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书屋 > 其他小说 > 家父李隆基 > 第一百四十五章 汉中之于关中

第一百四十五章 汉中之于关中

推荐阅读:苟道修仙,从种田开始封神:从吞噬补天石开始东京大律师:开局律所破产我在三国骑砍无双红龙有仙术这个武圣血条太厚洪荒:阐教大师兄,我是广成子不死秦王,从吃下金蝉开始我白锦一身正气带着淘宝去修仙

    兴庆殿,大晚上的推杯换盏之声不绝,君臣同乐。
    因为这次西北传来的消息,是喜报。
    正如李琩所预料的那样,吐蕃这一次在石堡城外围的屯军,不过是幌子,想以声东击西的方式,偷袭鄯州西边的安人军驻地。
    安人军整编10000人,战马350匹,完全就是一支步兵军团,安人军驻扎在浑崖峰的将领臧希液,率五千众,将吐蕃七万大军击退。
    像这类以少胜多的战役,是特别鼓舞人心的,所以李隆基心情大好,直接给臧希液升官了。
    授游击将军,接手安人军,为都知兵马使。
    像各藩镇地区的军使,其实就是兵马使,这类职位在唐肃宗李亨时期,基本就是蕃镇储帅,节度使候选人。
    但现在不是,现在的节度使,还得是从长安出。
    “五千破七万,圣人喜获良将,首战立功,实乃天佑大唐,圣人之神威,四方宵小无不震慑,”牛仙客一个劲的拍马屁道:
    “石堡城方向已经退军,今年陇右边境,应是无虞了。”
    臧希液,就是他一个劲的在捧,因为这个人与牛仙客关系极好。
    兄弟七个,臧希崇、臧希昶、臧希忱、臧希愔、臧希景、臧希晏、臧希液(代宗时期称为臧希让),全部都在军中任职,他们的亲爹,是右武卫将军赠工部尚书上柱国上蔡县开国侯臧怀恪,祖籍山东安丘县。
    臧怀恪担任陇右节度副使的时候,提拔了牛仙客,现在反过来,牛仙客开始反哺人家儿子了。
    李隆基龙颜大悦,笑道:
    “朕一直都记得臧七郎,左相曾经数次向朕举荐此人,如今看来,一门七虎,名不虚传。”
    这下好了,一门七虎四个字,会像卢奂的国宝郎一样,迅速传开,今后臧希液恐怕就要被人称为七虎了。
    牛仙客笑道:“圣人掌控全局,天威压服,右相运筹帷幄,统筹后勤,我陇右儿郎方有此番大胜,臣恭敬圣人一杯。”
    说罢,牛仙客双手将酒杯高举过头顶。
    李隆基哈哈一笑,举杯道:
    “众卿畅饮。”
    一众大臣纷纷饮酒说笑,庆祝此番大捷。
    不管怎么说,陇右眼下的老大是皇甫惟明,安人军胜了,头功也该是他的,结果呢,朝堂上只字不提这个名字,将功劳全都扣在了臧希液脑袋上。
    一场攻防战,直接就封了从五品下的游击将军,可见李隆基在赏赐军功这方面还是不吝啬的。
    西北的军报,是皇甫惟明和杜希望联名发来的,上面表彰了很多人,包括被杜希望派去臧希液身边的杜鸿渐。
    可惜杜鸿渐的名字,在今晚石沉大海。
    李林甫不敢提,因为这是李琩的人,正如皇甫惟明是太子的人,所以今晚的功劳没他的份。
    “河西那边竟然一点动静都没有?”裴耀卿又将老冤家吊起来抽打了:
    “盖嘉运到底在干什么?”
    朝堂上一旦结仇,那是必须打死的,裴耀卿又不是什么良善之辈,自然晓得这个道理。
    果然,基哥眉头一皱:
    “朕倒差点将他给忘了,安人军的防区,与河西毗邻,他是怎么让吐蕃这七万人窜进来的?”
    李林甫心中一动,火上浇油道:
    “此人懈怠军务,已不是一次两次了,臣承认,他是良帅,但其性格有弊端,又好在军中酗酒,委任封疆,实在不妥。”
    他这一句话,基本代表着想换掉盖嘉运。
    李隆基自然听出了这层意思,皱眉道:
    “人无完人,朕将河西交给他,还是信得过的,不过这次的疏忽,朕亦应责备,给他打个招呼,朕若再知晓他懈怠军事,决不轻饶。”
    河西那是什么地方,西北藩镇精锐所在,更换节度使,也不是在这个关头就敢换的。
    基哥甚至连句重话都不敢说,这就是将在外,皇帝也惧他三分,回到长安那就另说了,几鞭子抽死都可以。
    历史上李隆基赐死高仙芝和封常清,是因为这两人当时在潼关,手底下早就被基哥安排了不少人,单是关中新兵就有五万人,说话已经不管用了。
    如果还是安西军原班人马,你看看基哥敢不敢动?
    “此战过后,敌军大挫锐气,很可能今年不会再起大战,”陈希烈道:
    “那么一直在供应陇右的军需,是不是可以暂缓一下,王忠嗣那边也有军报,登利可汗已经联络右杀禄特勤,令其往王庭议事,恐怕是要对西边的部落下手了。”
    大唐对外,不是只有打,也是有外交的,当下突厥登利可汗,与他那两个叔父不和,急于收回权力,所以朝廷这边也一直在派人怂恿,促使突厥内斗,大唐好捡便宜。
    左右杀,也叫东西杀,一东一西,统领着突厥两个方向的大量部落,兵力雄壮,眼下的小可汗,只是龟缩在突厥牙帐周边,这小子还是七年前,由李隆基册封的。
    也就是说,大唐是承认其可汗地位的,那么登利眼下势微,极需大唐帮助,私下里一直在联系朔方军区。
    如今气候温暖,突厥那边的日子也还能过得去,所以对大唐的敌意没多少,没有外患,那自然就是内斗的好时机。
    登利可汗确实要动手了。
    “不妥吧?”李林甫皱眉道:
    “陇右的事情,其实还没有结果,吐蕃大举四十余万众,不可能因安人军之挫败,便偃旗息鼓,七万人是输了,但损失也就不足两万,对吐蕃来说,并未伤筋动骨,恐怕他们还有后手。”
    裴耀卿也附和道:
    “确实如此,四十万大军开拔,证明吐蕃具备保障之后勤,才敢如此大举用兵,那么在这种形势下,他们绝不可能因小败而撤兵,大的战事,恐怕正在酝酿。”
    “这件事,中书门下去议,”一说到花钱的事情,李隆基就要推锅了,于是道:
    “右相要辛劳了。”
    李林甫赶忙起身道:“臣不敢辞劳,一定安排妥当。”
    陇右大捷的消息,在官方的刻意宣传下,很快便传遍了长安。
    这种时候,哪个地方最热闹呢?
    喝酒的地方。
    因为人们要议论这个话题,一个人没法议论,得一群人,所以近来的南曲,生意特别好。
    李琩与汝阳王那帮名士小团体,干脆便扎根在了挹翠楼,整天聊着关于陇右的事情。
    眼下挹翠楼的都知,换人了,叫做沈眉痕,也是一位名妓,还是老六李瑀在外面的相好。
    说白点,是被李瑀包养的,以前在中曲,结果换到南曲了。
    因为这个女人,是韦家调教出来的,不过是在韦家的产业中,腾挪了一下。
    “你的钱,是不是都花在她身上了?”席间,李琩没好气的朝李瑀道。
    因为李瑀刚才跟他借钱。
    李瑀不好意思的笑了笑:
    “那倒不至于,一个女人能花多少钱?我要是连她都养不起,今后南曲这地方,我便不用来了,少废话,借不借吧?”
    李琩撇了撇嘴:“今晚给你送过去,我赚两千贯不容易,你别乱花。”
    “你从前不是这么小气的啊?”李瑀愣道:
    “没有以前那么痛快了。”
    李琩叹息道:“这不是穷了嘛,又娶了个精打细算的妻子,可不是得勤俭一下。”
    李瑀一愣,小声道:
    “我跟你借钱的事情,不要让四娘知道,我丢不起这个人。”
    “明白明白”李琩哈哈大笑。
    看到他们这边的动静,崔宗之朝李琩看来,举杯道:
    “西北军报,杜鸿渐的名字赫然其中,是有功的,但是这一次,朝廷不赏官职,赏绢一百匹,多少也算是有个交代。”
    李琩正想说无所谓,结果汝阳王李琎插话了:
    “向来不都是如此吗?有功无功,下面什么时候说了算了?朝廷赏赐是有分寸的,哪些人该赏,哪些人不该,都是有讲究的,皇甫在陇右的时间不久,下面派系林立,圣人赏赐臧希液,其实是在帮皇甫,毕竟臧氏兄弟在陇右,也是一股不可轻视的派系,皇甫为其表功,圣人准了,他多少会承皇甫一些人情。”
    说的有点道理李琩点了点头,你也不是只会喝酒玩乐啊,为什么就是不愿意当官呢?
    崔宗之对李琎这番话还是认可的,他是尚书右仆射裴耀卿的佐官,知道的消息不少,闻言道:
    “中枢门下给盖嘉运下了令,改一旬小报,一月大总,为五天一报,一旬大总,陇右都打完了,河西那边也没什么动静,右相很是不满。”
    藩镇地区,朝廷是肯定要掌握其动向的,所以规定,每十天必须向朝廷奏报一次军务,每一个月,奏报各类行政军事屯田总务。
    如今河西的军报太少了,所以才会勒令盖嘉运汇报的勤快一点。
    “真希望今年还有一场大战,彻底将吐蕃打趴下,”李瑀豪言壮语道:
    “恨不能为节帅,好率我大唐男儿,痛击外敌,扬我国威。”
    他说话声音很大,还是在李琩旁边,李琩下意识的掏了掏耳朵。
    这可真是什么时代都有键盘侠啊,男儿何不配键盘?文挑地球两百国,键来
    但是李瑀这番话,还是很提振气氛的,众人纷纷起身举杯,豪情壮志:
    “为我陇右儿郎,贺!”
    李琩改口的那道诏书,被李林甫知道之后大肆宣扬,目的就是要为李琩造势。
    所以当下很多人,已经改变了与李琩打交道的方式,变得亲近随和了很多。
    人家还是叫父皇,圣人还认这个儿子,那么,这就是十王宅唯一的一条漏网之鱼。
    身兼好几个官职,不与官员打交道那是不可能的,五月份本来就是左卫勋一府上番的月份。
    所以李琩在金吾卫的事务,都交给杨銛、严迪、裴迪他们,将韦昭训、张垍架空的干干净净,至于窦锷走后留下的那个位置,李琩在趁着这段时间经常与李瑀喝酒的机会,把他给撺掇上去了。
    李瑀身份特殊,只要他想干,李隆基不可能不让干,这可是亲侄子,人家对侄子还是不错的。
    圣人乐意,李林甫自然也批的痛快,任命诏书很快便送到了李瑀手上。
    “你今天第一天来,我带你引见一下诸君,”李琩在金吾卫的议事中,朝李瑀道:
    “我也很忙,平日不常来这里,我可是丑话说在前头,你可不能学驸马啊?”
    坐在下面的张垍闻言一愣,冷哼道:
    “我比隋王更忙。”
    这是今年他第二次来金吾卫公廨,第一次是杨銛上任,这一次是李瑀上任,不得不给面子。
    李瑀呵呵一笑,扫视了堂内诸人一眼,点了点头:
    “圣人诏命,自不敢懈怠。”
    接下来,李琩为他一一做介绍,李瑀也以其多少带点豪侠气的性格,很快与与人攀谈了起来,口若悬河,滔滔不绝。
    李瑀今年也才三十岁,闲散了三十年,他不像大哥李琎一样,还担任过太常寺卿。
    其实以前他也有过入仕的念头,或者说,宁王一直在逼迫他做官,但是李瑀在内心经过一番激烈的挣扎之后,还是决定继续闲散。
    原因是,他想活着。
    不是怕当官得罪人,被人搞,而是怕自己的身体扛不住公务的劳累,因为在他们家,别看他排行老六,实际上现在是老四了。
    老大李琎、老三李琳、老四李璹,下来就是他了,中间的老二老五已经死了,关键这两人不是早夭,还都在任上病死的。
    他们这六个,都是一个妈,就是元妃了。
    从李瑀往下,就都是宁王的妾室所生,史书载:宪子十九人,其闻者琎、嗣庄、琳、璹、珣、瑀、玢、珽、琯、璀等十人,历官封袭。
    宁王不像李隆基,他很在乎嫡庶之别,所以老六李瑀以下的那些儿子,他并没有怎么当回事。
    儿子多了就是这个样子。
    但是现在宁王快不行了,所以李瑀觉得自己再赖在家里啃老,也不是一回事,所以被李琩这么一撺掇,自己就入宫要官去了,而且点名右金吾翊府中郎将。
    李隆基本来是想给的高点的,窦锷那是他那个不够意思的舅舅的儿子,李瑀那是谁?让给自己皇位的亲大哥的儿子,能一样?
    但是李瑀的理由也很充分,刚做官给的太高他怕干不了,给圣人丢人,想先从基层做起。
    窦锷的官职对于人家来说,就是个基层。
    基哥非常欣慰,特意交代了,等李瑀历练一两年,就要给他升官,还嘱咐李林甫:朕要是忘记了,你记得提醒朕。
    历史上,李隆基在逃往四川的路上,经过汉中时,册封李瑀为汉中王,加银青光禄大夫,汉中郡太守,将这个超级关键的位置,交给了李瑀。
    这个地方可谓重中之重,天下要冲,地理上与川蜀一脉,但是政治上,必须倾向关中,大约从宋朝开始,这个地方已经划归陕西地区管辖。
    为啥?汉中要是归了四川,四川要是起了乱子,关中遏制不住,但如果汉中归陕西,那么便可做为前沿阵地,长驱直入成都平原。
    还有重要一点,就是当时安史之乱爆发,两京走廊生命通道基本瘫痪,武关道重镇南阳,又处于激烈的争夺当中。
    那么当时唯一可以供给关中的运粮线路,就只剩下了上津道,也就是经长江、汉江,进入襄阳,再由襄阳转运至金州(安康市)或商州(商洛市),最后由李瑀运至扶风以助军。
    基哥危难关头,这样要命的位置不是绝对信任的人,肯定是不敢给的。
    所以李琩对李瑀的能力,是完全有信心的,他不是不能干,只是不想干。
    安顿好了李瑀之后,李琩便入宫了,继续开始了他在皇城的溜达时光
    因为有大捷,基哥最近的心情很不错,常常在杨玉环面前谈论起他的丰功伟业。
    毕竟从他继位至今,在对外战事上,基本没怎么吃过亏。
    单以这个角度而论,似乎他真的很牛逼,但是从气候角度思考的话,就会得出另外一个结论:大唐的外敌其实并没有怎么用力。
    所以史书上会有一种说法,开元天宝无强敌。
    其实不是敌人不够强,只是日子还能过得去,都没玩命。
    杨玉环不懂这些,加上又在给自己的侄女谋划,自然卖力的配合着李隆基,正如马丽在小品中那样:
    哦o
    噢o
    噢o
    她现在也摸透基哥的性子了,这是一个顺毛驴。
    五月十八,崔氏进宫了。
    就在花萼相辉楼。
    “抬起头来让朕看看,”
    李隆基右手揽着依偎在怀里的杨玉环,笑呵呵的看向下方的崔家小姑娘。
    崔氏得了李琩等人的提醒,心里也一直在默默的提醒自己,千万不要直视圣人。
    只见她微微抬头,但是眼皮却是耷拉着往地上看。
    她不单单是眼睛不爱眨,她的眼珠瞳孔的比例也跟人不一样,反正看起来有点特别,但绝对是个正常人,只是会让人觉得,在被瞪视。
    这种眼神并不罕见,出现在掌握权柄的官员身上,不会让人意外,但长在一个小丫头脸上,就有点
    不过即使如此,李隆基仍然觉得无比惊艳:
    “此女端的不俗,杨氏出美人,朕至今日方知。”
    杨玉环顿时撒娇道:
    “三郎是在说,臣妾不够美吗?”
    “哈哈”李隆基捋须大笑:
    “朕称赞的便是太真,观此女不难想见,太真的长姐容貌亦是不俗。”
    杨玉瑶听了,赶忙道:
    “姐妹当中,论姿容才学,无人可出玉环其右,圣人得了最好的,却还不知足吗?”
    “三娘又在打趣朕,”李隆基哭笑不得的指了指杨玉瑶,随即又看向一起来的杨绛:
    “十娘近来久未入宫,可是有家事牵绊,不能来陪朕的太真?”
    杨绛赶忙行礼道:
    “回圣人”话还没说完,就被高力士打断道:
    “贵人怎么称呼呢?您忘了圣人的敕文了?”
    杨绛一愣,先是抬头看向李隆基,见对方微笑不言,这才赶紧改口道:
    “回父皇,家中事务繁琐,如今四娘又有了身孕,臣妾自是应多担当一些,不像三姐,大闲人一个,自然能常入宫中陪伴阿姐。”
    “哟我怎么闲了?”
    已经在兴庆宫相当吃得开的杨玉瑶顿时笑骂道:
    “是谁辛辛苦苦跑回河东,将素娘(崔氏)带来长安的,好嘛,我这是吃力不讨好啊。”
    说着杨玉瑶转向李隆基道:
    “圣人给评评理,哪有她这么说风凉话的?”
    李隆基捧腹大笑
    三姐妹当中,杨玉瑶就是那个活宝,活跃气氛的本事相当过硬,杨玉环则是集万千风情于一身,属于微表情微动作便可以让李隆基欢欣雀跃的大宝贝。
    至于杨绛,就是那个被杨玉瑶拿来挖苦的,三人各有角色,分工不同,却恰到好处的,每每都能让李隆基眉开眼笑,心情愉悦。
    “这个豪妇,怪不得长安现在都称你豪荡呢,”李隆基喘气笑道:
    “你呀你,欺负自己妹子倒是有一手,小心十八郎不饶你。”
    “我怕他?”
    杨玉瑶叉腰笑道:
    “有圣人给我撑腰,十八郎他都不敢跟我说一句重话,若不是因为圣人,我哪敢指派十八郎啊?”
    “噢?”李隆基拧着眉毛笑道:
    “你指派他什么了?”
    杨玉瑶撇了撇嘴,道:
    “如今圣人赏了我宅子,自是不缺住的地方,但臣妾家底薄,想要在长安衣食无忧,总是需要些进项的,所以我请十八郎帮我找块好地段,做点营生。”
    杨玉环顿时蹙眉:
    “丢人现眼!你一个妇人要那么多钱干什么?还找营生?那是你该做的事情吗?”
    “切~~~就是”杨绛捧哏道。
    李隆基和高力士同时大笑。
    贵族们对于商人这一行当,是非常鄙视的,因为商人连田都没有,还不如农户,因为做生意有赔有赚,赔钱了家里又没田,那不得喝西北风?
    杨玉瑶被亲妹妹挖苦,顿时装出一副委屈的表情,朝李隆基诉苦道:
    “有些人啊,仗着圣人的宠爱,锦衣玉食,不知人间疾苦,长安这是什么地方?天子脚下,圣人天威照耀的地方,我一个没了丈夫的妇人,还带着一个儿子,我不想点办法,我娘俩早晚有流落街头的一天。”
    李隆基拍腿大笑,他实在是太喜欢杨玉瑶这个活宝了,任何小事在她这里都会被形容的非常夸张,却又让人忍俊不禁。
    “这个三娘朕是服了她了”李隆基抓起一个抱枕扔了过去,笑道:
    “随你随你,你想做什么做什么,告诉十八郎,就说这是朕的旨意,他必须帮你。”
    杨玉瑶撇嘴一笑,得意的挺了挺胸。

本文网址:https://www.3haitang.com/book/167081/48049390.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3haitang.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