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四章 曾国藩去职
推荐阅读:我父刘玄德、洪荒:云梦大蛇、我的谍战日记、我的谍战岁月、北辰剑宗掌门秘录、桃花山刘家修仙传、从收服狐仙开始万仙来朝、夫人,请尊重我的职业、我在乱世词条修仙、零界使徒、
陆建瀛与常大淳这一年也开了眼界,明白洋人的先进之处,叹道:“难道堂堂天朝上国,只能学习洋夷才能强盛吗!”
常大淳听了陆建瀛的感叹,也面有戚戚之色。
李云中也不知该如何回答他们,难道告诉他们,奴隶制被封建制取代,封建制被资本主义取代,资本主义被[***]取代,这些都是历史潮流?
恐怕说出来,陆建瀛会第一个反了自己。
李云中见他们垂头丧气,只能尽量安慰道:“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我们只是学习洋人的先进之处,去其糟帕,就像魏源说的那样,师夷长技以制夷!并不是全盘否定中国文化。”
“师夷长技以制夷?”陆建瀛似有所悟,明白了李云中的良苦用心,诚心诚意的恭维道:“皇上大可不必如此,我等并非食古不化之辈,只要皇上认为有道理,我们做臣子的也只能支持皇上,毕竟这天下都是皇上的!”
李云中哀叹:说了半天等于白说,这天下怎么会是朕的呢?
曾国藩觉得自己毫无奋斗方向,在湖北,好不容易赶走了杨霈,又来了官文;在江西,将陈其迈弹劾罢官,又换了文俊,这皇上太不识相,曾国藩决定回家呆一些时候,等到大厦将倾的时候,再出来临危受命,讨价还价。
郭嵩焘看着曾国藩把行礼收拾妥当,最后一次劝道:“大帅何必如此,伯母逝世,我等都很悲伤,但是江西局势危急,非大帅不可挽救,何必要回湖南呢?”
感觉无官一身轻,曾国藩深吸口气,对着满屋的将领说道:“我这个儿子在母亲生前没有好好尽孝,一直在外奔波,如今母亲过世,难道我还能不在身边守孝吗!”
朱孙贻已经升为江西按察使,所以对江西有很深的感情,跟着众人附和道:“大帅可以夺情啊,现在湘军离开不了大帅,江西也离开不了大帅!大帅三思!”
郭嵩焘跟着劝道:“是啊,大帅,您申请夺情,皇上一定会批准,这样就可以避免天下非议,大帅要为天下百姓考虑啊!”
曾国藩这次是心意已决,他对咸丰实在是太失望了,用到湘军的时候就软言相劝,好处许了一大堆,用不到湘军的时候,就将他曾国藩扔在一旁,不管不问,之前许诺的督抚之位也落到别人头上,自己办团练的是侍郎头衔,现在还是侍郎头衔,麾下的将官职位都升的比他高,这让他情何以堪。
“江西的情况我已经和湖北巡抚胡林翼大人谈过了,他会派人前来指挥,你们好好的配合,不要因为意气之争,而坏了我与胡大人之间的情谊!”
见曾国藩决意要走,郭嵩焘大急,索姓摔破罐子,直言道:“湘军是大帅一手创建的,没有大帅,湘军就不再是湘军!既然大人只顾自己得不到的封赏而回乡,这大大有违了我们当初建立湘军的初衷!那我们还不如趁早解甲归田,隐归乡里,免得大汉得了天下找我们秋后算账!”
曾国藩被郭嵩焘损的喘不过气来,使劲的咳嗽几声,作为一个理学家,他一生最重诚信二字,平时也是‘诚信’不离口,听郭嵩焘讽刺他见利忘义,火冒三丈,久久不能平静,心中对郭嵩焘多了一丝芥蒂,还是装谋做样的回道:“官员有父母丧事,必须回籍守孝,这是惯例,岂能因我一人而有所违背?你们快快回到营中带兵,现在短毛李云中称帝,忙着大封功臣,江西都督赵烈文刚到江西,也要熟悉军情民事,暂时是没有战事发生的,你们不必担心。”
众人见曾国藩带了几个仆从,径直消失在众人的目光之中,心中全都变得无所依靠起来。
胡林翼刚升为湖北巡抚时,能指挥的湘军不足一万人,五个月过后,勇丁就扩充到了两万人,七个月后,达到了三万人,十个月之后,更是激增到四万人,如今光是湖北的湘军就有五万人,规模早早的超出了曾国藩时期的总人数。
供养这庞大的队伍,当然需要很大一笔银钱,每月需要白银三十万两,一年就有三百六十万两,胡林翼早就明白,在大清招勇易,供养难,没有银钱招不来的勇丁,招来之后如果维持不下去,发不出薪饷,勇丁非但不听话,反而会逼上官发饷,处处惹是生非,上次武昌之战。胡林翼对此深有体会。
曾国藩说得好,要当战神,先请财神,胡林翼已经想过所有办法,贵州、云南、陕西、山西、湖南每年都要为湖北湘军提供粮饷,他还改革了包括田赋、捐输、盐税等项目,直到徐州琦善想出的厘金政策,湘军才步上正轨。
短短一年,胡林翼经营的武汉已经是湘军的第二个大本营。
罗泽南走进大帐,对着沉思的胡林翼说道:“大人,下官估计,武昌城内的粮草所剩不多,是否现在攻城?”
胡林翼道:“不急,这次我们湘军一定要把长毛成建制的歼灭在湖北,上次攻克武昌,让长毛主力逃窜,这才有后来武昌复陷于贼的结果,等到春霆攻克汉川,再克武昌不迟!”
罗泽南急道:“江西来报,短毛整军备武,似乎有意攻占南昌,江西乃是湖北前沿阵地,如果丢失,湖北必将一曰三惊,谈何歼灭反贼,恐怕守住偌大的湖北都成问题!”
胡林翼惊道:“既然南昌有事,武昌战事宜速战速决!自古攻城无善策,我们不能像上次那样只顾取巧,你带兵主攻北门,我带领大军佯攻其余两面城墙,只留文昌门不攻。”
罗泽南领命而去。
自从秦曰纲封了燕王,韦俊就嫉妒的发狂,最然知道天王不可能同时封他们韦家兄弟二人为王,但是此番攻克武昌,全是他韦俊的功劳,为什么秦曰纲封王!
看着手中韦昌辉的书信,韦俊犹豫不决,上面说天京将有大事发生,要他保存实力。(未完待续。)
常大淳听了陆建瀛的感叹,也面有戚戚之色。
李云中也不知该如何回答他们,难道告诉他们,奴隶制被封建制取代,封建制被资本主义取代,资本主义被[***]取代,这些都是历史潮流?
恐怕说出来,陆建瀛会第一个反了自己。
李云中见他们垂头丧气,只能尽量安慰道:“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我们只是学习洋人的先进之处,去其糟帕,就像魏源说的那样,师夷长技以制夷!并不是全盘否定中国文化。”
“师夷长技以制夷?”陆建瀛似有所悟,明白了李云中的良苦用心,诚心诚意的恭维道:“皇上大可不必如此,我等并非食古不化之辈,只要皇上认为有道理,我们做臣子的也只能支持皇上,毕竟这天下都是皇上的!”
李云中哀叹:说了半天等于白说,这天下怎么会是朕的呢?
曾国藩觉得自己毫无奋斗方向,在湖北,好不容易赶走了杨霈,又来了官文;在江西,将陈其迈弹劾罢官,又换了文俊,这皇上太不识相,曾国藩决定回家呆一些时候,等到大厦将倾的时候,再出来临危受命,讨价还价。
郭嵩焘看着曾国藩把行礼收拾妥当,最后一次劝道:“大帅何必如此,伯母逝世,我等都很悲伤,但是江西局势危急,非大帅不可挽救,何必要回湖南呢?”
感觉无官一身轻,曾国藩深吸口气,对着满屋的将领说道:“我这个儿子在母亲生前没有好好尽孝,一直在外奔波,如今母亲过世,难道我还能不在身边守孝吗!”
朱孙贻已经升为江西按察使,所以对江西有很深的感情,跟着众人附和道:“大帅可以夺情啊,现在湘军离开不了大帅,江西也离开不了大帅!大帅三思!”
郭嵩焘跟着劝道:“是啊,大帅,您申请夺情,皇上一定会批准,这样就可以避免天下非议,大帅要为天下百姓考虑啊!”
曾国藩这次是心意已决,他对咸丰实在是太失望了,用到湘军的时候就软言相劝,好处许了一大堆,用不到湘军的时候,就将他曾国藩扔在一旁,不管不问,之前许诺的督抚之位也落到别人头上,自己办团练的是侍郎头衔,现在还是侍郎头衔,麾下的将官职位都升的比他高,这让他情何以堪。
“江西的情况我已经和湖北巡抚胡林翼大人谈过了,他会派人前来指挥,你们好好的配合,不要因为意气之争,而坏了我与胡大人之间的情谊!”
见曾国藩决意要走,郭嵩焘大急,索姓摔破罐子,直言道:“湘军是大帅一手创建的,没有大帅,湘军就不再是湘军!既然大人只顾自己得不到的封赏而回乡,这大大有违了我们当初建立湘军的初衷!那我们还不如趁早解甲归田,隐归乡里,免得大汉得了天下找我们秋后算账!”
曾国藩被郭嵩焘损的喘不过气来,使劲的咳嗽几声,作为一个理学家,他一生最重诚信二字,平时也是‘诚信’不离口,听郭嵩焘讽刺他见利忘义,火冒三丈,久久不能平静,心中对郭嵩焘多了一丝芥蒂,还是装谋做样的回道:“官员有父母丧事,必须回籍守孝,这是惯例,岂能因我一人而有所违背?你们快快回到营中带兵,现在短毛李云中称帝,忙着大封功臣,江西都督赵烈文刚到江西,也要熟悉军情民事,暂时是没有战事发生的,你们不必担心。”
众人见曾国藩带了几个仆从,径直消失在众人的目光之中,心中全都变得无所依靠起来。
胡林翼刚升为湖北巡抚时,能指挥的湘军不足一万人,五个月过后,勇丁就扩充到了两万人,七个月后,达到了三万人,十个月之后,更是激增到四万人,如今光是湖北的湘军就有五万人,规模早早的超出了曾国藩时期的总人数。
供养这庞大的队伍,当然需要很大一笔银钱,每月需要白银三十万两,一年就有三百六十万两,胡林翼早就明白,在大清招勇易,供养难,没有银钱招不来的勇丁,招来之后如果维持不下去,发不出薪饷,勇丁非但不听话,反而会逼上官发饷,处处惹是生非,上次武昌之战。胡林翼对此深有体会。
曾国藩说得好,要当战神,先请财神,胡林翼已经想过所有办法,贵州、云南、陕西、山西、湖南每年都要为湖北湘军提供粮饷,他还改革了包括田赋、捐输、盐税等项目,直到徐州琦善想出的厘金政策,湘军才步上正轨。
短短一年,胡林翼经营的武汉已经是湘军的第二个大本营。
罗泽南走进大帐,对着沉思的胡林翼说道:“大人,下官估计,武昌城内的粮草所剩不多,是否现在攻城?”
胡林翼道:“不急,这次我们湘军一定要把长毛成建制的歼灭在湖北,上次攻克武昌,让长毛主力逃窜,这才有后来武昌复陷于贼的结果,等到春霆攻克汉川,再克武昌不迟!”
罗泽南急道:“江西来报,短毛整军备武,似乎有意攻占南昌,江西乃是湖北前沿阵地,如果丢失,湖北必将一曰三惊,谈何歼灭反贼,恐怕守住偌大的湖北都成问题!”
胡林翼惊道:“既然南昌有事,武昌战事宜速战速决!自古攻城无善策,我们不能像上次那样只顾取巧,你带兵主攻北门,我带领大军佯攻其余两面城墙,只留文昌门不攻。”
罗泽南领命而去。
自从秦曰纲封了燕王,韦俊就嫉妒的发狂,最然知道天王不可能同时封他们韦家兄弟二人为王,但是此番攻克武昌,全是他韦俊的功劳,为什么秦曰纲封王!
看着手中韦昌辉的书信,韦俊犹豫不决,上面说天京将有大事发生,要他保存实力。(未完待续。)
本文网址:https://www.3haitang.com/book/167233/48147981.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3haitang.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