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2章 孙元化

推荐阅读:长夜君主太平令长生,从养鸡杂役开始圣杯战争?龙珠战争!重生另嫁小叔,夫妻联手虐渣成为诺亚后,选择伽古拉说好电竞童子功,你谈恋爱夺冠?无敌从我看见BOSS血条开始全球降临:带着嫂嫂末世种田残血玩家

    第452章 孙元化
    徐静秋最终还是同意了朱慎锥的建议,准备带着孩子们去平顺。
    那日朱慎锥一番话让徐静秋终于明白自己的丈夫是怎么想的了,更了解了目前大明的局势和变化。
    徐静秋可不是什么都不懂的女子,书香门第家的女子相比普通男子,她更有魄力的多。熟读史书的她在朱慎锥分析下就明白过来,如果继续这样下去眼下的大明已不可挽回地要乱起来了,一旦天下大乱,什么情况都能发生。
    作为大明宗室,朱慎锥并无什么太多选择,假如和普通宗室一样那么最终的结果就是国亡身灭,哪怕逃脱性命,这结局也好不到哪里去,更不用说她们这些妇孺家人了。
    历朝历代都是如此,徐静秋当然明白这点。此时的朱慎锥也合盘向她托出自己的一些谋划和安排,当得知朱慎锥现在真正的实力时,徐静秋是惊讶万分,她虽然对草原的情况略知一二,可却从未深问过,更不用说大明这边的安排了。
    得知这些后,徐静秋就不再反对从平阳离开了。这是一个极聪明的女人,离开平阳不仅是为了保全自己和孩子,也是让朱慎锥安心和没有后顾之忧。
    就这样,半月之后,徐静秋带着孩子们还有嫂嫂张氏和侄女巧儿在朱慎锥的安排下坐着马车离开了平阳,朝着平顺方向而去。
    说是去平顺娘家小住些日子,实际上朱慎锥已给舅舅王荣去了信,先在平顺呆些日子,之后再把她们安置在了潞州卫指挥使府内,由王荣帮忙照料。
    至于岳父岳母那边,太多的情况也无需告诉他们,他们知道的越多反而不是什么好事,反正平顺离着潞州卫不远,一旦有变,王荣那边也能及时反应,安全不会有什么问题。
    送走了妻儿和嫂嫂她们,家中的仆人也随着她们去了潞州卫,家里一下子就空荡冷清了下来。
    作为宗室,朱慎锥是不能走的,不过那也只是名义上而已,所以他暂时还要留在平阳当个幌子,至于离开平阳他的办法就太多了,再加上他就是一个普通宗室,平日里也不起眼,更没人知道他真正的情况,对外隐瞒这些还是很方便的。
    徐静秋带着孩子离开平阳,走之前给家中去了信,信中并没有说其他,也没告诉他们自己的去处,但隐晦地提醒了父母留意各地的动静,防备地方可能发生的问题。
    不仅是给父母去信,就连远在京师的弟弟徐宪成也去了一封信。
    王恭厂大爆炸后,徐宪成因表现良好被天启皇帝看重,提前结束了在工部实习正式授官。
    因为王恭厂毁于一旦,再加上徐宪成自己也不想卷入东林党和阉党的争斗,运作之下徐宪成以工部虞衡清吏司员外郎的身份负责重建火器局和仓库,所以经常在京师、丰台和天津三处来回奔波。
    远离了京师的政治旋涡,徐宪成总算松了口气,再加上公务的繁忙,他也顾不上京师的那些乱七八糟的事,一心就投入了工作之中。
    转眼两年过去,这两年内徐宪成已初步完成了火器局和仓库的重建,从工作能力来说无可挑剔,再加上魏忠贤倒台后,朝廷政治风向有所改变,东林党渐渐恢复元气,而在江南一地,复社因为政治观点接近东林党,再加上复社成员团体的背景特殊性,目前复社名头越来越响,已有小东林之称。
    徐宪成作为当初复社的元老,在这种情况下自然地位水涨船高,随着这种变化,一直游离于政治中心的徐宪成也不可避免进入了朝廷的视线,包括崇祯皇帝和内阁大佬们的眼中。
    就在半年前徐宪成升官了,由工部虞衡清吏司员外郎进一步成了郎中,由从五品升到了五品。
    此外朝廷还给了徐宪成一个监察御史的头衔,听说似乎还有让徐宪成出京担任兵备道的想法,不过这件事是真是假大家也不是很清楚,至于去那个地方担任兵备道更不知道,但不管如何徐宪成已入了朝廷的法眼却是实实在在的,一旦真让他出京任兵备道,未来仕途可以说一片坦途,别看兵备道这个官职不高,可实权颇重,在这个位子上做好了,由兵备道升迁巡抚概率很大,等成了巡抚后,就相当于一脚踏入高级官员的行列了。
    京师的宅院,这个地方还是当初徐宪成在京师的住处,这些年来,徐宪成一直没有换地方,依旧是那个不起眼的小院。
    不过相比之前,现在徐宪成已不是一个人住着了,去年的时候徐宪成的好友李信来京师探望他,受徐宪成之邀留在了京师。虽然李信科举不成,没有徐宪成科举的天赋和运气,不过李信的能力很强,而且当他得知徐宪成在工部任职,又是工部虞衡清吏司员外郎,负责火器局,对火器颇有兴趣的李信忍不住就和徐宪成请教讨论起这些来,见李信如此,徐宪成恰好需要信得过的人帮忙,主动邀请李信不如来京师帮自己,顺便留在京师备考科举。
    两人是好友,李信又是一个直爽之人,当即一口就答应了下来,就这样徐宪成替李信在工部挂了个名,谋了个低级官员的差。毕竟李信是举人,他的身份完全可以当官,所谋的这个官虽不起眼,李信却根本不在乎,因为他知道这个所谓的官只是由头罢了,而他要做的是协助徐宪成的工作。
    就这样李信留在了京师,因为两人的关系李信也没另找住处,直接就搬来了徐宪成同住。对此徐宪成自然欢迎,自己的小院虽然小,可住的地方却不缺,有李信和自己同住,他巴不得呢。
    有了李信帮忙,徐宪成在工部的工作轻松了许多,李信的能力的确强,在他的帮助下工部虞衡清吏司工作一切井井有条,受益良多。
    随着时间的推移,徐宪成和李信在京师也结交了些朋友,其中关系最好的当属兵部主事孙元化了。
    因为工作的原因,在兵部任职的孙元化和徐宪成多有交往。
    孙元化此人是徐光启的弟子,而徐光启不仅是朝中大员,更是大明西学领袖,在其师的熏陶下,孙元化对数学和物理颇有研究,更对火器制造和运用有浓厚兴趣,再加上他本就是兵部官员,经常因为工作需要和工部打交道,一来二去就和徐宪成结识,双方因为脾气相投再加上在火器上的运用观点一致,很快就成了好友。
    也因为这个原因,李信来到京师后通过徐宪成认识了孙元化,双方熟悉后也成了不错的朋友。三人经常在徐宪成的小院聚会,饮酒谈事,交情越发的好。
    “恭喜恭喜,初阳兄此去辽东,当大展手脚,我等为兄贺!”徐宪成举起面前的酒杯由衷向孙元化道贺,一旁的李信也笑呵呵地向他祝贺。
    就在昨日,孙元化也升官了,蓟辽督师袁崇焕伸手向朝廷要人,特意点名要孙元化去辽东襄赞辽东军务。
    之所以这样,那是因为孙元化和袁崇焕曾经共过事,那还是天启二年的时候,当初因为侯震旸的保举,孙元化去辽东协助袁崇焕,因为他精通火器对袁崇焕驻守宁远帮了不少忙,当年的宁远大捷袁崇焕之所以能用火器打退努尔哈赤的几番进攻,孙元化可以说功不可没。
    宁远之战后,因为天启皇帝病重,袁崇焕当了辽东经略后没多久就称病离职,孙元化也暂时辞官回乡。等到崇祯皇帝上位,袁崇焕官复原职,并更进一步成了蓟辽督师,而这时候孙元化也回到了兵部继续担任主事。
    袁崇焕去辽东上任后不久,先是平定了宁远兵变,接着又在辽东展开了一系列的整顿工作,同时伸手向朝廷要钱要粮要人。钱粮暂且不说,至于要人其中就提到了孙元化,也正是因为这个缘故,崇祯皇帝已下旨升了孙元化官,并让他去辽东继续协助袁崇焕。
    “多谢两位贤弟。”孙元化笑呵呵地干掉了杯中的酒,冲着他们亮了亮杯底。
    孙元化马上要去辽东,所以三人今日聊的都是围绕着辽东战事。
    这三人之所以会成为好友不仅是脾气相投,还都对火器包括军事有着浓厚的兴趣。针对辽东目前的局势,三人你一言我一句就交流了起来。
    聊的兴起,三人索性就把桌上的菜盘、酒盅当成了棋子,手指沾着酒水画起了辽东地图,指点着地势讨论起来。
    你一句,我一言,聊的兴起,时不时发出爽朗的笑声,可聊到最后,当三人谈到辽东的粮草和军饷问题的时候,孙元化不由得叹息摇头起来,露出了忧色。
    “之前不是说朝廷已经向辽东下拨军饷了么?皇上和内阁诸大人还有户部做了安排。”李信问。
    孙元化神色严峻道:“杯水车薪呀,眼下朝廷虽已拨款,但数额远未达到袁督师所需,之前宁远兵变就是因为欠饷,袁督师抵达辽东后虽把此事强压了下去,也解决了部分军饷问题,可相比所欠之数还相差甚远,如朝廷不能尽快解决此事,恐怕依旧不稳。”
    李信露出疑惑之色,这和他所听说的似乎有些出入。今年朝廷动作可是大的很,为了辽东战事募集军费,不仅撤裁了驿站,不久前还宣布征收辽饷,如此下来怎么都应该吧辽东军费补齐了,怎么还会欠缺呢?
    (本章完)

本文网址:https://www.3haitang.com/book/166305/47710343.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3haitang.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