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9章 出人意料
推荐阅读:被俘(np)、说好的恶毒女配呢(穿书)、小说大纲里的女主觉醒后(NPH)、【足球】曼彻斯特的绿玫瑰、纏歡入骨(兄妹骨)、低级向导不能强制爱吗(NPH)、小主在上(百合ABO)、【黑篮】我意本非此(高H,NP)、静海旖旎(校园高H)、咫尺(纯百H)、
第759章 出人意料
袁熙一行回到寿春后,袁熙打算将手底下的幽州兵和江淮兵整合后,一起训练一段时日,以提高战力,然后等待各方消息,看哪边最需要支援,自己再行决定派兵前去。
如今他下一步要走的方向,是最为需要介入的地区,这其中除了有赵云高干联手牵制,且有杨凤后援的司隶地区不需要担心以外,主要有三处地方。
一是袁尚和曹操对峙的官渡,二是袁谭军正在骚扰的徐州,三就是庐江皖城。
其中皖城这处,是袁熙觉得最不可能打起来的,毕竟先前孙策在世的时候,他就想要放弃了,甚至想变相送给江东。
但那时候孙策遇刺,江东局势不稳,不敢和袁熙翻脸,所以直到孙策去世,也没有对皖城动手。
然而孙权一上位,就为了树立威信对皖城动手,毕竟这地方对江东来说太过重要,其在别人手中,江东根本无法图谋荆州。
袁熙也是知道这一点,所以他也退让了一步,发信让手下的庐江太守李术遇到江东军过来,开城投降便是,同时令九江太守刘晔加紧修筑合肥,毕竟这是袁熙最后的底线。
然而他刚一到寿春,却听到了一个极其意外的消息。
李术确实是开城投降了,但却被江东杀了!
袁熙一开始还以为是李术拼死抵抗,得罪了江东,后来得知详细情况后,却发现并不是那么一回事。
事件冲突的起源,在于孙策去世前后,江东士族的大规模外逃事件。
而究其原因,是孙策死前为了给孙权开路,便以追查刺杀自己的凶手为借口,对先前就不服孙氏的江东士族动手。
彼时吴夫人还没有回到江东,孙策放飞自我,揪出了所谓以许贡门客为首的一大串所谓凶手,统统砍了脑袋。
许贡生前是吴郡太守,在孙策平定吴郡的过程中被击败,被迫逃往余杭,投奔了许绍。
因为孙策当时忙着平定江东,所以没有管许贡,许贡却不死心,向曹操发去密信,说要曹操小心孙策,同时出谋划策,建议曹操以天子名义,诏孙策去怀城,在天子身边当官。
这种釜底抽薪的计策很是恶心,孙策如果去了怀城,等于放弃了江东,所以他是绝对不会选的的。
但如果不尊天子旨意,就会被扣上图谋不贵的帽子,对孙策在江东政权的正当性是个极大的打击。
这便是挟天子以令诸侯的麻烦之处,所以孙策和刘备虽然名义上是割据自立,还是想要尽可能将天子掌握在手中,于是他们参与衣带诏事件,也是理所当然。
而袁熙那边的情况有所不同。
袁氏自立之心全天下都看得到,袁术也做了,而且彼时二袁相争,实力占据大半天下,谁也不会在乎一个天子刘协。
而袁熙实力不够,所以需要韬光养晦,于是他迎驾了天子刘协到怀城,并领了天子讨伐袁术的诏书,起码从场面上来看,他做得让其他人都跳不出毛病,那些不喜欢的人,也只能暗戳戳说他是表里不一,但却不能否定他做过的事情。
所以通过这一连串时间,袁熙占据了道德高地,即使现在天子被挟持到许县,郭嘉也认为袁熙现在,其实并不是很怕天子对袁熙不利的诏书。
因为如果这种诏书一发,全天下明眼人都会觉得这肯定是曹操胁迫天子发的,反而对曹操更加不齿,这也是为什么曹操目前没有用这种办法针对袁熙的原因。
但孙策就不一样了,他依附的是自立为帝的袁术,打江东时打的都是汉室宗亲和汉廷任命的刺史州牧,可谓师出无名。
虽然他后来秘密会面了汉廷使节,并接受了汉廷诏书和封号,讨伐袁术,但袁术是孙策居举主,孙策又不能公开和袁术翻脸,所以只能去打荆州。
但这种举动在天下人看来,便是首鼠两端,尤其是他在袁熙攻打袁术时,想要侵占对方打下来的庐江,被天下人尤其是江东士族看在眼里,简直是丢人至极。
于是孙策才急着参与衣带诏实践证明自己,但运气不站在他那一边,事情败露,孙策没能成事,反而被刺杀,其奉迎天子的事情也被曹操定性成了谗言天子,意图反乱。
孙策想要得到天子名义,偏偏脱离不开跟随袁术作乱的嫌疑,所以许贡和曹操勾连的密信却被孙策截获时,孙策才极为愤怒,找许贡来对质,许贡推说狡辩,孙策于是命令武士将许贡绞杀。
许贡的事情,也标志着孙策对招纳江东士族本就不多的耐心被消磨殆尽,同时因为吴夫人失踪,自此孙策开始一改先前的容忍作风,开始大肆杀戮和自己不对付的人。
许贡出身汝南,是暗地依附过袁术的,和吴会大族也有矛盾,孙策却趁机将此事波及到整个江东,开始压制对不服从自己的江东士族。
尤其是孙策遇刺之后,借口参与图谋的,不止有许贡门客,还有其他江东士族,于是他掀起了大规模的清洗行动,目的便是曹操和袁术等势力留在江东的暗棋。
其从动机上来看,孙策出于稳固自己政权原因,借着这个良机扫除异己,确实是有其独到眼光,但孙策自忖将死,手段不免有些粗暴急躁,江东士族们在看到几个家主都被孙策冠上罪名杀掉之后,人心惶惶,开始想办法出逃。
吴郡的士族只要北渡长江,便能直接进如袁熙控制的广陵郡,江东也知道这点,于是封锁了北上的江面,即使是过往商船也要严格盘查,更何况拖家带口的逃难船只。
于是江东士族迫不得已之下,走了一个折中路线,他们先从吴郡走陆路进入豫章郡,然后寻找船只北上渡河,进入庐江。
庐江治所皖城有便利的码头皖口,这样一来成为了江东人逃难的首选,于是很多人纷纷逃入皖城避难
身为庐江太守的李术倒是乐见其成,毕竟这些人都是和孙策作对的,自己收留他们,一方面可以挖孙策墙角,另一方面也可以借机为自己家族攀上关系,毕竟这些江东士族背后底蕴深厚,李家将来未必不能更进一步。
李术算盘打得倒是很响,但他没有算到江东趁着袁熙攻打曹操时,突然对皖城用兵,眼看大军逼近,皖城马上就要被围住,他被迫要做出选择。
是将逃难的士族交给江东,还是送其逃走?
李术思虑之下,做出了一个选择,将皖城之内的避难士族,全部北上送到寿春。
因为如果皖城被孙权军打下,他将逃难士族都交出去的话,固然能讨好江东,但无疑是害了所有逃难士族的性命,他的名声就臭了。
而且他是以袁熙部下做这种事情的,无疑会将此事牵连到袁熙,到时候得罪了袁熙,自己送到幽州的儿子将来还能过的好么?
所以李术思量之下,让自己另外的一个儿子护送避难士族紧急离开皖城,然后自己留下来开城投降。
平心而论,李术这种做法虽有私心,但堪称左右逢源,两边都不得罪,一边他为袁熙保全了江东士族,日后很多士族便会承袁熙面子,一边他不抵抗地将皖城交给了江东,减少了孙权军的损失。
他想的倒是很挺好,偏偏遇到了不按常理出牌的孙权。
带兵攻打皖城的是周瑜,他发信给孙权问如何处置李术,得到的回信只有一个字。
杀。
孙权出于什么心理,并不得而知,也许是因为他刚掌江东,需要杀人立威,也许他觉得孙策在皖城遇刺,李术也逃不了关系,也许他觉得李术放走了大量士族,让孙权算盘落空,但无论如何结果便是,身为降将的李术被稀里糊涂杀了。
孙权这么做,不仅袁熙没有想到,郭嘉陆逊等人也没有想到,连刚加入的诸葛亮听到这个消息后,也有些瞠目结舌,杀降可是极为忌讳的事情,袁熙虽然极为讨厌贾诩,最后也没有动手,孙权到底是怎么想的?
如今众人都坐在寿春官邸中,屋子里谋士官员济济一堂。
除了跟随袁熙过来的郭嘉诸葛亮,都督寿春的陆逊外,九江太守刘晔也到了,他的身边是其引荐的刘基。
刘基,原扬州刺史刘繇之子,刘繇被孙策攻灭后,刘基和几个弟弟一起逃到豫章避难,隐居在乡里,生活很是困苦。
后世刘基以相貌姿质出众闻名,加上诸葛亮和陆逊都是相貌出类拔萃之辈,袁熙手下会不会有以貌取人的想法且不说,诸葛亮身后扮做书童的黄月英已经是乐坏了,脑中正疯狂编织刘备文中。
彼时刘晔在豫章和孙策军交战时,得知了刘基的消息,见其颇多艰难,但彼时刘晔自身难保,便暂且记在心里。
后来刘晔通过李术,接受了袁熙的任命,成了九江太守,想起了刘基素有才能,便派人去招揽刘基。
刘基本来是不愿意出仕,但后来听说刘晔如今投靠的是袁熙,而先前袁熙曾派太史慈帮助过刘繇,所以刘基思虑过后,便渡江来到寿春,成了刘晔掾属。
如今袁熙见过刘基,不胜欣喜,说道:“有公子来投,我高兴地很啊。”
刘基连忙起身道:“属下惶恐,先父得蒙主公襄助,基铭感五内,遇主公征召,哪敢不从。”
袁熙叹道:“惜乎刘使君英年早逝,我听说他是在征讨笮融时候染上瘴气疫病的?”
刘基脸色黯然,“正是,南岭多瘴气,可先夫执意为朱府君(朱皓)报仇,坚持亲自前去,才致染病。”
袁熙叹道:“刘使君如此义行,当世可不多见了,让我心生钦佩。”
“笮融罪大恶极,不知道他死了没?”
(本章完)
袁熙一行回到寿春后,袁熙打算将手底下的幽州兵和江淮兵整合后,一起训练一段时日,以提高战力,然后等待各方消息,看哪边最需要支援,自己再行决定派兵前去。
如今他下一步要走的方向,是最为需要介入的地区,这其中除了有赵云高干联手牵制,且有杨凤后援的司隶地区不需要担心以外,主要有三处地方。
一是袁尚和曹操对峙的官渡,二是袁谭军正在骚扰的徐州,三就是庐江皖城。
其中皖城这处,是袁熙觉得最不可能打起来的,毕竟先前孙策在世的时候,他就想要放弃了,甚至想变相送给江东。
但那时候孙策遇刺,江东局势不稳,不敢和袁熙翻脸,所以直到孙策去世,也没有对皖城动手。
然而孙权一上位,就为了树立威信对皖城动手,毕竟这地方对江东来说太过重要,其在别人手中,江东根本无法图谋荆州。
袁熙也是知道这一点,所以他也退让了一步,发信让手下的庐江太守李术遇到江东军过来,开城投降便是,同时令九江太守刘晔加紧修筑合肥,毕竟这是袁熙最后的底线。
然而他刚一到寿春,却听到了一个极其意外的消息。
李术确实是开城投降了,但却被江东杀了!
袁熙一开始还以为是李术拼死抵抗,得罪了江东,后来得知详细情况后,却发现并不是那么一回事。
事件冲突的起源,在于孙策去世前后,江东士族的大规模外逃事件。
而究其原因,是孙策死前为了给孙权开路,便以追查刺杀自己的凶手为借口,对先前就不服孙氏的江东士族动手。
彼时吴夫人还没有回到江东,孙策放飞自我,揪出了所谓以许贡门客为首的一大串所谓凶手,统统砍了脑袋。
许贡生前是吴郡太守,在孙策平定吴郡的过程中被击败,被迫逃往余杭,投奔了许绍。
因为孙策当时忙着平定江东,所以没有管许贡,许贡却不死心,向曹操发去密信,说要曹操小心孙策,同时出谋划策,建议曹操以天子名义,诏孙策去怀城,在天子身边当官。
这种釜底抽薪的计策很是恶心,孙策如果去了怀城,等于放弃了江东,所以他是绝对不会选的的。
但如果不尊天子旨意,就会被扣上图谋不贵的帽子,对孙策在江东政权的正当性是个极大的打击。
这便是挟天子以令诸侯的麻烦之处,所以孙策和刘备虽然名义上是割据自立,还是想要尽可能将天子掌握在手中,于是他们参与衣带诏事件,也是理所当然。
而袁熙那边的情况有所不同。
袁氏自立之心全天下都看得到,袁术也做了,而且彼时二袁相争,实力占据大半天下,谁也不会在乎一个天子刘协。
而袁熙实力不够,所以需要韬光养晦,于是他迎驾了天子刘协到怀城,并领了天子讨伐袁术的诏书,起码从场面上来看,他做得让其他人都跳不出毛病,那些不喜欢的人,也只能暗戳戳说他是表里不一,但却不能否定他做过的事情。
所以通过这一连串时间,袁熙占据了道德高地,即使现在天子被挟持到许县,郭嘉也认为袁熙现在,其实并不是很怕天子对袁熙不利的诏书。
因为如果这种诏书一发,全天下明眼人都会觉得这肯定是曹操胁迫天子发的,反而对曹操更加不齿,这也是为什么曹操目前没有用这种办法针对袁熙的原因。
但孙策就不一样了,他依附的是自立为帝的袁术,打江东时打的都是汉室宗亲和汉廷任命的刺史州牧,可谓师出无名。
虽然他后来秘密会面了汉廷使节,并接受了汉廷诏书和封号,讨伐袁术,但袁术是孙策居举主,孙策又不能公开和袁术翻脸,所以只能去打荆州。
但这种举动在天下人看来,便是首鼠两端,尤其是他在袁熙攻打袁术时,想要侵占对方打下来的庐江,被天下人尤其是江东士族看在眼里,简直是丢人至极。
于是孙策才急着参与衣带诏实践证明自己,但运气不站在他那一边,事情败露,孙策没能成事,反而被刺杀,其奉迎天子的事情也被曹操定性成了谗言天子,意图反乱。
孙策想要得到天子名义,偏偏脱离不开跟随袁术作乱的嫌疑,所以许贡和曹操勾连的密信却被孙策截获时,孙策才极为愤怒,找许贡来对质,许贡推说狡辩,孙策于是命令武士将许贡绞杀。
许贡的事情,也标志着孙策对招纳江东士族本就不多的耐心被消磨殆尽,同时因为吴夫人失踪,自此孙策开始一改先前的容忍作风,开始大肆杀戮和自己不对付的人。
许贡出身汝南,是暗地依附过袁术的,和吴会大族也有矛盾,孙策却趁机将此事波及到整个江东,开始压制对不服从自己的江东士族。
尤其是孙策遇刺之后,借口参与图谋的,不止有许贡门客,还有其他江东士族,于是他掀起了大规模的清洗行动,目的便是曹操和袁术等势力留在江东的暗棋。
其从动机上来看,孙策出于稳固自己政权原因,借着这个良机扫除异己,确实是有其独到眼光,但孙策自忖将死,手段不免有些粗暴急躁,江东士族们在看到几个家主都被孙策冠上罪名杀掉之后,人心惶惶,开始想办法出逃。
吴郡的士族只要北渡长江,便能直接进如袁熙控制的广陵郡,江东也知道这点,于是封锁了北上的江面,即使是过往商船也要严格盘查,更何况拖家带口的逃难船只。
于是江东士族迫不得已之下,走了一个折中路线,他们先从吴郡走陆路进入豫章郡,然后寻找船只北上渡河,进入庐江。
庐江治所皖城有便利的码头皖口,这样一来成为了江东人逃难的首选,于是很多人纷纷逃入皖城避难
身为庐江太守的李术倒是乐见其成,毕竟这些人都是和孙策作对的,自己收留他们,一方面可以挖孙策墙角,另一方面也可以借机为自己家族攀上关系,毕竟这些江东士族背后底蕴深厚,李家将来未必不能更进一步。
李术算盘打得倒是很响,但他没有算到江东趁着袁熙攻打曹操时,突然对皖城用兵,眼看大军逼近,皖城马上就要被围住,他被迫要做出选择。
是将逃难的士族交给江东,还是送其逃走?
李术思虑之下,做出了一个选择,将皖城之内的避难士族,全部北上送到寿春。
因为如果皖城被孙权军打下,他将逃难士族都交出去的话,固然能讨好江东,但无疑是害了所有逃难士族的性命,他的名声就臭了。
而且他是以袁熙部下做这种事情的,无疑会将此事牵连到袁熙,到时候得罪了袁熙,自己送到幽州的儿子将来还能过的好么?
所以李术思量之下,让自己另外的一个儿子护送避难士族紧急离开皖城,然后自己留下来开城投降。
平心而论,李术这种做法虽有私心,但堪称左右逢源,两边都不得罪,一边他为袁熙保全了江东士族,日后很多士族便会承袁熙面子,一边他不抵抗地将皖城交给了江东,减少了孙权军的损失。
他想的倒是很挺好,偏偏遇到了不按常理出牌的孙权。
带兵攻打皖城的是周瑜,他发信给孙权问如何处置李术,得到的回信只有一个字。
杀。
孙权出于什么心理,并不得而知,也许是因为他刚掌江东,需要杀人立威,也许他觉得孙策在皖城遇刺,李术也逃不了关系,也许他觉得李术放走了大量士族,让孙权算盘落空,但无论如何结果便是,身为降将的李术被稀里糊涂杀了。
孙权这么做,不仅袁熙没有想到,郭嘉陆逊等人也没有想到,连刚加入的诸葛亮听到这个消息后,也有些瞠目结舌,杀降可是极为忌讳的事情,袁熙虽然极为讨厌贾诩,最后也没有动手,孙权到底是怎么想的?
如今众人都坐在寿春官邸中,屋子里谋士官员济济一堂。
除了跟随袁熙过来的郭嘉诸葛亮,都督寿春的陆逊外,九江太守刘晔也到了,他的身边是其引荐的刘基。
刘基,原扬州刺史刘繇之子,刘繇被孙策攻灭后,刘基和几个弟弟一起逃到豫章避难,隐居在乡里,生活很是困苦。
后世刘基以相貌姿质出众闻名,加上诸葛亮和陆逊都是相貌出类拔萃之辈,袁熙手下会不会有以貌取人的想法且不说,诸葛亮身后扮做书童的黄月英已经是乐坏了,脑中正疯狂编织刘备文中。
彼时刘晔在豫章和孙策军交战时,得知了刘基的消息,见其颇多艰难,但彼时刘晔自身难保,便暂且记在心里。
后来刘晔通过李术,接受了袁熙的任命,成了九江太守,想起了刘基素有才能,便派人去招揽刘基。
刘基本来是不愿意出仕,但后来听说刘晔如今投靠的是袁熙,而先前袁熙曾派太史慈帮助过刘繇,所以刘基思虑过后,便渡江来到寿春,成了刘晔掾属。
如今袁熙见过刘基,不胜欣喜,说道:“有公子来投,我高兴地很啊。”
刘基连忙起身道:“属下惶恐,先父得蒙主公襄助,基铭感五内,遇主公征召,哪敢不从。”
袁熙叹道:“惜乎刘使君英年早逝,我听说他是在征讨笮融时候染上瘴气疫病的?”
刘基脸色黯然,“正是,南岭多瘴气,可先夫执意为朱府君(朱皓)报仇,坚持亲自前去,才致染病。”
袁熙叹道:“刘使君如此义行,当世可不多见了,让我心生钦佩。”
“笮融罪大恶极,不知道他死了没?”
(本章完)
本文网址:https://www.3haitang.com/book/167048/48030751.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3haitang.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