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6章 御前侍卫
推荐阅读:长夜君主、太平令、长生,从养鸡杂役开始、圣杯战争?龙珠战争!、重生另嫁小叔,夫妻联手虐渣、成为诺亚后,选择伽古拉、说好电竞童子功,你谈恋爱夺冠?、无敌从我看见BOSS血条开始、全球降临:带着嫂嫂末世种田、残血玩家、
第726章 御前侍卫
朱慎锥告诉徐宪成,所谓的内大臣全称为领侍卫内大臣,类同宋时殿前司,却又有着不同,和内务府一样同属于内廷,而非外廷官员。
内大臣的官职等同于六部尚书和左右都御史,为正二品。
都察院的最高官职就是左右都御史,但一般来说真正作为主管的是左都御史,右都御史大多都是加衔,这一次朱慎锥让徐宪成去都察院当右都御史,等于把这个加衔变成了实职。
都察院是朝廷中和内阁、六部平起平坐的衙门,御史这个官职也古就有之,在汉朝时期御史大夫属于三公之一,和宰相、太尉相当。之后历朝历代,御史之职都是朝廷官职常设,大明开国后朱元璋更直接设置了都察院,确定了御史的职权,用于监查和弹劾百官所用,拥有风闻奏事之权,手中的权利可是不小。
文官集团之所以强大,是因为文官集团直接掌握了话语权,而这个话语权大部分就在都察院。让徐宪成去当这个右都御史,朱慎锥的目的很明确,就是让徐宪成和文官集团争夺都察院的话语权,从而达到最终分庭抗礼的地步。
此外,领侍卫内大臣顾名思义,就是掌管大内侍卫的官员,而大明的大内侍卫就是大汉将军。朱慎锥已经决定把大汉将军这个机构从锦衣卫剥离出来,重组部门,其核心自然是他现在身边的蒙古侍卫和从新军挑选出来的可靠之人。
这些人会成为一个新的部门,为了区分之前大汉将军称呼,朱慎锥打算效仿历史上清廷的改称为“御前侍卫”,所有御前侍卫直接由朱慎锥自己来直接掌控,而对外名义上由领侍卫内大臣管辖。
而且这个领侍卫内大臣以后不仅只是一人,未来有两至三人更多,不管怎么说,这些人都是朱慎锥信得过的近臣。
除去设置这个部门外,朱慎锥还打算把勋贵子弟拉入御前侍卫之中,现在京营已被拆成了空架子,朱慎锥依旧保留京营的缘故是为了给大明勋贵一个安置,让诸多的勋贵子弟有个去处。
虽然许多勋贵子弟都是纨绔子弟,更是没什么出息的二世祖,但也不能否认勋贵子弟中也有些意图上进的年轻人,这人数量虽少,却依旧存在,而且大明勋贵在自土木堡之变后被打压至今,随着朱慎锥的上位后,这些勋贵似乎也看到了些重掌权利的希望,这也是在朱慎锥拉拢过程中,勋贵集团并没拒绝,反而有不少人主动投靠过来的缘故。
虽说朱慎锥讨厌满清,可也不得不承认满清在一些官职上的调整包括设立有着亮眼之处。
内务府是一个方面,大内侍卫的设置也是一个方面,而大内侍卫的设置能给满清贵族子弟一个直接上升通道,极大缓和了内部的凝聚力,同时也通过这个部门发现和提拔了不少优秀人才,再加上身为侍卫常在宫中,经常能够见到皇帝,同皇帝的亲近也不言而喻。
大明和满清不一样,满清立国的根本是八旗,大明可没有八旗这种群体,但与国同休的勋贵集团却类似于八旗,同样可以使用。
效仿满清,把侍卫分为三六九等,如同军中军职一般来设置。侍卫中最高级的自然是一等侍卫,相当于正三品武职。接下来就是二等、三等侍卫,等同于正四品和正五品。此外还有普通的侍卫,为正六品武职,这些侍卫组成御前侍卫的基本机构,以军中规矩来进行管理,从而替代之前的大汉将军,承担皇帝的护卫、仪仗队、宫禁防护甚至职掌廷仗等工作。
在朱慎锥的设想中,未来御前侍卫由三个部分成员组成,第一个部分就是朱慎锥在蒙古的亲卫充作御前侍卫。这些蒙古人都是跟着朱慎锥南征北战多年的部下,而且他们基本都是腾格尔部落的自己人,作为腾格尔部落实际的掌控者,又是大汉腾格尔的生父,这些人对朱慎锥的忠心程度不言而喻。
虽然这些蒙古人文化水平比较低,甚至许多连汉话都说不利索,但恰恰因为如此他们是最为可靠的。这也是朱慎锥入住皇宫后就以这些人直接替换了皇宫的守卫,把整个宫禁牢牢掌控,布置得密不透风的缘故。
除去这些蒙古人外,接下来的就是朱慎锥一手编练出来的新军中精锐了,新军是朱慎锥的老底子,更是他多年的心血,眼下的新军已成为了大明正式的官军,直接由王晋武统帅,其规模相比之前要大了许多。
这些新军的骨干无论是忠诚度还是可信度也是极高的,自然能充作亲卫负责宫禁。但这还不够,未来御前侍卫中不光有新军的骨干,朱慎锥还会把所有武科进士充作御前侍卫,也就是凡是中了武举,包括通过考试获得武进士资格的人第一步就是担任普通的御前侍卫,拥有正六品的武职。这些人必须担任至少两至三年的普通侍卫,在宫中轮值,然后才有可能按照其表现外派任职,或入军中担任正式军官,或在地方独当一面。
大明本就有武科,但大明的武科开开停停多次,在万历年间武科停了好久,之后又进行恢复。等到天启年武科也是断断续续,崇祯皇帝登基后武科索性直接停了,直等到崇祯皇帝感觉到自己被文官集团忽悠了,天下有失控的局面,为了抓军权崇祯皇帝不顾反对再开武举,从这点来说他倒是难得做了一件正确的事。
大明武科出来的人才不少,比如威震辽东的毛文龙就是武举人,现在在辽东的吴三桂也中过武科,此外还有不少军中将军都是武科出身。但相比文科,大明的武科通常只是走一个程序,并不严格,大多数军将子弟或者世袭的卫所官员子弟很容易获得一个武科的资历。
虽然是这样,武科的意义依旧还是有的,不仅能提拔出一些优秀军官,更能通过武科增强皇权在军中的威望。这其实就和后世军校没什么区别,就如同常校长搞了一个军校,身为校长的他军校中所毕业的学生都是他的弟子,依靠这些人从而掌控军权,稳固地位。
武科是朝廷所开,最终无论是中举还是成为武进士,都是天子门生。但这还远远不够,名义上的天子门生哪里能让朱慎锥满足?他打算借御前侍卫的机会把这些人全部归于御前侍卫管辖,放到自己的眼皮子底下来亲自调教。
以朱慎锥的能力,和他新军的操练和严格的军纪,两三年下来这些人自然就成了朱慎锥的人,以后无论是留在身边或者放出去领军都有大用。而且能够考武科的年轻人基本都是将门子弟和卫所世袭子弟,他们身后还有一个庞大的群体,拉拢了他们就等于拉拢了他们背后的群体,这何乐不为呢?
至于最后部分就是前面所提到的勋贵集团了,勋贵集团其实原本也是武将集团,祖上立功受爵从而成为了与国同休的勋贵群体。此外还有历代的外戚集团也在其中,这些人合起来就是现在的勋贵集团。
拉拢这些人,是眼下朱慎锥正在做的事,他现在建立御前侍卫机构,打算把部分勋贵子弟也拉进来当侍卫。这样做不仅能给勋贵集团一个安抚,更能让他们彻底打消顾虑,从而站到自己这边。
哪怕勋贵中不成器的人多,但只要有十几个甚至更少的有能力的勋贵子弟在其中出人头地,那么这些老牌勋贵们一定会明白这条路是他们家族未来最好的上升通道。
勋贵集团被文官集团打压了近两百年,无时无刻不想着重现祖宗的荣光。他们并不傻,只是因为没有希望消磨了信心罢了,但凡给他们一点可能,朱慎锥相信这些勋贵们会有正确的选择。
整个御前侍卫机构的组成部分大致就是这样,至于如何管理,各等侍卫又如何升迁等等,这些会都有严格的制度。不仅有新军的规矩在,别忘了锦衣卫的作用也很大,要知道大汉将军本就是锦衣卫属下的组织,虽说现在大汉将军成为御前侍卫,而且脱离了锦衣卫组织,可一系列的章程都在,朱慎锥只需要在这些上面添添减减,再加上徐宪成担任领侍卫内大臣,这个机构的运转不成问题。
听完了朱慎锥对御前侍卫机构的解释,徐宪成不得不承认这个机构设置的妙处,更感慨朱慎锥的心思缜密到了极点。
无论是内务府还是御前侍卫机构,这两个机构都绕过了外廷,直接归于内廷也就是朱慎锥最终执掌,如此朝堂上就算要反对也拿不出任何理由来。再加上这两个机构在实际操作中又对外廷有所影响,其中内务府承担了部分六部的职能,却又不受外廷管辖,这种做法要比仅仅使用太监来进行征税、开矿、监军等要强的多。
而御前侍卫在确保宫廷职能情况下,还借此拉拢了军中和勋贵群体,一旦成功这见效可想而知。徐宪成认为不是成功的把握有多大,而是必然成功,现在就看日后的效果如何了,对朱慎锥有相当了解的徐宪成太清楚自己这个姐夫的能力了。
(本章完)
朱慎锥告诉徐宪成,所谓的内大臣全称为领侍卫内大臣,类同宋时殿前司,却又有着不同,和内务府一样同属于内廷,而非外廷官员。
内大臣的官职等同于六部尚书和左右都御史,为正二品。
都察院的最高官职就是左右都御史,但一般来说真正作为主管的是左都御史,右都御史大多都是加衔,这一次朱慎锥让徐宪成去都察院当右都御史,等于把这个加衔变成了实职。
都察院是朝廷中和内阁、六部平起平坐的衙门,御史这个官职也古就有之,在汉朝时期御史大夫属于三公之一,和宰相、太尉相当。之后历朝历代,御史之职都是朝廷官职常设,大明开国后朱元璋更直接设置了都察院,确定了御史的职权,用于监查和弹劾百官所用,拥有风闻奏事之权,手中的权利可是不小。
文官集团之所以强大,是因为文官集团直接掌握了话语权,而这个话语权大部分就在都察院。让徐宪成去当这个右都御史,朱慎锥的目的很明确,就是让徐宪成和文官集团争夺都察院的话语权,从而达到最终分庭抗礼的地步。
此外,领侍卫内大臣顾名思义,就是掌管大内侍卫的官员,而大明的大内侍卫就是大汉将军。朱慎锥已经决定把大汉将军这个机构从锦衣卫剥离出来,重组部门,其核心自然是他现在身边的蒙古侍卫和从新军挑选出来的可靠之人。
这些人会成为一个新的部门,为了区分之前大汉将军称呼,朱慎锥打算效仿历史上清廷的改称为“御前侍卫”,所有御前侍卫直接由朱慎锥自己来直接掌控,而对外名义上由领侍卫内大臣管辖。
而且这个领侍卫内大臣以后不仅只是一人,未来有两至三人更多,不管怎么说,这些人都是朱慎锥信得过的近臣。
除去设置这个部门外,朱慎锥还打算把勋贵子弟拉入御前侍卫之中,现在京营已被拆成了空架子,朱慎锥依旧保留京营的缘故是为了给大明勋贵一个安置,让诸多的勋贵子弟有个去处。
虽然许多勋贵子弟都是纨绔子弟,更是没什么出息的二世祖,但也不能否认勋贵子弟中也有些意图上进的年轻人,这人数量虽少,却依旧存在,而且大明勋贵在自土木堡之变后被打压至今,随着朱慎锥的上位后,这些勋贵似乎也看到了些重掌权利的希望,这也是在朱慎锥拉拢过程中,勋贵集团并没拒绝,反而有不少人主动投靠过来的缘故。
虽说朱慎锥讨厌满清,可也不得不承认满清在一些官职上的调整包括设立有着亮眼之处。
内务府是一个方面,大内侍卫的设置也是一个方面,而大内侍卫的设置能给满清贵族子弟一个直接上升通道,极大缓和了内部的凝聚力,同时也通过这个部门发现和提拔了不少优秀人才,再加上身为侍卫常在宫中,经常能够见到皇帝,同皇帝的亲近也不言而喻。
大明和满清不一样,满清立国的根本是八旗,大明可没有八旗这种群体,但与国同休的勋贵集团却类似于八旗,同样可以使用。
效仿满清,把侍卫分为三六九等,如同军中军职一般来设置。侍卫中最高级的自然是一等侍卫,相当于正三品武职。接下来就是二等、三等侍卫,等同于正四品和正五品。此外还有普通的侍卫,为正六品武职,这些侍卫组成御前侍卫的基本机构,以军中规矩来进行管理,从而替代之前的大汉将军,承担皇帝的护卫、仪仗队、宫禁防护甚至职掌廷仗等工作。
在朱慎锥的设想中,未来御前侍卫由三个部分成员组成,第一个部分就是朱慎锥在蒙古的亲卫充作御前侍卫。这些蒙古人都是跟着朱慎锥南征北战多年的部下,而且他们基本都是腾格尔部落的自己人,作为腾格尔部落实际的掌控者,又是大汉腾格尔的生父,这些人对朱慎锥的忠心程度不言而喻。
虽然这些蒙古人文化水平比较低,甚至许多连汉话都说不利索,但恰恰因为如此他们是最为可靠的。这也是朱慎锥入住皇宫后就以这些人直接替换了皇宫的守卫,把整个宫禁牢牢掌控,布置得密不透风的缘故。
除去这些蒙古人外,接下来的就是朱慎锥一手编练出来的新军中精锐了,新军是朱慎锥的老底子,更是他多年的心血,眼下的新军已成为了大明正式的官军,直接由王晋武统帅,其规模相比之前要大了许多。
这些新军的骨干无论是忠诚度还是可信度也是极高的,自然能充作亲卫负责宫禁。但这还不够,未来御前侍卫中不光有新军的骨干,朱慎锥还会把所有武科进士充作御前侍卫,也就是凡是中了武举,包括通过考试获得武进士资格的人第一步就是担任普通的御前侍卫,拥有正六品的武职。这些人必须担任至少两至三年的普通侍卫,在宫中轮值,然后才有可能按照其表现外派任职,或入军中担任正式军官,或在地方独当一面。
大明本就有武科,但大明的武科开开停停多次,在万历年间武科停了好久,之后又进行恢复。等到天启年武科也是断断续续,崇祯皇帝登基后武科索性直接停了,直等到崇祯皇帝感觉到自己被文官集团忽悠了,天下有失控的局面,为了抓军权崇祯皇帝不顾反对再开武举,从这点来说他倒是难得做了一件正确的事。
大明武科出来的人才不少,比如威震辽东的毛文龙就是武举人,现在在辽东的吴三桂也中过武科,此外还有不少军中将军都是武科出身。但相比文科,大明的武科通常只是走一个程序,并不严格,大多数军将子弟或者世袭的卫所官员子弟很容易获得一个武科的资历。
虽然是这样,武科的意义依旧还是有的,不仅能提拔出一些优秀军官,更能通过武科增强皇权在军中的威望。这其实就和后世军校没什么区别,就如同常校长搞了一个军校,身为校长的他军校中所毕业的学生都是他的弟子,依靠这些人从而掌控军权,稳固地位。
武科是朝廷所开,最终无论是中举还是成为武进士,都是天子门生。但这还远远不够,名义上的天子门生哪里能让朱慎锥满足?他打算借御前侍卫的机会把这些人全部归于御前侍卫管辖,放到自己的眼皮子底下来亲自调教。
以朱慎锥的能力,和他新军的操练和严格的军纪,两三年下来这些人自然就成了朱慎锥的人,以后无论是留在身边或者放出去领军都有大用。而且能够考武科的年轻人基本都是将门子弟和卫所世袭子弟,他们身后还有一个庞大的群体,拉拢了他们就等于拉拢了他们背后的群体,这何乐不为呢?
至于最后部分就是前面所提到的勋贵集团了,勋贵集团其实原本也是武将集团,祖上立功受爵从而成为了与国同休的勋贵群体。此外还有历代的外戚集团也在其中,这些人合起来就是现在的勋贵集团。
拉拢这些人,是眼下朱慎锥正在做的事,他现在建立御前侍卫机构,打算把部分勋贵子弟也拉进来当侍卫。这样做不仅能给勋贵集团一个安抚,更能让他们彻底打消顾虑,从而站到自己这边。
哪怕勋贵中不成器的人多,但只要有十几个甚至更少的有能力的勋贵子弟在其中出人头地,那么这些老牌勋贵们一定会明白这条路是他们家族未来最好的上升通道。
勋贵集团被文官集团打压了近两百年,无时无刻不想着重现祖宗的荣光。他们并不傻,只是因为没有希望消磨了信心罢了,但凡给他们一点可能,朱慎锥相信这些勋贵们会有正确的选择。
整个御前侍卫机构的组成部分大致就是这样,至于如何管理,各等侍卫又如何升迁等等,这些会都有严格的制度。不仅有新军的规矩在,别忘了锦衣卫的作用也很大,要知道大汉将军本就是锦衣卫属下的组织,虽说现在大汉将军成为御前侍卫,而且脱离了锦衣卫组织,可一系列的章程都在,朱慎锥只需要在这些上面添添减减,再加上徐宪成担任领侍卫内大臣,这个机构的运转不成问题。
听完了朱慎锥对御前侍卫机构的解释,徐宪成不得不承认这个机构设置的妙处,更感慨朱慎锥的心思缜密到了极点。
无论是内务府还是御前侍卫机构,这两个机构都绕过了外廷,直接归于内廷也就是朱慎锥最终执掌,如此朝堂上就算要反对也拿不出任何理由来。再加上这两个机构在实际操作中又对外廷有所影响,其中内务府承担了部分六部的职能,却又不受外廷管辖,这种做法要比仅仅使用太监来进行征税、开矿、监军等要强的多。
而御前侍卫在确保宫廷职能情况下,还借此拉拢了军中和勋贵群体,一旦成功这见效可想而知。徐宪成认为不是成功的把握有多大,而是必然成功,现在就看日后的效果如何了,对朱慎锥有相当了解的徐宪成太清楚自己这个姐夫的能力了。
(本章完)
本文网址:https://www.3haitang.com/book/166305/47710617.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3haitang.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