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0章 堂堂正正的阳谋
推荐阅读:长夜君主、太平令、长生,从养鸡杂役开始、圣杯战争?龙珠战争!、重生另嫁小叔,夫妻联手虐渣、成为诺亚后,选择伽古拉、说好电竞童子功,你谈恋爱夺冠?、无敌从我看见BOSS血条开始、全球降临:带着嫂嫂末世种田、残血玩家、
第370章 堂堂正正的阳谋
6月15日
重庆
随着一批批探马、斥候自北面返回,朱慈烺对北面战局的发展便非两眼一抹黑。
据探马所报,张献忠于广元外围设立的坞堡群已近乎被全部拔出,而大西军则是步步后撤似未在战术上做出相应的变化。
有关两军的胜负得失,斥候们并没能得到太过详细的情报,但外围坞堡群的损失却能说明初次与清军交战的大西军已在战术思维上落了下风。
对此,朱慈烺自是颇感意外,随后关于川中的谋算却也不得不发生了些微妙的转变。
据他所知,在张献忠意外身死之前,大西与大清曾战过几场,其间素以步战称雄的八旗兵不但没能在大西军身上沾到便宜,更还损兵折将、险象环生。
清史稿载:“献忠遣贼党环营抵抗,格布库破贼第一营步兵。
贼分两翼,豪格复遣偕佐领苏拜攻右翼,都统准塔巴图鲁攻左翼。
贼自右翼下山来犯,格布库率本旗兵冲击之,旋从准塔翦其左翼。
贼围正蓝旗兵,格布库偕佐领阿尔津、噶达浑、西特库、乌巴什往援,格布库中箭殒,西特库、乌巴什俱殁於阵,贼退。”
“贼率马步兵分三路来犯,古朗阿奋勇进击,与巴扬阿均阵亡。”
很明显,清军的出现虽然大出张献忠所料,但大西军不仅凭着极强的战斗力扛过了第一波突袭,更还在其后对清军发起了极有成效的反击。
若非张献忠在战斗最关键的时刻意外身死,凤凰山一战到底会打成什么样子却也在两可之间。
有着这样的认识,起先朱慈烺便觉得清军与大西军当能在广元僵持很长时间。
可谁曾想,在双方战力处于伯仲之间的情况下,张献忠却耗费大量人力物理打起了堡垒攻防战。
且莫小看了这一变化。
因着火器的缘故,广元外围的坞堡群以出乎大西军预料的速度被一一拔除,而其带来的不仅是守堡士卒的大量伤亡,更还对后方大西军的士气造成了沉重的打击。
朱慈烺打了这么多仗,自然晓得士气对战斗力会有多大的影响。
待晓得北面战况之后,哪怕他对大西军的战力颇有信心,但在张献忠战术失当的情况下却也不敢久留綦江。
6月13日
重庆
“回禀陛下,各州县来人已答应寻找受刑士卒,想来不需多少时日便能将其重新收拢。”
“嗯,每每念及此事,朕便觉心中塞堵,樊卿还需多催着些,莫要让他们在外面受苦了。”
待听樊一蘅所报,朱慈烺面上便露出一副悲天悯人之色。
在获知北面的大体战况之后,朱慈烺权衡数番终还是转了先前的谋算,决定移驾重庆。
这倒不是说他不担心让大西军产生过激反应,关键在于局面较他原本所料已有了微妙的转变,若还纠结于此却难免在北面发生剧变之时鞭长莫及。
由此,朱慈烺一面命熟悉地形的曾英领小股人马缓缓北上,以为应变之用,一面便让驻留遵义的大队主力进兵川中,拉近与广元的距离。
当然,心心念念惦记着收拢大西军的朱慈烺自不会忽略了大西高层的观感。
他在调整明军位置的同时以樊一蘅的名义往广元送了一封信,而这信里的重点便放在了大明愿意向农民军提供一切支援上。
做完这些之后,朱慈烺心血来潮便抽空往街面上转了一转。
可不转不要紧,这一转之下饶是他对川中的民生已有预料,却也被重庆的凋敝和张献忠的嗜杀给惊得暗骂几句。
旁的自然不需多说,街面上的铺子仅还有一两成开着,寻常人家亦有大半直接空了下来。
若只如此也便罢了,覆巢之下焉有完卵,遭了战乱自当是这幅模样。
可关键在于,城内城外还散着诸多断手断脚的,待他一问才知,这些人里有被张献忠断了手脚的明军,有因各种缘由而触了大西国法的百姓。
更让人难以接受的是,这些人并非全部,其余的都被驱赶到了川中各地。
要知道,在本乡本土这些失去了劳动能力的许还能苟存于世,可要是离了乡土
看着那些苟延残喘的人,朱慈烺虽未多说什么,也未在当时做些什么,但他却第一次对张献忠生出了彻骨的恨意。
杀戮敌方降军,杀戮寻常百姓,于此等年月根本不会将这样的事放在心上,更不会有人为他们争个公道。
可那些杀戮要么是为了利益,要么是迫不得已,似张献忠这样大规模残害生灵只为发泄的却是绝无仅有。
“陛下仁厚,真乃万民之福。”
“你说那张献忠是不是脑子有病啊?”
听着樊一蘅的称赞,朱慈烺脑海中不由浮现出了那日所见一少了右手的中年人,而当那人身影出现之后,素来有些喜怒不形于色的大明皇帝终还是忍不住骂了一句。
朱慈烺见到那中年人时,他正与几个同样少了右手的汉子没精打采地靠在码头附近,显然是在等着有船舶靠岸好挣些铜钱填饱肚皮。
可那时在码头上等活的又岂会仅有他们?放着那么多四肢健全的力工,又有哪个会选择一帮残废?
能够轻易想见,似这些人终会饿死在这个世道,哪怕他们当初也曾为了这座城池而拼命。
回来之后,朱慈烺并没有责怪川中任何一官,更没有将心中的不满吐露出半分。
说到底,当初御守重庆的四川巡抚陈士奇已然殉国,其继任者龙文光亦在数月之后殉国成都。
此时虽还有个川陕总督在此,但大明在四川的官僚体系却已彻底崩溃,漫说樊一蘅不晓得这些,便是知道了须臾之间又能有什么办法?
“臣,失职!”
面对突然失态的陛下,樊一蘅自得先行请罪,可当他将才归到地上却见陛下摆了摆手,似已从刚刚的恼怒之中恢复了过来。
“不怪你,我们入到重庆也没几日,你便是三头六臂也有顾不到的地方,”说到这里,朱慈烺便顿了一下,待见樊一蘅自地上起身,他才又接着说道:“朕估摸着受了残害的士卒百姓当不在少数,伱往应天去个本子,让他们多调些粮食过来。”
“臣,领旨。”“还有,让李朝东带些得力人手过来一趟。”
李朝东?
对于这个名字,樊一蘅自是有些陌生,可在他疑惑之际却听陛下的声音又传了过来。
“他是咨议局的武咨议,早前在应天受了重伤,已上不得战场,朕便将安顿伤残士卒的事情交到了他手上。”
朱慈烺解释的随意,樊一蘅自也没有多想。
在他看来这也就是陛下心善而已,却未想到这个咨议局到底有多么重要,亦未想到似西南这般刚刚经了战乱的省份会因这个不起眼的衙门而成为陛下的铁盘。
待又应了一声,他便将话题扯到了正事上。
“陛下,各州县所说的那些”
“不急,等仗打完了再说。”
明军虽才进入重庆,但川中各方势力却已在明暗之间派人过来接洽。
在樊一蘅想来,若能将这些力量拢住,势必会对朝廷收复四川有极大的帮助。
可出乎他意料的是,在将这番话说完之后陛下的表现却极为冷淡,似乎对这些大多在川中经营了数百年的势力并不看重。
起初他到也想给陛下说说这些势力的重要性,但也不知是哪根神经突然搭到了新的通路上,他却在张口之际便将组织好的言语生生咽了回去。
似江南、湘赣他却不太清楚,但就陛下在云南的行事来说,却在或明或暗不断打击以土司为代表的地方势力。
这一点他却没有想错。
当初朱慈烺的势力只统着三两个省的时候,他便借着阉党与东林的争斗将杭州本地势力捋了一遍,后来随着手中力量的增长,他又借着阮大铖的案子把整个江浙的士绅大族洗掉了大半。
此时他虽还未将整个四川全部收复,但论及兵力却不逊色于任何一方,而且与张献忠的嗜杀和鞑子的残暴相比,朱慈烺这个大明皇帝的名声却要好上一百倍。
如此情形之下,他与其现在和那些地方势力搞什么勾兑,倒不如等到大局已定之后再以胜利者的身份接受那些墙头草归附。
届时
不得不说,这便是朱慈烺在数次清洗之中都隐在幕后的好处了。
哪怕最终的结果都是与他作对的人落个家破人亡的下场,但在旁人眼中素来仁善的皇帝陛下却都是在被逼无奈之下才不得不痛下杀手。
与之相比,只晓得搞什么恐怖统治的张献忠却真真连个娃娃都有些不如。
当然,这倒不是说在明末闯出了偌大名声的大西皇帝就是个傻子。
关键在于每个人所处的立场、性格早已注定,其行事作风势必也会受到这些先决条件的左右。
便拿当年的朱元璋和张献忠、李自成做个对比。
两面虽都是为了反抗上层的压迫,但当年的朱元璋却因添了层驱逐鞑虏的光环而与地主阶级有了妥协勾兑的可能。
与之相比,张、李二人却无这样的加成,只能在和地主阶级作对的路上走到黑。
话到了这里却不得不说提一嘴张、李二人的差别。
当清军入关之后,也不知张献忠是发现了与地主阶级妥协的契机,还是真的一心只想驱逐鞑虏,他曾屡次对四个义子和麾下大将说过要连明抗清的话。
在他死后其余部虽然各有心思,但在连明抗清这件事上却没有发生半点分歧,自也能从侧面证明史料的真实性。
假若他未曾死在凤凰山,而是与豪格就这么僵持了下来。
一旦他光明正大地打出驱逐鞑虏、恢复河山的口号,大西的处境必然会有极大改善。
届时凭着能与豪格精锐正面作战的实力,这个天下到底会不会姓张却也难说的很。
在这一方面,李自成却要迟钝许多,哪怕他第一个入了北京却也没有及时从打天下的思维转换成坐天下的思维。
其部属不但保留了流寇那种吃干抹净的作风,更还在关键的战略选择上屡屡犯错,终使得大好江山平白便宜了鞑子,自己也落了个死在锄头下的下场。
若他能在进入北京之后及时约束部属,若他能够在某个时节及时与地方势力缓和关系.
当然,其中假设仅只是假设而已,于实际而言并没有太多意义,但从这些假设的推导中却能明白无误地看出张献忠与李自成在战略眼光上的差别。
不过单就此时而言,颇具战略眼光的张献忠却觉得自己陷入了极度的困难之中。
“可望。”
张献忠在沉吟半晌之后便将手中书信交到了孙可望手中,而他自己则不由在心中叹了口气。
此信自然是朱慈烺以樊一蘅的名义送来的那封。
他在信中不但表达了大明对于张献忠抗击的鞑虏的认可,更还表示愿意提供包括钱粮在内的一切帮助。
当然,在书信的最后还隐晦地说明了明军因担心无法及时提供帮助而进驻重庆的事,并做出保证绝不会主动进攻农民军。
张献忠对于明军进驻重庆的事倒也没有太多感觉,毕竟在做出从后方调兵的决定时,他就已将重庆从自己的治下划了出去,真正让他觉得难受的却是明军想要提供帮助的这一条。
要知道,除去信念之类的缘故,能够获得某人效忠的最大缘由便是利益二字。
他若真接受了来自朝廷“包括钱粮在内的一切帮助”,那么这个消息必然会通过种种渠道扩散至大西全军。
届时与大西有着切身利害的军将各官们却还有可能继续站在大西这杆旗下,可对那些寻常士卒来说,这大西军的身份却会逐渐模糊起来。
此等情形之下,哪怕张献忠军中钱粮颇为紧张,但他会做出怎样的决定却也不需多说了。
只是
“陛下,旁的倒也不需他们多管,不过这钱粮?”
(本章完)
6月15日
重庆
随着一批批探马、斥候自北面返回,朱慈烺对北面战局的发展便非两眼一抹黑。
据探马所报,张献忠于广元外围设立的坞堡群已近乎被全部拔出,而大西军则是步步后撤似未在战术上做出相应的变化。
有关两军的胜负得失,斥候们并没能得到太过详细的情报,但外围坞堡群的损失却能说明初次与清军交战的大西军已在战术思维上落了下风。
对此,朱慈烺自是颇感意外,随后关于川中的谋算却也不得不发生了些微妙的转变。
据他所知,在张献忠意外身死之前,大西与大清曾战过几场,其间素以步战称雄的八旗兵不但没能在大西军身上沾到便宜,更还损兵折将、险象环生。
清史稿载:“献忠遣贼党环营抵抗,格布库破贼第一营步兵。
贼分两翼,豪格复遣偕佐领苏拜攻右翼,都统准塔巴图鲁攻左翼。
贼自右翼下山来犯,格布库率本旗兵冲击之,旋从准塔翦其左翼。
贼围正蓝旗兵,格布库偕佐领阿尔津、噶达浑、西特库、乌巴什往援,格布库中箭殒,西特库、乌巴什俱殁於阵,贼退。”
“贼率马步兵分三路来犯,古朗阿奋勇进击,与巴扬阿均阵亡。”
很明显,清军的出现虽然大出张献忠所料,但大西军不仅凭着极强的战斗力扛过了第一波突袭,更还在其后对清军发起了极有成效的反击。
若非张献忠在战斗最关键的时刻意外身死,凤凰山一战到底会打成什么样子却也在两可之间。
有着这样的认识,起先朱慈烺便觉得清军与大西军当能在广元僵持很长时间。
可谁曾想,在双方战力处于伯仲之间的情况下,张献忠却耗费大量人力物理打起了堡垒攻防战。
且莫小看了这一变化。
因着火器的缘故,广元外围的坞堡群以出乎大西军预料的速度被一一拔除,而其带来的不仅是守堡士卒的大量伤亡,更还对后方大西军的士气造成了沉重的打击。
朱慈烺打了这么多仗,自然晓得士气对战斗力会有多大的影响。
待晓得北面战况之后,哪怕他对大西军的战力颇有信心,但在张献忠战术失当的情况下却也不敢久留綦江。
6月13日
重庆
“回禀陛下,各州县来人已答应寻找受刑士卒,想来不需多少时日便能将其重新收拢。”
“嗯,每每念及此事,朕便觉心中塞堵,樊卿还需多催着些,莫要让他们在外面受苦了。”
待听樊一蘅所报,朱慈烺面上便露出一副悲天悯人之色。
在获知北面的大体战况之后,朱慈烺权衡数番终还是转了先前的谋算,决定移驾重庆。
这倒不是说他不担心让大西军产生过激反应,关键在于局面较他原本所料已有了微妙的转变,若还纠结于此却难免在北面发生剧变之时鞭长莫及。
由此,朱慈烺一面命熟悉地形的曾英领小股人马缓缓北上,以为应变之用,一面便让驻留遵义的大队主力进兵川中,拉近与广元的距离。
当然,心心念念惦记着收拢大西军的朱慈烺自不会忽略了大西高层的观感。
他在调整明军位置的同时以樊一蘅的名义往广元送了一封信,而这信里的重点便放在了大明愿意向农民军提供一切支援上。
做完这些之后,朱慈烺心血来潮便抽空往街面上转了一转。
可不转不要紧,这一转之下饶是他对川中的民生已有预料,却也被重庆的凋敝和张献忠的嗜杀给惊得暗骂几句。
旁的自然不需多说,街面上的铺子仅还有一两成开着,寻常人家亦有大半直接空了下来。
若只如此也便罢了,覆巢之下焉有完卵,遭了战乱自当是这幅模样。
可关键在于,城内城外还散着诸多断手断脚的,待他一问才知,这些人里有被张献忠断了手脚的明军,有因各种缘由而触了大西国法的百姓。
更让人难以接受的是,这些人并非全部,其余的都被驱赶到了川中各地。
要知道,在本乡本土这些失去了劳动能力的许还能苟存于世,可要是离了乡土
看着那些苟延残喘的人,朱慈烺虽未多说什么,也未在当时做些什么,但他却第一次对张献忠生出了彻骨的恨意。
杀戮敌方降军,杀戮寻常百姓,于此等年月根本不会将这样的事放在心上,更不会有人为他们争个公道。
可那些杀戮要么是为了利益,要么是迫不得已,似张献忠这样大规模残害生灵只为发泄的却是绝无仅有。
“陛下仁厚,真乃万民之福。”
“你说那张献忠是不是脑子有病啊?”
听着樊一蘅的称赞,朱慈烺脑海中不由浮现出了那日所见一少了右手的中年人,而当那人身影出现之后,素来有些喜怒不形于色的大明皇帝终还是忍不住骂了一句。
朱慈烺见到那中年人时,他正与几个同样少了右手的汉子没精打采地靠在码头附近,显然是在等着有船舶靠岸好挣些铜钱填饱肚皮。
可那时在码头上等活的又岂会仅有他们?放着那么多四肢健全的力工,又有哪个会选择一帮残废?
能够轻易想见,似这些人终会饿死在这个世道,哪怕他们当初也曾为了这座城池而拼命。
回来之后,朱慈烺并没有责怪川中任何一官,更没有将心中的不满吐露出半分。
说到底,当初御守重庆的四川巡抚陈士奇已然殉国,其继任者龙文光亦在数月之后殉国成都。
此时虽还有个川陕总督在此,但大明在四川的官僚体系却已彻底崩溃,漫说樊一蘅不晓得这些,便是知道了须臾之间又能有什么办法?
“臣,失职!”
面对突然失态的陛下,樊一蘅自得先行请罪,可当他将才归到地上却见陛下摆了摆手,似已从刚刚的恼怒之中恢复了过来。
“不怪你,我们入到重庆也没几日,你便是三头六臂也有顾不到的地方,”说到这里,朱慈烺便顿了一下,待见樊一蘅自地上起身,他才又接着说道:“朕估摸着受了残害的士卒百姓当不在少数,伱往应天去个本子,让他们多调些粮食过来。”
“臣,领旨。”“还有,让李朝东带些得力人手过来一趟。”
李朝东?
对于这个名字,樊一蘅自是有些陌生,可在他疑惑之际却听陛下的声音又传了过来。
“他是咨议局的武咨议,早前在应天受了重伤,已上不得战场,朕便将安顿伤残士卒的事情交到了他手上。”
朱慈烺解释的随意,樊一蘅自也没有多想。
在他看来这也就是陛下心善而已,却未想到这个咨议局到底有多么重要,亦未想到似西南这般刚刚经了战乱的省份会因这个不起眼的衙门而成为陛下的铁盘。
待又应了一声,他便将话题扯到了正事上。
“陛下,各州县所说的那些”
“不急,等仗打完了再说。”
明军虽才进入重庆,但川中各方势力却已在明暗之间派人过来接洽。
在樊一蘅想来,若能将这些力量拢住,势必会对朝廷收复四川有极大的帮助。
可出乎他意料的是,在将这番话说完之后陛下的表现却极为冷淡,似乎对这些大多在川中经营了数百年的势力并不看重。
起初他到也想给陛下说说这些势力的重要性,但也不知是哪根神经突然搭到了新的通路上,他却在张口之际便将组织好的言语生生咽了回去。
似江南、湘赣他却不太清楚,但就陛下在云南的行事来说,却在或明或暗不断打击以土司为代表的地方势力。
这一点他却没有想错。
当初朱慈烺的势力只统着三两个省的时候,他便借着阉党与东林的争斗将杭州本地势力捋了一遍,后来随着手中力量的增长,他又借着阮大铖的案子把整个江浙的士绅大族洗掉了大半。
此时他虽还未将整个四川全部收复,但论及兵力却不逊色于任何一方,而且与张献忠的嗜杀和鞑子的残暴相比,朱慈烺这个大明皇帝的名声却要好上一百倍。
如此情形之下,他与其现在和那些地方势力搞什么勾兑,倒不如等到大局已定之后再以胜利者的身份接受那些墙头草归附。
届时
不得不说,这便是朱慈烺在数次清洗之中都隐在幕后的好处了。
哪怕最终的结果都是与他作对的人落个家破人亡的下场,但在旁人眼中素来仁善的皇帝陛下却都是在被逼无奈之下才不得不痛下杀手。
与之相比,只晓得搞什么恐怖统治的张献忠却真真连个娃娃都有些不如。
当然,这倒不是说在明末闯出了偌大名声的大西皇帝就是个傻子。
关键在于每个人所处的立场、性格早已注定,其行事作风势必也会受到这些先决条件的左右。
便拿当年的朱元璋和张献忠、李自成做个对比。
两面虽都是为了反抗上层的压迫,但当年的朱元璋却因添了层驱逐鞑虏的光环而与地主阶级有了妥协勾兑的可能。
与之相比,张、李二人却无这样的加成,只能在和地主阶级作对的路上走到黑。
话到了这里却不得不说提一嘴张、李二人的差别。
当清军入关之后,也不知张献忠是发现了与地主阶级妥协的契机,还是真的一心只想驱逐鞑虏,他曾屡次对四个义子和麾下大将说过要连明抗清的话。
在他死后其余部虽然各有心思,但在连明抗清这件事上却没有发生半点分歧,自也能从侧面证明史料的真实性。
假若他未曾死在凤凰山,而是与豪格就这么僵持了下来。
一旦他光明正大地打出驱逐鞑虏、恢复河山的口号,大西的处境必然会有极大改善。
届时凭着能与豪格精锐正面作战的实力,这个天下到底会不会姓张却也难说的很。
在这一方面,李自成却要迟钝许多,哪怕他第一个入了北京却也没有及时从打天下的思维转换成坐天下的思维。
其部属不但保留了流寇那种吃干抹净的作风,更还在关键的战略选择上屡屡犯错,终使得大好江山平白便宜了鞑子,自己也落了个死在锄头下的下场。
若他能在进入北京之后及时约束部属,若他能够在某个时节及时与地方势力缓和关系.
当然,其中假设仅只是假设而已,于实际而言并没有太多意义,但从这些假设的推导中却能明白无误地看出张献忠与李自成在战略眼光上的差别。
不过单就此时而言,颇具战略眼光的张献忠却觉得自己陷入了极度的困难之中。
“可望。”
张献忠在沉吟半晌之后便将手中书信交到了孙可望手中,而他自己则不由在心中叹了口气。
此信自然是朱慈烺以樊一蘅的名义送来的那封。
他在信中不但表达了大明对于张献忠抗击的鞑虏的认可,更还表示愿意提供包括钱粮在内的一切帮助。
当然,在书信的最后还隐晦地说明了明军因担心无法及时提供帮助而进驻重庆的事,并做出保证绝不会主动进攻农民军。
张献忠对于明军进驻重庆的事倒也没有太多感觉,毕竟在做出从后方调兵的决定时,他就已将重庆从自己的治下划了出去,真正让他觉得难受的却是明军想要提供帮助的这一条。
要知道,除去信念之类的缘故,能够获得某人效忠的最大缘由便是利益二字。
他若真接受了来自朝廷“包括钱粮在内的一切帮助”,那么这个消息必然会通过种种渠道扩散至大西全军。
届时与大西有着切身利害的军将各官们却还有可能继续站在大西这杆旗下,可对那些寻常士卒来说,这大西军的身份却会逐渐模糊起来。
此等情形之下,哪怕张献忠军中钱粮颇为紧张,但他会做出怎样的决定却也不需多说了。
只是
“陛下,旁的倒也不需他们多管,不过这钱粮?”
(本章完)
本文网址:https://www.3haitang.com/book/166301/47709078.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3haitang.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