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四章 实力派新生代
推荐阅读:苟道修仙,从种田开始、封神:从吞噬补天石开始、东京大律师:开局律所破产、我在三国骑砍无双、红龙有仙术、这个武圣血条太厚、洪荒:阐教大师兄,我是广成子、不死秦王,从吃下金蝉开始、我白锦一身正气、带着淘宝去修仙、
正月初四的朝会,牛仙客参加了。
他尽量使自己看起来不像是一个身患重病的老人,但其苍白的面容,虚弱的神态,无一不在彰显着,他真的不适合再处理政务了。
信安王李祎也在下面坐着,人家的年纪更大,却给人一种老当益壮之感,精神烁烁。
大唐藩镇地区的统帅,没有几个是靠自己爬上来的,都是不忘前人志,薪火代代传。
首先,你得符合前人的志向,才能传给你。
裴宽是萧嵩带出来的,牛仙客就是信安王李祎带出来的,但是牛仙客回京之后,与信安王的关系并不好,因为李祎军功太高,李隆基非常顾忌,只能让他闲散。
李祎深谙其理,什么事都不掺和,安安心心的养老,以至于经常给前来拜会的牛仙客吃闭门羹。
久而久之,两人便不来往了。
但是今天李祎看到牛仙客那副强撑的样子,心里也是不胜唏嘘,尤记得对方给自己做节度判官的时候,才三十来岁,意气风发,如今苟延残喘,怕是时日无多了。
今天牛仙客之所以非要来,是因为只有他清楚,陇右眼下非常危急。
石堡城与积石城的得失,决定了陇右未来的走向,也决定了朝廷将来会在陇右投入多少资源。
那么朝廷在陇右投入的越多,势必对其它地方投入的减少,这对整个国家的财政系统非常不利。
“开战至今,已一月有余,如果本相咳咳本相没有猜错的话,陇右已成决战之势,”牛仙客勉力道:
“朝廷接下来收到的军情,也许就是石堡城丢没丢的消息了,我们需未雨绸缪,早做打算。”
李祎立即附和道:“我赞成左相的看法,贼军之后补给应已近油尽灯枯,决战在所难免,观眼下情形,他们定会不惜代价拿下石堡城,再取积石,以做东进之壁垒,石堡城若丢,必须在一旬之内拿回,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牛仙客瞥了一眼李祎,微微颔首。
眼下大家对战场形势,基本上都有了一个大概判断,石堡城如果丢了,那么吐蕃多线作战的大军,势必全数撤退,为石堡城与积石城外围的两支大军节省下粮草。
但是省下来的军资,也不是一时半刻就能给你送过去,需要一段时间过渡,那么过渡的这段时间,就是石堡城攻守的黄金时间。
牛仙客的分析是一旬,也就是十天,十天要是拿不回来,等人家补给供上来,后援顶上来,想要拿回来可就不容易了。
而这种时候,陇右迫切的需要支援,河西方向往这边调兵,急行军也需要十天,朔方差不多。
也就说,支援部队无法赶上十天的黄金期。
当然了,这一切的预想,都是以石堡城已经丢了的情况下,如果没丢,当然另算。
萧炅皱眉道:
“形势没有如此不堪吧?京师遥远,我们并不知道西北已经发生的事情,盖嘉运身经百战,也许已经早早调兵支援,中书门下给郭子仪的调令,也是催促其尽早赶赴陇右,皇甫若能撑到那时,绝无问题。”
西北藩镇与吐蕃之间兵力悬殊,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西北兵精将广。
他们太能打了,而且装备非常好,不是吐蕃那样的奴隶军团可以比拟的。
但也正因是奴隶军团,所以他们的命不是命,一直在跟你以命换命的打消耗。
人皮唐卡、人皮鼓、人骨法器、头做酒杯、皮做灯伞、腿骨做喇叭,后世发掘出不少。
他们但凡与突厥差不多,大唐都非常乐意设立一座安西南都护府,但现在嘛,我可不想去你那边,你特么也别来我这边。
这就是为什么,大唐从来不愿意深入敌境,扩大领土面积,只守着那条防线,因为打下来也守不住,咱们不是同一种社会体系下的人,融合不到一块去。
吐蕃的奴隶之下,还有奴下奴,顶在最前面的就是这类人,他们的任务就是死,必须给我死在前面。
接下来上去的才是奴隶,最后是平民,也就是有户口的,这类人的装备是最精良的,甲胄军器齐全,战斗力惊人。
眼下正在强攻积石城的,就是一支精锐平民大军,围攻石堡城的十五万人,则是奴隶居多。
安人城的大战,吐蕃也是有不少逃兵的,但是这些逃兵大唐不会接手,见一个杀一个,因为让他们活着散落民间,是一个祸害。
李林甫当下也是脸色凝重,没办法啊,西北鞭长莫及,朝廷这边发文,是不适应那边形势的,过度干预适得其反。
朝廷能做的不是指手画脚,而是提供支援。
“发文皇甫,陇西牧场的马匹,适宜战马者,他可以取调三千,兵力不足,可以就地招募,军饷问题,朝廷这边会想办法,”李林甫沉声道。
中书省萧华赶忙记下,随后修改几字,立即交给吏员发往都亭驿,五百里加急送往鄯州。
李林甫接着又道:
“发文盖嘉运,无论如何他都要抽出两万人支援陇右,若不从命,以丢城失地论罪。”
中书侍郎韦陟记下,盖印之后将文书交给吏员。
一封一封的决策,正不断的送往西北,驿路上的信使日夜不绝。
李林甫是最不想石堡城出问题的,因为他管着国家财政,本就入不敷出,你们再给我搞出点幺蛾子,我拿命给你们换钱啊?
户部侍郎萧炅叹息一声,道:“筹措军资,眼下还要是在关中,但是钱真的没有了,是不是可以暂时默认恶钱可以全额购买物资,以解燃眉之急。”
李林甫一愣,怒视对方道:
“这个口子一开,就堵不上了,届时财政混乱,你担罪还是我担罪?”
萧炅哑巴了,不吭气了。
眼下恶钱的流通,对硬通货的影响还不算大,因为硬通货交易,是看恶钱比例的,你比例太大,我不跟你做买卖。
萧炅的建议,等于抹掉比例,就算全是恶钱,也可以参与大宗交易。
那么这样一来,等于朝廷默认了恶钱的地位,那么就会出现恶币驱逐良币的局面,到底哪个是恶哪个是良,分不清了。
但也不能说萧炅糊涂,他是户部侍郎,难道不知道户部已经严重亏空了吗?
没有来钱的路子,又得保供西北,还能有什么办法呢?
战事,肯定是优先保障,雍正不也为了年羹尧的军饷,抄了曹雪芹的家吗?
这种法子,一向都是朝廷急需用钱的时候,最快的筹钱的办法。
李林甫肯定也想过,但是眼下,抄谁的家也不合适,因为有钱的,现在大多都依附他。
李隆基一直都在帝座上,聆听着下方大臣们的讨论,从始至终没有开口说话。
因为他刚刚进来的时候就说过,朕只是旁听,右相可全权做主,他要给大臣们一个适应过程,那就是朕正在一步一步将国事交付给李林甫。
改元都改元了,养老生活也该提上正轨了。
整个开元时期,他主持的对外战争本就非常频繁,经历的多了,所以对这次的战事并不怎么放在心上,他心里有数,大唐的国境线,是打不进来的。
每年国赋的一半都用在了藩镇,都是用钱夯出来的铁桶防线,固若金汤。
而且他想的,跟这些人想的不一样。
他的想法更为复杂,因为他在形势和人之间,看重的是人。
西北若是大捷,如何应对?若是大败,又该如何处理?这都是需要考虑的,关键就在盖嘉运和皇甫惟明身上,这两人他都不喜欢,但是眼下又实在找不到合适的替代人选。
这个时候,牛仙客突然剧烈的咳嗽了几声,大家的目光纷纷看了过去。
牛仙客也尽力在忍,以袖遮面,不想让人看到他的窘迫。
李适之立即装出一副关心的样子,道:
“左相殚精竭虑,以至身患重疾,您该好好歇歇啊。”
李林甫双目一眯,看向李适之:
“正因为国事操劳,左相方才疲累难支,我看你红光满面,想必平日很轻松吧?”
李适之笑道:“玄元皇帝显灵,圣人改元,大赦天下,都是好事情,天宝已至,祥瑞日增,按照右相的意思,我不该高兴吗?圣人在上,御极天下,恩荫四海,我不该轻松吗?”
“你误会右相的意思了,右相恐是有大事托付宪台啊,”崔翘笑呵呵的看向李适之。
李适之道:“若有,吾固不辞让,必为右相分忧。”
杨慎矜冷哼道:“你能干得了什么?前方战事,财政吃紧,听闻宪台日费万钱,是不是慷慨解囊,以助军需呢?”
sb,你乱说什么?萧炅在心里骂了一句,让他出钱,你用不用出?
欸?这是个好法子,李隆基顿时将目光投向李适之,意思很明显了,你带个头吧。
李适之愣住了,我特么现在没钱啊,都给杨三娘送过去了。
“家资微薄,但也愿节衣缩食,以助军,”李适之道。
李隆基又看向其他人,一个个的不是低头,就是避开李隆基的目光。
看样子都不肯出钱,李隆基淡淡道:
“罢了罢了,国家也不缺你那点节衣缩食之用,右相自有办法。”
说罢,李隆基神情柔和的看向李林甫:
“前方军需用度,朕就全权托付爱卿了。”
李林甫内心一叹,起身道:
“臣定不负圣人所望。”
李隆基又看向牛仙客:
“左相务要保重身体,你可不能累坏了,朕离不开你。”
牛仙客连忙谢恩。
接下来,李隆基离开了,留下大臣们继续商讨国事。
牛仙客这才狠狠瞪了李适之一眼,而李适之面无表情,像是什么事都没发生一样。
他早就多方打探,问过太医署的人,牛仙客绝对撑不了多久,他只要稳住阵脚,不出意外这个位置就是他的了。
到时候登上左相之位,老子再跟你好好比划,李适之眼神冷淡的看了李林甫一眼。
那么在这种缺钱的时候,就凸显出韦坚的重要性了。
这也就是为什么,人家能当京兆尹,韩朝宗不能。
韦坚今天就在这里,不过朝会过后就会离开,他要去一趟陕州,哦对了,现在不叫陕州了,叫弘农郡。
没错,就是弘农杨氏的老家。
这个地方,是洛阳至长安水陆运输最关键的一个地方,这里有三门峡,修建有两座大库,东库和西库。
所有进入长安的货物,先经东库,再入西库,然后发往长安。
“去年的俸米,到现在都没个说法,杨慎矜,我的禄米什么时候给我啊?”卢奂冷笑道。
按理说他的级别,缺谁的也不能缺他的,但是李林甫故意给扣下了,你不是清廉吗?扣下别人的,不影响生活,扣下你的,我看你吃什么?
“前方儿郎还不知道会否挨饿,国宝郎倒是先紧着自己的肚子,”杨慎矜冷笑道:
“我的禄米也没发,但我可没有像你一样发牢骚,因为我知道时局艰难,愿舍小家为大家。”
李适之哈哈一笑,声音颇为洪亮:
“真是个笑话,在座的官员,恐怕没有哪个人比你的妾室更多了,养这么多妾,你也不缺钱啊,我说杨慎矜,酅国公,你一把年纪,能不能行啊?”
萧炅立即反驳道:“朝堂之上,是议论国事的地方,私人小事不宜在此声张,你们要是有私怨,下去说。”
“李宪台谈的就是国事,”刑部尚书崔翘道:
“听说酅国公最新纳的第十七房小妾,花了整整六千贯,你却在这里冠冕堂皇的说什么没发俸米?你那点禄米,够不够给小妾买些金钗饰物啊?太府寺的亏空,都亏到这些小妾身上了吧?”
人家没有冤枉他,杨慎矜就是有这么多小妾,今年都六十八了,也算是老当益壮,雄风不减,年前刚新纳了一房小妾。
杨慎矜立即看向韦坚,亏空都是谁落下的,你们心知肚明。
韦坚眼下正在李林甫跟前,俯身聆听着李林甫的一些小声安排,所以并没有掺和他们几人的斗嘴。
李林甫给了他一些任务,让他务必想办法筹些军粮。
韦坚当然愿意,一来这是功,再者,这是为皇甫,他和皇甫的私交不错。
不过眼下听到有人议论太府寺的亏空,韦坚赶忙站起身,朝李林甫揖了揖手,随后转身朝着众官员拱手道:
“诸君先忙,我还是些事情,告辞告辞。”
李适之冷哼一声,韦坚现在的地位,他们更不能随意针对了,前线战事为重,等你小子筹措完军需,咱们再算总账。
这个贱种!杨慎矜在心里骂了一句。
韦坚和王鉷,在天宝元年,彻底成为财赋大臣当中的实力派新生代,王鉷不但领了华清宫的差事,还担任了和市和籴使,负责调控长安即将迎来的物价飞涨。
没错,他领这个差事,也是杨玉瑶帮忙的。
他尽量使自己看起来不像是一个身患重病的老人,但其苍白的面容,虚弱的神态,无一不在彰显着,他真的不适合再处理政务了。
信安王李祎也在下面坐着,人家的年纪更大,却给人一种老当益壮之感,精神烁烁。
大唐藩镇地区的统帅,没有几个是靠自己爬上来的,都是不忘前人志,薪火代代传。
首先,你得符合前人的志向,才能传给你。
裴宽是萧嵩带出来的,牛仙客就是信安王李祎带出来的,但是牛仙客回京之后,与信安王的关系并不好,因为李祎军功太高,李隆基非常顾忌,只能让他闲散。
李祎深谙其理,什么事都不掺和,安安心心的养老,以至于经常给前来拜会的牛仙客吃闭门羹。
久而久之,两人便不来往了。
但是今天李祎看到牛仙客那副强撑的样子,心里也是不胜唏嘘,尤记得对方给自己做节度判官的时候,才三十来岁,意气风发,如今苟延残喘,怕是时日无多了。
今天牛仙客之所以非要来,是因为只有他清楚,陇右眼下非常危急。
石堡城与积石城的得失,决定了陇右未来的走向,也决定了朝廷将来会在陇右投入多少资源。
那么朝廷在陇右投入的越多,势必对其它地方投入的减少,这对整个国家的财政系统非常不利。
“开战至今,已一月有余,如果本相咳咳本相没有猜错的话,陇右已成决战之势,”牛仙客勉力道:
“朝廷接下来收到的军情,也许就是石堡城丢没丢的消息了,我们需未雨绸缪,早做打算。”
李祎立即附和道:“我赞成左相的看法,贼军之后补给应已近油尽灯枯,决战在所难免,观眼下情形,他们定会不惜代价拿下石堡城,再取积石,以做东进之壁垒,石堡城若丢,必须在一旬之内拿回,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牛仙客瞥了一眼李祎,微微颔首。
眼下大家对战场形势,基本上都有了一个大概判断,石堡城如果丢了,那么吐蕃多线作战的大军,势必全数撤退,为石堡城与积石城外围的两支大军节省下粮草。
但是省下来的军资,也不是一时半刻就能给你送过去,需要一段时间过渡,那么过渡的这段时间,就是石堡城攻守的黄金时间。
牛仙客的分析是一旬,也就是十天,十天要是拿不回来,等人家补给供上来,后援顶上来,想要拿回来可就不容易了。
而这种时候,陇右迫切的需要支援,河西方向往这边调兵,急行军也需要十天,朔方差不多。
也就说,支援部队无法赶上十天的黄金期。
当然了,这一切的预想,都是以石堡城已经丢了的情况下,如果没丢,当然另算。
萧炅皱眉道:
“形势没有如此不堪吧?京师遥远,我们并不知道西北已经发生的事情,盖嘉运身经百战,也许已经早早调兵支援,中书门下给郭子仪的调令,也是催促其尽早赶赴陇右,皇甫若能撑到那时,绝无问题。”
西北藩镇与吐蕃之间兵力悬殊,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西北兵精将广。
他们太能打了,而且装备非常好,不是吐蕃那样的奴隶军团可以比拟的。
但也正因是奴隶军团,所以他们的命不是命,一直在跟你以命换命的打消耗。
人皮唐卡、人皮鼓、人骨法器、头做酒杯、皮做灯伞、腿骨做喇叭,后世发掘出不少。
他们但凡与突厥差不多,大唐都非常乐意设立一座安西南都护府,但现在嘛,我可不想去你那边,你特么也别来我这边。
这就是为什么,大唐从来不愿意深入敌境,扩大领土面积,只守着那条防线,因为打下来也守不住,咱们不是同一种社会体系下的人,融合不到一块去。
吐蕃的奴隶之下,还有奴下奴,顶在最前面的就是这类人,他们的任务就是死,必须给我死在前面。
接下来上去的才是奴隶,最后是平民,也就是有户口的,这类人的装备是最精良的,甲胄军器齐全,战斗力惊人。
眼下正在强攻积石城的,就是一支精锐平民大军,围攻石堡城的十五万人,则是奴隶居多。
安人城的大战,吐蕃也是有不少逃兵的,但是这些逃兵大唐不会接手,见一个杀一个,因为让他们活着散落民间,是一个祸害。
李林甫当下也是脸色凝重,没办法啊,西北鞭长莫及,朝廷这边发文,是不适应那边形势的,过度干预适得其反。
朝廷能做的不是指手画脚,而是提供支援。
“发文皇甫,陇西牧场的马匹,适宜战马者,他可以取调三千,兵力不足,可以就地招募,军饷问题,朝廷这边会想办法,”李林甫沉声道。
中书省萧华赶忙记下,随后修改几字,立即交给吏员发往都亭驿,五百里加急送往鄯州。
李林甫接着又道:
“发文盖嘉运,无论如何他都要抽出两万人支援陇右,若不从命,以丢城失地论罪。”
中书侍郎韦陟记下,盖印之后将文书交给吏员。
一封一封的决策,正不断的送往西北,驿路上的信使日夜不绝。
李林甫是最不想石堡城出问题的,因为他管着国家财政,本就入不敷出,你们再给我搞出点幺蛾子,我拿命给你们换钱啊?
户部侍郎萧炅叹息一声,道:“筹措军资,眼下还要是在关中,但是钱真的没有了,是不是可以暂时默认恶钱可以全额购买物资,以解燃眉之急。”
李林甫一愣,怒视对方道:
“这个口子一开,就堵不上了,届时财政混乱,你担罪还是我担罪?”
萧炅哑巴了,不吭气了。
眼下恶钱的流通,对硬通货的影响还不算大,因为硬通货交易,是看恶钱比例的,你比例太大,我不跟你做买卖。
萧炅的建议,等于抹掉比例,就算全是恶钱,也可以参与大宗交易。
那么这样一来,等于朝廷默认了恶钱的地位,那么就会出现恶币驱逐良币的局面,到底哪个是恶哪个是良,分不清了。
但也不能说萧炅糊涂,他是户部侍郎,难道不知道户部已经严重亏空了吗?
没有来钱的路子,又得保供西北,还能有什么办法呢?
战事,肯定是优先保障,雍正不也为了年羹尧的军饷,抄了曹雪芹的家吗?
这种法子,一向都是朝廷急需用钱的时候,最快的筹钱的办法。
李林甫肯定也想过,但是眼下,抄谁的家也不合适,因为有钱的,现在大多都依附他。
李隆基一直都在帝座上,聆听着下方大臣们的讨论,从始至终没有开口说话。
因为他刚刚进来的时候就说过,朕只是旁听,右相可全权做主,他要给大臣们一个适应过程,那就是朕正在一步一步将国事交付给李林甫。
改元都改元了,养老生活也该提上正轨了。
整个开元时期,他主持的对外战争本就非常频繁,经历的多了,所以对这次的战事并不怎么放在心上,他心里有数,大唐的国境线,是打不进来的。
每年国赋的一半都用在了藩镇,都是用钱夯出来的铁桶防线,固若金汤。
而且他想的,跟这些人想的不一样。
他的想法更为复杂,因为他在形势和人之间,看重的是人。
西北若是大捷,如何应对?若是大败,又该如何处理?这都是需要考虑的,关键就在盖嘉运和皇甫惟明身上,这两人他都不喜欢,但是眼下又实在找不到合适的替代人选。
这个时候,牛仙客突然剧烈的咳嗽了几声,大家的目光纷纷看了过去。
牛仙客也尽力在忍,以袖遮面,不想让人看到他的窘迫。
李适之立即装出一副关心的样子,道:
“左相殚精竭虑,以至身患重疾,您该好好歇歇啊。”
李林甫双目一眯,看向李适之:
“正因为国事操劳,左相方才疲累难支,我看你红光满面,想必平日很轻松吧?”
李适之笑道:“玄元皇帝显灵,圣人改元,大赦天下,都是好事情,天宝已至,祥瑞日增,按照右相的意思,我不该高兴吗?圣人在上,御极天下,恩荫四海,我不该轻松吗?”
“你误会右相的意思了,右相恐是有大事托付宪台啊,”崔翘笑呵呵的看向李适之。
李适之道:“若有,吾固不辞让,必为右相分忧。”
杨慎矜冷哼道:“你能干得了什么?前方战事,财政吃紧,听闻宪台日费万钱,是不是慷慨解囊,以助军需呢?”
sb,你乱说什么?萧炅在心里骂了一句,让他出钱,你用不用出?
欸?这是个好法子,李隆基顿时将目光投向李适之,意思很明显了,你带个头吧。
李适之愣住了,我特么现在没钱啊,都给杨三娘送过去了。
“家资微薄,但也愿节衣缩食,以助军,”李适之道。
李隆基又看向其他人,一个个的不是低头,就是避开李隆基的目光。
看样子都不肯出钱,李隆基淡淡道:
“罢了罢了,国家也不缺你那点节衣缩食之用,右相自有办法。”
说罢,李隆基神情柔和的看向李林甫:
“前方军需用度,朕就全权托付爱卿了。”
李林甫内心一叹,起身道:
“臣定不负圣人所望。”
李隆基又看向牛仙客:
“左相务要保重身体,你可不能累坏了,朕离不开你。”
牛仙客连忙谢恩。
接下来,李隆基离开了,留下大臣们继续商讨国事。
牛仙客这才狠狠瞪了李适之一眼,而李适之面无表情,像是什么事都没发生一样。
他早就多方打探,问过太医署的人,牛仙客绝对撑不了多久,他只要稳住阵脚,不出意外这个位置就是他的了。
到时候登上左相之位,老子再跟你好好比划,李适之眼神冷淡的看了李林甫一眼。
那么在这种缺钱的时候,就凸显出韦坚的重要性了。
这也就是为什么,人家能当京兆尹,韩朝宗不能。
韦坚今天就在这里,不过朝会过后就会离开,他要去一趟陕州,哦对了,现在不叫陕州了,叫弘农郡。
没错,就是弘农杨氏的老家。
这个地方,是洛阳至长安水陆运输最关键的一个地方,这里有三门峡,修建有两座大库,东库和西库。
所有进入长安的货物,先经东库,再入西库,然后发往长安。
“去年的俸米,到现在都没个说法,杨慎矜,我的禄米什么时候给我啊?”卢奂冷笑道。
按理说他的级别,缺谁的也不能缺他的,但是李林甫故意给扣下了,你不是清廉吗?扣下别人的,不影响生活,扣下你的,我看你吃什么?
“前方儿郎还不知道会否挨饿,国宝郎倒是先紧着自己的肚子,”杨慎矜冷笑道:
“我的禄米也没发,但我可没有像你一样发牢骚,因为我知道时局艰难,愿舍小家为大家。”
李适之哈哈一笑,声音颇为洪亮:
“真是个笑话,在座的官员,恐怕没有哪个人比你的妾室更多了,养这么多妾,你也不缺钱啊,我说杨慎矜,酅国公,你一把年纪,能不能行啊?”
萧炅立即反驳道:“朝堂之上,是议论国事的地方,私人小事不宜在此声张,你们要是有私怨,下去说。”
“李宪台谈的就是国事,”刑部尚书崔翘道:
“听说酅国公最新纳的第十七房小妾,花了整整六千贯,你却在这里冠冕堂皇的说什么没发俸米?你那点禄米,够不够给小妾买些金钗饰物啊?太府寺的亏空,都亏到这些小妾身上了吧?”
人家没有冤枉他,杨慎矜就是有这么多小妾,今年都六十八了,也算是老当益壮,雄风不减,年前刚新纳了一房小妾。
杨慎矜立即看向韦坚,亏空都是谁落下的,你们心知肚明。
韦坚眼下正在李林甫跟前,俯身聆听着李林甫的一些小声安排,所以并没有掺和他们几人的斗嘴。
李林甫给了他一些任务,让他务必想办法筹些军粮。
韦坚当然愿意,一来这是功,再者,这是为皇甫,他和皇甫的私交不错。
不过眼下听到有人议论太府寺的亏空,韦坚赶忙站起身,朝李林甫揖了揖手,随后转身朝着众官员拱手道:
“诸君先忙,我还是些事情,告辞告辞。”
李适之冷哼一声,韦坚现在的地位,他们更不能随意针对了,前线战事为重,等你小子筹措完军需,咱们再算总账。
这个贱种!杨慎矜在心里骂了一句。
韦坚和王鉷,在天宝元年,彻底成为财赋大臣当中的实力派新生代,王鉷不但领了华清宫的差事,还担任了和市和籴使,负责调控长安即将迎来的物价飞涨。
没错,他领这个差事,也是杨玉瑶帮忙的。
本文网址:https://www.3haitang.com/book/167081/48049459.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3haitang.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