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五章 古君子之风
推荐阅读:苟道修仙,从种田开始、封神:从吞噬补天石开始、东京大律师:开局律所破产、我在三国骑砍无双、红龙有仙术、这个武圣血条太厚、洪荒:阐教大师兄,我是广成子、不死秦王,从吃下金蝉开始、我白锦一身正气、带着淘宝去修仙、
九月份的西北,晚上跟冬天已经差不多了,那寒风嗖嗖的,逮住个缝隙就能灌进来。
李琩需要蒙着脑袋睡,才能避免冷风窜进来,营帐扑腾扑腾的抖动着,仿佛外面有什么东西在疯狂拉扯。
他有点扛不住这里的气候,所以早早进了营帐。
但是眼下的外面,酒令之声此起彼伏,盖嘉运他们一干人围着篝火,还在吃肉喝酒,谈天说地。
也许这就是西北汉子的性格,无论他们原本来自于哪里,眼下也已经与这片荒凉土地融为一体。
“隋王还是水土不服啊,一条鹿腿都吃不下,两碗酒下肚,就已经不舒服了,”
乌怀愿刚才灌了李琩两碗酒,也与李琩有过短暂的闲聊,所以他对李琩的印象挺好,才敢开这样的玩笑。
“你还好意思说隋王,你刚来河西,不也是这副德行吗?”新泉军兵马使唐朝英嘲笑道:
“我记得你初任大斗军时,拉了三天稀,那股子臭味儿啊,诶呦喂,隔着营房二里地,老子都能闻到。”
他们这帮人,不是说没有城府心机,但是盖嘉运在,这些人就是一条船上的战友,嬉笑怒骂什么玩笑都能开。
盖嘉运如果不在了,这帮人分崩离析的速度,也不会比其他圈子的速度慢多少。
没有什么团体,是不能拆散的。
归根结底,人的本性如此,大部分时间都是在为自己考虑。
大斗军兵马使,是安思顺的老爹安波注,但是盖嘉运不喜欢他,所以从帐内挑选心腹爱将乌怀愿,担任副使,将安波注给架空了。
按理说,架空一个一把手,本不该那么容易,但你得看这个人是谁。
乌怀愿,番将,源于西羌族,南北朝时期被鲜卑拓跋氏所灭,融入华夏,以王姓乌为姓氏,定居平凉一带,号为平凉乌氏。
也就是说,凉州是人家的地盘。
大唐不但有重用番将的习惯,还有重用番臣的习惯,究其原因,是想促成周边少数民族主动与汉族融合,投入华夏大家庭怀抱。
乌氏除了乌怀愿,还有两个人,眼下在安禄帐下效力,担任先锋将,号“辕门二龙”的乌承恩、乌承玼兄弟。
“刚才隋王问我,此番在凉州为什么没有见到安波注,当时被谁给打岔来着?”乌怀愿已经喝的有点迷糊了,舌头打结道:
“害的我没能回话,只能等到明日天明,再向隋王解释,你们可记得提醒我。”
话音刚落,隔壁的营帐内李晟走了出来,笑道:
“我家阿郎还没睡着,你现在解释,他可以听的到。”
外面吵吵叭火的,李琩能睡得着见了鬼了。
乌怀愿一愣,其他众将也纷纷起哄撺掇,让他赶紧说。
宁寇军李朱师笑道:
“我可是帮隋王盯着呢,敢有一句假话,我当场拆穿你。”
盖嘉运在一旁捋须微笑,没有参与话题,他不会提醒乌怀愿收着点别乱说。
怕什么?有什么说什么,又不是见不得光。
乌怀愿拍了拍额头,努力让自己清醒一点,随后大声道:
“安波注年纪大了,顾虑也多了,王倕担任观察使的时候,他跟在人家屁股后面溜须拍马,相处月余,从那以后,他对盖帅的将令,便总是不以为然,让他往东,他要往西,做事瞻前顾后,拖泥带水,一个军伍出身的大老粗,他也想学着长安玩心术,令人厌恶。”
“我担任副使之后,发现军中对其不满者,大有人在,究其原因,还是胳膊肘往外拐,王倕算什么东西,也敢在河西耀武扬威?”
他这番话,可谓以下犯上,王倕的级别比他高很多,他却敢在背地里编排人家。
放在长安,这种卑官辱骂上官的举动,御史台立即就能办他,但这是藩镇。
即使王倕眼下在场,也不会真的计较,军中风气如此,最多拖下去打二十军棍。
宁寇军李朱师听罢哈哈大笑,拍掌看向李琩所在营帐:
“末将担保,乌军使字字肺腑,绝无虚言。”
躲在被窝里的李琩,此刻也是忍俊不禁,你还别说,他挺喜欢军中的这类风气,有什么说什么,不怕上面给你穿小鞋。
“他那个儿子,倒不失为大将之材,”盖嘉运终于开口了:
“事实上,安波注年轻时候,也没有这么畏首畏尾,我在安西便带过他,如今朝廷对咱们河西怨言颇深,他也是察觉到一丝端倪,这次赋闲不问军事,是为了避免将来被朝廷问罪,说他跟我盖某人沆瀣一气。”
乌怀愿冷哼道:
“今有隋王帮咱们说话,河西将士赤忠之心、肺腑之言,可直达天听,岂容宵小之辈再蒙蔽圣人?”
盖嘉运笑了笑,没有再说什么。
家家有本难念的经,他知道皇甫惟明的难处在什么地方,皇甫也知道他的难处在什么地方。
事实上,他也可以学皇甫,将很多重要将领的任命之权,还给中枢,那么朝廷对他的戒心便不会有那么重。
但是肩上扛着陇右,扛着大唐西疆藩卫之重职,他不愿意看到河西像陇右一样一盘散沙,他的性格也不允许他这么干。
我可以被治罪,但河西不容有失,否则我盖嘉运无言面对西疆之儿郎,百万之生民。
他是汉人,虽然是个粗人,但却出身高门,有着典型的士大夫性格。
也就是所谓的古君子之风。
没落、守旧、不懂变通、不识时务,自命清高,有时候甚至给脸不要脸。
但是这类人,即使被误解、污蔑,但依然会坚持自己的原则,坚持以天下为己任。
他和自己麾下的将领们相处,总是以家长、老大哥的身份,而不是上司。
所以大家都服他。
这时候,营帐掀开,李琩裹着被子从里面出来,一遇冷风,忍不住打了个喷嚏。
这一景象,引得诸将纷纷发笑。
李琩也笑了笑,来到篝火旁盖嘉运让开的一处位置坐下,道:
“回了长安,本王自会不遗余力为河西说话,但是你们在河西,也要打几场漂亮仗,好堵住朝堂上那帮人的嘴,不过在此之前,盖帅需要跟我回一趟长安。”
此言一出,营帐外鸦雀无声。
喝醉的听到这句话,也仿佛一下子酒醒了。
其实,李琩在营帐内已经想明白了,盖嘉运不好杀,这不是杀一个人的问题,是断了整个河西七万三千将士的脊梁。
别的不说,这帮兵马使怎么安顿?
朝廷的意思,杀了盖嘉运之后,王倕来接任,但是你看刚才乌怀愿的态度,明摆着没将王倕放在眼里,而其他人的表现也证明,他们也是如此。
王倕镇不住这帮人啊,要杀盖嘉运,就得将这帮人全给换了,能换的了吗?
换不了啊。
历史上,盖嘉运丢了石堡城之后,被李隆基罢官,其人事迹再不见于史书,是死是活,谁也不知道。
从那以后,先是皇甫惟明,接着王忠嗣,直到哥舒翰,历经九年付出极为惨痛的代价,才将石堡城拿了回来。
李琩在与盖嘉运等人短暂的相处之后,甚至一度认为,如果让盖嘉运自己将石堡城拿回来,是不是要比那三个顺利很多。
毕竟就如今的观感,李琩认为盖嘉运其实在王忠嗣和皇甫惟明之上,要不然历史上李隆基也不会让人家同时兼任河西、陇右两镇节度使。
盖嘉运此刻也被李琩这句话震惊到了,他惊讶的是,李琩怎么敢说出来?
因为这句话的含义,无疑是在说,朝廷要找盖嘉运的麻烦,虽然我知道这是事实,但我真没想到你会说出来。
“啪”的一声,乌怀愿摔碗起身,沉声道:
“朝廷到底想干什么?大战在即,统帅不能坐镇,这不是贻误大事吗?”
一直没有说话的哥舒翰也道:
“隋王此举有何深意?朝廷对河西的顾忌,已经严重到这种地步?”
其他人也一改方才对李琩的恭敬,纷纷变脸,一个个脸色铁青,全都在盯着李琩。
盖嘉运默不作声,抬头望向漆黑夜空中,那颗最亮的星。
行军之人,大多都懂星象之学,他无数次的凝望星空,却从未像今晚一样,觉得无比模糊。
李琩面无表情的在所有人脸上扫视一遍,随后淡淡道:
“本王说了,你们要打几场漂亮仗,你们能稳住河西,盖帅在长安就不会有事,反之,谁也保不住。”
众人纷纷色变,至此彻底意识到,朝廷要杀盖嘉运。
李琩今夜此举,也是无可奈何,想象很丰满,现实很骨感,来此之前,基哥、中枢以及他,都以为以亲王身份处理掉盖嘉运,可以将河西的风险降至最低。
但眼下看来,明显不是那么一回事。
这里确确实实铁板一块。
盖嘉运要是真出事,今年与吐蕃迫在眉睫的大战,想都不用想,肯定完蛋,没有河西支援,单靠陇右根本扛不住。
“要人?没有!”莫离军傅光越怒然起身:
“让哥奴自己来要,我看看他有没有这个胆子。”
其他诸将纷纷附和。
这就是军中的彪悍之气了,抗上蔚然成风。
李琩猛地起身,双目怒睁,看向众人道:
“谁再敢大放厥词,本王今夜必斩其首,你们不都是硬骨头吗?站出来,还有谁?”
他这番姿态,无疑将众人给镇住了。
说到底,这是亲王,圣人亲子,没有人敢将李琩的警告不当回事。
一个个捶胸顿足,义愤填膺,脸上尽显怒气,但就是没有一个再敢开口。
半晌后,盖嘉运叹息一声,看向麾下诸将:
“你们还看不明白吗?隋王此番是舍身作保,为了我盖嘉运,已经担了天大的风险,正如隋王所言,谁再敢发牢骚,今夜必杀之。”
众人脸色颓败,头颅低垂。
盖嘉运笑了笑,将李琩刚才未吃完的鹿腿递了过去:
“容盖某再想想,三日之内,一定给隋王一个答复。”
李琩点了点头:
“事不宜迟,越快越好。”
第二天,整个一白天,盖嘉运和李琩,以及那些兵马使,没有一个参与狩猎,而是交给了手下的那帮儿郎们。
他们心不在焉,自然无法全身心享受猎杀给男人带来的那种快感。
盖嘉运的营帐内,以及李琩的营帐内,都在举行小型会议。
会议内容,自然是针对李琩昨晚那些石破天惊的话。
武庆他们看不明白,以为李琩兵行险招,是想诱惑盖嘉运离开凉州,在返京途中下手,所以他们的小声议论,李琩完全没有放在心上,甚至都没听进耳中。
他只是知道,盖嘉运不能杀。
原因非常复杂,于公,国之柱石,西北屏障,于私,残害忠良,致使国家蒙受重大损失,李琩下不去这个手啊。
而且他也担心,自己弄死盖嘉运,会是一大污点,将来为盖嘉运平反的声音越大,他就越危险。
这次的任务,不失为一口大黑锅,李隆基想借别人的手除掉盖嘉运,李林甫不敢担这个骂名,肩膀一滑,将这个口大黑锅落在了李琩身上。
不用说,谁杀了盖嘉运,在河西肯定要背负一身骂名。
那我便将人带回去,杀不杀是你们的事。
营帐外,清一色的飞龙军把守,不疑有他人听到他们的议论。
郭子云沉声道:
“我认为殿下如此决断,乃上上之策,河西情况如何,咱们都看在眼中,在这里动手,几乎没有任何可能,想要功成身退,完全是痴人说梦。”
武庆皱眉道:
“殿下太直接了点,眼下盖嘉运已经知道朝廷打算处置他,岂会老老实实跟我们走?换成是我,我是不会就范的。”
“你家里面才多少人,里里外外算上也就十来口,”郭子云道:
“人家家大业大,在长安的亲眷怕不是有数十口之多,亲族更甚,他需要顾及的太多了。”
牛五郎从前在陇右服役,就是盖嘉运的手下,他对盖嘉运在陇右河西的威望,有着非常深的体会,也比其他人更有发言权,只见他道:
“藩镇皆骄兵悍将,这里真不是可以动手的地方,说句掏心窝子的话,盖嘉运死在别人手里,没什么可说的,但不能死在咱们殿下手里,恐有损殿下威名。”
他不懂政治,所以才能说出这句与政治无关的话,其他人都认为,这是圣人给的命令,盖嘉运必须杀。
不杀就是抗旨,声明有损比起抗旨,算多大点事啊?
李隆基执政近三十年,皇帝的威严已经深深刻在每一个人心里,所有人的第一想法,都是不敢违逆圣意。
李琩也知道,这次要是杀不了盖嘉运,回到长安,基哥少不了要收拾他。
那么届时情况有多严重呢?
首先,绝不会杀他,小命肯定是没有危险的,罢官嘛,可能性也不大,毕竟基哥还指望他制衡太子。
盖嘉运的威胁与太子的威胁比起来,那都不叫威胁。
那么会怎么处罚他呢?
答案是,很可能不会处罚。
因为只要盖嘉运顺利抵达长安,基哥绝对不会在长安动手杀人,因为没有站得住的脚的借口,还有就是,人都回来了,在自己的眼皮子底下被监视着,翻不起多大浪来。
那么厚待功臣的名声,还需要继续维持。
所有皇帝都非常在意自己在人们心中的形象,其根本目的,就是笼络人心。
至于盖嘉运回到长安,怎么收拾河西的烂摊子,中枢自然会有办法。
任何权力交接,都图一个稳字,能够这样收场,基哥想必也会满意。
最大的难题,其实只有一个,所有人都铁了心认为,盖嘉运不会去长安。
所以朝廷才会派李琩来处理,算是不得已的办法
“隋王坦诚的令人可怕,”
盖嘉运的营帐内,首席幕僚陆邡沉声道:
“果如我们所料,隋王巡查陇右不过是个幌子,真正的目标是在府主这里,我们本来还以为,需与此人虚与委蛇很久,没曾想,人家主动捅破了这层窗户纸。”
河西对李琩此行的猜测,一直以来都是正确的,这里的高人并不少,将领们性格耿直,但幕僚们当中不乏老阴比。
这个陆邡十六岁跟了盖嘉运,如今三十年了,两人早就拜了把子,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外出狩猎,就是他给盖嘉运出的主意,故意带着很少的人,也是想给李琩提供刺杀的机会。
所以盖嘉运身边的卫士,都是以一当十之勇武壮士。
但如今李琩既然都明说了,那么他们自然不用提防了,因为可以看得出,李琩没有杀意。
“他多半是想通了,不想担这个骂名,”次席幕僚崔昇,娶了盖嘉运的妹妹,属于绝对心腹,此刻他也发表自己的看法:
“我们提前将各镇军使召入凉州,时刻伴随府主身旁,就是要让隋王看到,我陇右军心如铁,坚如磐石,好让隋王投鼠忌器,此招收效了,但也可以认为,隋王还是一个肯顾全大局的人。”
乌怀愿叹息道:
“我实在是搞不明白,我们到底怎么了?陇右乱成那副样子,朝廷不过问,咱们众志成城,反倒被人惦记,这次要不是隋王,我定让他与李楷洛一样的下场。”
李楷洛的死,就是他一手操办的,但是李琩,他真没有这个胆子,也没有这个想法。
杀一个契丹人,和杀一个皇子,两种性质完全不同。
就算盖嘉运授意,他也不会干。
“问题还是出在哥奴和裴老狗的身上,”陆邡沉声道:
“他们与府主有私仇,公报私怨,视国事如儿戏,这样的人,怎堪为相?”
他完全冤枉人家这俩人了,宰相的度量不是他认为的这么狭隘。
哥舒翰皱眉道:
“听说隋王与右相、裴公,关系匪浅,他若是在长安作保,恐惹此二人不满,于他何利?”
莫离军傅光越一拍额头,顿时恍然道:
“隋王是打算在路上下手?这次的坦诚布公,不过是一种高明的诱骗手段?”
崔昇顿时没好气道:
“你想什么呢?谁敢在半道杀节度使?我们傻吗?不会派人护送?只要能顺利抵达长安,见到圣人,又有隋王从中斡旋,不失为解此危局之良策,正如隋王所言,我们只要在接下来与吐蕃的战事中,打好几仗,再奏请圣人,让府主返回凉州,圣人到时候肯定不会拒绝。”
他们所有的论点,都把真正的幕后真凶给忽略了,不是他们不高明,是基哥太高明。
常年甩锅,基哥的身上太干净了,杀功臣,朕都是被奸臣所懵逼,然后杀掉奸臣,追封功臣,事情就全都摆平了。
左杀右杀,来回圈杀,皇权得以稳固。
就连一日杀三子,他都能让武惠妃背锅,还有什么锅,是他不能甩的?
“问题在于,隋王是否真心作保,这个人虽然年轻,但近半年之所作所为,恐怕其人大不简单啊,”陆邡一脸忧郁道:
“我最担心的就是这一点,长安最适合出面保府主的,莫过于隋王这个陇右处置使,他真要帮咱们说话,分量是很重的,就怕他说一套做一套。”
崔昇叹息道:
“眼下别无办法了,惟有亲赴长安解释清楚,方消圣人猜疑,杀李楷洛,也是迫于无奈,只能拖延一时,如今隋王既到,其实已经拖不下去了。”
他们心里都很清楚,要过李琩这一关,只有造反,但是没人愿意造反。
历史上很多功臣,本来可以选择这么做,但是他们都没有,以至于最后落得个凄惨的下场。
安禄山就是不愿意认命,试了试,结果虽同样凄惨,但大唐无疑比他更惨,双输,我不亏。
“这么说,大家还是倾向于,盖帅与隋王一起回长安?”乌怀愿问道:
“可是盖帅一走,河西谁人可节制?这个时候离开,也是一个被人攻讦的借口啊。”
宁寇军李朱师一拍拳道:
“索性以攻为守,咱们先干特娘的一场,从祁连城出兵,袭击吐蕃补给,断了他们的后勤,至少都可将战事拖延数月了。”
“不失为上策,”陆邡看向盖嘉运,一脸期盼道:
“府主下决断吧。”
一直没有说话的盖嘉运眼皮一动,双目眯起,异常果断道:
“健康军、大斗军即刻开拔,于祁连城与赤水军会合,袭扰敌军补给,不可接战。”
“喏!”
乌怀愿、哥舒翰、李广琛起身接令。
李琩需要蒙着脑袋睡,才能避免冷风窜进来,营帐扑腾扑腾的抖动着,仿佛外面有什么东西在疯狂拉扯。
他有点扛不住这里的气候,所以早早进了营帐。
但是眼下的外面,酒令之声此起彼伏,盖嘉运他们一干人围着篝火,还在吃肉喝酒,谈天说地。
也许这就是西北汉子的性格,无论他们原本来自于哪里,眼下也已经与这片荒凉土地融为一体。
“隋王还是水土不服啊,一条鹿腿都吃不下,两碗酒下肚,就已经不舒服了,”
乌怀愿刚才灌了李琩两碗酒,也与李琩有过短暂的闲聊,所以他对李琩的印象挺好,才敢开这样的玩笑。
“你还好意思说隋王,你刚来河西,不也是这副德行吗?”新泉军兵马使唐朝英嘲笑道:
“我记得你初任大斗军时,拉了三天稀,那股子臭味儿啊,诶呦喂,隔着营房二里地,老子都能闻到。”
他们这帮人,不是说没有城府心机,但是盖嘉运在,这些人就是一条船上的战友,嬉笑怒骂什么玩笑都能开。
盖嘉运如果不在了,这帮人分崩离析的速度,也不会比其他圈子的速度慢多少。
没有什么团体,是不能拆散的。
归根结底,人的本性如此,大部分时间都是在为自己考虑。
大斗军兵马使,是安思顺的老爹安波注,但是盖嘉运不喜欢他,所以从帐内挑选心腹爱将乌怀愿,担任副使,将安波注给架空了。
按理说,架空一个一把手,本不该那么容易,但你得看这个人是谁。
乌怀愿,番将,源于西羌族,南北朝时期被鲜卑拓跋氏所灭,融入华夏,以王姓乌为姓氏,定居平凉一带,号为平凉乌氏。
也就是说,凉州是人家的地盘。
大唐不但有重用番将的习惯,还有重用番臣的习惯,究其原因,是想促成周边少数民族主动与汉族融合,投入华夏大家庭怀抱。
乌氏除了乌怀愿,还有两个人,眼下在安禄帐下效力,担任先锋将,号“辕门二龙”的乌承恩、乌承玼兄弟。
“刚才隋王问我,此番在凉州为什么没有见到安波注,当时被谁给打岔来着?”乌怀愿已经喝的有点迷糊了,舌头打结道:
“害的我没能回话,只能等到明日天明,再向隋王解释,你们可记得提醒我。”
话音刚落,隔壁的营帐内李晟走了出来,笑道:
“我家阿郎还没睡着,你现在解释,他可以听的到。”
外面吵吵叭火的,李琩能睡得着见了鬼了。
乌怀愿一愣,其他众将也纷纷起哄撺掇,让他赶紧说。
宁寇军李朱师笑道:
“我可是帮隋王盯着呢,敢有一句假话,我当场拆穿你。”
盖嘉运在一旁捋须微笑,没有参与话题,他不会提醒乌怀愿收着点别乱说。
怕什么?有什么说什么,又不是见不得光。
乌怀愿拍了拍额头,努力让自己清醒一点,随后大声道:
“安波注年纪大了,顾虑也多了,王倕担任观察使的时候,他跟在人家屁股后面溜须拍马,相处月余,从那以后,他对盖帅的将令,便总是不以为然,让他往东,他要往西,做事瞻前顾后,拖泥带水,一个军伍出身的大老粗,他也想学着长安玩心术,令人厌恶。”
“我担任副使之后,发现军中对其不满者,大有人在,究其原因,还是胳膊肘往外拐,王倕算什么东西,也敢在河西耀武扬威?”
他这番话,可谓以下犯上,王倕的级别比他高很多,他却敢在背地里编排人家。
放在长安,这种卑官辱骂上官的举动,御史台立即就能办他,但这是藩镇。
即使王倕眼下在场,也不会真的计较,军中风气如此,最多拖下去打二十军棍。
宁寇军李朱师听罢哈哈大笑,拍掌看向李琩所在营帐:
“末将担保,乌军使字字肺腑,绝无虚言。”
躲在被窝里的李琩,此刻也是忍俊不禁,你还别说,他挺喜欢军中的这类风气,有什么说什么,不怕上面给你穿小鞋。
“他那个儿子,倒不失为大将之材,”盖嘉运终于开口了:
“事实上,安波注年轻时候,也没有这么畏首畏尾,我在安西便带过他,如今朝廷对咱们河西怨言颇深,他也是察觉到一丝端倪,这次赋闲不问军事,是为了避免将来被朝廷问罪,说他跟我盖某人沆瀣一气。”
乌怀愿冷哼道:
“今有隋王帮咱们说话,河西将士赤忠之心、肺腑之言,可直达天听,岂容宵小之辈再蒙蔽圣人?”
盖嘉运笑了笑,没有再说什么。
家家有本难念的经,他知道皇甫惟明的难处在什么地方,皇甫也知道他的难处在什么地方。
事实上,他也可以学皇甫,将很多重要将领的任命之权,还给中枢,那么朝廷对他的戒心便不会有那么重。
但是肩上扛着陇右,扛着大唐西疆藩卫之重职,他不愿意看到河西像陇右一样一盘散沙,他的性格也不允许他这么干。
我可以被治罪,但河西不容有失,否则我盖嘉运无言面对西疆之儿郎,百万之生民。
他是汉人,虽然是个粗人,但却出身高门,有着典型的士大夫性格。
也就是所谓的古君子之风。
没落、守旧、不懂变通、不识时务,自命清高,有时候甚至给脸不要脸。
但是这类人,即使被误解、污蔑,但依然会坚持自己的原则,坚持以天下为己任。
他和自己麾下的将领们相处,总是以家长、老大哥的身份,而不是上司。
所以大家都服他。
这时候,营帐掀开,李琩裹着被子从里面出来,一遇冷风,忍不住打了个喷嚏。
这一景象,引得诸将纷纷发笑。
李琩也笑了笑,来到篝火旁盖嘉运让开的一处位置坐下,道:
“回了长安,本王自会不遗余力为河西说话,但是你们在河西,也要打几场漂亮仗,好堵住朝堂上那帮人的嘴,不过在此之前,盖帅需要跟我回一趟长安。”
此言一出,营帐外鸦雀无声。
喝醉的听到这句话,也仿佛一下子酒醒了。
其实,李琩在营帐内已经想明白了,盖嘉运不好杀,这不是杀一个人的问题,是断了整个河西七万三千将士的脊梁。
别的不说,这帮兵马使怎么安顿?
朝廷的意思,杀了盖嘉运之后,王倕来接任,但是你看刚才乌怀愿的态度,明摆着没将王倕放在眼里,而其他人的表现也证明,他们也是如此。
王倕镇不住这帮人啊,要杀盖嘉运,就得将这帮人全给换了,能换的了吗?
换不了啊。
历史上,盖嘉运丢了石堡城之后,被李隆基罢官,其人事迹再不见于史书,是死是活,谁也不知道。
从那以后,先是皇甫惟明,接着王忠嗣,直到哥舒翰,历经九年付出极为惨痛的代价,才将石堡城拿了回来。
李琩在与盖嘉运等人短暂的相处之后,甚至一度认为,如果让盖嘉运自己将石堡城拿回来,是不是要比那三个顺利很多。
毕竟就如今的观感,李琩认为盖嘉运其实在王忠嗣和皇甫惟明之上,要不然历史上李隆基也不会让人家同时兼任河西、陇右两镇节度使。
盖嘉运此刻也被李琩这句话震惊到了,他惊讶的是,李琩怎么敢说出来?
因为这句话的含义,无疑是在说,朝廷要找盖嘉运的麻烦,虽然我知道这是事实,但我真没想到你会说出来。
“啪”的一声,乌怀愿摔碗起身,沉声道:
“朝廷到底想干什么?大战在即,统帅不能坐镇,这不是贻误大事吗?”
一直没有说话的哥舒翰也道:
“隋王此举有何深意?朝廷对河西的顾忌,已经严重到这种地步?”
其他人也一改方才对李琩的恭敬,纷纷变脸,一个个脸色铁青,全都在盯着李琩。
盖嘉运默不作声,抬头望向漆黑夜空中,那颗最亮的星。
行军之人,大多都懂星象之学,他无数次的凝望星空,却从未像今晚一样,觉得无比模糊。
李琩面无表情的在所有人脸上扫视一遍,随后淡淡道:
“本王说了,你们要打几场漂亮仗,你们能稳住河西,盖帅在长安就不会有事,反之,谁也保不住。”
众人纷纷色变,至此彻底意识到,朝廷要杀盖嘉运。
李琩今夜此举,也是无可奈何,想象很丰满,现实很骨感,来此之前,基哥、中枢以及他,都以为以亲王身份处理掉盖嘉运,可以将河西的风险降至最低。
但眼下看来,明显不是那么一回事。
这里确确实实铁板一块。
盖嘉运要是真出事,今年与吐蕃迫在眉睫的大战,想都不用想,肯定完蛋,没有河西支援,单靠陇右根本扛不住。
“要人?没有!”莫离军傅光越怒然起身:
“让哥奴自己来要,我看看他有没有这个胆子。”
其他诸将纷纷附和。
这就是军中的彪悍之气了,抗上蔚然成风。
李琩猛地起身,双目怒睁,看向众人道:
“谁再敢大放厥词,本王今夜必斩其首,你们不都是硬骨头吗?站出来,还有谁?”
他这番姿态,无疑将众人给镇住了。
说到底,这是亲王,圣人亲子,没有人敢将李琩的警告不当回事。
一个个捶胸顿足,义愤填膺,脸上尽显怒气,但就是没有一个再敢开口。
半晌后,盖嘉运叹息一声,看向麾下诸将:
“你们还看不明白吗?隋王此番是舍身作保,为了我盖嘉运,已经担了天大的风险,正如隋王所言,谁再敢发牢骚,今夜必杀之。”
众人脸色颓败,头颅低垂。
盖嘉运笑了笑,将李琩刚才未吃完的鹿腿递了过去:
“容盖某再想想,三日之内,一定给隋王一个答复。”
李琩点了点头:
“事不宜迟,越快越好。”
第二天,整个一白天,盖嘉运和李琩,以及那些兵马使,没有一个参与狩猎,而是交给了手下的那帮儿郎们。
他们心不在焉,自然无法全身心享受猎杀给男人带来的那种快感。
盖嘉运的营帐内,以及李琩的营帐内,都在举行小型会议。
会议内容,自然是针对李琩昨晚那些石破天惊的话。
武庆他们看不明白,以为李琩兵行险招,是想诱惑盖嘉运离开凉州,在返京途中下手,所以他们的小声议论,李琩完全没有放在心上,甚至都没听进耳中。
他只是知道,盖嘉运不能杀。
原因非常复杂,于公,国之柱石,西北屏障,于私,残害忠良,致使国家蒙受重大损失,李琩下不去这个手啊。
而且他也担心,自己弄死盖嘉运,会是一大污点,将来为盖嘉运平反的声音越大,他就越危险。
这次的任务,不失为一口大黑锅,李隆基想借别人的手除掉盖嘉运,李林甫不敢担这个骂名,肩膀一滑,将这个口大黑锅落在了李琩身上。
不用说,谁杀了盖嘉运,在河西肯定要背负一身骂名。
那我便将人带回去,杀不杀是你们的事。
营帐外,清一色的飞龙军把守,不疑有他人听到他们的议论。
郭子云沉声道:
“我认为殿下如此决断,乃上上之策,河西情况如何,咱们都看在眼中,在这里动手,几乎没有任何可能,想要功成身退,完全是痴人说梦。”
武庆皱眉道:
“殿下太直接了点,眼下盖嘉运已经知道朝廷打算处置他,岂会老老实实跟我们走?换成是我,我是不会就范的。”
“你家里面才多少人,里里外外算上也就十来口,”郭子云道:
“人家家大业大,在长安的亲眷怕不是有数十口之多,亲族更甚,他需要顾及的太多了。”
牛五郎从前在陇右服役,就是盖嘉运的手下,他对盖嘉运在陇右河西的威望,有着非常深的体会,也比其他人更有发言权,只见他道:
“藩镇皆骄兵悍将,这里真不是可以动手的地方,说句掏心窝子的话,盖嘉运死在别人手里,没什么可说的,但不能死在咱们殿下手里,恐有损殿下威名。”
他不懂政治,所以才能说出这句与政治无关的话,其他人都认为,这是圣人给的命令,盖嘉运必须杀。
不杀就是抗旨,声明有损比起抗旨,算多大点事啊?
李隆基执政近三十年,皇帝的威严已经深深刻在每一个人心里,所有人的第一想法,都是不敢违逆圣意。
李琩也知道,这次要是杀不了盖嘉运,回到长安,基哥少不了要收拾他。
那么届时情况有多严重呢?
首先,绝不会杀他,小命肯定是没有危险的,罢官嘛,可能性也不大,毕竟基哥还指望他制衡太子。
盖嘉运的威胁与太子的威胁比起来,那都不叫威胁。
那么会怎么处罚他呢?
答案是,很可能不会处罚。
因为只要盖嘉运顺利抵达长安,基哥绝对不会在长安动手杀人,因为没有站得住的脚的借口,还有就是,人都回来了,在自己的眼皮子底下被监视着,翻不起多大浪来。
那么厚待功臣的名声,还需要继续维持。
所有皇帝都非常在意自己在人们心中的形象,其根本目的,就是笼络人心。
至于盖嘉运回到长安,怎么收拾河西的烂摊子,中枢自然会有办法。
任何权力交接,都图一个稳字,能够这样收场,基哥想必也会满意。
最大的难题,其实只有一个,所有人都铁了心认为,盖嘉运不会去长安。
所以朝廷才会派李琩来处理,算是不得已的办法
“隋王坦诚的令人可怕,”
盖嘉运的营帐内,首席幕僚陆邡沉声道:
“果如我们所料,隋王巡查陇右不过是个幌子,真正的目标是在府主这里,我们本来还以为,需与此人虚与委蛇很久,没曾想,人家主动捅破了这层窗户纸。”
河西对李琩此行的猜测,一直以来都是正确的,这里的高人并不少,将领们性格耿直,但幕僚们当中不乏老阴比。
这个陆邡十六岁跟了盖嘉运,如今三十年了,两人早就拜了把子,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外出狩猎,就是他给盖嘉运出的主意,故意带着很少的人,也是想给李琩提供刺杀的机会。
所以盖嘉运身边的卫士,都是以一当十之勇武壮士。
但如今李琩既然都明说了,那么他们自然不用提防了,因为可以看得出,李琩没有杀意。
“他多半是想通了,不想担这个骂名,”次席幕僚崔昇,娶了盖嘉运的妹妹,属于绝对心腹,此刻他也发表自己的看法:
“我们提前将各镇军使召入凉州,时刻伴随府主身旁,就是要让隋王看到,我陇右军心如铁,坚如磐石,好让隋王投鼠忌器,此招收效了,但也可以认为,隋王还是一个肯顾全大局的人。”
乌怀愿叹息道:
“我实在是搞不明白,我们到底怎么了?陇右乱成那副样子,朝廷不过问,咱们众志成城,反倒被人惦记,这次要不是隋王,我定让他与李楷洛一样的下场。”
李楷洛的死,就是他一手操办的,但是李琩,他真没有这个胆子,也没有这个想法。
杀一个契丹人,和杀一个皇子,两种性质完全不同。
就算盖嘉运授意,他也不会干。
“问题还是出在哥奴和裴老狗的身上,”陆邡沉声道:
“他们与府主有私仇,公报私怨,视国事如儿戏,这样的人,怎堪为相?”
他完全冤枉人家这俩人了,宰相的度量不是他认为的这么狭隘。
哥舒翰皱眉道:
“听说隋王与右相、裴公,关系匪浅,他若是在长安作保,恐惹此二人不满,于他何利?”
莫离军傅光越一拍额头,顿时恍然道:
“隋王是打算在路上下手?这次的坦诚布公,不过是一种高明的诱骗手段?”
崔昇顿时没好气道:
“你想什么呢?谁敢在半道杀节度使?我们傻吗?不会派人护送?只要能顺利抵达长安,见到圣人,又有隋王从中斡旋,不失为解此危局之良策,正如隋王所言,我们只要在接下来与吐蕃的战事中,打好几仗,再奏请圣人,让府主返回凉州,圣人到时候肯定不会拒绝。”
他们所有的论点,都把真正的幕后真凶给忽略了,不是他们不高明,是基哥太高明。
常年甩锅,基哥的身上太干净了,杀功臣,朕都是被奸臣所懵逼,然后杀掉奸臣,追封功臣,事情就全都摆平了。
左杀右杀,来回圈杀,皇权得以稳固。
就连一日杀三子,他都能让武惠妃背锅,还有什么锅,是他不能甩的?
“问题在于,隋王是否真心作保,这个人虽然年轻,但近半年之所作所为,恐怕其人大不简单啊,”陆邡一脸忧郁道:
“我最担心的就是这一点,长安最适合出面保府主的,莫过于隋王这个陇右处置使,他真要帮咱们说话,分量是很重的,就怕他说一套做一套。”
崔昇叹息道:
“眼下别无办法了,惟有亲赴长安解释清楚,方消圣人猜疑,杀李楷洛,也是迫于无奈,只能拖延一时,如今隋王既到,其实已经拖不下去了。”
他们心里都很清楚,要过李琩这一关,只有造反,但是没人愿意造反。
历史上很多功臣,本来可以选择这么做,但是他们都没有,以至于最后落得个凄惨的下场。
安禄山就是不愿意认命,试了试,结果虽同样凄惨,但大唐无疑比他更惨,双输,我不亏。
“这么说,大家还是倾向于,盖帅与隋王一起回长安?”乌怀愿问道:
“可是盖帅一走,河西谁人可节制?这个时候离开,也是一个被人攻讦的借口啊。”
宁寇军李朱师一拍拳道:
“索性以攻为守,咱们先干特娘的一场,从祁连城出兵,袭击吐蕃补给,断了他们的后勤,至少都可将战事拖延数月了。”
“不失为上策,”陆邡看向盖嘉运,一脸期盼道:
“府主下决断吧。”
一直没有说话的盖嘉运眼皮一动,双目眯起,异常果断道:
“健康军、大斗军即刻开拔,于祁连城与赤水军会合,袭扰敌军补给,不可接战。”
“喏!”
乌怀愿、哥舒翰、李广琛起身接令。
本文网址:https://www.3haitang.com/book/167081/48049420.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3haitang.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