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第73章 多米诺骨牌效应的开始
推荐阅读:斗罗:我,霍雨浩,在修仙、火影教书变强,改变悲剧、给大帝收尸,我暴涨万年修为!、80年代剽悍土著女、特摄:从迪迦奥特曼开始、傀儡帝王?开局召唤三千玄甲军、从机械猎人开始、数学教授重回日常、影视:开局获得阿尔法狗、穿越之农门长媳成长记、
第73章 多米诺骨牌效应的开始
嬴政作为第一个皇帝,创制皇帝制度,绝对有言官记录言行。
可是《史记》里对嬴政的原话竟然只有寥寥几句。
历时十四年,完成一统天下的霸业,这样震惊世人的功绩,竟然在司马迁笔下只记载了寥寥数语。
自然会被人怀疑《秦始皇本纪》是否有被人删减过。
总有后人说嬴政没有立王后,在他眼中,女人根本不算什么。
这完全是对嬴政的误读。
这也是违背历史上的嬴政形象的。
据记载,嬴政是赞扬遵守妇德的女人的,他东巡时,曾经在泰山石刻上篆刻文字,为的就是鼓励女子遵守妇德。
甚至嬴政赞赏敢为天下先,自己做生意的女人,比如寡妇巴清。嬴政亲自召见了巴清,还赏赐于他。
至于说嬴政没有王后,这在战国末期乃至汉初,都是非常严重的人伦错误,夫妇的结合是人伦之始。
如果不成亲就有了孩子当父亲,在当时是要被世人笑话的,更何况是一国的君王。
如果嬴政不立王后,这就是违背祖宗的决定。反而会被天下人口诛笔伐,将这样骇人惊悚、前所未有的大事记载在史书上。
而且按照宗法制,既然是一国之王,怎么可能不立王后。
再说当时嬴政创立了皇帝制度,也同时设置了太子和皇后一应的规制。
可是奇怪的是,《史记》没有对嬴政皇后的记载,却又记载了这样一段历史,说在胡亥继位被赵高谋逆将死之际,胡亥求赵高,能不能放过他和皇后。
这就说明,胡亥在继位后,很快就确立了皇后。
可见当时秦朝的皇后制度是完备的。
这又成了嬴政有王后的一个佐证。
可是在史书上,嬴政的王后完全消失了。
这就只有一种可能,她作为嬴政的正妻,秦朝正统的皇后,公子扶苏的生母。
在胡亥赵高矫诏篡位之后,为了维护自己皇帝位置的正统性,胡亥把嬴政王后、亦或者皇后有关的一切全部抹除了,就像是胡亥抹除了嬴政其他儿子的痕迹那样。
因为越是嬴政有王后的证据确凿,公子扶苏的正统性就越强,所以胡亥才越是感到害怕,恨不得把她从历史上直接抹除掉。
可这就是历史。
成王败寇。
失败了的人,全部被历史抹杀,赢了的人,纵使作恶多端,史书上留的还是他们的言行。
都说秦国六代明君,可是谁又去了解过,在秦国过去的历史上,自秦国哀公之后,就接连不断地发生了政权更迭。
秦国在五十年之间,前后换了八位国君,史书上只是记载寥寥数语。
不是谁都有资格在政治斗争失败之后还能够像项羽一样被单独列一篇本纪记载他楚霸王的威风事迹。
大多数人随着政治斗争的失败,直接被掌权者抹杀,痕迹也清理的干干净净。
所以史书永远只是真实历史留下来的一点痕迹罢了。
看着自己的母亲,还有对自己并不很差的父亲,扶苏想着,历史上的公子扶苏居然这都烂泥扶不上墙,那也未免太逊了。
因为扶苏在这样安逸的环境下长大,有这样的母亲,注定是良善之辈。可是他输也输在这个地方,重感情,不够狠。
好在,自己是个穿越者,也曾为了谋取肉食寒窗苦读十七年之久,知道做个屁民的难处,也见识了人的多面性,事情的两面性。
扶苏很珍惜和王后相处的机会,所以,他也要维护他母亲在历史上的名位。
把这位在鲜明尊卑等级秩序下热衷于维护和谐的楚国公主留在青史之上。
——
春祭大典很快就结束了。
一群猛士穿着黑袍,一脸严肃庄重地进入祭祀场地,先后祭祀了天、地、秦国列代先王。
待隆重的礼仪结束,随后就是大摆宴席。
嬴政款待了他的‘天赐猛将’王翦,也在宴席上接受着众臣的赞美。
恰如王后告诫扶苏的那样,美好的事情往往都是很短暂的,
宫中的日子又恢复到了往常那般。
扶苏继续跟着韩非学习,而嬴政在过完年祭之后,很快就回到了让他实现抱负的地方。只是现实没有让嬴政得意太久,很快他的政绩就出现了负面记录。
而扶苏不知道的是,从他选择以韩非为师的那一刻,却在无意间改变了整个历史。
就像是多米诺骨牌,扶苏自认为自己做了一件小的不能再小的事情,可是却因此引发了一系列难以估量的后果。
无数人的命运因此改变。
所谓历史,就是上个世代的人和下个世代的人恩恩怨怨的叠加。
扶苏知道韩非会死,他对韩非只是抱着学习的心态想从他身上多学一点能用的东西。
毕竟韩非是被后人尊称为子的大人物。
但是他也早就默认了韩非肯定是要死的事实。
他是为了韩国而来,怎么可能真心实意为秦国做事。作为秦国的太子,他得以秦国的利益为先,如果有一天韩非真的做出了伤害秦国的事情,那他必须站在秦国这边。
只是扶苏没想到,这一天来临的这么快。
秦王政十四年年,秦王政二十七岁了。赵国任用了李牧,在宜安大破秦军,桓齮败走。
李牧被赵国封为武安君。
日益骄横、无所不胜的秦王乃至秦军,在遭遇了惨败之后,自然陷入苦闷和徘徊。
压抑、窒闷的气息伴随着春夏的消逝,于秋雨霖霖的季节格外浓重,整个咸阳笼罩着一股窒闷。
而桓齮大败逃走的消息传回咸阳宫,立刻让整个咸阳宫上下都沉浸在一种恐惧之中。
扶苏的羽阳宫也不例外。
嬴政非常愤怒,那双眼恨不得随时撕碎几个人发泄心中的愤怒和不快。
扶苏最近去章台的次数也越来越少了。现在过去,不就是嬴政的出气筒吗。
为了避免自己成为嬴政的出气筒,扶苏甚至于这些日子按部就班地去上秦国律法的课程。信非常满意,他已经很久都没有在册子上记录什么了。
而这个时候,韩非却表现的心不在焉,扶苏在努力用自己的知识、中华上下几千年的历史经验,和韩非教导他的权谋之术相结合,试图勾勒出一个更为完备的皇帝制度。
“君主若要将权力收束起来,可是若是上位者无道,不以民众的生机为贵,那么这种情况怎么处理呢?”
但是韩非这个时候却心不在焉的,对扶苏的问题,他竟答非所问道,“太子又精进了不少,以后太子将会成为很难得的明君。”
(本章完)
嬴政作为第一个皇帝,创制皇帝制度,绝对有言官记录言行。
可是《史记》里对嬴政的原话竟然只有寥寥几句。
历时十四年,完成一统天下的霸业,这样震惊世人的功绩,竟然在司马迁笔下只记载了寥寥数语。
自然会被人怀疑《秦始皇本纪》是否有被人删减过。
总有后人说嬴政没有立王后,在他眼中,女人根本不算什么。
这完全是对嬴政的误读。
这也是违背历史上的嬴政形象的。
据记载,嬴政是赞扬遵守妇德的女人的,他东巡时,曾经在泰山石刻上篆刻文字,为的就是鼓励女子遵守妇德。
甚至嬴政赞赏敢为天下先,自己做生意的女人,比如寡妇巴清。嬴政亲自召见了巴清,还赏赐于他。
至于说嬴政没有王后,这在战国末期乃至汉初,都是非常严重的人伦错误,夫妇的结合是人伦之始。
如果不成亲就有了孩子当父亲,在当时是要被世人笑话的,更何况是一国的君王。
如果嬴政不立王后,这就是违背祖宗的决定。反而会被天下人口诛笔伐,将这样骇人惊悚、前所未有的大事记载在史书上。
而且按照宗法制,既然是一国之王,怎么可能不立王后。
再说当时嬴政创立了皇帝制度,也同时设置了太子和皇后一应的规制。
可是奇怪的是,《史记》没有对嬴政皇后的记载,却又记载了这样一段历史,说在胡亥继位被赵高谋逆将死之际,胡亥求赵高,能不能放过他和皇后。
这就说明,胡亥在继位后,很快就确立了皇后。
可见当时秦朝的皇后制度是完备的。
这又成了嬴政有王后的一个佐证。
可是在史书上,嬴政的王后完全消失了。
这就只有一种可能,她作为嬴政的正妻,秦朝正统的皇后,公子扶苏的生母。
在胡亥赵高矫诏篡位之后,为了维护自己皇帝位置的正统性,胡亥把嬴政王后、亦或者皇后有关的一切全部抹除了,就像是胡亥抹除了嬴政其他儿子的痕迹那样。
因为越是嬴政有王后的证据确凿,公子扶苏的正统性就越强,所以胡亥才越是感到害怕,恨不得把她从历史上直接抹除掉。
可这就是历史。
成王败寇。
失败了的人,全部被历史抹杀,赢了的人,纵使作恶多端,史书上留的还是他们的言行。
都说秦国六代明君,可是谁又去了解过,在秦国过去的历史上,自秦国哀公之后,就接连不断地发生了政权更迭。
秦国在五十年之间,前后换了八位国君,史书上只是记载寥寥数语。
不是谁都有资格在政治斗争失败之后还能够像项羽一样被单独列一篇本纪记载他楚霸王的威风事迹。
大多数人随着政治斗争的失败,直接被掌权者抹杀,痕迹也清理的干干净净。
所以史书永远只是真实历史留下来的一点痕迹罢了。
看着自己的母亲,还有对自己并不很差的父亲,扶苏想着,历史上的公子扶苏居然这都烂泥扶不上墙,那也未免太逊了。
因为扶苏在这样安逸的环境下长大,有这样的母亲,注定是良善之辈。可是他输也输在这个地方,重感情,不够狠。
好在,自己是个穿越者,也曾为了谋取肉食寒窗苦读十七年之久,知道做个屁民的难处,也见识了人的多面性,事情的两面性。
扶苏很珍惜和王后相处的机会,所以,他也要维护他母亲在历史上的名位。
把这位在鲜明尊卑等级秩序下热衷于维护和谐的楚国公主留在青史之上。
——
春祭大典很快就结束了。
一群猛士穿着黑袍,一脸严肃庄重地进入祭祀场地,先后祭祀了天、地、秦国列代先王。
待隆重的礼仪结束,随后就是大摆宴席。
嬴政款待了他的‘天赐猛将’王翦,也在宴席上接受着众臣的赞美。
恰如王后告诫扶苏的那样,美好的事情往往都是很短暂的,
宫中的日子又恢复到了往常那般。
扶苏继续跟着韩非学习,而嬴政在过完年祭之后,很快就回到了让他实现抱负的地方。只是现实没有让嬴政得意太久,很快他的政绩就出现了负面记录。
而扶苏不知道的是,从他选择以韩非为师的那一刻,却在无意间改变了整个历史。
就像是多米诺骨牌,扶苏自认为自己做了一件小的不能再小的事情,可是却因此引发了一系列难以估量的后果。
无数人的命运因此改变。
所谓历史,就是上个世代的人和下个世代的人恩恩怨怨的叠加。
扶苏知道韩非会死,他对韩非只是抱着学习的心态想从他身上多学一点能用的东西。
毕竟韩非是被后人尊称为子的大人物。
但是他也早就默认了韩非肯定是要死的事实。
他是为了韩国而来,怎么可能真心实意为秦国做事。作为秦国的太子,他得以秦国的利益为先,如果有一天韩非真的做出了伤害秦国的事情,那他必须站在秦国这边。
只是扶苏没想到,这一天来临的这么快。
秦王政十四年年,秦王政二十七岁了。赵国任用了李牧,在宜安大破秦军,桓齮败走。
李牧被赵国封为武安君。
日益骄横、无所不胜的秦王乃至秦军,在遭遇了惨败之后,自然陷入苦闷和徘徊。
压抑、窒闷的气息伴随着春夏的消逝,于秋雨霖霖的季节格外浓重,整个咸阳笼罩着一股窒闷。
而桓齮大败逃走的消息传回咸阳宫,立刻让整个咸阳宫上下都沉浸在一种恐惧之中。
扶苏的羽阳宫也不例外。
嬴政非常愤怒,那双眼恨不得随时撕碎几个人发泄心中的愤怒和不快。
扶苏最近去章台的次数也越来越少了。现在过去,不就是嬴政的出气筒吗。
为了避免自己成为嬴政的出气筒,扶苏甚至于这些日子按部就班地去上秦国律法的课程。信非常满意,他已经很久都没有在册子上记录什么了。
而这个时候,韩非却表现的心不在焉,扶苏在努力用自己的知识、中华上下几千年的历史经验,和韩非教导他的权谋之术相结合,试图勾勒出一个更为完备的皇帝制度。
“君主若要将权力收束起来,可是若是上位者无道,不以民众的生机为贵,那么这种情况怎么处理呢?”
但是韩非这个时候却心不在焉的,对扶苏的问题,他竟答非所问道,“太子又精进了不少,以后太子将会成为很难得的明君。”
(本章完)
本文网址:https://www.3haitang.com/book/167911/48369992.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3haitang.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