年长差役竟双手颤抖,却似被什么弄得不能自已一般。
    “正是本宫,尔等都起来回话吧。”
    话音落下,各人自是不敢,其后又是一阵辞让,那班差役终才略显拘谨地站到了朱慈烺身前丈许。
    “你们是哪个衙门的?在这里设卡是何缘由?”
    “禀报太子殿下,小的们是大庾县的差役,在这里设卡乃是为了收过省的捐课。”
    “这捐课是如何收的?又要用往何处?”
    这路卡设在两省交接,朱慈烺自然能想到其作用到底为何,只是以前他也不曾对此投入过太多关注,只知这东西与什么城门税之类的东西同属苛捐杂税,却对其中详情不甚知晓,所以在见到这些差役之后才生了仔细了解之心。
    半晌之后,朱慈烺从那年长差役口中知晓了诸多内情,虽说这些内情可谓人尽皆知,可仍然震得朱慈烺在离开之时都还未完全回过神来。
    地方衙门竟是如此运转的!
    (本章完)

本文网址:https://www.3haitang.com/book/166301/47708931.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3haitang.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