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书屋 > 其他小说 > 我刷的视频在古代爆红 > 第503章 秦妇吟秀才韦庄

第503章 秦妇吟秀才韦庄

推荐阅读:女扮男装死后,她开始演柔弱绿茶i人医生,e人患者重生,但是被撤回一封来自X的信信息素真香定律和病弱老婆离婚后我后悔了天灾:开局一座山,囤货?种田!网恋对象是竹马死对头在古代做个小县官我在大夏窃神权

    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
    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
    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
    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蜀地崎岖的山路上,一个须发皆白的老者,一身青衫踽踽而来,嘴里吟诵着对江南的思念。
    江南的春天水碧天青,躲在画船里,在春雨的滴答声中悄然入梦,多么温馨的画面。
    他是在怀念江南吗?或许,他只是怀念江南那段青春的岁月。
    亦或许,他只是打着忆江南的名义思念着那个遥远的故乡。
    他就是韦庄,唐朝末年一个不走运的文人。
    “唐文宗开成元年,韦庄出生于京兆杜陵,出身京兆韦氏东眷逍遥公房。”
    “韦氏家族兴于于汉代,繁荣鼎盛,在政治和艺术上人才辈出。”
    “韦庄祖上有唐睿宗时文昌右丞相韦待价,曾祖父是唐代诗人韦应物,家世显赫。”
    “然而,自安史之乱后,唐朝再无复兴之日。”
    “玄宗逃至蜀地后,诗人流离,世家没落。”
    “韦庄出生时,韦氏家族已然中衰。”
    “自韦庄之父韦韫起,韦门氏族在政界文界都鲜有成就,默默无闻。”
    “韦庄父母早亡,家境贫寒,因此韦庄自幼勤敏刻苦、奋发好学。”
    “韦庄豪放豁达,不拘小节,幼时即能作诗,十分擅长艳语。”
    “咸通四年,韦庄曾在昭义节度使、检校礼部尚书、太原尹、北都留守刘潼府中当差。”
    “在韦庄成年参加科举考试时,却屡次落榜。”
    “在乾符二年,韦庄在长安准备明春应试时,在诗中表达了饱读诗书、故不甘久居人下的情感。”
    “韦庄坚持科举考试,尽力想以才学取仕。”
    “奈何唐末政治动乱,科举混乱,履试履败。”
    “僖宗乾符二年,韦庄移居虢州,恬静、迷人之景使韦庄暂时得到慰藉。”
    “这一时期,韦庄作品多写自己理想抱负与科举失败的心境,鲜少涉及社会面貌。”
    “广明元年,韦庄44岁,再一次落榜。”
    “同年十二月,黄巢起义军攻占长安。”
    “韦庄陷于战乱之中,被困于长安,与弟妹失散。”
    “中和二年,韦庄离开长安奔赴洛阳。”
    “在相对稳定的洛阳,韦庄将滞留长安时所见所闻写成长篇叙事诗《秦妇吟》。”
    “以一位女子之口描绘黄巢起义时长安城的战乱情景,震撼了当时的文坛,在民间也广为流传,被人们制成幛子悬挂。”
    “此外,韦庄在洛阳写下了大量感时伤世的诗篇,内容涉及记述时代大事、批判官军暴行。”
    “受儒学思想影响,中和三年,韦庄到润州投靠镇海军节度使周宝,成为一名府中幕僚,开始了为期十年的江南避乱生涯。”
    苏轼:一个清纯朴素的文艺青年,一个难以自拔的红迷,一个性空灵的古诗词作者。
    在诗向词的发展史上,韦庄和温庭筠是间派的代表人物。
    温庭筠比韦庄大二十多岁,自然是前辈。
    但在对待爱情这件事上,他却没有韦庄的深情与执著。
    温庭筠一生为了仕途而奔波,以女子身份入词,不过发几句牢骚罢了,有时也带着些真感情。
    但与他的晚辈词人韦庄相比,就实在不须一提了。
    韦庄的爱是世间别有的一道风景,甚至在表现手法上,已经超越了南唐后主李煜。
    记得那年下,深夜,初识谢娘时。
    水堂西面画帘垂,携手暗相期。
    惆怅晓莺残月,相别,从此隔音尘。
    如今俱是异乡人,相见更无因。
    记得那年在下,深夜时候,第一次与谢娘相识。
    这谢娘的身份,与柳永、晏几道笔下形象是一致的。
    痴情,委宛,重情,所以才有了后面的悲惨结局。
    天明别后,再也没有了她的音讯,所有的美好都停留在了昨夜。
    韦庄和谢娘自然都会为了彼此而长夜伫立,但分隔两地后,就再也没有相见的机会了。
    这首词写于长安沦陷后,韦庄为了避难而流浪江南。
    他的很多爱情词也都作于这个时期,既是写爱情,也是揭露破坏爱情的元凶战乱。
    写战乱不通过环境,而是抓住人们的内心表现,可见韦庄是一个重情之人。
    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
    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
    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
    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大家都说江南很好,风景如画,风物连天,风情动人。
    那水是碧青的,比天空还要略胜一筹。
    在画船上,听着斜风细雨,轻轻入眠。
    不得不说,这两句简直堪称神来之笔,将整个江南的风情雅韵浓缩在一块儿。
    紧接着,又写人情,在此引用司马相如和文君的典故。
    是说这江南水乡卖酒的姑娘啊,个个都长得和文君一样水灵,那胳膊就和霜雪一样白嫩。
    可是,整首词把江南写得如此好,甚至都已经超过了白居易的《忆江南》。
    但结尾却抒发出一股荒凉之情——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江南是绝美,可是终究想着有朝一日能回到北方去,这是每一位异乡游子的希冀。
    但是回到家乡后,看见那破败的一面,只会令人更加肠断。
    所以,在一南一北,一好一坏的对比中,韦庄的爱国之情就流露出来了。
    而关于正面描写战争的,则全在他的《秦妇吟》中了。
    韦庄是一个喜谈爱情之人,也是某位女子的痴情郎君。
    四月十七,正是去年今日,别君时。
    忍泪佯低面,含羞半敛眉。
    不知魂已断,空有梦相随。
    除却天边月,没人知。
    四月十七,在今天并不是什么标志性日子。
    那时已经立夏,是一个气温比较适宜的好时节。
    这个对别人而言并无二致的日子,对他却有着极为重要的纪念意义。
    因为去年今日,是他与那位姑娘分别的日子。
    分别时,忍着泪,假装低下头,不忍丈夫看见她眉头紧锁的样子。
    妻子对丈夫的思念,已经到了魂断入梦的地步,甚至到了除了我和你,只有天边月亮知道了。
    明月不谙离恨苦,在这儿却反其道而行之,明月变成了爱情和思念的见证。
    无一用典,平白如话,却深情婉转,直击人心!
    昨夜夜半,枕上分明梦见。语多时。
    依旧桃面,频低柳叶眉。
    半羞还半喜,欲去又依依。
    觉来知是梦,不胜悲。
    已经习惯了入梦,昨天晚上,又与妻子在梦中相见了。
    她依旧是面若桃,眉如柳叶。
    我们相互依偎,说了很多很多的情话。
    可是很快,作者醒了,发觉一切不过是大梦一场,榻上依旧只有自己孤零零一个人。
    如若不离开,梦也不会醒;如若不分离,也就不会有这样的梦了。
    韦庄这两首词,深切体会到他是拥有过爱情的,那种滋味儿令人如痴如醉,舍之不得。
    “在周宝幕僚下,韦庄对藩镇内部腐败生活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写下不少讽喻作品。”
    “光启元年,权臣田令孜挟持僖宗皇帝出奔。”
    “韦庄忠君,崇拜杜甫,效仿杜甫麻鞋见天子,于公元886年前往陈仓迎驾。”
    “自衢州前往陈仓途中,韦庄听闻唐僖宗已到达兴元府,亦尾随而至。”
    “韦庄原本计划从孟津上岸后,从许昌东南方向出发,经过安徽到达润州。”
    “不料秦宗权攻占许州,杀节度使鹿晏弘,该计划破灭。”
    “韦庄又计划从开封南下返回润州,不料镇海军节度使周宝被叛军击败奔逃,不久病死。”
    “韦庄无路可走,只好返回孟津。”
    “公元885-887年,韦庄多次尝试返回浙西,不料因战事受阻。”
    “光启三年,韦庄途经清河县时,得知江南战事已经平息,决定返回浙西。”
    “历经艰难险阻,韦庄携家人来到婺州居住。”
    “在婺州居住时,韦庄及家人过着清贫、适闲的村居生活,也与诗僧贯休有所往来。”
    “但经历仕途不顺、国破家亡、流离失所后。”
    “韦庄精神状态持续低迷,有了隐居避世的想法,却因家中清贫无法实现。”
    “光启四年,唐僖宗驾崩,昭宗继位,好像有重振江山之举动。”
    “韦庄精神振奋,有再次应举的想法。”
    “韦庄于春天从徐州沿运河到达扬州,又因听说江南局势仍不稳定南下在南京小住。”
    “游览南京后韦庄继续南下,途径苏州等地,后向西到婺州小住,进而返回衢州。”“唐昭宗龙纪元年,韦庄离开衢州,探访新朋旧友,求食求官,却依然到处碰壁。”
    “在漂泊途中,韦庄游历衢州、南昌、湖北、湖南、潼关等地,留下众多诗篇。”
    “乾宁元年,韦庄终于得中进士,此时他已年近六十。”
    “他被任命为草诏的校书郎,开始仕途生涯,结束了十年的江南漂泊生活。”
    “可纵使及第,韦庄仕途仍郁郁不得志,年近甲却从最低官位做起。”
    “面对唐王朝行将就木、自己仕途不顺的景象,韦庄感叹身世漂泊,年华已去。”
    辛弃疾:韦庄,望断思乡路,终老未还乡。
    韦庄,生于长安京兆韦氏逍遥公房。
    初唐时的韦家,是与杜家齐名的名门望族。
    然而曾经的荣耀与辉煌,都与韦庄无关。
    他出生时,韦氏家族早已败落,且父母早亡,家境十分贫寒。
    但是,韦庄从小就聪颖过人,喜爱读书,并立志报国。
    他想要成就一番事业,匡扶像尧舜那样的明主。
    然而他生不逢时,生于大唐末年,朝廷腐败无能,吏治混乱不堪。
    但他并没有失望,还是孜孜不倦地为科考入仕做着准备。
    然而,一个人的成功,只靠自己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运气与机遇。
    可是好运气却偏偏不愿降临到他的头上,他数次参加科考,可此次次名落孙山。
    不仅如此,唐僖宗广明元年的那次科考不第后,他还恰逢黄巢起义。
    起义军攻入长安,烧杀抢掠,繁盛的都城马上成了人间炼狱。
    仓皇出逃中,他与弟妹们走散,一个人孤独地夹杂在逃难的人群中。
    仿佛天地间一粒微尘,稍不留神,就会被卷入茫茫风沙之中,再也找不到踪迹。
    韦庄逃离长安后,开启了他的流浪生涯。
    为了生计,他辗转各处做幕僚,一边工作,一边读书写诗。
    韦庄来到洛阳,曾经的东都,却再不会有开元盛世的繁华景象,只剩下西风萧瑟、哀鸿遍野。
    人们也再无闲情逸致漫话桑麻,只能泪眼相对,无声叹息。
    长达八年的安史之乱,让盛极一时的大唐帝国元气大伤,由盛转衰。
    在韦庄出生的前几年,又经历了奉天之难、甘露之变等事件。
    大唐早已如将落的夕阳,无力地挂在天边,做着最后的挣扎。
    盛年时的韦庄又遭遇了黄巢起义,虽然最终以失败告终,却给了大唐以致命的打击,让那个本就风雨飘摇的帝国。
    可以说在韦庄四十多年的人生岁月中,从未见过什么是太平盛世,什么是国泰民安。
    五十九岁的韦庄终于进士及第,他以为可以将平生所学,用来报效国家。
    可是末世残阳,岂能凭一己之力挽回,无奈的他只能眼睁睁看着大唐一步步走向灭亡。
    宦官们发动了宫廷政变,囚禁了唐昭宗,假拟圣旨,立太子李裕为帝。
    这个消息,让韦庄对大唐彻底绝望了,他决定投奔一直欣赏自己的西川节度使王建。
    王建听闻十分高兴,当即任命他为掌书记,不久后又升任他为起居舍人。
    从此,开启了他在蜀地的生涯,也让他的仕途真正走上了巅峰,这时的韦庄已近甲之年。
    王建很信任他,许多事情都愿意听听他的建议。
    唐哀帝被迫将皇位禅让给朱温,朱温改国号为梁,建都开封。
    王建听说后想要进军中原,匡扶唐室。
    但韦庄则认识到,大唐气数已尽,再难复起。
    而且为了一方百姓和蜀地安宁着想,他力劝王建称帝,国号为大蜀,定都成都。
    韦庄在蜀地度过了人生中的最后几年,那些年,他有着壮志已酬的欣慰,但更多的则是对故乡的思念。
    叶落都想归根,他也梦想着能有朝一日回到自己的故乡,在那里终老天年。
    可现实却并不给他这个机会,故国早已消亡,故土也再难归去。
    曾经的他说未老莫还乡,以为终有一天能够回到故乡,只是现在还不是时候。
    可这么多年过去了,沧桑已经爬上了他的脸颊,霜雪也尽染了他的须发。
    可他依然回不去那个生他养他的故乡,他只能无奈地说,白头誓不归。
    曲终人散,韦庄在成都华林坊去世,享年七十五岁。
    终于应验了他诗的话,故土成了他回不去的奢望,他只能终老他乡了。
    “乾宁四年,韦庄受唐昭宗之命,以判官身份随谏议大夫李询入蜀,缓和西川节度使王建和东川节度使顾彦晖的矛盾。”
    “但王建并未奉命和解,而是大败顾彦晖,占领两川,蜀地尽归王建所有。”
    “入蜀时,韦庄受到王建的赏识。”
    “王建希望将韦庄纳于幕下,但韦庄仍在考量,并未立即应允。”
    “光化三年十一月,宦官发动宫廷政变,囚禁昭宗,假拟圣旨立太子李裕为帝。”
    “得知此消息,韦庄绝望至极。”
    “韦庄此时将昭宗视为知己,如今昭宗自身难保,韦庄对唐王朝复兴的希望彻底幻灭。”
    “绝望之中,韦庄决定投靠王建。”
    “光化四年,韦庄再次入蜀,王建任命其为掌书记。”
    “韦庄辅佐王建期间,致力于保蜀地平安。”
    “一方面安抚百姓,反对官吏扰民。”
    “韦庄曾因县令扰民之事上书王建,现在正是凋敝的时候,应当设法解决。”
    “不应该满目疮痍后,再让百姓受苦。”
    “王建认为韦庄为民着想,任用其为起居舍人。”
    “另一方面,韦庄致力于避免内战。”
    “阻止王建征讨朱全忠,识破朱全忠吞并蜀地的诡计,规避了动乱。”
    “在文化建设方面,韦庄曾修葺杜甫草堂。”
    “韦庄在入蜀期间,发现杜甫故居,于是在此盖造简陋的房屋。”
    “次年,韦庄为纪念杜甫,修葺杜甫草堂,并保留其原有面貌,不随意增改扩张。”
    “从此后,历代都在此基础上培修,为今日之名胜古迹奠定基础。”
    “天佑四年,哀帝被迫将皇位禅让给朱全忠,建国号梁,改元年年号为开平,以开封为国都,史称后梁。”
    “韦庄携众官吏拥戴王建自立为帝,国号大蜀,史称前蜀。”
    “韦庄被任为左散骑侍,判中书门下事等官,制定开国制度、号令、刑法、礼乐。”
    “天佑五年,韦庄任宰相,终生辅佐王建,官至吏部侍郎兼平章事。”
    “武成三年,韦庄在成都林坊逝世,享年七十五岁,谥号文靖。”
    李清照:晚唐大才子韦庄,抠门界的天板。
    韦庄年少孤贫力学,才敏过人。
    韦庄祖荫甚厚,到他时稀枝叶疏。
    但到了他这一代,家道中落,和普通人没有两样,从小也要受穷。
    这让韦庄养成了勤俭节约惜物的习惯,他这习惯在他生前还好,不失为一种生存手段。
    可不知道为什么这良好的传统美德到了民间,关于他的这习惯传说都含嘲笑的意味,说他吝啬小气之极。
    韦庄每次做饭,用多少米必须固定份量,烧多少柴也都事先计算好,吃烤肉少了一片都会知晓。
    或许是因为从小受穷,韦庄以微寒之家发奋读书,自年轻时起屡试不第。
    又遭晚唐黄巢之乱,与家人失散,仕途也不是很顺。
    一生心愿在甲之年才实现,三年后,皇帝下诏,命韦庄入蜀,做判官。
    劝说西川节度使王建,与王建投缘,终建后蜀大业。
    韦庄的诗词成就皆高,一首长篇叙事诗《秦妇吟》与《孔雀东南飞》《木兰辞》并称乐府三绝。
    这首诗一千六百六十六个字,篇幅是存世唐诗第一。
    当时颇负盛名,叙事风格受白居易影响,朴素流畅,灵活通达。
    《秦妇吟》只是他的名篇之一,晚年的韦庄思乡心切,写了一首七言律诗《思归》。
    暖丝无力自悠扬,牵引东方断客肠。
    外地见终寂寞,异乡闻乐更凄凉。
    红垂野岸樱还熟,绿染回汀草又芳。
    旧里若为归去好,子期凋谢吕安亡。
    首联暖丝指温暖春日中新绿的柳枝,断不连续,断开。
    开篇诗人直抒胸意,柳丝随风摇曳,东风徐徐吹来,身在异乡不觉暖意,却越发觉得悲断客肠。
    外地见终寂寞,异乡闻乐更凄凉颔联承上启下,借景写意,以外地、异乡点明客居他乡的境况。
    身处异乡,思乡难忘,彼时见、闻乐,非但不觉得美好,反而倍觉凄凉落寞。
    颈联继续写景,绿野垂杨,樱桃再次红遍,岸边的汀草又一次碧染芳菲。
    一个还字,一个又字,相互映衬。
    既道出了岁月流转,光阴流逝的惆怅,又表达了长期漂泊在外的悲苦。
    既然觉的苦,回乡自然是好的,然而近乡情更怯。
    诗人也一样,思及归乡不免思绪万千,顾虑重重。
    于是诗人用两典故点明心中所思所虑子期凋谢吕安亡。
    如若我归时,故友凋零,知交不在,又该如何是好。
    客居异乡,思乡永远都是游子们的滥觞。
    而韦庄的这一首《思乡》更是清婉别致,屈曲缠绵,道尽了异客乡情。
    全诗中格调清断,惆怅中带着哀凉,实在是难得一见的思乡好作品。(本章完)

本文网址:https://www.3haitang.com/book/166401/48705163.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3haitang.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